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析模型

商品分析模型
商品分析模型

商品分析模型

商品数据分析对企业信息化越来越重要。业务系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但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有价值的结果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商品分析也就是依据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相关的项目分析进而产生有价值的结果来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工作。

首先需要确定零售企业在销售数据分析过程中适用的维度、指标和分析方法,在日常商品分析当中,需要做的就是将三者关联起来构造一个分析模型,依据分析模型得到有价值的结果。

要建立一个分析模型,有三个构成因素,即:维度、指标和分析方法。维度指明了我们要从什么样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就是分析哪方面的内容,比如商品、客户等。指标指明了我们对于这个维度所要进行分析的点,比如数量、周转率、连带率、售罄率、毛利率等。分析方法指明了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分析处理这个维度的指标。

(一)、销售数据之维度

1、商品

商品是零售分析的最细维度之一,大部分的指标都依附商品来做明细的记录,同时很多维度也是通过商品进行交叉分析。

2、客户

客户是销售对象,包括会员。客户所在地和区域有关联。

3、区域

区域是地理位置。从全球视角看:洲---国家---区;从国家视角看:区——省/市——县/ 区—镇/乡/村,一般按正式行政单位划分。

4、时间

时间是进行数据分析非常重要的维度,分析的角度有公历角度和农历角度。其中,公历角度:年——季度——月——日——时段(每2小时为一个段);星期、公历节假日。农历角度:年——节气——日——时刻;农历节假日。

(二)、销售数据之指标

1、销售数量

客户消费的商品的数量。

2、含税销售额

客户购买商品所支付的金额。

3、毛利

毛利=实际销售额-成本。

4、净利

净利=去税销售额-去税成本。

5、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也简称为毛利率,其中毛利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差。

毛利率=(毛利/实际销售额)×100%。

6、周转率

周转率和统计的时间段有关。周转率=(销售吊牌额/库存金额)×100%。

7、促销次数

促销次数有宏观概念上的,也有微观概念上的。宏观上,是指一个销售单位中一段时间内发动促销的次数,或某个供应商的商品在一段时间内参与促销的次数;微观层面上,是表示一个单品在一段时间内参与促销的次数。

8、交易次数

客户在POS 点上支付一笔交易记录作为一次交易。

9、客单价

客户在一次交易中支付的金额总和称为客单价。

客单价=销售额/交易次数

10、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库存金额/销售吊牌额。周转天数越长,表示经营效率越低或存货管理越差;周转天数越短,表示经营效率越高或存货管理

越好。

11、退货率

退货率=退货金额/进货金额(一段时间);用于描述经营效率或存货管理情况的指标,与时间有关。

12、售罄率

售罄率=销售数量/进货数量

13、库销比

库销比=期末库存金额/(本期销售牌价额/销售天数*30)

(只有在单款SKU计算中可用数量替代金额。)

14、连带率

连带率=销售件数/交易次数

15、平均单价

平均单价=销售金额/销售件数

16、平均折扣

平均折扣=销售金额/销售吊牌额

17、SKU(深度与宽度)

英文全称为stock keeping unit, 简称SKU,定义为保存库存控制的最小可用单位,例如纺织品中一个SKU 通常表示一个规格,颜色,款式),即货号,例:AMF80570-1

18、期货

所谓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就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服装行业上具体指订货会上所订购且分期交付的货品。

19、坪效

就是指终端卖场1平米的效率,一般是作为评估卖场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坪效=销售金额/门店营业面积(不包含仓库面积)

20、促销商品

指促销活动期间指定的商品,其价格低于市场同类的商品。包括DM 商品,开店促销,普通促销货(特价),不包含正常降价。

(三)、销售数据之分析方法

1、直接数据的分析

2、间接数据的组合分析

[编辑]

商品分析的销售指标分析[1]

1、销售状况分析:主要分析本月销售情况、本月销售指标完成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通过这组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同比销售趋势、实际销售与计划的差距。

2、销售毛利分析:主要分析本月毛利率、毛利额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通过这组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同比毛利状况,以及是否在商品毛利方面存在不足。

3、营运可控费用分析:主要是本月各项费用明细分析、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有无节约控制成本费用。这里的各项费用是指:员工成本、能耗、物料及办公用品费用、维修费用、存货损耗、日常营运费用(包括电话费、交通费、垃圾费等),通过这组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门店营运可控费用的列支,是否有同比异常的费用发生、有无可以节约的费用空间。

4、坪效:主要是本月坪效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日均坪效”是指“日均单位面积销售额”,即:日均销售金额/门店营业面积。

5、人均劳效(人效):主要是本月人均劳效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本月人均劳效”计算方法:本月销售金额/本月总营业人数。

6、盘点损耗率分析:主要是门店盘点结果简要分析,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门店在商品进、销、存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7、门店商品库存分析:主要是本月平均商品库存、库存结构、库龄情况、周转天数,与去年同期对比分析。通过该组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门店库存是否出现异常,特别是否存在库存积压现象。

8、特价商品业绩评估:主要是特价商品品种数执行情况,特价商品销售情况、占比情况及与前期销售对比情况分析。“特价商品与前期销售对比分析”即将本档期特价商品的销售情况与特价执行前相同天数的销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以上这组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门店特价产生的效果以及门店在特价商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9、客流量、客单价分析:主要指本月平均每天人流量、客单价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这组数据在分析门店客流量、客单价时特别要注重门店开始促销活动期间及促销活动前的对比分析,促销活动的开展是否对于提高门店客流量、客单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0、售罄率:指货品上市后特定时间段销售数量占进货数量的百分比。它是衡量货品销售状况的重要指标。在通常情况下,售罄率越高表示该类别货品销售情况越好,但它跟进货数量有着很大的关系。通过此数据可以针对货品销售的好坏进行及时的调整。

11、库销比:指库存金额同销售牌价额之比例。通常情况下,销售牌价额为1 个月的时间,也可以说库销比是以月为单位的。简单的来说就是某一时间点的库存能够维持多长时间的销售。它是衡量库存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合理的标准在3-5 左右。在销售数据正常的情况下,存销比过高或过低都是库存情况不正常的体现。通过该组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门店库存是否出现异常,特别是否存在库存积压现象。

[编辑]

商品分析的案例[1]

一、直接数据的分析

对直接数据进行分析,在现阶段的零售也已经非常普通了,从中很容易找出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而调整策略,下面看几个表格和案例:

