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胡壮麟 张德禄 李战子

合集下载

等教育 教材 含管理学 课程

等教育 教材 含管理学 课程

辽东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 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吉林大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或作者
96 食品生物化学 97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
胡耀辉 朱珠
98 道路建筑材料(第三版)
姜志青
99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
100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2版)
101
电工学(第7版)(上下册)电工技 术·电子技术
刘建伟、王育民
71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例教程
沈洪、施明利、朱 军
72 包装印刷技术
许文才、赵志强、 何晓辉、左光申
73
电影电视声音创作与录音制作教 程
姚国强
74 饭店服务技能综合实训——花艺 郑志勇
75 调查技能与分析
延静
76 市场营销管理
吴晓云
77 创业管理(第二版)
张玉利
78 生物化学
董晓燕
79 数字逻辑电路(第二版)
附件:
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或作者
1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
胡壮麟、朱永生、 张德禄、李战子
2
新编英国文学选读(第三版) (上下)
罗经国
3
泰语教程(第1-4册)(修订 本)
潘德鼎
4 俄国文学史(上卷)(修订版)
曹靖华、李明滨、 岳凤麟、张秋华
5
英语综合教程学生用书(第1-4 册)
何铭新、钱可强、 徐祖茂
117
Visual 程序设计教程 (第2版)
龚沛曾
118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程
张晨曦、王志英、 沈立、刘依

从人际功能角度看_儿子与情人_中主要人物的关系(1)

从人际功能角度看_儿子与情人_中主要人物的关系(1)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 ,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作为 人类交际的工具 ,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 。韩礼德把语言的纯 理功能分为三种 ———概念元功能 ( ideational function) 、人际元功 能 ( interpersonal function) 、语篇元功能 ( textual function) ,并具体 分析了这三种功能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 。韩礼德所说的人际功 能指的是语言具有表达讲话者送往身份 、地位 、态度 、动机和他对 事物的推断 、判断和评价等功能 。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 干预者 ( as intruder)的“意义潜势 ”,是语言的参与功能 。通过这 一功能 ,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 ,来表达他的态度 和推断 ,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 。〔1〕
与其他女性对保罗的感情水火不容 。格特鲁德看到米丽安与保 罗交往甚密 ,心中便充满了嫉妒 ,生怕米丽安会占据了儿子 。
(4) “I can’t bear it. I could let another woman - but not her. She ’d leave me no room, not a bit of room. ”
最主要的言语功能 :“提供 ”(offer) ,“命令 ”( command) ,“陈述 ” ( statement)和“提问 ”( question) 。〔1〕
“语气 ”(mood)和“情态 ”(modality)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 部分 ,语气又由“主语 ”( subject)和“限定成分 ”( finite)构成 ,限 定成分指时态助动词和情态助动词 ,这一结构在小句 ( clause)的 交换功能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小句中语气部分以外的部分称为 “剩余部分 ”( residue) ,它包括谓语 、补语和状语 。小句表达语气 的一般原则是 :通常用于交流信息的语法范畴是“直陈 ”语气 ( in2 dicative) ;在直陈范畴内 ,通常用于表达陈述的是“陈述 ”语气 ( declarative) ,用于表达提问的是“疑问 ”语气 ( interrogative) ;在 疑问范畴内还可区分“是非疑问 ( yes/ no) ”,即表达对归一性 (polarity) 的提问和“特殊 ”(wh - ) 提问 ,也就是表达对内容的 提问 。情态指讲话所涉及的概率或频率以及义务或意愿所做出 的判断 ,广义的情态包括情态和意态 (modulation) 。〔1〕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以下为关于胡壮麟. (2005).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第1版.).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的读书笔记。

二〇一七年三月三十日星期四第一章概述1.引言1.1.1.语言、语法和语言学1.1.2.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形式主义把语言看作规则。

功能主义中,语言被解释为意义系统,伴之以意义得以体现的形式。

“这些意义如何表述?”1.1.3.系统语法与功能语法SFL把语言看成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更甚于结构。

系统语法强调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这个系统与意义相关联,并可供人们不断选择,形成一个由若干子系统形成的系统网络(system network),又称“语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

功能语法强调语言是社交工具,语言活动是人们对语言系统的选择,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的活动。

1.1.4.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价值(1).解释语言本质、功能和发展(历时与共时、个体与群体),阐明各种语言的共性与特殊性;(2).了解语法在表达、保持和传递社会制度、文化、家庭等社会语境中的作用;(3).帮助语言学习,并在情景语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4).了解语言与大脑的关系,帮助语言治疗;(5).了解语篇(discourse)“价值”的性质,以及说唱艺术、修辞和文体等概念;通过研究各种语篇来了解文学和非文学作品;(6).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以及文化的思维形式的关系(memo:例如multimodality?)(7).等等。

