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介绍
中药炮制学液体 辅料

辅料的概念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糊精对主药可起调节作用,可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疗效,或引药归经,或消减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影响主药的理化性质,便于调剂和制剂等酒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麦麸醋制剂用辅料炮制用辅料中药炮制中常用的辅料种类较多,一般可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二大类液体辅料——酒←黄酒:乙醇15%~20%,炙药用←白酒:乙醇50%~60%,浸药用←酒性大热、味甘、辛。
←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目的:助溶、矫味、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协同药力←常用酒炮制的饮片:黄芩、黄连、大黄、白芍、续断、当归、白花蛇、乌梢蛇等。
黄芩生用:苦寒,清热泻火解毒力强酒黄芩:借酒之力升腾及外行,入血分;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
生白芍:味酸,长于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酒白芍:降低酸寒伐肝之性,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生大黄:苦寒沉降,直达下焦,泻下峻烈酒大黄:苦寒泻下之性缓和,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黄芩白芍大黄液体辅料——醋←酢、醯、苦酒,习称米醋←《本草纲目》:“惟米醋二三年者入药”←陈醋用于药物炮制效果较好←乙酸4%-6%←醋:酸、苦、温。
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淤止痛、矫味矫臭←目的:增强药效、矫味、解毒、杀菌防腐←常用醋炮制的饮片: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莪术、香附、柴胡等。
生延胡索:止痛有效成分不易溶出醋延胡索:增强行气止痛的作用生商路:长于消肿止痛醋商路:毒性降低,峻泻作用缓和,以逐水消肿为主生莪术:行气止痛,破血祛瘀力强,为气中血药醋莪术:主入肝经血分,散瘀止痛作用增强延胡索商陆莪术液体辅料——蜂蜜←蜂蜜品种复杂←炼蜜炮制目的: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或起解毒、缓和药物作用、矫味矫臭等作用←《神农本草经》:“安五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
卫生资格药学专业理论(药剂学):中药丸剂辅料

1、润湿剂:药材粉末本身具有粘性,故仅需加润湿剂诱发其粘性,便于制备成丸,常用的润湿剂有水、酒、醋、水蜜、药汁等。
(1)水:此处的水系指蒸馏水或冷沸水,药物遇水不变质者均可使用。
(2)酒:常用黄酒(含醇量约12%~15%)和白酒(含醇量约50%~70%),以水作润湿剂粘性太强时,可用酒代之。
酒兼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因此,具有舒筋活血功效的丸剂常以酒作润湿剂。
(3)醋:常用药用米醋(含醋酸约3%~5%),醋能散瘀活血、消肿止痛,故具有散瘀止痛功效的丸剂常以醋作润湿剂。
(4)水蜜:一般以炼蜜1份加水3份稀释而成,兼具润湿与粘合作用(制成的丸剂即称为水蜜丸)。
(5)药汁:系将处方中难于粉碎的药材,用水煎煮取汁,作为润湿剂或粘合剂使用,这样既保留了该药材的有效成分,又不必外加其他的润湿剂或粘合剂。
2、粘合剂:一些含纤维、油脂较多的药材细粉,需加适当的粘合剂才能成型。
常用的粘合剂有:蜂蜜、米糊或面糊、药材清(浸)膏、糖浆等。
(1)蜂蜜:所用蜂蜜应符合《中国药典规定,蜂蜜作粘合剂独具特色,兼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是蜜丸的重要组成之一。
作粘合剂使用时,一般需经炼制,炼制程度视制丸物料的粘性而定,一般分为三种:①嫩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05℃~115℃所得的制品,含水量18%~20%,相对密度1.34左右,用于粘性较强的药物制丸。
②中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6℃~118℃出现翻腾着的均匀淡黄色细气泡的制品,含水量14%~16%,相对密度1.37左右,用于粘性适中的药物制丸。
③老蜜:系指蜂蜜加热至119℃~122℃,出现较大红棕色气泡的制品,含水量10%以下,相对密度14左右,用于粘性较差的药物制丸。
(2)米糊或面糊:系以黄米、糯米、小麦及神曲等的细粉制成的糊,用量为药材细粉的40%左右,可用调糊法、煮糊法、冲糊法制备。
所制得的丸剂一般较坚硬,胃内崩解较慢,常用于含毒剧药和刺激性药物的制丸。
(3)药材漫膏:植物性药材用浸出方法制备得到的清(浸)膏,大多具有较强的粘性。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原辅料 讲义

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学习要求1.掌握中药制剂原料的分类、特点;中药制剂辅料的特点、作用、选择的基本原则。
2.熟悉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辅料的分类及选择注意事项。
3.了解中药制剂原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药制剂辅料的管理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中药制剂原料一、中药制剂原料的含义中药制剂中使用的中药饮片及其加工品称为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等。
