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术中注意事项

细穿刺针试 验穿刺 , 如未抽得胆汁 , 决不要轻易切开 。任何 操作都必须在直视下进行 , 以以免损伤其他脏器。 寻找胆总
管 困难常见 的原 因有 : ①胆道再次手术 , 粘连重 , 剖标志 解 不 清; ②肝十二指肠韧带炎性增生 ; ③解剖变异 ; 硬化性 ④
胆管炎 。 寻找胆总管的方法 : ①首先采用十二指肠上段胆总 管 寻找法 , 如胆囊未切除 , 可沿胆囊管或经胆囊 管放入探子
口, 首先要满足拟行手术 的需求 , 同时要处理好 与旧切 口的 关 系, 避免与 旧切 口形成锐角交汇 , 也不宜过于临近原切 口
做平行切 口, 以免导致相应 区域组织缺血 、 愈合 不 良或功能
障碍 。 5 下 肢 静 脉 曲张 手 术 切 口选 择
肝) 或操作困难 ( 如肝门部 ) , 的 也可采取偏 向右侧 的屋脊形
胆总管切 开探查术术 中注意事项
牟志平 ( 重庆市忠县石宝 中心卫生院, 重庆 ,0 3 0 440 )
目前 ,乡镇卫生院对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仍采取传统的
开腹术式 , 中术后会 遇到很多意外情况 , 术 可能出现一些并 发症 , 为了减少或避免意外情况 的发生 , 根据多年来 的临床 经验 、 教训 , 胆总管切 开探查术进行分析总结 , 对 供临床医 师参考。
1 二 次手术 ,显露胆总管 区可能遇到右上腹广泛粘连 , 如 粘连不易分离时 , 手术最好避开原切 口, 先进入没有粘连的 腹腔部分 , 然后严格沿着肝下缘脏面进行分离 , 将粘连 团分 向下方 , 出网膜孔 ; 分 再在网膜孔前方 , 十二指肠上缘处 , 用
・
到胆总管 , 以扪及胆总管 。对胆囊已经切除 , 借 无法找到胆 总管时 , 可作横行分离和深部穿刺寻找法 。 ②肝门处肝管寻 找法 , 十二指肠上段寻找失败后 , 可在肝 门处剖露( 或穿刺 )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69例分析

个月~10年,未发现复发及并发症。
因此采用直肠后补片固定悬吊术,是治疗成人直肠脱垂比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1]喻得清.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32.[2]王辉,徐天生,喻德清.改良沈克菲手术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2,8(4):222. [3]M adiba TE,B aig MK,Wexne r S D.Surgical management ofrec tal p rolap s e[J].A rch Surg,2005,140:63273.(收稿 2010-03-16)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69例分析何 翔河南汝南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汝南 463300【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手术要点及术后处理。
方法 分析6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技巧。
结果 67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例因粘连严重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30m in,平均出血100m l。
平均住院9d,3例患者出现轻微胆漏。
2例患者术后少量出血,均保守治疗3~4d痊愈,其余患者恢复良好。
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是理想的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术式。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结石【中图分类号】 R65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991(2010)03-0077-02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基本取代了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而且,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 BDE)在临床上也得到广泛应用[1]。
