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体系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

某项目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案例
项目概述
该水力发电项目位于某山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当地植被和野 生动物栖息地,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案例总结
通过在项目前期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水土保持和生态修 复措施,如植被恢复、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最大程度地减小了项目 对环境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02 03
发展绿色经济
发展绿色经济是推进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在 实践中,需要注重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生 态文化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推进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在 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重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政策引导和支 持等方面的工作。
某企业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案例
企业概述
该企业是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 物。
案例总结
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实施一系列水 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有效减少了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提高 了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球各国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推进 全球环境保护事业。
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环境保护中,需 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3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共同目标是保护自然环 境和生态系统,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水资源管理体系要求

水资源管理体系要求

水资源管理体系要求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全球范围内对于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各行业的发展和运营中,确立一套科学规范和标准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行业的角度来探讨水资源管理的体系要求,包括工业、农业、城市、环境和能源等。

一、工业领域的工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因此在工业领域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1. 水资源评估与规划在工业项目规划中,应进行水资源评估,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情况进行规划。

同时,要根据生产需求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工业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用水量,包括使用节水设备和技术、优化生产工艺等。

同时,要积极开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再利用率,减少对新鲜水的需求。

3. 水污染防治与治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应进行有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要强调源头控制,减少废水排放。

建立废水监测体系,加强对水污染的监管,保护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二、农业领域的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农业领域的水资源管理也具有重要性。

1. 农田灌溉管理农田灌溉是农业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要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减少浪费。

采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等。

2. 土壤水分管理农业生产中,要注重土壤水分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水分管理措施,包括土壤保水措施、合理施肥等,确保作物的生长需要。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产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农业面源污染物,如化肥、农药等。

要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引导农民采取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三、城市领域的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但也需要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1. 城市供水系统管理城市供水是城市生活的基础,要建立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管理体系,确保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

包括合理规划和运营供水设施,提高供水效率。

2. 城市排水系统管理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管理体系,包括雨水排放、污水处理等。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体系框架,深入剖析其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明确学科的定位与使命。

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分析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研究前沿,包括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水文极端事件与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水文水资源领域面临的热点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与危机、水权与水市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性等。

通过对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为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二、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水资源问题的日益凸显,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已逐渐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水文学和水资源学内容,还融入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的核心在于对水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模拟,包括降水、蒸发、入渗、径流等各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学科体系进一步扩展至水资源的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形成了水资源工程学、水资源管理学、水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生态学等分支学科。

同时,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还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通过与环境科学的结合,研究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通过与生态学的结合,探讨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通过与气象学的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通过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结合,评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合理配置。

在研究方法上,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注重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以及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基本认知与关键技术体系

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基本认知与关键技术体系

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基本认知与关键技术体系王浩;许新发;成静清;周祖昊;褚俊英;张静文
【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
【年(卷),期】2023(39)1
【摘要】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实践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被动管理、主动管理和智慧管理3个阶段;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础理论、科学内涵以及实施的路径模式,在理论上形成了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的系统认知;基于“是什么”“什么水”“定什么”“怎么定”和“怎么管”5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的关键技术体系,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指出了发展方向。

【总页数】7页(P1-7)
【作者】王浩;许新发;成静清;周祖昊;褚俊英;张静文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用法治力量守护白洋淀碧波安澜——京津冀晋四省市人大常委会对大清河流域水污防治、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联合开展专题调研侧记
2.黄河流域“四水四定”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3.南方丰水地区落实“四水四定”的方法探讨4.基于DPSIR模型的“四水四定”高质量发展协调性评价5.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四水四定”实施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目录一、总则 (1)(一)导言 (1)(二)规划思路 (2)(三)规划原则 (8)(四)工作要求 (9)(五)基本规定 (12)(六)进度安排 (13)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5)(一)基本要求 (15)(二)降水 (16)(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8)(四)河流泥沙 (20)(五)地表水资源量 (20)(六)地下水资源量 (25)(七)地表水水质 (35)(八)地下水水质 (40)(九)水资源总量 (46)(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47)(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51)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53)(一)基本要求 (53)(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54)(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56)(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58)(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59)(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60)(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61)(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62)(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63)(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65)(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7)(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68)(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68)(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69)四、需水预测 (70)(一)基本要求 (70)(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75)(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78)(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83)(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84)(六)需水预测汇总 (84)(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84)五、节约用水 (86)(一)基本要求 (86)(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87)(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90)(四)节水潜力分析 (91)(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92)(六)节水方案拟订 (95)六、水资源保护 (98)(一)基本要求 (98)(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99)(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02)(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3)(五)纳污能力计算 (105)(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6)(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8)(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09)(九)地下水保护 (111)(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2)七、供水预测 (114)(一)基本要求 (114)(二)地表水供水 (115)(三)地下水供水 (118)(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20)(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22)八、水资源配置 (126)(一)基本要求 (126)(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8)(三)方案生成 (129)(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30)(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33)(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5)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39)(一)基本要求 (139)(二)总体布局 (139)(三)工程实施方案 (141)(四)非工程措施 (144)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6)(一)基本要求 (146)(二)评价内容 (146)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149)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156)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 (158)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160)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166)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168)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173)附录Ⅷ-2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175)附录Ⅷ-3 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177)图表目录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5)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7)图5-1 节约用水各项内容相互关系框图 (97)表2-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分依据一览表 (26)表2-2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37)表4-1 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71)表4-2 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72)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 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 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一、总则(一)导言1.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水资源管理的综合规划方案

