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柱体积配箍率计算

合集下载

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

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

以截面b=350,h=500的柱为例,柱加密区箍筋为Φ8@100,保护层厚取30,柱截面配筋见下图: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8.3条,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ρv,可按下式计算(式7.8.3-2):
对框架柱,式中各参数含义为:
A cor--箍筋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其重心应与柱截面的重心重合,计算中仍
按同心、对称的原则取值。

对框架柱,Acor=l1·l2;
ρv--框架柱的体积配筋率(核心面积A cor范围内单位混凝土体积所含箍筋的体
积);
n1、A s1--b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n2、A s2--h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l1--b方向箍筋宽度;
l2--h方向箍筋宽度;
s--箍筋的间距。

上例中b方向箍筋肢数为n1=4,h方向箍筋肢数为n2=2,Φ8钢筋截面积为As1=As2=50.3m㎡,l1=350-60=290mm,l2=500-60=440mm,箍筋间距s=100mm,按上式计算的柱体积配箍率为:
(4×50.3×290+2×50.3×440)/(290×440×100)=0.00804;。

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

体积配箍率计算实例

以截面b=350,h=500的柱为例,柱加密区箍筋为Φ8@100,保护层厚取30,柱截面配筋见下图: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8.3条,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ρv,可按下式计算(式7.8.3-2):
对框架柱,式中各参数含义为:
A cor--箍筋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其重心应与柱截面的重心重合,计算中仍
按同心、对称的原则取值。

对框架柱,Acor=l1·l2;
ρv--框架柱的体积配筋率(核心面积A cor范围内单位混凝土体积所含箍筋的体
积);
n1、A s1--b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n2、A s2--h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l1--b方向箍筋宽度;
l2--h方向箍筋宽度;
s--箍筋的间距。

上例中b方向箍筋肢数为n1=4,h方向箍筋肢数为n2=2,Φ8钢筋截面积为As1=As2=50.3m㎡,l1=350-60=290mm,l2=500-60=440mm,箍筋间距s=100mm,按上式计算的柱体积配箍率为:
(4×50.3×290+2×50.3×440)/(290×440×100)=0.00804;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体积配箍率

体积配箍率

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概念:(1)面积配箍率ρ(sv)(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 为箍筋间距)。

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式中:n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

(2)体积配箍率ρ(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体积配箍率ρ(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s:箍筋间距。

2.作用:(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式中: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柱体积配箍率计算表(带公式)

柱体积配箍率计算表(带公式)
500 500 35
8 100 0.93%
截面类型五 类型5柱截面b= 类型5柱截面h= 类型5柱保护层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500 500 35
8 100 0.69%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截面类型四 类型4柱截面b= 类型4柱截面h= 类型4柱保护层
箍筋c直= 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螺旋 复合或 连续复合螺旋
0.05
<=0.4 <=0.11
0.09 0.09 0.07 0.07 0.06
<=0.5 <=0.13
0.11 0.11 0.09 0.09 0.07
<=0.6 <=0.15
0.13 0.13 0.11 0.11 0.09
柱轴压比
表 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强度 种类
fc ft
1 1 35 8 100
C80 35.9 2.22
工程名称: 设计人:
计算日期:
柱体积配箍率计算
表6.4.7 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箍筋形式 <=0.3
普 通 箍 复 合 箍 <=0.10
螺旋 复合或 连续复合螺旋
0.08
普 通 箍 复 合 箍 0.08
螺旋 复合或 连续复合螺旋
0.06
普 通 箍 复 合 箍 0.06
500 500 35
8
其中框架一,二,三,四级柱构造体积配箍率为0.8%,0.6%,
截面类型二 类型2柱截面b= 类型2柱截面h= 类型2柱保护层
箍筋c直= 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截面类型三 类型3柱截面b= 类型3柱截面h= 类型3柱保护层c=