2002-06~2009-12,我院共行LCBDE6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9例中女48例,男21例。
手术记录胆总管探查左肝外叶切除T管引流术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stone of the intra and extra bile duct术后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stone of the intra and extra bile duct手术方式:胆总管探查术,左肝外叶切除术,T管引流术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Hepatectomy for left lateral lobe, T-tube drainage.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a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胆囊切除术后改变,腹腔内粘连明显,左肝纤维化,胆总管扩张约2cm。
打开胆总管可见多发结石,最大直径约1.5cm,左肝管内亦可及多枚结石,最大约 1.0cm,右肝管未及结石。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上腹部到L形切口,上至剑突下,下平脐水平,逐层进腹。
3.分离腹腔内粘连后,探查腹腔,见胆总管扩张成囊状,左肝纤维化明显,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左肝外叶切除术。
4.细针试穿胆总管,抽得胆汁送培养,后缝两针牵引线,在牵引线间切开胆总管前壁,经胆管切口用取石钳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用F-10号导尿管和金属探子,探查发现胆总管下端通畅。
5.切断肝圆韧带,近腹前壁剪开镰状韧带,分离至肝顶部处,将左外叶向下轻推,近肝面剪开左冠状韧带,切断左三角韧带。
6.在镰状韧带左侧0.5cm处切开肝包膜,用彭氏多功能解剖器分开肝实质,遇血管逐一结扎,切断左外门静脉支,左外叶肝动脉和肝胆管,在左冠状韧带起始部深面切断肝左静脉。
肝左外叶切除后创面彻底止血。
肝切除中采用肝门血流阻断法,共一次,时间为10分钟。
经左肝创面胆管断端,用取石钳取石后,缝合胆管断端。
7.将T管置于胆总管内缝合胆管切口,经T管注入生理盐水,见胆总管及肝创面无渗漏。
经T形管行胆道造影,发现胆管结构清楚,胆总管下端通畅,未见结石影。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胆管镜下乳头切开术的应用

d s o iss o c pe t.
【 ywo d 】 teae t aaoc p ;hld cso y p pl tmy s nsso a ioy Ke r s hrpui lp rso y coe o oc p ;a ioo ;t oi f p pl r c l e
十二 指肠 乳头狭 窄通 常选择 十二指 肠镜 乳头 切开 术或 开腹 乳头 切开 成形 术 , 腔镜 联 合 胆 管镜 能 否施 腹
Cl ia p iai n o aploo y f r lp r s o y a h e c c py. i c la pl to fp i t m o a a o c p nd c oldo oso n c l CHEN — n SUO Y n-h n 。 AO 舶 , 。 ta Anpig, u s e g XI e 1.
・
1 6 ・ 6 4
四川 I医学 20 08年 l 第 2 2川 9卷 ( 1 ) Scu nM dcl or 120 ,'.9 N .2 第 2期 i a ei un .08 lj2 . o 1 h aJ a 0
论 著
腹 腔镜 胆 总管 探查 术 中胆 管镜 下 乳头 切开 术 的应 用
M e h d Z b a g ie r n i tbec tee r s d t iae te se o i o a ilr te lcx - nf uttr u h tese o i to s e r ud wi a d dl a l ah trwe eu e o dlt h tn ss fp ploy-h n ee to k i c h o g h tn ss e a e
等严重并发症 , 死亡。结论 无
安全的。
【 关键词 】 腹 腔镜 ; 胆管镜; 乳头切开术 ; 头狭 窄 乳 【 中图分类号 】 R666 ; 5 . 5 . 4 R67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5 120 )216.3 0 400 (0 8 1—640
老年患者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的护理论文

