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古代文学2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古代文学2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古代文学2

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下)

第一节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①唐王朝国力强大,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了诗人与作家的创作才情。②由于科举取士制度打破了宫廷贵族与世族地主的权力集中,也使文学从宫廷贵族的长期垄断中挣脱出来,逐渐转入到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之中。③统治者重视与提倡文学艺术。④唐代在思想文化方面,对内对外都相当开放,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这是文学艺术得意繁荣的思想文化基础。⑤从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角度来看,唐代处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成熟期。

一、唐代诗歌

1、唐诗的发展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这一分法起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成说于明人高棅的《唐诗品汇》。

2、初唐诗歌约略指从唐高祖开国至玄宗先天间(618-712)的诗歌创作,多数诗人仍因袭南朝风流余韵,写宫体诗。代表作家上官仪创作了“上官体”,以“以绮错婉媚为本”,讲究对仗,可以追求形式美,时人效之。稍后出现“初唐四杰”他们是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陈子昂以复古旗号呼唤革新,标举“汉魏风骨”、“风雅兴寄”,批判了齐梁以来“采丽竞繁,兴寄都绝”的诗风,他本人的诗歌古朴刚健,内容充实,感情激越,质朴清新,流泻奔放。反映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昭示了盛唐诗歌的到来

3、、盛唐诗歌起于玄宗开元间,至于安史之乱之后十余年,这是大唐的全盛时代,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高峰期,诗人们或以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来曲折反映盛唐气象,或以现实主义的深刻笔触真实地描绘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李白,才高放旷,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其酷爱自由、追求精神解脱的独特个性,往往借助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表现出来,他的诗神奇莫测,极具浪漫色彩,且感情充沛,气势雄浑,夸张、幻想是他喜爱的艺术手段,在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精神的同时,更以叛逆的精神、豪放的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他以深切执着的忧国忧民之情与博大沉厚的艺术才力,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的诗风沉郁顿挫,素有诗史之称。

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又称为“王孟诗派”,王维能诗善画,精通音律与禅机,常常将描摹山光水色和阐发禅理相结合,意境幽深,飘渺朦胧,于清空灵透之中含无限意趣。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王维诗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孟浩然一生基本过着隐居生活,他长于艺术上非常精致,诗歌以冲淡清淳与简朴浑厚见长。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

4、中唐诗歌,中唐的大历唐诗出现了短暂的中衰,“大历十才子”诗风秀婉,气势不足,成就不高。贞元中唐诗出现了中兴,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突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民间疾苦为诗歌的主要内容,以浅显平易的语言和乐府精神作为艺术追求,是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韩愈、孟郊诗派以奇险古拗见长,通过个人的生活遭遇来曲折反映社会现实,刘禹锡的诗雄奇精警,柳宗元的诗峻峭幽深;中唐浪漫派诗人以李贺为代表,他的诗富于奇异的想象。

5、晚唐诗歌,李商隐与杜牧的诗歌具有浓重的忧患意识和感伤情调。

二、唐代散文

1、古文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文体革命,其指导思想是文以载道,对唐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散文代表作有《师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序》、《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散文构思奇特、寄寓深刻,注重语言精练而富于变化,长于寓言小品与山水游记,传记散文则立意高远,思想深刻,代表作有《三戒》、《小石潭记》、《捕蛇者说》。晚唐小品文代表作家主要有罗隐《英雄之言》、皮日休《皮子文薮》、陆龟蒙《笠泽丛书》,鲁迅称晚唐小品文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三、唐五代词

1、词原本是配乐的歌词,因而也有人称其为乐府,但词与汉魏六朝以来的乐府又有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所配合的音乐是“燕乐”,而“燕乐”的主要成分是北周、隋以来从西域传入的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即所谓“胡夷、里巷之曲”,唐代称这种民间流行的曲唱的歌词为曲子或曲子词,简称词,后来逐渐形成了一套格律,演变为独具特色的新的诗体。

第二节宋金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具有明显的特点:①由于内忧外患频繁,激发了爱国主义文学,并贯穿始终,非常强烈;②“积贫积弱”的局势,使得宋代文学不再具有汉赋唐诗的恢弘气象,而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忧患意识,文人们关心民瘼,痛切、激愤中饱含着冷静而深刻的思考;③在改革与保守、主战与主和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文学被赋予了强烈地斗争性与现实针对性,现实主义文学个性张扬,并以凝重与悲愤为其主旋律,同时,文学作品的政治色彩与论辩锋芒得到强化;④宋代都市的日趋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为适应市民需要的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乃至戏曲文学逐渐产生并日趋繁盛。

