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饮用水中的氟含量问题

合集下载

氟超标饮用水降氟技术

氟超标饮用水降氟技术

氟超标饮用水降氟技术一、氟是人体生命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

适量的氟能使骨、牙坚固,减少龋齿发病率。

饮用水适宜的氟质量浓度为0.5~1 mg/L。

当饮用水中氟含量不足时,易患龋齿病;但若长期饮用氟质量浓度高于1 mg/L的水,则会引起氟斑牙病;长期饮用氟质量浓度为3~6 mg/L的水会引起氟骨病。

氟长期积累于人体时能深入骨骼生成 CaF 2 ,造成骨质松脆,牙齿斑釉,韧带钙化,关节僵硬甚至瘫痪,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氟慢性中毒还可产生软组织损害,甚至肿瘤发生,并有致白血病的危险性。

据近年的资料报道,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还有致癌、致畸变反应。

为了防止和减少氟病发生率,控制饮用水中的氟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不少地区饮用水源的氟含量较高,目前,全国农村约有70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 ( 氟含量 >1mg/L) ,水中含氟量最高可达 12 ~ 18mg/L,导致不同程度的氟中毒。

如内蒙古雅布赖地区,东北克山地区,安徽北部、宁夏大部、河北部分地区、天津等。

有效降低饮水中的氟含量,其途径一是选用适宜水源,二是采取饮水除氟,使含量降到适于饮用的范围。

选取适宜水源往往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多数情况下采用饮水除氟方式获得洁净饮水。

饮水除氟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将水中过量的氟除去。

氟(F)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生命元素,原生环境中氟过量或不足均会导致机体产生疾病。

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中适宜的氟含量为0.5~1.0 mg/ L[1]。

高氟地下水指氟含量超过饮用水标准,并使人体产生氟中毒现象的地下水体。

高氟地下水影响区域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内陆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病区。

全国饮水型地方氟病分布面积约220万km2,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氟斑牙患者3 877万人、氟骨症患者284万人[2]。

因此探讨我国高氟地下水形成的特点,并提出防止氟中毒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1 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的主要影响因子氟的富集是长期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演变的结果,我国高氟水形成特点主要影响因子概括为背景岩石、蒸发作用、地温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生活饮用水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是指供人们直接饮用和生活用途的水质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但大多数标准都包括以下一些指标:
1. 外观:生活饮用水应该透明清澈,没有悬浮物和沉淀物。

2. pH值:pH值表示水的酸碱性,一般生活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3. 氯含量:氯是用来消毒水的一种常见化学物质,但高浓度的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生活饮用水中的氯含量一般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 氟含量:低浓度的氟有利于预防龋齿,但高浓度的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生活饮用水中的氟含量也需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5. 重金属含量:生活饮用水中重金属含量的限制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常见的限制包括铅、汞、镉等。

6. 微生物指标:生活饮用水中不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如大肠菌群、致病性细菌等。

通常通过进行微生物检测来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指标,具体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自来水中的氟化物含量及其影响

自来水中的氟化物含量及其影响

自来水中的氟化物含量及其影响自来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用水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对自来水中氟化物含量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讨自来水中氟化物含量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自来水中的氟化物含量自来水中的氟化物含量是指水中溶解的氟离子浓度。

氟化物在水中的来源主要包括天然水源(地下水、河流等)和加氟处理。

氟离子的含量通常用毫克/升(mg/L)来衡量。

根据卫生部门制定的水质标准,自来水中的氟化物含量应控制在1.0 mg/L以下。

这是因为适量的氟化物可以有效预防龋齿,但过高的氟化物含量则会对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二、氟化物对人体的影响1. 龋齿预防适量的氟化物可以预防龋齿的发生。

氟化物能够与牙釉质中的磷酸钙结合形成强韧的氟磷酸钙层,增强牙齿的抗酸性,减少脱矿作用,从而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2. 慢性氟中毒当自来水中的氟化物含量超过1.0 mg/L时,人体长期摄入过多的氟化物会导致慢性氟中毒的发生。

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骨骼病变,如骨质疏松、骨折等。

此外,还可引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肾脏损害等健康问题。

3. 怀孕妇女和婴儿健康高氟水的长期饮用会对怀孕妇女和婴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孕妇摄入过多的氟化物可能增加胎儿出生缺陷的风险,而婴儿对氟化物的敏感性较高,易出现氟中毒症状。

