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普通彩(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

普通彩(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

普通彩(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目的解决外周血管穿刺困难的中长期患者的静脉输液通路。

方法通过超声评估血管、超声引导下应用赛丁格法置入PICC。

结果16例血管条件很差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无血胸、气胸、机械性静脉炎等急性并发症发生。

结论影像学技术结合赛丁格技术应用于PICC,减少和避免了盲穿及送管困难对血管的损伤,同时细针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标签:PICC;超声引导;赛丁格技术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通常适用于长时间经静脉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致腐性药物,如化疗药物、全胃肠外营养、血液制品等。

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尤其是肿瘤化疗,静脉营养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通道〔1〕。

我科自2009年以来应用该项技术,大大减少了患者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

但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PICC的穿刺成功很大程度上受外周血管条件的限制。

很多有PICC置管需求的病人,由于血管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放弃置管,而忍受反复穿刺的痛苦。

我科于2013年6月20日首次将超声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取得成功后,现已成功置管1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有置管需求,无外周置管条件的病人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40~87岁。

乳腺癌术后4例,肺癌2例,脑瘤2例,肠癌1例,宫颈癌2例,淋巴瘤2例,鼻咽癌2例,食管癌1例。

1.2 置管方法1.2.1 用物准备SIEMENS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及9L4高频变频探头,无菌腔镜检查套1付,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一根,赛丁格穿刺针1套,常规消毒用物1套。

1.2.2 人员准备超声医生1人,PICC置管操作者1人,助手1人。

1.2.3 操作过程患者取平卧位,彩色超声诊断仪摆放于患者头侧。

超声医生对病人进行上臂静脉的彩超检查,在贵要静脉侧下1/3段与上肢平行探查,用超声频谱鉴别动静脉,寻找粗而直并远离动脉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并探查静脉血流状况,血管内有无血栓,测量血管直径和皮下深度,将探头转换成横切面,使探头中点与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位于同一点上,将此点作为穿刺点并在皮肤上标记。

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晚期肿瘤患PICC置管中的应用

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晚期肿瘤患PICC置管中的应用

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晚期肿瘤患PICC置管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晚期肿瘤患PICC置管中的应用。

方法对扬州市中医院肿瘤科2010年11月-2013年12月103例传统PICC穿刺置管困难的晚期肿瘤患者,均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ST)进行PICC置管。

并研究彩色超声诊断仪替代置管专用血管超声仪运用于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可行性。

结果 103例患者中PICC置管成功102例, 其中一次成功为83例,二-三次穿刺成功19例,穿刺成功率为99%, 符合超声引导MST 进行的穿刺成功率达到91%-100%, 一例穿刺失败。

结论在无专用PICC置管超声仪的医院可运用彩色超声引导来解决置管困难的问题,但该操作对护士的操作手法、进针深度、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彩色超声诊断仪晚期肿瘤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359-02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我院自2010年11月-2013年12月针对103例传统PICC穿刺置管困难的晚期肿瘤患者,将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运用于晚期肿瘤患者PICC置管全过程,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03例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69例,年龄35-84岁,平均59岁,肺癌26例,胃癌22例,肠癌16例,乳癌12例,其他肿瘤27例,现均为外周血管弹性差或无可视及触摸血管者。

行穿刺前血管评估,血管管径为3.0-4.2mm间。

本组均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ST)进行PICC置管。

1.2置管材料103例患者均采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其材料为高等级医用硅胶,规格为4Fr,导管长度为60cm,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为PHILIPS,探头型号为HD11,频率为L12-3。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2 %利 多卡 因。
高 ,即使穿刺成功 ,发生导管异位的几率也较高 , 例 如异位 至腋 静脉 及其 小分 支 、胸壁 浅静 脉 、颈 内
静脉 而无 法 到达上 腔 静 脉 ,降 低 了 P I C C的使 用 价
值。评估和多次穿刺这类 条件不佳 的血 管非常 困 难 。本研 究 对肘部 血管 条件 差 的患者 在 血管超 声 引 导下使 用微 插管鞘 技术 ( 又称 改 良塞丁格 技术 , m o d i i f e d S e l d i n g e r t e c h n i q u e ,M S T )行 P I C C置管 3 2 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血管 中,左手示指和中指按压鞘尖端处止血 ,大拇 指堵 住 出 口 ,防止 流血 过多 和气 栓 。 自置 管鞘 处缓
慢匀 速置 人导 管 ,当导 管行 至患 者肩 部 时 ,嘱患 者
D O I : 1 0 . 3 7 6 0 / c ma . j . i s s n . 1 6 7 4 — 6 3 5 X. 2 0 1 3 . 0 2 . 0 1 3
置管专 用 穿刺包 1 个 、无菌 手 套 、无 菌手 术 衣 、止 血带 1 条 、皮 尺 1条 、2 0 ml 注射 器 2副 、1 m l 注射 器 1副 、 标 记 水 笔 1支 、非 无 菌 耦 合 剂 1支 、 5 0 0 ml 无 菌生理 盐水 1袋 、7 5 % 乙醇 、0 . 5 %碘伏 、
在血 管超 声 引导下 使用 MS T行 P I C C置 管 。本研 究 中所 有 患者 均签署 了知情 同意 书 。 1 . 2 材料 美 国 巴德公 司 的 S i t e . R i t e 5 E X 超 声 波 系统 置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探讨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探讨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探讨娜日娜,韩会珍(锡林郭勒盟医院肿瘤科,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摘要】目的 探讨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解决了无法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