1、销售周报表

案例1:某公司2009 年2 月某周销售记录

款式销售额销售比例……

慢跑鞋88927 20%

网球鞋25987 6%

休闲鞋48573 11%

滑板鞋22387 5%

梭织运动套装37937 8%

针织单卫衣26534 6%

在进行商品的款式管理时,我们都有一个初始的各款式的销售比例模型,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就很直接的知道各款式直接的差异,得到我们

需要调整的款式。

2、促销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比例

案例2:销售周报表

款式销售数量销售数库存数量周转天数周转率

慢跑鞋88927 20% 33677 38%

网球鞋25987 6% 11887 46%

休闲鞋48573 11% 28788 59%

滑板鞋22387 5% 12872 57%

梭织运动套装37937 8% 14629 39%

针织单卫衣26534 6% 11877 45%

梭织单裤120348 27% 21732 18%

……

通过对促销商品的占比分析,我们可以判断一次促销策略的成功与否,有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3、销售金额占比和库存金额占比

案例3:销售月报

款式销售额毛利额毛利率

慢跑鞋88927 17785.4 20%

网球鞋25987 7796.1 30%

休闲鞋48573 7285.95 15%

滑板鞋22387 7835.45 35%

梭织运动套装37937 -7587.4 -20%

针织单卫衣26534 3184.08 12%

梭织单裤120348 -12034.8 -10%

……

销售总额452000 90400 20%

通过对销售金额占比和库存金额占比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库存的合理性,对不合理库存需进行处理,以减少库存的积压。

4、库存周转天数/率

案例4:销售周报

款式销售数量销售吊牌额销售额毛利额毛利率库存数量库存金额库销比售罄率

门店1 356 127039 88927 11785.4 20% 2000 500000 3.9 15%

门店2 104 32484 25987 7796.1 3.% 800 200000 6.2 11%

门店3 194 69390 48573 7285.95 15% 600 150000 2.2 24%

门店4 90 37312 22387 7835.45 35% 800 200000 5.4 10%

门店5 253 54196 37937 -7587.4 -205 1200 180000 3.3 17%

门店6 177 40822 26534 3184.08 12% 600 9000 2.2 23%

门店7 802 200580 120348 -12034.8 -10% 6000 900000 4.5 12%

……

合计2511 645714 452000 90400 20% 15000 2700000 4.2 14%

如何来分析周转天数,也就是说,周转天数高和低哪个好?最合理的周转天数是多少?从商品库存周转率(次数)和周转天数两个效率指标中,可显示商品的“新鲜”程度。

商品周转率高(周转天数短)的好处是:每件商品的固定费用(成本)降低,相对降低有损坏和失窃引起的亏损;能提供新鲜的商品,能有弹性的进货,应变自如,能以少量的投资得到丰富的回报,减少存货中不良货品的机会。

商品周转率过高(天数太短)带来的危机是:容易出现断货,陈列不够丰满,进货次数增加使得进货程序和费用相应增加;进货次数增加也使运送费用相应增加。

5、毛利率与毛利额

案例:周销售状况表

款式客单价比例% 交易次数

慢跑鞋200 14% 20

网球鞋220 15% 15

休闲鞋195 13% 30

滑板鞋190 13% 40

梭织运动套装200 14% 50

针织单卫衣130 9% 80

梭织单裤150 10% 60

……

销售总额183 13% 42

通过对毛利额及毛利率的数值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本周各款式商品给公司带来的实质性的收益,针对毛利额为亏损的商品进行及时的调整。

以上的几个案例应用是对直接数据的分析,在分析中大量地使用了比例分析法,通过对零售的比例模型及竞争对手的比例模型,我们会很方便地得到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的策略。但是对随之需要进行的精细调整、定位于调整哪一类中的哪一些商品,为什么要这么调整、应该如何调整等问题我们就显得有些茫然了。对应这些问题现在往往依靠业务人员的经验来处理,但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方式是数字化运营分析,数字化运营分析也就是对间接数据的组合分析,建立数据钻取模型,在数据仓库中进行钻取,逐渐找到我们的问题点。

二、间接数据的组合分析

间接数据的组合分析就是将直接数据分析中得到的分析结构进行有效的组合和数据关联,并且在统一的数据模型下进行钻取以及进行关联交叉分析,逐渐发现并缩小分析的范围。

在间接数据的分析中常用到的是销售综合分析,库存分布分析、商品结构分析、商品毛利带分布分析、商品价格带分布分析、商品畅滞销分析等,在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互相交叉进行组合分析。下面我们将通过以下案例来展现间接数据组合分析的魅力。

1、销售综合分析

销售综合分析的分析指标是销售额、毛利额、毛利率、库销比、售罄率;分析条件是时间段(任意时间段、自然时间段)、经营方式;分析层次是总部-门店-大类-款式-价位带-单品。

案例:销售综合报表

上述的报表是整个公司各门店的销售综合报表,可以作为对比数据分析的基点,在这里用到的是毛利率、库销比、售罄率。通过对毛利率的对比,发现门店5 及门店7 毛利率为负值,严重偏离了制定的毛利率目标;同时也可以对库销比及售罄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门店2 和门店4的库销比已经超出标准,要找出偏离的原因,需要对数据进行关联的钻取分析。我们将报表进行传递,得到门店5 及门店7 的大类报表。通过对大类报表的分析,可以得出具体哪个大类的毛利低,我们可以进一步钻取到款式、价位带、单品,进一步的明确是哪个方面的原因造成毛利额低。

2、关联分析(同比/环比分析)

将上一级分析的报表条件传递给同比分析,用同比分析的结构来检验我们对毛利调整策略的结果,看一下数据变化趋势,以便进行下一阶段的商品调整。

通过对上面的销售综合分析报表和关联分析,层层数据钻取后,对毛利的偏差已经可以精确的定位问题的所在,并通过数据分析来制定策略的调整。同时还可以将更多的报表进行传递展现,一层一层地深入,建立企业的经营数据模型,用比较分析法找出差异,做到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顾客数与客单价

案例:销售日报表

有效提升销售额的两个途径是:提高实现消费的顾客人数、提高每位顾客购买的金额数。有效顾客(即实现消费的顾客)数高,说明你的商品、价格和服务能吸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客单价高,说明你的商品宽度能满足消费者的一站式购物心理、商品陈列的相关性和连贯性能不断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预测模型及其在营销决策中的应用

图 1 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图 龚柏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和数学家龚柏兹(Gom鄄pertz)首先提出用作控制人口增长率的一种模型,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产品生命周期预测。其预测模型为: 式中:——预测值;K——限值或饱和点;参数a决定曲线的位置;参数b决定曲线中间部分的斜率;参数t——时间权数,时间单位为年、季、月、旬、周、日,可通过事先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后选定。 对求一、二阶导数,有 并令=0,可求得曲线拐点P的位置为(t,)→( ,),00,00。此时,为增函数,即随t的增大而增大。且在点P出现转折,的增长率由逐渐增大变为逐渐减小。拐点P1

