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三章 记忆

心理学 第三章 记忆
心理学 第三章 记忆

第三章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三个环节。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就是个体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正确理解记忆我们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都是记忆的内容。

·我们并不是把所有的经验都记住,而是记住其中的一部分。

·记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以感知为基础,而且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2.记忆表象

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这种形象就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的特征:直观性(记忆表象保留了有关客观事物被感知时的某些特点,比较生动具体,与感知映象有一致性)、概括性(记忆表象舍去个别事物的次要感性特征,保留其中常见的主要形象)

·记忆表象的种类:根据表象的感知特点,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和运动表象;根据表象的概括性,可分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3.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保持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

·语言-逻辑记忆。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形式,对事物的关系

以及事物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它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它是对活动的动作及动作顺序为内容的记忆。

(2)根据存储信息的久暂分类

瞬时记忆(又名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保持信息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

4.记忆过程

记忆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1)识记(识记是获得过程记忆的第一步,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识记的分类: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

·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

(2)保持(保持是经验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保持内容变化:数量的变化、质量的变化

·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就是遗忘;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3)再认和重现

·再认:重新感知已感知过的事物时能够辨认出来

·重现:又称再现、回忆,指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行

动上再做的过程。

5.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

·头脑清醒,无疲劳感

·有能够“记住”的信心

·记忆的目的任务明确

·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

(2)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要注意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重视复述训练

·注意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

(3)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或练习

复习要适量、适度超额学习、进行多样化的复习指导

6.中学生记忆力培养

(1)良好的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2)中学生的记忆特点:中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代、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目的性增加而发展、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记忆广度增大

(3)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意义识记和理解记忆、多通道协同记忆(眼

耳口鼻并用)、记忆术(定位法,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根据遗忘的规律,防止遗忘

·正确的再认和回忆:阅读与试图回忆、有效的进行追忆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普通心理学》之记忆干货 很喜欢普心里面对记忆的非正式定义:记忆就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物质上留下的痕迹。这篇文章不泛泛其谈,尽是干货,主要教会大家在记忆这一章节该如何复习、复习什么和详细的复习内容。对于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如果想考上,必须耐下性子地学,本章的重点在第三、第四、第五节。博仁考研为大家做了精细的总结。 记忆思维导图 详细复习内容如下(以《普通心理学》书中的顺序做笔记的框架),五角星越多表示越重要: 一.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注意这三个加红的词,这对于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概念特点的记忆,起着主线的作用。) (二)记忆的作用 这一块看一遍书就行,这个不重要。 (三)记忆的分类(除了第1点和第3点外,其它只考选择题)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这块是记忆一章的重点,我在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会全面介绍。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选择题常考点,长时记忆的分类) 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去过的地方。 语义记忆:是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化学公式、乘法规则、一年有四季等。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这块在第五节会详细介绍。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在学习游泳之前,我们可能读过一些有关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动作要领,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以后我们经过不断练习,把知识变成了游泳技能,真正学会了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四)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这一块,只考选择题,记住一些常考点,博仁老师总结如下: 1.白鼠跳台实验证明,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2.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改变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 3.海马可能是长时记忆暂时性储存场所。 二.感觉记忆(常考简答题“感觉记忆的含义及主要特点”,以下四点就是答案。)★★★ (一)短时记忆的含义: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完全按输入的原样,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中。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有两种,第一种是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图像记忆,第二种是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叫声像记忆。(这里面涉及到整体报告法和局部报告法,其实就常考一个选择题: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三)短时记忆的存储: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 (四)短时记忆的转换: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

心理学中记忆的基本特点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看待人的认知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它把记忆也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并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方式不同,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的不同, 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一) 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称为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做声像记忆. 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即瞬时记忆记住信息的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内容为9~20比特. 3.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 ± 2,即5 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所得记忆广度.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校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 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地位.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因此,短时记忆中即有从瞬时记忆中转来的信息,也有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它们都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所以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都可以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三)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2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言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像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心理学概论第六章记忆