水资源管理的综合规划方案

水资源管理的综合规划方案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管理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的综合规划方案,旨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一、水资源现状与挑战1.1 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是有限的,全球范围内,只有2.5%的水是淡水,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此外,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1.2 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等。

这些因素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二、水资源管理的综合规划原则2.1 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的首要原则是实现可持续利用。

这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2.2 综合管理水资源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各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应加强协调合作,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2.3 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包括公众的意识提高、参与决策和监督等。

公众参与可以增加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管理效果。

三、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3.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推广节水设备和措施、加强工业用水管理等来实现。

3.2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恢复水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可以通过建立水资源保护区、推广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源地保护等来实现。

3.3 加强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是当前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可以通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废水排放控制、推广生态修复技术等来解决水污染问题。

3.4 促进水资源的跨界合作水资源的跨界合作是解决水资源管理中的难题之一。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管理好跨界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标准体系

水资源标准体系

水资源标准体系摘要:一、水资源标准体系的概念与意义1.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定义2.建立水资源标准体系的重要性二、水资源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1.水资源标准体系的构成2.各类水资源标准的定义与作用三、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的现状1.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2.当前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四、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发展方向1.完善水资源标准体系的措施2.加强水资源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正文:水资源标准体系是一个涵盖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对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资源标准体系进行探讨。

一、水资源标准体系的概念与意义水资源标准体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为规范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制定的各类水资源标准的集合。

建立水资源标准体系可以为国家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资源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水资源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标准、水资源保护标准、水资源利用与节约用水标准、水资源监测与评价标准、水资源管理标准等。

各类水资源标准分别针对不同的水资源管理环节,为水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具体的操作依据。

三、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的现状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当前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标准更新不及时、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和矛盾等。

这些问题对水资源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制约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推进。

四、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发展方向为解决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完善水资源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加强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水资源标准的认识和重视;3.强化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4.加强与国际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我国水资源标准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水资源保护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与措施

水资源保护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与措施

水资源保护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与措施1. 介绍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水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描述了水资源保护的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与措施,旨在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 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为了有效管理水资源保护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机构体系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示范的管理组织机构体系:2.1 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由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组成,负责制定政策、规划和决策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工作。

2.2 水资源保护办公室水资源保护办公室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执行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合作,制定具体的项目和计划,监督和评估工作进展。

2.3 相关部门和机构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还需要协调和合作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包括水利、环境保护、农业、城市规划等部门。

建立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促进共同努力。

3. 管理措施3.1 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提高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3.2 保护区划和管理通过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域,限制开发和利用行为,保护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环境。

同时,建立健全的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巡查和监测,防止违法活动的发生。

3.3 水资源节约利用提倡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

3.4 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减少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

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推广水质改善技术,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5 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责任感。