老年患者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的护理【摘要】目的:便于取石及减少胆管残留结石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方法:通过对80例老年患者胆总管的开取石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总结护理方法与注意事项。
结果:79例患者均康复顺利,恢复良好;1例患者多器官衰竭但无褥疮。
结论:对老年患者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
【关键词】胆石症;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91-011 临床资料患者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最大年龄86岁,余 60—79岁,其中单纯性胆总管结石27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35例,胆囊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8例,每例均行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用“t”管引流胆总管。
2 手术目的行胆总管探查及切开,便于取石及减少胆管残留结石的发生。
安放“t”形管引流,是为支撑胆道,引流胆汁,以减轻胆道炎症,防止胆漏,并利于手术中、术后胆道造影。
3 探查指征胆总管的探查主要依据患者病史、术前化验、辅助检查、手术中通过望诊和触诊的解剖发现,其中,是否存在黄疸或近期病史中有无黄疸是探查的强力指征。
如有下列情况亦应探查胆总管:胆总管内扪及结石;胆囊管相当粗;胆囊内有小结石;胆囊呈慢性萎缩性改变;有慢性胰性炎史。
4 护理方法4.1 术前准备4.1.1 心理准备由于老年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及手术方式不太了解,思想通常较混乱,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及恐惧心理,给手术带来了困难,并易引起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及病情,配合医生主动地与患者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介绍胆石症及手术方式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手术的必要性及可靠性,必要时可请已接受同类手术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减轻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医务人员必须向家属及患者交待清楚施行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取得的效果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与注意事项,让患者、家属有足够的信任感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取石手术效果观察

例 (3 , 3 %)术后 2个月残石率 1 O例(7 , 1%)术后 2个月残石率较 术后 2周残石 率 明显 降低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 . , < x:68 P 3 0 1。 . ) 提示临床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均 良好 。 0 另外本研究通过放 置 T管 ,可 以为术后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处置残 留结石创造 条件 , 减少胆瘘和胆道狭窄的发生。综上所述 , 腹腔镜下胆囊切
创 伤大 ,住 院时 间长 ,恢 复慢 ,且术后 残石 率较高 (04 3 .% 7 .6 61 %刚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 、 。 恢复快 、 住院时间短 的特点 , 已成为胆囊 良性疾病外管切开取 石结果表 明 ,
【 关键词】腹腔镜 ; 胆囊切除 ; 胆总管 ; 结石
[ 中图分类号】 64 R 5.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7 12 1)8 150 6 390(000— 3— 2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发生率 为 1% ~2 %, 2 1 其治疗主要以 手术治疗为主【 1 ] 。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在普外科 的广泛应用 , 创 其 伤小 、 恢复快的优 点也逐渐得 到体现 。本研究通过对我 院胆 结
