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接地位置要点

隧道接地位置要点
隧道接地位置要点

隧道接地要点

隧道接触网接地技术要求:

1、隧道两侧需设置接触网接地端子,具体位置要求如下:

1)在距入口及出口1m和5m处隧道两侧各设置一处接地端子。

2)隧道入口至出口间每隔500m隧道两侧各设置一处接地端子。500~1000m长度的隧道,在隧道中间设置一处,小于500m的隧道,只在隧道进、出口设置。

3)距入口及出口1m接地端子设置在轨面高度为10m处,其他接地端子设置在距离轨面高度为7m处。

2、接地电阻及接地极设置要求

1)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姆。

2)每处接地极顺线路方向埋设一根水平接地扁钢,扁钢上每隔5m焊接一根2.5m 长垂直接地极,设置根数参照“晋中南洪汤施(Z)隧(变)-参-02”附图,埋深0.6m。

3)水平接地扁钢通过与-60×6预埋接地扁钢连接,再与-40×4预埋扁钢引线连接至接地端子。垂直接地角钢采用L63×5。

4)接地体埋设后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5)在隧道两侧的侧壁衬砌混凝土内各预埋一根-40×4贯通扁钢,位置为轨面以上3m。贯通扁钢与预埋引线连接。

3、其他设置要求

1)通过-40×4的扁钢作为引线,在接地端子处从隧道壁引出作为接地端子,外露长度15cm,并在末端预留两个φ16的孔。

2)隧道壁内预埋的贯通扁钢须与接地引线及隧道内各种钢筋可靠焊接。

3)接地极的各种金属件均应热浸镀锌(含引线及贯通扁钢),镀锌厚度不小于86μm。连接时采用连续焊缝进行焊接,焊接处应补涂沥青防腐。

4)施工时,应实测接地电阻值,当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使用降阻剂及增加垂直接地角钢的方法,当采用以上方法后接地电阻值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及时反馈设计。

5)预埋引线及隧道壁内预埋贯通扁钢尽量置于衬砌断面中间位置。

6)具体布置形式参照附图及“晋中南洪汤施(Z)隧(变)-参-02”。

4.信号接地端子设置

(1

(2)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线路右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 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3)从隧道进口27m处开始,在线路左侧的电力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 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4)从隧道进口27m处开始,在线路左侧的电力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高速铁路隧道综合接地技术材料

尖山隧道防综合接地及过轨管道技术交底 1、隧道综合接地方案及原理 2、初期支护综合接地(含明洞仰拱) 3、隧道二次衬砌的接地 4、综合洞室接地(变压器洞室和其他洞室) 5、斜切式明洞综合接地 6、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设置要求 7、过轨管线 一、隧道综合接地方案及原理 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截面积70mm2)敷设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采取砂防护,其利用二次衬砌环向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2、利用隧道初期支护锚杆或底板基础结构钢筋做接地极,接地极以台车位的长度为单元施做,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3、利用隧道二次衬砌及电缆槽侧壁的结构钢筋做接触网闪落保护接地装置; 4、在电缆槽底部、侧壁及洞室内预置接地端子,并与接地钢筋可

靠焊接; 5、通过L型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连接,从而实现隧道接地装置与综合接地系统间的等电位连接; 6、通过接地装置内的环向接地钢筋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7、隧道内有接地需求的设备设施均通过预置的接地端子实现接地连接。 8、过轨管线在隧道洞口、综合洞室、变压器洞室均有预埋,预埋种类有三种:信号过轨、无线通信过轨、电力过轨,管质采用普通镀锌钢管。 二、初期支护综合接地(含明洞仰拱) 1、初支有钢架地段Ⅳ、Ⅴ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架做为接地极,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8米),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可靠焊接,每个台车位的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φ16 L形钢筋焊接),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注意事项: 在有钢架的初期支护一个台车间距内就需要施工一个环向接地钢筋,做好钢架、锚杆、钢筋网片的焊接,同时必须注意用连接钢筋与工字钢焊接后引至二衬外,引出的钢筋最后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顶的纵向φ16接地钢筋连接。 用于连接钢筋采用焊接工艺,焊接要求如下双面焊接不小于55mm,单边焊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2、初支无钢架 Ⅲ级围岩隧道,以一个台车的长度为间距设置1个综合接地极;综合接地极用1根φ16环向接地钢筋与8根接地锚杆(初支系统锚杆)焊接而成,锚杆根数必须根据锚杆长度的2倍距离来定,同样锚杆和环向接地钢筋通过φ16 L形钢筋引出二衬外,最后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壁顶的纵向φ16接地钢筋连接。 3、初期支护接地投影图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一、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控制要点 (一)、隧道工程施工一般安全措施 1、隧道施工应做好施工前期准备,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结合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合理安排施工。 2、隧道施工各班组,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内容包括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及措施,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本上。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 3、在软岩或不良地质的隧道中,施工前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并遵守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先护顶等小循环的施工原则。 4、施工中应加强对围岩及支护的检查和监测,如发现险情,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情况危险时,应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同时立即向上级报告。 5、进入隧道工地必须按规定配带好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6、进洞前应做好边仰坡防护和排水设施。 (二)、临时及辅助设施安全要求 1、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应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布置科学,间距合理,交通便利,施工、生活区域明显分开,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设置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 2、临时道路在险峻处应设立防护石墩和安全标志。 3、临时供电设施及线路应满足用电规范要求,主线、支线走向流畅,电线接头、闸刀应安装牢固,禁止使用裸线和裸体开关,动力机械应设立安全防护,电动工具应加强检查。彻底杜绝非电工私拉私接电线、电器现象。 4、压力容器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消防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防火设备布置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2、对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非专职人员不得接触此类物品,防止发生人为事故。 3、生活区及工地机电设施,设置接地避雷击装置,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进行接地检查。 4、定期进行防火教育,杜绝职工使用电炉,乱扔烟头等不良习惯。 5、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更换消防器材,消除火灾隐患。 6、隧道中不得存放汽油、柴油及其他易燃品。 (四)、洞口工程 1、洞口路基及边坡、仰坡断面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方工程做完,开