方法 对2016年1月~9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2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研究其效果。

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成功率达100%,并未发生一例并发症。

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对水肿、肥胖、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解决了无法直视置入PICC导管的问题。

【关键词】超声引导;PICC;护理;改良塞丁格技术【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6.03.180.02临床上,PICC的操作方法简单,具有较高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肿瘤化疗和完全胃肠外营养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途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痛苦,并且能够对浅表血管网进行有效保护。

虽然这种置管方式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依旧会有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整个治疗过程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最早由美国静疗护士Royer在2000年开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的是经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 导管的应用方法与效果,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了一些体会,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9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2例肿瘤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龄在28~73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乳腺癌9例、宫颈癌2例,卵巢癌3例、结肠癌3例、淋巴瘤3例、肺癌10例,食道癌6例、膀胱癌1例、胃癌3例、鼻咽癌1例、肾癌1例。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部 血管 状 况好 . 可 以用 肉 眼观察 和 触 摸估 计 的 方法 评 估 血 管后 置 管 。 而对于水肿 、 肥胖 、 反复化疗 、 长 期 静 脉输 液 患者 或本 身 静 脉条 件差 者 . 增 加 了置 管 难度 . 采 用 传 统 穿 刺 方法 成 功 率 低 . 并 且 导 管 固定 在 肘 窝下 . 影 响 患 者活 动 . 机 械性 静 脉炎 发 生率 高 。
张 玉红 , 梅赣 红 , 范 彬, 贺 卓瑶 , 胡 婷
f 南 昌大学 第二 附属 医院 P I C C 门诊, 南昌
摘要 : 目的 总结 B 超引导下改 良塞丁格技术 在 P I C C 置管 中的应用经验。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 7 4 例 患者在 B超引
导 下 结 合 改 良塞 丁格 技 术 置 入 P I C C的 时 机 、 部位 、 置 管 静 脉 及 置 管 后 并 发 症 的发 生情 况 和 处 理 方 法 。 结果 1 7 4例 患 者穿刺置管成功率 9 6 . 0 %. 置管后主要并发症有穿刺点渗血 、 静脉炎 、 导管异位 、 导管堵塞 、 渗液 。 结 论 B超 引 导 下
淋 巴瘤 8例 ,鼻 咽癌 8例 ,卵巢 癌 4例 ,食 管 癌 4 例, 脑部 肿瘤 2例 , 多 发 性 骨髓 瘤 4例 , 骨 癌 3例 , 膀 胱癌 3例 . 纵膈 肿瘤 1 例, 甲状 腺癌 1 例 。有化 疗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 P I C C ) 留置时 间较 长 、 并发症较少 、
外 周静 脉 9 8例
1 . 2 仪器、 材 料与 技术
安全 有效 等特 点被广 泛应 用 于临床 …。 传统 P I C C
1 . 2 . 1 仪器 、 材 料

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研究进展
腔, 从而大大提高 了穿刺成功率 。
2 . 2 降 低 置 管 并 发 症 A n s t e t t 等 和 Mo u r e a u 2 分 别 对
导 引行 P I C C能够极 大地 提高 置管成 功率 , 减 少机械 性静 脉 炎、 感染 、 导 管 脱 出、 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不仅 降低 治疗 成 本…, 而且增加 了患者置管手 臂的活 动度和舒 适度 。在发
度 和满 意 度 。
MS T是利用 2 1 G的穿刺针置人导丝 , 通过 导丝置 人带扩 张器 的撕 裂 性 置 管 鞘 , 通 过 置 管 鞘 再 置 入 导 管 的方 法 J 。 MS T技术可对血管 内径 , 与周围组织 、 动 脉、 静脉 的关系 , 血管 内膜情 况 、 血管走行 不可预知的狭窄和障碍 、 血管 的深度等 进 行全 面评估 , 可 以准 确地确定靶 静脉 J 。通 过血管显 像能 发 现 肉眼看不到的血管 , 提高穿 刺困难 患者 P I C C置管成 功率 ,
护理 实 践 与研 究2 01 7 年第1 4卷 第 2

