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7、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7、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第一节18世纪文学概述

一、启蒙运动的起源和使命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起源:荷兰——英国——法国

使命:除旧布新

启蒙运动的发生

以资本主义关系反对封建制度秩序

以民主主义代替君主专制

以科学知识代替宗教迷信

以自由主义代替独裁主义

反教权、反王权、反特权

矛头直指绝对王权、封建制度、教会权威、古典主义文学。

【名词术语】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

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带有强烈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启蒙”一词原意为“光明”“照亮”,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

启蒙

En +light +en +ment

以资本主义关系反对封建制度秩序

以民主主义代替君主专制

以科学知识代替宗教迷信

以自由主义代替独裁主义

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体系

?理性观理性检验旧制度、信仰、道德

?自然观返回自然、自然教育、自然宗教

?政治观政治自由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宗教观自然神论反天主教权威

?社会观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

?伦理观合理利己主义

→法国启蒙运动视频

用?°理性?±知识为人间立法: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

——卡尔·马克思

启蒙思想诞生的空间

沙龙(Salon)取代教堂、宫廷成为启蒙思想的诞生空间。

妇女(Lady)成为沙龙集会的主人。

三、启蒙时代的艺术

古典乐派

◆海顿——“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魔笛序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

《欢乐颂》

《献给爱丽丝》

四、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A.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分析性

B. 塑造”新人”形象,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

C. 自然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大量涌现

D. 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

赞颂大自然

人对于自身“心灵”的发现是人发现“自然” 的前提;

在西方,“自然”的发现是在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中;

在中国,“自然”的发现是在魏晋南北朝。

对于“自然”的态度是检验人性纯洁的标尺。

“新人”的主要特征即人性内涵的复杂性:

A.内在自由的张扬

B.在现实世界中的无力

灵(精神,spirit)肉(肉体,body)分裂,是现代人格的典型写照,人的自由精神如此勇敢又如此脆弱。

伏尔泰《拉摩的侄儿》“拉摩的侄儿” ;

卢梭《忏悔录》“我” ;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

理与情、生与死、灵与肉的多维心理矛盾。

从灵肉合一到灵肉分离是人类精神的进步?

还是人类的悲哀?

文体形式的多样,新体裁出现:

小说:书信体(《新爱洛伊丝》)

游记体(《格列佛游记》)

自传体(《忏悔录》)

对话体(《拉摩的侄儿》)

诗歌:长篇诗剧《浮士德》

伏尔泰:《拉摩的侄儿》

人们看到总是独自一人在阿尔让松的长凳上梦想的这个人,这便是我。我与我自己谈论政治、爱情、兴趣或哲学。我让我的灵魂彻底放纵。我让它自己做主追随那第一个出现的聪明的或愚蠢的念头,就像人们在福瓦林荫道上看着我们的那些放荡的青年在追逐一位神情轻佻、面带微笑、目光闪烁、鼻尖翘起的妓女,又为了另一位而离开这一位,向所有的妓女进攻,却不依恋于任何一位。我的思想,也就是我的妓女。如果天气太冷或者雨太大,我就躲进摄政咖啡馆;我在那里以看别人下象棋来消磨时间。巴黎是全世界玩这种游戏最好的地方,而摄政咖啡馆则又是全巴黎玩得最好的地方??

Regent

(一)英国文学

现实主义小说

感伤文学

哥特小说

?笛福(Daniel Defoe ,1661—1731)

?《鲁滨逊漂流记》

第一个资产阶级英雄形象

体现早期资本主义精神:创造者、劳动者、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冒险进取,海外殖民者勃勃雄心。

斯威夫特(Swift, 1661—1745)

《格列佛游记》

小人国

大人国

飞鸟过

智马国

【名词术语】感伤文学

?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特点: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

景,留恋宗法社会。文学的主要任务是描写所谓人的内心世界和变化无常的情绪及不幸的遭遇, 常有悲观绝望情绪, 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

?理查生《克莱丽莎》

?斯特恩《感伤旅行》

【名词术语】哥特小说Gothic novel

?哥特小说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产生并流行于18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

小说多以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描写由于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杀、乱伦等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且充满着超自然情节的不寻常的故事。

?1764年,瓦尔普《奥特朗托城堡》

开创了英国和西方哥特小说的先河。

刘易斯《修道士》代表作。

?哥特小说特征:恐怖、神秘、超自然

?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以及神秘的地下室(恐怖的藏尸所)

?哥特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瓦尔普Horace Walpole 《奥特朗托城堡》

?奥特朗托城堡的曼弗雷德亲王是一个暴君。他的祖先在十字军东征时用谋杀手段篡夺了爵位,但神秘的预言宣称真正的主人必将重获权力……

?曼弗列德公爵妻:希珀丽塔

儿:康拉德

媳:伊莎贝拉

女:玛蒂尔德

?阿方索

?西奥多

《奥特朗托城堡》前言

?献给玛丽?¤柯克小姐

这温柔的女子,她不幸的故事

就是这本忧伤的书

唉,这高尚的女子,她难道

不让您泪流满面?

不;您那颗富有同情的心

不会对别人的灾难无动于衷;

温柔,而又坚强,这颗心能把悲痛消融

却从不知什么叫脆弱.

啊!警惕我讲的奇人怪事吧,

邪恶的野心受到命运的鞭笞,

还有理智的严厉谴责.

用您的微笑,祝福我无畏的旅程吧!

我敢于展开想像的翅膀,

因为我相信,您的微笑就是我的荣耀.

