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静养的最佳方法静坐

合集下载

静坐养生法

静坐养生法

静坐养生法一、什么是入静入静是气功锻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体育、武术等其它健身方法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入静,又常被称为打坐入静,就是双腿盘坐,闭目凝思,排除杂念,细长呼吸,抛却思想上的种种烦扰,以精赤的单纯开创出一个内心的无限,松松爽爽地投入逍遥游,让空澄的心灵与浩淼的宇宙进行着不断的能量转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入静就是自我催眠,即通过自我暗示,使自己的意识从普通清醒状态逐步过渡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

入静,是一种“关心自己”的保养功夫,不光是佛家、道家强调,儒家也很讲究,是所谓“闭目养神”者也。

大量的实验表明,我们沉浸在入静的境界之中,就会产生心情宁静、周身融融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实在是一种高级而并不奢华的享受。

如果能在一天的忙碌之后,挤出一定时间盘腿入静、闭目养神,暂时摆脱世俗的滚滚浊流,抛却纷杂事务的缠绕,定会受益无穷!二、入静的养生意义静坐少思寡欲,冥心养气存神,是谓修真要决。

入静的意义多多,下面重点介绍三点。

1、有利于减低焦虑、稳定情绪。

练习打坐入静,要求排除杂念、松静自然,实现从里到外的放松,这样,日常生活中带来的肢体上的疲惫感和内心的焦虑感,都会随着这种放松的状态而大大降低。

已有的研究指出,静坐时,人的呼吸次数每分钟减少大约5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每分钟减慢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α波,肌肉紧张的程度也大大降低,血压也相对平稳。

有静坐经验的人,心跳减慢现象更为明显。

当他们在受到刺激时也会改变心率,但却比没有静坐经验的人,更容易恢复正常心率。

有的人练习打坐入静以后,睡眠减少了,但睡眠质量大大提高,睡醒后的精力充沛了,工作起来毫无倦意,因而静坐被人们称为是一种更高级的休息。

2、能够治疗多种疾病。

生命本身都有一定的自行修复功能,这也是一种潜能。

这种潜能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体内的疾病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紊乱的生理功能就会趋于协调并逐步恢复正常,坚持长期锻炼,可以使人体器官的某些实质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

保你健康的静坐养生法

保你健康的静坐养生法

保你健康的静坐养生法关于静坐的好处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在《大学》一书指出:“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也就是说,入静在学习创作、开发智力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在其所撰的《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诸儒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渊源于颜回。

《庄子》上有颜回‘坐忘’之说,这怕是我国静坐的起源。

”颜回的静坐外忘其形,内超其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明静坐可以使人达到的高超境界。

所谓的静坐是利用心灵的活动来影响身体的一种方法。

静坐有助于平衡人体的阴阳。

静坐的目的是让你掌握你的注意力,让你不被外在多变的环境所控制。

静坐最初起源于东方,流传到西方以后,现在在西方世界流行。

因为现代人生活的压力愈来愈大,想要逃离压力的人愈来愈多,静坐便很快地风行起来。

事实上无数的事实证明,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静坐具体来说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呢?1.生理上的好处现代学者研究证明,静坐会使得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约4~6次),皮肤带电量减少70%,心跳次数减慢,增加脑电波中的a波,并降低肌肉紧张的程度。

除此之外,静坐还会降低氧气的消耗量,增加皮肤的抵抗力,减少血液中乳酸盐的成分,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此外,还会促进周边血液的循环(例如,手、足的血液流通)。

2.心理上的好处很多研究也指出,经常静坐者的心理健康程度都优于非经常静坐者。

静坐除了可以减少焦虑之外,也会增加自己的内控力,促进自我实现,改进睡眠状况,而且在面对压力时,有更多的正向感受。

因此可以减少头痛,以及害怕和恐惧的程度。

所以,静坐者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压力,并带来更多的正向经验。

当你知道静坐有那么多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好处时,你一定会心动,难怪有人愿意花上昂贵的学费来学习静坐,静坐会如此地受欢迎了。

如何静坐静坐的具体做法为:1.你可以端坐椅子或床上,将大腿平放,小腿伸直,将两脚分开;2.放松腰带,头颈保持正直,下颌微收,背伸直,两肩下垂,全身放松,闭上眼睛和嘴;3.用舌抵上颚,两手交叉放于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捂于脐下;4.然后排除杂念(初练时难以排除,以后杂念会逐渐消失,不要过急),主动调整用腹式呼吸,要尽量慢慢地鼓起下腹作深吸气,再慢慢地呼气使腹部恢复正常;5.将意识集中在脐下手掌捂处(丹田穴上),如此便可达到调身、调心、调息的“三结合”境地,进入一种似有似无、如睡非睡的忘我虚无状态,这就是所谓“入静”;6.结束后,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你会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如同人体内的潜能被启动而迸发出来,这样就能起到强身祛病的作用。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静坐冥想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静坐冥想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静坐冥想静坐冥想作为中医养生的一种重要功法,已经在古代医书中被广泛提及,并被认为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

