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穿塞丁格技术

合集下载

盲穿塞丁格技术

盲穿塞丁格技术
共五十五页
超声及血管(xuèguǎn)成像
共五十五页
塞丁格技术(jìshù)
• 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医师发明。 • 改良了传统的置入导管方法,经皮穿刺,应用导丝交换(jiāohuàn)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技术。
共五十五页
塞丁格技术(jìshù)(微插管鞘技术(jìshù),MST)
• 应用较细穿刺针(21G)穿刺置入导丝,通过导丝置入带扩皮 器的撕裂性插管鞘,撤出导丝、扩皮器,保留插管鞘,再置入 导管的方法。
项 • 填写插管卡,交病人 • 填写PICC维护表,写交班报告 • 记账
共五十五页
胸片
共五十五页
胸片
共五十五页
小结(xiǎojié)
• PICC置管技术(jìshù):常规穿刺法、MST、US+MST • 塞丁格技术概念、优点、问题
共五十五页
思考题
• 什么(shén me)是塞丁格技术? • 塞丁格技术有哪些优点? • 应用塞丁格技术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锁关节反折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共五十五页
测量 上臂围 (cèliáng)
1. 穿刺点上10cm 2.两手(liǎnɡ shǒu)测量并记录数据 3.定期测量留置手臂周长 4.>2cm考虑血栓或静脉炎
共五十五页
操作前
• 物品准备 • 术者洗手、戴口罩、戴圆帽; • 治疗车:治疗盘1个 • 无菌物品:插管包、无菌手套2副、PICC导管1个、微插管 鞘穿刺套件1套、注射器20ml3支、5ml1支、100ml肝素盐 水、无菌大单1个、无菌衣1件; • 其它:75%酒精(jiǔjīng)、碘伏、2%利多卡因1支、大贴膜1 个、胶布1卷、弹力绷带、黑、黄垃圾袋各1个。
盲穿塞丁格技术(jìshù)

塞丁格

塞丁格

谢谢聆听!
塞丁格穿刺技术流程
5. 拔出导丝及 扩张器/插管 鞘内芯
6. 通过插管鞘 置入导管到预 定部位
置管要领



操作前对置管流程要熟练 操作者及患者体位要舒适 B超仪放置的位置要合适,对侧,平视 手眼协调一致 如需要,皮肤切口切开要足够大 遇到阻力不能强行推进导丝 使用适合的PICC导管型号
局麻,扩大穿刺点
扩皮
插管鞘送入血管
退导丝、插管鞘内芯
导管送血管
在超声下观察颈内静脉
撕插管鞘
退导管导丝
导管固定
压迫止血
拍X片、确定位置
塞丁格穿刺技术流程
1. 用小号针头 或套管针进行 静脉穿刺
2. 通过套管针 或小号针头送 导丝
塞丁格穿刺技术流程
3. 拔出穿刺针或 套管针
4. 沿导丝送入扩 张器/插管鞘 组件
B超引导下MST优点




直观显示血管位置和解剖结构,增加穿刺的精 确性 实时引导,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发生 损伤小、患者痛苦少 解决就血管条件差患者难题
B超引导下MST适应症





血管细、差、看不见 传统穿刺针穿刺无把握的 水肿患者 单纯性肥胖 长期间断化疗或需要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治疗 的 传统PICC置管失败 患者为提高生活质量要求肘以上置管
B超引导下塞丁格穿刺技术
神经外科 王晓庆
塞丁格穿刺技术
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也叫微 插管鞘技术(MST),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 的放射科医师发明
改良后塞丁格技术
1.
2. 3. 4.
5.
6.
用标准IV的套管针或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 刺 通过穿刺针或套管送入导丝 保留导丝将穿刺针或套管拔出 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沿导丝送入,必要时可 皮肤切开,扩大穿刺部位 拔出导丝及插管鞘针芯 通过插管器置入PICC到预测量的长度

盲穿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操作(三向瓣膜式)

盲穿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操作(三向瓣膜式)

盲穿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操作(三向瓣膜式)
1. 保护外周**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透性损伤。

2.建立中长期安全静脉通道。

3.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4.帮助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建立输液通路,提高成功率。

5.减少传统置管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注意事项:1. 置管部位皮肤有感染或损伤、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
术史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者,禁止在此置管。

2. 穿刺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

肘部静脉穿刺条件差者可采用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

3. 禁止使用<10ml注射器给药及冲、封管,使用脉冲式方法冲管。

4. 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5. 常规PICC导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6. PICC置管术后24h内更换敷料,并根据使用敷料种类及贴膜使用情况决定
更换频次;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立即更换。

