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部编教材
合集下载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满江红》原文呈现
• 《满江红》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 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课堂互动与实践活动
01 诗人及作品背景介绍
CHAPTER
秋瑾生平及时代背景
女中豪杰
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是 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诗人 ,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立下汗马 功劳。
题材广泛
女性作家们的创作题材广泛,涉及爱情、婚姻、 家庭、社会等各个领域,展现了女性独特的视角 和思考。
文学形式多样
同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出现了多种文学形式 ,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
当代女性文学发展趋势
女性主义思潮影响
当代女性文学受到女性主义思潮 的影响,强调女性独立、自主、 平等的地位,关注女性的生存状
时代背景
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是一个 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她 的一生见证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 革命思想的兴起。
《满江红》创作背景及主题
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满江红》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部编版秋瑾《满江红》课件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 怀。“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 奋斗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 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词的最后几句,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
词的结尾,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的悲 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 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词的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 心得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 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北国的秋天,
明净如洗,“秋容如拭”“拭”字写秋色澄明,然而美好的节日, 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 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这让她更加思念故乡也痛恨自己是 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名族危亡尽心尽力。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
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 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 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 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伉 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 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 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 训斥:“这是男人的事 情,你休胡思乱想。” 秋瑾也不示弱:“我要 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 救国救民的责任。”两 人吵得互不相让。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 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 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 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词的最后几句,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
词的结尾,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的悲 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之中。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 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词的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 心得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 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北国的秋天,
明净如洗,“秋容如拭”“拭”字写秋色澄明,然而美好的节日, 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词人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 味”。家事国事,交织心中。这让她更加思念故乡也痛恨自己是 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名族危亡尽心尽力。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
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 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 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 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伉 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 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 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 训斥:“这是男人的事 情,你休胡思乱想。” 秋瑾也不示弱:“我要 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 救国救民的责任。”两 人吵得互不相让。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 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 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 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 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 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秋瑾《满江红》部编教材ppt课件

小结
•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
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 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 的束缚中,走
•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 开阔胸怀。
主题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 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 出• ]封’ 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 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 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一组三字短句斩截有力,运用“列 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 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 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表明作者的济世情怀。“肝胆”指关 注时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 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 ,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 的同情。
赏析
“早又是中秋佳节” 运用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中秋佳 节和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 乐景反增悲哀。
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
• 诗化的表现手法,是化用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的诗句,写秋色,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 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 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 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 匠心。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运用设问,写出了词人的理想抱负不 为一般凡夫俗子所理解的处境;在自问 自答中,又表现了词人遭遇挫折和磨难 后的豪爽胸襟。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形容悲伤到了极点,潸然 泪下。运用典故,充分表达了自己难觅 知音的孤寂与苦闷。也充满了没能冲出 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的忧郁和感 慨。
2024年度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满江红》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与拓展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 浙江绍兴人,家庭条件优 渥,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 教育。
在朗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速、重音、节奏感等技 巧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明白了如何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诵中。
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我对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历史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7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 与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技能培养
01
通过《满江红》,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述秋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
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人物评价分析
02
通过对《满江红》的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秋瑾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培养
03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学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
会责任感。
在艺术领域的影响与拓展
02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清朝末年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不安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 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民众生活困苦。
民族危机深重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国 家领土沦丧,民族尊严受 到严重践踏。
思想启蒙运动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 反思传统文化,倡导西学 ,推动思想启蒙和改革。
秋瑾的个人经历与创作动机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艺术特色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满江红》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与拓展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 浙江绍兴人,家庭条件优 渥,从小受过严格的上等 教育。
在朗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语速、重音、节奏感等技 巧在表达情感和意境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加明白了如何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诵中。
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我对中国近代史和革命历史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07
《满江红》的实践应用 与拓展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技能培养
01
通过《满江红》,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述秋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
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人物评价分析
02
通过对《满江红》的解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秋瑾进行全面
、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培养
03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学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
会责任感。
在艺术领域的影响与拓展
02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清朝末年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不安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 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民众生活困苦。
民族危机深重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国 家领土沦丧,民族尊严受 到严重践踏。
思想启蒙运动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 反思传统文化,倡导西学 ,推动思想启蒙和改革。
秋瑾的个人经历与创作动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词四首PPT课件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反问】“俗子”既指丈夫,又指困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 的人物。反问句则强烈抒发词人即使不为世人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赏句】一个“莽”字,一句 发问,充分地展现出作者不被 理解的苦闷和彷徨。
【用典】借用白居易的 《琵琶行》典故,抒发 了难觅知音的孤寂。
课后作业
背诵本课中的四首词。这四首词中有不少千古传诵 的名句,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 会到的作品情境。
谢谢观看
满江红
秋瑾
shì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nónɡ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mǎnɡ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诵读指导】朗读时,上片语速放慢,读出词人的失落、幽 怨之情;下片语速较快,语调高昂。“青衫湿!”一句,语速缓 慢沉重,读出悲伤叹惋之感。
【用典】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 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品词】“苦”“强派”“殊未屑”等词语强烈表达了词人身 为女子的不甘,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片(女子身躯,殊为不屑):中秋时节,小住京华, 秋容满眼,触景生愁。国家严峻的局势,婚姻家庭的束缚, 都如千斤重担压在词人柔弱的肩头,强烈的不甘流露在字里 行间。