1.1.5.系统功能语言学派1.2.韩礼德的语言学史观1.2.1.古希腊时期的两种语言观念1.2.2.中世纪和20世纪前的两种语言观念随着资本主义在18世纪的向外扩张,具有人类学倾向的语言观念逐渐抬头,语言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欧洲俗语以及美亚非各地语言。

1.2.3.近代的两种语言观念一些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与语言学的研究都有关,但这些学科只是把语言作为进行本学科研究的工具,正如语言学把心理学、社会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工具(而非对象)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

胡壮麟我读《《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ppt

胡壮麟我读《《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ppt

8. 评价理论(王振华)
• Martin和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 • 涵盖了赋值、立场、元语篇、言据性 等与态度有关的各个方面。 • 今后的发展趋势: 评价意义的走势可 能既不是横向的也不是纵向的,而是 一种凸显的或非线性的,但Martin并 没有深究这些问题。
• 作者建议:研究领域不能仅限于英语语篇,更 应该研究汉语语篇和外汉对比语篇. • 不仅是文学语篇、科技语篇、新闻语篇、教学 语篇,更应该是法律语篇、医患语篇、政治语 篇、历史语篇等这些常会出现权势和利害冲突 的语篇。 • 评价理论应用研究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人际 和谐、社会和谐和民族和谐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 “肯定性语篇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PDA)。 • ? “文类”,?“文域” 。
9.
加的夫语法(何伟)
• 难度大。 • 所幸Fawcett在北京科技大学讲学较长时间, 何伟摸到Fawcett的较多底牌。 • Fawcett既注重研究语言中属于聚合关系的 意义,也研究属于组合关系的形式;明确 区分意义层和形式层;认为没有必要引入 语法隐喻概念;强调语言行为者的主观能 动性,最终目的是建构一个计算机语言模 式,从而开发一个人机对话系统;
第五章 功能句法研究说略(何伟)

第六章 语篇语义学(姜望琪)
第七章 语域和语类研究综述(朱永生)) 第八章 评价理论研究在中国(王振华 第九章 加的夫语法说略(何伟)
第十章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多模态话语研究的 新发展(李战子 陆丹云)
第十一章 功能语篇分析(曾蕾)
第十二章 功能文体学(刘世生 宋成方)
• 美国的“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RST)。 • Sandra Thompson :“修辞结构理论”的 创始者之一。 • Christian Matthiessen 是Thompson 的学 生。

语篇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语篇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2012.03学教育82语篇中的词汇衔接研究罗敏(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重庆400067)[摘要]词汇衔接是英语语篇衔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分析探讨了几种常见的词汇衔接手段,及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篇;词汇衔接;复现;同现词汇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是构成语篇的最基本要素。

众多的词汇不是无意识的简单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语义选择、组织和聚合形成语篇的。

词汇衔接通过使用一些相互之间存在意义关联的词语,建立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从而保证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本文旨在依据衔接理论,结合英语语篇中的实例,探讨几种常见的词汇衔接手段以及词汇衔接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衔接理论韩礼德(Halliday )于1964年首次提出衔接(cohesion )的概念,1976年韩礼德(Halliday )和哈桑(Hasan )合著出版了《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 )(1976)一书。

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正式创立。

在书中他们多次提到,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指的是语篇中的不同成分在意义上有所联系的现象。

如果语篇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的关系。

同时,他们还指出语境因素和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篇连贯有重要作用。

针对这一理论,国内外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霍依认为,衔接在很大程度上是词汇关系而非语法的产物,词汇关系是唯一有系统地构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方式,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是创造语篇的主要手段。

胡壮麟扩大了衔接的范围,把及物性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同时提出了音系层的衔接手段,从而把语调、语音模式纳入衔接范围。

张德禄认为衔接关系不仅存在于语篇内部,也存在于语篇和情景语境之间。

因此他提出了篇内衔接与篇外衔接、显性衔接与隐形衔接这两对概念。

二、词汇衔接韩礼德和哈桑将英语的词汇衔接归纳为两大类:复现关系(reiteration )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 )。

西方语言学史-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史-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一、理论基础:哲学基础●二、历史发展:四个发展阶段●三、新发展:八个方面的发展●四、发展前景:几个领域的发展●五、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一、基本哲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也是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包括语言学史观和语言学观。

●(一)语言学史观●西方语言学所形成的两大对立的观点,都有其固定的根源。

●1、以普罗塔哥拉和柏拉图为代表的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思想根源的学派;●2、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以哲学和逻辑学为思想根源的学派。

(二)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学观1.符号的观点●(1)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social semiotic),是指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解释语言。

