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中国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问题与对策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剧, 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在满足快速发 展对海洋生物资源需求的同时,保障海洋生物多样性 面临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是利用过度。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是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直接原因。近年来,随 着我国渔船数量和吨位的急速增长,网具也越来越先 进,海洋捕捞能力大幅度提高,但也对生物资源造成 致命的破坏和打击,过度捕捞导致整个生态系统食物
20 WORLD ENVIRONMENT 2016年05月 (增刊)
链发生改变,脆弱生物濒临灭绝。此外,过度捕捞还导 致耐污生物及污染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使一些经济海 洋生物病害流行,导致海洋物种进一步减少。
二是海洋污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 展,沿海地区开发强度持续加大,工业和生活污水的 排放将大量污染物携带入海,加上航运业的排污、无 序的水产养殖以及海洋原油泄漏等造成的污染,使我 国近岸海域海水污染日趋严重,沉积物质量恶化,生 物质量低劣,生物多样性降低,赤潮频繁,严重制约了 我国近岸海域海洋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了我国近岸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 现状、问题与对策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rine biodiversity in China
■文/卢晓强 胡飞龙 徐海根 图/郑新庆
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km2,其中海洋面积约 为3.6亿km2,占总面积的71.0%,海洋中丰富的动植 物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随 着人口剧增和陆地资源的日益衰竭,人类的生存与发 展将越来越依赖海洋。我国是传统海洋大国,拥有丰 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已经鉴定的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 海洋生物物种的七分之一,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别丰 富的国家之一。然而,受过度捕捞、破坏性海洋作业、 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面 临严重威胁。因此,为应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 的威胁,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 的管理,促进我国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浅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状的主要原因,这包括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物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切实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建议,如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加强对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现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尤其是盲目地大量向自然界索取生物资源,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平衡状态。
因此,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
因此,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经济类生物资源异常丰富;分布空间格局复杂多样等特点。
由于我国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状况更是倍受人们关注。
然而此时,由于多年来持续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破坏,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更面临着空前的威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出的1211种濒危物种中有190种在我国境内。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日益严重。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对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阐述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近年来在调查范围和精度上的提升。
接着,文章将重点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以及保护区建设、物种恢复等保护措施的成效。
本文还将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划定、濒危物种保护遗传学研究等。
通过深入分析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揭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为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的广泛关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二、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进展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国家层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通过实施一系列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调查范围方面,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已经覆盖了从森林、草原、湿地到海洋等各类生态系统。
通过广泛的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科研人员不仅记录了大量的物种信息,还深入了解了这些物种的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物种发现方面,中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不断刷新记录。
近年来,随着调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调查区域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新物种被发现并得到了科学描述。
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宝库,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研究素材和思路。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是一份关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旨在为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报告首先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概述,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
然后,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分布状况,从野生动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红色名录增加、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接着,报告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存在的主要威胁进行了分析,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等。
针对这些威胁,报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包括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法律、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等。
最后,报告评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成效,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报告强调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等方面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全面、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对于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一、介绍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加剧,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力度。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注度尚不够高,尤其是在文献计量分析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揭示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现状、热点领域、地域分布等方面的信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及背景;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和提高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独特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不容乐观。
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土地开发、污染排放等问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此外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滥用药物资源等行为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损失。
因此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投入。
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然而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形势严峻,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生态系统, 以及丰富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物种。这些生物资源对于全球生态平衡和经济 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等,中国 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公约》在中国 的应用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约国之一,积极履行公约义务,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首先,中国加强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建立了多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对重要生态系统进行严格保护。其次,中国加强了 对海洋污染的治理,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加强污染源监管等手段,努力减 少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此外,中国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海洋生物多 样性的认知和理解,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中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践