中药饮片为中药制剂的主要原料。
饮片一词首次出现在南宋时期,当时有“熟药圆散,生药饮片”的记载,明代以后饮片开始被广泛应用,至今仍作为汤剂及其他剂型用药的主要原料。
除中药饮片外,中药制剂的原料还包括部分提取物,古代沿用至今的青黛、儿茶、冰片等传统中药及中医临床长期应用的一些动物胶类,如阿胶、黄明胶等均为中药提取物的雏形。
近年来,中药制剂原料药在提取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其质量已成为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中药制剂原料的特点多样性是中药制剂原料的突出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来源的多样性中药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均由中药材经一定的处理后而得,中药材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80%以上来源于植物,具有显著的多样化特征。
“一药多基原”现象较为普遍,如大黄有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之分。
另外,有些药材虽来源于同一植物,但药用部位不同,作用亦不同,如麻黄茎和根均可入药,但茎能发汗,根能止汗。
中药材来源的多样性常会影响中药制剂原料的质量,故在选择原料来源时,应规定基原,明确品种和入药部位,确保源头的可控性。
2.成分、性味、功效的多样性中药制剂原料成分复杂,一种药物往往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如人参中含人参皂苷30余种,同时亦含有多糖、有机酸、酯类等,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多种功效。
尤其是中药饮片更具备了多样化的属性特征,如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主要功能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主要功能是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38页
二、固体辅料— 豆腐
豆腐:性味甘、凉。能补中益气,生津止渴, 清热润燥,清洁肠胃。
豆腐含有较强沉淀与吸附作用,与药品共制 后可降低药品毒性,去除污物。
常与豆腐共制得药品有藤黄、珍珠、硫磺等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39页
二、固体辅料— 土
土:中药炮制惯用是灶心土、黄土、赤石脂等。
灶心土性味辛、温。能温中和胃,涩肠止泻。与 药品共制后可增强药品补脾止泻功效。
第四章 中药炮制分类 及辅料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1页
【目标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分类方法 熟悉中药炮制惯用辅料种类和作用 了解中药炮制其它辅料特征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2页
第一节 炮制分类
1、雷公炮制十七法 2、三品分类法 3. 按药品属性 4. 三类分类法 5. 五类分类法 6. 新三类分类法 7.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其它液体辅料还用吴茱萸、萝卜汁、羊脂油、
鳖血、石灰水等。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35页
二、固体辅料— 稻米
稻米: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和 胃,除烦止渴,止泻痢。
惯用米制药品有党参、斑蝥等。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36页
二、固体辅料— 麦麸
麦麸: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种皮,呈黄褐色。
麦麸性味甘、淡、平。能和中益脾,与药品 共制能缓解药品燥性,增强其健脾和中作用。 麦麸还能吸附油质,亦可作为煨制辅料,另 外麦麸还有矫味、矫臭、赋色作用。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6页
雷公炮炙十七法
4. 炙 a.《五十二病方》之“炙蚕卵”及“炙梓叶”,是将
药品置于近火处烤黄。
b.张仲景用炙阿胶同于“炒”、“羊脂炙”等系指涂 辅料后再炒。
第4章中药制剂的原辅料

❖提高临床给药的顺应性
▪ 改善制剂某些品质:形状、色泽、口感、疼痛
❖促进新剂型的研究和发展
二、药物辅料的种类
❖赋予制剂形态结构的辅料 ❖提高制剂稳定性的辅料 ❖改变药物性质的辅料 ❖控制药物释放和吸收行为的辅料 ❖提高制剂质量的辅料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辅料
❖国内外辅料的研究趋势
药物剂型变革
▪ 第一代:是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膏丹丸散剂型 ▪ 第二代: 片剂、胶囊与气雾剂、注射剂 、透皮制剂:
药效监测 ▪ 第三代:缓、控释制剂:血药浓度检测 ▪ 第四代:靶向制剂:靶向做为检测指标 ▪ 第五代:反映时辰生物技术与生理节律同步的脉冲给药,
根据所接受的反馈信息自动调节释放药物量的自调试给 药系统。
▪ 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溶蚀性骨架片、胃内漂浮片、生物粘附片
▪ 定向给药载体
▪ 脉冲释药系统
❖可逆性改变人体局部的生理功能,以利于药 物吸收
▪ 吸促进剂