隧道接地位置要点

隧道接地要点 隧道接触网接地技术要求: 1、隧道两侧需设置接触网接地端子,具体位置要求如下: 1)在距入口及出口1m和5m处隧道两侧各设置一处接地端子。 2)隧道入口至出口间每隔500m隧道两侧各设置一处接地端子。 500~1000m长度的隧道,在隧道中间设置一处,小于500m的隧道,只在隧道进、出口设置。 3)距入口及出口1m接地端子设置在轨面高度为10m处,其他接地端子设置在距离轨面高度为7m处。 2、接地电阻及接地极设置要求 1)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姆。 2)每处接地极顺线路方向埋设一根水平接地扁钢,扁钢上每隔5m焊接一根2.5m长垂直接地极,设置根数参照“晋中南洪汤施(Z)隧(变)-参-02”附图,埋深0.6m。 3)水平接地扁钢通过与-60×6预埋接地扁钢连接,再与-40×4预埋扁钢引线连接至接地端子。垂直接地角钢采用L63×5。 4)接地体埋设后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5)在隧道两侧的侧壁衬砌混凝土内各预埋一根-40×4贯通扁钢,位置为轨面以上3m。贯通扁钢与预埋引线连接。 3、其他设置要求 1)通过-40×4的扁钢作为引线,在接地端子处从隧道壁引出作为接地端子,外露长度15cm,并在末端预留两个φ16的孔。 2)隧道壁内预埋的贯通扁钢须与接地引线及隧道内各种钢筋可靠焊接。 3)接地极的各种金属件均应热浸镀锌(含引线及贯通扁钢),镀锌厚度不小于86μm。连接时采用连续焊缝进行焊接,焊接处应补涂沥青防腐。 4)施工时,应实测接地电阻值,当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使用降阻剂及增加垂直接地角钢的方法,当采用以上方法后接地电阻值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及时反馈设计。 5)预埋引线及隧道壁内预埋贯通扁钢尽量置于衬砌断面中间位置。 6)具体布置形式参照附图及“晋中南洪汤施(Z)隧(变)-参-02”。

四、隧道光爆要点

四、光面爆破施工要点 在隧道爆破施工中,首要要求是开挖轮廓与尺寸准确,对围岩扰动小。采用光面爆破能使开挖轮廓与尺寸准确,对围岩扰动小,大大地减少了超欠挖,安全、经济。早在1979年就在衡广复线坪乐段大瑶山等11座隧道开挖施工中全面推广应用光面爆破技术,取得很大成功,并创造了大断面深孔掏槽技术和全断面深孔光面爆破技术,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应用。 1隧道光面爆破技术 1.1隧道光面爆破的特点与标准 (1)特点 光面爆破是通过正确确定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尤其是正确选择周边眼的钻爆参数与装药结构,周边孔爆破是在设计断面主爆体爆破之后最后同时起爆,使爆破后的围岩断面轮廓整齐,最大限度地减轻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尽可能地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爆破技术。 (2)主要标准 开挖轮廓成形规则,岩面平整; 围岩岩壁上保持50%以上的半边炮眼痕迹,无明显的爆破裂缝;超欠挖符合规定要求,围岩无危石、无坍塌等现象。 (3)光面爆破的优越性 对围岩的扰动小,又尽可能保存围岩自身原有的承载能力,从而改善了初期支护和衬砌结构的受力状况,可以减小初期支护强度。由于围岩岩壁圆顺平整,减少了应力集中和局部落石现象,是隧道防坍的有力措施,从而增加了施工安全度,减少了超挖和回填量,能节省大量混凝土,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光面爆破可减轻振动和保护围岩,所以它是山岭隧道、城市市政隧道、地铁隧道等有效的开挖爆破方法。 1.2隧道光面爆破的主要参数 隧道光面爆破主要参数包括:周边眼的间距(E),周边眼的抵抗线(W)(即周边眼至内圈眼的距离)、周边眼密集系数(K=E/W)和装药集中度(线装药密度)等。

