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附子问题的真相

合集下载

常吃附子的案例

常吃附子的案例

常吃附子的案例
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温中散寒、止痛、助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阳虚寒凝、风湿痹痛等疾病。

然而,附子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吃附子的案例:
1. 李某,男,45岁,患有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脘冷痛、喜热饮食、舌淡苔白、脉细弦。

医生诊断后,给予附子理中丸治疗,每次1丸,每日3次。

李某坚持服用一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胃痛减轻,食欲增加。

2. 王某,女,60岁,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弦。

医生诊断后,给予附子温经汤治疗,每次1剂,每日1次。

王某坚持服用一个月后,关节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3. 张某,男,70岁,患有阳痿早泄,表现为性功能减退、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弦。

医生诊断后,给予附子肉桂汤治疗,每次1剂,每日1次。

张某坚持服用一个月后,性功能明显改善,畏寒症状减轻。

这些案例表明,附子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提醒我们,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诊。

中药附子问题的真相

中药附子问题的真相

中药附子问题的真相自郑钦安宗师以来,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乃至寿过百岁者。

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袪病的适应。

假设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计算,终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平安性,应无可置疑。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非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

反观目前,同业几乎全有普遍共识,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故医者一样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

故此,现代附子剂的乌头碱水解度,确信远高于仲景时期,毒性理应极低。

可是,在现实中,附子中毒的个案,时有所闻,乃至有所谓积存性中毒的报导。

而扶阳名家之间,亦常会为患者服用附子后,时而无效,时而呈现不类乌头碱反映的中毒表现所苦。

乃至因此打算在临床上弃用附子。

近日引发较多人关注的附子过度炮制问题,应只限于引发药效低下,而不能说明为何患者服用久煎之附子剂后,仍有异样反映频生的问题。

笔者原籍四川,曾任职临床脑外科医师,考研后专志研究,最近几年来之主攻重点,为扶阳方药医治肿瘤。

因有文献指出,江油附子具独有药理成份,用于临床,呈特异之双向调剂性,笔者考虑此或为川地之扶阳名家,领先进展出(病在阴者,扶阳益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特殊用药心法的药理背景之一。

另外,笔者亦盼能对附子加工时的有效成份流失问题,有所跟进。

故于今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切各江油附子农户查访,更自行动手炮制附子,实验药效,历时数月。

笔者初期和附子农接触时,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

直至笔者多次说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并多次一同下田,一同采购,乃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子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刻,得其认同为自己人后,才得以听到真说话。

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

其间之切身见闻,惊心动魄!近日网上报导,有附子生产厂方表示,废弃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缘故很“简单”,是因为传统的掉队设施,达不到“现代化”的GMP标准要求,实况真的如此吗?先向大伙儿介绍制附子的加工进程。

临床运用附子的毒性问题研究

临床运用附子的毒性问题研究

临床运用附子的毒性问题研究摘要: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区,附子(即附片)使用的频率很大,特别在本院运用附子的的患者及用量都很大,吴荣祖主任在诊疗时用量更为突出。

同时由于附子属于回阳救逆药,治疗风湿寒痹及寒湿这一类的病症医生多用附子。

临床使用证实疗效极佳。

但由于其本身具有毒性,所以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本文是笔者在10余年工作中对此药毒性的一点研究,希望能给临床医师提供一点参考,同时减少用药中的不安全因素及不良反应,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附子;毒性问题;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7-0082-02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性微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该植物全株有毒,以根头最毒。

附子的毒性成份乌头碱,能溶于水与乙醇,毒性极大,口服0.2mg即为中毒剂量,产生中毒症状其结晶2~4mg即可以致死。

在临床中一些中毒者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呕吐、四肢麻痹,严重者可致神志不清。

附子在煎煮时应该用开水先煎4 h,要严忌生冷豆类食物。

如果煎煮时间不够,则会中毒。

附子中毒有时还与煎煮的水温有关,如水温有所下降,也会导致中毒。

所以下面笔者就将自己多年来接触附子的临床毒性研究分几点来阐述。

1 附子的毒性与来源有关1.1 附子的毒性与其来源地区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附片毒性测定可相差8倍之多,如临床上曾有服用云南腾冲所产附子9g而中毒的报道,究其因是云南腾冲所产较四川附片毒性大18倍。

附子的采摘季节,各地因客观条件不同,挖掘时间有早有晚,一般乌头栽至次年6~7月收获,传统认为以夏至到小暑问采集的质量较好。

日本学者对制附子末的质量与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9~10月采集的附子其总生物碱、次乌头碱及乌头碱含量高并且稳定,乌头碱在11月可达最高峰值。