一、宋词

1、词是宋代成就最高、也最有代表性的文体。北宋初,晏殊、欧阳修沿袭晚唐五代绮丽秾艳的词风;柳永汲取民间曲子词的营养,以通俗的语言描写市井民情风俗,并大量制作慢词;范仲淹用词调写边塞生活,可视为豪放词的先声;

2、北宋中期,婉约词走向成熟,晏几道工于小令,贺铸兼婉约豪放之长,擅长融情于景,秦观情韵兼胜,淡雅含蓄,幽邃深微;豪放词确据词坛,苏轼别为一宗,“以诗为词”;稍后,以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人,着意于意境的浑厚,语言的富丽和音律的精严,对后来词人颇有影响。

3、南北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在艺术上独树一帜,清新工巧,感情真挚深沉。

4、南宋前期,张元干、张孝祥等爱国词人,浩歌慷慨,壮怀激烈。辛弃疾又有新的发展,不仅“以诗为词”,更“以文为词”,进一步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领域,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派词人”陈亮、刘过、刘辰翁、刘克庄等。

5、南宋中后期,姜夔、吴文英等婉约词人颇具特色,姜夔讲求格律,善用曲笔,以劲健的笔调写柔情,讲求已经清新空濛;吴文英的词意象空灵,笔调深曲,风格绵密清丽。

6、南宋末,周密、张炎、王沂孙等词人感慨悲凉,多用曲笔,寄托遥深,书法兴亡意绪,文天祥的词激愤凄楚,沉痛悲怆,与其诗同调,成为南宋爱国主义的最后歌声。

二、宋诗

1、宋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其长处在“理趣”。

2、宋初,出现了三个相继流行的诗派,就是“白体”(以王禹偁为代表,因学习白居易和元和体而得名)、“晚唐体”(以林逋为代表,因学习晚唐的贾岛、姚合而得名)、“西昆体”(以杨亿为代表,因杨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共同特征是刻意学唐,缺乏独创性。

3、北宋中期,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倡导诗文革新运动,针对西昆体的流弊,标举风格古朴、意境清新的诗风,欧阳修是宋诗特色的奠基者。

4、苏轼的诗歌随意挥写,自由奔放,富于浪漫色彩,题材广泛,手法多变,尤长于比喻,又能在奇妙比喻中蕴藏深刻的哲理,当视其为两宋第一大诗家。“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标榜“无一字无来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目的是“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江西诗派”的得名因为黄庭坚是江西人,最初是北宋末、南宋初吕本中提出的,后宋末元初方回又提出“一祖三宗”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后来走向极端,陷入形式主义泥潭,为诗歌创作带来负面作用。

5、南宋中期,出现“中兴四大诗人”,包括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人,其中陆游的成就最大,陆游诗贯穿着一条爱国主义的红线,内容十分丰富。

三、宋代散文

1、宋代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无论内容、形式,还是语言、风格,都较唐代散文有新的开拓。基本特征是简易而厚重,委婉却畅达;长于说理,但曲尽其趣,可以说是各种艺术风格异彩纷呈。“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2、宋初,欧阳修等倡导诗文革新运动,针对当时文坛上沿袭晚唐五代骈体文盛行、文风浮艳柔弱的弊端,标举韩、柳古文,声势浩大、实绩显著。

3、欧阳修的议论文笔力雄健,既有史家风范,亦不乏文学色彩,气势宏阔,波澜迭起,如《五代伶官传序》,记叙、抒情散文往往字整句严,畅达精练,寓刚健于舒展之中,如《秋声赋》。

4、苏轼的散文不拘一格,诸体兼擅,“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前后《赤壁赋》,借景抒情,情景之中又藏理趣,抒情小品《石钟山记》也写得瑰丽新奇,优美清秀。

四、宋话本

1、所谓“话本”,就是民间“说话”艺人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宋代的说话技艺分为四家,即四个流派:讲史、说经、小说、合生,其中讲史类与小说类影响最大,也最为下层人民群众所喜爱。讲史,就是演说历史故事,后来发展为我国古代通俗长篇章回小说。小说,一般是指短篇白话小说,多取材于市井间的现实生活,其中又以爱情与公案两类故事居多。话本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快嘴李翠莲记》、《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著名的讲史话本则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全相平话五种》。