组织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4. 结论通过建立科学的水资源保护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 源保 护规 划需 统筹 地表 水 和地下 水保 护 。
c .功能 定 位 和 分 区 是 明 确 保 护 标 准 和 配 置 措 施 的基 础 。水资 源 分布及 特 点 、 生 态功 能 、 发利 水 开 用 功能 具有 显著 的 空间差 异 特征 。水 资源保 护 规划 应对 地 表水 、 地下 水 和 水 生 态 系 统 按其 空 间分 布 和 功 能特 征 , 分相 应功 能分 区 , 划 实现 功 能开发 和功 能 保护 的协 调统 一 。 d 监督 管 理 与 达标 考 核 是 水 资 源保 护 规划 实 . 施 的核 心 。实施 最 严格 的水 资 源管 理制度 的根本是 落实监 督 管理 与达 标考 核 。水 资源保 护规 划要 强化 水 资源 统一 调度 , 调好 生 活 、 产 、 协 生 生态环 境用 水 ; 从 严核 定水 域纳 污容 量 , 严格 人河 排 污 口管 理 , 控制 入 河湖 排污 总量 ; 严格 地 下水 管理 和保 护 , 实行地 下 水压 采 , 步削 减地下 水 超采 量 ; 据 流域水 生态 特 逐 根 点, 建立 评价 体 系 , 开展 水 功能 区达 标评 价 和考核 以 及河 湖健 康评 估 和管理 。
p tcin,a n w trr su c sp oe t n p a nig s se ,i tgae t trq ai o r et o e wae e o r e r tci ln n ytm o n e rtd wi wae h u ly,wae a tt a d a u tc t trq n i u y, n q ai
目前 , 利 部 正在 组 织 启动 新 一 轮全 国水 资 源 水
保 护 规划编 制工 作 , 快 研 究建 立 水 质 、 量 、 生 尽 水 水
态并 重 的现 代水 资 源 保 护规 划 体 系 , 科学 编 制 水 对
资源 保护规 划具 有重 要意 义 。
本建 成水 资源保 护 和 河 湖 健 康保 障体 系 的 目标 ; 提
必须 从 以往 的水质保 护 为主扩 展 到水质 、 水量 、 生 水 态并 重 , 化水 生态 系统 的保护 与 修复 , 过保 障河 强 通
基金 项 目 : 利 部 中央 分 成 水 资 源 费项 目(2 1240 1 ) 水 16 1110 4
质 目标 和保 护要 求 , 流 域水 资 源 保 护 工作 起 到 了 对 积 极 的作用 。 19-20 9 9 02年水 利部组 织开展 了全 国
作者简介 : 朱党生(95 )男, 16 一 , 江苏泗 阳人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博士, 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Em i zuaghn@g p o .n -al hdnseg i .r e : w g

2 8
水资源保 护 规 划 , 出 了 水 功 能 区 划 , 以 其 为 单 提 并
现代 水 资 源保 护 规 划 技术 体 系
朱党生 张建永 史晓新 尹 , , , 炜2
(. 1水利部水 利水 电规划设计 总院 , 北京 102 ; . 0 10 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湖北 武汉 405 ) 30 1
摘要 : 对新 时期我 国水 资源保 护 面临的 形势和要 求 , 针 回顾 以往 水资 源保护 规 划工作及 存在 问题 。扩展 水 资
性循 环 为基 本 出发点 , 行水 质 一 量 一 生 态 “ 位 进 水 水 三

修 编工作 , 资源 和 水 生 态保 护 成 为 规 划 修 编 工 作 水
的重要组 成部 分之 一 。进入 2 世纪 以来 , l 为强 化水 资源 保护 工作 , 国家 有关 部 门相 继 编 制 了全 国城 市 饮用水 安全 保 障 规 划 _ 、 国主 要 河 湖 水 生 态保 护 3全 J 与修 复规 划 以及 全 国地 下水 保护规 划 等水 资源 保护
制 工作 具有 重要 意义 。 关键词 : 质 ; 水 水量 ; 水生 态 ; 资源保 护 ; 划体 系 水 规 中图分 类号 : 3 X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4 6 3 (0 10 —0 8 0 10 — 93 2 1 )5 02 — 4
M o e n wa e e o r e r t c i n l n i g s se d r t r r s u c s p o e to p a n n y t m
e oo y,i rp s d.Th a i rn il s c lg sp o o e eb scp cp e ,man c ne t e h ia p cfc t n ,a d pa n n y tm r me r ft e i i o tn ,tc n c ls e i ai s n ln i gs se fa wok o i o h wae eo r e rtcin pa n n r n y e tr rs u l s p oe to ln i gwe e a a z d.T e k y tc n lge e d d fri t e c r e u r u r a d. 2 l h e e h oo isn e e o t o b ar d o ta ep tf w r i o
第2 7卷第 5 期
2 1 年 9月 01