盲穿塞丁格技术PPT课件

盲穿塞丁格技术PPT课件
特点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 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血管和 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盲穿塞丁格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未来展望
盲穿塞丁格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 年代,最初用于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
未来,盲穿塞丁格技术将继续向更加 精准、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为更 多患者带来福音。
发展历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盲穿塞丁 格技术逐渐拓展到肿瘤、消化、呼吸 等多个领域,并不断完善和优化。
盲穿塞丁格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可有效 减轻患者痛苦和缩短康复时间。
局限性
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 富的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对于某些特 殊病例,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 性。
02 盲穿塞丁格技术的基本原 理
盲穿塞丁格技术的物理基础
超声波原理
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高 频声波显示人体组织的结构,为 盲穿塞丁格技术提供定位和导航
信息。
力学原理
在盲穿塞丁格技术中,力学原理用 于描述针头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相互 作用,以及针头在组织中的穿透行 为。
热传导原理
在某些盲穿塞丁格技术中,热传导 原理用于加热水分子,使组织软化, 降低针头穿透阻力。
盲穿塞丁格技术的操作流程
消毒
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的消毒, 防止感染。
穿刺
根据操作流程,将穿刺针穿过 皮肤和组织,到达目标位置。
细胞培养
在细胞培养实验中,盲穿塞丁格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将细 胞种植到特定的培养皿或孔板中,实现精准的细胞接种和培 养。
盲穿塞丁格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兽医领域
在兽医领域,盲穿塞丁格技术可以帮助兽医对动物进行诊断和治疗,如给宠物注 射疫苗、进行动物实验等。

塞丁格培训--上传

塞丁格培训--上传
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
同济医院PICC科 冯丽娟
内 容
塞丁格技术简介 改良塞丁格技术留置PICC导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的临床问题
什么是塞丁格技术
塞丁格技术是一种经皮血管穿刺的方法,主 要应用于置管术中,其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已超过20余年,该项技术为许多医生所熟悉。 塞丁格技术最初由瑞典的Dr Sven- Ivar Seldinger发明,并一直沿用至今。
30度角 遇到阻力不能强行推进导丝,如需拔出, 导丝必须与针同时退出 导丝一定要固定好,防止导丝全部滑入血 管内 皮肤切口要足够大,注意不要切断导丝 推进插管器时与血管走向保持一致 使用适合的PICC导管型号
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的临床问题
送导丝困难
原因 • 穿刺针不在血管内 • 静脉瓣 • 血管疤痕、管腔狭窄 • 针尖斜面向下 解决办法 确认穿刺针是否进入血管 针尖斜面向上 调整导丝方向 预防措施 • 选择理想的穿刺位置 • 固定好穿刺针及套管
导管插至预插管长度时,撤出插管鞘, 使其远离穿刺点,撕裂插管鞘
操作程序
校对置管长度,撤出导管内导丝 体外导管保留5cm,修剪导管,安装连接
器延长管 抽回血 脉冲冲管,正压封管,安装接头 固定导管 拍胸片 确定导管置入的位置在上腔静脉
成功置管要点
操作者及患者需舒适体位,床头抬高15-
塞丁格技术



使用21Ga注射针进行静脉穿刺 进入血管后,从针孔置入导丝到上腔静脉及 右心房的连接处(在荧光镜透视检查下) 移出针头,使用解剖刀扩大穿刺点 沿导丝推进血管扩张器,扩皮后撤除 导管沿导丝送入上腔静脉及右心房的连接处。
改良塞丁格技术
由于不断有新的材料和器材被添加和改良,如:扩 张器(dilator)、导丝,使用塞丁格技术行血管穿 刺已经变得越来越安全。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使用塞丁格技术同样也会伴 随着一些问题,因此,可以使用此项技术进行血管 穿刺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

盲穿塞丁格技术56页PPT

盲穿塞丁格技术56页PPT
盲穿塞丁格技术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鲁慧敏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鲁慧敏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至腋静脉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 下颌贴近肩头,以防误入颈静脉,核对置管长度







在超声下观察颈内静脉







撕裂穿刺鞘







再次核对置管长度,修剪导管







抽回血,脉冲式正压封管







拍片、定位
置管后拍片定位,导管末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中下1/3处







•��� 手眼配合问题 •������ 超声波探头问题 •������ 穿刺针固定问题 •������ 影像学基础 •������ 适应塞丁格穿刺方式







成功置管要领
•操作前对置管流程要熟练 •操作者及患者体位要舒适。 •超声引导器放置的位置要合适,对侧,平视。 •如需要,皮肤切口切开要足够大。 •遇到阻力不能强行推进导丝。 •使用适合的PICC导管型号