2 年月 4 第期 0 3第8 8 1 0 卷
・ 临床 探讨 ・
腹腔 胆囊切除 镜下 及胆总 开胆道 管切 探查取石 效果观察 手术
王建新 何建新
(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 陕西安康 750 ) 200
【 摘要】目的 探讨腹 腔镜下胆囊切除及 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 取石手术效果 。方法 采用 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 分析我 院收治的
腹腔 。 经直臂注水 , 检查有无胆漏 , 必要时加缝 。 温氏孔右侧放置 腹腔 引流管 , 由肋缘下戳孔引出 。检查术野内无 出血 、 漏及 脏 胆
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T

胆总管切开引流术后T摘要: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是外科治疗胆总管结石及良恶性病变引起胆道梗阻的主要手术方式和重要手段,且术后T 管护理是配合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T形管用于引流胆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
术后放置T 管的目的主要是减压、防止胆管黏膜水肿、胆管梗阻及引流残余胆汁。
其次是支撑作用,防止黏膜炎性渗出,造成胆管切开处粘连狭窄,更便于泥沙样结石的引流。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引流;T 型管;护理1. 术前护理给予低脂高蛋白饮食。
若病情急性发作应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腹痛情况,注意皮肤及巩膜有无黄染,粪便颜色有无变化,以确认胆道有无梗阻。
2. 术后携带T形管护理2.1 T形管选择:T形管应柔软无刺激并有充分引流和吸引的作用。
管长适合,引流管过长易造成扭曲,影响胆汁引流,过短将有碍患者翻身活动易脱落。
2.2 妥善固定与连接:必须牢固包扎和固定T 型管和引流袋,用橡皮筋、别针分别固定于患者衣物上,避免将T形管固定于床上,以防患者在翻身或活动时牵拉造成管道脱出。
患者翻身、活动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勿牵拉拔出引流管,同时引流管防扭曲打折、防脱。
昏迷或烦躁患者应有专人守护并约束其双手。
2.3 保持有效引流:T形管引流不畅的原因有:①T形管过长易造成扭曲、折叠。
②引流出泥沙样结石,造成引流管阻塞。
③引流液中有凝血、絮状物、沉淀物致使引流不畅等。
为保持引流通畅需做到以下几方面: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引流液中有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时要经常给予从近端向远端(即从上至下)挤捏引流管以促进引流通畅防止管道堵塞,必要时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低压注入T 管冲洗或用50ml注射器负压抽吸,用力要适宜,以防引起胆管出血,以上操作均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体位的保持,防止引流液逆流;防止引流袋中引流液量过多及时倾倒,定期更换引流袋防止引流无效。
2.4 加强观察:严密观察并记录T形管引流出的胆汁的量、颜色、性状、有无出血及其通畅情况。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现状与评价摘要:胆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主要包括有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这一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交稿,其中成年人的发病率约在7.0%—10.0%左右。
在医学上的记录汇总,传统的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本身,进行开腹手术,这种手术不仅仅对患者本身的创伤较大,伤口的恢复率较低,同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但是现如今,随着我国在微创外科技术上的不断发展,微创化这一新兴的手术方法已经成为了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方法。