Chapter 6 Memory 第6章记忆 This chapter includes three modules: first, module 18 tells us how the memory works; second, module 19 introduces recalling in long-term memories; last, we will learn why we forgetting when our memory fails. MODULE 18 ENCODING, STORAGE AND RETRIEV AL OF MEMORY Memory is any system—human, animal, or machine—that encodes, stores, and retrieves information. The process of memory is encoding, storage and retrieval. Encoding is involving the mod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to fit the preferred format for the memory system. Storage is involving the retention of encoded material over time. Retrieval is involving the location and recovery of information from memory. THE SENSORY REGISTERS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mory began with Ebbinghaus's experimen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day the 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 of memory describes how information is encoded, organized, and stored in memory, and how it is retrieved from memory. THE SENSORY REGISTERS Sensory registers are the entry points for raw information from all the senses. If we do not process this information further, it disappears. Visual and Auditory Registers As new visual information enters the registers, old information (the icon, or visual image) is "masked" almost immediately and disappears. Otherwise, the registers would overload as visual information piled up and became scrambled. Auditory information fades more slowly; the echo may last for several seconds. Initial Processing From the mass of incoming information, we select elements and hold them for further processing. In this process, called attention, we also give meaning to the information. SHORT-TERM MEMORY Information that we attend to enters short-term memory (STM), also called primary memory and working memory. STM contains everything that we are consciously aware of at any instant. STM not only briefly stores information but also processes that information further.

记忆教案基础心理学

第五章记忆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游戏互动,讨论分享,让学生体验与掌握记忆的含义,环节,分类及神经生理机制理论和记忆测量方法。 教学形式:讲授游戏活动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游戏热身 寻找记忆大王(9分钟) (一)游戏规则: ?选出四位小伙伴 ?各自准备笔和纸 ?然后开始“看图说话” ?谁答对的最多就可以获得神秘奖品一份 (二)讨论 冠军发言,谈自己记忆的方法。 (三)教师总结,导入新互动 在黑板上写下记忆两个字让学生自由组词然后一起讨论记忆的概念是什么 (四)教师总结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与感知的区别 (一)分组讨论(2分钟)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2分钟) 三记忆的环节,类比计算机的存储过程(2分钟) 四记忆的作用 (一)学生讨论发言,假如没有记忆,我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5分钟) (二)教师总结 记忆和其他心理活动如知觉、解决问题等密切联系。 记忆连接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 五记忆的分类(10分钟) 根据提取记忆信息时有无意识,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个体为了完成当前的任务,有意识地提取信息。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方式不同 程序性记忆:关于如何做一件事情的记忆。陈述性记忆:关于一些具体的事情和情形的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分别举出例子说明

六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理论讲解 详细解释定位论的概念,呈现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示意图。(3分钟)(二)介绍癫痫(3分钟) 癫痫俗称羊癫风,是大脑病变的神经细胞过量放电,引起反复发作的暂时性大脑功能紊乱,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由于病变神经细胞的部位不同,发作症状多种多样:常见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可伴意识障碍,也有感觉、精神或行为异常,少数会有腹痛、呕吐、头痛等表现。 ?潘菲尔德(W. Penfield,1952,1963) –在医治癫痫病人时用电极刺激右侧颞叶,引起患者对往事的鲜明回忆:儿子在院子里玩,不时的有院子附近的汽车喇叭声和狗叫声。(三)理论讲解 详细解释整合论的概念,与定位论做比较。(3分钟) (四)详细介绍开颅戒毒(定位论和整合论存在争议的典型案例)(3分钟) 吸毒成瘾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病 吸毒成瘾的原理 开颅手术戒毒: ?在现代医学设备——CT、核磁——脑磁图的精确定位下, ?打开患者头颅部,将射频针等插入颅内。 ?以冷冻或热毁损,

普通心理学口诀

普通心理学22个记忆口诀 1.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选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强查货主)(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技巧:突袭参选 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力?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培养。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等。 记忆技巧:母鸡指路很骄傲 3.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技巧:准备吃米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记忆技巧:程序要义 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六)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记忆技巧:副经理主管多组 6.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记忆技巧:室内约会方法多样 7.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二)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三)想象力训练 (四)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记忆技巧:换表之恋 8.简述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 (2)思维的深刻性; (3)思维的敏捷性; (4)思维的灵活性; (5)思维的独立性; (6)思维的批判性。 记忆技巧:光身肚皮灵敏 9.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①强烈的刺激; ②新异的刺激; ③变化的刺激; ④对比的刺激; ⑤起指示作用的刺激

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知识考点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A )、保持和提取。 A.编码B.回忆C.再认D.遗忘 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 )、提取。 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 3.哪一种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B )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 4.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 5.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 A.视像和声像B.声音代码C.语音代码D.语义代码 6.瞬时记忆属于( A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D )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8.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9.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 B )秒钟。 A.5 B.20—30 C.60 D.120 10.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D )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 )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多少?( C ) A.7 加减2 个音节B.7 加减2 个单元C.7 加减2 个组块D.7 加减2 个数字