皮下局麻,以减少破皮送鞘的痛苦







静脉穿刺
眼看屏幕,左手持探头,右手持针,在导针器引导下 进入血管,屏幕上可见穿刺针进入血管,这是停止进针







示意图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静脉:血管当受到探头的压迫时会完全变 扁,且无脉冲现象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PICC套件 2. PICC穿刺包 3. MST套件 4. 导针器套件 5. 无粉手套 6. 10*12贴膜 7. 消毒物品 8. 肝素生理盐水 9. 2%利多卡因1支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撕裂穿刺鞘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导管固定
导管U型摆放 纱块压迫、覆盖贴膜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导管固定
弹力绷 带包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超声下观察颈内静脉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沿导丝插入扩张器/插管鞘组件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沿导丝推入静脉内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撤出导丝及扩张器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ICC导管从插管鞘中送入到上腔静脉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穿刺技术
血液科 蒋秀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 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 医师发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用标准IV的套管针或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 •通过穿刺针或套管送入导丝 •保留导丝将穿刺针或套管拔出 •扩张器/插管器组件沿导丝送入,必要时可皮 肤切开,扩大穿刺部位 •拔出导丝及扩张器针芯 •通过扩张器置入PICC到预测量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中
• 置管 • 扩皮,沿导丝送入插管鞘 • 分离扩皮器,将扩皮器与导丝一起拔出,用手堵住血管鞘口, 减少出血 • 插入导管,送入10cm时,嘱病人低头,使下颌贴近穿刺侧 肩部 • 至预定长度时,取出并撕裂插管鞘
操作中
• 置管后 • 拔出导丝,修剪导管 • 安装连接器,抽回血,冲管、正压封管,连接肝素帽 • 清洁穿刺点周围皮肤,安装固定夹,无菌胶布固定 • “S”型摆放导管,穿刺点放置小方纱,贴无菌贴膜 • 固定肝素帽,记录日期、操作者姓名、内置外留长度 • 弹力绷带加压止血
盲穿塞丁格技术
内容简介
• PICC相关知识 • PICC置管技术 • 塞丁格技术 • 完整置管步骤
学习目标
• PICC置管技术种类 • 塞丁格技术 • 塞丁格技术的优点
PICC ?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优点
• 保护外周血管,减少病人痛苦; • 安全:并发症少,感染发生率低; • 留置时间长,1年; • 操作简单:护士插管,并发症少。
7.送导管
8.到达测量长度时,剥离插管鞘
9.固定器和敷贴
单腔 双腔
注意事项
• 部位和血管选择: 盲穿选前臂、直血管 • 无菌最大化: • 戴圆帽、口罩 • 消毒整个手臂 • 最大限度的建立无菌区域 • 穿无菌手术衣 • 保持导丝无菌
可能出现的问题
• 无法推进导丝 • 导丝栓塞 • 其它
可能出现的问题
超声及血管成像
塞丁格技术
• 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医师发明。 • 改良了传统的置入导管方法,经皮穿刺,应用导丝交换置入中 心静脉导管的技术。
塞丁格技术(微插管鞘技术,MST)
• 应用较细穿刺针(21G)穿刺置入导丝,通过导丝置入带扩皮 器的撕裂性插管鞘,撤出导丝、扩皮器,保留插管鞘,再置入 导管的方法。 • 比传统穿刺方法:成功率提高,减少了穿刺时的相关并发症 (出血、神经损伤),减少了术后静脉炎和血栓发生。
塞丁格技术
• 对操作者要求:熟练掌握MST技术 • 规范化培训:理论-院内、外操作-看录象、模拟、考核 • 再培训:针对问题,规范操作,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 准入制:严把质量关
微插管鞘穿刺套件(MST)
可撕裂的插管鞘和扩皮器于一体
超声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
• 穿刺部位:肘上 • 血管条件:差,看不见、摸不着 • 穿刺针细:21G • 并发症少:出血、静脉炎 • 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 成功率:93-95% • 对操作者要求:熟练掌握MST+US
操作前
• 确定穿刺部位,做好标记 • 体外测量置管长度,并记录 • 测量臂围,并记录
测量长度
• 协助病人摆好穿刺体位,病人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 • 上腔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反折再 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测量上臂围
