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血清hbv pgrna与hbv ccc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血清hbv pgrna与hbv ccc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血清HBVpgRNA与HBVccc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进展张诗琬ꎬ喻雪琴ꎬ陈芳ꎬ陈星ꎬ戢敏ꎬ梅小平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ꎬ四川南充637000㊀㊀摘要: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仅存在于肝细胞内ꎬ是反映HBV存在的最直接指标ꎬ也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复发的根源ꎮHBVcccDNA存在于肝细胞内ꎬ需要进行创伤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测ꎬ且HBVcccDNA在肝内呈不均匀分布ꎬ因此HBVcccDNA的精准检测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开展ꎮ乙肝表面抗原(HBsAg)㊁乙肝e抗原(HBeAg)及HBVDNA是目前HBV相关性肝病诊断与疗效判断的主要检测指标ꎬ但对反映抗HBV治疗效果㊁选择停药时机㊁预测病情进展及远期预后等方面的准确性均存在一定缺陷ꎮHBV前基因组(pgRNA)是HBVDNA进入肝细胞核内形成的转录产物ꎬ可反映肝细胞HBVcccDNA水平及其转录活性ꎬ且血清HBVpgRNA水平检测方法简便易行㊁操作性强㊁患者易接受ꎬ是反映HBVcccDNA水平较为可靠指标ꎮHBVpgRNA不仅可以反映HBVcccDNA的存在状态ꎬ还可以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㊁反映乙肝核心相关抗原表达水平㊁反映HBVDNA及HBsAg水平变化㊁预测抗HBV治疗疗效等ꎬ在反映CHB患者病情㊁评估疗效㊁选择停药时机及预测停药后疾病复发风险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ꎮ㊀㊀关键词: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ꎻ乙肝病毒ꎻ前基因组RNAꎻ共价闭合环状DNA㊀㊀doi:10.3969/j.issn.1002 ̄266X.2020.11.030㊀㊀中图分类号:R575.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 ̄266X(2020)11 ̄0110 ̄04㊀㊀以乙肝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为模板进行HBVRNA逆转录是HBV复制的初始环节ꎬHBVcccDNA的存在是HBV持续感染的标志[1ꎬ2]ꎮ目前ꎬ即使患者血清中HBVDNA㊁乙肝表面抗原(HBsAg)消失或发生血清学转换ꎬ但肝细胞核中仍存在HBVcccDNA而无法被药物清除ꎬ肝细胞核内少量HBVcccDNA即可导致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病情复发ꎮ由于HBVcccDNA存在于肝细胞内ꎬ需要进行创伤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测ꎬ且HBVcccDNA在肝内呈不均匀分布ꎬ因此HBVcccDNA的精准检测难以在临床中广泛开展ꎬ临床上通信作者:梅小平(E ̄mail:1124377569@qq.com)亟需寻找新的血清标志物来准确反映肝组织中HBVcccDNA的表达水平以及转录程度ꎮ2018版欧洲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及2019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均增加了3种新型HBV检测生物学标志物ꎬ其中包括血清HBV前基因组(HBVpgRNA)[3]ꎮ但目前血清HBVpgRNA检测并未在临床推广应用ꎬ可能与其在血清中表达较低㊁相关研究数据少及尚未形成统一检测标准等有关[4]ꎮ本文就血清HBVpgRNA与HBVccc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ꎮ1㊀血清HBVpgRNA与HBVcccDNA的关系1.1㊀血清HBVpgRNA概述㊀德国学者Kock等[5]在1996年从CHB患者血清中首次检出了HBV[34]AliabadiEꎬJahanshahiSꎬTalaei ̄KhozaniTꎬetal.Comparisonandevaluationofcapacitationandacrosomalreactioninfreeze ̄thawedhumanejaculatedspermatozoatreatedwithL ̄carnitineandpentoxifylline[J].Andrologiaꎬ2018ꎬ50(2):e12845.