是投入期与成长期的转折点P1点下左曲线为投入期,P1点上右方向曲线为成长期,当到达K点(这是因为根据经济学四舍五入原理)则达到成熟期顶点。整个成熟期可分为成熟前期和成熟后期,它是以=K 点所对应的t点值±σi(i=1,2,3),σi的取值应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时间长短而选定。若生命周期短,在1年以下(如几个月),则选σi =1;若周期为中(1年至5年)则应选σi =2;若周期>5年属于长周期,则应选σi =3。当t=0时,=Ka即为P0点,此点为投入期的原点。当t→-∞时,由于b t→∞,→0,有→0;当t→+∞时,由于b t→0,→1,有→K故=0和=K都是它的渐近线。它的图形是一条对称的S形曲线。 为了确定模型中的参数,通常把该预测模型改写为对数形式: 若令=log ,K=logK,a=loga,则上式变为: =K+abt 此式为一修正指数曲线预测模型,仿此模型求常数的方法,如用三段对数总和法:设r为原始数据观察值n的1/3,若n不能被3整除,则去掉远期的首项和第二项数据即可。 、、分别为观察值总数据三等分后的各部份对数值之和。可得b,loga,logK的计算公式: 对于loga、logK求反对数可得a、K之值。 应当指出,龚柏兹曲线只能预测到成熟期,而对衰退期则无能为力。那么,怎样才能预测衰退期呢?根据经济学原理,产品进入衰退期是产品的销售量或销售额从饱和点K逐渐下降,从=K点向横轴 Ot作垂线KT,以KT为中心轴线将其左边象限的正S型曲线翻转180°到中心轴线KT右方象限中的反向S型曲线就是衰退期曲线了,衰退期曲线与投入期和成长期曲线之值正好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就可以直接读出与之对应的衰退期各个时点的预测值了。 三、案例分析 某地市场某耐用消费品,通过市场调查获得2000年~2005年的实际销售量观察值数据资料如表1所

品牌形象模型理论研究

品牌形象模型理论研究 [提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品牌策划的重要目标,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实力乃至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我国自主品牌匮乏,品牌形象不鲜明,直接导致我国经济缺乏全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品牌形象模型的优劣势,希望对我国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日 品牌是一个企业高质量、高信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代名词,鲜明、个性化的品牌形象更是品牌策划的重要目标,也已经成为企业经济实力乃至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几名,但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却排名靠后,如此规模与能级的巨大悬殊,自主品牌匮乏、品牌形象不鲜明难辞其责。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品牌形象及其组成部分则成为我国品牌形象再塑的重要开端。 一、品牌形象理论发展历程 1、产品标识理论。最先的品牌形象只是作为一种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商标出现,也就是理论上所说的产品标识意识,这也是品牌理论的最早源头。从理论发展过程看,这是品牌形象理论的发源地,当时产品标识被经营者广泛采用,进而形成完整的外在识别系统,并与品牌结合,成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元素。但标识毕竟只是品牌的外在识别,缺乏内在文化的支撑,很容易被竞争者模仿,渐渐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标识理论被淘汰。 2、品牌形象象征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在他的自传《一个广告人的自白》里首次提出品牌形象理论,他是从品牌定位的角度提出品牌形象这个概念的。他认为:最终决定品牌的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总体上的性格,而不是产品间微不足道的差异,致力在广告上树立明确突出性格品牌形象的厂商会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占有率和利润。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很快得到业界的首肯,在理论的指导下很快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广告作品,如哈格威衬衫、万宝路西部牛仔等。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首创的“品牌形象理论”虽较前期的产品标识理论更加丰富和深刻,但其只强调了品牌作为一种象征手段在广告运作中的意义,而非品牌关系意义上的品牌形象理论,他的理论视角是建立在生产者的基点之上,带有极大的主观性,而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和感知往往被忽视。因此,笔者在此将其命名为品牌形象象征论。

常见项目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分析

常见项目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分析 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软件项目尤其是大型软件项目的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都能在管理者的控制之下,以预定成本按期、保质的完成并交付用户使用。 软件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在软件行业中的应用,但是和其他的项目管理相比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软件是纯知识产品,其开发进度和质量有时难以估计和度量,生产效率也难以预测和保证。其次,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开发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难以预见和控制。美国国防部曾专门就软件项目失败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软件开发项目的失败,并不是软件开发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是由于不适当的管理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外各大组织机构与研究者做了很多研究与总结工作,提出了一些典型的项目管理模型。 (1)传统模型 在20实际80年代之前,瀑布模型一直被广泛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现在它仍然是软件工程中应用得最广泛的过程模型。它的核心思想在于按工序化简,实现与设计分离和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采用瀑布模型可以保证系统在整体上的充分把握,但由于阶段划分过于严格,由大量文档驱动,导致最终开发出的软件产品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V模型是对瀑布模型的一种改进,开发活动和测试活动几乎同时进行,从而极大的减少bug和error出现的几率,但是这样也忽视了测试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验证,从而导致验收测试后延过长。 快速原型模型则是先建立一个满足基本要求的原型系统,通过测试和运行,有用户提出进一步细致的需求,然后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并反复进行这个过程直到用户满意。该模型擅于解决需求复杂且不确定的系统,但工作成果浪费的可能性也会很大。 增量模型又称演化模型,它不是在项目结束时一次性提交,而是分块逐次开发的提交。其核心思想是认为所有的阶段都可以细分迭代,每一次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优点在于尽早得到用户反馈,降低风险,持续测试与集成,提高了软件的复用性。但它要求软件体系结构必须具有开放性,且不能破坏原来已经开发出来的产品。 螺旋模型则吸收了上述几个模型的优点,并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加入了风险分析,通过将瀑布模型的多个阶段转化为多个迭代过程中,以减少项目的风险。但是可操作性不高,且不适合小型项目。 (2)RUP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是Rational公司推出的软件过程模型,它是软件业界迄今为止商品化最成功的软件过程模型。其目标是确保软件产品达到高质量,能够满足最终用户需求。它汲取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领域多年来的优秀研究成果,利用了新的可视化建模标准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 ,是软件工程发展的新成果。RUP作为一个通用过程框架,可以应付种类广泛的软件