1.2 附子的毒性与品种及采摘季节有关因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有时对药物的毒性影响颇大。

中药附子的不良反应研究

中药附子的不良反应研究
2 1 有 效 成 分 .
附 子 的 有 效 成 分 中 , 溶 性 成 分 主 要 是 乌 头 碱 、 沙 脂 美 乌 头 碱 、 乌 头 碱 、 子 灵 等 , 溶 性 成 分 主要 是 新 江 乌 头 次 附 水 碱、 宋果灵盐盐酸 、 尿嘧啶等成分 。引起毒性反应 的主要是 乌头碱 , 乌头碱 的化学构成基本 如下 : 22 附子 的作 用 . 首先附子可以强心 。有人研究认 为附子起到强心作用 的不是 乌头碱 , 而是 另一种 成分 , 这种 成分可 以直接起 到 强心作用。而且是在其它常用强心药物已经无能为力的情 况 下 , 以起 到 强 心 作用 。 可 其 次 附 子 可 以扩 张 血 管 ,增 加 冠 状 动脉 的 血 流 量 , 可 以提 高 流 量 7 %~ 0 %。 0 20 再 次 附子 具 有 局 部 麻 醉 和 止 痛 的作 用 。乌 头 碱 可 以 先 兴 奋 神 经 后 麻 痹 神 经 的作 用 , 因此 可 以 起 到 麻 醉 和 止 痛 的 作用。 3 附 子 的不 良反 应 及 应 对 措 施 31 古代文献中的不 良反应记载 . 《 神农本草 经》 是我 国第一部药典 , 中就记载 了附子 其 的药性。虽然该书没有记 载附子的不 良反应 , 但是该书将 附子列在下等药类 , 可见对其毒性 还是 有所考虑 的。三 国

简 单 的处 理 办 法 。但 是 对 其 中毒 症 状 多 无 记 载 , 理 处
办 法 也 比较 简 单 。
32 近 代 人 的 研究 .
1 祛 寒 止 痛 . 3
根据 中医理论 , 人体寒则 气血凝滞 , 气血凝滞则不通 , 不通则痛 。而附子可以追补阳气, 温补气血, 气血通则痛可止。 2 附子 的 有效 成 分 及 作 用

谁说乌头,附子有剧毒

谁说乌头,附子有剧毒

谁说乌头,附子有剧毒从陕西省周至县人喜食附子谈附子毒性的监制及安全应用之法薛盟举李永勤【关键词】中药;附子;毒性监制;安全用药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等功效,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之药,若临床运用得当往往立起沉疴。

但附子虽是疗疾之猛将,亦是大毒之品。

历代医家在用附子之时,每每慎之又慎不无顾忌。

至于用量,多则亦不过数钱。

在临床上虽有大剂量应用附子的报道,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陕西省周至县,当地人竟把这大毒的附子如同红薯、土豆般大量食用。

陕西省是附子的产地之一.1。

周至县,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秦岭北麓,盛产附子。

当地人称附子为“乌药”。

每年秋冬季节,附子收后,很多人便日食附子碗余(约200—400 g),连食数月至来年开春。

笔者也系陕西省周至县人,自幼随乡俗,喜食附子,每食也以斤计。

至于该县人从何时开始食用附子,已无从考证,据一些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就这样吃过。

为何要吃附子,当地老人们的说法是:“乌药”是一味中药,常吃可以令人身体强壮,不畏寒冷,不生疾病;如能连续吃过百日,身上连个虱子都不生。

故人多喜食之,以致该县产生了一种当地独有的小吃生意,即将附子煮好后沿街叫卖,并美其名日“甜乌药”,生意甚好。

买食者多是妇女和老人。

所谓“甜乌药”,未食过之人初尝之,实在苦不堪食,刚一人口,便难忍其苦,随即吐出。

但隔日再食,数日后就不觉苦,半月过后便觉其香甜可口,一日不食则数思之。

附子有毒,当地人也都知道,但为何如此大量久食而不会中毒?究其原因,全在其加工过程:当地一般于10月前后挖取成熟附子,弃乌头(当地称为“乌药母枝”),去须根,洗净晾干,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

待立冬后天气渐冷,再拿出煮食。

具体煮法为:晚饭后约21时,先将一大锅水烧开后,再向沸水中倒人干净的附子,水约没附子20 cm,然后加人甘草(甘草与附子的比例约1:10)。

煮约2 h后,向灶中加人几根大柴(未劈的直径约10 cm粗的树枝),让其慢慢燃烧(约能燃烧2 h),整个煎煮过程中不能再向锅中加人生水。

又一味中药附子被骂!多地药房禁止销售:你吃的大部分药方里都有它!