哥特小说与现代影视

?巫术鬼怪片《睡谷的传说》《地狱神探》

?悬疑凶杀片《沉默的羔羊》《七宗罪》

吸血鬼影片《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卡米拉》《德拉库拉》

恐怖片《剪刀手爱德华》

?……

吸血鬼形象的发展

?希腊神话

?圣经

?莎士比亚

“现在是一夜之中最阴森的时候,鬼魂都在此刻从坟墓出来,地狱也要向人世吐放疠气;现在我可以痛饮热腾腾的鲜血,干那白昼所不敢正视的残忍的行为。”

——《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二场

?爱伦·坡

?呼啸山庄

(二) 法国文学

百科全书派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老实人》“老实人及其教师邦葛罗斯”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

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卢梭:《忏悔录》《爱弥尔》《新爱洛伊丝》

《社会契约论》《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名词解释】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参加撰稿的有140余人,其中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声誉卓著的改革者。

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它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三)、德国文学

◆狂飙突进运动

◆莱辛

◆席勒

◆歌德

【名词术语】“狂飙突进运动”

是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启蒙主义文学运动,它因克林格尔的

剧本《狂飙突进》(1776)而得名。主要领导人是歌德和席勒。

作家们倡导文学的民族性,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强烈要求个性解放,他们还接受卢梭“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儿童和淳朴的普通人。代表作是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我呼唤,你们不肯听从我……你们遭灾,我就发笑;惊恐临到你们,我

必嗤笑;惊恐临到你们,好像狂飙,灾难来到,如同风暴。”

——《圣经·旧约·箴言篇》

莱辛《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

这时他向着天空发出可怕的哀号,

正像一头公牛受了伤,要逃开祭坛,

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

——维吉尔《伊尼特》卷二

1506年罗马

拉奥孔雕像群

拉奥孔并未呈露因痛苦而张口哀号的表情,而是双唇微微张开,发出轻微的叹息。

“高贵的单纯

静穆的伟大”

身体苦痛的情况之下的激烈的形体扭曲和最高度的美是不相容的。所以艺术家不得不把身体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这并非因为哀号就显出心灵不高贵,而是因为哀号会使面孔扭曲,令人恶心。……只就张开大口这一点来说,除掉面孔其他部分会因此现出令人不愉快的激烈的扭曲以外,它在画里还会成为一个大黑点, 在雕刻里就会成为一个大窟窿,这就会产生最坏的效果。

——《拉奥孔》第二章

西方美学史:诗与画美与真

?诗画一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是能言的画,画是无言的诗。

?诗画对立说:音乐、诗歌是时间艺术(动态美)

雕塑、绘画是空间艺术(物体美)

贺拉斯:《论诗艺》:“画如此,诗亦然”

温克尔曼:《古代美术史》:“诗画同一”“单纯静穆”

中国诗画论: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

——《韦侍郎山居》“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半雨,树桫百重泉。”

——《送梓州李使君》

第五章第二节卢梭《新爱洛伊丝》

一、卢梭的生平和影响

37岁《论科学与艺术》

42岁《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43岁《社会契约论》

44岁《爱弥儿》《新爱洛伊丝》

50岁流亡——赦免

58岁完成《忏悔录》

66岁死于中风

文明社会的控诉者

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偶像

教育的自然福音

二、卢梭的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一)人类创造了“科学”与“艺术”,但人类也由此而“文明化”了,失去了自身的“自然”状态。

(二)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人的私有制观念。

私有观念反映到政治上,即是一种专制政治。

(三)人民主权论

提出了人的自由、平等以及“天赋人权”的思想,反对专制

暴政,成为奠定西方社会思想的基础。

(四)“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上述思想都来自于卢梭的“自然人性”观念。

人应该是自然自由的生活着的。

三、卢梭的创作

1、《爱弥儿,或论教育》:教育哲理小说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

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内容:“健康教育”、“德性教育”、“知识教育”、“劳动教育”、“爱情教育”

?卢梭反对为了所谓的遥远的将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快乐。对于当时强调“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风气,卢梭愤然指出:

?“远虑!这个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并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的远虑,恰恰就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根源。”

?活在当下,自由在当下,这不是及时行乐主义,而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

2、《尤丽,或新爱洛伊丝》(p.158)

(1)人物以及故事情节:

尤丽、圣·普乐、伏勒玛

(2)背景(与乌德托夫人之间的恋情)

(3)内容:

?第一、对于封建贵族专制的抨击;

?第二、塑造了一系列道德上的“新人”;

?第三、构想了一个理想社会:人们之间互相友爱。

(4)影响

“使我们两人在地上分离的美德,将使我们在永生之地结合。”

啊!我的朋友,我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把我内心深处感到的幸福和宁静传到你的心里!我不知道要怎样才能使你静静地享受生活的甜蜜。就我们来说,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两颗心相结合的美,而且还感受到了纯洁的心灵的魅力。任何恐惧和害羞的心理,都不能影响我们对我们的幸福的享受。在我们尽情享受爱情的快乐时,我们也要毫不羞愧地说:我们是有美德的人。

快乐与诚实紧相联系。

——《书信九·尤丽来信》

在这个地方,在我周围的清新空气中,我找到了我心情变化的真正原因……高山上的空气清新,使人的呼吸更加畅快,身体轻松,头脑非常清醒,心情愉快而不激动,情欲也得到了克制。在这样的地方,心中思考的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大问题,而且随着所见到的景物的大小而增减其重大的程度,感官也得到一种既不令人过于兴奋、也不令人产生肉欲的美的享受看来,站在比人居住之地高的地方,就会抛弃所有一切卑下的尘世感情。当我们愈来愈接近苍穹时,人的心灵就会濡染苍穹的永恒的纯洁。人到了高空之地,心境变得凝重而不忧虑,平静而不消沉,对自己的存在和能思想感到快乐:非分的欲念淡漠了,内心的痛苦也就消失了,全身都有一种轻松和甜蜜的感受。……

宫殿、庭院、剧场何足道,

且看那山巅绿草丛中长出的

橡树、黑松和山毛榉,

它们头顶着天,高入云霄。

——《书信二十三·致尤丽》

创作灵感来源于12世纪真实故事

圣殿下的私语:《天堂窃情》

阿伯贝尔(Peter Abelard,1079—1142)

哲学、神学、逻辑学家

爱洛伊丝(Heloise,约1100—1163)

文学秉赋、倾城之貌

牧师富尔伯特

禁欲主义叛逆者—牺牲品—卫道士

肉体享乐与精神救赎

?十二世纪法国“哥利亚德”城市教士团体,他们表达情爱自由的诗歌在市

民中广为流传:“少女的美貌打动了我的心,要是我无法触摸她,就把她装在心里……像追求永生之福那样,更贪婪地去追求肉欲之乐吧,要是我的灵魂已死,

使我操心的只有肉体……抑制自己的天性实在太难!目睹美人却要保持纯洁灵魂,年青人无法遵守这样严厉的定规。”

?“我们先是朝夕相处,继而心意相通。在讲课的伪装下,我们完全投身爱河。借她上课的机会,我们像情侣所向往的一般私室独处。书卷虽然打开,我们之间倾诉的更多的是温柔话语而不是经书的诠释;交换的更多的是亲吻而不是教导。我的双手不常翻动书页,却总是在她的脸庞流连;我们的眼睛不常阅读书本,却总是凝视对方。为了避免猜疑,我有时轻轻将她责罚,但这种责罚不是恼怒而是出于爱怜,因此香膏更加甜蜜。