营销新时代关于预测模型的预测

营销新时代关于预测模型的预测 预测模型定义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新产品销量预测是基于一个考虑消费者和营销数据的模型。消费者数据包括采购和购物历史以及产品曝光率和评价。营销数据包括市场数据(比如,该类产品目前的渗透率、份额和定价)以及测试产品的预期营销计划(比如,广告支出和分销级别)。这些组成部分被整合成一个预测模型,以便预测新产品在投放市场后一两年内的销售情况,如图1所示。 预测模型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是行之有效的,与其之前的预测(即真实的店内测试市场)相比,这些预测模型为预测新款快速消费品的销售情况提供了一个更有效、更具成本效益的手段,而且准确度不低于前者。

营销新时代 目前我们面临着营销新时代。媒介不断细分,电视和平面广告得到补充—有时被取而代之—公司网站、互联网广告、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介、移动通信、电视剧电影中的产品投放、赞助以及口碑。这些新途径为快速消费品营销人员提供了数不胜数的机会。比如,超级碗或世界杯期间一段30秒的电视广告就会耗费数百万美元之巨。不过,YouTube上的病毒式营销或许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而且花费更少。举个例子:Stride口香糖赞助了一段由用户拍摄的名为“跳舞毯”的视频,其中,用户让他的一位朋友拍摄他与世界各地的当地人一起跳舞的情景,赢得了2000万次的YouTube访问量。 尽管在营销新时代,机会无处不在,但新挑战和威胁却开始显露出来。创新过程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初期阶段,实现突破性创新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全球化日渐成为准则。此外,竞争并不容易加以界定。新产品可能横跨多个类别,或产生一个新的类别,抑或是面临自有品牌的激烈竞争。那么,在营销新时代,预测模型将发生怎样的转变呢? 关于预测模型未来的洞察 以下是关于预测模型在接下来5年时间里演变的七种预测,以期更好地帮助包装消费品营销人员在其新产品营销过程中取得成功。 预测1:预测与金融咨询相联系

第九章产品组合决策 (2)

第九章产品管理 本章导读 柯特大饭店是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家老牌大饭店,由于原先设计配套的电梯过于老旧,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客流。于是,饭店老板准备扩建一个新式的电梯。他请来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请他们一起探讨该如何扩建这个电梯。 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经验都很丰富,他们讨论了足足半天,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这样才能在每个楼层里打洞,并且在地下室里安装最新式的马达。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老板皱着眉头说,“要知道,那样会损失难以计数的营业额。” 但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坚持这是最好的方案。 就在这时,饭店里的一位清洁工刚好拖地拖到这里,听到他们的话,他直起腰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 所有的人都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饭店就开始在外面安装新电梯。在建筑史上,这也是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 新产品开发的思路往往就在于脱出经验的窠臼。 第一节产品 一、什么是产品 产品是为留意、获取、使用或消费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而提供给市场的一切东西。 二、产品的五个层次 1、核心利益 指顾客真正要购买的服务或利益。 2、一般产品 把顾客的核心利益转化为一般产品,就是产品的基本形式。如旅馆就是包含了许多房间的建筑物。 3、期望产品 购买者购买产品时,期望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4、附加产品 产品包含的附加服务和利益,从而,把一个公司的产品和其他公司的产品区别开来。 5、潜在产品 一种产品最终可能的所有增加和改变。附加产品表明了产品现在的内容,潜在产品指出了产品可能的演变。这就是公司努力寻求的满足顾客并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的新方法。 三、产品层级 产品层级从基本需要开始,一直延伸到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一些具体项目。我们可以识别出七个产品层级。 1、需要集 指体现产品集的核心需要。 2、产品集 能有效地满足某一核心需要的所有产品类别。 3、产品类别 产品级中被认为有某些相同功能的一组产品。

品牌研究模型

凯文?莱恩?凯勒及大卫?艾克的品牌研究模型 凯文?莱恩?凯勒及大卫?艾克的品牌研究模型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型,两位学者对品牌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一.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其人及其基于消费者的品牌价值(CBBE)模型 Keller于1993年提出的CBBE模型后来发展成为品牌理论研究进程中最高的里程碑。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研究已成为主流研究趋势。 CBBE模型概述 美国学者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于1993年提出CBBE模型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即基于消费者的品牌价值模型,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了关键途径。在这个模型中.各个要素的设计力求全面,相互关联和具有可行性,但是,CBBE模型隐含了一个前提,即品牌力存在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知识、感觉和体验,也就是说品牌力是一个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于消费者目中的所有体验的总和。因此企业进行各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设法保证消费者对于品牌具有与其产品和服务特质相适应的体验、对于企业营销行为持正面和积极的态度以及对于品牌形象具有正面的评价。 按照凯勒的观点,该模型的创建旨在回答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哪些要素构成一个强势品牌;二是企业如何构建一个强势品牌。 1.根据CBBE模型,构建一个强势品牌需要进行四个步骤的工作: l 建立正确的品牌标识; l 创造合适的品牌内涵; l 引导正确的品牌反应; l 缔造适当的消费者一品牌关系。 2.同时,上述四个步骤又依赖于构建品牌的六个维度: l 显著性; l 绩效; l 形象; l 评判; l 感觉; l 共鸣。 其中,显著性对应品牌标识,绩效和形象对应品牌内涵。评判和感觉对应品牌反应,共鸣对应品牌关系。上述结构可以用下图表示:

品牌整合模型研究

品牌整合模型研究 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品牌对企业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大,并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企业也都纷纷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在竞争中不断使用品牌招,但大多数效果不佳。令许多企业困惑不解的是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品牌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且也经过了广泛的宣传,但在市场竞争中却无法取得期望的效果。 美国著名的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这个定义是对品牌的最权威的诠释,但只是对品牌的外在功能。 笔者认为,品牌具有丰富的内涵。品牌对外传递着多种处于不同层面上的内容。首先是品牌的属性,传达的是品牌的基本功能;其次是品牌个性。即独特的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再次是品牌利益,对消费者及企业利益相关者有利益的产品属性;最后是品牌价值观,即对企业任务和目标的评价和看法。 鉴于以上认识,品牌所涉及的要素十分广泛,要形成品牌竞争优势,提高品牌竞争力,只有全面地、有效地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影响品牌竞争力的要素是很多的,但主要有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水平、企业文化、营销传播、品牌本身设计和企业的营销活动、组织战略。通过研究,凡是如此做的企业都是成功的。于是,笔者建立了品牌整合模型(见下图)。 一、品牌整合模型 在品牌整合模型中,品牌整合竞争力有五个分力合成。F1:品牌整合支撑力,由产品、技术和服务三要素决定;F2:品牌整合张力,由企业文化决定;F3:品牌整合提升力,由传播要素决定;F4:品牌整合重力,来自于品牌本身不利因素;F5:品牌整合摩擦力,来自于其他因素。F1、F2和F3构成品牌整合的动力层,F4和F5构成了品牌整合的阻力层。另外,根据品牌整合的不断深入,模型将整个整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整合初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一)各分力要素相关分析 1.整合支撑力是品牌整合能不断深入的基础,它取决于产品的改进、技术的创新和服务的质量。产品是消费者需求的最根本对象,它是品牌所依附的实体,同时也是技术创新其经济价值的载体。技术创新保证了产品差异化个性化的实现,也保证了企业能适应消费者的行为逐渐多元化的变化趋势。而服务质量则为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一种产品形象,进而为建立起品牌形象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这三者的有效整合优势是品牌整合后形成竞争力的关键。海信(Hisense)是一家以生产电视、空调、电脑3个主导产品的企业。海信坚持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1997年至1998年开始推行“精品工程”,其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速度非常快,1997年鉴定的新项目有78项,1998年鉴定的新项目有105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有36项,据估计,海信已为未来5年内陆续上市的产品做好了储备。正因为如此,海信电视才多次被中消协评为零投诉产品,其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于2001年9月1日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中国名牌”企业。 2.品牌整合张力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品牌整合的隐性生态环境,包括企业组织、员工激励方式、工作氛围等经营观、价值观。这些无形的观念状态的东西具有互动性、系统性、不可量化等性质,这正导致了其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是品牌整合的重点。但它一旦得到消费者与员工的一致认可,将是企业品牌竞争优势的源泉。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实现品牌延伸——从冰箱到彩电,从电脑到手机,是因为他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出口创牌而非出口创汇”的国际化品牌观念;“人人赛马,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OEC和SBU管理模式。这些为海尔国际品牌的塑造培育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互动生态环境。 3.品牌整合提升力对品牌整合起导向作用,取决于传播要素,传播要素包括信息以及各

数学建模-新产品销量预测问题

销量预测问题 一、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探讨了新产品进入市场后销售量变化的情况。模型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到现实,逐步利用广告对市场的限制探讨了产品销售量变化的情况,分析了广告费用对销售量产生的影响,建立比较符合现实的模型。 问题一中,新产品的投入,没有市场竞争,有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有良好的口碑,故属于较为简单的微分方程模型,可直接建立模型。 问题二中,产品销售存在一定的市场容量N , 统计表明dt dx 与该产品的潜在容量)(t x N -成正比,故建立阻滞增长模型求解。 问题三中,则考虑了广告费用对产品销量的影响,分析了广告费用与销售速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微分方程模型,并运用了Matlab 软件编程求解。 二、 问题提出 一种新产品问世,经营者自然要关心产品的卖出情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产品销量大,获取更大的利润,这是每个经营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1、设t 时刻产品销量的增长率dx dt 与)(t x 成正比, 预测t 时的产品销量()t x ; 2、设考虑到产品销售存在一定的市场容量N, 统计表明dt dx 与该产品的潜在容量)(t x N -成正比, 预测t 时的产品销量()t x ; 3、试考虑影响产品销量的广告因素,并建立模型,预测t 时的产品销量()t x . 三、 模型假设与符号系统 模型假设: 模型基本假设:; 假设1:在考虑影响商品销售的因素时,不考虑偶然因素,如经济、战争因素、政治干预等; 假设2:产品的销售量符合产品的生命周期; 假设3:产品为日常用品,不是耐用品,每个人都需要。

符号系统: x(t) 为t 时刻新产品的销售量 a 为每件新产品的宣传效率 N 为市场的销售容量 b 为产品销售量的增长率与潜在容量的比例系数 s(t) 为商品t 时刻的销售量(即新产品在此时刻一段时间的销售量,如七月份,八月份的销售量,而不是总销售量) M(t) 为t 时刻的广告费用 θ 为销售量本身的衰减系数 ? 为广告宣传对销售速率的影响 T 为商品销售速率最大的时刻 四、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模型的建立: t 时刻时,新产品的销售量为x (t ),把x (t )当做连续、可微函数处理。 每件新产品都是宣传品,且单位时间内每件新产品能够使a 件新产品被销售。 由假设可知: x(t+?t)-x(t)=ax(t) 即: dx ax dt = 开始时有0x 件新产品被销售 x(0)= 0x 整理得: (0)0dx ax dt x x ?=???=? 求解得: ()0at x t x e =

产品组合与产品策略分析

产品组合 现代企业出于扩大销售,分散风险,增加利润等原因,往往需要给目标市场提供系列产品组合而不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涉及到产品组合决策问题。不论企业处于何种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组合决策都是组织的核心决策之一。所谓最佳产品组合决策,是解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通过选择企业产品系列种类的深化程度方案或产品线宽度的扩展程度方案的过程,寻求能使企业处于更有利的盈利和竞争状态的最佳产品组合。即如何安排产品组合,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出了各具适用性的产品组合决策模型,包括广为使用的矩阵分析模型系列和定量决策模型。它们对产品组合决策有其不同的功能价值和适用范围。对其适用性进行研究评价以及改进模型以增强其适用性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 一、矩阵类模型的适用性比较分析 常见的产品组合决策的矩阵类模型包括波士顿矩阵模型(BCG Matrix)及其改进优化的衍生模型如通用电器矩阵(GE Matrix)、C·霍福尔矩阵(C·Hofer Matrix)和三维分析图法等,统称为公司业务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nalysis)。这些产品组合决策模型分别有其适用性的优点和局限性,同时也有其适用共同性。 1、波士顿矩阵模型适用性比较分析 波士顿矩阵模型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组合的状况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做出评价,并针对组织现有业务组合和资源状况对每类产品选择合适的经营策略,决策出企业产品组合战略图谱。其优点是简便易行,但突出的局限性有两个,一是市场上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两个指标代表力薄弱,存在较为明显的失真现象,使得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和预判效力十分有限。与其关联的第二方面局限性是对瘦狗产品给出的实施战略过于机械和单一,事实上瘦狗产品的战略也是可以有多项选择的可行性。 2、通用电器矩阵模型适用性比较分析 鉴于波士顿矩阵模型的缺陷,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对其进行了优化改进,用竞争地位和产业吸引力这两个更综合的指标置换了原有的单薄指标,并将指标值的二分法改良为更加精确的三分法,形成了九象限的新模型——行业引力/企业实力模型,即通用电器矩阵模型(GE Matrix),也称作战略经营计划方格(Strategic Business Planning),为管理者制定产品组合战略提供了更加细致合理的分析决策工具,并强调引入时间变量做出时间序列图谱用以比对,增强战略选择的可行性,由此大大增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但其局限性正是由指标综合化优势衍生出的计算烦琐这个负效应所致,使得它的两个指标值的确定会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性成分,因而在评价分析中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降低了模型的科学效力。与此对比,波士顿矩阵模型的两个指标评价却有较明晰的确定性。因此比较稳妥的做法是扬长避短,把波士顿矩阵模型用于竞争分析,而把通用电器矩阵模型用于本企业资源配置分析。 3、霍福尔矩阵模型适用性比较分析 为了增强矩阵的适用性,人们不断对上述模型进行改良优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型是C·霍福尔矩阵(C·Hofer Matrix)和三维分析图法。C·霍福尔的产品/市场发展矩阵(Product/market Evolution Matrix)扩展了上述两种产品战略的选择方法,用产品/市场发展五阶段指标替换了业务增长率和产业吸引力两个指标因子作为新的纵坐标,与原有的横坐标——竞争地位三个指标值形成了多达十五象限的新矩阵,并为每一象限的产品配置了不同的战略处方,从而构建出了大多数企业的矩阵必居其一的三种典型的产品组合矩阵:成长型、