五、金代文学

1、金代文学主要是诗歌与说唱文学成就较高。元好问有大量的“丧乱诗”,感情真挚,悲慨郁勃,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乃是受杜甫《戏为六绝句》而作,他所编的《中州集》也使金朝诗作大部分得以保存。

2、金代说唱文学中最有名的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也称为《弦索西厢》或《西厢诌弹词》,文学史上称为“董西厢”。

第三节元代文学概述

一、元代杂剧

1、元曲就一般所指包括两部分:杂剧和散曲。二者在音乐和文字表现的性质上属同源,但

从文学体裁来说却完全不同,杂剧是戏剧,散曲属于诗歌。元杂剧是在说唱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诸种表演技艺而形成的新的戏曲形式。它不仅是一种代言体,而且有歌唱(曲词)、有念白(宾白)、有表演(科范)、有舞蹈和音乐伴奏,他的剧本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将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展现给观众,这是我国古代民族戏曲成熟的标志。

2、元代前期是杂剧艺术的鼎盛时期,杂剧中心在大都(北京),著名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其中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和后期的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四大家的说法是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提出的。

3、“书会才人”

4、关汉卿是最具代表性的前期杂剧作家,一生写有杂剧六十余种,现存十八种。从思想内容方面,关汉卿剧本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暴,歌颂人民群众反抗与斗争的作品,如《窦娥冤》、《蝴蝶梦》等;第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以及她们的斗争与反抗,最终总是靠她们的勇敢和机智,战胜恶势力,如《救风尘》;第三类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为代表。关汉卿剧作的艺术特色是:首先是现实主义的描绘与浪漫主义理想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现实主义精神;其次,关剧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情节紧凑,结构严谨,线索分明,主线突出;第三,关汉卿善于塑造人物,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极富个性特征,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第四,关汉卿驾驭戏曲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语言通俗明畅,熔铸口语、方言、市井俗语俚谚,还汲取古代诗词的有用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5、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王实甫通过这部剧喊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就是《西厢记》的主题,他的戏曲语言风格被喻为“花间美人”,既华美又自然。白朴和马致远的杂剧有共同处,那就是在杂剧中饱含着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塑造了敢于冲破礼教樊笼的李千金形象。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王国维视为经典悲剧。

6、元代后期,杂剧创作的中心移向杭州,重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其中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成就较高。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关汉卿的《拜月亭》被称为元代“四大爱情剧”。

二、元散曲

1、散曲是元代一种新兴的诗体,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其中小令是散曲最基本的形式,小令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又叫“叶儿”,两支小令在一起叫“带过曲”。套数又称散套、套曲,或称之为大令,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尾声。

2、元代散曲家的集子主要有马致远的《东篱乐府》、张养浩的《云庄乐府》、乔古的《梦符散曲》和张可久的《小山乐府》。

3、关汉卿的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可看做是作者的自述,马致远有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三、元代诗文

1、元初有理学家刘因创作了《白沟》很有名。

四、宋元南戏

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省称,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它最初产生在浙东沿海一带,又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是在宋室南渡之际,或者是在宋光宗朝,在南方民间歌谣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据徐渭《南词叙录》记载,“南戏之首”是《赵贞女》、《王魁》,南戏之祖是元末明初高明所写的《琵琶记》。

2、保存有南戏本来面目的有《张协状元》、《宦门子地错立身》、《小孙屠》,这三种因为保存在《永乐大典》中,又被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经过明人修改的主要有《荆钗记》、《拜

月亭》、《杀狗记》、《白兔记》(《刘知远白兔记》),合称元末明初“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第四节明代文学概述

一、明代小说

1、明代是古代小说史上的黄金时代,表现在由“讲史”发展而来的长篇章回小说已高度成熟,产生了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一批长篇章回体演义小说,这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2、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清代以来最流行的本子是由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加工的“毛本”。《水浒传》的版本一般可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从回目上划分则有100回本、120回本和70回本。

3、明代长篇小说除《三国演义》、《水浒传》之外,神魔小说《西游记》影响最大,《北宋志传》、《新列国志》则分别代表了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两类作品,《封神演义》也有较大影响,公案小说则有李春芳的《海公案》和安遥石的《龙图公案》。《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创作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世情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长篇小说由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向日常社会生活描写的转变,它对后来的《红楼梦》影响明显。

4、拟话本是明代文人摹拟宋元话本而创作、改编的短篇白话小说。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人拟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编成了《喻世明言》(即《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简称“三言”,后来凌濛初编写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本拟话本集子,简称“二拍”,“三言二拍”集中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后来抱翁老人从“三言”、“二拍”中选编辑成了《今古奇观》。