在爱欲的驱使下,我们尝试了各种慰藉缠绵……”

?克吕尼修道院院长圣徒彼得称赞爱洛伊丝:“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献身哲学的女性,你毅然放弃逻辑转而信仰福音,放弃柏拉图转而追随基督,放弃学院转而投身于修道院……你敲起上帝恩赐的愧疚手鼓,让自己娴熟技巧送给上帝新的合谐之音。起初依靠上帝慈悲坚持进行征服的毒蛇之头——永远以女人为猎物的宿敌——如今你能将它踩在脚下,践踏它,让它再也不敢为你嘶鸣。”

?保罗与弗兰采斯加

?特里斯丹与绮瑟

?阿尔贝尔与爱洛伊丝

?罗密欧与朱丽叶

?圣普乐与朱丽

?丁梅斯代尔与海丝特·白兰(Adultery)(奇林渥斯和珠儿)

?拉尔夫与梅吉

?荆棘鸟原本是产自南美的一种珍稀鸟类,因其擅长在荆棘灌木丛中览食,其羽毛象燃烧的火焰般鲜艳而得名。它一生只唱一次歌。从离开雀巢开始,便不停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当它终于如愿以偿,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和着血和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都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陨,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谜。

3、《忏悔录》(1770)

“自由”与“道德”关系

真正的道德是体现我们“自由”选择精神的道德,而不是“不自由”的道德。

“懂得光明正大地去享受自己的存在,这是绝对的、甚至可说是神圣的完美”。

卢梭《忏悔录》“人生而自由……”

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只有我能这样做。我洞悉自己,也了解他人。我生来就有别于我所见过的任何一个人。我敢担保自己与现在的任何人都不一样。如果说我不比别人强,

但我至少与众不同。如果要问大自然打碎了它塑造我的模子是好还是坏,大家只有读过此书之后才可论断。

(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我把所有强有力的理由都找来帮助我扼杀我这份爱情。我的操守呀、

我的感情呀、我的原则呀、可羞可耻呀、不忠不义呀。最后还有个理由:以我这样的年纪,还让最荒唐的热情燃烧起来,而且对方已经心有所恋,既不能对我的爱有所回报,又不能让我保留任何希望,未免太惹人笑话了。而且这样荒唐的热情不但不能由坚持而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变得一天比一天更苦痛难堪。”

----卢梭的自责

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所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的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 ——卢梭《忏悔录·第一章》

三部《忏悔录》奥古斯丁

卢梭

托尔斯泰

忏悔(Confession),一般是指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信徒向上帝或耶稣基督告解自身犯下的罪恶并请求赦免的一种仪式,这种仪式源于《圣经》中“原罪论”。

在逻辑上:在假定有一个至高至善的“神”存在的前提下,只有面向“神”的忏悔才会真正洁净人的灵魂,而罪人向罪人的忏悔则是毫无意义的。

从世俗意义上说,无论有神无神,人总应有“三省吾身”的时候,忏悔的深度决定思想的高度,心灵跪下去的一刻,总会离罪恶更远,离良善更近。

第五章第三节歌德:《浮士德》

70-80年代德国的启蒙主义文学达到了最辉煌灿烂的时期,跃居世界前列。这一高峰的到来是由于歌德和席勒的合作而完成的。

他们共同提出用“美”来弥合人的灵、肉分离的现代人格悲剧。

席勒:《阴谋与爱情》

《审美教育书简》

歌德《浮士德》

一、生平与创作

1、地位:德国民族诗人

启发了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使德国文学列入世界文学宝库

欧洲文学中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的大文豪。

2 、创作成就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

长篇诗剧《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逃避,还是向死而生?

◆维特爱上了朋友的妻子

◆维特不能背叛朋友

◆维特不能放弃对绿蒂的爱

◆维特自杀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本是人性中至纯至洁,为什么却有惨祸飞进。可爱的读者啊,你哭我爱我,请从非毁之前救出自己的声名。做个堂堂的人,不要步我后尘。”

——歌德《维特与绿蒂》第二版序言

?激情与理智构成矛盾冲突

?失恋自杀爱情的非理性意识

轻视生命的爱情盲点

?维特自杀,歌德活着,通过写作实现自我救赎。

歌德谈维特自杀:

?这一代人“经受着各种热情都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从本身之外根本得不到去从事有意义的行动的激励,他们的无可选择的前景就是不得不在停滞不前、精神空虚的市民生活中耗尽自己的生命,因而,他们才容易产生病态的青春疯狂。” ——歌德

?这位青年人具有“深厚而纯真的感情和真正的感染力,他沉醉于甜蜜的梦境中,由于玄思而损害了身体,直到最后由于他心中突发的那不幸的狂热,特别是那不甘罢休的爱恋之情,使他神经错乱,用手枪结束了生命” ——歌德

维特的形象及悲剧意义:

第一、维特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德国进步青年形象,有理想、有才能,渴望自由,又力图有所作为,但对前途深感迷茫,缺乏斗争的意志和决心。

第二、内在自由精神的蓬勃以及在现实中的无力;充满欲望但无法实现欲望的绝望。是一个典型的?°新人?±,一个?°反叛的受难者?±。(自杀作为?°新人?±的必然结局)

第三、这一形象体现了德国市民的软弱性。他的自杀是他为社会所不容的结果,是他既憎恨社会又找不到出路的必然归属,同时也是他对那个令人窒息的社会的孤独而消极的反抗。

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题材史

2、浮士德形象变化

3、浮士德人生追求

4、浮士德精神内涵

梅菲斯特形象

A、浮士德题材史

1587年法兰克福出版第一本有关的民间读物,题目叫《魔术师浮士德博

士传》

什皮斯汇编

英国马洛1589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德国托马斯·曼的小说《浮士德博士》

奥地利勒瑙的长诗《浮士德》

歌德《浮士德》

普希金《浮士德一幕》

卢那察尔斯《俄罗斯的浮士德》和《浮士德与城》

俄国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塔》

B、浮士德形象变化

?游方术士、炼金术士

?正面学者

(哲学、法学、神学、医学)

?追求自由

不断进取的奋斗者

《浮士德》

?两个赌赛:上帝与魔鬼的赌赛

梅菲斯特与浮士德赌赛

知识悲剧:复活节钟声、太初有……、卷毛狗(魔鬼)、赌约

爱情悲剧:魔汤、玛甘泪

政治悲剧:魏玛公国、纸币、海伦、国家腐败无能

美的悲剧: 人造人、海伦、欧福良、跳跃坠地

事业悲剧: “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浮士德人生追求五部曲

?第一阶段:书斋生活——知识需要↘

?第一部小宇宙生活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政治活动需要↘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第二部大宇宙生活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事业需要↗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浮士德形象

?A、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B、追求真理,自强不息

?C、重视现实和实践,志在探索人生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浮士德形象的精神内涵与特征

第一、浮士德是矛盾的综合体,是矛盾的化身.