服务质量模型分析

对医疗行业的服务系统模型和服务场景模型分析 ——以重庆第七人民医院为案例作者:谭云升重庆理工大学市场营销 一.服务系统模型阐述 服务系统模型是关系营销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主要阐述了企业与顾客互动的重要性,并且在该模型中揭示了企业如何在实践中与顾客进行互动,互动需要企业内部的哪些支持,并分析了顾客期望的来源。 首先,从企业方面讲,需要界定企业使命,然后以此来确定服务概念。有了如上两步,接着才规划支持部分和互动部分。 1.支持部分。 (1)管理支持。这是最主要的,主要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支持他们的员工,建立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组织。 (2)物质支持。这是一种有形的支持,与顾客直接接触的员工往往依赖于这些物质支持提供服务。 (3)系统支持。这是指在技术、系统方面的支持,通过这些系统,保证员工方便的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互动部分 互动部分实际上是讲在互动接触中涉及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系统资源。包括: (1)参与到服务中的顾客,企业必须将顾客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而不是把他们视为被动的服务接收者。 (2)与顾客接触员工。他们是服务提供者最关键的资源。 (3)系统和运营资源。这包括由系统和规章构成的和所有的运营和行政体系,直接影响顾客感知,又约束员工有内在影响。 (4)有形资源和设备。它们对功能质量产生影响。 其次,从顾客方面说,由于顾客价值生成体系的存在,导致期望的产生,于是希望与服务企业产生互动。 基于此,服务系统模型就构成了。服务提供者应该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和互动满足顾客期望,与顾客互动,解决顾客的问题。 二.服务场景模型阐述 众所周知,顾客实际经历的服务质量包括三个方面:what、how、where。那么,服务场景就是第三个因素where,服务场景的好坏会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其模型如下:

市场研究分析模型

市场研究分析模型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4Cs营销理论(The Marketing Theory of 4Cs)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4Ps理论越来越受到挑战。1990年,美国学者劳朋特(Robert Lauteerborn)教授提出了与传统营销的4P相对应的4C理论 4C分别指代Customer(顾客)、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和Communication(沟通)。 1.Customer(顾客)主要指顾客的需求 企业必须首先了解和研究顾客,根据顾客的需求来提供产品。同时,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由此产生的客户价值(Customer value)。 2.Cost(成本)不单是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者说4P中的Price(价格) 它还包括顾客的购买成本,同时也意味着产品定价的理想情况,应该是既低于顾客的心理价格,亦能够让企业有所盈利。此外,这中间的顾客购买成本不仅包括其货币支出,还包括其为此耗费的时间,体力和精力消耗,以及购买风险。 3.Convenience(便利),即所谓为顾客提供最大的购物和使用便利

4C理论强调企业在制订分销策略时,要更多的考虑顾客的方便,而不是企业自己方便。要通过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来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便利。便利是客户价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Communication(沟通)则被用以取代4P中对应的Promotion(促销) 4C 认为,企业应通过同顾客进行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新型企业/顾客关系。这不再是企业单向的促销和劝导顾客,而是在双方的沟通中找到能同时实现各自目标的通途。 4Cs理论也留有遗憾。总起来看,4Cs营销理论注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与市场导向的4h相比,4Cs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企业的营销实践和市场发展的趋势看,4Cs依然存在以下不足: ①4Cs是顾客导向,而市场经济要求的是竞争导向,中国的企业营销也已经转向了市场竞争导向阶段。顾客导向与市场竞争导向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看到的是新的顾客需求;后者不仅看到了需求,还更多地注意到了竞争对手,冷静分析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在竞争中求发展。 ②4Cs理论虽然已融入营销策略和行为中,但企业营销又会在新的层次上同一化。不同企业至多是个程度的差距问题,并不能形成营销个性或营销特色,不能形成营销优势,保证企业顾客份额的稳定性、积累性和发展性。 ③4Cs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但顾客需求有个合理性问题。顾客总是希望质量好,价格低,特别是在价格上要求是无界限的。只看到满足顾客需求的一面,企业必然付出更大的成本,久而久之,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从长远看,企业经营要遵循双赢的原则,这是4Cs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品牌竞争力及其分析模型

