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两课”实践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突出“两课”育人功能和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南京晓庄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特制定了本课程实践教学

大纲,以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紧紧围绕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新环境、新情况,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团结协作和心理健康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等问题,真正体现该

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实践课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四有”新人。

二、实践教学对象和学时

教学实践对象:新入校的一年级新生

教学实践学时:14学时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大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层次,思想活跃,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为此,教学实践性活动的选

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2、学生主体原则。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关系。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实效性原则。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实践性教学要使

大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思想理论素质,内化为自身的品行,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可操作性原则。保证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其实是方案必须具有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指重复实施的可操作、组织的可操作性、评价考核的可操作

性。否则,实践课不会收到实效。

四、实践教学课的要求

实践教学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加并有明确的分工。整个研究课程在任课教师的统一组织、指导下进行。教师通过与课题负责同学的及时沟通、联系,以进行指导和管理。

(一)指导教师:

1、任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题、选点,做好实践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技巧指导,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教学期间师生的安全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

2、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认真批改学生的社会论文或调查报告。

3、实践教学结束后,成果要及时汇总、整理,建立资料档案,教师应写出总结报告,报教研室备案。(二)参加学生

1、服从教师教学安排,遵章守纪。

2、学生按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实践小组,每个小组推选出1至2名课题负责人。根据小组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每个小组的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名称、大纲、人员分工和进度等。

3、整个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进行,最终以实践报告、多媒体课

件形成成果,并在班内进行交流、评分。

五、教学实践的内容(具体内容见附件)

根据本教学大纲,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教学,主要进行以下的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任选其中一项进行社会实践。:

1. 参与服务社会活动,撰写总结心得,组织一件公益活动,包括参与学校的公益社团、做义工、服务孤寡

老人、献血等,撰写活动总结和心得。

2. 参与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根据老师设定的不同主题,在校园及周边社区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

六、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

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结合其在实践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成绩。

2、实践课的考核指标有五个:主题(所选实践主题与课程的契合性)、内容(实

践内容的丰富性)、形式(实践形式的新颖性)、效果(实践活动对实践者和其它同学的影响)、特色(实践过程中的亮点)

3、成绩计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总评成绩。以百分制打分,占总总评的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施形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不得超过6人,利用社会实践周的时间,按照本组的选题展开社

会实践项目的实践,在以下两种实践活动内容中任选一项。

2、教师于开学后第1周将相关要求、实践项目予以布置,请学生自行分组和选题,首期与第3周将分组情况及选题、以及实践方案上交。

3、教师对分组、实践项目进行适当协调,并对学生的实践方案进行修订,并与第4周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4、第6周到第10周,学生根据实践方案完成实践项目,并于第9周上交初稿。

5、第9周,教师对学生上交的社会实践报告初稿进行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把修改意见传达给学生。

6、学生根据教师的修改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并于第11周上交正式的社会实践报告。

二、成果及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实践项目的实践报告:

1、字数不少于3000字,在提供纸质稿的同时,提交电子稿。

2、实践项目调研要求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在报告中附上每一位成员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进行成绩的评定。

3、实践项目报告必须附相关图片,图文并茂,图片中必须出现小组活动过

程或调研过程的图片。

4、在报告后附上调查问卷样本及统计数据分析说明。

5、调研最终成果要求调研小组交一篇相关调研报告或报告PPT,小组成员每人交一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600字。

6、实践活动成果务必须原创,杜绝抄袭

三、实践活动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