14.在短时记忆中,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是( C )。 A.机械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 15.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6.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 17.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 ) A.声象代码B.视像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 19.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B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 20.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1.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 )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 22.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23.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中的。(A ) 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 24.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 ) A.社会规范的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 25.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 ) 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 26.走迷宫是一种( A )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 27.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为划分标准,一般可以把学习分为哪三类?( D ) A.知识学习、意义学习和命题学习B.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C.命题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 一、单选题 1.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A.机械记忆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 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 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 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 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 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 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 A、无意义音节 B、单词 C、句子 D、德文字母 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 14、有一种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编码,是该刺激的某种缩小了的拷贝,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这种理论叫做() A.模板假说B.原型假设C.特征假设D.鬼域模型

记忆心理学实验设计

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工作记忆研究 学生:郝佳、但兵兵,教育科学系 指导老师:汤舒俊、郑红涛,教育科学系 [摘要]:本研究通过运用数字工作记忆测试语工作记忆测量两种方法对来自十三所学校的中小学生的工作记忆发展情况做了一个测定。被试:来自某市13所中小学学校,根据全市3次统考平均成绩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定,总计320人。本次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广度与学业成绩有相当高的相关,目的在于考察工作记忆广度与不同学业成绩类型学生学习的关系,为教师对不同学业成绩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工作成绩;学业;记忆广度 一、引言 工作记忆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执行功能就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它的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而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1]。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存储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平台。它是对信息暂时保持与操作的系统,它在表象、言语、创造、计划、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包括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视觉空间存储器(visuouspatal sketch pad,VSSP)和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3个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负责工作记忆中的注意控制,其功能类似于一个能量有限的注意系统,该系统负责指挥各种次级系统的活动。视觉空间存储器对视觉图象信息进行操作。语音环路贮存与复述言语信息,在获得语言词汇中其起重要作用。这3个部分共同决定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编码、表征、存储形式、提取以及容量等[3]。目前国内外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不少,尤其是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记忆研究的成果更是层出不穷,所达成的共识是数学学习困难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有密切关系[4]。对普通学生的学习认知加工活动和工作记忆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工作记忆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学习不良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不良的性质、特点和成因,而且对于我们帮助学习不良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制订有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学与记忆