中国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例如,中国实施了严格的 渔业管理制度,限制捕捞量和时间,保护重要渔业资源。此外,中国还开展了大 规模的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恢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同时,中国加强了对海洋 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这些实践行动对于保护海洋 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公众参与和教育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仅是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 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海洋生物多样性展览、开展海洋公 园活动、制作宣传教育片等方式,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性和保护方法。参考内容二 Nhomakorabea引言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之一,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生态服务和物质资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 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次演示将概述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分析,旨在 强调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的方法.1.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
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
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
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
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
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当今上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五大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与解决都与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与发展,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很多物种未被定名即已灭绝,大量的基因丧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锐减,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一次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它包括数百万种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它内涵丰富层次很多,主要有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 遗传多样性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它们在形态、生理、生活方式上千差万别,即使在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由于生活条件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反映了遗传多样性,或称基因多样性。
基因是遗传密码,所有遗传多样性都发生在分子水平上,都与核酸的理化性质有关。
新出现的变异是突变的结果,这些突变经过自然选择和通过随机过程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形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有两个含义,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多种家养动物及其地方品种,不同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群之间都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所谓物种是指一类遗传特征十分相似,能够交配繁殖并具有繁育后代能力的一个有机体。
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由于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和编目工作十分艰巨,至今我们还不能将地球上的生物物种估计到一个确定的数量级,其变化幅度为500万3000万种(Wilson等,1988),也有人认为是200万一亿种(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绝 384 23
2 21 98 113 83
濒危 3325
渐危 3022
稀有 6749
未定 5598Leabharlann 藏羚羊在呼救可可西里
独特的生物资源
藏羚羊
藏羚羊
沙图士披肩
沙图士披肩的原料-藏羚羊羊绒
藏羚羊在呼救
残忍的偷猎、屠杀
风干的藏羚羊尸体
保卫可可西里, 打击偷猎行为
保卫可可西里: 索南达杰
三、 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物质的
总和及其形成过程;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和环境的丰富性和
• 1981年:天然林面积只占总面积的0.5%,森林蓄积量 比1956年减少了40%~50%。
– 西双版纳:我国热带雨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 1950年:西双版纳的森林覆盖率为50%以上 • 1972年:减至33% • 1985年:降至27.4%。
(四)森林资源的保护
国际上的重要措施 我国主要的森林保护措施
(二)全球森林资源
– 世界人均森林面积0.6 hm2
• 发达国家1.1 hm2;发展中国家0.5 hm2 • 中国人均仅0.11 hm2,排世界第120位
– 世界森林覆盖率26.6%
• 苏里南和圭亚那森林覆盖率最高,均达94.4%; • 其次是法属圭亚那的90.6%。 • 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芬兰、瑞典、印度
3.76 4.02 广西 22.00 25.34 全国 12.98 15.01
39.66 42.99 海南 25.40 31.27
*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与结构特点
2001年:
– 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7×107 hm2,发展速度和 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 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108 hm2, 但森林覆盖率仅居世 界第104位,属于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二)全球森林资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了第7次世界森 林资源调查结果( 1995年):
– 世界森林面积3.454×109 hm2
• 俄罗斯联邦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占 22.1%
• 其次是巴西占15.9%、加拿大占7.1% 、美 国占6.2%
• 中国3.9% • 上述 5 国森林总面积占世界的55.2%
5.42 7.47 福建 41.18 50.60 贵州 12.58 14.75
10.82 13.35 江西 35.94 40.35 云南 24.38 24.58
6.34 8.11 山东 10.49 10.70 西藏 5.14 5.84
11.94 12.14 台湾 55.08 55.08 陕西 22.86 24.15
–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 南。
– 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 主。
– 中幼龄树种比重约占全国林场面积的71%,人工林中的 中幼龄树种比重高达87%。
*我国热带雨林的分布状况
热带雨林资源在中国可谓珍稀之极
– 海南:
• 1956年:天然林面积1.2×106 hm2,占全岛总面积的 35%,森林蓄积量在1.0×108 m3以上。
– 物种是生物进化和分类的基本单位,是遗传多 样性的载体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成分。
– 是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生态系统多样性
– 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内的生境、生态 过程的多样化,简称生态多样性。
– 是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
景观多样性
– 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在结构、 功能方面的多样性。
尼西亚等国的森林覆盖率均在40%以上。 • 中国属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13.9%,排世界第
123 位。
*热带雨林: 生态环境效益与全球分布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 亚马逊河流域仅0.08 km2左右的取样地块 上,就可发现4.2万种昆虫,
– 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的密度达1200 种/km2以上,地球上1/5的动植物都生长于 此
– 亚马逊热带雨林所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 总量的23%。
*热带雨林: 生态环境效益与全球分布
热带雨林资源的消失
– 1974—1980年,热带森林消失的速度增加了一
倍。平均每年:
• 非洲40个国家减少5.0×105 hm2 • 拉丁美洲32个国家减少8.3×105 hm2 • 特别是南美7国热带森林从7.97×108 hm2减少到
(二)物种灭绝及其产生的原因
物种灭绝的的原因(1994)
每一种原因的%
类群 生境消失 过度开发 物种引进 捕食控制 其他 未定
哺乳类
19
23
20
1
1
36
鸟类
20
11
22
0
2
37
爬行类
5
32
42
0
0
21
鱼类
35
4
30
0
4
48
植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无脊椎动物 鸟类 哺乳类
受威胁物种的现状(1991)
变异性。 包括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4
个层次,前3个是基本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遗传多样性
– 指遗传信息的多样化,也即种内基因的变化, 又叫基因多样性。
– 它是增加生物生产量和改善生物品质的源泉, 是生命进化和适应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物种多样性
– 指地球上或某个地区内生物物种的复杂多样化。
27.03 26.89 河南 9.41 10.50 甘肃 4.51 4.33
32.99 33.60 湖北 20.73 21.26 青海 0.37 1.35
34.35 35.55 湖南 31.88 32.80 宁夏 1.78 1.54
1.51 2.47 广东 27.34 36.78 新疆 0.91 0.79
7.29×108 hm2; • 亚洲15个国家减少3.6×105 hm2。
– 热带森林每年减少1130万ha!!
(三)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全国及各地的森林覆盖率(%)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12.08 14.99 安徽 16.36 16.33 四川 19.21 20.37
– 70年代: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 80年代起:实行了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有
效地保护了现有的森林资源 – 90年代后期:国家对重点地区(例如源头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的措施,进一步优化和保护现有森林资源。
二、野生动物的保护
从麻雀的兴衰史说起
人类的盘中美味?!
为狼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