善VS恶: 发行假币、毁坏房屋、勾引良家女子等;

灵VS肉:向上的精神和不能摆脱的肉体享受;

上升VS沉沦:构成了浮士德内在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

“有两个灵魂住在我的胸中,它们总想着分道扬镳:一个怀着一种强烈的情欲,以它的卷须紧紧攀附着现世;另一个却要拼命地脱离尘俗,高飞到崇高的先辈的居地。”

第二、在此矛盾中,浮士德不断进取、自强不息、永不满足、重视现实和实践,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在现实世界中是以悲剧结束的,但他从根本上是胜利了,因为他承认矛盾,承担矛盾,永不放弃,这是对于人的“自然理性”的的实现。所以在最后浮士德灵魂被引入了天堂。

浮士德矛盾精神是自然人性的深刻表达

作品的结构因此体现出一种双重辨证结构:

天堂VS地狱;

人间VS魔界;

生VS死;

快乐VS痛苦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心灵丰富、现实无力的形象。

——《浮士德》中,启蒙时代“新人”的矛盾在现实

实践中得以解决。

——承认现实困境、人生的极限性意义。

我为千万人开拓疆土,

不尽安全却可供勤劳和自由居住。

它是智慧的最后结论:

只有每天争取自由和生存者,

才配享受自由和生存。

于是少年、壮年和老年人不惧风险,

在这里度过有为的年辰。

我愿看见这样熙熙攘攘的一群———

在自由的土地立足的自由之民。

那时对眼前的一瞬我便可以说:

你真美啊,请停一停!

于是,我有生之年的痕迹不会泯灭,

而将世代长存———

我怀着对崇高幸福的预感,享受着这至神至圣的一瞬。

精神世界中最高贵的一员

已从邪恶之中脱险:

谁若永不停息的努力奋斗,

我们就可以将他拯救,

上天也对他垂赐怜爱,

众神仙衷心迎他归来。

与浮士德形象平行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魔鬼靡非斯特形象。靡非斯特是浮士德发展的条件人物,又是独特的社会势力的代表。他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罪恶的体现者,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典型。

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的对立人物,他的精神特征是否定精神,推动了浮士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心理需要。

否定精神的核心是作恶。在美与丑、成与毁、行与惰的矛盾中,靡非斯特代表的是丑、毁、惰。

“犯罪,毁灭,更简单一个…恶?,这便是我的本质”

“有一种力量,

它总是想作恶,

又永远在造福,

我就是它的一股。”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谁勇敢,谁就有生机”

“不经迷途不会聪明”

《浮士德》辩证精神

正与反、美与丑、善与恶、成与毁、行与惰

冥想到实践

主观到客观

小我到大我

低级到高级

突破与限制

肯定到否定(否定之否定)

为什么丑/恶的东西可以当做“美”来欣赏?

1、“丑”“恶”是一种知识;

2、“丑”“恶”是一种道德反面教材;

3、“丑”“恶”是对于“美”“善”的衬托;

——“丑”“恶”是一个尺度,它标划出人生和人性的广度。

靡菲斯特否定精神

舞台上的靡菲斯特

靡非斯特形象

恶的化身

否定精神和毁灭的力量

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揭露现实的代言人

(人类本性中存在的恶之体现者)

《浮士德》——启蒙之后的答案

在“启蒙”、“颠覆”和“革命”之后往哪里走,把新秩序建立在什么样的生活理想和价值理想的基础上,又怎样保持和更新这个新的生活世界的激情、意志和创造力?歌德在《浮士德》这部作品里给了我们最完美的答案。

问题研讨:

?魔鬼形象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始终存在着,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世纪没有一个国

家的文学作品中没有魔鬼形象。历代作家既塑造了基督天庭里的魔鬼,又塑造了世俗的人形魔鬼,试对这一形象进行梳理,并概括其特征。

浮士德题材变异

—《浮士德》与《大师与玛格丽塔》比较研究

A、主题变异:从奋斗到拯救

B、叙事变异:从单线递进到多线跨层

C、深层结构变异:从平衡到失衡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概述 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日益高涨,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勾划出一幅“理性王国”的未来图画,为法国大革命和各国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一、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1.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 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 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2.启蒙主义是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批判上帝创造一切和君权神授的思想; 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 以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 狄德罗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孟德斯鸠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相信未来是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 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 ①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教育性和战斗性 启蒙文学家往往同时是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他们把文学创作视为反封建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在理论上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②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具有平民性 以第三等级为主人公,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颂的对象。如费加罗、鲁滨逊、

维特等,反映了启蒙文学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哲理性: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第一,鲜明的倾向性; 第二,强烈的现实性; 第三,深刻的批判性; 第四,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第五,形式的通俗化; 第六,明确的教诲性; 第七,明显的功利性。 哲理小说的创作: 法国启蒙作家、思想家伏尔泰创立的一种小说形式,继承了拉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吸收了英国18世纪小说家斯威夫特的手法,将辛辣的讽刺、轻松的诙谐与嬉笑怒骂结合在一起,具有犀利的批判性和战斗精神。 三、英国文学 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王权复辟,建立起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1)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18世纪是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英国作家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尔丁等人以航海小说、流浪幻想小说、家庭生活小说和社会生活小说等多种题材与样式,广泛描写了英国的社会生活和人在社会中的处境与命运,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笛福和他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丹尼尔·笛福Defoe, Daniel(1660—173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他的