5、明代文言小说以翟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和邵景詹的《觅灯因话》为代表。

二、明代戏曲

1、徐渭的《四声猿》杂剧,代表了明代杂剧创作的最高水平。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主要形式,在传奇创作方面,标志着风气转变的三大传奇是李开先的《宝剑记》(写林冲故事)、梁辰鱼的《浣纱记》(范蠡、西施故事)、以及传为王世贞门人所作的《鸣凤记》(夏言、杨继盛等与严嵩父子斗争故事),其中《浣纱记》是首先用魏良辅改革过的昆山腔演唱的传奇剧本;《鸣凤记》被称作描写现实政治斗争的时事剧。

2、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是古代戏曲史上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标志着继元杂剧的繁盛之后,戏曲史上出现了有一个高潮。《牡丹亭》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精神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意识。

3、在徐渭和汤显祖的影响下,晚明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孙仁儒的《东郭记》、周朝俊的《红梅记》、高濂的《玉簪记》、孟称舜的《娇红记》等相继问世。

4、明中叶后,出现了不同的戏曲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又称文采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又称格律派)。他们之间围绕着戏曲创作中文采与格律孰重孰轻、以及戏曲文学的技巧方法问题,展开了争论,戏曲史上称为“汤沈之争”。这场争论是由吴江派剧作家改编汤显祖的《牡丹亭》而引起的,汤重意、趣、神、色,沈重依腔合律,观点不同。

5、晚明在戏曲作品的整理与刊刻方面成绩显著,藏懋循的《元曲选》、毛晋的《六十种曲》、沈泰的《盛明杂剧》等戏曲选本都有较大影响。

三、明代诗文

1、明初诗文作家以宋濂、刘基和高启为代表。

2、明代前后七子发起反对“台阁体”的文学复古运动以为代表,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后七子代表是李攀龙、王世贞,口号是“文必西汉,诗必盛唐”。

3、唐宋派散文家和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不同,他们反对将文章写得诘屈聱牙,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古文的既成传统,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主张直抒胸臆,讲求情趣,其中归有光的成就最高,他的《项脊轩志》在古代散文史上有影响。

4、公安派是指明代以湖广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主张,三袁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他们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受到了李贽“童心说”的影响,反对今不如昔的文学退化论,反对复古与模拟,主张创新,他们的主要创作成就在散文方面,特别是山水游记和小品,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5、竟陵派以首领人物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他们也讲“性灵”,追求“真”、“趣”,见解略同于公安派,但他们提出了“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即要到古人作品中去寻求“性灵”,这就更加偏狭,创作上以小品文见长,刻意追求“幽深孤峭”,脱离了现实。张岱的成就最高,作品有《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

四、明代散曲与民歌

1、王磐有一首讽刺宦官的[北中吕·朝天子]《咏喇叭》。陈铎散曲技巧极高,他的《滑稽余韵》将笔触深入到市井间,写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和个体劳动者。冯惟敏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晚明施绍莘有散曲集《花影集》。

第五节清及近代文学概述

一、清代小说

1、文言短篇小说主要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袁枚的《子不语》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其中《聊斋志异》将我国短篇文言小说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从思想内容上看,可分为三类:①揭露、抨击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如《促织》、《席方平》;②描写爱情婚姻,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礼教精神,如《婴宁》、《红玉》;③揭露科举制度的虚伪与腐朽,如《司文郎》、《王子安》。主要艺术成就有:①现实与幻想自由地交替变幻,创造了种种独特的艺术空间;②想象丰富而奇特,故事情节曲曲折折,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艺术魅力极强;③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此外,在语言艺术上也富于创造性,运用文言,却又生动活泼,亲切自如。

2、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讽刺封建科举制度,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形形色色的无行文人,鲁迅认为“足称讽刺之书”,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

3、《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创作的顶峰之作,代表了古代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见导读189页论述题。

4、清代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中清初的《水浒后传》和清中叶的《说岳全传》较著名。才子佳人小说著名的有《好逑传》、《玉娇梨》及《平山冷燕》等,炫耀学问的文人小说以李汝珍的《镜花缘》为代表。

5、鸦片战争之后,狭邪小说有《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等;侠义公案小说有《施公案》、《儿女英雄传》、《荡寇志》以及《三侠五义》等。