静坐冥想能够帮助调养气血、舒缓压力、增强免疫力,同时也能提升心智和培养内心的宁静。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医养生中静坐冥想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中医养生中静坐冥想的原理中医养生理论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主张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和消化吸收等各个方面的功能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而静坐冥想则是通过调节呼吸和心理状态,使身心得到放松和平衡。

在中医养生中,静坐冥想被看作是调理“心”的方法,通过在内心中专注和沉淀,调整体内能量的流动和神经系统的平衡,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二、静坐冥想的方法1. 环境营造选择一个安静、通风的空间作为静坐冥想的场所,以确保环境的舒适和无干扰。

可以适当点上香或播放柔和的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

2. 舒适体位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可以是盘腿坐、跪坐或坐在椅子上,保持身体的直立和放松,同时放松肩膀和颈部的肌肉。

3. 专注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缓慢而深层次地吸气和呼气。

可以使用腹式呼吸,将呼吸放在腹部,缓慢地吸气使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缩。

4. 冥想对象选择一个冥想的对象,可以是内心的某个形象或者是一个特定的词语。

专注于这个对象,让内心保持宁静和集中。

5. 注意力训练静坐冥想需要培养注意力的力量,当杂念涌上心头时,要学会观察并放下,让自己回到冥想对象上。

三、静坐冥想的益处1. 舒缓压力静坐冥想有助于舒缓压力和焦虑情绪,通过让思绪平静,放松身心,从而帮助人们管理和缓解压力。

2. 提升心智通过长期的静坐冥想,可以提升心智的敏锐度和专注力。

研究发现,冥想练习者更容易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

3. 调理气血中医养生认为,静坐冥想有助于调理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平衡和流通。

通过冥想,可以促进能量的流动和调整体内机体的平衡。

4. 增强免疫力长期坚持静坐冥想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如何静坐养生法

如何静坐养生法

如何静坐养生法每天静坐10分钟,不视、不听、不语就能减少消耗、保养元气。

打坐时,肢体上要注意的七个要点:1、坐姿:双足打成莲花座。

莲花座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姿势,您如果做不到,可以把两腿自然交叉盘坐在一起,以舒适为度。

2、脊椎:脊梁直立,要做到直而不僵,松而不懈。

3、手势: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触,这叫定印。

4、肩膀: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以平整适度为宜,不可以沉肩驼背。

5、下巴:前颚内收,但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即可,这样能抑制大脑思考。

6、眼睛:双目微张,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两三米处,或者微闭。

7、舌尖: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的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已有研究指出静坐会使得呼吸次数减少每分钟减少4~6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减慢每分钟减少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d波,并降低肌肉紧张的程度。

研究已证实,有5年以上以及有4个月以上静坐经验的人,比那些只学习1周其他放松技巧的人,有更明显的心跳减慢现象,当他们在受到刺激时,虽然同样会改变心跳,但却比没有静坐经验的人,更容易恢复正常心跳。

皮肤带电反应与压力有关,静坐者的皮肤带电反应较少,表示所体验到的压力就较小。

因此,有长期静坐经验的人,比一般人只有更稳定的自主神经系统,也更能应付压力的环境。

除了上述几种生理现象之外,静坐还会减低氧气的消耗量,增加皮肤的抵抗力,减少血液中乳酸盐的成分,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此外,还会促进周边血液的循环例如,手、足的血液流通。

静坐除了可以减低焦虑之外,也会增加己的内控程度,促进自我实现,改进睡眠状况,而且在面对压力时,有更多的正向感受。

因此可以减少头痛、抽烟、药物的使用以及害怕和恐惧的程度。

所以静坐者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压力,并带来更多的正向经验。

经常静坐身体少发炎患病率减25%每次到流感带来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开始急着打预防流感的针,其实有时候流感疫苗不一定就是都有用的,我们需要再找找别的方法。

静坐养生

静坐养生

静坐养生作者:宁圣来源:《祝您健康》2010年第11期静坐是一种简易可行的养生方法。

一些高龄或体弱的老年人不能经常外出活动,可以在家中采取静坐养生。

一些慢性病人学习静坐,可以精神凝敛,心境日趋愉悦,有助于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恢复健康。