心理学与记忆 一个学期的普通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经过这十几周的学习,我也对心理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虽说我学到的只是心理学的冰山一角,但这些知识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心理学这门课程包含有许多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有关记忆的内容。记忆对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聪明与否。尤其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我认为记忆与记忆效率至关重要,甚至是影响一个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 那么究竟什么是记忆呢?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我了解到记忆的专业定义: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和再现的方式,在头脑中积累、保存个体的经验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储存和输出。 记得刚入大学时候学习大学英语,看着那一页一页的英语单词头皮发麻,心里不由自主打起了退堂鼓。于是,不会的单词每天积累,越来越多,到最后干脆放弃不背了,以至于我的英语成绩很差。后来问了问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用什么方法来背单词,他们告诉我学英语兴趣很关键,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熟练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然事半功倍。得到同学们的提醒,我也开始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记住的单词越来越多,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算是在学习英语上入了门。虽然我的学习方法效率不高,但是比起之前算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研究,记忆是一个系统,它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是保持感觉刺激的瞬时映像,但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保存很短,其保持时间不超过1秒或2秒钟。短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其保持的时间约为20秒,除非积极加以复述,否则信息会很快在短时间内消失。长时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极长,从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生。关于后两种记忆对于我们每个学习过英语的人都深有感触,就拿英语词汇记忆来说,看书时遇到不会的单词,当时经过查阅明白意思,但看过之后,很快就忘记了,这就是短时记忆;而我们刚开始学习的英文单词到现在也不会忘记,这就是长时记忆。它们的区别不仅仅是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或信息保持量的多少,而是在于它们在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处于不同的阶段。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对于英语的记忆并不是只进不出,记忆后遗忘是不可避免的。根据心理学的知识,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现或错误的再现。在背英语单词的时候,我们的主要困扰在于背的快忘得快,那么了解遗忘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与记忆。 培根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有较好的记忆力,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却不是很多。就我周围同学的英语学习情况,有多少人入学时英语成绩很好,一年后英语竟然要面临挂科的危险;又有多少人在英语四级考试前忙的焦头烂额,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英语,又或者是愤青一下,埋怨中国英语四级考试的缺乏实际有用性;又有多少人需要考多次四级才能勉强通过。当然其中也包括我本人,在英语这门学科上花的时间的确是不少,但学习成绩却提高得不多。即使花很多时间记住了单词,过不了多久就又忘了,记忆效率着实很低。 其实我们都不笨,我们的记忆都很好,否则也不会来到这所地质大学。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记忆的特点,不会运用正确的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_第四章记忆及学习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记忆P79 2.陈述性记忆P82 3.情景性记忆P83 4.图式P90 5.组块P86 6.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P94 7.记忆术P96 8.学习P98 9.接受学习P100 10.发现学习P100 11.意义学习P100 12.机械学习P100 13.知识学习P101 14.技能学习P101 15.社会规范学习P101 二、单项选择题 1.信息处理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 )P79 A.识记和保持B.接受和储存C.储存和提取D.编码、储存和提取 2.从向脑内存储信息到再次把它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 )P79 A.识记B.保持C.再认D.记忆 3、人们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这种记忆的第一基本过程被称为( )P80 A·编码B.保持C.储存D.提取 4、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等知识,这种记忆是( )P82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5、记忆的内容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又可称为技能记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等情况,这种记忆是( )P82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6.托尔文认为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7.托尔文认为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的记忆可以称为( )P83 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语义记忆 8.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P85 A.瞬时记忆表现B.感觉记忆表现C.短时记忆表现D.长时记忆表现 9.感觉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又被称为( )P84 A.瞬时记忆B.情景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10.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是以怎样的编码形式储存( )P85 A.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C.情景编码D.听觉编码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平均数量是( )P86 A.五加减二B.六加减二C.七加减二D.八加减二 12.复述是使信息保存的必要条件,有一种复述是指将识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建立起联系。这是( )P88 A.保持性复述B.精细复述C.形象性复述D.注意性复述 13.人的各种知识经验在长时记忆中,构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网络结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P90 A.图式B.命题C.内化D.建构 14.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P92 A.冯特B.弗洛伊德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

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 "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 "等这样的联 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2.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3. 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4. 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9. 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18、使用部分报告法的目的是: A.增加被试感觉记忆的容量 C ?揭示当时被编码,但可能被快速遗忘的信息 19、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最重要的方法是 : 单选题 第六章 -记 忆 A ?注意策略 B .复述策略 C .精细阐述策略 D .组织策略 A .机械记忆L B .内隐记忆 C .重复记忆 D .有意记忆 A .过度学习 C .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B. 记忆的恢复现象 D .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A .再认和回忆 B .保持和遗忘 C .识记、保持和遗忘 D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A .重现 B .保持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C .回忆 D .再认 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A .按语义关系编码 ( ) 。 B .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 C. 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 D .使用字形编码 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 .引起个体注意 B .采取有效的编码 C .复述 ( )。 D .内隐记忆 D .睡眠 A .平行扫描 B .完全系列扫描 C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D .继时性扫描 10. 对输入的 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 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A .感觉记忆 B .短时记忆 11. 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 A .图像记忆 B .声像记忆 12、 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 A 、无意义音节 B 、单词 C .内隐记忆 C .视觉编码 C 、句子 D .工作记忆 D .听觉编码 D 、德文字 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 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 A .形象记忆 B .情景记忆 C .情绪记忆 D .动作记忆 14、有一种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编码,是该刺激的某种缩小了的拷贝,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对 应关系,这种理论叫做( ) A .模板假说 B .原型假设 C .特征假设 D .鬼域模型 15、由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主要依靠( ) A .注意 B .知觉 C .复述 D .练习 16、早晨或晚上时间充分被利用进行学习,其效果往往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 A.前摄抑制干扰 B.倒摄抑制干扰 C.单一抑制干扰 D.双重抑制干扰 17、信息保持在 1 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经过复习转化来的记忆称为( )。 A .瞬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感觉登记 B.鼓励被试采用某种策略记忆信息 D.说明 组块”在扩展记忆容量中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记忆的品质