29 ,
超 声 引导 结 合 改 良塞 丁 格 技术 行 P I C C置 管 的 研 究 进 展
吴孝妃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7 . 0 2 . 0 1 1
达 国家 , 血管超声结合 MS T已成 为 P I C C穿刺术 的常规方法 。 近年来 , 该项新技术 在国内也有所发展 , 王苏 兰 的一项 M e . t a 分析 表 明 , 超声 引导 下结合 MS T行 P I C C置管 的临床应 用
4 0 0多例置管患者 观察 8个月 , 未 出现机 械性静 脉炎 或感 染 的并发症 。Mc m a h o n _ 2 的研究表 明 , 与传 统 P I C C穿 刺相 比 ,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的对比研究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的对比研究
[Key words] modified Singer technique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traditional PICC catheterization; effect comparison
PICC置管术也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主要在患者外周手臂静脉处穿刺,再利用导管直达心脏大静脉,直接在心脏大静脉进行化疗的一种置管技术[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已经开始在临床中普及,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对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PICC置管肿瘤化疗的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置管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58.35±1.56)岁。对照组35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51)岁。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数据可比性高。
Sheyang Count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Yancheng, Jiangsu) 2243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Sedging technique and traditional PICC catheterization on the reduction of complications after PICC catheterization.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ICC catheterization chemotherapy from May 2017 to May 1818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Traditional PICC catheterization (control group) and ultrasound-guided modified Sedinger PICC catheterization were performed. (Experimental group), 35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ing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i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fort (94.2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14%). The complication rate (2.8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86%). The control group (17.14%),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modified Sedinger techniqu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mfort of patients during PICC catheter indwelling, thu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11月符合PICC置管条件(血管条件差)的100例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可以找到最佳置管血管位置,直观的显示了血管的解剖结构,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PICC;靶向血管超声引导下使用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目前国内PICC置管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采用传统(肉眼观察)PICC 置管技术和超声引导PICC置管技术。

传统PICC置管技术存在很多限制因素,比如要求患者的血管条件较好等因素,而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最大特色就是可以扩大限制因素,拥有较少的限制条件,在临床上收益较好。

国际上广泛应用PICC穿刺技术,此种方法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一次穿刺方法的成功率、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而且极大的符合了美国提倡的置管部位在肘关节上至腋下区域(上腔静脉),为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减轻痛苦[1]。