(1)静坐的时间静坐时间最好选择黎明和夜静时。

可以早晚两次,晨坐为主,晚坐为辅。

每晚9~10时宜入坐,10时以后入睡,6时以后再起坐。

静坐应空腹,或食后过1小时方可入坐。

每次静坐持续的时间,固然越长越好,但也不必有意求长。

当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

可以从每次30分钟,逐渐延长到40分钟乃至1小时,每日坚持不断,收效便会不小。

(2)静坐前准备早起先在床上抚摩上下腹,练习呼吸的方法,调整呼吸。

其次通大小便,再盥漱,然后静坐。

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可就在卧室中。

窗户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

门能关闭更好,以免别人的干扰。

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以平坦为宜。

座位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软厚,便于久坐。

裤带袜带领扣之类都要解松,以宽适不脱落为宜。

秋冬等寒冷时,两腿必须盖好,以免膝盖受风。

(3)静坐的姿势把右足垫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这叫单盘。

若是双盘,再把右足从下扳上,搁在左腿上。

静坐不拘单、双盘都可以。

初学盘腿的时候,会发生麻木或酸痛。

练习久后。

渐进于自然。

当麻木到不能忍受时,可将两腿上下交换,假使再不能忍受,可暂时松下,等麻木消失后再放上去。

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叠安于小腿上,将身体前后摇动数次,吐出浊气数口。

呼吸用鼻,不可用口。

头颈自然正直,忌僵硬。

闭眼,合唇,舌舐上颚。

鼻正对肚脐,肩部放松下垂勿耸起,背勿靠壁,或依靠于他物之上,以免妨碍气血运行。

身宜平直,脊柱不要屈曲,要自然安稳地端正而坐。

身正则气正,气正则心也正。

(4)静坐的调息息不调和,心便不能安定。

静坐入门的功夫就是调息。

呼吸须细长深远,用意引至脐下,出入绵绵。

忌迫促,或有声。

息调顺了以后,就可开始数息。

(1)静坐神奇养生功效及方法

(1)静坐神奇养生功效及方法

(1)静坐神奇养生功效及方法静坐的四大功效其一,静坐能够强健身体,修复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

特别对于慢性疾病和顽固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肺病、脑供血不足、偏头疼、身体沉重、四肢寒冷、风湿病、爱出汗、盗汗等,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静坐时思想专注在一物之上,呼吸变得平缓均匀,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总量相对稳定,进入心脏的氧气量也相对稳定,从而利于血压的调节。

静坐时,身体能量的消耗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也比平时减少很多,血液循环的力量自然比平时加强了。

有力的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让很多“长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复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血液循环经过五脏六腑,能帮助脏腑净化积存的“负面能量”,提升脏腑的自愈功能;经过皮下,能帮助皮肤和肌肉净化“负面能量”,改善气色和肌肉的曲线。

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静坐,人也会感觉到那种从身体深处升起的轻松、舒适的生命能量,就像身体内部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按摩过一样。

静坐还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头。

静坐的过程中,由于血管的净化、身心气的调和,全身的经络得以疏通,使“气的轨道”恢复正常运转,达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气充盈则百邪不入。

其二,静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

坚持静坐可以使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沉静下来,使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出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体、情感、精神三种能量综合作用于生命的产物。

内在的精神越柔,身体被净化的越好,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出来的气质也越美好。

特别提出的是:静坐中的双盘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体态。

双盘被称为禅坐最稳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稳定身体内部杂乱的风息,更是可以快速减掉身体的赘肉,疏通堵塞的经络。

练习双盘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优美曲线,控制身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静坐能缓解压力,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心。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法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法

国学大师钱穆的静坐养生法展开全文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钱穆的祖父37岁谢世,其父终年仅41岁。

1928年,钱穆的结发妻子和新生儿子也相继死去。

其长兄钱挚在为弟料理后事期间,因劳伤过度,引发旧病病亡,年方“不惑”。

家中“三世不寿”,在钱穆内心投下阴影。

连失三位亲人,对钱穆的打击也是极为重大,在《先秦诸子系年·跋》中,钱穆写道:“儿殇妻殁,兄亦继亡,百日之内,哭骨肉之痛者三焉。

椎心碎骨,几无人趣。

”因这些人生变故,加上钱穆本人早先亦体弱多病,故读书时关注“年寿”之事。

他读陆游晚年诗作,深羡放翁长寿;读《钱大昕年谱》,知谱主中年时体质极差,后来转健,高寿而治学有成。

钱穆因而感悟:“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于是于日常生活中注重起居规律和锻炼,强化生存意识,欲挣脱命运的“劫数”。