同时,应根据爆破器材,选择周边装药结构和安排起爆雷管。 影响光面爆破参数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岩石的可爆性、炸药品种、一次爆破的断面大小、断面形状、凿岩设备、钻孔直径和深度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地质条件。光面爆破参数的选择,通常采用简单的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法加以确定,在初步确定后,一般可在现场爆破实践中加以修正改善。 (1)周边炮眼间距E 在不偶合装药的前提下,光面爆破应满足炮孔内静压力小于爆破体的极限抗压强度,而大于岩体的极限抗强度的条件。“此据理论”,按以下公式确定E值。 E≤[σc]/[σp]≤Kid d——炮眼直径,cm。 [σc]——岩体极限抗压强度,Mpa。 [σp]——岩体极限抗拉强度,Mpa。 E——周边眼间距,cm。 实施施工中,取得经验数据作为设计参数,一般Ki=10-18,即E=(10-18)d;当炮眼直径为φ32mm-φ40mm时,E=35cm~70cm。 也可以在两个炮眼间增加导向空眼,导向眼到装药眼间的距离一般控制在40 cm以内,才能取得效果。 此外,还应注意炸药品种与药卷直径对E值也有影响。 (2)周边眼抵抗线W与装药密集系数K。 周边眼的间距E与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W有着密切关系,通常以周边眼的密集系数K表示,K=E/W,其大小对光面爆破效果有较大影响。必须使应力波在两期相邻炮眼间的传播距离小于应力波到临空面的传播距离,即E

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新建郑州至万州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ZWZQ-3标编号:JD-XMB-20170312-01 单位工程名称李家大山隧道 分部工程名称衬砌交底部位综合接地 交底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郑万高铁湖 北段ZWZQ-3标项目经理部 接受单位3分部 交底日期2017年3月12日交底地点项目部 交底内容: 一、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郑州至万州铁路客运专线ZWZQ-3标李家大山隧道工程综合接地施工。二、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3)隧道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图号:通号(2016)9301)。 三、设计概况: 李家大山隧道为Ⅴ级围岩隧道,初支:锚杆直径22mm,长4m,纵、环向间距1m;钢架为工字钢22a,每榀间距0.6m,钢筋网片钢筋直径8mm,网格间距20x20cm。二衬:环向钢筋直径25mm,纵向钢筋直径14mm。 四、李家大山隧道综合接地施工要求: (一)初支 1、李家大山隧道为Ⅴ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做接地极。 2、锚杆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间距为8m;接地锚杆与钢拱架通过L型直径16mm圆钢进行可靠焊接。通过直径16mm 圆钢与钢拱架进行焊接连接,自拱脚引出初支接地钢筋。 初支锚杆与钢拱架连接示意图 3、按照通号(2016)9301-22页Ⅴ级围岩隧道接地体接地图进行施工。 4、为确保接地连接质量钢拱架法兰盘连接位置,采用直径16圆钢进行焊接连接。 交底人交底接受人 注:本交底一式3份, 3分部1份,工程部存档2份。第1页,共5页

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正洞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1、初支接地极 ①Ⅱ级以下围岩、明洞及全包防水隧道:在隧道底板的底层施作1m×1m的接地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接地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点施以“L”形焊接,其它节点绑扎;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台车位设置一处接地钢筋网。 ②Ⅲ级围岩:利用初支锚杆和Φ16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做接地体;锚杆选取间距为两倍锚杆长度,数量不少于3根;按每一台车位设置一处接地极。 ③Ⅳ、Ⅴ级围岩:利用初支锚杆与一榀钢架连接做接地体;锚杆选取间距为两倍锚杆长度,数量不少于5根;按每一台车位设置一处接地极。 ④接地锚杆与专用接地钢筋、接地钢架应焊为一体,钢架与钢架间应采用弓形钢筋焊连,施工中应对接地锚杆、钢架作出标识,方便施工与检查,防止焊连出错(特别是引出接地连接钢筋时出错),造成接地电阻超标。 ⑤在每个台车位中部拱墙下部处采用Φ16钢筋从接地极引出,作为初支接地连接钢筋,用于连接综合接地系统。 ⑥全面检查接地钢筋焊连情况并测试接地电阻(单点阻值一般地段小于4Ω,困难地段不大于10Ω),全部达标后方可浇筑隐蔽。 ⑦二衬拆模后,在初支接地连接钢筋的对应拱墙处标注综合接地标识符,便于后续施工及质量检查。

2、拱墙二衬中接地钢筋设置 ①二衬衬砌有结构钢筋的隧道,在二衬内层钢筋上,于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距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在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以外的位置,以1m为间距选择纵向结构钢筋(至隧道底板以上1.5m处为止)作为纵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续。 ②施工中应对环向、纵向接地钢筋作出标识,方便施工与检查与检查,防止焊连出错(特别是引出接地连接钢筋时出错),造成贯通电阻超标。 ③在拱墙下部对应接触网吊柱基础处(无接触网槽道时在台车距施工缝1米处),采用Φ16钢筋从环向接地钢筋引出,作为二衬接地连接钢筋,用于连接综合接地系统。 ④环向接地钢筋与仰拱钢筋只可绑扎不得焊接,纵向接地钢筋与其它未用于接地的结构钢筋只可绑扎不得焊接 ⑤全面检查接地钢筋焊连情况并测试二衬连接接地钢筋与基地端子本体、二衬顶部环向接地钢筋(无接触网吊柱基础时)间的贯通电阻(阻值应小于50mΩ),全部达标后方浇筑隐蔽。 ⑥二衬拆模后,在二衬接地连接钢筋对应拱墙处标注综合接地标识符,便于后续施工及质量检查。 ⑦素混凝土二衬且无接触网吊柱基础的无需施作接地钢筋网,不在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 3、接地端子设置