●(2)社会文化结构和制度本身要用符号解释,而语言是用来代表符号的载体,且其本身亦是一种符号。

是众多符号系统的一种,也是最特殊的符号系统,可以体现任何其他的符号系统,如交通信号,动物语言等。

2. 普遍性和变异性强调变异性。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都强调语言的共性和核心(共核common core)langue,competence。

但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系统来自于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系统的现实化,所以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它强调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系统性。

●韩礼德把语言变异分为“方言”和“语域”,立足于语言的变异性3. 语言行为语言被看作一个行为系统,是社会文化行为的一种。

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的行为系统组成的,而语言是这个系统的一种;同言语行为理论。

●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系统(“能做什么”)●行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做了什么”)●由此可见,语言行为是行为潜势(potential)在一定社会集团中通过语言符号得以体现。

4. 功能理论三个类型,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语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的功能来影响、控制、选择的。

●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1)经验功能(experiential function)语言是对存在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过程(process)和事件(event)的反映。

北京大学语言学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语言学参考书目

综合考试语言学书目I普通语言学1)Bloomfield,nguage.London:George Allen&Unwin Ltd.(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Chomsky,N.2002.On Nature and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4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Robins,R.H.1989.General Linguistics.4th ed.London:Longman.(Reprinted in2000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4)Sapir,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5)Saussure,F.de.1916/1960.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trans.W.Baskin).London:Peter Owen.(Reprinted in2001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6)Whorf,nguage,Thought,and Reality: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Cambridge,Mass.:M.I.T.Press.(高一虹等中译本2001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7)胡壮麟、姜望琪(主编),2002《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I句法学8)Baltin,M.R.&Collins,C.(eds.)2000.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 Cambridge,Mass.:Blackwell.(Reprinted in2001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Cook,V.J.&Newson,M.1996.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An Introduction.2nd.ed.Oxford: Blackwell.(Reprinted in2000b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Radford,A.1997.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A Minimalist Approac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1)van Valin,R.D.&Lapolla,R.J.1997.Syntax:Structure,Meaning,and Func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in2002by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2)温宾利,2002《当代句法学导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

200621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张德禄 中国海洋大学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概况,然后探讨了发展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主题词: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国;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06) 02-0027-06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胡壮麟和徐克容开始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开始,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中国外语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在汉语界也有了一定影响。

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国内已有很多文献介绍 (见参考文献)。

本文首先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新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新发展2.1 概况由胡壮麟、朱永生和张德禄编著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于1989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此书“在韩礼德的语言理论在中国的介绍和推广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该书的出版填补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连韩礼德也对该书和其作者给予很高的赞扬:‘It's an excellent book. You're not a consumer. You'r e a producer. (这是本极好的书,你们不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 (见余珍萍,1997: 22) 该书出版后先后有几篇书评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 (黄国文,2000)。

经过20来年的努力,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建立了学术组织——中国高校功能语言学教学研究会,组成了国内的学术网络和学术梯队,建立了学会活动的规程,并且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成果。

下面重点谈中国学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领域取得的理论和应用成果。

2.2 理论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学者重点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除了总体介绍性的著作,如《系统功能语法概论》以外,还有许多对各个理论侧面的介绍,如徐盛桓对主位述位理论的介绍 (徐盛桓,1982: 1985);黄国文对信息结构的介绍 (黄国文,1984a:1984b);林纪诚对语篇衔接的介绍 (林纪诚,1986);朱永生对情态系统的介绍 (朱永生,1986);张德禄对语域理论的介绍 (张德禄,19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
语言是人类形成的过程中同步出现的,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主要条件。

(page 1)
在语言学理论和流派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一为形式主义,一为功能主义。

功能语言学要描写的不是理想说话人究竟知道什么,而是真实的说话人再人们每天利用语言互动时是如何活动的。

(page 2)
系统功能语言学吧语言看做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系统语言学着重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又称“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

(page 3)
文化是由许多符号系统构成的意义潜势,如建筑、美术、舞蹈、音乐、文学、民俗、礼仪、商品交换方式中的一种。

(page 9)
韩礼德把语言变异分为两类,一个是方言(dialect),一是语域(register)。

方言是用不同的方法说同样的事情,语域是用不同的方法说不同的事情。

(page 10)
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
1 元功能的思想
2 系统的思想
韩礼德的系统的思想是把语言系统解释成一种可以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当有关系统的每个步骤一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

这就是说系统理论是在使用中演变的,离开语言使用者的实践,它不会存在。

系统存在于所有语言层次,诸如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都各有自己的系统表示本层次的语义潜势。

(page 15)
3 层次的思想
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

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体现”(realisation)的关系,即对“意义”的选择(语义层)体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形式”的选择又体现于对“实体”(音系层)的选择。

(page 16)
4 功能的思想
5 语境的思想
6 近似的或盖然率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