6、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二、清代戏曲

1、明末清初苏州派剧作家代表李玉,作品是《清忠谱》,歌颂东林党人。康熙年间,出现了两部重要作品: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是钱塘人,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因此称他们为“南洪北孔”。《长生殿》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朝宗(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明清之际南明王朝的兴衰,作者的命意题旨概括起来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也可以看做是作品的主题,侯、李爱情在剧中只是一条线索,而总结历史教训,引发出对历史深刻的思考,即所谓“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才是作者意指所在。

3、《桃花扇》的艺术特色见导读212页简答题,李香君是人物形象见导读213页论述题。

4、花部和雅部:昆曲被称为“雅部”,雅即“正”的意思,因昆曲长期以来被奉为正宗大戏、雅乐正声;花,有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俗曲野调。

三、清代诗文

1、清初吴伟业的诗歌反映现实较深刻,人称“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王士禛提倡“神韵说”,以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严羽的“妙悟”为宗,追求所谓冲淡闲远的韵致,此说对纠正学盛唐而浮廓、学晚唐而缛丽,以及宋人以议论为诗、以学问为诗的偏向有积极意义,但有脱离现实的倾向。

2、桐城派是清代著名的散文流派,康熙时由方苞开创,经刘大櫆到乾隆年间姚鼐而形成,因为三人都是安慰桐城人而得名。他们继承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的古文传统,提出“义法”的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又要求语言“雅洁”,进而归纳为“义理、考据、词章”并重,所作文章简洁平淡、语言妥帖自然,但不够鲜明生动,姚鼐成就最高,其作品多描写山水景物和纪事小品。

3、清代中期,诗歌流派有沈德潜的格调派、袁枚的性灵说,见导读188页名词解释第四题、第五题。

4、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歌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

5、19世纪末叶,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康有为、严复、夏曾佑等均是“诗界革命”的重要人物,黄遵宪则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四、清代的词

1、清初词人以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为代表。清代中叶,出现了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晚清四大词人是王鹏运、郑文焯、朱孝臧和况周颐。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2》第一次作业 一、基本知识 1.形成于北宋初期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是()()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出自柳永的( ) 3.王安石词的代表作品是 ( )。 4.元代四大爱情剧包括:()5.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介绍给欧洲的一部戏剧是纪君祥的()。 6.《墨梅》是王冕的作品,诗中有名句( )。 7.贺铸《青玉案》中的名句是() 8.“历城二安”、或“济南二安“是指( )和( )。 9.宋末爱国诗人的代表是( )和( )。 10.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 11.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在散曲的发展史上,小山的地位足与马致远相提并论。 12、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 13、《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的金代著名文学家()。14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 15 “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一陈三刘指的是() 16《梧桐雨》的作者的()。他还有一部爱情喜剧是()。 17 关汉卿爱情婚姻剧主要有()。 18 .郑光祖的杂剧代表作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19()的作品风格被形容为“六一风神”。 20、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的名句有:“小楼一夜听春雨,()。 21、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是(),中有名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2、康进之《杂剧》代表作品是()。 二、名词解释。 1“稼轩体” 2后山体 3中兴四大诗人 4诸宫调 5“六一风神” 6散曲 7半山体 8江西诗派 9大晟词人

