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语媒介语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对外汉语媒介语的使用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些人主张使用通用媒介语(英语)进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些人则不主张使用。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非英语母语生源,或者中国周边生源占到了留学生的绝大多数,并且这个态势还相当稳定。留学生的构成态势是一个客观事实,这个事实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英语这个通用媒介语的作用、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媒介语;对外汉语;适度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教学法不断地涌现,在课堂教授语言的选择方面,有些提倡“过渡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先使用母语教学慢慢过渡到全汉语教学);有些提倡“封闭式”教学法(即为学生提供全汉语的封闭语言环境);还有些提倡“母语化”教学法(即通过加强操练等使用全汉语的教授反复刺激学生习得汉语)。其中,鼓励后两种,也就是外汉老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全中文,试图进行母语化外语教育的推崇者不占少数。但经过了这次经历,加之又联想到当初学习英语时,教学过程中大量母语的使用并没有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我们的英语学习。我们不禁质疑,当今课堂教学中人们所推崇的“封闭式”语言教学环境的.

在现在的汉语培训市场,高校倾向于完全不用媒介语(这在中高阶段是完全应该的),培训公司相对持开放态度---这是因为培训公司了解也需要了解汉语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也可以通过调整相应做法,来吸引客户,从而得以生存。

我认为,不能完全否定媒介语。如果说媒介语不重要,在汉语培训市场,为什么招聘汉语教师时,对英语或其他小语种有明确的要求?语言教学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师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学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坚决杜绝使用媒介语的教学方法可能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例如,在泰国从事对外汉语工作,有些教学机构就对老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不会泰语者不能成为该校的汉语教师——尽管这位老师可能教学经验很丰富,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很多国际学校则是要求老师必须精通英语,才能在该校工作。这样做尽管有一刀切之嫌,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很多机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谓媒介语,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实现与无汉语基础或少量汉语基础的汉语留学生的沟通而使用的他种语言。在我国,比较通用的媒介语就是英语。很多人认为,如果教师不懂学生母语或者没有师生双方都能理解的辅助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将无法进行。一方面,利用媒介语进行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次,媒介语的适当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我认为,媒介语可以适当使用。尤其是教授名词时可以适当使用媒介语,前提是这些名词所使用的媒介语与汉语呈现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在教授“桌子”这个名词时,如果利用了媒介语”table”,那么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可以很快地掌握这个词的基本含义。而输出过程并非如此,如果每一次语言学习者在见到“桌子”这一物体时,都要从第一反应的”table”再联想到“桌子”那么语言使用则会明显不熟练。因此,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母语化”,将桌子的实体直接与“桌子”这个名词联系起来。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许多不同种的途径,其中包括反复操练等等。

但是媒介语的使用是受到很多客观限制的,随着汉语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数量逐渐增加,成

分日益复杂,大量没有汉语基础或者没有英语基础的外国留学生成为外汉语教学课堂上的特殊一群。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任何他种语言都不能作为通用媒介语。原因可以简述为以下三点:第一,跟事实不符。历史上一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一种语言真正通行天下,可以天然地作为他种语言的媒介。过去没有,而且在今后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也未必会有。第二,对学生不公平。通用媒介语,使学生虽同处于一样的教学环境,得到的却是并不一样的对待,而且利益的天平是向少数人倾斜的。第三,对汉语教学和传播不利。对外汉语教学媒介语的选择目前还缺乏自己的深度思考和行业规范,过度依赖英语作为媒介语。媒介语问题对汉语教学和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

就以我调查访问的巴基斯坦留学生为例,在长沙,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这五所学校的巴基斯坦学生占到两千人左右。巴基斯坦以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是官方语言,但据他们口述,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国语交流,他们是来中国后才开始开口说英语,很多留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很差,他们来中国后不得不重新学习英语,因为教师上课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这对他们来说,不仅要习得汉语,还得学习英语。他们就会很迷茫,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在学习汉语还是在学习英语,这就产生了分歧。这无疑对他们习得汉语毫无帮助,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过度重视英语的教学,而对其他语种、特别是周边语种重视不够,必然导致小语种人才和多媒介语教材的缺乏。媒介语问题的部分解决可以在圈内实现,而根本解决则必须依赖于外语政策、宏观语言政策的深刻变革。

媒介语的过多使用也会给学生造成的对媒介语的依赖性,造成了学习的负迁移阻碍学生汉语语感的生成。例如: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多数情况下都在使用汉语,那么,对于我们的英语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尤其是,很多虚词和媒介语不一一对应。由于使用英语作为媒介语造成对学生学习的负迁移例子很多。对媒介语肤浅的借用,再加上教师自身对媒介语缺乏深入掌握,导致了在用媒介语解释目的语的时候出现混淆,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目的语,反而由于媒介语使用不当或者教师解释有误,使学生出现认知误差。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一个句子:“我见面我的朋友”。“见面”用媒介语解释为“meet”,但事实上二者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于是学生想当然就有了前面这个句子。又例如,词语“参观”英文解释为“visit”,于是学生便有了“我明天要去参观我的朋友”的语误。

媒介语使用的原则

1尽量少用

对于从拼音开始学的人,我会在第一或者第二堂课,就教他们“好”、“对”等几个高频词,因为这是在课堂上,不可避免要重复出现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对他们发音的评价,需要说“好”或“不好”;对于他们的回答,需要说“对”或“不对”。一些英语说的还可以的老师常犯的错误是,过多地说英语。比如,在默恩汉语的网站上,有个试听课,课堂上涉及到的词语是:听音乐,古典英语,流行音乐等。很显然,这不是该学生的第一或者第二堂课,但是,那位老师不停地“OK”“OK”“all right","good"。这些词,完全可以都用一个汉语词“好”来代替。

2 使中介语代替媒介语成为交流的工具

中介语,是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缺乏汉语表达能力,而又迫切希望与教师交流,就会出现很多中介语形式的语言。比如“我去衣服商店买衣服”“我每天吃饭在食堂”。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类似的中介语进行表达,进而取代学生试图用媒介语。

3以课堂操练弥补媒介语缺失带来的课堂空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