现笔者所在医院将超声引入与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应用到患者的PICC置管中,观察临床应用疗效情况,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收集笔者所在科2014年5-11月需行PICC置管的100例临床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5~70岁,平均47.2岁,均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 下 的 P C I C穿刺 最 早 于 1 9 9 7年 在 华 盛 顿 医学 中 心, 由一名 从事 危重 护理 的护 士 完成 。这 名护 士是 最 早 的 PC I C小 组 成员 , 协 助 医生 颈 内静 脉 穿刺 中得 从 到 的经 验 , 使她 能够 在 US引 导 下 , 触 及 不 到 的血 对 管 进行 P C I C穿刺 。 塞 丁格 ( edn e ) 术 创 于 1 5 S lig r 技 9 3年 , 定 了现 奠 代 血管 穿刺 的基础 , 法 的特 点是 经 皮穿 刺 并用 导 丝 此 交 换方式 置入 各种 导 管 。MS ] T是 应 用 较 细 的穿 刺
P C 穿 刺 成 功 率 为 5 ~ 7 , 后 4个 月 采 用 IC 6 0 随 US和 MS 置 入 P C 成 功 率 为 9 V ~ 9 。 T I C, 3o 5
波 进入 人体 后撞 击 到 不 同 的器 官 组 织 时 产 生 反 射 声 波 并 回收到 晶体 内 , 算机 通过 对 回收声 波 的测 量 和 计 分 析 , 数据 转换成 图像显 示在 荧 光 屏幕 上 。组 织 密 将 度越 大 , 在显示 屏 上 的 图像 就 越 暗 , 脉 和 静 脉 也 可 动 区分 。US引 导下 P C I C穿刺 是 利 用 血 管 引导 系 统 配 备 的导针 器对 选 中的静 脉进 行 穿 刺 , 用 US可 以探 使 测 和评估 患者 的上臂 血 管 , 同时 通过 图形 可全 面 评估 在血 管走形 中可能 的 阻 碍 和不 可 预 知 的狭 窄 。U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针 ( 1 穿 刺 置 人 导 丝 , 过 导 丝 置 入 带 扩 张 器 的 撕 2 G) 通
2 国 内外 研究 现 状 2 1 国外 研 究 动 向 国外 对 US和 MS . T联 合 应 用 PC I C穿刺 的研 究 集 中在 提 高 置 管 成 功 率 、 降低 置 管 并 发症 和 置 管 静 脉 选 择 方 面 。P r is n等 专 门 akn o
在 长 期 静 脉输 液 或 者 间 歇 治 疗 的 过 程 中 , I C PC
就会 遇 到 阻 碍 。MS 使 血 管 细 的 患 者 也 有 条 件 行 T P C 解 决现 有 的穿 刺 困 难 , 穿 刺 技 术 向着 快 速 、 I C, 使 准确 、 全 的方 向 发 展 , 而 避 免 了穿 刺 困难 费 时 和 安 从 常规 外 周静 脉穿 刺 的痛苦 。 19 9 9~ 2 0 年 床 旁 置 人 P C 的 成 功 率 为 01 IC
M aRo gl ,Li i g n i nJ n
摘 要 :阐述 了超 声 引导 和 改 良 塞 丁格 技 术 的 相 关 概 念 和 起 源 , 结 了 国 内 外 的 研 究 情 况 , 提 出超 声 引 导 和 改 良塞 丁格 技 术 行 总 并
PC IC置 管 的要 求 , 以期 为 提 高 置 管 成 功 率 、 少并 发 症 、 好 导 管 维护 等 提 供 参 考 。 减 做
关 键 词 : 1 C; 超 声 ; 改 良塞 丁 格 技 术 ; 综 述 文 献 PC 中 图分 类 号 : 4 2 文 献标 识码 : R 7 A 文 章 编 号 : 0 1 4 2 2 1 ) 9— 0 9 3 D I 1 . 8 0 hx z 2 1 . 9 0 9 1 0 1 ( 0 O 0 0 8 —0 O : 0 3 7 / lz. 0 0 0 . 8 5
护理学杂志 21 O 0年 5』 第 2 J 5卷 第 9期 ( 合 版 ) 综
・ 8 ・ 9


述 ・
超 声 引导 和 改 良塞 丁格 技 术 置 人 P C 的研 究 进 展 IC
马 姗 , 容 莉 , 静 马 林
A vne o l e e t f eihrl sre eta ctee s gbdieut su da dmo ie e igrt h iu/ MaS a . d acs f a m n r eal i et cnrl aht ui es l ao n n df dSl n e c nq e/ h " pc op p yn d r n d r i d e
6 ~ 9 5 1 ]

是被 公认 为安 全 、 济 、 伤 小 的一 种 可 靠 的 静 脉输 经 创 液途 径l 。随着 血管 条件 不佳 患 者 的不 断 增 多 , 1 j 评估 和多 次穿 刺这 样 的血管 非 常 困难 且 费 时 。使用 微
插 管 鞘 技 术 ( 良塞 丁 格 技 术 , S 并 且 在 血 管 超 声 改 M T)
( ) US 的引导 下 , I C操 作 有 了很 大进 步 。笔者 对 PC 一 MS T和 US引 导下 上 臂 置 入 P C 的研 究 进 展 进 行 IC
据 文献 报道 , 过 去 的 1 在 O年 中 , 使用
MS 和 US引 导 能 极 大 地 提 高 置 管 成 功 率 , 置管 T 总 成功 率 为 9 , 9 在送 管 过 程 中没 有 直 接 导致 并 发症 , 完成 操 作 的平 均 时 间 为 2 i【 。Hon b 1r n8 a r s y等 对

综述 , 以期 为提 高置 管成 功率 、 少并 发 症 、 好导 管 减 做 维 护 等提供 参考 , 为今 后 的相关 研 究提供 方 向。
1 US和 M S 的 相 关 背 景 T
组 静 脉 穿 刺 护 士 进 行 自 身 对 照 实 验 , 用 常 规 采
US是 一组 高 频 率 ( ~ 3 1 0MHz 的 声 波 , ) 电波 通 过 探头 内 晶体 的高速震 动转 换 成 高频 率 的超 声 波 , 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