目前,LCBDE(即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在治疗胆结石上最为常用的方法,本文针对这一方法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现状;评价引言:随着LCBDE这一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在治疗这一病症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一技术,1.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对象目前,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越发的成熟,在有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这一手术方面上,可以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根据现在的医学现象可以将适应对象分为以下几种:(1)病人患有原发性或总管结石者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病人患有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因为无胆管出现狭窄的情况,所以可以选用经胆道镜来进行取石,在治疗这一病症的时候,无需作胆管成形或者选择内引流者;(3)患者的胆管结石出现有梗阻性黄疽或者患者患有急性胆管炎者。
但是目前来看,在我国如果患者的上腹部进行过多次手术或者病人患有胆道手术史,那么不属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对象,如果对于这类病人进行手术的话,不仅仅是手术的难度高、风险大,同时进行开腹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出现率会高。
与此同时,患者本身的内外胆管狭窄或者胆道取石困难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这一手术。
2.腹腔镜下胆总管在探查取石中的手术技巧目前LCBDE技术是医学上以微创技术这一医学技术作为技术基础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手术技术,这一技术在手术的目的上与传统的治疗的胆结石的手术(开腹手术)目的相同,但是在技术上更为高科技,也为医生提供了更高的便利,让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都能够减少自身机理的损伤和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目的主要是:探查胆道的病变;取出胆道内的结石、蛔虫、血块等;引流胆总管,以解决胆道的梗阻和感染。
临床上经常施行的是十二指肠上方的胆总管切开术。
根据病情,常并行胆囊切除术和胆肠吻合术。
[适应证]1.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2.胆道感染并发肝脓肿、胆道出血或中毒性休克者。
3.病人有反复胆绞痛、黄疸、高热或并发胰腺炎者。
4.梗阻性黄疸并胆管炎者。
5.胆道造影示胆总管有较大结石者。
6.严重肝外伤缝合或切除,以及肝外胆管修复或吻合术后,应行胆总管切开引流术。
7.在胆囊切除术中,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切开胆总管探查:⑴胆囊内有多发性小结石存在,胆囊管粗而短,估计结石有可能排入胆总管者。
⑵胆总管明显增粗、肥厚、有炎症者。
⑶胆总管触及有结石、蛔虫或血块者。
⑷有反复发作黄疸病史者。
⑸胰腺头部肿大或坚硬者。
⑹穿刺胆总管发现胆汁内含胆砂、血液或脓液者。
⑺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肝、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者。
[术前准备]1.急症手术所有病人都必须进行6~24小时不等的术前准备,以改善全身情况,使能耐受手术治疗。
⑴禁食;肠麻痹腹胀重者安置胃肠减压。
⑵静脉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⑶适当应用广谱抗生素。
⑷黄疸者注射维生素B1、C、K,有出血倾向者静脉注射六氨基自己酸、对羧基苄胺等。
⑸有中毒性休克时,应积极抢救休克。
2.择期手术当病人有长期黄疸,脱水,肝、肾功能受损,一般情况不良时,术前应积极纠正,改善营养状况,应用高糖、高维生素等保肝治疗。
3.术者应仔细了解病史、体检、化验及各项辅助检查资料,对病情有足够的分析和估计。
