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复习
高中化学必修2:反应热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反应热知识点复习总结热化学方程式常见书写错误:(1)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漏一种就全错);(2)ΔH的符号“+”、“-”标示错误;(3)ΔH的值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不对应;(4)ΔH后不带单位或单位写错(写成kJ、kJ·mol等)。
2.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1)热化学方程式是否已配平,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标明;(3)反应热ΔH的数值与该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4)反应热ΔH的符号是否正确,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反应热的几种计算方法:1.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量的求解,可先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所体现的物质与物质间、物质与反应热间的关系直接或间接求算物质的质量或反应热。
其注意的事项有:(1)反应热数值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反应热数值需同时做相同倍数的改变。
(2)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指反应按所给形式完全进行时的反应热。
(3)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相加或相减,得到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其注意的事项有:(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号必须随之改变。
3.根据燃烧热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燃烧热。
4.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焓变)等于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ΔH=∑E反-∑E生(E表示键能)。
如反应3H2(g)+N2(g)2NH3(g)ΔH=3E(H—H)+E(N≡N)-6E(N—H)。
5.利用状态,迅速比较反应热的大小若反应为放热反应(1)当反应物状态相同,生成物状态不同时,生成固体放热最多,生成气体放热最少。
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知识归纳

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知识归纳一、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二、燃烧热和中和热1.反应热的分类:中和热、燃烧热等。
2.燃烧热.定义: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例:C(s)+O2(g)=CO2(g);△H = —393.5 kJ /molH2(g)+½O2(g)==H2O(l);△H = —285.8 kJ /mol3. 燃烧热.与反应热比较异同A.反应特点:专指可燃物燃烧B.可燃物的量规定为1 mol,配平方程式也以其为基准C.产物为完全燃烧时的稳定生成物D.反应热都属放热,△H为“—”E.反应热产生的本质、热量的单位、表示符号相同F.燃烧热是一种特殊的反应热4.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
如:H+(aq)+OH—(aq)===H2O(l);△H = —57.3 kJ /molNaOH(aq)+½H2SO4(aq)===½Na2SO4(aq)+H2O(l);△H = —57.3 kJ /molA.内涵①测定条件:在稀溶液中;②反应特点:中和反应,且只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少;③测定标准: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④配平标准: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⑤表示形式:稀溶液用“aq”表示,水为液态(“l”表示)。
B.外延①若酸、碱是固体或浓溶液,则反应放出的热量较多(浓的强酸或强碱稀释会放热);②若生成的水多于或少于1mol,则放出的热量多于或小于57.3kJ ;③若生成物中除1molH2O外,还有其他难溶或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时,反应热不是中和热;④若有弱酸或弱碱参加反应生成1molH2O时,则放出的热量一般小于57.3kJ(多数电离吸热,但HF电离放热);⑤任何配平的中和反应都有反应热,但只有只生成1molH2O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化: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含解析)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1、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取代反应的部分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如下:第一步:Cl2(g)→2Cl·(g)ΔH1=+242.7 kJ·mol-1第二步:CH4(g)+Cl·(g)→CH3(g)+HCl(g) ΔH2=+7.4 kJ·mol-1第三步:CH3·(g)+Cl2(g)→CH3Cl(g)+Cl·(g)ΔH3=-112.9 kJ·mol-1……中(其中Cl·表示氯原子,CH3·表示甲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题可知,甲烷和氯气在室温暗处较难反应B.CH4(g)+Cl2(g)―→CH3Cl(g)+HCl(g) ΔH=-105.5 kJ·mol-1C.形成1 mol CH3Cl中C—Cl键放出的能量比拆开1 mol Cl2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多D.若是甲烷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则第二步反应ΔH<+7.4 kJ·mol -1解析 A.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常温下不能反应,故A正确;B.由第二步与第三步相加得到CH4(g)+Cl2(g)―→CH3Cl(g)+HCl(g) ΔH =-105.5 kJ·mol-1,故B正确;C.由第三步反应可知,形成C—Cl 键,拆开Cl2中化学键,且为放热反应,则形成1 mol CH3Cl中C—Cl 键放出的能量比拆开1 mol Cl2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多,故C正确;D.若是甲烷与Br2发生取代反应,Cl比Br的能量高,则第二步反应ΔH>+7.4 kJ·mol-1,故D错误;故选:D。
答案 D2、1,3丁二烯和2丁炔互为同分异构体,都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形成正丁烷,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1: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 ΔH1=-236.6 kJ·mol-1反应2: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 ΔH2=-272.7 kJ·mol-1由此不能判断的是( )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C.相同条件下,反应1与反应2的速度相对快慢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解析由盖斯定律可求得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ΔH2=36.1 kJ·mol-1,能量越低越稳定,及相同条件下相对稳定的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较慢,或由能量图可知两个反应的活化能的相对高低,可得反应1的速率比反应2的速率慢,故A、B、C均可判断。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练习一本专题的复习同学们应该抓住以下几点的复习:(1)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①△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空格符”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