三、如何减少氟化物对健康的影响为了减少氟化物对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水质监测与处理:卫生部门应定期对自来水中的氟化物含量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对于氟化物含量过高的水源,可以考虑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净化、稀释等。

2. 合理饮水:对于氟化物含量较高的自来水,人们可以选择饮用瓶装水或进行自来水经过滤等处理后再饮用。

同时,适量饮用含氟量较低的天然水源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3. 氟化物摄入控制:家庭中应合理使用含氟牙膏,不要过量使用。

对于高氟水源地区的居民,应避免进一步摄入过多氟化物,如避免使用含氟农产品。

四、结语自来水中的氟化物含量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在预防龋齿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慢性氟中毒等健康问题。

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影响(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第一次增补本)

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影响(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第一次增补本)

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第一次增补本)P327-32812.63 氟化物地壳中氟含量占0.3 g/ kg,以氟化物的形式存在于许多矿石中。

饮用水中氟化物主要来源于自然。

含无机氟化物的矿石具有包括制造铝产品在内的多种工业用途。

氟化物能从制造磷肥的含磷酸盐岩石中释放到环境;这些磷酸盐的沉积物含有大约4%的氟。

氟硅酸,六氟硅酸钠和氟化钠用于市政水的氟化规划。

日常氟化物的暴露主要取决于地理区域。

在大多数情况下,食物似乎是主要的氟化物摄入暴露源,少量则来自饮用水和牙膏,在氟化物浓度相对高的地区,特别是地下水,饮用水变成重要的氟化物暴露源。

在室内使用含高氟化物煤的地区的氟化物摄入也非常重要。

毒理学综述已经开展了经过饮用水摄入氟化物可能产生的有害效应的许多长期流行病学研究。

这些研究清楚地表明,氟化物主要对骨组织产生影响(骨骼和牙)。

在许多高氟化物暴露区域,氟化物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低浓度的氟化物可保护免患龋齿,特别是儿童。

随着饮用水中氟化物浓度增加到约2mg/L,氟化物对萌牙前后的保护作用增加(包括在牙形成时氟化物进入牙床、不易发生龋齿以及牙表面与牙珐琅质的接触);饮用水中氟化物要求达到的最低浓度大约为0.5 mg/L。

然而,当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在0.9-1.2mg/L时(取决于摄入量), 摄入的氟化物也会对牙珐琅质产生有害作用,增加轻度氟斑牙发生。

饮用水中增高的氟化物摄入也会对骨骼组织产生严重影响。

已经证实,当总摄入量达14mg/d 时, 会对骨骼产生明显的有害效应,有证据指出,当氟化物总摄入量为6mg/d 时, 对骨骼影响的危险性增加。

准则制订的历史过程1958 年和1963 年的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国际标准》在涉及到氟化物时陈述每升饮用水中氟化物超过1.0–1.5 mg时导致增加一些儿童氟斑牙,很高的浓度最终可能导致儿童和成人的骨骼损伤。

为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许多社区将供水氟化,使氟浓度升至1.0 mg/L。

水中氟的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水中氟的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水中氟的去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饮用水中氟的含量过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近两年来国内外去氟工艺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各种去氟工艺的原理,比较了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详细地介绍近几年来的新发现的氟吸附剂。

对以后发现新的饮用水的去氟工艺进行了展望。

标签:氟离子;吸附法;电去离子法1、含氟水的来源及危害氟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适宜地摄取氟离子可以有效地预防龃齿。

饮用水是人类获取氟的主要方式。

我国水中饮用水中氟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工业生产中的含氟废水,含氟废渣,含氟废气的排放导致部分地区的饮用水氟含量超标;二是高氟地下水。

目前我国约有3.3亿人饮用高氟水,解决饮用水中氟含量高的问题十分必要。

饮用型高氟水的解决方法有:一是更换水源,二是找到合适的去氟工艺,在原水的基础上降低水中氟的含量。

我们一般采用的是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降低水中的氟的含量。

2、目前去除氟的方法2.1 吸附法,吸附法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和有效的特点,且具有可再生的优点。

