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配位键和金属键

合集下载

第2章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第2章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第3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1.知道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重点)2.了解配位键的实质和简单的配位化合物。

3.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某些性质。

(难点)离子键与配位键[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离子键1.概念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形成条件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越大,原子间越容易发生电子得失,形成离子键。

一般认为当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原子间才有可能形成离子键。

3.形成过程4.实质: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它包括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和两原子核及它们的电子之间的斥力两个方面。

其中,静电引力用公式F=k q+q-r(k为比例系数)表示。

5.特征: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2)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键与共价键都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5)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教材整理2配位键1.配位键概念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化学键。

形成条件及表示方法一方(如A)是能够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另一方(如B)是具有能够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的原子。

用符号A→B表示。

2.配合物(1)概念:组成中含有配位键的物质。

(2)组成:(1)配位键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2)配位键中一方提供孤对电子。

(√)(3)分子和离子不能形成配位键。

(×)(4)含有配位键的化合物为配合物。

(√)[合作·探究][探究背景]向AgNO 3溶液中滴入氨水,现象:生成白色沉淀,随氨水的增加,沉淀逐渐溶解。

[探究问题]1.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提示】 Ag ++NH 3·H 2O===AgOH ↓+NH +4AgOH +2NH 3===[Ag(NH 3)2]++OH -2.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配合离子是如何形成的。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说课稿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说课稿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对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元素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将进一步探讨原子之间通过不同的化学键形成物质的微观机制,为后续学习晶体结构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通过氯化钠的形成示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离子键的本质。

接着引入配位键的概念,以常见的配合物为例,如四氨合铜离子,帮助学生认识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最后讲解金属键,阐述了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作用以及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 2 中已经初步接触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对化学键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离子键、配位键和金属键的本质和形成过程,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微观世界的想象和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离子键、配位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及本质。

(2)掌握离子键、配位键和金属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3)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离子化合物、配合物和金属的某些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离子键、配位键和金属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让学生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离子键、配位键和金属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

(2)离子化合物、配合物和金属的性质与化学键的关系。

第三节 离子键、配位健与金属键

第三节 离子键、配位健与金属键

第三节离子键、配位健与金属键银光闪闪的精美银器会令居室内熠熤生辉,玲珑晶莹的银制饰物也会让你变的光彩照人。

你当然应清楚:之所以有这么多不同的银制品来装点人类的生活,原因是金属银是可以被改变形状的,可以被压成薄片,也可以被拉成细丝。

构成金属银的微粒能发生相对滑动但又不容易被分开而断使银断裂。

说明微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这就是金属键。

金属键是化学键的一种。

这一节我们主要来学习几种重要的化学键。

一、离子键:1、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越大,原子间越容易发生电子得失。

一般认为,当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原子间才有可能形成离子键。

如:电负性较小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价电子形成阳离子,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当这两种原子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

镁与氧气在通电情况下生成氧化镁,同时发出强光。

在这一反应过程中,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成为Mg2+,氧分子中的每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成为O2-,带正电的Mg2+和带负电的O2-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氧化镁。

以NaCl为例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例1、现有七种元素的原子,其结构特点见下表:元素的原子可以形成离子键的是( )A.a和bB.a和fC.d和gD.b和g解析:较活泼的金属因素的原子与较活泼的非金属因素的原子可以形成离子键。

答案:BD3、离子键的实质(1)实质: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2)静电引力:根据库仑定律,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F)与阳离子所带电荷(q +)和阴 离子所 带电 荷(q -)的 乘 积 成 正 比,与阴、阳离子的核间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