△H的单位一般为kJ/mol。
②注意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H是在25℃.101325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④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⑤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
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 也要加倍。
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2)盖斯定律的应用:反应热计算的常见类型及方法:1. 单一反应的计算: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数据列比例关系式。
2. 多步反应的计算:运用盖斯定律将热化学方程式(包括△H)进行加或减,得到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后,再列比例关系式。
3、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 计算反应热的规范书写:(1)设未知量,写方程式,列比例式,求解,答。
(2)必须代数据,且数据后必须带单位。
(3)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每种物质的聚集状态。
(4)注意正负号:放热反应的△H必然为负,但题目要求放出的热量时,放出的热量必须为正!(5)△H为对应于某一特定反应的反应热,而不是某种物质的反应热,因此不能在△H 后用下标或加括号代表某种物质的反应热!(6)不能出现“3molC2H2的燃烧热”类似的表述!(7)热化学方程式的加减用数字代表即可,不需要写出中间方程式。
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十一辑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和盖斯定律

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十一辑反应热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盖斯定律1.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2)看ΔH的符号是否正确:放热反应,ΔH为“-”;吸热反应,ΔH为“+”。
(3)看ΔH的单位是否正确:ΔH的单位为kJ·mol-1,能量的单位为kJ,二者不能混淆。
(4)看ΔH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5)看反应是否可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不能根据反应的能量变化计算得到ΔH。
(6)看有无特殊条件的限制: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生成物必须为稳定的氧化物;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水必须为液态且为1 mol,当反应的溶液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时,ΔH=-57.3 kJ·mol-1。
2.反应热计算的“三方法”(1)根据“两”公式计算反应热①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②ΔH=E(反应物的键能之和)-E(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焓变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若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而得到,则该反应的焓变可通过这几个化学反应的焓变加减而得到。
表示方法:,ΔH=ΔH1+ΔH2。
例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N2(g)+3H2(g)2NH3(g)ΔH=-20a kJ·mol-1[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加强对各种概念的理解,如中和热和燃烧热,要弄清它们研究的对象和使用要求。
解析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A错误;燃烧热为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其中水应为液态,碳的稳定化合物为CO2,C、D错误。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之六---反应热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3.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 点
不同 点
能量变化
ΔH
反应物的 量
生成物的 量
反应热的 含义
均为放热反应 ΔH<0,单位:kJ·mol-1
1 mol 可燃物(O2 的量不限) 可 能 是 1 mol, 也 可 能是 0.5
mol
不限量
H2O (l)是 1 mol
25℃、101 kPa 时,1 mol 纯物 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 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 和反应生成 1 mol 液态 H2O 时
高中化学高考总复习之六---反应热知识讲解及巩固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考试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
的重要作用。 4.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定义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
ΔH 的正负 ΔH<0
ΔH>0
键能大小
体系能量 大小
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 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 反应物的总能量 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能量
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 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
形成原因 的总能量比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 能量比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
Q=0.418(t2-t1)kJ ③ 要点三、能源 1.概念 :能源就是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其它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 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能源的分类及应用 :
【化学】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

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专题训练一、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常常伴有能量的变化。
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叫做反应热。
由于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以分为许多种,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等。
(1)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直接测量,其测量的仪器叫做量热器。
(2)下列△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_____(答案D、E)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___(答案F)。
A.2H2(g)+O2(g)=2H2O(l) ;△H1B.C(s)+1/2O2(g)=CO2(g);△H2C.CH4(g)+202(g)=C02(g)+2H2O(g) ;△H3D.C(s)+02(g)=CO2(g);△H4E.C6H12O6(s)+1202(g)=6CO2 (g)+6H2O (l) ;△H5F.NaOH(aq)+HCl(aq)=NaCl(aq)+H2O ;△H6G.2NaOH(aq)+H2SO4 (aq)=Na2S04(aq)+2H2O (l);△H7H.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 ;△H8二、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进行时的条件(恒压还是恒容、温度、压力)有关,与物质的状态、晶体类型及物质的量有关。