与其他方法相比,吸附技术是首选。

在处理含氟水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构,吸附能力高,易于分离的吸附剂是非常可取的。

刘成等人研究出粉状和球状羟基磷灰石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氟离子,对徐州当地的地下水中的氟离子的去除容量分别为15.3mg/g和6.8mg/g,且去除效果稳定。

Chen,GJ 发现使用炭化氢氧化铝涂层蘑菇渣吸附也可以有效地去除饮用水中的氟离子。

其中在PH为6~10的情况下,氟浓度可由10mg/L降低到1mg/L。

使用改性的蘑菇栽培废水,采用田口实验设计交替使用电凝实验,可以有效哦的去除饮用水中的氟离子。

锐钛矿型二氧化钛是采用低温一步水解法合成的,能够快速地吸附氟离子,在PH为 3.8的情况下可优先吸附,由朗格缪尔方程计算过的最大吸附量为32.15mg/g.有学者成功制备一种采用镧和铝改性的天然粘土。

改性粘土的吸附容量为1.3033mg/g粘土可以由KAl(SO4)212h2o再生。

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

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

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一、什么是饮水型氟中毒饮水型氟中毒是指长期饮用氟含量超标的水源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症状。

氟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水、空气、土壤和岩石中。

适量的氟对人体有益,可以预防龋齿,但如果摄入过量,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

二、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的现状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天津市部分区域的饮水中氟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中毒现象。

这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隐患,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预防和治理饮水型氟中毒的措施1. 水源管理: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评估。

2. 宣传教育: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氟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指导他们正确选择饮用水,并普及饮水型氟中毒的知识。

3. 技术改造:对于氟超标的水源进行技术改造,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降低水中氟的含量,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问题,我认为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对症治疗。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水源的监测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也需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

总结回顾:在此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的现状和预防治理措施,对饮水型氟中毒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

我们提出了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为天津市的饮水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本文,希望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问题,增强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共同维护家园的健康和美好。

天津市饮水型氟中毒是一个严重的环境健康问题,对于居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理饮水型氟中毒。

谈谈饮用水中的氟含量问题

谈谈饮用水中的氟含量问题

谈谈饮用水中的氟含量问题岳舜琳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摘要:介绍饮水中氟含量对人体的影响、国内外氟含量卫生标准、加氟和除氟等。

主题词饮用水氟浓度问题氟(fluorine)是卤族元素中原子序数和原水量最小的一个元素,卤素是成盐元素的意思,因为这些元素与碱金属形成的化合物是典型的盐,如氟化钠、氯化钠等等。

卤素单质由于有很高的化学活泼性,它们不可能在自然界中自由存在。

氟主要是以萤虫CaF2、氟磷酸钙Ca10F2(PO4)6、冰晶石Na3AlF6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氟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65%~0.09%。

地下水与这些矿物接触后将溶入氟的化合物,使地下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氟,一般可达0.4~0.5mg/L,高的达到10mg/L或者更高。

地面水中的氟含量较低,大约为0.01~0.3mg/L。

氟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牙齿和骨骼的组成部分。

正常情况下,牙齿含氟量为200~600ppm,成年人牙齿的含氟量为11mg/100g,而患有龋齿(dentalcaries)的人,牙齿含氟量仅为6mg/100g。

保持饮用水中一定量的氟,或从食物中摄入足量的氟,可以预防龋齿,其机理是氟能取代珐琅质的一部分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形成不溶于酸的结晶,因而可增强对口腔微生物产生的酸的抵抗力。

如果氟摄取量不足,则氟转变为牙齿釉质的过程就会发生障碍,促进龋齿的形成。

国内调查资料表明,水中含氟量0.5mg/L以下的地区居民龋齿率一般达50%~60%;水中含氟0.5~1.0mg/L地区龋齿率则一般仅为30%~40%左右。

人的骨骼中含氟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直至50岁时,有210g氟贮存于骨骼中,所以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的生理需要量为每日1~1.5mg。

日本与美国的营养学研究机构公布的成人健康维持量为2.1~2.3mg,如摄入过量,氟在人体内积蓄,便会引起氟中毒(fluorosis)。

慢性氟中毒的主要表现为氟斑牙(黄牙)和氟骨症。

氟因子在水中的分布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氟因子在水中的分布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氟因子在水中的分布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自来水中含有氟元素,这一事实大多数人都是耳熟能详的。