高速铁路隧道四电接口技术交底1.07

隧道四电接口技术交底 请各工区认真学习以下图纸及技术资料并将技术交底做到工班层面: 1、设计图纸级文件: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隧道附属洞室、综合接地、过轨设计参考图》兰乌二线施隧参207、《隧道内接触网轨槽预埋安装参考图》兰乌二线施隧参200、《隧道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兰乌二线施网(预留)01-39-47、《隧道、路基以及桥梁墩台电力接口预留表》、《通信、信号区间电缆槽、电缆井、过轨管及桥梁预留孔、预埋件工点资料》、《桥梁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表》、《关于对甘青段站后专业相关问题的回复》铁一院甘青指【2010】46号、铁一院甘青指施电技[2010]3号; 2、甘青公司及西宁指挥部文件: 《四电接口工程管理办法》—附件1《四电接口工程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附件2《四电接口工程现场检查大纲》 3、项目部工程部文件及交底: 《关于加强综合接地施工控制的通知》工程部【2010】68号、《综合接地测试检查结果通知》工程部【2010】69

号、《桥梁墩台预埋和四电预埋技术交底》、《隧道四电技术交底》; 一、道内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 1、接地极设置 隧道接地极利用初期支护锚杆、钢架、二村钢筋或底板钢筋。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底板接地极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2、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 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 1)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 2)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结构钢筋为接地钢筋; 3)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4)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5)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 接触网轨槽所在二衬无结构钢筋的,应增加环向接地钢筋与综合接地母线连接,轨槽使用φ16的钢筋焊接在接地钢

隧道综合接地控制要点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控制要点 1隧道综合接 隧道地段贯通地线敷设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防护措施。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其接地分为以下几种: (1)利用二次衬砌环向钢筋实现横向连接,见图1-1。 衬砌钢筋接地 (2)利用隧道初期支护锚杆或底板基础结构钢筋做接地极,接地极以台车位的长度为单元施做,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3)利用隧道二次衬砌及电缆槽侧壁的结构钢筋做接触网闪落保护接地装置; (4)在电缆槽底部、侧壁及洞室内预置接地端子,并与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5)通过L型连接器将贯通地线与电缆槽底部接地端子连接,从而实现隧道接地装置与综合接地系统间的等电位连接; (6)通过接地装置内的环向接地钢筋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向连接。 (7)隧道内有接地需求的设备设施均通过预置的接地端子实现接地连接。

1.1初期支护接地(接地故名思意就是要和大地连接,而初支就是接触大地的部分,因此初支接地是整个接地系统能否起到作用的最关键因素,其他接地系统是通过与纵向接地筋连接和初支的接地连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接地的目的) 1.1.1初支有钢架地段 Ⅳ、Ⅴ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架做为接地极,接地极以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8米),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可靠焊接,每个台车位的接地极均通过连接钢筋(φ16 L形钢筋焊接),与两侧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由于蒙华铁路取消了系统锚杆,因此接地极是钢架、钢筋网以及钢架的定位筋形成的综合系统) 有钢架地段初支接地示意图

预埋件、综合接地

交底内容: 1 目的 明确隧道预埋滑槽产品规格、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相应的标准要求。指导、规范隧道滑槽设计、施工、验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明确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相应的标准要求。 2 编制依据 ⑴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隧道内接触网基础接口技术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的通知》(工管[2006]28号)。 ⑵新建铁路贵广线隧道内预留接触网槽型滑道招标的技术规格书及采购合同的技术及商务要求。 ⑶铁道第一、第二、第四勘察设计院的施工设计文件和图纸。 ⑷ TB/T2073-200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 ⑸ TB/T2074-200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⑹ TB/T207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⑺ TB10421-200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 滑槽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3.1 施工工序 ⑴台车加工: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在模板台车上开螺栓定位孔。 ⑵按照隧道弧度现场制作一个工作台,长约3米,宽约1米。 ⑶将两根槽道放置在工作台上,根据设计要求调整槽道间距离,用钢筋或型钢焊接牢固。 ⑷槽道粗定位:绑扎第二层网片钢筋时,按照设计位置,测量出槽道位置,并将事先焊接好的成组槽道就位;在槽道后部锚钉处,垂直槽道方向,间隔绑扎几根短筋,长约30cm;将其挂在钢筋网上。 ⑸槽道精确定位:台车移动就位到指定位置,顶升模板到位,利用T型螺栓穿过钢模板上预留长孔,找到并调整槽道位置,锁紧螺栓,使槽道紧贴模板,进行精确定位;⑹二次衬砌浇注; ⑺衬砌脱模:T型螺栓螺母松开后,旋转900取出螺栓,收回模板脱模。 3.2 T型螺栓与摸板连接 ⑴在台车模板上开安装孔,单根槽道固定点为两处(槽道两端部各一处)。开孔原则:应结合槽道预留台车模板布置图进行优化,减少模板开孔数量;针对一组平行双槽道,建议一根槽道上开A型孔标准尺寸为:150mm×42mm,另一根槽