体积配箍率计算

体积配箍率计算

以截面b=350,h=500的柱为例,柱加密区箍筋为Φ8@100,保护层厚取30,柱截面配筋见下图: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8.3条,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ρv,可按下式计算(式7.8.3-2):
对框架柱,式中各参数含义为:
A cor--箍筋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其重心应与柱截面的重心重合,计算中仍
按同心、对称的原则取值。

对框架柱,Acor=l1·l2;
ρv--框架柱的体积配筋率(核心面积A cor范围内单位混凝土体积所含箍筋的体
积);
n1、A s1--b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n2、A s2--h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l1--b方向箍筋宽度;
l2--h方向箍筋宽度;
s--箍筋的间距。

上例中b方向箍筋肢数为n1=4,h方向箍筋肢数为n2=2,Φ8钢筋截面积为As1=As2=50.3m㎡,l1=350-60=290mm,l2=500-60=440mm,箍筋间距s=100mm,按上式计算的柱体积配箍率为:
(4×50.3×290+2×50.3×440)/(290×440×100)=0.00804;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体积配箍率与面积配箍率

体积配箍率与面积配箍率

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概念:(1)面积配箍率ρ(sv)(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为箍筋间距)。

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式中:n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

(2)体积配箍率ρ(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

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体积配箍率ρ(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见混凝土规范7.8.3),s:箍筋间距。

2.作用:(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

ρ(v)≥ρ(v,min)=λ(v)f(c)/f(yv),式中: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墙柱配筋率和配箍率计算(ty改300)

墙柱配筋率和配箍率计算(ty改300)
矩形截面墙柱 体积配箍率
截面边长b
截面边长h 保护层厚度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横向箍筋肢数 纵向箍筋肢数 体积配箍率
800 800 15
12 100
5 6 1.6936%
T型截面墙柱体 积配箍率
参数a
400
参数b
310
参数c
640
参数d
350
参数e
310
横向肢数一
2
横向肢数二
2
纵向肢数三
5
纵向肢数四
12 140 1.011%
体积配箍率计算 0.2 25.3 360
1.4056%
4
种类 fc ft C40
19.1 1.71
截面限制
条件
Bc
fc
b
h0
1 14.3
600
520
抗剪承载

ft
V(砼) 箍筋强度 箍筋直径
1.43 312.312
210
10
C15 7.2 0.91
C45 21.1 1.8
C20 9.6 1.1
4.1.4
C25
C30
0.11 0.11 0.09
0.13 0.13 0.11
C35
C40
0.17 0.15 0.15 0.13
C45
fc
7.2
9.6
11.9
14.3
16.7
19.1
21.1
ft
0.91
1.1
1.27
1.43
1.57
1.71
1.8
800 200 600
950 5 5 4 3 15
0.08
0.09