❖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 延缓药物的化学降解:抗氧剂、pH调节剂 ▪ 避免制剂贮存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包合、微
三、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
❖药用辅料的执行标准: 1、国家药用标准。 2、地方药用标准。 3、企业标准。
❖《药品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生产药品所 用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
四、辅料研究的进展
❖国内药剂辅料的现状
▪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正文第二部分(72种) ▪ 2005年《药用辅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2006年《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新辅料的开发内容
▪ 新辅料的理化性质 ▪ 辅料与药物的配伍特性及辅料之间的配伍研究 ▪ 筛选最佳辅料配方 ▪ 寻求制剂最佳复合辅料 ▪ 研究成果的推广 ▪ 质量标准的控制研究
第四章中药制剂原辅料

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和适应证
调控药物的体内外释药速度和释药规律
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提 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 溶蚀性骨架片、胃内漂浮片、生物粘附片
定向给药载体 脉冲释药系统
可逆性改变人体局部的生理功能,以利于 药物吸收
吸收促进剂
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延缓药物的化学降解:抗氧剂、pH调节剂 避免制剂贮存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包合、微
特点: 来自天然、药辅合一 引药归经
分类
按药物剂型及制剂物态分类 按剂型分散系统分类 按中药制剂辅料的用途分类
作用
组建剂型结构,辅助制剂成型
同一种药物原料,因辅料的不同可以制成结构 和性质不同的多种剂型
同一剂型也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改善药物理化性质,促进疗效发挥
溶解度、晶形、稳定性
植物油脂
• 性状、鉴别、检查(重金属、乙醇不溶物)含量测 定
提取物
• 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 • 生产参照“两个标准三个规程”
配方颗粒
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加适宜溶剂提取、浓缩,制 成颗粒
特点:方便、随方加减、存储方便、质量可控 弊端
中药标准提取物
第二节 中药制剂辅料
含义:中药制剂成型时,用以保持稳定性、 安全性、或均质性,或为适应制剂特性以 促进溶解、缓释等目的而添加的物质。
中药制剂辅料的发展
国内药剂辅料的现状
•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正文第二部分(72种 )
• 2005年《药用辅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2006年《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剂型的发展
药物剂型的变革
第一代: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膏丹丸散剂型 第二代:片剂胶囊气雾剂注射剂透皮制剂:药效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其辅料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炮制辅料是指在炮制过程中应用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
其性质、成分对所炮制的药物有一定的影响,与中药炮制品的临床疗效也有一定的关系。
炮制辅料的作用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中间传热体作用;另一个是发挥药性作用(协同或拮抗)。
炮制辅料依照其应用时的形态分为“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1.液体辅料: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胆汁黑豆汁甘草汁米泔水其他2.固体辅料: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酒:制药用酒为白酒和黄酒两大类,黄酒为粮食酿造而成,含乙醇15~20%,白酒为酿造后经蒸馏而成,含乙醇50~70%。
炮制用酒以黄酒为主,用于酒炙、酒蒸、酒炖、酒浸淬等;白酒多用于浸泡药物。
酒的性味甘辛、大热,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
药物经酒制后有助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强疗效。
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而除去,酒有酯类等醇香物质,可以矫臭矫味。
醋:制药多用米醋等食用醋,含醋酸4~6%。
醋制的方法有醋炙、醋蒸、醋煮、醋浸淬等。
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
醋具酸性能使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加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使疗效增强。
如延胡索。