摘要: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品牌竞争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整合自身可控资源,使产品或服务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企业获得超值利润的能力。只有分析品牌竞争力内在因素和外在市场表现因素,才能建立起品牌竞争力分析模型。? 关键词:品牌竞争力;分析模型;品牌? 一、问题的提出 在感性消费和个性消费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品牌竞争的优势。企业竞争实践告诉我们,品牌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优势品牌不仅能获取高附加价值,还可以使企业获得相对市场垄断地位。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时代,企业通过提升品牌市场地位和品牌市场价值,使企业产品或服务在同质化市场中得到顾客的认知、认同和接受,继而在顾客心目中建立起“美好”的品牌形象,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激烈竞争创造原动力。因此,企业只有重视与塑造品牌竞争力,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为企业竞争能力,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并不靠前,企业的现代品牌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还不能与世界著名公司相提并论,各行各业缺乏真正的国际品牌。但是,许多企业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品牌竞争力的内涵和重要性,还存在着诸如将品牌内涵简单化、品牌塑造表面化、品牌竞争单一化的问题。在经济全球体化趋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国家间的地域界限,国外著名品牌不会因为对手弱小而心慈手软。为此,国内企业必须把握品牌竞争的真正内涵,了解构成品牌竞争力要素体系,并在实践中去造就自身的品牌竞争能力体系。? 二、品牌与品牌竞争力? 品牌是品牌竞争力的主体,品牌竞争力是品牌管理的范畴。要全面理解品牌竞争力,必须从分析品牌、竞争力内涵入手。? (一)品牌的本质内涵? 从品牌的历史来看,最早的品牌系商标发展以来,开始是作为向发明者的专利提供法律保护的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超出了原有法律保护的范畴,代表销售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菲利浦?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籍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和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这个定义反映了品牌内涵的基本特征是:标示性或可视性、基本功能(即区别功能)和竞争功能。即品牌由起初的标示性功能,随着市场程度深入,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内涵建设,着力提升顾客对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当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品牌与产品实体逐渐分离,品牌的内涵逐步超出了原有的“标示性”特性,更是标示着的产品、服务或相应的企业在买方及其相关消费群体心目中的总体印象。? 其实,品牌是能为特定消费者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和非功能附加价值的产品的抽象性表达,即品牌是带给消费者功能性利益与非功能性利益的统一。功能性利益是人们购买某个品牌或某种产品的目的所在,附加价值是指产品主要功能利益以外的使用体验,包

新产品研究分析模型

新产品研究分析模型 在产业研究的范围中,除了对产业的发展、市场的变化要经常的观察与掌握之外, 产业分析师的另外一项重点工作即是产品的分析。任何企业需要掌握产业的变化、拟定策略及不断的研究发展,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要能营销其产品以获取最大利润,因此,对于产业分析师而言,就必须要能随时掌握产品周期的变化、发展产品组合及寻找营销产品的策略,以提供企业或产业参考。 在营销学领域中,早已存在许多产品分析的模型,最早期有由H. I. Ansoff在1957 年所提出的产品市场扩展方格,由波士顿顾问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 所提出的BCG模型,最典型及应用最广的产品生命周期,及1991年由G. A. Moore 所提出的技术采用生命周期,都是我们在进行产业研究时可以使用的分析工具,以下我们将逐一介绍其内容与使用时机。 第一節产品市场扩展方格 美国知名管理者安索夫,以企业经营之产品与市场的新与旧之两个构面,提出企业成长方向矩阵(产品/市场扩张方格)。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架构来检视是否能在现有市场中扩大占有率(市场渗透策略),如果现有市场已经饱和,则要考虑是否能为现有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市场发展策略),接着可以进一步考虑是否能在现有的市场中开发具有潜在利益的新产品(产品发展策略),或以新产品进入新市场(多角化策略),成为多角化经营(如图)。以下我们就针对这四项策略加以说明。 图、产品市场扩展方格

、市场渗透策略 市场渗透就是针对目前的市场和现有的产品作更深入的开发, 以扩张市场占有率, 寻求成长的机会。由于企业对现有产品和市场所累积的知识与经验,它的风险最 低,也是最常采取的一种策略。例如个人计算机厂商不断加强广告及推出各种服 务,即是采取此种策略。在这样的策略下,要增加现有产品的销售,可采用以下 两种方式: (一)提高市场占有率 由于在饱和或衰退的市场里,需求的增加极为有限,或 甚至减少,企业必须夺取竞争者的订单才能增加市场占有率。 使用的方法无非是 加强服务、增加产品功能及加强广告。例如,在手机的市场中,各家厂商不断的 推出新型且符合消费者功能的产品,大幅降价,并搭配各种促销手段以达到市场 渗透的目的。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其它竞争者也面对同样的问题,亦使用相同的 手法,所以其成果是很难维持的。比较有效而长久的方式应该是加强企业的能力 与资源,透过降低成本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来取得竞争优势, 以提高市场占 有 率。 (二)增加产品的使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增加现有顾客对产品 的使用,以达到提高销售额的目的,有三种方式可以增加产品的使用: 1. 增加使用频率:例如各大卖场均会使用折价券,增加了消费者消费的次数;牙 膏的厂商透过医师向消费者建议应加强每餐饭后刷牙,增加使用频率。 2. 增加使用数量:例如吃到饱餐厅的盛行,计算机厂商推出增加少许的钱可以增 购打印机或换购液晶屏幕优惠以增加营业额等。 3. 提供现在使用者新的用途:例如计算机可当装饰用或观赏电视;手机可当娱乐 功能及照相功能。 现有市场 亲卅曹市场 现有产品 新壇产品 市丁透 市场扩张 产品扩张

产品销量预测模型

2012年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第二次模拟训练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数学建模竞赛选拔的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做题期间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 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选拔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选拔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 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 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选拔规则,以保证选拔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 选拔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队员签名:1. 2. 3. 日期: 2012 年月--日

2012年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第二次模拟 编号专用页 评阅编号(评阅前进行编号):

B 题产品销量预测 摘要 对产品销售量的预测,无论是对于整体掌控市场的发育与成长态势的政策制定者,还是对于研究市场行情以制定营销策略的厂商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市场上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销量预测的实际问题,确定模型应有的变量,做出一般的假设并确定约束条件,从而建立有效的模型,以更好的解决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销量预测问题。 对于问题一,经过分析可设() =dx kx t dt ,从而建立简单的Malthus 模型,很 好地解决了产品销售量的预测问题。 对于问题二,针对市场中存在市场容量N 这一约束条件,又有 =k[N-x(t)]dx dt ,则可建立阻滞增长模型,即可得到产品的销售量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增加,达到一定时期后销售量开始趋于稳定。 对于问题三,综合考虑各个影响产品销售量的因素,通过筛选和忽略微小因素,主要考虑产品价格、产品广告投入、消费者习惯等因素,并引用媒体广告产出的模型,分别建立各因素与销售量的函数关系式,并通过这些关系式的组合,得到一种新的新产品扩散模型。通过该模型与logistic 模型和巴斯新产品扩散模型比较来进行模型检验,并通过Matlab 编程画图可以得出,该模型和两种已知的模型的曲线走向一致。 关键字:销量预测、Malthus 模型、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 模型、巴斯新产品 扩散模型、Matlab 、媒体广告产出的模型 一 问题重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层出不穷的进入市场,无论是作为整体掌控市场的发育与成长态势的政策制定者,还是研究市场行情以制定营销策略的厂商总是希望在一个新产品进入市场之前能够预测出产品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的销售量,研究产品销量预测算法,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实现准确判断销量对国家决策者和厂家来说都具有很高现实意义。 有某种新产品要推向市场, t 时刻的销量为),(t x 假设产品性能良好, 每个产品都是一个宣传品, 则t 时刻产品销量()x t 与t 有关。 问题一设t 时刻产品销量的增长率 dx dt 与)(t x 成正比, 预测0t 时的产品销量0()x t ; 问题二设考虑到产品销售存在一定的市场容量N , 统计表明dt dx 与该产品的潜在容量)(t x N -成正比, 预测0t 时的产品销量0()x t ;