F= (k 为比例系数)(3)静电斥力:阴、阳离子中都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除了异性电荷间的吸引力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同性电荷所产生的排斥力。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1. N (2) + 4 H 、 C3 2 O - 、 SO 2 4- 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 2. 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2
回顾离子键概念
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
变也不易断裂。
24
金属的延展性
++ + +++ + + ++ +
+++ ++ + + + ++
位错
+++ + ++ + + ++ ++++ +++ + +++ +
自由电子
+ 金属离子
金属原子
25
金属晶体结构具有金属光泽和颜色
由于自由电子可吸收所有频率的光,然后很 快释放出各种频率的光,因此绝大多数金属具有 银白色或钢灰色光泽。而某些金属(如铜、金、 铯、铅等)由于较易吸收某些频率的光而呈现较 为特殊的颜色。
氯化钠的晶体结构
注意: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
比值越大,离子周围所能容纳
带异性电荷离子的数目就越
多。
5
6
离子的极化: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离 子中的电子分布发生偏移的现象称为离 子的极化。
离子的极化可能导致阴阳离子的外 层轨道发生重叠,从而使得许多离子键 不同程度地带一些共价性。
7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作用(静电作用:不是单纯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以NaCl为例
Na完全失电子,Cl完全得到电子,电子属于Cl-,已不 再属于Na+,与共价键不同,共价键是共用电子,不 能单独占有。
④离子键的成键元素:一般 , 金属
与 V,V 的非金属元素间及 铵盐 易
形成离子键。
[注]成键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值越大越 易形成离子键,一般认为成键原子的电
个Cl-,而每个Cl-也从不同方向同时吸引_6__个
Na+,所以氯化钠化学式 NaCl (1:1)
[注意]只要空间条件允许,阳离子将吸引尽可能多的 阴离子排列在其周围,阴离子也将吸引尽可能多的阳 离子排列在其周围。∴离子键无饱和性(相对的)
8 CsCl晶体:每个Cs+同时吸引
8 Cl-,每个Cl-同时吸引
4、CNHC2OHHO342属属属属于于于 于什什什 什么么么 么键键键 键构构构构成成成成的的的的什什什什么么么么性性性性分分分分子子子子CCNHHH2OO432极 极极 极性性性性键键键键构构构构成成成成的的的的非极极非极性性极性分分性分子子分子子
一、离子键
①电负性大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电子而形成阴离子 ②电负性小的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电子而形成 阳离子 ③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形成的一种强烈的 _静__电____
子键越强,晶体的熔沸是 A A、KCl B、CaCl2 C、MgO D、Na2O
2、下列关于离子键的特征叙述中,正确的 A、一种离子对带异性电荷离子的吸引力作用与其所处的方
向无关,故离子键无方向性
B、因离子键无方向性,故阴阳离子的排列是无规律,随意 的
的性质是完全___相__同________的。
二:配位键

第2章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第2章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3.配合物 (1)概念:含有 配位键 的化合物。 (2)组成:价电子层部分 d轨道 和 s、p轨道 是空轨道 的 过渡金属 的原子或离子和含有 孤对电子 的分子(如
NH3 、H O)或离子(如 Cl- 、CN- 、 NO -2 )。 CO 、 2
[师生互动· 解疑难]
1.NH4 中配位键的形成 NH3 分子中的 N 原子采用 sp3 杂化形成的四个杂化轨道 中含有一对孤对电子,而 H+有 1s 空轨道。当 NH3 与 H+结 合形成 NH+时,氨分子中的孤对电子所在的 sp3 杂化轨道将 4 与 H+的 1s 空轨道重叠,使得孤对电子主要在重叠区域中运 动。NH3 与 H+形成的配位键与 NH3 中的三个 N—H 键性质 完全相同,故 NH+是正四面体形,N—H 键之间的夹角都是 4 109.5° 。
键Mg>Na,钠的熔、沸点低于镁,B正确;用以上比较方法
可推出:电荷数Mg2+>K+;离子半径Mg2+<Na+<K+。所以 金属键Mg>K,硬度Mg>K,C正确;钙和钾价电子数Ca>K,
离子电荷数Ca2+>K+,离子半径K+>Ca2+,金属键Ca>K,
熔点Ca>K,D正确。 答案:A
点击下图片进入“随堂基础巩固”
(3)导热性:
当金属中有温度差时,不停运动着的“自由电子”通过 它们与 金属阳离子 间的碰撞,把能量由高温处传向低温处, 使金属表现出导热性。
[师生互动· 解疑难] (1)在固态金属中,由于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和电离能较
小,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在所形成的金 属阳离子之间“自由”运动,成为“自由电子”。 (2)金属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价电