18世纪重要文学内容

简析18世纪文学的背景: ①产业革命;②启蒙运动;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括洛克重视感觉和经验的唯物主义哲学及社会政治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机以及当时的光学理论等;④古希腊文学传统。 简述18世纪文学的特征: (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启蒙文学成就最高,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S世纪形成厂自己的民族文学。(2)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3)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丁一大步。(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及文艺复兴运动后所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简析18世纪启蒙文学的特点。 ①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 ②启蒙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用小说的形式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和社会看法。不重视情节、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而把人物的形象作为一种寓意,常用体裁有书信体、对话体、游记体等。哲理小说对开启民众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启蒙戏剧也称“正剧”或“市民剧”,它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由法国的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其特征是打破了悲、喜剧的界限,描写日常生活,以平民为主人公,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育功能。代表作有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等。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中期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全国性资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它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赫尔德是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歌德和席勒是主要作家,代表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什么是感伤主义? 答:感伤主义首先出现于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名称从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来。感伤主义作家把现实矛盾看成是理性社会的罪恶,因而对理性采取否定态度。他们在作品中批评贵族与大资产阶级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在艺术上,重视感情的力量,力图引起读者对主人公的同情,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感伤主义作家注意描写平民形象,而且创造了日记体、游记体等新小说形式,给欧洲文学带来了新因素。 什么是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写其中因恋情或因财产而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其主要贡献有三:一是美学理论。《拉奥孑L》(1766)探讨的是诗与画的界限。二是戏剧理论。《汉堡剧评》(1767—1769)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要求反映市民阶级的生活、愿望和情感。三是戏剧贡献。其喜剧代表作是《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市民悲剧代表作是《萨拉?萨姆逊》(1755)和《爱米莉娅?迦洛蒂》(1772)。 歌德 论述浮土德的艺术形象。 这一生的痛苦曲折经历中,浮士德表现出坚韧顽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格。在他不断得到与不断失去的整个人生过程中,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他生命饱满,感受丰富,痛苦促使他深入思考,失败磨砺他的意志,内心不断生出的种种意愿使其精力旺盛,永远开拓。:这种永远不满足、锲而不舍的性格特点,构成了有名的“浮士德精神气这正是欧洲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知识总结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知识总结【知识结构】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专题重点】 一、文学艺术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唐朝:唐朝实行科举制,进士科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提供了政策环境。唐朝的边塞诗折射出当时的边疆开发与生活状况。唐朝开放的文化政策、国家的

繁盛统一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提供了创作素材。唐朝的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孕育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2)宋朝: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为词的流行、话本和风俗画的出现提供了经济、社会基础。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其词风的差异深受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南宋时期宋金对峙、人民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3)元朝:元初中断科举制,部分文人转向元曲和杂剧的创作,这为元曲和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随着科举制的恢复,元曲和杂剧的创作开始衰落。 (4)明清时期: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繁荣、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的进一步壮大的时代背景下,通俗化的明清小说繁盛。《儒林外史》抨击八股取士的危害,《红楼梦》折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西游记》体现了新兴工商业者追求个性自由的欲求。明清的文化专制促使部分画家借物抒情、借物铭志,以梅、竹、兰、菊等为主要素材的文人写意画成熟。清朝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2.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发展与政治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1)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剧烈的革命、频繁的战争,腐败的政治,使启蒙思想家曾经渴望的“理性王国”一时幻灭。文学家艺术家转而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 (2)19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文学艺术家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批判现实主义开始盛行。 (3)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电气时代的到来,艺术家重视光和色的作用,捕捉瞬间印象,印象画派兴起。同时,电影诞生、电影技术发展。 (4)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不断的经济危机带来了大动荡和大变化,使西方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二、19世纪以来西方主要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影响 (1)时代背景:①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②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作为上个世纪文学主流的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本世纪仍占一定的地位,但在本世纪独领“风骚”的是启蒙文学。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一、18世纪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1、产业革命。 2、启蒙运动: 3、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4、古希腊、罗马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 1、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宣传启蒙思想。 2、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3、平等地采用了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小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书写体、游记体、自白体等,以英国的长篇小说和法国的启蒙小说成就最为杰出,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4、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在哲理小说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同时影响了各种文体,使整个启蒙文学闪耀着富于理性精神的所谓“阿波罗风范”。 三、欧洲各国文学发展概况: (一)英国文学: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文学。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这部作品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鲁宾逊的奋斗史乃是人类文明史的寓言和缩影。正是鲁宾逊的这种精神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他是欧洲小说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笛福由于在英国文学发展中开辟了现实主义小说的道路,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小说之父”的称号。 斯威夫特:他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特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至18世纪仍然影响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 A.古希腊文学B.中世纪文学 C.文艺复兴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 2.法国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学的时间是(C)。 A.16世纪B.17世纪 C.18世纪D.19世纪 3.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这是(C )。 A.斯威夫特B.理查生 C.笛福D.菲尔丁 4.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 A.《格利佛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D.《克拉丽莎》 5.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6.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 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D.《汤姆?琼斯》 7.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8.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B.雪莱 C.彭斯D.济慈 9.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 C.《天真汉》D.《拉摩的侄儿》 10.“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 A.《天真汉》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D.《爱弥儿》 11.被恩格斯称之为“辨证法的杰作”的作品是(B )。 A.《修女》B.《拉摩的侄儿》 C.《宿命论者雅克》D.《天真汉》 12.《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B.卢梭 C.孟德斯鸠D.伏尔泰 13.《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 A.尤丽B.苏珊娜

十八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一节18世纪文学概述 一、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enlighten)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使命,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各国启蒙运动特点:英国 18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主要任务是巩固“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建残余。他们的革命比较保守和温和,不愿采取极端行动。 各国启蒙运动特点:法国 法国启蒙运动的总目标是要推翻法国封建统治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因此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领袖都是知识分子,政治斗争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 各国启蒙运动特点:德国 18世纪,德国政治上陷于封建割据状态,全国分裂为300个左右的封建小邦。封建割据的局面使德国不可能产生强大的资产阶级。德国资产阶级依靠为宫廷服务而生活,他们的生产主要是满足宫廷的消费。经济上依附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决定了德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与思想上的软弱性,由此,也就决定了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德国启蒙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对封建割据,争取德国的民族统一,而不是像法国那样直接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制造舆论。 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小说起源于期刊。英国期刊兴起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最初期刊发布社会新闻,把口头流传的政治见闻、商业见闻见诸文字,为政治和商业服务。到了18世纪,期刊具有了文学性,登载各种娱乐性、杂感性的文章,报导社会上的各种趣闻,具有“街谈巷议”的小品文特点。英国小说家从办期刊,给期刊撰稿,走上小说创作生涯。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生活。在小说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流浪汉小说风格,描写人在路上的冒险传奇。代表作是笛福《鲁滨孙漂流记》(1719)、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和菲尔丁《汤姆?琼斯》(1749 )。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1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解析版)