又一味中药附子被骂!多地药房禁止销售:你吃的大部分药方里都有它!

又一味中药附子被骂!多地药房禁止销售:你吃的大部分药方里都有它!今天师兄想和大家聊一味饱受争议的药材。

是附子。

小顾(化名)是一名中医爱好者,他读了很多关于中医的文章,自己判断觉得自己是阳气不足。

他了解到附子是补阳的好药材,就擅自去当地的医药房抓了点附子煮汤喝。

小顾从拿到附子的第二天早晨开始喝,期间他多少感到不舒服,有点动摇,但出于对中医的热爱和信任,也硬生生喝到第四天了。

然而就在第四天上午喝了半杯药之后,就觉得舌头发麻,期间伴着头晕、眼花、偶有耳鸣。

小顾深感恐慌就跑去当地的医院看病,果然不出所料医生说附子是毒药,让他立马停下服用。

这使得他多多少少有点怀疑中医。

其实针对这个事情呢,有两大误区。

首先他在没有看过专业中医的前提下擅自用药就是不对的,任何药剂的把控都不是随意而来的。

其次咱们也经常说,药是有偏性的,大家也都知道有了阳气,人才是活人,阳气是生命的动力,就像大自然有了太阳,才会繁衍出各种生物,而阳气就是我们人身体的太阳。

人之所以生者,阳也,亡阳则死。

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这味中药就是我们的附子,就是补助回阳的主药。

附子是中医四大主药之一,足矣见到它在中药材里面的地位。

它的主要作用则是大热,破寒,能够帮助沉衰的身体振奋机能,破除脾胃寒凉之气。

我们的神农本草经里面把我们的药材分为了三品,上品无毒像大米,山药等,可以理解为药食同源,日常都可以食用。

但是上品药的药性是非常平的,可以理解为它几乎没有偏性。

而像附子,乌头,半夏等就是下品,下品的偏性大,偏性大就可以理解为是毒性。

我们治病时用的正是药的偏性,用偏性去纠正我们身体阴阳的偏差,打个例子,你身体偏性本身大,那你喝大米汤就是没有用的,就必须要用偏性大的下品药去治疗。

毒性其实就是药的偏性,是药三分毒说的就是所有的药都是有偏性的。

其实是药三分毒也可以说是药三分偏。

身体生病就是阴阳的失调,所以用药去纠正身体阴阳的偏差。

前面也有说到附子的性质是大热的,所有就可以用来纠正身体寒的偏性。

附子的副作用

附子的副作用

附子的副作用附子是一种中药材,主要来源于中药麻黄的根茎和发芽的芽。

附子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建议用于中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附子也有一些副作用和潜在风险,需要患者和医生在使用中予以警惕。

首先,附子有一定的毒性。

附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剧毒的神经性麻痹和心脏毒素——美药氏毒碱。

如果剂量不当或使用不当,附子中的毒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剧烈的毒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情绪波动等。

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使用附子时必须慎重,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其次,附子可能引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附子中的神经药物成分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阻断神经传递、影响药物代谢酶或改变药物的分布。

因此,在使用附子之前或同时使用其他药物,特别是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常用药物,需要患者告知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此外,附子在中药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识别难度较大的副作用。

例如,由于附子的神经药物成分可能导致人体肌肉瘫痪,患者在使用附子时可能出现肢体无力、瘫痪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另外,附子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口干、恶心、头痛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使用附子并咨询医生。

总之,附子是一种潜在有毒物质,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

患者在使用附子前,应告知医生有关自己的病史、过敏史、其他正在使用的药物等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判断使用附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使用附子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或副作用,及时就医。

另外,患者在购买附子时要选择有资质的医院、药店或制药企业的产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

只有在合理的使用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附子的药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毒效双组分控制有毒中药附子临床单煎工艺研究

毒效双组分控制有毒中药附子临床单煎工艺研究

毒效双组分控制有毒中药附子临床单煎工艺研究前言附子是中药中的一种有毒药材,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中药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部分医生认为附子充分熬制后,毒素已经被消除,可以使用;然而,使用不当的话,仍有可能发生意外。