隧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单位:编号: 主送单位页数第 1 页共 2 页 工程名称隧道工程工程部位隧道综合接地 交底内容:隧道综合接地施工 一、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XX项目XX隧道综合接地施工。 二、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2.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 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问的等电位连接。 3.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 (1)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 a.利用二次村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 b.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 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c.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 地钢筋连接: (2)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吊柱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 钢筋设置。环向接地钢筋设置位置根据接触网专业提供的里程位置埋设。 (3)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4.隧道接地极设置 (1)III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做为接地极; (2)IV、V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做为接地极; (3)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米间隔选用仰拱结构钢筋,即在隧道仰拱的底层形成 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 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 位设置一处。 (4)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 编制:复核:签收:年月日 注:“技术交底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工点负责人作为施工的依据,一份留存备查,并办理交接手续。

隧道内预埋接触网槽道施工要点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 隧道内预埋接触网槽型滑道施工要点指南 1 目的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技术规格书明确隧道预埋槽型滑道(以下简称槽道)产品规格、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相应的标准要求。指导、规范隧道滑槽设计、施工、验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明确隧道内槽道与综合接地系统之间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相应的标准要求。 2 编制依据 ⑴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隧道内接触网基础接口技术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的通知》(工管[2006]28号)。 ⑵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隧道内预留接触网槽道招标的技术规格书及采购合同的技术及商务要求。 ⑶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的施工设计文件和图纸。 ⑷ TB/T2073-200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 ⑸ TB/T2074-200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⑹ TB/T2075-200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⑺ TB10421-200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⑻通号(2009)930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3 槽道施工主要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3.1 施工工序 ⑴台车加工: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在模板台车上开螺栓定位孔。 ⑵按照隧道弧度现场制作一个工作台,长约3米,宽约1米。 ⑶将两根槽道放置在工作台上,根据设计要求调整槽道间距离,用钢筋或型钢焊接牢固。 ⑷槽道粗定位:绑扎第二层网片钢筋时,按照设计位置,测量出槽道

位置,并将事先焊接好的成组槽道就位;在槽道后部锚钉处,垂直槽道方向,间隔绑扎几根短筋,长约30cm;将其挂在钢筋网上。 ⑸槽道精确定位:台车移动就位到指定位置,顶升模板到位,利用T 型螺栓穿过钢模板上预留长孔,找到并调整槽道位置,锁紧螺栓,使槽道紧贴模板,进行精确定位; ⑹二次衬砌浇注; ⑺衬砌脱模:T型螺栓螺母松开后,旋转900取出螺栓,收回模板脱模。 3.2 T型螺栓与摸板连接 ⑴在台车模板上开安装孔,单根槽道固定点为两处(槽道两端部各一处)。开孔原则:应结合槽道预留台车模板布置图进行优化,减少模板开孔数量;针对一组平行双槽道,建议一根槽道上开A型孔标准尺寸为:150mm ×42mm,另一根槽道上开B型孔标准尺寸为:22mm×42mm;针对单根槽道,建议槽道上开A型孔标准尺寸为:150mm×42mm; ⑵提前将槽道固定点位置的填充泡沫扣除;台车移动就位后,油缸顶升拱顶,拱腰模板,与网片钢筋上固定的槽道接近贴住后,通过A型安装孔调整槽道位置,进行模板上精确定位; ⑶将T型螺栓放入槽道,水平旋转90o,可参考T型螺栓安装外部检查标准(即后部压痕垂直于槽道方向),扭紧螺母。针对A型孔需要采用可靠的封堵,确保局部不会出现漏浆,脱模后造成外观缺陷。 3.3 技术要求 ⑴槽道产品技术规格 外形见图,相关标准见设计提供的技术规格书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防雷接地系统技术要点【最新版】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防雷接地系统技术要点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国家通过兴建高速公路以建全我国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各地的物资、人员的流转速度,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使得高速公路管理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为高速公路的管理提供了方便。隧道是高速公路中的重要一环,隧道内的监控、照明通风、火灾报警等机电设备对于确保隧道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隧道多处于山区,属于雷电多发区,为降低雷电对于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的影响,应当在隧道建设的过程中做好防雷接地,增加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的可靠性。 1、引言 隧道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隧道多处于山区,地形复杂且地域较大,隧道内的机电设备沿隧道布置,其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照明、消防、通风等机电设备遍布整个隧道,其控制与变电结构常常设置在附近的高点,而山区又属于雷电高发区,每年因雷击所导致的隧道机电设备故障时有发生,为减少雷电对于机电设备运行的影响,应当做好隧道机电设备的防雷保护,确保隧道机电设备运