考点1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图解】

【名师点拨】 1.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 (1)从表现形式上看: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 (2)从表现内容上看: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形式,而且无产阶级文学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出现并且成就很高。 (3)20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2.文艺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文艺是现实的反映,文艺的发展会受到所处时代环境的推动或制约。文学艺术总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相适应的,只有这样才会引起社会共鸣,才会具有生命力。(2)近代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深深打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传播和工业革命的烙印。 【历年真题】

知识点一文学的繁荣 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解析】由材料“1836年”可知俄国为沙皇专制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可知为现实主义文学,揭露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下的黑暗,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因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故寄希望于未来,故C项错误;拜金主义强调以金钱为崇拜对象,由材料“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可知崇拜的是权力而非金钱,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5·广东文综·21)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解析】从材料“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平民,不再有元老”可知,作者其对欧洲社会秩序的重建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从材料“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其创作风格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A项正确;现代主义是反传统反理性的,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强调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外国文学第五章题库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最早的一部哲理小说是写的《》。 2、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到的创作,便达到它的高潮。 3、法国启蒙作家狄德罗,用20多年的时间坚持主编《》,对批判封建社会和天主教会起了巨大作用。 4、卢梭的《》,通过尤丽和圣普乐的爱情故事,谴责了封建等级制度,歌颂了自由的感情。 5、卢梭学说和创作中的思想,以及他强调感情等特点,对浪漫主义文学有极大影响。 6、是英国18世纪后期最杰出的诗人。是英国18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作家,代表作品有《》。 7、启蒙作家在作品里往往把资产阶级和作为描写和歌颂的主要对象。 8、席勒的创作往往从概念和理论出发,剧作《》是带有“席勒化”缺点的典型作品。 9、《》是卢梭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书中提出了“返归自然”的主张。 10、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是“ ”。歌德的剧作《》是这一运动的第一部代表作品。席勒的剧本《》和《》也是表现这一运动的力作。 11、博马舍写过以费加罗为主人公的三部喜剧,即《》、《》和《有罪的母亲》。 12、18世纪后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是和。“感伤主义”这个名称即得名于前者作品《》。 13、笛福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欧洲最早的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 14、17世纪英国文坛古典主义的盟主人物是,18世纪早期英国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则是。 15、斯威夫特的小说《》是对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讽刺模仿,目的是批评当时游记的浪漫化倾向,借第一卷虚构的国、第二卷虚构的国等,对英国社会现实进行讽刺性批判。 16、英国小说家的书信体小说《克拉丽莎》对感伤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开启作用。 17、歌德诗歌创作中最为重要的长篇叙事诗是《____________》,晚年的诗集《____________》里蕴藏着深刻的智慧。 18、歌德说《____________》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并把____________比作“提高了的维特”。 19、_____________被尊为“德国民族文学之父”,他的戏剧《____________》和理论著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之作。 20、《____________》是席勒最为成熟的艺术品。他与歌德1794年起的在魏玛公国开始的合作,标志着德国文学进入“____________”文学时代。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是指()。 ①《强盗》②《阴谋与爱情》③《堂?卡洛斯》④《威廉?退尔》 2、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是()。 ①《葛兹?冯?伯利欣根》②《华伦斯坦》 ③《奥里昂的姑娘》④《哀格蒙特》 3、靡非斯特和玛甘泪这两个形象出自()。 ①《少年维特之烦恼》②《阴谋与爱情》③《强盗》④《浮士德》 4、带领浮士德游历希腊神话世界的是()。 ①靡非斯特②瓦格纳③海伦④荷蒙古鲁士 5、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是()。 ①伏尔泰②狄德罗③孟德斯鸠④卢梭 6、启蒙思想家赞美中国古代文化和儒家学说,并利用它进行反封建反教会的人是()。 ①狄德罗②卢梭③达朗贝④伏尔泰 7、喜剧《造谣学校》的作者是()。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文学+(6)

启蒙文学 斯威夫特(1667-1745) 〈格列佛游记〉(长篇讽刺小说) 主题:反映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资产阶级统治的腐败和罪恶和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小人国----讽刺英统治腐败及各集团之间的矛盾 巨人国---批判议会、军队、法庭、财政 飞岛—讽刺伪科学 慧因国--- 歌颂理想社会 菲尔丁(1707-1754)(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汤姆 琼斯〉(长篇小说) (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D彭斯:苏格兰诗人〈我的心呀在高原〉 (感伤主义): 1 60年代至80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它不仅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 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3 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五)德国启蒙文学 1狂飙运动: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8世纪70、80年代,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得名。主张:强调文学的民族性。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要求个性解放。受卢梭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由于运动具有个人主义自发性质,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80年代中期衰落。 代表作家: 赫尔德 青年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青年席勒《强盗》 2古典派时期的作家 A莱辛(1729-1791) 德国民族戏剧的奠基者。 〈汉堡剧评〉戏剧理论著作 〈拉奥孔-论绘画和诗的界限〉美学著作 〈爱米丽雅 迦洛蒂〉市民悲剧 B歌德:欧近代文学三大诗人之一(莎士比亚、但丁、歌德) 1)生平:“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非常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 18世纪文学)【

第5章18世纪文学 5.1 复习笔记 一、历史背景 1.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兴起 ①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广大人民的反封建斗争空前激烈,其中法国大革命就是这一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这个时期,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发生了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启蒙运动。 ②启蒙运动,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它不仅是一次新文化运动,而且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比人文主义运动带有更加强烈、更加明显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③自由与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两面大旗。“理性”是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的理论武器,他们把人的理性看做是一切现存事物的最高裁判。 (2)启蒙运动的缺陷 由于时代的局限,启蒙运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首先,其唯物论是不彻底的,他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其次,过分强调思想意识的作用,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开明君主”“天才”人物的身上。再次,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最后,一些社会政治理论,虽有其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并不能揭露封建制度的反动实质。