因此,从临床角度出发,找到一种有效的工艺,可以保证附子的药效,减少患者的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毒效双组分控制有毒中药附子附子是一种有毒药材,其独特的药效在中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毒性较强,难以正确使用,因此已成为中药的焦点问题之一。

近年来,对于附子的研究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毒效双组分控制被广为认可。

毒效双组分是指附子的药效来自于两种成分:一种是汉防己素,它是一种具有抗高血压、扩张血管等作用的成分;另一种是乌头碱,它是将附子熬制的过程中常见的有毒成分。

两种成分在一定的比例下,相互制约、抑制,达到了药效的最佳效果。

附子临床单煎的工艺研究附子作为一种有毒中药,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其毒性。

而单煎工艺是一种常用且相对安全的制剂方法。

本文研究的是在单煎工艺下,如何保证附子的药效,减少患者风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附子的熬制方法。

附子必须要进行水煎操作,否则未处理的毒素仍然存在,将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

其次,在注重提取药效的同时,保留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关系也是研究工艺的重点所在。

根据毒效双组分控制的理论,我们可以将附子与其他有药效的中药组合使用,达到药效相互促进,削减锐毒成分的效果。

一些药方中常常会使用桂枝、生姜等成分配伍,来削减附子的毒性。

同时,加以适当的温度管理和时间掌控,可保证药性和有效成分得到合理的提取。

结论从附子的毒性和药效入手,研究附子在临床单煎制剂中的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中药的安全和药效。

在使用附子的时候,需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从源头控制附子的品质。

在制剂过程中,必须掌握好熬制的时间、温度等,以保证毒效双组分的药效最大化。

附子的毒性和药效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附子问题的真相自郑钦安宗师以来,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甚至寿过百岁者。

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袪病的习惯。

若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计算,毕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应不容置疑。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不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

反观目前,同业几乎全有普遍共识,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故医者一般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

故此,现代附子剂的乌头碱水解度,肯定远高于仲景时代,毒性理应极低。

可是,在现实中,附子中毒的个案,时有所闻,甚至有所谓累积性中毒的报导。

而扶阳名家之间,亦常会为患者服用附子后,时而无效,时而呈现不类乌头碱反应的中毒表现所苦。

甚至因而打算在临床上弃用附子。

近日引起较多人关注的附子过度炮制问题,应只限于引发药效低下,而不能说明为何患者服用久煎之附子剂后,仍有异常反应频生的问题。

笔者原籍四川,曾任职临床脑外科医师,考研后专志研究中医,近年来之主攻重点,为扶阳方药治疗肿瘤。

因有文献指出,江油附子具独有药理成份,用于临床,呈特异之双向调节性,笔者考虑此或为川地之扶阳名家,领先发展出(病在阴者,扶阳益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特殊用药心法的药理背景之一。

此外,笔者亦盼能对附子加工时的有效成份流失问题,有所跟进。

故于本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入各江油附子农户查访,更自行动手炮制附子,试验药效,历时数月。

笔者初期和附子农接触时,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

直至笔者多次表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并多次一同下田,一同采购,甚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子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间,得其认同为自己人后,才得以听到真说话。

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

其间之亲身见闻,触目惊心!近日网上报导,有附子生产厂方表示,废弃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传统的落后设施,达不到“现代化”的GMP标准要求,实况真的如此吗?先向大家介绍制附子的加工过程。

按传统规范生产要求,制附子为以江油本地新鲜收成的泥附子,洗净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必须入池浸胆,每一千斤鲜附子,配五百斤胆巴,一般为先泡胆巴6-7天,然后流水退胆5次,每次1天,再进行袪皮,切片和热处理而成。

此法一般需用五斤左右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成品轻脆,色黄而切面无光泽,略呈浮水。

首先说说,为何要灌胆巴?江油地理属坤,其附子最得火伏土中之理气,故扶阳药效天下无双。

唯亦因其与理气相关,故江油附子必自(一阳生)长到夏至,药性方全,一过夏即又不能保存。

全年只宜在七月一日至三,五日之间掘出,过期数天不掘,即会在地下烂掉。

同是附子,长于它地,即往往无此特性,既可在其它月份种植,又较易保存.唯形态与药性,亦会随而变异!江油附子到期不掘,会在地下烂掉.掘出后,三两天内,如不逢连天烈日晒干,亦会迅速烂掉,无法阴干,是有名的(过夜烂)!因江油附子太易烂,古时为附子灌胆巴的原意,为有利于在短短的附子收成期限内,高效率地进行防腐加工,以便保存运输,而非为了调节附子的药性。