在自来水污染和健康长效性上进行的许多研究均表明,氟可以影响人体健康。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氟在水中的分布情况和如何影响人体健康。

本文将探讨氟因子在水中的分布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可能的预防措施。

一、氟因子在水环境中的分布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元素,存在于地壳中、上层大气中、海洋中以及水体等不同的自然环境中。

在水环境中,氟含量的差异也很大。

例如,一般自来水中氟的含量都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这是因为水处理厂会额外添加氟化物来确保水的卫生安全性。

然而,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氟含量则取决于地质和水文条件,不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氟化物能够影响身体的骨骼、牙齿、大脑、甲状腺和肝脏等多个器官。

通常,饮用含有过高氟含量的水所造成的影响不会立即出现,而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才会显现。

1. 对骨骼的影响骨骼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氟化物会影响骨骼的健康。

大量的氟化物摄入可能会导致骨骼矿化过度,使骨骼变得更加脆弱和易碎。

一个长时间的研究表明,女性在青春期长期饮用氟水,容易患上骨质增生。

2. 对牙齿的影响氟化物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龋齿的物质,不过一些高含量的氟化物却可能造成龋齿或黄牙。

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尤为常见。

过量摄入氟化物会导致牙齿出现斑形色素、龋齿、口腔溃疡等问题。

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口腔菌落组成。

3. 对甲状腺的影响氟化物也会影响甲状腺,这是因为氟元素可与碘子共存竞争,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同时,它还会破坏人体铜和锌的平衡,导致甲状腺缺乏。

4. 对肝脏的影响肝脏是人体体内的解毒器官之一。

研究表明氟化物过量摄入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可能是因为氟元素会与肝脏细胞发生化学反应,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加重肝脏的负担。

三、对氟化物的预防措施要减少氟化物的摄入,避免生活和工作中摄入过高的氟化物。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些可能的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饮用水中的氟含量问题
岳舜琳
上海市自来水公司
摘要:介绍饮水中氟含量对人体的影响、国内外氟含量卫生标准、加氟和除氟等。

主题词饮用水氟浓度问题
氟(fluorine)是卤族元素中原子序数和原水量最小的一个元素,卤素是成盐元素的意思,因为这些元素与碱金属形成的化合物是典型的盐,如氟化钠、氯化钠等等。

卤素单质由于有很高的化学活泼性,它们不可能在自然界中自由存在。

氟主要是以萤虫CaF2、氟磷酸钙Ca10F2(PO4)6、冰晶石Na3AlF6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氟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65%~0.09%。

地下水与这些矿物接触后将溶入氟的化合物,使地下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氟,一般可达0.4~0.5mg/L,高的达到10mg/L或者更高。

地面水中的氟含量较低,大约为0.01~0.3mg/L。

氟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牙齿和骨骼的组成部分。

正常情况下,牙齿含氟量为200~600ppm,成年人牙齿的含氟量为11mg/100g,而患有龋齿(dentalcaries)的人,牙齿含氟量仅为6mg/100g。

保持饮用水中一定量的氟,或从食物中摄入足量的氟,可以预防龋齿,其机理是氟能取代珐琅质的一部分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形成不溶于酸的结晶,因而可增强对口腔微生物产生的酸的抵抗力。

如果氟摄取量不足,则氟转变为牙齿釉质的过程就会发生障碍,促进龋齿的形成。

国内调查资料表明,水中含氟量0.5mg/L以下的地区居民龋齿率一般达50%~60%;水中含氟0.5~1.0mg/L地区龋齿率则一般仅为30%~40%左右。

人的骨骼中含氟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直至50岁时,有210g氟贮存于骨骼中,所以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的生理需要量为每日1~1.5mg。

日本与美国的营养学研究机构公布的成人健康维持量为2.1~2.3mg,如摄入过量,氟在人体内积蓄,便会引起氟中毒(fluorosis)。

慢性氟中毒的主要表现为氟斑牙(黄牙)和氟骨症。

患氟斑牙者,牙齿表面失去光泽、粗糙,有的出现黄色、褐色、黑色色素沉着。

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发现此种病症,严重的可出现片状或大块缺损,牙釉质破坏脱落。