资源保ຫໍສະໝຸດ 护 V 】2 . 0 . 7 No 5
S p.2 1 e 01
W ATER RES 0URCES PR Ⅱ l Cn0N
D I 1 .99 ji n 10 —9 3 2 1 .5 0 7 O :0 3 6/ . s .046 3 .0 10 .0 s
案_ 。2 0 - 2 1 2 0 2 0 0年 , J 国家 发展 和改革 委员 会 、 利 水 部 开展 了全 国水 资源综 合 规划 和七 大流 域综 合规 划
良性循 环 的水 生态 状况 是水 资源 功能 正 常发挥 的前 提 。水 资 源保护 规划 应 以维 护流 域水 生态 系统 的 良
2 2 概 念和 内涵 .
未得 到根本 遏制 , 资 源保 护 面临 的任 务 仍 然 十分 水 严峻 。虽 然全 国水 资源综 合 规划 及各 流域综 合 规划
Th e p a nn y tm si o tn o u dn n mp o i g te wae e o re r tcin p a nn frv rb isi en w ln ig s se i mp ra tfrg i ig a d i rvn h trrs u c sp oe t l ig o e a n n o n i s C i a. hn
源保 护的 内涵 , 出基 于水 质 、 量 、 提 水 水生 态并重 的现代 水 资 源保 护规 划技 术 体 系, 明确 规 划 的基本 原 则 、 主
要 内容 、 术要 求和措 施体 系, 出亟 须开展 的 关键 技 术研 究 , 技 提 对指 导 和 完善我 国各 流域 水 资 源保 护规 划编
元 , 出 水 域 纳 污 能 力 和 污 染 物 限 制 排 放 控 制 方 提
a 水质 、 量 、 生态“ 位一体 ” . 水 水 三 。水 资 源 具
有水质 、 量 等物理 属性 特 征 , 水 同时 又是 生态环 境 的 重要控 制性 要 素 。 良好 的水 质 状 况 、 宜 的水 量 和 适
以往水 资 源保 护规划 工作 主要 存在 以下 问题 : a .以水质为单 一 目标 , 以污染治理为 单一措施 的 水资源保护规划与水资源属性 全面保护 的要求差距甚 大, 水资源保 护规划 的内涵和工作 内容亟待扩展 。 b 全 国性 和 流 域性 的 水 资 源保 护规 划 亟 待 编 . 制 。 目前 , 国水 环 境 恶化 和水 生 态 破 坏 的 态 势 尚 我
Ab t a t sr c :Aln 山 t e n w i ain a d n w e ur me t o tr rs u c s p oe t n i ia.te h soy a d o gwi h e st to n e r q i u e ns fwae e o r e rtci n Chn o h itr n p o l ms o tr r s u c s p tcin pln i g a e e iwe r be f wae e o re r e t a n n r rve d. T r u h x a d n h c n oain o tr rs u c s o o h o g e p n i g t e o n t t f wae e o re o
Z HU n -h n Da gs e g ,ZHANG in y n HIXioxn ,YI W e Ja - o g ,S a -i N i 2
( .Gnrlntueo ae R cus n y r o e lni n eg 1 ee s t W t eor sad H do wrPann a D s n,Mis yo a rR s r s a I it f r e p g d i n t W t e uc ,& ir f e o e 102 ,C i ;2 h nf n ae R su e Po co stt,Wua 30 1 h i ) 0 10 h a .C  ̄g a gW t e r s r e i I tu n i r o c ttn n i e h n40 5 ,C n a
水 资源是 事关 国计 民生 的基础 性 自然资 源和 战
湖生态 系统 的 良性 循 环来 促 进 水 资 源可 持 续 利用 ,
并 支 撑经济 社会 可持 续发展 。
略 性经 济资 源 , 是 生态 环 境 的控 制性 要 素 …。水 也 1
量 、 质 、 生态 是 水 作 为资 源 的基 本 属性 。同 时 , 水 水 水 资源是 一种 动态 的 、 可再生但 又 十分脆 弱 的资源 , 地 表水 与地下 水 相互 转 换 , 上下 游 、 支 流 、 右 岸 干 左 相互 关联 , 质 、 量 、 水 水 水生态 相互 影 响 、 相互 制约 。 2 1 年 中央 1号 文 件 明 确 提 出 了 到 22 01 0 0年 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