2.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作为一个广泛的思想革命运动,也影响到文学的发展。许多启蒙思想家直接进行文学创作,把文学作为宣传启蒙思想、批判封建制度的有力工具。 (1)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启蒙文学的批判锋芒非常明确,战斗性较强,特别重视文学作品在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宗教迷信与提高人们道德素养方面的意义。(2)启蒙文学具有民主性。当时的资产阶级文学家为争取第三等级文学地位而斗争,主张文学面向广大平民,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3)启蒙文学作家更强调真实性。他们不仅反映生活,具体地描绘生活,而且对之进行分析和议论,因而作品带有哲理性和分析性,但是,启蒙文学作家往往不注意塑造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4)启蒙作家还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即莱辛的“市民悲剧”和狄德罗的“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等。 二、英国文学 1.小说 (1)概述 ①18世纪初期,随着政治生活的活跃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新型的散文作品。散文的兴盛则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18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英国的小说又有了新的发展。作家们更注意描写下层人民的形象,作品的题材更接近于社会现实,作品的结构更显得完整,语言更加通俗。 ③18世纪后半期,英国由于产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反映在文学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其中以感伤主义最为重要。

第五章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

第五章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 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 第一节复辟时期法国的史学 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在革命的汹涌浪潮中,史学却处于停滞状态。1814年在外来势力的干涉下,波旁王朝复辟了,法兰西民族受到压抑,从而激起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和史学中爱国主义相汇合,出现一股强大的潮流。复辟时期法国的史学家可分为两派:其一是浪漫主义史学家,著名的代表是梯叶里和密芝勒,他们投身于历史之中,和他们所写的英雄站在一起,同甘共苦,其笔锋充满感情;其二是政治学派史学家,著名代表是米涅、梯也尔和基佐,他们把史学视为一定政治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史学派别。 一、浪漫主义史学及其代表人物 (一)梯叶里与《诺曼人征服英国史》: 梯叶里(1795—1856年)是复辟时期法国的第一位历史学家。他出身贫寒,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一度作过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和养子,享有自由主义者和空想家之名。他的代表性的历史著作是《诺曼人征服英国史》,对法国史学界有深刻的影响。梯叶里重视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强调要歌颂人民,书写人民的历史;同时,用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解释历史,把阶级关系归结为财产关系,号称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的“阶级斗争说”之父。他认为,各个阶级之所以要进行斗争,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实际物质利益是互相冲突的。例如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便是各个教派为了本阶级财产上的利益而进行的斗争;17世纪中期的英国革命,是“珍爱自由和劳动”的平民与“游手好闲”的贵族之间的斗争;而法国大革命则是占人口大多数但横遭压迫的第三等级,对僧侣和贵族那两个特权等级的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但是他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否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同时,他的著作对某些史实夸大渲染,流于感情主义,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背景 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对理性进行了意义的界定,认为理性就是指人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就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的能力。他们高扬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所以他们宣传以自由、平等和博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以此来抵制不合理的现实,以消除现实与人生的自由原则的对立。由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自由的、人道的思想已经开始取得了对专制、愚昧的思想的胜利,人类已经从幼年状态中解放了出来,进入了成熟阶段,这种成熟的标志是人类具有了“独立思考的决心和勇气”(康德语)。 二、启蒙文学的特点 文学是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武器。18世纪的重要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拥护者几乎都运用了这一武器。如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博马舍等,英国的笛福、斯威夫特、费尔丁等,德国的莱辛、歌德和席勒等。 启蒙文学的特点非常明显。首先,内容上的反教权反王权。启蒙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延伸。是对文艺复兴后的新的教权主义和古典主义理性的反驳。作家们高举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大旗,猛烈的抨

7、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第一节18世纪文学概述 一、启蒙运动的起源和使命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起源:荷兰——英国——法国 使命:除旧布新 启蒙运动的发生 以资本主义关系反对封建制度秩序 以民主主义代替君主专制 以科学知识代替宗教迷信 以自由主义代替独裁主义 反教权、反王权、反特权 矛头直指绝对王权、封建制度、教会权威、古典主义文学。 【名词术语】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它 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带有强烈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启蒙”一词原意为“光明”“照亮”,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 启蒙 En +light +en +ment 以资本主义关系反对封建制度秩序 以民主主义代替君主专制 以科学知识代替宗教迷信 以自由主义代替独裁主义 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体系 ?理性观理性检验旧制度、信仰、道德 ?自然观返回自然、自然教育、自然宗教 ?政治观政治自由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宗教观自然神论反天主教权威 ?社会观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 ?伦理观合理利己主义 →法国启蒙运动视频

用?°理性?±知识为人间立法: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 ——卡尔·马克思 启蒙思想诞生的空间 沙龙(Salon)取代教堂、宫廷成为启蒙思想的诞生空间。 妇女(Lady)成为沙龙集会的主人。 三、启蒙时代的艺术 古典乐派 ◆海顿——“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魔笛序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 《欢乐颂》 《献给爱丽丝》 四、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A.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分析性 B. 塑造”新人”形象,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 C. 自然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大量涌现 D. 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 赞颂大自然 人对于自身“心灵”的发现是人发现“自然” 的前提; 在西方,“自然”的发现是在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中; 在中国,“自然”的发现是在魏晋南北朝。 对于“自然”的态度是检验人性纯洁的标尺。 “新人”的主要特征即人性内涵的复杂性: A.内在自由的张扬 B.在现实世界中的无力 灵(精神,spirit)肉(肉体,body)分裂,是现代人格的典型写照,人的自由精神如此勇敢又如此脆弱。 伏尔泰《拉摩的侄儿》“拉摩的侄儿” ; 卢梭《忏悔录》“我” ;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 理与情、生与死、灵与肉的多维心理矛盾。 从灵肉合一到灵肉分离是人类精神的进步? 还是人类的悲哀? 文体形式的多样,新体裁出现: 小说:书信体(《新爱洛伊丝》) 游记体(《格列佛游记》) 自传体(《忏悔录》)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外国文学》第五章“18世纪的欧洲文学”测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 《外国文学》第五章“18世纪的欧洲文学”测试题 一、填空题(已知作品填作家,每空4分,共20分) 1. 正确答案:笛福 2. 正确答案:菲尔丁 3. 正确答案:孟德斯鸠 4. 正确答案:伏尔泰 5. 正确答案:席勒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的第二次全欧性的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的思想革命运动,是反封建革命的思想准备。 选择一项: A. 反神权和王权 B. 反封建反教会

C. 反教会 D. 反封建 正确答案是:反封建反教会 2.18世纪德国的________________是美学理论家、作家和戏剧家,他的现实主义理论和美学论著是《拉奥孔》和《汉堡剧评》。 选择一项: A. 海涅 B. 歌德 C. 席勒 D. 莱辛 正确答案是:莱辛 3.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有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 选择一项: A. 孟德斯鸠 B. 狄德罗 C. 伏尔泰 D. 卢梭 正确答案是:狄德罗 4.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最具民主倾向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有作者的自传《忏悔录》。 选择一项: A. 伏尔泰 B. 卢梭 C. 狄德罗