10山谷体 三、问题简答 1.欧诗的特征和贡献 2.姜词的主要贡献 3.《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 4范仲淹词的成就与影响 5.如何理解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6.马致远的《汉宫秋》在艺术上的特色。 7.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贡献 8.欧晏词的主要特征。 9.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10.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1.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四、问题论述 1结合作品论述苏轼与辛弃疾词抒情风格的主要区别和原因。2辛词的艺术成就 3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注:期末试题题型及分值比率: 基本知识20% 名词解释 20% 问题简答30% 问题论述30%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整理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与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就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韵阅读﹑韵致,苏诗举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长,在反映现实,揭示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含蓄委婉,苏直接痛快,猛烈直露,在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感情奔放,直率自然。特点: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 2 简述苏轼散文的风貌?答:1“辞达”“通脱”,有圆话流转,错综变化与自然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感与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散文特点?答:“文从字顺”﹑平易流畅﹑委曲婉转就是欧文的风格,其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六一风神就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她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文字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切近自然。王安石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较弱。 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 瞧: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与考证方面 说,她有集成与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 功力之成就而言,她善于体物言情,善于 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 风格方面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柳 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 色。 6 简述南宋前后期词的特点及区别? 答:1在内容上,南宋前期经历了“靖康之 难”,在词的创作上,出现了大量的反映 遭受侵略欺凌的愤怒,表现杀敌立功,渴 望与现实的矛盾谴责统治者苟且偷安 的政策,抒写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人 民不幸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南宋后期,北方经历了多 次战争消耗,政权内部矛盾,无力南侵, 南宋主与派当权,也无意北伐,从而形成 相对稳定的局面,于就是吟风弄月,饮酒 赏花的作品大量出现,形成了附庸风雅 的词派,其代表作家有姜夔﹑吴文英﹑ 史达祖等。2在风格上,前期大量反映社 会现实,抒发国破家亡之悲愤,所以其风 格以豪放﹑雄壮为主,常常围绕表达的 需要,冲破音韵格律的限制,以诗为词﹑ 以文为词,从而形成了南宋豪放派,南宋 后期,则大多重视审音协律之工﹑精究 平仄音韵,讲究用物用典,精心锤炼字句, 从而形成风雅诗派。7 简述马致远《汉 宫秋》与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 材上的异同?答:相同点:都就是以爱情 主题创作的历史剧。不同点:白的《梧》 剧基本立显历史真实,以李﹑杨爱情悲 剧,真实反映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至 衰的转折,以此抒写作者的人世沧桑之 感,第四折就是全剧的高潮与重心所在, 写战乱平息后,历尽磨难,失去权位的唐 明皇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 现她走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心理 感受。马的《汉》剧也源于历史,但与 历史事实出入较大,就是马根据自己的 现实感受与主观情感进行创造性改编 而成,对汉元帝的昏庸贪色虽如实描写, 但却受“君主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 想影响,把悲剧的根源推到了奸臣毛延 寿与满朝文武的身上,对汉元帝有较多 的美化,对汉元帝失去王昭君之痛苦情 感描写,亦多用文人骚客推度君子之腹, 极尽渲染夸张之笔法,与历史兴亡之 感。 8 《西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答:《西 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有:1剧本与演示 方式的改变2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 体制。9 简述《西游记》浪漫主义手法 的具体体现?答:《西游记》在艺术上最 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奇幻思想基础上的 幽默与诙谐风格,这就决定小说的基本 笔法就是奇笔与戏笔的圆熟运用与水 乳交融。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2集动物 性﹑神性与人性一身的人物形象3寓庄 于谐的讽刺艺术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 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10 《三国演义》 人物塑造的特点? 答:《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特点就是:为 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 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现。 它在人物典型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排除 怪诞﹑杂乱因素,明确﹑集中地表现生 活本质的作用。艺术特点就是单一性﹑ 稳定性﹑与谐性。11 《三国演义》与 《水浒传》塑造人物的异同?答:1二者 人物性格都具有类型化特征,《水》与 《三》相比,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 的进步与发展,开拓了类型化人物向性 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绿林豪侠 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体 现了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与生活情趣, 具有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个性化典 型倾向。2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 的主要特征就是a传奇性与现实性,超 人与凡人的结合b惊奇与逼真的结合, 如武松打虎c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 的结合,如鲁智深﹑林冲d粗线条勾勒 与工笔细描结合。12 《水浒传》的人 物塑造的主要特点?答:《水浒转》在人 物塑造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重要特 征: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 结合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3粗线条勾勒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单科助学综合测验 单元测验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 1.在靖康之难中,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南宋的爱国人士慷慨悲歌,一时间爱国词人辈出,最具代表性的是()。 A.黄庭坚 B.王安石 C.杨万里 D.辛弃疾 【正确答案】D 2.南宋诗坛自()起,就形成了江西体与晚唐体并存的局面,大多数诗人的作品也兼具这两种特征。 A.杨万里 B.叶适 C.贾岛 D.姚合 【正确答案】A 3.张孝祥,字安国,号()。 A.芦川居士 B.于湖居士 C.龙川 D.龙洲道人 【正确答案】B 4.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诗人是()。 A.杨亿 B.晏殊 C.林逋 D.王禹偁 【正确答案】C 5.“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诗风的主要代表。 A.南宋前期 B.北宋初期 C.南宋后期 D.北宋后期 【正确答案】C 6.下列作品中属于刘过的是()。 A.《龙洲词》 B.《龙川词》 C.《芦川词》 D.《淮海词》 【正确答案】A 7.“中兴四大诗人”中以田园诗著称的是()。 A.陆游 B.杨万里