2.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⑴应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固、液、气)和晶体类型。
⑵应标明反应热的数值、单位、符号。
⑶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单个分子,因此系数可以是分数,系数也可变,但反应热要与系数相对应。
⑷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相等但符号相反。
⑸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可以相加或相减,而得到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例: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 O2(g) === CO2(g);ΔH = -393.51kJ·mol-1 C(金刚石) + O2(g) === CO2(g);ΔH = -395.41kJ·mol-1据此推理所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的燃烧热比石墨的燃烧热小 B.石墨晶体中碳碳键的强度小于金刚石C.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高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一定是吸热反应答案:BD三、对⊿H单位的理解⊿“kJ·mol-1”,表示的是摩尔反应热,即按照所给反应式发生1mol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一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2)焓变①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ΔH):生成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之差。
③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常用ΔH表示反应热,常用单位:kJ·mol-1。
2.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①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弱电解质的电离④盐类水解⑤C和H2O(g)、C和CO2的反应①中和反应②燃烧反应③金属与酸或氧气的反应④铝热反应⑤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与水的反应⑥大多数的化合反应3.吸热、放热的原因分析(1)从能量图分析物质能量变化与焓变的关系:Δ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2)从化学键变化分析总结利用键能计算焓变(ΔH),通过ΔH的正、负轻松判断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发生()2.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3.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4.活化能越大,表明化学反应吸收的能量越多()答案 1.× 2.√ 3.√ 4.×一、对反应过程能量图的理解1.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从状态Ⅰ到状态Ⅲ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从状态Ⅰ到状态Ⅱ需要(填“吸收”或“释放”)能量,CO分子(填“是”或“否”)需要断键形成C和O。
(3)从状态Ⅱ到状态Ⅲ形成的化学键是。
(4)将相同物质的量的CO转化为CO2,CO与O比CO与O2反应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可能的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复习考点1 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备考资料1 常见的吸热反应:⑴电离过程都是吸热过程;⑵水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⑶分解反应多数是吸热反应(化合反应多数是放热反应);⑷以下特例为吸热反应:①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②氢气与碘蒸气生成碘化氢;③氮气与氧气生成一氧化氮; ④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2 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⑴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和非金属与同种物质反应,金属和非金属越活泼,放热越多,△H 越小。
⑵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物物质的量与能量成正比关系。
⑶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同种物质能量的高低:E(s)<E(l)<E(g)。
状态由气→液→固时会放热,反之则吸热。
当反应物处于较高能态时,反应热会增大,当生成物处于较高能态时,反应热会减少。
⑷ 物质的能量及键能大小: 键能越大,分子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H =E (生成物的总能量)-E (反应物的总能量)∆H =E (旧键的断键吸热)+E (新键的形成放热)(带上正负号)3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 始态 (各反应物)和 终态 (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 途径 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盖斯定律 强化训练一:有关概念的判断题。
1、(08上海卷)已知:H 2(g)+F 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270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2、(08四川卷)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HCl 和NaOH 反映的中和热△H =-57.3kJ/mol ,则H 2SO 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 =2×(-57.3)kJ/molB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 ,则2CO 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CO(g)+O 2(g)反应的△H =+2×283.0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3、(09重庆卷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数学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确)A .C 2H 5OH (l )+3O 2(g )==2CO 2(g )+3H 2O (g );△H=—1367.0 kJ/mol (燃烧热)B .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 2O (l );△H=+57.3kJ/mol (中和热)C .S (s )+O 2(g )===SO 2(g );△H=—269.8kJ/mol (反应热)D . 2NO 2==O 2+2NO ;△H=+116.2kJ/mol (反应热)4、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Zn(s)+CuSO 4(aq)===ZnSO 4(aq)+Cu(s);ΔH =-216 kJ·mol -1,E 生成物>E 反应物 B .H +(aq)+OH -(aq)===H 2O(l);ΔH =-57.3 kJ·mol -1,含1 mol NaOH 水溶液与含0.5 mol H 2SO 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3 kJC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都恢复到常温,前者放出的热量多D .CaCO 3(s)===CaO(s)+CO 2(g);ΔH =+178.5 kJ·mol -1,E 反应物>E 生成物 5.