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白酒
塑化剂在白酒中危害及检测方法

刍议塑化剂在白酒中的危害及检测方法摘要:本文剖析了目前我国白酒中的塑化剂的危害及其来源,提出了关于白酒中有关塑化剂的检测办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本文认为,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检测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除塑化剂对人们神经的触动,减少塑化剂对食品安全的的冲击。
关键词:塑化剂;白酒;危害;检测中国人造酒已有悠久的历史,白酒出现以后随着岁月的积淀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承载者人们心灵的诉求。
不过,近来有媒体爆出,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2.6倍。
并同时连累到其股票市场,酒鬼酒被检测出超标塑化剂后在股票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天就导致酒鬼酒股票停牌,几天之后虽然复牌,但又几天接连跌停。
之后四川五粮液、国酒茅台也没逃过股票下跌的厄运,下跌幅度超过了4%。
塑化剂,是高分子材料助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加工塑料的过程中添加了塑化剂就可以增强塑胶产品的柔韧度、光泽度,并且使产品好成型,易加工。
[1]塑化剂在工业领域应用是合法化的。
而塑化剂加入白酒之中,可以使酒类粘性更强,留香更久,看上去提升了白酒的档次和品质。
但是,塑化剂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育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并且会对人体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肝癌。
一、目前我国白酒中的塑化剂的危害及其来源塑化剂有很强的致癌性,如果长时间食用增塑剂超标的食品,会促使人体分泌大量的雌激素,会造成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降,少精、死精、精子活动力差等问题。
性别也容易向女性倾斜。
对女性影响也不容忽视,会使女性性别紊乱,引起激素失调而造成早熟或者性征不明显等问题,甚至造成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以及基因的突变。
因此,生产白酒的厂家要更改目前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塑料容器、管道等设施,杜绝塑化剂在白酒中的出现,杜绝它对酒文化的玷污,杜绝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关于白酒中有关塑化剂的检测标准与办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塑胶制品中的塑化剂在大致有十六种,目前,国家在白酒质检的标准中没有关于塑化剂方面检测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白酒塑化剂事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方反应
业界喊冤枉,称不排除此事是有人故意捣乱。为求证企业说法,商报记
者辗转联系上茅台前任董事长、白酒业泰斗季克良,他表示对于塑化剂的产 生原因、检测、标准等相关问题,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声明是权威可信的, 他仍然认为白酒行业不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你如果认同我在白酒行业的 地位还比较权威,那我认为你也可以相信中国酒业协会。”他称。 专家认为多方监管应有效协调。白酒专家万兴贵认为,目前来看,国务院 食安办、卫生部都出台过相关通知和文件,对于白酒质量安全和塑化剂含量 限制都做了明确要求,但有关部门未能及时跟进,形成行业标准。“如果标 准缺失,靠酒企自身素质去维护质量,那显然不现实。”重庆市酒类管理协 会秘书长陈开勋告诉商报记者,白酒从酿造到进入消费者手中,有质监、卫 生、工商、商务、食药监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管。万兴贵则认为,如此多的部 门管不好一瓶酒,可见各部门的协同机制存在巨大漏洞。“这次事件不仅给 白酒企业敲响了警钟,也提醒相关监管部门,要将市场监管与消费市场的快 速发展结合起来,实现行业监管、市场监督、组织引导等多方面协同配合。 不能等出了问题再去追究责任,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市场反应:暂时未对白酒销售造成影响。连日来,酒鬼酒事件引发了白 酒行业的一系列震荡。商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白酒销售超市、商铺后发现, 该事件暂时未在重庆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市场反应平淡,没有对销售产生明 显影响。
联系课本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有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依靠技术进 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 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 的努力形成的。酒鬼酒业在酒鬼酒中加入塑化剂,置人民生命安全于 不顾,欺骗了消费者,抛弃了诚信经营的理念,也让自己失去了消费 者的信任。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 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酒鬼酒业为了使酒有老酒挂杯的效果,使酒更畅销,向产品添加塑化 剂,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伤害,体现了市场的自发性。 (3)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通过制定和执行食品 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对食品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 质量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严格监管。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 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生产者 和经营者进行法律的制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履行组织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同 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
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及控制策略探讨

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及控制策略探讨1 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1.1 气相色谱法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塑料制品,比如:接液的橡胶管。
在近几年的塑料制品生产中,会使用大量的邻苯二甲酸脂化合物,也就是塑化剂。
在白酒生产的过程中,因生产过程会接触塑料制品,塑化剂会被动的添加至白酒中。
白酒在塑料制品中所放置的时间越长,塑化剂也会不断的迁移至白酒当中。
为了测得白酒中所含有的塑化剂,并了解存在于白酒中的确切含量,相关技术人员运用有机溶剂超声提取和氮吹浓缩的前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来对白酒中所含的塑化剂进行一系列科学的测量,实验最后的结果获得了最优的气相色谱条件:内谱柱:HP-5石英毛细管柱,30.0 μm×320 μm(内径)×0.25 μm(膜厚);色谱柱温度:初温60 ℃(保持1min),20 ℃/min升温至220 ℃,5 ℃/min升温至280 ℃(保持4min)检测器温度300 ℃,空气400 mL/min,氢气40 mL/min,尾吹气30 mL/min。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将相色谱法此种科学测量塑化剂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使用,由于其分离的效率高、选择性优、有高度的活跃度,并能实现智能化的操作,不在试样挥发性和热稳定性的干扰范围内,流动相的类别较多,可以借助流动相的提升而实现高效率的分离。
通常情况下,在正常的室内温度下进行测试即可,不需要特殊的温度环境。
白酒中的乙醇较容易挥发,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防止温度过高造成酒精中的乙醇过度挥发的情况,避免导致最后实验不精准,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直观的了解白酒中确切的塑化剂含量。
1.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是将有机化合物进行有效的分离,并对其能力进行分析,而质谱是分辨化合物的手段。
目前,借助国标方法的检验,利用对质谱检测器离子源的结构和检验条件进行高质量的分析,可以解决工作曲线的线性问题,选用白酒为检测对象,利用优化溶剂萃取法可以保障样品整个处理阶段的回收率,借助模拟高度数的白酒,往其添加不同种类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式对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进行检测,每种邻苯二甲酸脂类塑化剂的含量在0.22~4.1 mg/kg内,数据表明白酒中的邻苯二甲酸脂类塑化剂的污染是普遍性存在的。
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量标准

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量标准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量标准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酒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国酒,白酒质量的好坏关系着我国人民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然而,近年来,因为一些不良商贩为了追求利益而进行的欺骗消费者、添加不良物质等行为,导致了白酒质量的下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中,塑化剂含量问题尤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为保障白酒的品质,塑化剂含量必须限量,以下是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量标准的相关内容:一、什么是塑化剂?塑化剂,学名为增塑剂,是为了增加某些材料的柔韧性和延展性而加入的化学物质。
塑化剂的类型较多,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等材料的生产中。
二、为什么会有塑化剂在白酒中?经研究发现,一些商贩为了增加白酒的甜度、稠度、口感等等,会添加一些非法的添加剂,其中就包括塑化剂。
三、塑化剂含量的危害塑化剂的超标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如:生殖细胞变异,性功能下降,引起肝、肾、肺等化学污染物的中毒等等。
四、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限量标准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对白酒中塑化剂含量进行限量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我国白酒中塑化剂含量的标准是:苯甲酸与邻苯二甲酸酯的和值(mg/L)≤0.5。