柱体积配箍率自动计算程序

柱体积配箍率自动计算程序

截面类型一 类型1柱截面b= 类型1柱截面h= 类型1柱保护层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500 500 35
8 100 0.47%
截面类型三 类型3柱截面b= 类型3柱截面h= 类型3柱保护层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500 500 35
8 100 0.93%
截面类型五 类型5柱截面b= 类型5柱截面h= 类型5柱保护层c=
1 1 35 8 100
C80 35.9 2.22
柱轴压比
表 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N/
强度 种类
fc ft
C15 7.2 0.91
C20
C25
C30
9.6
11.9
14.3
1.1
1.27
1.43
C35 16.7 1.57
混凝土强度等
读取特征值λV= 读取混凝土强度= 输入箍筋强度值 计算体积配箍率=
0.05 16.70
210 0.40%
其中框架一,二,三,四级柱构造体积配箍率为0.8%,0.6%,0
本表格已经设计好所有函数公式,只需在表格 中填入相关的数据即可自动进行计算
工程名称: 设计人:
计算日期:
柱体积配箍率计算
表6.4.7 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箍筋形式 <=0.3
普 通 箍 复 合 箍 <=0.10
螺旋 复合0.08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500 500 35
8 100 0.69%
截面类型二 类型2柱截面b= 类型2柱截面h= 类型2柱保护层
箍筋c直= 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箍筋间距S= 柱体积配箍率=
纵向筋配筋率=
290 450
0 2 15 12 100 1.95%
0.006
截面类型四 类型4柱截面b= 类型4柱截面h= 类型4柱保护层
箍筋c直= 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截面类型六
类型6柱截面b1=
类型6柱截面b2=
类型6柱截面h1=
类型6柱截面h2= b1边附加箍数 m1= b2边附加箍数 n1= h1边附加箍数 h2边附n2加= 箍数 m2= 保护层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柱体积配箍率= 纵向筋配筋率= 单根纵筋面积=
率计算
回目录
柱轴压比 <=0.7 <=0.17
0.15 0.15 0.13 0.13 0.11
<=0.8 <=0.20
0.18 0.17 0.15 0.15 0.13
<=0.9 <=0.23
0.21 0.19 0.17 0.17 0.15
<=1.0
0.22 0.2 0.2 0.18
<=1.05
0.24 0.22 0.22 0.2
0.12 23.10
270 1.03%
500 500 35
8 100 0.47%
其中框架一,二,三,四级柱构造体积配箍率为0.8%,0.6%
截面类型二 类型2柱截面b= 类型2柱截面h= 类型2柱保护层
箍筋c直= 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截面类型三 类型3柱截面b= 类型3柱截面h= 类型3柱保护层c= b方向箍筋肢数 h方向箍筋肢数
螺旋 复合或 连续复合螺旋
0.05
<=0.4 <=0.11
0.09 0.09 0.07 0.07 0.06
<=0.5 <=0.13
0.11 0.11 0.09 0.09 0.07
<=0.6 <=0.15
0.13 0.13 0.11 0.11 0.09
柱轴压比
表 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
强度 种类
fc ft
C15 7.2 0.91
C20
C25
C30
9.6
11.9
14.3
1.1
1.27
1.43
C35 16.7 1.57
混凝土强度
读取特征值λV= 读取混凝土强度= 输入箍筋强度值 计算体积配箍率=
截面类型一 类型1柱截面b= 类型1柱截面h= 类型1柱保护层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截面类型七 类型7柱截面b1= 类型7柱截面h2=
b1边附加箍数 b2边附n1加= 箍数 b3边附n2加= 箍数 h1边附n3加= 箍数
m1=
单根纵筋面积=
81.9
h2边附加箍数 m2=
保护层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柱体积配箍率= 纵向筋配筋率= 单根纵筋面积=
表 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N/mm2)
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C45
19.1
21.1
1.71
1.8
C50 23.1 1.89
C55 25.3 1.96
C60 27.5 2.04
C65 29.7 2.09
C70 31.8 2.14
C75 33.8 2.18
级柱构造体积配箍率为0.8%,0.6%,0.4%,0.4%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截面类型五
类型5柱截面b=
类型5柱截面h=
类型5柱保护层c=
箍筋直径=
箍筋间距S=
体积配箍率=
600 700 20
4 5 12 100 1.66%
500
500
35
8
100 0.69%
截面类型八 类型8柱截面b1= 类型8柱截面h1= b1边附加箍数n1=
h1边附加箍数 保护m1层= c= 箍筋直径=
工程名称: 设计人:
计算日期:
柱体积配箍率计算
表6.4.7 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箍筋形式 <=0.3
普 通 箍 复 合 箍 <=0.10
螺旋 复合或 连续复合螺旋
0.08
普 通 箍 复 合 箍 0.08
螺旋 复合或 连续复合螺旋
0.06
普 通 箍 复 合 箍 0.06
截面类型二
350 400 20 10 100 1.41%
0.10 23.10
270 0.86%
截面类型四
500 500 35
8 100 0.80%
截面类型六
350
850
350
350
1
4 1
1 15 10 100 1.25% 0.015 243.2
截面类型七
300 300 300 300 300
1 1 1
1
1 35 12 100 2.38% 0.015 150.2222222
C80 35.9 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