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2.解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之

4.按要求填空,并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译文: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译文: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

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

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4)亭亭净植 (5)陶后鲜有闻

(6)而名之不可 (7)莫能肖也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9)待到山花烂漫时

2. 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4. 【甲】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 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 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甲】文中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甲】【乙】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1) 香味:莲-- ; 兰--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7.【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甲】【丙】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8.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9.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一)参考答案

1.警戒自己称述功德押韵

2、(1)出名、闻名(2)显灵(3)散布的.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4)大儒,博学的人(5)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6)“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7)官府公文/ 形体、身体

3、B

4.(1)斯是陋室,惟吾德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有美好的品德(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前,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呢?”

5. 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弃、对官场、官府公事的厌倦。

6、C

7. 孔子原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作者以此结束全文,突出全文的旨意,立意高远,论证有力。

8.文中围绕“惟吾德”从三方面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清静优雅的环境,博学多识的交往人,高雅脱俗的生

活情趣。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刘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1分) 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二)参考答案

1.(1)多(2)亲近而不庄重(3)应当(4)立(5)少(6)说出(7)酷似,逼真(“相似”亦可) (8)我 (9)等待;等

2、(1)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2)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艳。

(3)莲,是花中的君子。

(4)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

4.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两个要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6.(1)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洁身自好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7.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8.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9.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

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能牢牢地记住这两篇名文。这道题要在课上完成,据以往的实践经验,熟读成诵约需35分钟,默写约需10分钟。要让学生养成当堂记诵的习惯。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2、《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所谓“寓意”,主要是指作者的志向和抱负,这是托物言志文章的核心,必须抓住这个核心,才能达到整体感知;此外,也包括对文中某些重要语句的理解。本题中前两小题是依据整体感知的需要设计的,应作为讨论的重点。下面分别说明: 1、《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在讨论前最好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说说省去前半句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无法尽知,而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因此,在讨论前应当指出,这是一种艺术概括方式,要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不要搞机械的“对号入座”。本题切忌搞统一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3、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揣摩语言。 ①可以先问学生:作者是否不喜欢听音乐?(从“调素琴”可以得出否定的回答。)“调素琴”跟“丝竹之乱耳”有什么区别?由此逐步引导到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上来。 ②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为了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无妨先读读白居易的《买花》诗(见“有关资料”),此诗浅显易懂,费时不多。 本题也不要求统一答案。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_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馨()儒()牍()案()苔()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yū泥() zhuó清涟() xiè玩() 隐yì() xiǎn有闻()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 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 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阅读题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2.解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 (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之 4.按要求填空,并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译文: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译文: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 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爱莲说》比较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设习题目的是使学生能牢牢地记住这两篇名文。这道习题要在课上完成,据以往的实践经验,熟读成诵约需35分钟,默写约需10分钟。要让学生养成当堂记诵的习惯。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习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2、《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所谓“寓意”,主要是指作者的志向和抱负,这是托物言志文章的核心,必须抓住这个核心,才能达到整体感知;此外,也包括对文中某些重要语句的理解。本习题中前两小习题是依据整体感知的需要设计的,应作为讨论的重点。下面分别说明: 1、《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

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在讨论前最好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说说省去前半句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习题。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无法尽知,而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因此,在讨论前应当指出,这是一种艺术概括方式,要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不要搞机械的“对号入座”。本习题切忌搞统一答案,重在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3、设习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揣摩语言。 ①可以先问学生:作者是否不喜欢听音乐?(从“调素琴”可以得出否定的回答。)“调素琴”跟“丝竹之乱耳”有什么区别?由此逐步引导到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态度上来。 ②作者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为了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无妨先读读白居易的《买花》诗(见“有关资料”),此诗浅显易懂,费时不多。 本习题也不要求统一答案。 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中考重点篇目 陋室铭_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馨()儒()牍()案()苔()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 yū泥() zhuó清涟() xia玩() 隐yì() xiǎn有闻()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 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 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 和___ 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之: 二、阅读题 1.本文作者是,代哲学家。(2分) 2.注音。①蕃②濯③亵(1分) 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1分)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1分) 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不可亵玩 ..焉() ⑦陶后鲜.有闻()⑧同予.者何人?()⑨宜.乎众矣() 7、默写。(6分) 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 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 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 15 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点与对比阅读(含答案)

《陋室铭》 1.文学常识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刘禹锡(772—842) 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2.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3.主题思想