而最经常的运动方式是郊游和爬山。

由于胃疾,他饮食清淡节制,使得同有此病的陈寅恪引其为同道。

钱氏弟子称乃师是“很懂得生活之人”。

钱穆自幼吸烟,后来在小学任教,课本有劝戒烟一节,他自忖:自己嗜烟,何以教学生,遂决然戒之,后数十年不吸。

接近钱穆的人说他无论做何事均“能提得起,放得下,洒落自在,不为物累”。

钱穆先生的静坐经历在钱穆先生的养生方式中,静坐(息功)应该是最令人感兴趣的。

钱先生从二十多岁就一直练习静坐,对静坐之法也是深有心得。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曾记载了他自己的多次静坐经历:余时正习静坐,已两三年矣。

忆某一年之冬,七房桥二房一叔父辞世,声一先兄与余自梅村返家送殓。

尸体停堂上,诸僧围坐诵经,至深夜,送殓者皆环侍,余独一人去寝室卧床上静坐。

忽闻堂上一火铳声,一时受惊,乃若全身失其所在,即外界天地亦尽归消失,惟觉有一气直上直下,不待呼吸,亦不知有鼻端与下腹丹田,一时茫然爽然,不知过几何时,乃渐复知觉。

又知堂外铳声即当入殓,始披衣起,出至堂上。

余之知有静坐佳境,实始此夕。

念此后学坐,倘时得此境,岂不大佳。

……一日,余站梅村桥上守候自城至荡口之航船,呼其停靠。

养生静坐八法

养生静坐八法

养生静坐八法一、平坐姿势 1.身体坐床或椅子上,两腿置身前,膝部屈曲,以舒适为度;如坐椅子上,两小腿可自然下垂。

2.含胸,腰略前俯,背后可倚些软物,如棉被,枕头之类,两肩放松。

3.两臂贴两肋,两手相迭,右掌心贴左掌背,左手四指弯曲扣左掌心;右手拇指扣左手虎口,两手置小腹前,手心向上。

也可双手握空拳,置于股上,手心向下。

4.目微合,口轻闭,舌尖上翘,气从鼻出入。

说明此式适应有病或虚弱之人,因为此式软而不硬,便于体力休养生息,渐渐培其元气。

效应初练此式,每次静坐20分钟以上,一个月后,坐时臀部发热,微痛。

练下去,臀部有如针刺,功深则臀部变松柔,坐时腰可逐渐竖直。

二、绥坐姿势 1.坐床上,睾丸垂悬不触及床面。

2.右腿盘曲,右足跟抵阴囊,足心向左后。

3.左腿盘曲,垫于膝之下,足心向右。

4.上身姿势基本同平坐,但须去掉背后所倚软物,腰略伸直。

左右腿可交替。

说明绥坐须平坐一段时间后再练,因平坐能凝神养气,气化生精后可现精足阳举现象,此时足抵阴囊便是为了防止真气从会阴外泄。

效果绥坐练毕,放开双足,初时足跟如针刺,功深后有气如缠丝般运行。

三、单盘坐姿势 1.坐床上,睾丸垂悬不触及床面。

2.右腿盘曲,右足跟抵阴囊,足心向左后。

3.左腿盘曲,垫于膝之下,足心向右。

4.上身姿势基本同平坐,但须去掉背后所倚软物,腰略伸直。

左右腿可交替。

说明绥坐须平坐一段时间后再练,因平坐能凝神养气,气化生精后可现精足阳举现象,此时足抵阴囊便是为了防止真气从会阴外泄。

效果绥坐练毕,放开双足,初时足跟如针刺,功深后有气如缠丝般运行。

四、鱼泉坐姿势 1.坐床上,尾闾部支撑上身后仰,臀部前翻。

2.右腿屈曲,右脚置臀下尾闾部。

3.上身直起,臀部坐右足上。

4.左腿略屈,斜伸体前。

5.其他姿势与单盘相同,左右腿可交替。

说明鱼泉式对下肢风湿性及类风湿性疾患有较好的疗效。

由于坐时一腿在臀下,屈曲度大,又受上身压力,长期锻炼可使腿部柔韧,并增加血液流通,为练习双盘坐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之静养的最佳方法静坐
中医认为,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