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雷电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常发自然现象,对建筑物和设备设施都会造成较大损坏,特别是对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的危害。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是一个功能强大、设备种类繁多的电子系统,既有强电设备又有大量弱电设备,一旦遭受雷击,将会造成整个系统或部分设备损坏,不仅给高速公路运营治理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雷电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损害主要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类: 2.1 直击雷 带电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或高低压线路、照明设施上,易产生爆炸和火灾、地电位升高和跨步电压增大等严重后果。 2.2 感应雷 有带电雷云出现时,雷云下面的建筑物或传输线路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束缚电荷。感应雷电流可以通过电源线缆、通信线路以及卫星天线等途径侵入机电设备房内,尤其以电源电缆感应雷最为突

隧道安全控制要点

隧道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一、开挖 (一)危险源:塌方(塌坍、掉块)、爆炸(炸药、雷管、瓦斯、残眼、高压风管爆管)、高压水管爆管、触电、钻孔台架倒塌、钻孔台架的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 (二)控制要点 1、钻眼 (1)钻孔台车的安全:隧道开挖作业台架应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检算,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台架临空面必须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栏杆及供上下用的安全步梯。 (2)检查清理危石,确认掌子面的安全:施钻的人员和安全员在钻眼前,同时应检查掌子面、拱顶、边帮安全状况,清理掉松动的危石,平整好碴面,确认安全后方能开始施钻作业。 (3)检查有无瞎炮:进入掌子面后首先检查有无瞎炮,如发现有瞎炮,应立即通知爆破员,对瞎炮进行处理,不得在原炮眼里继续打眼。 (4)高压风、水:高压风、水管线必须经常有专人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其爆裂伤人。 (5)供电线路:台车上的供电线路要经常检查、维护,台架上人之前必须先检查,后上人。 (6)防止机械伤人:开始钻眼前,要把地上的弃碴清理干净,整平地面,把风枪的支架放置稳妥,防止风枪倾倒伤人。

使用风动凿岩机前,应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管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是否弯直,是否堵塞,不符合要求应修理或更换。凿岩机支架应放置稳定,钻速由慢到快。同时在钻眼过程中要仔细监听钻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检查修理。 钻孔时钻头应适当压紧在岩石上,保持均衡压力,严禁用人的身体推压助力,以免断钎伤人。钻机下严禁站人。 (7)低瓦斯隧道施工时加强瓦斯浓度监测,加强通风。爆破后必须通风排烟30min后,瓦检、爆破等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开挖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瓦斯的浓度情况;有无瞎炮;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及两帮有无松动的围岩;支撑有无损坏与变形;瓦检员、爆破员应随身配带手电筒进洞。 2、装药 (1)装药作业前,应对钻孔情况逐一检查,并检查开挖工作面的安全状况; (2)装药时应使用木质炮棍装药;无关人员与机具等应撤至安全地点; (3)装药时照明采用投光灯、矿灯照明,以免开挖工作面混有杂散电流; (4)严禁装药与钻孔平行作业; (5)装药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清点火工产品数量,剩余的炸药和雷管必须由领取炸药、雷管的人员退回库房; (6)一旦开始装药,在炮眼20m范围内不准继续钻孔作业,严

高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西成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 XCZQ-8标段 阜川隧道出口综合接地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局西成客专项目部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 二实施范围 (1) 三总体实施方案 (1) ㈠综合接地总体原则 (1) ㈡主要材料选取及说明 (2) ㈢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 ㈣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 ㈤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11) ㈥施工注意事项 (14) 四质量、安全及环保措施 (15) ㈠质量措施 (15) ㈡安全措施 (15) ㈢环保措施 (16)

隧道综合接地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 1.2 西成客运专线站前接口工程施工图技术交底。 二、实施范围 DgK281+156.33~DgK278+523段综合接地工程。 三、总体实施方案 ㈠综合接地总体原则 ⑴在混凝土灌注前,桥梁各部的接地连接和接地极处理以及贯通线敷设和连接等综合接地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均应有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确认、旁站监理及留证,并在检验批上得到反映。 ⑵综合接地系统主要由贯通地线、接地体、横向连接线、分支引接线、接地端子组成。 ⑶综合接地系统采用沿铁路全线上、下行敷设两根贯通地线方式,贯通地线采用铜截面为70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导电高分子铜缆。贯通地线敷设于电缆槽中时,必须采取砂防护措施。 ⑷贯通地线在电气上全程贯通,确保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桥梁地段接地体本着“所涉及的接地极、接地钢筋和连接钢筋等应充分利用桥梁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的原则进行设置,把贯通地线与桥梁内部非预应力结构钢筋进行连接,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另设单独的接地极。

隧道综合接地系统

隧道综合接地系统技术要求及监控重点 一、技术要求: 1、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2、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接线接入处的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3、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4、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5、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6、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7、隧道二次衬砌中的接地钢筋设置(见下图) ⑴二次衬砌中有结构钢筋的隧道: a.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 b.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跟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c.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d.在每个台车位(作业段)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e.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⑵二次衬砌中无结构钢筋的隧道,除接触网吊柱基础接地外,不再单独考虑接地钢筋设置。环向接地钢筋设置位置根据接触网专业提供的里程位置埋设。 ⑶线路两侧的贯通地线通过隧道内环向接地钢筋实现横向连接。