只有符合这一标准的白酒才可以上市销售。
五、如何保证白酒质量安全?首先,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塑化剂等物质的商贩,追究商家的责任。
其次,加强厂家自律,通过正途获得生产资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让消费者提升对于塑化剂这一话题的意识和认知,进行科学的消费。
在保证白酒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让公众安心用餐,消费者放心购买,让我国白酒行业长足发展。
“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近日,媒体报道称,在山东等地的酿酒厂中发现了使用“塑化剂”超标的情况。
这一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也对白酒行业及其相关公司的证券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白酒行业、相关公司和证券市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白酒行业方面,此次“塑化剂”事件严重损害了白酒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对白酒行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白酒行业一直以来以清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和老白干等著名品牌为代表,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备受青睐。
而此次事件引起了国内消费者和国际市场的关注,势必会对其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起一些消费者对于白酒的选择转变,从而导致其销售量和收益的下降。
相关公司方面,因为白酒行业涉及到多个相关公司,包括酒厂、经销商、贸易商、大型企业、配套企业等等。
因此,塑化剂事件不仅会对酒类生产企业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相关行业的其他企业。
首先,对于参与“塑化剂”事件的酒厂而言,其将面临环保、食品质量和商业信誉等方面的严厉打击,甚至面临法律的制裁和行政处罚。
其次,对于经销商、贸易商等渠道商而言,其也将面临各方面的质疑和监管,关注度上升,业务和盈利也会受到影响。
证券市场方面,此次“塑化剂”事件对于白酒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了一定的波动。
实际上,近年来白酒行业始终以来都是市场上的明星板块。
这一事件的发生将引起市场情绪波动,对于白酒板块的股价价格也会受到影响,市场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于白酒行业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透明度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引起白酒企业的谨慎经营和内部管理的改进。
此外,塑化剂事件对于整个证券市场也产生一定的波动影响,从而影响到股票、期货等多种金融产品的波动涨跌。
综合而言,塑化剂事件在白酒行业、相关公司和证券市场都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此事件也提醒了白酒行业公司和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要保持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企业要加强品质管理、加强监管措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走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

abc,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abc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塑 化 剂 的 来 源 05 塑 化 剂 的 限 量 标 准 07 预 防 塑 化 剂 的 措 施
02 塑 化 剂 的 危 害 04 塑 化 剂 的 检 测 方 法 06 白 酒 中 塑 化 剂 的 检 测 实 例
THANKS
汇报人:abc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塑化剂污染水源, 影响鱼类生存
塑化剂污染土壤, 破坏植物生长
塑化剂污染空气, 影响鸟类生存
塑化剂污染河流, 影响水生生物
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降低食品质量:塑化剂会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增加食品中毒风险:塑化剂对人体有毒,长期摄入会增加中毒风险 误导消费者:塑化剂会导致食品标签上的成分与实际不符,误导消费者 威胁公共卫生:塑化剂污染水源和土壤,通过食物链威胁公共卫生
清洁生产设备:定期清洗和检查生产设备,确保无残留物和污染源。
选用合格原料:与可靠的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料质量,避免使用含有塑化剂的劣质原料。
控制生产环境:保持生产车间的清洁卫生,防止灰尘、细菌等污染原料和设备。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符 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添加标题
直接添加:一些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或提高口 感,可能会直接在酒中添加塑化剂。
添加标题
生产设备残留:在白酒的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 了含有塑化剂的设备,塑化剂可能会残留在设备 中,进而污染酒体。
添加标题
环境污染:环境中的塑化剂污染也可能通过水源、 土壤等途径进入白酒中。
存储环境影响
你还在担心白酒中的塑化剂吗?