这种低代谢的积累反应,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

所以说,“静养”是一种精神上的“健身运动”。

静养的最佳方法就是静坐。

静坐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平静、祥和地面对压力,让心灵得到净化和休息。

静坐,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简便易学。

静坐首先要排除一切私心杂念,练习时需脱掉鞋子,找一个你认为舒服、无人干扰的地方,闭上双眼,注意呼吸调节,感受空气进入和离开你的身体。

静坐时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脚上,试着感觉冷、热、刺痛和其他的感觉。

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到臀部,先感觉坐垫,再感觉逐渐腾空。

如觉得紧张就试着深呼吸,直到紧张感消失。

再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在背部,先感受脊椎、肌肉;后慢慢往下移到腹部、骨盆。

在你一呼一吸的节奏中,注意你的腹部会跟着起伏;再把注意力移到胸腔,注意胸腔也会跟着呼吸而起伏;继而把注意力集中于放在大腿上的手,注意每一根手指,手掌,手背;接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臂、肩膀、脖子、脸,感受你的五官和整个头部。

不同的情绪变化,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

睡前恐惧、忧思、恼怒,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绵绵,以致难以入睡。

任何情绪变化都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要防止任何情绪的过度。

平心静气,气血调达,则睡眠安稳。

胃不和则卧不安
“早饭宜早,午饭宜饱,晚饭宜少”,晚饭吃的太多,睡前仍感觉有饱胀感,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

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

临睡前进食更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有碍健康。

因此,晚餐只要吃七分饱就可以了,如果睡前感觉饿,可以喝一杯牛奶,活动一会再去睡觉。

过多言谈难安眠
中医认为“阳入阴则寐”,睡前需要静神,不可扰动阳气,阳入于阴人即安睡。

人的任何活动都需要阳气的鼓动,睡前多言语扰阳气运行于外,不能内收,则不易入睡。

睡觉前说话过多会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入睡,导致失眠。

躺下之后,可能还会对睡前的谈话引起思索,可能彻夜不能入睡。

眠睡闭口保元气
闭口夜卧是保养元气的最好办法。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长生秘诀》中说:“夜卧常习闭口,最是固养元气。

若开口,则走失元气,且邪恶从口而入,有生血绝诸症。

凡夜卧开口,其牙齿为出入之气所触,后必病齿,但睡而张口者,牙齿无补早落,可以验之。

”张口呼吸,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会刺激咽部。

若睡眠环境比较干燥,张口呼吸会导致口腔及咽部干燥不润,对肺部的刺激也比较大,容易发生肺部疾病。

鼻腔内的鼻毛,鼻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分泌粘液,对吸入
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

所以平时要做好鼻部的保健,保持鼻腔通畅。

夜卧不覆首
睡觉蒙头,几乎不能与被窝外的空气交换,随着呼吸,被窝里空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却越积越多,再加上被窝里还有其他污浊的气体,会影响呼吸的正常进行,对健康十分不利。

身体缺氧,不论是大脑还是躯体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仰卧不可取
古人云“睡不厌蹴,觉不厌舒“。

睡时宜侧身屈膝,则精力不散;醒时宜舒展活动,则气血流通。

仰卧时不利于全身充分的放松,而且仰卧手宜搭胸,使人产生憋闷的感觉。

比较提倡的是右侧卧位的睡眠姿势,既有利于放松身体,解除疲劳,也不会压迫心脏,还有利于胃内食物向肠内的输送。

卧处不可当风
《琐碎录》中说:“卧处不可当风,恐患头风,背受风则嗽,肩受风则臂疼,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坐卧露下“。

人熟睡时,汗孔开泄,腠理疏松,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容易感受外邪,因此,睡时要保暖而避风。

睡眠时开窗,有利于房间内的气体交换,对身体健有利。

但在冬天窗户不宜开得太大。

床铺应远离窗户,以不觉得有寒气直吹为度,要特别注意预防受凉感冒等。

夏天天气炎热,吹电扇或开空调睡觉都是对身体不利的,这样很容易在睡着时着凉感冒。

卧睡头不可对火炉
《琐碎录》说:“卧处不可以首近火,恐伤脑”。

现在家里普遍用的是暖气取暖,睡觉时头不可朝向暖气。

冬天天气干燥,暖气周围的空气更是燥热,整夜在热气的熏蒸下,会感到口鼻干燥,头晕目赤,而且还易引发感冒。

要“首宜凉,脚宜暖”。

睡觉时可以脚部朝向暖气或其它取暖设施,脚部温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安眠解劳效果会很好。

本文出自:棋牌游戏赚钱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