再说胆巴的特性:胆巴的化学式为CaCl2(不等如塩巴NaCl),其性属扶阴而有毒,乡下人有用以自杀的,如白毛女剧中的杨伯劳自杀药,即为本品。

至于近年来盛行大量灌胆巴的另一种真正用意,其实是因为胆巴价廉于附子甚多,灌胆后上秤,附子可增重近一倍,而且外观光亮好看又重身,自然赚头大增。

故江油附子户有句行话:无胆不重,无胆不亮!至于祛皮,除因为附子之毒性富集于皮部外,亦为了商品之外观好看,唯古法之竹刀去皮,因收成加工期,在一年之中只有十多天,故需动用之加聘人手甚多,往年是三角钱工资为一斤附子袪皮,今年则出至八角钱一斤,也不容易请到人。

奸商的生产法,非常令人震惊:首先是以焦亚硫酸钠(吊白块)、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散泡剂等品,混合煮制附子,煮十多分钟,即可全部袪皮。

上列药物属严重致癌品,但可以低成本高速去皮,并使附子色白,透明,亮质,好看。

然后再为附子超量灌胆巴,将附子泡胆过程,延至15天以上,而只作不流水退胆1-2次。

甚至在热处理过程中,给附子再一次直接灌入胆巴汁。

在木制蒸笼顶上放置大量胆巴,胆巴遇热液化后往蒸笼中附片直接灌入,触目警心。

熏制时,可再加行工业硫磺薫白的步骤(无硫磺不白)。

此法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成品沉水快速,身重面光,肉白好看,而其质甚硬。

正宗的制附子质地很脆,但我们常见坊间的药店,要动用到大铜锺来把附片捣碎,便是这种加工法做的好事。

至于炮附子,古法为掘出鲜品泥附子后,实时砂炒1-2天而成。

据悉,此为最接近仲景时代之炮附法,成品个头较大,皮稍焦干而浅层质疏呈泡。

此法虽简,但人力有价,产量又太低,现已极少进行。

市面上极罕有地出现本品的话,常会混称之为炮天雄。

目前市售的真实炮附子流程,多为以上述的泡胆与硫熏等制附增重流程为基础,再加上一重直接加热的步骤,令之有点烤焦了的外观,便充为炮附子了。

何谓黄附片?古法的黄附片,为工序中加入用姜黄,红花,煮制附子两三小时而成,目前因成本高,已经无人做了,连超级名店如北京XX堂卖的,也非正货!第一种变法生产,是在制附流程的基础上,用化学染料柠檬黄来染制附片,煮十分钟即可。

缺点是色不自然,且半年后会褪色。

故此,第二种更绝的生产法,是用嫰肉黄(严重致癌物质)来染制,成品成本低,色美,自然,不褪色。

何谓黑附片?正法是用黑豆,甘草或红糖等煮制。

变法则是用工业黑色染剂煮成,成品表面黑,肉心黑透像玻璃片,又称玻璃附片。

生附子又如何呢?正法为以烈日晒干,或以低温干燥箱焙干者为是。

只要煮透或蒸透了再入药,应该反而是药效最高,而又最不引起累积性中毒的补益元阳极品。

不过,如前述之因,泥附子离土后,必需在三几天的处理期限内焙干,而一个低温干燥箱,数天内是焙不出多少斤之干透附子的,故如果七月头几天是阴天,那便只能以微波或直接炭火焙干结合硫熏来处理了。

这样处理出来的,也算是较好的附子,不过加热温度较高,引致有效成份打了点折扣,用量比真正生晒的附子要加大一点,且要煎煮得久一些。

现在,江油的生附片多是用含硫的焦煤烧烤出来的,无硫无烟的焦煤价格贵一倍多,没人再做亏本加工了。

在中药中最具不可替代性,最有起死回生之能的(温阳五虎将),在近代屡屡蒙寃。

其中最寃的,还数附子!为什么?因为它的毒性是人造的!现代文献指出,正确地进行加热与水解工序的生附子,有效成份可高出市售制附子十几倍。

而进行LD50测试时,小白鼠服用至相当于人体日服附子数十斤之浓缩给药量,仍无一死亡,亦观察不到有因长期服用而致脏腑损害之现象。

换言之,天然态的附子,本来可以是无毒的。

但加工炮制后的制附,却几乎一定是有毒,甚至是致癌的!我们所报导的,是否少数不法加工户的过别现像?不是的!据我们在跟多位江油加工户混熟了之后,所得到的内部情报,与在国内外各大批发零售药店购买样品所见,现行流通的江油川附,十居八九都是这样炮制出来的!加工户要生产附子时,只需要拨一个电话到化工原料店处,说出要生产多少斤哪种附子,根本不用明说要买那种化工药剂,店方自会称好,配送到户,在单据上,自然是不会记下所购买药种之实质种类的。