C.朱熹 D.范成大 【正确答案】D 8.()的诗风活泼自然,他以明白如话的口语入诗,时人争效之,号“诚斋体”。 A.欧阳修 B.吕祖谦 C.杨万里 D.范成大 【正确答案】C 9.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具特色的是()。 A.英雄词 B.咏春词 C.艳情词 D.农村词 【正确答案】A 10.辛弃疾的词达到了词体艺术的高峰,形成了备受称道的()。 A.易安体 B.樵歌体 C.稼轩体 D.诚斋体 【正确答案】C 11.北宋时期最负盛名的“通俗歌曲作家”是()。 A.晏殊 B.周邦彦 C.欧阳修 D.柳永 【正确答案】D 12.下列诗歌作品属于王令的是()。 A.《假山》 B.《夏意》 C.《江上》 D.《庐山高》 【正确答案】A 13.陆游早年诗歌创作的特点是()。 A.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 B.务豪放悲壮 C.沈雄雅健 D.清淡秀逸 【正确答案】A 14.王安石,字介甫,号()。 A.醉翁 B.半山 C.老泉 D.山谷道人 【正确答案】B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1、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欧阳修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论宋代古文者,莫不知欧阳修之后有曾、王、三苏。曾、王与欧阳修皆江西人,三苏皆出欧阳门下。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却不容低估,足可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媲美。 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与他杰出的创作实践密不可分。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的流弊,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出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散文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的散文以学习韩愈相标榜,但却能学韩而自出变化。欧阳修摒弃了韩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宋代散文的最大贡献。他的散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不用冷僻怪异的字,大量化用骈文语句;注意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谐和,善于利用文句的长短变化、语气的停顿转换,以加强文句间的联系,使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 无滞涩窘迫之感。在写作技巧上,欧阳修善用宕笔、疏笔,吞吐夷犹而抑扬顿挫。他善于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其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偏于阴柔之美,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评说历史、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而且在诗歌中歌咏和表现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故欧阳修的诗歌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新风,这是对传统诗歌表现范围的解放,代表着当时诗歌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由唐诗至宋诗的转变过程中,欧诗为一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炼的传统,一方面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在不丧失整齐的情况下,使诗的节奏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可以畅所欲言,接近散文那样流动自然的风格。他使诗歌创作具备修养深厚的人文品格,更多地贯注着人文意趣,诗中的人文意象开始取代自然意象占据主导地位。 2.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苏轼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主要表现于: (1)苏轼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以诗为词”是他革新词体的关键。 (2)其“以诗为词”的主要特点,在于把词与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人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促成了词体的解放。 (3)苏轼使词由“歌者的词”转变为“士大夫”的词,侧重表现作者的旷达襟怀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较深人地反映了一个饱经忧患而襟怀开阔的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风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历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1年10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 A.先驱者B.响应者C.过渡者D.集大成者[ A] 2.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和风格是 A.白体B.晚唐体C.西昆体D.荆公体[C ] 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B.描景写意C.用事用典D.议论说理[D ] 4.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 A.江西诗派B.剑南诗派C.江湖诗派D.晚唐诗派[ A] 5.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 A.儿女柔情B.羁旅行役C.家国兴亡D.田园风光[ A]