国内若干地区的调查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饮用含氟0.5~1.0mg/L的水时,氟斑牙的患病率10%~30%,多数为轻度釉斑;1.0~1.5mg/L时,多数地区氟斑牙发病率已高达45%以上,且中、重度患者明显增多。

氟骨症患者早期出现四肢、脊柱骨骼和全身各关节疼痛、全身乏力,严重的可造成肢体功能发生障碍,全身骨骼和关节变形,甚至瘫痪。

我国内蒙阿拉善右旗雅布赖盐池地区,由于饮用水中含氟量达10mg/L,常见此病症。

根据国外报导,摄入量达10mg/kg(体量)左右,可发生急性中毒;每日摄入15~20mg,持续10年后,可出现氟骨症;每日摄入总量为20mg ,持续20年以上,可导致残废。

饮用水氟含量达8~20mg/L,长期饮用,可引起损伤;3~8mg/L可致氟骨症;超过10mg/L时,会引起残废。

氟与肿瘤(tumor)亦有密切关系。

据美国癌症研究所的报告,美国每年35万癌病死亡者中,十分之一与饮氟化水(人为地向饮用水中加入氟化物)有关。

有人用无机氟化物作大鼠的致突变活性试验,结果认为氟是典型的无机致突变剂。

我国科技工作者曾对内蒙10个旗的饮水氟化物作调查,发现有8个旗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允许量,在常见的16类恶性肿瘤中有11类与饮水中氟化物呈正相关,其中对胃、食道,脑瘤有显著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广泛分布,在26个省市、自治区的574个县中,大约涉及47000个村庄,受影响的人群大约4500万。

综合考虑饮水中氟含量为1.0mg/L时对牙齿的轻度影响和氯的防龋齿作用,以及以我国广大的高氟区饮水进行除氟和更换水源所付的经济代价,我国卫生部和建设部共同制订的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饮用水氟含量不得大于1.0mg/L。

世界各国饮用水中氟含量的规定并不一致。

例如全国卫生组织(WHO)制订的、用以指导世界各国制订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饮用水水质准则”规定氟含量的限值为1.5mg/L;而欧洲共同体制订的、用以指导欧共体各国制订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饮水水质指令”规定氟的最大允许值为0.7~1.5mg/L。

美国“国家暂行
一级饮水法规”规定饮水中的含氟量为1.4~2.4mg/L (依环境温度而定)。

其他国家大多为1.0~1.5mg/L,这里不一一列举。

这是因为在制订饮水中氟含量的标准时,要结合当地的气温,气温高,饮水量多,氟含量就要低些;气温低,饮水量少,氟含量就允许多些。

此外还考虑当地空气中的氟含量,食物中的氟含量来决定饮用水中允许的氟含量的多少。

从防止龋齿角度来看,当饮水中的氟含量低于0.5mg/L时,可以考虑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氟化物,这就是所谓进行饮用水的氟化(fluorization)。

美国不少地区采用饮水氟化工艺,我国广州市过去也曾向自来水中投加氟化物,后来由于考虑到氟可以从饮食中得到补充以及其他因素,而停止了加氟。

从防止氟中毒的角度来看,当饮用水中氟含量达到1.5mg/L或更高时,需考虑除氟。

除氟的方法很多,最便当的方法是采用硫酸或石灰絮凝、沉淀除氟,但效率较差。

在电能便宜的地区可以考虑用蒸馏法,即用含氟水制造蒸馏水。

也可用冰冻法生产除氟水,含氟水结冰后,将冰块融化,即可获得较纯净的水。

通常采用的是除氟剂吸附除氟法,将含氟水以一定滤速通过除氟剂过滤,滤柱出水即可符合饮用含氟量的规定要求。

采用的除氟剂(defluorinating agent)有:磷酸三钙、骨灰、活性氧化铝。

前两者以机械强度差,再生用强碱强酸,使用不便。

活性氧化铝机械强度较好,再生不用强碱强酸,较受欢迎。

电渗析(electroosmosis)、反渗透(reverse osmosis)以及离子交换法(ion exchange)也可用于水的除氟、在除盐的同时氟得以去除。

但其工艺较复杂,操作者需经过一定的培训,设备投资也较高,对含盐量及含氟量都高的水,往往采用这些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