背景链接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当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她 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却无动于衷。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后虽由友人出面调解,但秋瑾决心冲破 家庭牢笼,投身革命。第二年,她便东渡日本留学。
【反问】“俗子”既指丈夫,又指困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 的人物。反问句则强烈抒发词人即使不为世人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赏句】一个“莽”字,一句 发问,充分地展现出作者不被 理解的苦闷和彷徨。
【用典】借用白居易的 《琵琶行》典故,抒发 了难觅知音的孤寂。
课后作业
背诵本课中的四首词。这四首词中有不少千古传诵 的名句,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 会到的作品情境。
谢谢观看
满江红
秋瑾
shì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nónɡ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mǎnɡ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诵读指导】朗读时,上片语速放慢,读出词人的失落、幽 怨之情;下片语速较快,语调高昂。“青衫湿!”一句,语速缓 慢沉重,读出悲伤叹惋之感。
【用典】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 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品词】“苦”“强派”“殊未屑”等词语强烈表达了词人身 为女子的不甘,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片(女子身躯,殊为不屑):中秋时节,小住京华, 秋容满眼,触景生愁。国家严峻的局势,婚姻家庭的束缚, 都如千斤重担压在词人柔弱的肩头,强烈的不甘流露在字里 行间。
背景链接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当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她 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却无动于衷。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后虽由友人出面调解,但秋瑾决心冲破 家庭牢笼,投身革命。第二年,她便东渡日本留学。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满江红》秋瑾-课件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忧虑。
满江红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②, 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⑦!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 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 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 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 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 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 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 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 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 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 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 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 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 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 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 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 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 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 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 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 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她叹息道:“琴瑟异趣, 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女性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塑造
女性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阐述女性自我认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女性实 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女性价值观的塑造
分析女性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过程,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等方面 的影响因素。
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
探讨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特点,尊重不同女性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促进女性全面发展。
中西方女性形象比较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历史演变
01
从古代到现代,中西方女性形象在各自文化中的塑造和变迁。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
02
通过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示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特
点和差异。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
03
分析中西方女性在家庭、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和角色,探
讨其异同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
时代地半封建 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满江红》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 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 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 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中 秋节秋夜她遥望明月,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填了这 首词。
01
东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古代女诗人的自我意识到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02
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到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
03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比较
比较中西方女性在自我认知、性别平等观念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其背后
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流中的女性话题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绍兴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堂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 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 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 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 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 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 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 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 中原回首肠堪断!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 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 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 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 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 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 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
满江红 秋瑾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 年生于绍兴,字璿卿,自号竞 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 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 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 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 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 为。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 老天偏偏苦苦地将我强派作女儿身,其实 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 表明词人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 加以蔑视。
概括上片的大意
• 上阕写与丈夫结婚八年,如 今与其决裂,冲破家庭束缚, 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 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鉴湖女侠的自我写 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 • “身与心”“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 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 想感情。 • 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 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 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 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 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 王廷钧提亲。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 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銮花轿 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
•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 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 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 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 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 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 •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 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 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 息道:“琴瑟异趣,伉 训斥:“这是男人的事 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情,你休胡思乱想。” 秋瑾也不示弱:“我要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 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 乐。 救国救民的责任。”两 人吵得互不相让。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 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 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 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 要经受磨难挫折。 • 反问句,表达此人匡国济世的凌云壮 志不为世人所理解。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 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 特别是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 究竟能得到多少人的支持? • 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的反映了一个刚踏 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
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 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 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 •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 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 开阔胸怀。
•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纪念场所
秋瑾的创作
•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 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 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 充满了对祖国前途的
深切忧虑。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 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 比黄花瘦”的诗句。 纵然秋景美如画,但心中独自愁。表达冲 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 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 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 心情,别具匠心。
•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 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 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 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 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 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 一步。 •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 名存实亡。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 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 “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 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 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