4.结石病人术前当日晨应复查B超,以观察结石移动变化,以防结石排出胆道,徒施手术。
[麻醉]一般选用硬膜外麻醉;必要时可用全麻。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上腹部对准手术台的腰部桥架。
术中因胆道位深显露不佳时,可将桥架摇起。
膝下放软垫,使腹肌松弛。
2.切口通常采用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正中旁切口。
3.探查同胆囊切除术。
4.显露胆总管第1个深拉钩放在胆囊左侧肝上,钩下垫一块小纱布,将肝叶向上拉开。
用盐水纱布垫隔开胃、十二指肠与横结石。
第2个深拉钩将胃向左拉,防止胃窦入手术野。
第3个深拉钩将横结肠和十二指肠球部向下拉开,使肝十二指肠韧带保持伸直紧张。
再把一条盐水纱布填入网膜孔内,以防胆汁或血液流入小网膜腔。
拉钩要有足够的深度,拉力要持久、均匀,使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不让上述器官进到手术野来。
5.切开胆总管将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腹膜切开,用止血钳夹小纱布球,仔细分离腹膜,使肝十二指肠韧带段胆总管显露清楚[图1 ⑴]。
在胆总管前壁常有细小血管横过,应用细丝线缝扎,以防出血。
⑴显露、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⑵显露胆总管,在前壁缝两针牵引线在拟定的胆总管切口处(一般取十二指肠上缘和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处之间),用细丝线在胆总管前壁两侧各缝一针牵引线,在两牵引线间作试验穿刺[图1 ⑵ ⑶]。
如抽出胆汁,即证实为胆总管(胆汁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度测定);否则,应再次确定胆总管位置。
梗阻性黄疸日久后胆汁色深与血液颇似;当胆道出血时,胆汁内也混有血液,外观难以鉴别。
可用少量抽出的内容物注射在白纱布上,若为胆汁,即呈黄色,且有粘液。
当胆总管内可以清楚扪及结石时,可省去这一步骤,直接在结石上切开胆总管。
⑶试验穿刺⑷切开胆总管,吸尽流出的胆汁穿刺获胆汁后,必要时可接着作胆道内压力测量;有条件和需要者,可做胆道造影。
然后,将牵引线两侧提起,在牵引线中间穿刺针眼处沿胆总管纵轴用尖刃刀作1.5~2cm长切口。
先垂直于胆总管壁刺入,但勿太深,以免刺破胆总管后壁或伤及门静脉,再向上、下方扩大切口。
同时,助手用吸引器吸除流出的胆汁[图1 ⑷]。
⑸用取石钳取出胆石(附图为取出蛔虫)⑹胆总管下段结石,在左手帮助下伸入刮匙取石⑺冲洗左、右肝管泥沙样结石⑻灌洗胆总管下段6.探查胆总管胆总管切开后,注意胆总管直径,管壁的厚度及硬度。
如见有胆石,用取石钳或钝刃刮匙小心取出[图1 ⑸],尽量避免夹碎。
如发现胆总管切口不够大,应适当扩大后再行取石;如为泥纱样结石,可用胆石匙掏取;有蛔虫时可钳夹取出。
位于胆总管下端的结石,尽量将其推挤向上至胆总管切口处取出。
如不能上推,可在左手引导下,伸入取石钳或胆石匙取出[图1 ⑹]。
胆总管内的结石取尽后,再探查肝总管及左、右肝管,注意其有否狭窄,努力取尽左、右肝管内的结石或蛔虫。
若左、右肝管内结石多发,难以取出时,可将胆总管切口向上延长,直达左、右肝管开口,这样可以取出较高位置的肝内胆管结石。
更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处理,参见肝内胆管手术。
如肝管内有多量泥沙样结石,掏取困难时,可用导尿管放入左、右肝管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加压冲洗,吸尽流出的胆砂盐水[图1 ⑺]。
待回流液基本澄清后,再将导尿管通过壶腹,试行进入十二指肠,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若无回流,表明胆总管下端通畅;如有回流,表明胆总管下端仍有梗阻存在[图1 ⑻]。
如胆总管甚粗,可将手指探入胆总管下段及左、右肝管内,仔细探摸有否残留结石、狭窄或肿瘤病变。
⑼扩张胆总管下端⑽安放T形管7.扩张胆总管下端疑胆总管下端有狭窄或阻塞时,需用胆道扩张器扩张。
扩张器应略有弧度,使适应胆管下段的弯曲度。
一般先用小号扩张器,从胆总管内向下放至相当于括约肌部位后,向前轻巧适当加压,同时用另一手放在十二指肠前壁扪诊,确定扩张器末端是否进入十二指肠[图1 ⑼]。
当通过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时,有突然失去阻力的感觉,扩张器可在肠内自由旋转活动。
然后,依序更换大号扩张器进行扩张,直到扩至10号探(1cm直径)可以通过为止。
但遇括约肌部瘢痕性狭窄,扩张时也不能粗暴硬扩,造成损伤或穿孔等并发症。
