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3660959.html,

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探讨

作者:李璟怡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9年第07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以车为本”的发展理念主导了我国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街道活力不断下降,街道对人的服务功能不断削弱。在当前国家倡导窄马路、密路网、绿色出行的背景下,重塑人性化活力街道空间被再次呼唤,文章针对国内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人性化不足问题,探讨了以人为本的街道空间设计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街道空间;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以车为本”的理念主导了我国近年来的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导致了街道对人的服务不断削弱,街道活力不断下降。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生活街区”,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未来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将转变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街道的人性化设计,上海等城市已在开展街道空间设计的探索,重塑人性化性街道空间正在从期望变为现实。

1街道与街道空间

街道具有交通和场所双重功能,是城市外部形象的重要载体,其所展现的风貌是城市无形无价的资产,如上海的南京东路、广州的北京路、成都的宽窄巷子等都成为城市形象的典型代表。

街道空间由街道一侧或两侧围合的空间,由建筑前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绿化带和设施带等构成。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空间广泛分布于城市之中,也是影响城市安全的重要领域。

2国内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道路设计“以车为本”忽视人行

“以车为本”理念在道路设计上采取了增设隔离带、减少过街通道甚至设置高架路等措施,旧城道路改造则优先考虑拓宽机动车道、压缩慢行道甚至取消,致使街道的近人尺度消失,制约了绿色出行,降低行人过街便捷性,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2.2红线分割管控削弱了街道空间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