2024-2025年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教案鲁科版选修3

2024-2025年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教案鲁科版选修3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知识点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2024-2025年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教案 鲁科版选修3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鲁科版选修3《化学》的第2章第3节,主要包括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包括:
1. 离子键的概念、特点及形成条件,通过实例讲解离子键在化合物中的存在和作用。
-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俱乐部或学术竞赛,如科学奥林匹克或化学竞赛,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七、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翻转课堂:通过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讨论、实验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 采用项目式学习:设计相关项目,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利用课后练习和拓展活动,巩固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的形成、特点及应用。例如,在讲解离子键时,可以提问“为什么离子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熔点?”引导学生思考离子键的作用。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工具,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讲义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讲义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讲义在化学的世界里,化学键如同搭建物质大厦的基石,将原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

其中,离子键、配位键和金属键是三种重要的化学键类型,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在决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

当活泼的金属原子(如钠、钾等)与活泼的非金属原子(如氯、氟等)相遇时,金属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则容易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阴阳离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这意味着离子可以在空间各个方向上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而且一个离子周围可以吸引尽可能多的异号离子。

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例如,氯化钠(NaCl)是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其熔点高达 801℃,沸点约为 1413℃。

这是因为要破坏离子键,需要克服强大的静电引力,需要提供大量的能量。

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一般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够导电。

这是因为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离子可以自由移动,从而能够传递电荷。

二、配位键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由一方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

在形成配位键的过程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称为配体,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称为中心原子(或离子)。

常见的配体有氨气(NH₃)、水(H₂O)等。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较为严格。

中心原子通常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能够接受配体提供的孤电子对。

而配体则需要具有孤电子对。

配位化合物在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镀工业中,使用含配位离子的溶液可以提高电镀质量;在分析化学中,利用配位反应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在生命科学中,许多生物大分子(如血红蛋白)中也存在着配位键。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的共用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可以脱离原子的束缚,在整个晶体中自由运动,形成所谓的“电子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哪些物质中含有离子键?
1. 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 属元素(VIA、VIIA)形成的化合物。
2.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形成的化合物
3. 铵根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离子) 形成的盐。
A
8
2.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MgO的形成过程。
2.手性分子
左手和右手不能重叠
左右手互为镜像
A
1
A
2
课堂练习
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B )
OH
l2F2
B.CH3—CH—COOH CH2—OH
C.CH3CH2OH D.CH—OH
CH2—OH
A
3
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B
( ) OH
Cl H
A.OHC—CH—CH2OH B. OHC—CH—C—Cl OH Cl H Br
Cu 2+ +2NH3 .H2O
Cu(OH)2 +2 NH4 +
Cu(OH)2 + 4NH3 . H2O
蓝色沉淀
[Cu(NH3) 4]2+ +2OH—+4H2O
深蓝色溶液
内界(配离子)
C u(N H 3)4
2
+
S
O
2 4
-
中 配配 心 位位 原 原体 子子
配 位 数
外 界
离 子
配合物
1. 离子键的形成
××
o Mg
× ×

+
× ×
××
×× ××
××
Mg2+[ O ]2-
××
A
9
——无方向性 4. 离子键的特征
Na+Cl-CNl-a+NaCN+laN-+aC+l- Na+
Na+ClC- l-
NaC+ l-
Cl- NaN+a+NaCC+ll--
Na+
ClNa+ Cl-
Cl-
Na+
氯化钠晶体的结构
A
10
4. 离子键的特征 ——无饱和性
氯化钠晶A 体的结构
11
4. 离子键的特征
Cl-
Na+
A
12
四. 离子键的特征
A
13
二、金属的结构
金属单质中金属原子之间怎样结合的?
A
14
2.金属键:(在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和 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的相互作用)这是化 学键的又一种类型。
3.成键 无方向性、 特征: 无饱和性
+++ ++ + + + ++
位错
+++ + ++ + + ++ ++++ +++ + +++ +
自由电子
+ 金属离子
金属原子
A
17
自由电子被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即被整 个金属所共有 ;无方向性、饱和性
A
15
【讨论3】金属为什么具有较好的延展性?
金属晶体中由于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 的相互作用没有方向性,各原子层之间发生 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 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
A
16
金属的延展性
++ + +++ + + ++ +
C.HOOC—CH—C—C—Cl
Br Br CH3
D.CH3—CH—C—CH3
CH3
A
4
四、配合物 实验: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地量氨水,观察现象
四、配合物
实验已知氢氧化铜与足量氨水反应
后溶解是因为生成了[Cu(NH3) 4]2+ ,其
结构简式为:
NH3
2+
H3N Cu NH3
NH3 试写出实验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