二次衬砌综合接地主要材料表 8、隧道接地极设置(见下图) ⑴对于一般拱墙设防水板的衬砌隧道应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地板钢筋。 a.Ⅰ、Ⅱ级围岩有地板钢筋的隧道及明洞地段,利用隧道地板下层的结构钢筋作为接地极。 b.Ⅲ级围岩隧道,利用锚杆和专用环向接地钢筋作为接地极; c.Ⅳ、Ⅴ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网片)做为接地极; d.隧道地板接地极按照1米间隔选用地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地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十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行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地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置一处(见下图)。 e.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9、接地钢筋间的连接:隧道内的锚杆接地极、地板接地极和二次衬砌内的接地钢筋等接地装置均应通过连接钢筋与两侧电缆槽靠线路侧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10、接地钢筋应优先考虑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接地钢筋截面应满足接触网最大短路电流要求。施工时应对接地钢筋作出标示,便于检查。 11、所有接地钢筋间的连接均应保证焊接质量,采用搭接焊和“L”型 焊接。 12、接地端子设置 ⑴隧道内接地装置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⑵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小于10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⑶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一个接地端子,小于50m的隧道在中部设一处。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⑷在每个专用洞室,变压器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置、设施接地。 ⑸上述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⑹当接触槽道基础采用预埋方式时,需将基础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当基础采用后植入安装方式时,需在安装基础的位置预埋接地端子,并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接触网专业未出隧道接触网平面图前施工二次衬砌的隧道(或区段),按隧道口(或斜切洞门顶口)进口2 米开始预留第一处,隔5 米预留第二处,此后每隔45m重复预留两处。

隧道综合接地施工工艺手册

隧道综合接地系统施工工艺手册 版本号:ZGZT1J-NGZQ6-SD-015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目 录 第一章 隧道综合接地设计 3 第二章 施工工艺框图 3 1、施工准备 3 1.1、技术准备 3 1.2、材料准备 4

1、Ⅱ级、Ⅲ级硬岩地段(ⅢA)隧道综合接地施工要点 5 2、隧道二衬综合接地施工要点 5 3、隧道初期支护综合接地施工要点 6 4、隧道有仰拱地段接地极施工要点 6 5、隧道电缆槽处接地端子设置施工要点 7 6、隧道洞室接地端子施工要点 7 第五章 质量检验 8

第一章 隧道综合接地设计 隧道综合接地系统设计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铺设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内的纵向贯通地线; ②、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两侧各一根); ③、二衬中的接地钢筋; ④、初期支护锚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接地极; ⑤、隧道通信信号电缆槽预埋接地端子 ⑥、综合洞室内预埋接地端子; ⑦、当接触网基础采用后植入方式安装时,在安装基础位置处预埋接地端子。 第二章 施工工艺框图 施 工 准 备 钢筋施做 接地钢筋(端子)安装 隐蔽工程检查 不合格 砼浇筑 综合接地清理、标识 下 一 工 序 合格

图1 综合接地钢筋施工工艺流程图 第三章 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施工前,依据设计图纸将管段所有接地钢筋、接地端子的设计里程、安装部位、安装数量等设计参数分类汇总列表,并经总工审核无误后以技术交底形式下发至安装班组。 1.1.2、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进度安排,做好接地钢筋、接地端子等材料储备。 1.1.3、施工前,对参与预埋件安装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主要学习预埋件分类汇总表列内容以及预埋件安装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1.2、材料准备 1.2.1、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成分满足:Cr≥16%、Ni≥5%、Mo≥2%、C≤0.08%,如GBOOCr17Ni14Mo2,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1.2.2、接地钢筋采用φ16圆钢; 1.2.3、接口工程所需物资采购周期长,各分部根据工期安排,及时向物设部提报站前站后接口工程物资需求计划,提前做好接口工程物资采购工作。 1.3、机具准备 隧道单口施工,设备机具配置应结合隧道施工方法、工期要求进行