1. 穿刺点上10cm 2.两手测量并记录数据 3.定期测量留置手臂周长 4.>2cm考虑血栓或静脉炎
思考题
• 什么是塞丁格技术? • 塞丁格技术有哪些优点? • 应用塞丁格技术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2.导丝栓塞的预防 • 操作前了解导丝长度 • 了解导丝置入长度限制 • 不要通过穿刺针撤回导丝 • 有阻力时,不用暴力送导丝 • 穿刺针撤出时,确保导丝固定稳妥 • 导丝末端必须全部穿过扩皮器 • 扩皮器通过导丝穿过皮肤进入静脉前,导丝必须可见,并在 控制之下 • 检查撤出导丝是否完整
可能出现的问题
固定—三向瓣膜式PICC
肘下— S 形
上臂U形—固定
操作后
• 拍正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 • 整理用物 • 将PICC信息卡、条形码贴入病历 • 发放宣传材料,讲解PICC维护知识,宣教置管后注意事项 • 填写插管卡,交病人 • 填写PICC维护表,写交班报告 • 记账
胸片
胸片
小结
• PICC置管技术:常规穿刺法、MST、US+MST • 塞丁格技术概念、优点、问题
• 配合者递无菌物品:插管鞘、注射器20ml 3支、5ml 1支 • 抽吸NS20ml,备用 • 将插管鞘移至床旁无菌区,摆放合理 • 配合者扎止血带,术者再次确定穿刺血管
操作中
• 穿刺: • 呈200角,见回血,穿刺成功 • 固定穿刺针,将导丝插入穿刺针,松止血带 • 撤出穿刺针,保留导丝 • 局麻:2%利多卡因,皮丘 • 预冲导管、肝素帽、连接器
1.无法推进导丝 • 原因:未在血管内、血管痉挛、静脉瓣干扰血管硬化或瘢痕 • 处理:检查回血,确认在血管内;退出尝试再进,勿强行推进 • 预防:确保良好的进针位置固定穿刺针或套管
可能出现的问题
2.导丝栓塞 • 原因:导丝被穿刺针切断、操作者失去对导丝的控制、通过穿 刺针撤回导丝时打结
可能出现的问题
常规穿刺法
• 穿刺部位:肘下 • 血管条件:好--粗、直,看得见、摸得着 • 穿刺针粗:16G • 并发症多:出血、静脉炎 • 应用范围:受限 • 成功率:56-70% • 对操作者要求:静脉穿刺技术好
常规穿刺法
塞丁格技术
• 穿刺部位:肘上,肘下(盲穿) • 血管条件:较差—细,看得见或摸得着 • 穿刺针细:21G • 并发症少:出血、静脉炎 • 应用范围:扩大 • 成功率:提高
操作步骤(图示)
• 用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 • 通过穿刺针送入导丝 • 拔出穿刺针 • 皮肤切开,扩大穿刺部位,扩皮器沿导丝送入 • 拔出导丝、扩皮器 • 通过插管鞘置入PICC到预测量长度
1.小号钢针穿刺成功
2.送入导丝
3.撤出针头,扩大穿刺点
4.插入扩皮器
5.扩皮器沿导丝推入静脉内
6.保留插管鞘,撤出导丝和扩皮器
操作中
• 核对病人,止血带放入臂下 • 置管前准备: • 打开PICC插管包,戴无菌手套 • 皮肤消毒:75%酒精、碘伏各消毒3遍;范围:穿刺点上下 20cm的整个手臂;配合者协助病人抬手臂
操作中
• 置管前准备 • 建立无菌区
• 铺无菌巾→铺孔巾,暴露穿刺点→铺无菌大单覆盖病人全身→ 术者更换无菌手套,穿无菌衣
操作前
• 物品准备 • 术者洗手、戴口罩、戴圆帽; • 治疗车:治疗盘1个 • 无菌物品:插管包、无菌手套2副、PICC导管1个、微插管 鞘穿刺套件1套、注射器20ml3支、5ml1支、100ml肝素盐 水、无菌大单1个、无菌衣1件; • 其它:75%酒精、碘伏、2%利多卡因1支、大贴膜1个、胶 布1卷、弹力绷带、黑、黄垃圾袋各1个。
血管选择
腋静脉
外静脉
头静脉分支
肘正中静脉(次选) 头静脉(末选)
头静脉
= 提示表浅静脉 走入深部
行走路径
• 双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中下1/3
PICC置管技术
• 常规穿刺法 • 塞丁格法(微插管鞘技术,MST) • 超声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US+MST)
3.其它: • 同常规穿刺法,但发生率降低。 • 如机械性静脉炎、渗血、血栓等。
完整置管步骤
• 操作前:核对、评估、确定穿刺部位、血管测量长度、臂围、 物品准备 • 操作中:置管前准备、穿刺、局麻、预冲置管、置管后 • 操作后:胸片、维护指导、记录等
操作前
• 核对医嘱、知情同意书 • 操作前评估: • 评估病情:诊断、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有无严重感染、出 血倾向;化验:血小板、凝血四项;既往史基础病、解释 • 穿刺部位:有无瘢痕、畸形、出血、感染等 • 治疗方案、用药情况 • 血管评估:肘部血管,包括血管深浅、粗细等;可视或可触 及
适应证
• 缺乏外周静脉通道 • 有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插管禁忌 • 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 • 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TPN • 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反复采血 • 使用输液泵或压力输液 • 长期静脉治疗:包括家庭病床的病人 • 同样适用于儿童
禁忌证
• 肘部静脉条件差、穿刺部位有感染源、损伤 • 不能确认外周静脉(相对) • 预插管途径有外伤史、放射治疗史、静脉血栓形成史 • 血管外科手术:如乳腺癌术后 • 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 病人顺应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