;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的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形成的速度有关:暂时联系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暂时联系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在敏捷性方面,有的人可以过目不忘,有的人则久难成诵。但各人的特点不同。有的人记得快,忘得也快;而有的人记得慢,忘得也慢。记忆的敏捷性是记忆的品质之一,但它不是衡量一个人记忆好坏的惟一标准。在评价记忆敏捷性时,应与其他品质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二、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牢固性有关: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牢固,则记忆得越长久;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不牢固,则记忆得越短暂。在持久性方面,有的人能把识记的东西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而有的人则会很快地把识记的东西遗忘。一般来讲,记忆的敏捷性与记忆的持久性之间有正相关,记得快的人,保持的时间较长。但也不尽然,有的人记得快,但保持的时间短。三、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精确的特征。它是指记忆提取的内容与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的程度。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的正确性有关:暂时神经系越正确,记忆的准确性就越好;暂时神经联系越不正确,记忆准确性就越差。准确性是记忆的重要品质,如果离开了准确性去敏捷性、持久性就失去了意义。四、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保持内容在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征。记忆的目的在于在实际需要时,能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回忆所需的内容加以应用。记忆的这一品质,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灵活有关:由兴奋转人抑制或由抑制转入兴奋都比较容易、比较活,记忆的准备性的水平就高;反之,记忆的准备性的水平就很低。在准备性方面,有的人能得心应手,随时提取知识加以应用;有人则不然。记忆的这一品质,是上述三种品质的综合体现;而上述三种品质,只有与记忆的准备性结合起来,才有价值。

心理学0031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基本过程: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信息在记忆中储存—保持,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提取。 1.编码: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对记忆有重要影响,编码强弱直接影响着记忆的长短。强烈的情绪体验会加强记忆效果。 2.保持:(储存)已经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可能被提取。 3.提取: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只有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才是有意义的。提取表现方式:回忆和再认。 记忆的类型: 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可以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0世纪80年代后期,托尔文将陈述性记忆进一步区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什么联系。 记忆存储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感觉寄存器或瞬间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存储形式就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 如不被注意或编码,就会自动消退。选择性注意控制着什么信息将得到进一步加工,将心理资源集中于刺激域中的一部分,并传递到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20-30秒)后加以复述,可继续保存。 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使我们知道自己正接收着什么及正做些什么。 其次,短时记忆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 ①编码的形式: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 ②储存的容量:有限,平均数量为7.单位为组块:人们最熟悉的认知单元,是人们通过 对刺激的不断编码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组合。 ③储存的持久性:信息的保持时间有限,如不复述就会消失。

心理学记忆方法

记忆策略一.复述 复述策略是人类最早掌握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忆策略,是一种最基础的记忆策略,因为你无论采用哪种策略,其实你都要复述一遍又一遍才能记住它。我们一般在5岁时掌握复述策略。所谓复述,就是把刚刚掌握的知识在脑海里重新归纳一遍。比如我们在记忆即将拨打的电话号码时,都会采用复述策略,在脑海中不停的念叨。对于一个常用的号码,我们一般都能记住,因为每使用一次我们就会在头脑中复述一遍。对于我这类刚刚脱离高考的大学生,在期末考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复述法,这是快速记忆无法理解的内容去应试最有效的办法。 不过单独使用复述记忆法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容易遗忘,因而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信息我们需要采取其他能够长期记住信息的方法。 二.联想 这是最难掌握的记忆策略,但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总的来说他不单单是一个策略,要好好地应用联想加深记忆必须要用到所有的记忆策略,因为没有一种能够快速记忆而且能够永久不忘的记忆策略。所谓联想记忆就是通过自己的联想为要背的每一个知识构建出属于他们的意义,譬如圆周率3.1415927看似没有意义但如果你可以把它联想成π记下来就会发现数字的趣味。记忆大师们可以灵活的运用联想帮助他们记忆,他们可以通过联想构建出自己的记忆宫殿,这个宫殿里有无数的房间,打开不同的房间里面就有不同的布置,借此他们可以记下各种知识,要用时打开那扇房间的门就好。这也叫记忆宫殿法,我对这个方法印象尤其深刻,因为小时候看的一部港剧《读心神探》里凶手利用这个方法杀人。所以记忆方法掌握后一定要用到正途。 不过联想策略并不是那么好掌握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他实际上是需要你对看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思考这些知识本来的意义以及如何让它们相互之间有联系,一旦我们构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那就很容易记住了。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靠编顺口溜,比如我室友跟我说我们一起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伸手要饭,我说干

普通心理学讲义(彭聃龄背诵版)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 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七.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 ○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7,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 八.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 学科分类中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类。 1,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及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人的心理的发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总之,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处在中间位置,因而叫做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