胆总管下端出口过细,应考虑手术纠正,行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有时,结石嵌顿于壶腹部,用取石钳或胆石匙无法取出时,可用胆道扩张器推顶至十二指肠内。
8.胆道镜窥视将装置好的纤维胆道镜,自胆总管切口插入,先导向左、右肝管窥视,观察肝管壁粘膜有无充血、肿胀、狭窄或脓栓附着,管腔内有无结石、脓絮;尽量将其夹出。
如失败,也可经胆道镜将结石用套石篮套出。
然后将窥镜转向胆总管下段,窥视至壶腹部,观察括约肌开合情况及开口大小,有无狭窄及结石存留,并作相应处理。
⑾缝合胆总管切口⑿缝合肝十二指肠韧带图1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9.引流胆总管胆总管切开探查后,应自剖口置入引流管,不然,极易发生胆漏等并发症。
用质软、弹性强、粗细适宜的T形胶管引流。
T形管短臂向肝门段不宜超过1cm,向下不宜超过3cm,以免管端顶在左、右肝管分叉处及下段胆总管壁,引起疼痛、压迫性溃疡、出血或引流不畅等。
将短臂两端修剪成斜面,在与长臂相对的短臂管臂上剪一小孔,或将管壁剪除一条,形成沟形,以便日后拔出。
有时,可将其底部侧壁剪除一半,开放管腔。
修剪妥善的T形管,将短臂折迭,用一长弯止血钳或大摄子夹住,送入胆总管切口内[图1 ⑽]。
再向上下稍加松动,证实T形管短臂在胆总管内确已舒展开来,没有折迭或扭曲后,用细丝线全层间断缝合胆总管切口,在距切口边缘1mm进针,每针间距2~3mm[图1 ⑾]。
然后,用生理盐水自T形管稍稍加压灌注胆总管,检查缝合口有无渗漏。
渗漏处应补针,直至不漏为止。
用细丝线间断缝合肝十二指肠韧带切口[图1 ⑿]。
10.引流腹腔、缝合腹壁把香烟引流置于网膜孔,沿肝下与T形管一同自右侧腹壁另作小切口引出,切口不宜太小,以免在拔香烟引流时把T形管带出。
将T形管固定缝合于皮肤,香烟引流用安全针固定。
将大网膜包绕于肝下、胆囊、胆总管和T形引流管周围,以免T形管压迫十二指肠,形成十二指肠瘘;避免十二指肠与肝、胆囊粘连,将来可能再手术时,易致分破肝脏或十二指肠,造成困难。
最后,逐层缝合腹壁各层。
[术中注意事项]1.二次手术,显露胆总管区可能遇到右上腹广泛粘连,如粘连不易分离时,手术最好避开原切口,先进入没有粘连的腹腔部分,然后严格沿着肝下缘脏面进行分离,将粘连团分向下方,分出网膜孔;再在网膜孔前方,十二指肠上缘处,用细穿刺针试验穿刺,如未抽得胆汁,决不要轻易切开。
任何操作都必须在直视下进行,以免损伤其他脏器。
寻找胆总管困难常见的原因有:①胆道再次手术,粘连重,解剖标志不清;②肝十二指肠韧带炎性增生;③解剖变异;④硬化性胆管炎。
寻找胆总管的方法:①首先采用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寻找法,如胆囊未切除,可沿胆囊管或经胆囊管放入探子到胆总管,借以扪及胆总管。
对胆囊已经切除,无法找到胆总管时,可作横行分离和深部穿刺寻找法。
②肝门处肝管寻找法,十二指肠上段寻找失败后,可在肝门处剖露(或穿刺)胆总管或左、右肝管。
如解剖过程中流出胆汁,可从损伤处探入,找到肝、胆总管。
③不得已时,也可采用十二指肠后段寻找法;若胰后段寻找法;或经十二指肠切开寻找肠壁段法;或肝内肝管插管寻找法。
2.胆总管内已有引流管存在,二次手术时,进入腹腔后可循引流管找到胆总管。
在未找到胆总管前,不可轻易拔掉引流管。
3.胆总管切开引流同时需要切除胆囊者,应先做胆总管切开引流,然后切除胆囊,这是因为:有时术中病情急转直下,做完胆总管切开引流后,胆道已通畅,胆囊可暂不切除,待病情好转再做胆囊切除,也可得到满意效果,有时术中发现胆总管解剖变异或其他病理改变,不能引流,需要做胆囊和肠道的结合。
4.胆总管切开探查的切口,取靠近十二指肠上缘1cm处,因此处解剖变异较少。
5.因血管变异,或局部炎症粘连严重,显露胆总管时,可引起大出血或渗出不止。
胆总管表面炎性浸润,偶有曲张静脉,甚至呈静脉瘤状,应紧靠胆总管表面,将其缝扎或分离后结扎、切断,以免显露胆总管时损伤出血。
少数病人的门静脉在胆总管前方走行,故切开胆总管前,必须先做穿刺,以免误将门静脉切开,引起大出血。
由胆管狭窄或肝内结石引起的胆汁性肝硬化病人,常已行多次手术,以至局部粘连致密,侧支循环丰富,肝门部的曲张静脉和脂肪沉着也多,手术极易引起广泛渗血。
对这类病人一般应分期手术,先行脾切除及分流术,以后再行胆管手术。
如胆管梗阻、感染严重者,可先行胆管引流减压,待感染控制后行脾切除及分流术,以后再行胆管手术。
医学全在线网站w w w.m ed126.c om6.术中用胆石钳或匙取出结石后,应用手指探查或胆道镜检查,以免结石遗留或狭窄。
7.用胆道扩张器时,动作必须轻柔,以免损伤括约肌,引起出血,日后形成瘢痕狭窄,甚至穿破胆总管,形成假道。
8.肝内胆管有蛔虫时,特别是多条蛔虫时,可用手轻柔按摩肿大的肝膈面,驱使蛔虫下行,以便取出。
9.有多发性肝内结石者,应仔细探查肝表面;如有局限结节、硬变萎缩、脓肿等应作进一步处理。
10.必须在直视下向外引出T形管,避免扭曲、成角,也不可牵拉太紧,将胆总管牵拉成角,影响胆汁引流。
[术后处理]1.同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