本地加工户,戏称为〝一条龙服务〞。

真正的附子行家,固然入眼便知。

否则,一般人其实只要循公开的数据,细心推敲一下,也会发现这一笔附子账大有问题!江油今年的附子生产量,跌至仅五百吨之历史新低点,本地泥附子收购价升至十二元一公斤左右。

我们介绍过,如按规范生产要求的制附子,一般需用五斤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而伪法则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

换言之,如按规范生产,一市斤制附子的原料泥附子是五市斤,收购成本为三十元,再加上加工的原料,场地,人工,水电,上税,包装,存仓,运输,利润……假如批发价低于七十元,那是全无赚头的了,假如低于六十元,那简直连生产成本都够不上!那请问,假如订回来的江油川附,索价三四十元一市斤的话,它会是规范生产的吗?起码,它多半不会是江油附子,因为其它产地的附子,原料价便会便宜上很多。

有些江油厂家股东家里的地窟或私仓,正是用来贮存在外地收购之杂牌附子的….故此,别以为在江油购入的,便一定是地道附子,很可能只是狭西汉中的旱附子!江油附子生产量大跌,而全国需求量突增,某些厂家,在七月的收获期间,并没有跟本地农户收购附子,也没有增聘人手来进行祛皮工序,那请问,供求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些生产基地,有时根本三两年来都不进行实质运作,那市面流通的制附,从何而来?可谓耐人寻味!其实,很多重要生产厂家的股东,也正就是当地之个体加工户。

至于江油以外的其它产区,产量较少,即使产品冠以大厂的名头,其实依然更常是由(山寨)户在背后供货的!附子的真正加工流程,不言可喻。

江油附子加工现状在全国具有代表意义,灌胆,袪皮,染色,加毒,增白,全国一样,因江油师傅的加工经验,早已普遍流传全国。

总结而言,在市场上流通的制附子,离不开四种问题:(1)大量灌胆巴而退胆不全的(胆巴附子),此类附子的含胆巴量,可超出规范生产品十多倍,入口较麻而苦,带有咸涩味,质重硬而面有半透明光泽,初入门的同业,最易误以为是好附子。

(2)含大量剧毒,甚至致癌化工原料的(毒附子)。

此类附子,因毒性来自化工品而非乌头碱,故长时间煎煮,根本无助于灭毒。

.(3)因某些原因,而需安排进行反复多次流水退胆的(附子渣)。

此类附子,质检乌头碱含量时,是一定过关的;可是乌头碱并非水解成有药效的乌头胺,而是被过水冲掉。

这种附子,有时一次用上半斤,药力还比不上一两正法炮制的制附,或者三钱生附!(4)其它产地的附子,混充地道江油附子。

市售制附,大部份为此四种因素之合成体。

故此,患者服用附子剂后之反应,很大程度并非关乎医家的方证水平,而是视乎他当时碰上了那一种附子!试想想,任你是国手医神,假如有个捣旦鬼,把你的君药一时推大三倍,一时减少五倍,一时又添加上大量致癌药品……试问你能不倒上大霉吗?这种情况,笔者在四川和港深见得很多,患者在服用附子剂后,尚未见有乌头碱型的眩冥反应,却已经呈现异常的头部或胃肠不适。

这种异常表现,有些同业常会误以为是排病反应;其实,多半是附子之人为添加剂引起的。

本年夏至前后,笔者请了几家江油附子户,按本人要求的规范生产步骤,试作了一二千斤制附和生附片。

其间,个个附子户摇头叹息,视为(违反传统),声言即使照辨,笔者也注定了必然会亏大本无疑(私下认同他们的忠告可能很对)!生产完成后,笔者特别着意把规范生产的附子,试用于(1)过去服用市售附子易出现异常不适;和(2)过去曾长期服用扶阳方剂,辨证无误,而疗效不明确的案例,结果是两者均呈现非常可喜的突破!例如,一个家族,全员均是一旦服用市售附子,必然引发剧烈头痛.试用正品附子,则不管如何重用,均无头痛之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