已知:①101 kPa 时,C(s)+1/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 -(aq)===H 2O(l) ΔH 2=-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碳的燃烧热用ΔH 3来表示,则ΔH 3<ΔH 1B .若碳的燃烧热用ΔH 3来表示,则ΔH 3>ΔH 1C .浓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6、(2009·天津高考)已知: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Na 2O 2(s)+CO 2(g)===Na 2CO 3(s)+12O 2(g) ΔH =-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 的燃烧热为283 kJB .右图可表示由CO 生成CO 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C .2Na 2O 2(s)+2CO 2(s)===2Na 2CO 2(s)+O 2(g) ΔH >-452 kJ/molD .CO(g)与Na 2O 2(s)反应放出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7.(2011·潍坊质检)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 2(g)+O 2(g)2SO 3(g) ΔH =-Q kJ/mol(Q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2 mol SO 2(g)和1 mol O 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l SO 3(g)所具有的能量B .将2 mol SO 2(g)和1 mol O 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 kJC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如将一定量SO 2(g)和O 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 kJ ,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 2(g)被氧化二: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2011·湖州一模]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B .C 2H 2(g)+52O 2(g)===2CO 2(g)+H 2O(l)ΔH =-2b kJ/mol 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2b kJ/mol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b kJ/mol2、已知在25℃,101kPa 下,lgC 8H 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1)+2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1)+2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C.C8H18(1)+22.5O2(g)=8CO2(g)+9H2O(1);△H=+5518kJ·mol-1D.C8H18(1)+22.5O2(g)=8CO2(g)+9H2O(1);△H=-48.40kJ·mol-13、(2011北京高考10)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 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4、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3OH(g)+H2O(g)=CO2(g)+3H2(g);△H= + 49.0 kJ·mol-1②CH3OH(g)+3/2O2(g)=CO2(g)+2H2O(g);△H=-192.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三:有关盖斯定律、计算的试题。
1.已知:(1)H2(g)+1/2O2(g)===H2O(g)ΔH1=a kJ/mol(2)2H2(g)+O2(g)===2H2O(g)ΔH2=b kJ/mol(3)H2(g)+1/2O2(g)===H2O(l)ΔH3=c kJ/mol(4)2H2O+O2(g)===2H2O(l)ΔH4=d kJ/mo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0B.b>d>0 C.2a=b<0 D.2c=d>0 2.(2011·江苏金陵中学月考)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①Fe2O3(s)+3CO(g)===2Fe(s)+3CO2(g)ΔH=-24.8 kJ/mol②Fe2O3(s)+1/3CO(g)===2/3Fe3O4(s)+1/3CO2(g)ΔH=-15.73 kJ/mol③Fe3O4(s)+CO(g)===3FeO(s)+CO2(g)ΔH=+640.4 kJ/mol 则14 g 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固体Fe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为()A.-218 kJ/mol B.-109 kJ/molC.+218 kJ/mol D.+109 kJ/mol3.(2010·重庆高考)已知H2(g)+Br2(l)===2HBr(g)ΔH=-72 kJ/mol,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则表中a为() A.404 B.260 C.230 D.2004.(2011·青岛高三检测)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焓变(ΔH ),化学反应的Δ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12H 2(g)+12Cl 2(g)===HCl(g) ΔH =-91.5 kJ/mol B .H 2(g)+Cl 2(g)===2HCl(g) ΔH =-183 kJ/molC.12H 2(g)+12Cl 2(g)===HCl(g) ΔH =+91.5 kJ/mol D .2HCl(g)===H 2(g)+Cl 2(g) ΔH =+183 kJ/mol5.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做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 )SiO 2(s)+2C(s)===Si(s)+2CO(g) ΔH 1=682.44 kJ·mol -1(石英砂) (粗硅)Si(s)+2Cl 2(g)===SiCl 4(l) ΔH 2=-657.01 kJ·mol -1(粗硅)SiCl 4(l)+2Mg(s)===2MgCl 2(s)+Si(s) ΔH 3=-625.63 kJ·mol -1(纯硅)生产1.00 kg 纯硅放出的热量为( )A .-21435.71 kJB .-600.20 kJC .+21435.71 kJD .+1965.10 kJ6.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P 4O 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 —P a kJ/mol 、P —O b kJ/mol 、P===O c kJ/mol 、O===O d kJ/mol.根据右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 ,其中正确的是( )A .(6a +5d -4c -12b ) kJ/molB .(4c +12b -6a -5d ) kJ/molC .(4c +12b -4a -5d ) kJ/molD .(4a +5d -4c -12b ) kJ/mol综合训练1.(8分)(2011·西城模拟)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1)在25℃、101 kPa 时,16 g 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890.31 kJ ,则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C(s)+O 2(g)===CO 2(g) ΔH =-437.3 kJ/molH 2(g)+12O 2(g)===H 2O(g) ΔH =-285.8 kJ/mol 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则煤的气化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s)+H 2O(g)===CO(g)+H 2(g) ΔH =____ kJ/mol. 2、(2011江苏高考20,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