醋能缓和大戟、芫花等峻下逐水药的药性和降低其毒性。
醋能引药入肝,增强药物疏肝止痛作用。
如柴胡。
醋能和具腥膻气味的三甲胺类结合成盐而无臭气,故可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
蜂蜜:为蜜蜂采集花粉酿制而成。
主要成分为果糖、葡萄糖,两者约占蜂蜜的70%,尚含少量蔗糖、麦芽糖、矿物质、蜡质、含氧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
炮制常用的是炼蜜。
其性味甘平,能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矫味矫臭。
蜜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其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作用。
还能矫味,缓和药性及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等。
常用蜜炙的药物有甘草、麻黄、百部、马兜铃等。
食盐水:为食盐的结晶体加水溶解,经过滤而得的澄明的液体。
中药的制剂与剂型辅料大总结材料

1.固体制剂①填充剂/稀释剂:淀粉:常用玉米淀粉,性质稳定,价格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可压性较差,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可压性淀粉:亦称预胶化淀粉,多功能辅料。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时,硬脂酸镁的用量不可超过0.5%,以免产生软化现象糖粉: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而成的白色粉末。
优点是粘合力强,可增加片剂的硬度和表面光滑度;缺点是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片剂硬度过大,崩解溶出困难。
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糊精: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
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乳糖:CRH高,吸水性弱,压缩成型性好,所压制的片剂外观美、溶出度好,既适用于湿法压片,也适用于干法粉末直接压片;价格昂贵,外国常用。
微晶纤维素MCC:纤维素部分水解而制得的聚合度较小的结晶性粉末,良好的可压性和较强的结合力,压成的片剂有较大的硬度。
可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
片剂中含20%MC时崩解较好。
国外产品压缩成形性好,兼有粘合、润滑和崩解作用;干粘合剂;对药品有较大的容纳量;适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无机盐类:主要是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片剂辅料中常用二水硫酸钙)。
性质稳定,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均好。
对药物无吸附作用。
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的吸收有干扰。
碳酸钙、磷酸钙吸收剂:硫酸钙、磷酸氢钙、轻质氧化镁、碳酸钙、淀粉、干燥氢氧化铝糖醇类:甘露醇、山梨醇呈颗粒或粉末状,具有一定的甜味,在口中溶解时吸热,有凉爽感。
因此较适用于咀嚼片,但价格稍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②湿润剂和粘合剂蒸馏水:湿润剂。
物料对水吸收较快,易发生湿润不均匀现象,最好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乙醇代替乙醇:用于遇水易分解和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
一般为30%~70%。
中药浸膏片常用乙醇作湿润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备: 质量要求:
(三)有效成分
定义:起主要药效的物质,一般指化学上的 单体化合物,纯度90%以上,能用分子结构 式表示。 特点:
具有明确的物质基础、稳定性好、安全性高。
第二节 中药制剂的辅料
定义:药品制剂成型时,用以保持稳定性、 安全性或均质性,或为适应制剂的特性以 促进溶解、缓释等为目的而添加的物质。 分类:
;《伤寒论》记载了豚脂、米糊、面糊、麻油、蜂蜡等基质
制备软膏剂的制法。 例如传统中药软膏—紫草膏,其中麻油既为溶解有效成 分的溶媒,也为制备软膏的基质。
传统辅料应用于中药制剂成型工艺
固体制剂用辅料: 中药丸剂依据所用的辅料不同可分为蜜 丸、水丸、糊九以及蜡丸等。其中所用辅料蜂蜜、 水、面糊、蜂蜡等一方面起粘合成型的作用;另一 方面还充分地利用了辅料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
5. 药用部位差异
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的含量
重量比(%) 总皂苷含量(%)
周皮 韧皮 木质部
6.9 46.6 46.5
2.60 3.04 0.31
中药材的标准化
国家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材标 准
GAP、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指纹图谱
二、中药饮片
定义:中药材经过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 或制剂生产需要的加工品。 特点:纯净、利于贮藏、便于服用、增效等 制备:切制,炒、锻、煨等炮制 标准化:
中药制剂辅料的特点
药辅合一 辅料与药效相结合
中药传统辅料的应用特色