隧道接地位置要点

隧道接地位置要点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隧道接地要点 隧道接触网接地技术要求: 1、隧道两侧需设置接触网接地端子,具体位置要求如下: 1)在距入口及出口1m和5m处隧道两侧各设置一处接地端子。 2)隧道入口至出口间每隔500m隧道两侧各设置一处接地端子。500~1000m长度的隧道,在隧道中间设置一处,小于500m的隧道,只在隧道进、出口设置。 3)距入口及出口1m接地端子设置在轨面高度为10m处,其他接地端子设置在距离轨面高度为7m处。 2、接地电阻及接地极设置要求 1)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姆。 2)每处接地极顺线路方向埋设一根水平接地扁钢,扁钢上每隔5m焊接一根长垂直接地极,设置根数参照“晋中南洪汤施(Z)隧(变)-参-02”附图,埋深。 3)水平接地扁钢通过与-60×6预埋接地扁钢连接,再与-40×4预埋扁钢引线连接至接地端子。垂直接地角钢采用L63×5。 4)接地体埋设后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5)在隧道两侧的侧壁衬砌混凝土内各预埋一根-40×4贯通扁钢,位置为轨面以上3m。贯通扁钢与预埋引线连接。 3、其他设置要求 1)通过-40×4的扁钢作为引线,在接地端子处从隧道壁引出作为接地端子,外露长度15cm,并在末端预留两个φ16的孔。 2)隧道壁内预埋的贯通扁钢须与接地引线及隧道内各种钢筋可靠焊接。 3)接地极的各种金属件均应热浸镀锌(含引线及贯通扁钢),镀锌厚度不小于86μm。连接时采用连续焊缝进行焊接,焊接处应补涂沥青防腐。 4)施工时,应实测接地电阻值,当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使用降阻剂及增加垂直接地角钢的方法,当采用以上方法后接地电阻值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及时反馈设计。 5)预埋引线及隧道壁内预埋贯通扁钢尽量置于衬砌断面中间位置。 6)具体布置形式参照附图及“晋中南洪汤施(Z)隧(变)-参-02”。

隧道综合接地的控制

武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是一项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多方位推进,多工种交叉作业的系统性工程。接口作为站前工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工程量小,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与站后四电集成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加强接口管理工作,明确有关设计标准、工作流程,规范接口作业,科学有序的全过程控制好接口质量,系统、完整地实现各专业无缝衔接,在施工在组织协调过程中一旦出现疏漏,一道工序发生偏差将影响全局,比如接触网基础将影响开通运行时受电弓无法达到350公里/小时的要求,综合接地直接影响到电子、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及人身安全防护要求。因此工程实施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及客运专线接口相关标准施工,必须做到100%覆盖,100%达标。确保配套设备顺利开通和向后序工程正常交接,确保350公里/小时速运行时安全、舒适、平稳运行,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 隧道接口管理工作内容:通信、信号、电力专业初支内综合接地;综合洞室处接地设置及预留过轨管设置;接触网专业的二衬内防闪络接地设置;接触网专业预留槽道安装及加固;接地端子设置;接地钢筋的焊接; 隧道四电接口工程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 工艺流程:(变压器洞室)过轨管线、综合与防闪络接地→底板接地极→二衬单组滑槽加强网片(二衬下锚滑槽加强钢架)→两侧电缆槽综合接地→接地贯通地线。 一、综合接地及防闪络接地 (一)综合接地 1.贯通地线及纵向接地钢筋的设置 隧道左右两侧的电力电缆槽中各设置一根贯通地线。利用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侧墙上部纵向贯通的一根∮16结构钢筋作为纵向接地钢筋,此纵向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断开距离不小于10cm,100m并且每100m 通过∮16的连接钢筋与电力电缆槽中的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隧道照明系统技术规范

第400章隧道照明系统

目录 401 照明工程范围 (1) 402 工程界面 (1) 402.1与照明灯具采购标段的界面 (1) 402.2与供配电标段的界面 (1) 402.3与隧道监控系统的界面 (1) 403 照明技术标准 (1) 404 隧道照明灯具安装 (2) 405 隧道照明配电 (3) 405.1系统说明 (3) 405.2 照明配电箱 (3) 405.3 电缆 (4) 405.4 电缆桥架 (5) 406 槐尖山隧道综合节能与信息管理系统 (6) 406.1系统功能 (6) 406.2系统构成 (8) 406.3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8) 407 洞外路灯照明 (18) 408 施工及验收 (18) 409培训 (20) 410 计量与支付 (20)

401 照明工程范围 本工程照明系统安装的工程范围包含本标段内各个隧道的照明灯具的安装以及相应配电设备、线缆及辅助材料的采购、敷设等内容,承包人还应负责现场试验、调试、通电、试运行、消除缺陷及交接验收等工作。 1.照明灯具的安装; 2.照明电缆采购及敷设; 3.照明配电箱的采购及安装; 4.隧道综合节能与信息管理一体化平台的相关设备及软件的采购、安装; 5.接电、试运行及交接验收等工作内容。 本规范未说明,但又与安装、接电、试运行、交接验收及维护有关的技术要求,应按照国家和交通部现行有关规范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402 工程界面 402.1与照明灯具采购标段的界面 照明灯具采购标段负责本标段工程实施所需的所有照明灯具的采购、检测等,本标段负责灯具安装、接线,调光等。 402.2与供配电标段的界面 与供配电标段界面划分在隧道变电所(箱式变电站)低压开关柜的出线端,隧道强电缆沟托架由本合同段承包人负责,弱电缆沟托架由隧道监控系统负责。 402.3与隧道监控系统的界面 隧道监控系统为隧道照明的自动控制提供控制信号接口,为其信号传至隧道管理站提供通路。隧道监控系统与照明系统的界面划分在照明配电柜处。 403 照明技术标准 如无特殊说明,本规范所涉及的照明灯具应按以下(不限于此)标准和规程设计、制造、检验和安装。 GB-13037 《固定式通用灯具技术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