你还在担心白酒中的塑化剂吗?作者:廖玉婷来源:《消费者报道》2019年第06期塑化剂一直是白酒行业的痛点,每一次风波都会触碰到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同时重创白酒行业。
2019年4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1款知名白酒,包括茅台飞天53%vol酱香型白酒、五粮液52%vol浓香型白酒、水井坊·臻酿八號52%vol浓香型白酒、洋河海之蓝52%vol绵柔型白酒、郎牌郎酒53%vol酱香型白酒、泸州老窖特曲52%vol浓香型白酒、汾酒53%vol清香型白酒、古井贡酒年份原浆50%vol浓香型白酒、董酒54%vol董香型白酒、西凤酒52%vol绵柔凤香型白酒、剑南春金剑南K6 52%vol浓香型白酒。
对比检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等5种“塑化剂”的含量。
检测结果显示,此次送检的11款主流品牌的知名白酒均没有检出5种“塑化剂”:DMP (<0.5mg/kg)、DBP(<0.3mg/kg)、DIBP(<0.5mg/kg)、DPP(<0.5mg/kg)、DEHP(<0.5mg/kg),因此11款白酒中不存在“塑化剂”污染问题。
白酒塑化剂风波缘起于酒鬼酒。
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50度酒鬼酒的检测结果,其中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将“白酒与塑化剂”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4年,本刊送检了4款白酒,检测结果显示,酒鬼酒塑化剂严重超标427%,10年红花郎酒超标243%,白酒塑化剂问题依然严重。
2018年,西凤酒被曝增塑剂(DIBP)和塑化剂(DBP)均超过标准限值2倍以上,塑化剂问题再次考验白酒行业。
塑化剂品种繁多,在白酒中检出的塑化剂是指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
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有20多种,当中以DEHP使用量最大,占塑化剂产量的3/4,其次是DBP。
白酒塑化剂的处理方法

白酒塑化剂的处理方法
白酒塑化剂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使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
将含有塑化剂的白酒通过活性炭床,使其接触并被吸附在活性炭上,从而起到净化目的。
2. 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
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特殊的吸附
功能,能够有效地吸附塑化剂等有害物质。
3. 使用深度过滤法进行过滤处理。
借助过滤器或过滤设备,将
含有塑化剂的白酒通过过滤器,将其中的杂质、颗粒和有害物质滤除。
以上是三种较为常见的白酒塑化剂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化剂白酒:对女性健康伤害更严重
2012-11-23
69人参与讨论
作者:石头
近日,有媒体揭露“酒鬼酒”中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
舆论中“白酒塑化剂是厂商故意添加,会使生殖系统病变,导致肝癌”和“塑化剂剧毒致癌是谣言,喝一升超标酒不会被塑化剂毒倒”两种观点相持不下。
到底此次白酒中的塑化剂是什么?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是怎么掺进去的?
塑化剂常添加在塑料制品中,提高塑料制品柔韧度。
在各种塑化剂当中,以综合性能佳、价格廉价易得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使用最为普遍。
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目前广泛用于工业制品至少有十四种以上。
最近对“白酒塑化剂”风波的媒体报道中,提到受测试的“酒鬼酒”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含量分别为0.49㎎/㎏、0.41㎎/㎏和1.08㎎/㎏。
按照2009年开始生效的中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这三样成分仅在脂肪性食物中“禁止测出”,只要不超过“特定迁移量”就可以出现在酒类中。
而检测结果中,只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超过0.3㎎/㎏的“特定迁移量”,属于明显违规。
在“白酒塑化剂”事件被广泛关注后,中文网络上有人批驳负面报道中“dbp含量超过最大残留量”是无理取闹,因为“最大残留量标准针对的是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而非食品本身”。
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发布后,中国卫生部对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解释,其中“最大残留量”是指包装材料终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特定迁移量”是指添加剂在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终产品中迁移到与其接触的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最大限量。
《标准》规定接触非脂肪性食物的材料中DBP “最大残留量”不超过总剂量0.05%,“特定迁移量”不超过0.3㎎/㎏。
而“酒鬼酒”中检出DBP 含量是1.08㎎/㎏,超过《标准》中此成分“与其接触的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最大限量”甚多。