D. 孟德斯鸠 正确答案是:卢梭 5.诗剧________________的创作历时60年。它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主人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人生理想的道路和他思想发展的历程。 选择一项: A. 《埃格蒙特》 B. 《伊菲格尼亚》 C. 《浮士德》 D. 《塔索》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启蒙文学表现出哪些特征? 答:启蒙文学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启蒙文学作家往往是启蒙主义者,文学是他们表达启蒙思想、批判封建主义的场所;他们还特别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 启蒙文学在文学创作与理论领域同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主人公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平民百姓;提出“要真实、自然”的近代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新文艺的纲领;在题材上主张写一般市民的家庭日常生活,反对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风格。在体裁上,出现了市民剧、现实主义小说、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 2.简述浮士德的形象特征。 答:浮士德形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既勇于进取,又贪图享受。他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这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努力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的一生,贯穿着批判现实精神和辩证精神。他和恶的化身靡非斯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是一种辩证哲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 1.简述启蒙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

十八世纪俄罗斯文学

十八世纪,俄罗斯已脱离了中世纪的愚昧和落后,作为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进入欧洲大国的行列。在这个世纪,俄国的社会和经济逐步走向稳定与发展的道路,俄罗斯文学也从幼稚走向成熟。 俄罗斯在十八世纪的发展与俄国进入该世纪后的第一位沙皇彼得一世的贡献分不开的。他的改革不仅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俄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彼得一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他的改革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引入,形成了西欧文化与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上的第一次碰撞,它将欧洲先进的技术和一些进步的思想传入俄国,促使俄罗斯这个刚刚统一、停止征战的民族一改闭塞的生活方式,俄国的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文明水准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造就了一个在文化层次上不断成熟的民族。 十八世纪的最初三十年,俄国的文坛同动荡的社会相比,显得相对平稳。除延续一些旧的文学体裁外,新的文学体裁尚未成熟。 俄罗斯文学至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古典主义和后来的感伤主义文学兴起之后才有改观。 古典主义文学浪潮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法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这种文艺思潮拥护王权和崇高的理性,艺术上追求和谐、完美,提倡“三一律”。古典主义由欧洲传入俄国时,法国已由古典主义极盛时期转入启蒙主义时期,所以,俄国的古典主义作品除具有歌颂开明君主、歌颂个人对国家利益的服从、艺术上严格遵守各种清规戒律(体裁、文体等)外,还带有鲜明的启蒙主义思想倾向,即平等意识。 康捷米尔是俄国第一个讽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讽刺、抨击保守势力,批判他们在彼得一世改革后复辟和倒退的倾向。他的诗篇《告理智,或致诽谤学术者》、《费拉列特和叶甫盖尼,或论堕落贵族的妒嫉与傲慢》在当时以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罗蒙诺索夫是该时期又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学者、思想家。他创办了如今享誉世界的莫斯科大学,他的《修辞学》,《俄语语法》、《论俄文格律书》等主要著作,不仅奠定了语言学、修辞学基础,而且以语言、语体的改革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与阿那克里翁的对话》、《彼得大帝》等诗篇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古典主义的佳作。 感伤主义在俄国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在古典主义与感伤主义之间,还有一个讽刺杂志流行、社会思想活跃的时期。社会各界参与社会变革的思想,各种讽刺刊物,如诺维科夫的《雄蜂》、楚尔科夫的《杂拌儿》等相继出现,这些杂志的风格一改古典主义歌功颂德的倾向,讽刺中带有批评、抨击,幽默中有深刻的劝戒,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和监督作用。所传播的启蒙主义思想和对现实的否定意识却对当时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出现以卡拉姆津为代表的感伤主义文学潮流外,还出现了一批逐渐摆脱古典主义、乃至感伤主义影响,将目光和笔触投向社会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俄罗斯当时文坛的景象,在他们的作品中,已流露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端倪。俄国文学史上文学对社会的责任感、作家对文学事业的责任感这一传统也可追溯于此。 感伤主义在俄国兴起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它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它崇尚情感,重人物的内心感受,其主人公也非帝王和功臣,而是普通人,这是一种深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的潮流,它表现了人们对平等的理想,它在艺术技巧上重人物心理刻划,也为文学形象的个性化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尼·卡拉姆津是俄国感伤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个俄国旅行家的书信》和中篇小说《可怜

西方文学自测题库及参考答案--18世纪启蒙文学

西方文学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是(C)。 A.斯威夫特 B.理查生 C.笛福 D.菲尔丁 2.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A.《格利佛游记》 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 D.《克拉丽莎》 3.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 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 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4.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A.《鲁滨逊漂流记》 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 D.《汤姆·琼斯》 5.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6.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 B.雪莱 C.彭斯 D.济慈 7. 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天真汉》 D.《拉摩的侄儿》 8.“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A.《天真汉》 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 D.《爱弥儿》 9.《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10.《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A.尤丽 B.苏珊娜

C.绿蒂 D.玛加蕾特 11.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D)。 A.20年 B.40年 C.50年 D.60年 12.“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B)。 A.《力士参孙》 B.《浮士德》 C.《普罗米修斯》 D.《阴谋与爱情》 二、多项选择题 1.法国哲理小说的主要作品有(ABD)。 A.《波斯人信札》 B.《老实人》 C.《新爱洛绮丝》 D.《爱弥儿》 E.《熙德》 2.狄德罗的三部哲理小说是(BCD)。 A.《新爱洛绮丝》 B.《修女》 C.《拉摩的侄儿》 D.《宿命论者雅克》 E.《天真汉》 3.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中代表作品是(CD)。 A.《浮士德》 B.《赫尔曼与窦绿苔》 C.《少年维特的烦恼》 D.《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E.《威廉·退尔》4.《浮士德》在艺术上的特色是(ABC)。 A.以幻想为主,将写实与幻想结合 B.用辨证的方法塑造主要人物形象 C.作品形式多样化,几乎当时欧洲的各种诗体都在作品中出现 D.作品情节集中,完全符合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 E.神秘梦幻的中世纪手法 三、专业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 2.“狂飙突进”运动 3.感伤主义文学 4.哲理小说 5.正剧 四、理解简答题 1.启蒙运动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