第5章_产品组合决策案例

第五章产品组合决策 案例一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导入对产品整体概念的理解及分析树立产品整体概念的现实意义。 RC公司的产品销售问题 RC公司新近成功开发了一种家庭自动化兼防卫系统,可以通过打电话来控制家里的所有电器,还具有防盗报警的功能。产品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主机由公司生产,外部设备需要购买各专业防盗传感器厂家生产的可匹配产品。经过市场调查后,公司选择了一个被百姓能接受的价位准备将产品推向市场,公司的销售人员带着产品参加了几次电子产品博览会后反应也都很好。现有的产品包装中只有主机部分,由于公司并不生产外部设备,所以在包装中无外部设备,只是在说明书中写明了可以采用哪一类的外部设备,并由技术人员写了几页如何安装的介绍。产品正式推向市场后,销量并没有公司预测的那样好。主要反映出来的问题有:许多用户既买不到外部设备,买回来后也不会连接或是连接的不对;都接好后还有不少人不会正确使用。这些问题影响了产品的销售。试分析RC公司在什么地方工作有失误。 思考题: 1、者为什么购买RC公司的产品?其主要的购买动机是什么? 2、影响RC公司产品销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RC公司产品整体应包括哪些部分? 3、试通过案例探讨分析树立产品整体观念对企业营销的启示。 案例二 教学目的:了解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步骤、新产品开发的方式以及探讨营销部门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贝贝尿布占领美国市场 某公司接受了社会上一位工程师的一项新产品设计————一次性使用尿布。这种尿布比布质尿布更为吸尿,而且贴肉一面干燥柔软。 该公司制定了新产品投放方案,首先决定进行市场调查。他们通过家庭访问、电话访问、座谈、发意见征求书等形式,对一百多万“妈妈”进行了调查,结果妈妈们一致认为现在使用的尿布用量大,洗涤麻烦,带孩子外出不方便,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尿布湿漉漉的,孩子的皮肤被刺激得发红,妈妈很心疼。同时关于市场潜力的调查表明,全美国每年要换用150亿次尿布,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市场。 紧接着公司对此进行了商业性分析,财会部门认为一片尿布只能带来很少的利润,唯有大量销售才能聚集巨额利润;同时也只有大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足以和其他布质尿布竞

品牌研究分析模型

15大品牌研究分析模型(一) ---达闻通用市场研究公司姚志军 目录 15个品牌研究模型,全方位的品牌解决方案 –达闻通用为您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丰富的研究方法 0.前言:品牌研究解决的是两个核心问题,我们现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 1.GRAVEYARD模型:简单快捷有效解释品牌的市场位置的定量分析方法 2.品牌发展指数模型:从消费者的认知及购买行为的角度来量化品牌的发展状况,最直接能反映品牌市场现状的研究工具。 3.Dm-BrandGold SM品牌形象金字塔模型:全面剖析品牌、有效洞察品牌核心价值的超强大科学分析工具。 4.Dm- Matrix SM品牌发展矩阵:利用品牌形象金字塔模型,洞察一个品牌从起始到发展到强势到衰退的各个阶段。 5.产品优劣势研究模型:了解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及品牌产品对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 6.经典品牌形象定位研究模型:图化显示品牌与各竞争品牌的形象定位关系的一种经典定量分析方法。 7.Dm-BPP SM品牌个性形象定位模型:专注于品牌个性形象,可以用于定性或定量的定位分析方法。 8.Dm-PhotoStore SM品牌联想图册+ 行为分析:结构化图化投射挖掘消费者的品牌知识,并通过于购买行为进行洞察性关联 的高超研究方法,解释品牌核心价值以及行业价值形象,寻找品牌建设的方法。 9.Dm-PopGold SM金字塔气泡联想法+ 行为分析:了解消费者品牌的全方位品牌知识及其来源,发现关键驱动品牌元素 10.Dm-SayWhat SM品牌诉求策略研究模型:帮助确定在品牌发展现阶段,广告诉求上应该是采取以理性诉求为主还是感性诉求 为主的策略。 11.品牌研究+U&A:以细分群体为基础的品牌研究 12.品牌研究+九型人格:另一种强大的细分方法 13.品牌组合研究:帮助良好规划子品牌系列组合 14.Dm-Ntest SM品牌名称测试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全面解构品牌名称效果,帮助确定品牌名称 15.Dm-Star SM明星代言人测试模型:从初步筛选到最后确定明星代言人 15个品牌研究模型分别解决的是品牌规划里的不同问题,每个模型都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或综合的统计分析方法或定性研究技术。良好而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模型方法,可显著有效地管理和提升品牌价值及提高品牌塑造效率。

服务质量体系模型及评价指数分析

服务质量体系模型及评价指数分析

服务质量指数 摘要:当前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一般从顾客的主观感受程度,采用SEVEQUAL、顾客满意度等方法。可是,对服务质量的提供过程和提供能力涉及不够,而这些因素是决定服务质量水平的前提,经过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测评,才能准确、客观地体现服务质量的水平。本文提出建立以顾客为中心,涵盖服务质量能力、服务质量过程、服务质量绩效的服务质量体系模型,并用服务质量评价的新型工具——服务质量指数来定量化地描述服务质量水平。最后,经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服务质量指数的有效性。 关键词:服务质量指数模型改进 Service Quality Index Tang Xiaofen (Shanghai Academy of Quality Management, Tel: 86-21- 62835871, E-mail:) Abstract: Nowadays the evaluation of service quality

usually adopts the methods such as SEVEQU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etc. And these methods employ the customer's impression to evaluate the service quality. But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process and capacity of service quality is not enough. While these two factors are prerequisites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To describe the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se factors synthetic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establishes a service quality system model, which is customer-focused and covers three functional aspects of service capacity, service process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With the service quality index, the model describes quantitatively the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which is a new point of view and method. Finally the paper introduces a real study case of an enterprise, which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service quality index. Key words: Service quality, Index, Model, Improvement 1 引言 当前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58%来自服务业,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25%,服务质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国际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