1.文学常识 ,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周敦颐(1017—1073) 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 7.句子翻译: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 2.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3.主体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4.重点音义 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蔓(màn)亵玩(màn)噫(yī)颐(yí)鲜有闻(xiǎn) 隐逸(yì) 5.重点问题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陋室铭 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馨()儒()牍()案()苔()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yū泥() zhuó清涟() xia玩() 隐yì() xiǎn有闻()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 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 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阅读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代哲学家。(2分) 2.注音。①蕃②濯③亵(1分) 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陋室铭与爱莲说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与爱莲说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陋室铭与爱莲说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15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苔痕上阶绿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4分) (1)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犊之劳形( ) (3)香远益清( ) (4)陶后鲜有闻(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4:《陋室铭》的主旨句是,作者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了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作者借莲花赞美君子的高尚品质。(3分) 小题5: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前贤古人,但写法不同。请结合两篇短文的相关内容,简析写法特点及表达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苔痕/上阶绿(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每题1分,共2分)

小题1:(1)大(2)使……劳累(3)更,更加(4)少(每题1分,共4分) 小题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像我一样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共2分) 小题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安贫乐道(甘于淡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每空1分,共3分。言之有理均可) 小题1:《陋室铭》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或:引用孔子说的话)(写法占1分),强调“陋室不陋”(作用占1分)。《爱莲说》以陶渊明爱菊来衬托(烘托)(写法占1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品格(作用占1分)。(言之有理均可)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也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 小题1:了解类比与对比衬托手法的不同,学会分析两种手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及答案 《陋室铭》和《爱莲说》比较阅读及答案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2.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

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参考答案】 1.D 2.(1)我只(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1)赞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 (2) 莲,花之君子者也 4.B 【试题解】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D项中两个“益”的意思都是“更加”。选项A中,“有仙则名”的“名”是出名的意思;“莫名其妙”的“名”意思是“说出”;选项B中“宜乎众矣”的“宜”的意思为“应当”,“因地制宜”中“宜”的意思为“方法”;选项C中“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的意思为“唯独”,“无独有偶”的意思为“仅仅”。 2.本题考查学生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译句子时,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第三步:译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译法”:留、替、补、删、移、猜。“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 5.鸿儒() 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 10.阅金经()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4)——《短文两篇》对比阅读(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4) 《短文两篇》对比阅读 (一)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谈笑有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 (3)可爱者甚蕃.() (4)陶后鲜.有闻() 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分)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分) 3.【乙】文中作者爱莲,仅仅写莲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3分)

4.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答案】 1.(1)大(2)使……劳累(3)多(4)少(每空1分) 2.(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分。关键词:上) (2)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靠近赏玩它。(2分,关键词:益、植、亵) 3. 以菊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1分)突出莲的形象,赞美莲的品格,(1分)表现出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1分) 4. 【甲】文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以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2分)【乙】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相同写法:托物言志。(2分) (二)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甲】 庭竹 刘禹锡 露涤铅粉①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②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注释】①铅粉:竹节处附着的白色粉状物。②依依:竹枝随风摇动的样子。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陋室铭、爱莲 说》同步练习及答案 内容预览: 《短文两篇》过关测试 (一)《陋室铭》阅读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2.解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 (5)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

“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石青糁之 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译文: (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译文: (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译文: 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

关于《爱莲说》《陋室铭》的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关于《爱莲说》《陋室铭》的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关于《爱莲说》《陋室铭》的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 5.鸿儒() 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 10.阅金经()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B.忘路之远近()C.渔人甚异之()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陋室铭》《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试题及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 德馨()淤()泥洗濯()清涟() 隐逸()亵()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不妖()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 1.水陆草木之花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之: 5.渔人甚异之。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着名诗人。 2、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韵。有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6.《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着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2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简要回答问题。(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高尚的语句是哪句?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提示:注意个别字词的解释。益,越发;植,立;亵玩,玩弄。 小题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衬托莲之高洁。

小题4: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环境雅雅,主人品德高尚。可从陋室环境、交往人事等方面分析。 《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 《陋室铭》 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二.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草色入帘青() 5.鸿儒() 6.白丁() 7.无丝竹之乱耳()() 8.调素琴() 9.无案牍之劳形()() 10.阅金经() 三.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1.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2.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3.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陋()馨()儒()牍()案()苔()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甚fán()yū泥() zhuó清涟() xiè玩() 隐yì() xiǎn有闻() 3.解释下列画线字。(5分) 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 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 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 4.指出句中“之”字用法。(3分) 之用法: A、助词“”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陋室铭-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LT

《爱莲说》 译文 水中、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理解性默写: 1、写莲生长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和污,但又不孤高自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写莲体态香气的句子:(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写莲清高风度的句子(比喻君子志洁清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点明主旨的句子(高度概括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偾世疾俗,暗含讥讽,表现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世态鄙弃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 1、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2、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3、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答: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