蜂蜜 赋形剂 稠浸膏 粘合剂 药材细粉 崩解剂
丸 剂
中药半 浸膏片
来自天然,药辅合一
中药传统辅料的应用特色
引药归经
“肾气丸”用 淡盐水送下, 盐入肾,引诸 药到肾经,可 增强补肾之功 。
药之引信
“参苓白术散 ”用枣汤调一)总提取物
定义
根据处方功效、药味性质和剂型制备需要,经提取、分离、 浓缩、干燥等工艺制得的各类成分的综合提取物 提取物、浸膏、挥发油、油脂
有效物质含量提高,疗效增强 制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 体积缩小,服用剂量减少 制剂外观得到改善 促进制剂质量标准化 便于运输和贮藏
赋形剂 附加剂
药用辅料在药剂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 构成药物制剂的必需辅助成分,对药品的生产、应用 和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病势深也,必用药剂以治之” “没有辅料就没有制剂”
药用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具有悠久历史
《汤液经》首创了世界最早的药物制剂——汤剂(水) 《黄帝内经》开始了创用动物胶、蜂蜜、淀粉、酒、醋 、植物油(芝麻油等)、动物油(羊脂、豚脂等)等作药用辅 料的时代,形成了丸散膏丹等不同的剂型。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原辅料
教学要求
掌握中药制剂用原料的特点、辅料的作用。 熟悉中药制剂原辅料的种类和质量要求。 了解辅料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药制剂的原料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药提取物
一、中药材
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加 工的药物,习称药材,通常分为植物药、动 物药和矿物药。
净度标准、水分标准、色泽气味标准、片型及 破碎度标准、显微检查标准、理化鉴定标准、 有效成分含量及有毒成分限量标准、毒性及刺 激性标准、饮片中辅料检测标准
《中国药典》附录ⅡD药材炮制通则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部级中药饮片炮制标 准,1988 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 (试行)》,1994 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药材质量标准
传统辅料应用于中药制剂成型工艺
液体制剂用辅料:
酒是最早的药用辅料。早在夏禹时代,古人就开始用酒来浸制多种药物 制成药酒。例如:蕲蛇药酒。
提取溶剂
建立
酒
生理活性
祛风活血、散瘀止痛
液体辅料 质量标准
去腥、防腐
传统辅料应用于中药制剂成型工艺
半固体制剂用辅料:
《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应用油脂为药物的载体的膏剂
配方颗粒
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加适宜溶剂提取、浓缩, 制成的颗粒。 特点:方便、随方加减、存储方便、质量可控 弊端:质量标准 提取工艺 炮制工艺
三、中药提取物
将饮片或药材原料,通过高新技术手段制备 成质量相对稳定可控的提取物原料药。 可保证中成药批与批之间的稳定性和生产的 可重复性。 种类
特点
来源多样性:药材基源、产地、用药部 位 成分、性味、功效的多样性 质量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产地、采收季 节、加工方法
1.
贯众
原料药的品种多样
(30多种,鳞毛蕨科、蹄盖蕨科、 紫萁科、乌毛蕨科)
2.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严重
重楼:为百合科Paris polyphylla Smith. 的
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定向给药载体 脉冲释药系统
可逆性改变人体局部的生理功能,以利于药 物吸收
吸收促进剂
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延缓药物的化学降解:抗氧剂、pH调节剂 避免制剂贮存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包合、微 囊化 防止微生物污染或者抑制细菌繁殖:防腐剂
根茎又名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
拳参:为蓼科Polygonum bistra L.的根茎又
名草河车。
3.
生长环境差异
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麻黄 东北→西北 左旋麻黄碱含量↑ 右旋伪麻黄碱含量↓
4. 采收季节差异
丹参酮 薄荷脑
益母草
11、12月份含量最高 秋季叶变黄时含量最高 水苏碱 营养期含量最高 益母草碱 营养期含量最低
一、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作用
组建剂型结构,辅助制剂成型
同一种药物原料,因辅料的不同可以制成结构 和性质不同的多种剂型(颗粒剂、片剂等) 同一剂型也有不同组成、结构和性质
改善药物性质,促进疗效发挥
溶解度、晶形、稳定性
调控药物的体内外释药速度和释药规律
溶蚀性骨架片、胃内漂浮片、生物粘附片
特点
制备
提取:适宜的提取溶剂和方法 分离除杂 浓缩:蒸发、反渗透、超滤 干燥
(二)有效部位
定义: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 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特点:
具有相对明确的药效物质基础、特定的药理活 性,能够代表原料药或原方某一方面或某几方 面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