负面报道的撰稿者的确犯了概念错误,但“酒鬼酒”中DBP含量超标也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对此事件的声明,溶进白酒产品的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
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
但很多人认为这种说法只是托辞。
还有人认为白酒生产过程使用塑料管道是违法违规。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只淘汰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鲜包装膜、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PVC包装制品。
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允许DBP 塑化剂用于九种塑胶,PVC只是其中一种。
关于其他八种含DBP的塑料,《标准》的规定是“仅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材料,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用的材料”。
也就是说,除了动物性、植物性脂肪,
面点制品、奶酪、巧克力和婴幼儿食品,生产和包装其他饮料与食物时能使用大部分含DBP的塑料制品。
而DBP的化学性质是能与乙醇互溶,在生产过程中,塑料管中的DBP成分的确能被酒精大量溶解。
现在最受欢迎的说法是白酒内的塑化剂是为了增加酒液粘度制造“挂壁”效果添加的。
这种做法理论上能操作,但DBP塑化剂挥发性和水抽出性较大,因而耐久性差。
真要在品酒过程中,保证酒液持续有“挂壁”效果,使用DBP塑化剂是费力而不讨好的方法。
有专家以“美国FDA标准是60公斤的人每天口服摄入2.4毫克DEHP才危害健康”的根据,推出了“这个标准是中国卫生部白酒DEHP最大残留量1.5mg/kg两倍,就算喝一升酒鬼酒也不会被DEHP毒害”的结论。
如果人体口服摄入塑化剂途径仅白酒一种、有危害的塑化剂成分仅DEHP一种,这个推论自然是无懈可击令人信服。
但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活中许多的食物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其中除了白酒以外,很难断定是否全都符合各类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和特定迁移量标准。
即使达标,各种食物中各类塑化剂残留量加总后,不见得仍对人体健康无害。
即使单说此次酒鬼酒中超标的DBP成分,也是溶解脂肪性能强的物质,更容易囤积在脂肪细胞内,因此肥胖者体内更容易蓄积DBP,血液中的DBP浓度也更容易升高。
这个推论并非没有事实依据。
2007年《环境与健康展望》上发表了一篇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腹部肥胖或患有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兆)的美国男子与没有这些问题的男子相比,尿液中含有更高水平的DBP代谢物。
中国环境保护部编撰的《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条目中,关于DBP的“生物浓缩”一项,只提到“在鱼体内4小时内即被代谢”。
科普人士常在辟谣时提到“小白鼠的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直接对等于人体实验结果”,这个观点非常正确。
同理,虽然DBP在鱼体内代谢很快,但在人体内代谢是否同样快,中国现在还没有一个官方确认的结论。
这次酒鬼酒中检测超标的塑化剂成分DBP的确对人体健康有害,但害处并非盛传的“致肝癌”“男性性征和生殖系统受损”。
DBP对雄性动物生殖损害的研究现在只有对大鼠的实验数据。
但根据2012年刊载于中国《现代预防医学》的论文,对DBP直接损害人体有研究结果。
DBP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直接有关,这就能抵消辐射和化疗药物的疗效。
并且DBP能以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促进乳腺癌细胞株增殖而不减弱癌细胞凋亡,所以DBP也能导致和恶化乳腺癌。
最近渲染“白酒塑化剂”种种危害的说法里,常提到“塑化剂使女孩性早熟,使男性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等。
有研究表明…严重的还会导致肝癌。
”这些说法雷同于2011年台湾“食品添加塑化剂”事件后的传闻,大都是这次“酒鬼酒”中并未超标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危害的不准确描述。
根据2012年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论文,灵长类动物不易罹患由DEHP引发和特定受体介导的肝癌。
2002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降低了DEHP危险评级,将其归入“根据现有资料不能判定对人类的致癌性”的物质。
DEHP 的确会“影响男性性征与生殖系统”,但现有研究结果能肯定的只是DEHP与幼儿生殖系统病变和精子质量降低有明显相关。
“生殖器变短小”这一说法源于2008年发表在国外期刊《环境研究》上的论文,其中说过如果怀孕期母亲体内有过高DEHP及其代谢产物,婴儿的阴茎可能会更细,肛门和生殖器之间的间距可能会更短。
不过这个明确结论只适用于婴儿,对成年男性的影响,能确定的是和精子质量降低有关。
2003年《环境与健康展望》上刊载了两个塑料厂的45名男性职工精液质量的研究结果,首次证明周围空气中DEHP浓度与精子能动性及染色质DNA完整性的降低相关。
“酒鬼酒”中只有DBP塑化剂超标,很可能真是事故引起。
但空气、水源、各类食物都容易被挥发性强的DBP塑化剂掺染,所以为了少摄入这种不伤男性生殖器却对胖子有害的化学制剂,DBP超标的白酒还是少喝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