6.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 A.清空词B.骚雅词C.俚俗词D.豪放词[ C] 7.杨万里诚斋体诗最为出色的是 A.乐府B.古风C.律诗D.绝句[ D] 8.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 A.江西诗派传人B.剑南诗派后进 C.江湖诗派宗师D.遗民作家先驱[C ] 9.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是 A.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B.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10.《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A.商人妇B.村姑C.妓女D.贵族小姐[ C] 11.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新奇之处在于采用 A.反讽手法B.象征手法 C.情景交融手法D.夸张手法[ A] 12.杨维桢诗世称 A.台阁体B.香奁体C.宫体D.铁崖体[D ]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几个方面,艺术风格 上,梅诗构思精致, 追求深韵阅读﹑韵 致,苏诗举力豪迈以 粗旷横放见长,在反 映现实,揭示统治者 罪恶方面,梅诗含蓄 委婉,苏直接痛快, 猛烈直露,在意境创 造上,梅诗清新,富 于情趣,苏诗感情奔 放,直率自然。特 点:梅诗构思精巧而 取材平平,用意深远 而出之淡然,感情深 厚而语句平淡,寓奇 峭于朴素,外枯中 膏,淡而有味。苏诗 充满激情,感激顿挫 而发其郁积,语言明 快豪迈。2 简述苏轼 散文的风貌?答: 1“辞达”“通脱”, 有圆话流转,错综变 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 于用比喻,多形象思 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 感和才气为文,富于 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 散文特点?答:“文从 字顺”﹑平易流畅﹑ 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 格,其文叙事简括有 法,议论纡徐有致, 多用语助词,语句圆 融轻快,文气流转条 达,无滞涩窘迫之 感。六一风神是欧阳 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他的散文措辞平易, 不用古奥文字没,但 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7.结合作品,说明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8.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9.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0.分析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1.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2.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3.说明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15.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16.分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不同。 17.试述杜诗的“集大成”。 18.说明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19.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20.分析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1.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22.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 23.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4.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 26.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 27.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28.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 29.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30.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 31.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32.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 33.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34.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答案 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 1.白体: (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 (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 (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 (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 (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 (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 (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 (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 (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 (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10.诚斋体: (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11.易安体: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 (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 (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 (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 韵阅读﹑韵致,苏诗举 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 长,在反映现实,揭示 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 含蓄委婉,苏直接痛 快,猛烈直露,在意境 创造上,梅诗清新,富 于情趣,苏诗感情奔 放,直率自然。特点: 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 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 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 平淡,寓奇峭于朴素, 外枯中膏,淡而有味。 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 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 快豪迈。2 简述苏轼散 文的风貌?答:1“辞 达”“通脱”,有圆话 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 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 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 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 为文,富于想象。 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 散文特点?答:“文从 字顺”﹑平易流畅﹑ 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 格,其文叙事简括有 法,议论纡徐有致,多 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 快,文气流转条达,无 滞涩窘迫之感。六一风 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 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 平易,不用古奥文字 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 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 ﹑切近自然。王安石散 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 形象性不够﹑艺术感 染力较弱。

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风格方 面来说“清真词”能 集北宋词柳永到秦观 ﹑贺铸等人之成就而 独具特色。 6 简述南宋前后期词 的特点及区别? 答:1在内容上,南宋 前期经历了“靖康之 难”,在词的创作上, 出现了大量的反映遭 受侵略欺凌的愤怒,表 现杀敌立功,渴望与现 实的矛盾谴责统治者 苟且偷安的政策,抒写 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 ﹑人民不幸的作品,这 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南宋后 期,北方经历了多次战 争消耗,政权内部矛 盾,无力南侵,南宋主 和派当权,也无意北 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 的局面,于是吟风弄 月,饮酒赏花的作品大 量出现,形成了附庸风 雅的词派,其代表作家 有姜夔﹑吴文英﹑史 达祖等。2在风格上, 前期大量反映社会现 实,抒发国破家亡之悲 愤,所以其风格以豪放 ﹑雄壮为主,常常围绕 表达的需要,冲破音韵 格律的限制,以诗为词 ﹑以文为词,从而形成 了南宋豪放派,南宋后 期,则大多重视审音协 律之工﹑精究平仄音 韵,讲究用物用典,精 心锤炼字句,从而形成 风雅诗派。7 简述马致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一、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7.桐城派: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8.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之际,恽敬和张惠言接受桐城派理论影响,对桐城派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他们二人及其大部分追随者都是阳湖人,故被称为“阳湖派”。 9.宋诗派:道光、咸丰之际,诗歌在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诗体、作诗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故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学宋”大体上是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的开拓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 10.汉魏六朝诗派:清道光咸丰时期,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诗歌,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湘湖诗派。王闿运论诗自尊八代,明言复古,其所作,亦刻意模仿,各种拟作层出不穷。但后世论者一致指认其诗墨守古法。这表明拟古之倡在时代巨变中已无出路,故随着此派另外两位作者邓辅纶、高心夔的下世,湘湖诗派亦告式微。 11.湘乡派:桐城派中兴之主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由于曾对桐城派的承续和改造,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迁和文风转换对散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派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基。曾的散文学识宏通,持论坚劲,入情切理,骈散杂厕,声采炳焕,为其弟子服膺,故形成并兴盛于同治年间的曾氏及其门生弟子被人称为湘乡派。 12.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及周济等崛起于词坛。张惠言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比兴寄托。为了矫正阳羡派的粗犷和浙西派的轻弱,他提倡“以国风、离骚之情趣,铸温、韦、周、辛之面目”,要求词要通过比兴手法达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要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流行,张琦、周济、董士锡、周之琦等积极追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13.茶陵诗派: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14.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5.竟陵派: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16.清雅词派: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17.苏辛词派: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18.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共收诗人十七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忆、钱惟演、刘筠为魁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