[35]EdrisYꎬBarakatE.SupplementationwithL ̄Carnitineimprovesu ̄terinereceptivityinwomenwithpriorimplantationfailureduringfrozenembryostransfer:adouble ̄blindedꎬrandomizedꎬplacebo ̄controlledclinicaltrial[J].EvidenceBasedWomenᶄsHealthJꎬ2018ꎬ8(3):236 ̄244.[36]ZhangWꎬLiFꎬCaoHꎬetal.Protectiveeffectsofl ̄carnitineonastheno ̄andnormozoospermichumansemensamplesduringcryopr ̄eservation[J].Zygoteꎬ2016ꎬ24(2):293 ̄300.[37]KitanoYꎬHashimotoSꎬMatsumotoHꎬetal.Oraladministrationofl ̄carnitineimprovestheclinicaloutcomeoffertilityinpatientswithIVFtreatment[J].GynecolEndocrinolꎬ2018ꎬ34(8):684 ̄688.[38]KimMKꎬParkJKꎬPaekSKꎬetal.Effectsandpregnancyout ̄comesofL ̄carnitinesupplementationinculturemediaforhumanembryodevelopmentfrominvitrofertilization[J].JObstetGynae ̄colResꎬ2018ꎬ44(11):2059 ̄2066.(收稿日期:2019 ̄11 ̄24)011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11期RNAꎬ随后HBVRNA迅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ꎬ关于HBVRNA的相关报道不断出现ꎮTana ̄ka等[6]利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发现ꎬHBVRNA与HBcAg㊁HBVDNA结构类似ꎬ并明确指出HBVRNA为乙肝病毒颗粒的核心成分ꎮWang等[7]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排除相关干扰因素ꎬ发现在11例进行核苷(酸)类(NAs)药物初治的CHB患者血清中存在HBVRNAꎬ是一种长度为3.5kb的RNAꎻ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引物扩增及多重PCR技术ꎬ对接受NAs药物处理的HepAD38和HepG2.2.15细胞上清液进行检测ꎬ证实CHB患者血清中长度为3.5kb的RNA就是HBVpgRNAꎮ㊀㊀以HBVcccDNA为模板转录出的HBVpgRNA在逆转录过程中会被降解ꎬ血清中HBVpgRNA的存在可能是因为NAs药物抑制了其逆转录过程ꎬ导致血清中HBVpgRNA累积而表达升高ꎮ研究发现ꎬ血清HBVpgRNA可能是肝细胞中的pgRNA在开始逆转录之前直接获得包膜ꎬ并从肝细胞中释放入血所致ꎬ因该病毒颗粒中含有HBVRNAꎬ又称之为 HBVRNA病毒样颗粒 [8]ꎮ郭濛濛[9]对Nas治疗前后CHB患者血清HBVRNA水平进行对比发现ꎬ患者治疗后血清HBVRNA水平升高ꎬ并推测血清中存在的HBVpgRNA是由肝细胞核中的HBVcccDNA转录而来ꎮ1.2㊀血清HBVpgRNA与HBVcccDNA的相互关系㊀HBV感染人体后即侵入正常肝细胞ꎬ随后HBVDNA脱去核壳成为松弛环状双链DNA(rcD ̄NA)[10]ꎮrcDNA是由正负两条链组成ꎬ负链中由几个碱基形成 缺口 ꎬrcDNA进入肝细胞核后ꎬ在依赖HBV编码的DNA聚合酶作用下填补缺口ꎬ进行折叠㊁扭转等过程ꎬ成为超螺旋结构的HBVcccD ̄NA[11]ꎻ同时细胞以HBVcccDNA为模板ꎬ转录出3.5㊁2.4㊁2.1㊁0.7kb四种不同长度的mRNAꎬ再合成多种病毒蛋白[11]ꎮ3.5kb长的RNA有两种表达模式ꎬ一种为可编码乙肝e抗原(HBeAg)相关蛋白的pre ̄CmRNAꎬ另一种为逆转录模板的pgRNAꎻ该RNA可利用逆转录酶合成rcDNA中的负链ꎬ再以此为模板ꎬ在DNA聚合酶介导下合成正链DNAꎬ正㊁负链DNA重新组合成为新的HBVrcDNAꎮ新的HBVrcDNA一部分再入肝细胞核转化成为新的HBVcccDNAꎬ另一部分与病毒蛋白重新组装释放到肝细胞外ꎬ成为有完整病毒颗粒的HBVDNAꎬ再感染新的正常肝细胞[12ꎬ13]ꎮ因此ꎬHBVpgRNA是HBVcccDNA的转录产物ꎬ以病毒颗粒形式表达于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中ꎮ2㊀血清HBVpgRNA检测的临床意义2.1㊀反映HBVcccDNA的存在状态㊀HBVpgRNA在逆转录之前获得包膜ꎬ在感染肝细胞中以病毒颗粒方式释放入血ꎮ与HBsAg的多个来源不同ꎬ血清中HBVpgRNA的惟一来源是HBVcccDNAꎬ每个感染HBV的肝细胞内均存在一定量HBVcccDNAꎬ是HBVpgRNA的惟一转录模板ꎮ从理论上讲ꎬ血清HBVpgRNA水平可反映肝细胞HBVcccDNA水平及其转录活性ꎬ且血清HBVpgRNA检测方法简便易行㊁操作性强㊁患者易接受ꎬ是反映HBVcccDNA水平较为可靠的指标[2]ꎮ㊀㊀自1998年应用NAs进行抗HBV治疗以来ꎬ临床上就存在患者抗HBV治疗停药后HBV复发率高的问题ꎬ抗HBV治疗还可引起酪氨酸-甲硫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ꎮ郭濛濛[9]在找寻YMDD变异预测标志物时发现ꎬ发生YMDD的患者体内HBVpgRNA表达升高ꎻ表明血清HBVpgRNA高表达可能是HBVcccDNA的转录形式及HBVRNA肝内组装的标志ꎬ即检测血清HBVpgRNA表达对预测YMDD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ꎮ李惠姣[14]通过建立体外TDF抗病毒细胞模型ꎬ并观察细胞上清液HBVpgRNA㊁HBVDNA㊁HBsAg与细胞内HBVcccDNA的关系ꎻ结果发现ꎬ细胞上清液HBVpgRNA水平与HBVcccDN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ꎬ且HBVDNA㊁HBsAg水平反映HBVcccDNA水平及复制转录的敏感度均明显低于HBVpgRNAꎮ有报道指出ꎬCHB患者肝组织HBVpgRNA与HBVcccDNA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水平ꎬ隐匿性HBV感染者HBVpgRNA与HBVcccDNA水平明显低于HBsAg阳性患者ꎬ表明HBVpgRNA与HBVcccDNA对HBV感染者体内HBV活跃程度的预测价值均高于HBsAg[15]ꎮLu等[16]对33例结束抗HBV治疗后的CHB患者进行血清检测ꎬ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血清HBVDNA为阴性或低于检测下限ꎬ但仍有21例在随访24周后检出血清HBVpgRNA且均发生了病毒学复发ꎻ提示即使CHB患者血清中检测不到HBVpgRNA也不能表示肝细胞内HBVcccDNA消失或停止转录ꎬ但检测不到HBVpgRNA可使患者停药后的复发率大大降低ꎮ因此ꎬ对于慢性HBV感染者经过抗HBV治疗HBVDNA阴转之后的病情评估㊁疗效判断㊁停药时机选择及是否发生YMDD变异等ꎬ血清HBVpgRNA水平检测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ꎮ㊀2.2㊀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㊀研究发现ꎬ在CHB患者接受NAs治疗的过程中ꎬHBVDNA下降到低111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11期水平时ꎬHBeAg阳性者HBVpgRNA检出率高于HBeAg阴性者ꎻ这可能与HBeAg阳性者肝细胞内HBVcccDNA较为活跃有关ꎬ即血清HBVpgRNA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状态ꎬHBeAg是影响血清HBVpgRNA水平的因素之一[19]ꎮBerg等[20]研究发现ꎬ在采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抗HBV治疗的17例患者中ꎬ11例HBeAg阳性患者中有5例出现血清学转换ꎬ且与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的患者相比ꎬ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血清HBVRNA水平明显降低ꎻ该研究认为ꎬ血清HBVpgRNA可能成为预测HBeAg血清转换的指标之一ꎬ与Huang等[21]的研究结果类似ꎮ彭亚梦等[22]在HBeAg阳性患者血清中发现HBVpgRNA与HBeAg具有显著相关性ꎬ但在HBeAg阴性患者血清中并未发现此种相关性ꎻ提示HBeAg不仅可以从HBVcccDNA转录而来ꎬ还可由整合的HBVDNA产生ꎮ因此ꎬHBeAg在反映患者疗效上有一定缺陷ꎬ而HBVpgRNA能直接准确地反映患者抗HBV治疗的近远期疗效ꎮ2.3㊀反映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BcrAg)表达水平㊀HBcrAg是近年发现的HBV感染的新型血清检测标志物之一ꎬ是由前C基因及C基因编码的HBcAg㊁HBeAg㊁p22cr组成的组合性标志物ꎬ这3种蛋白质共拥有149个氨基酸序列长度ꎬ对于预测HBV感染者抗HBV治疗的疗效及选择停药时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ꎮSeto等[23]研究发现ꎬHBcrAg可反映肝细胞内HBVcccDNA的水平及活跃程度ꎬ同时与血清HBVDNA及肝细胞内HBV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ꎬ且相关系数高于HBsAg与HBVcccDNA之间的相关系数ꎻ表明作为HBVcccDNA的替代检测标志物ꎬHBcrAg较HBsAg具有更高的价值ꎮ对HBsAg阴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时ꎬ患者发生HBV再活跃的重要因素就是血清HBcrAg阳性ꎻ提示HBcrAg可能成为患者接受预防性抗HBV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ꎬ同时对患者抗HBV治疗后监测停药后HBV再复制的风险具有较高预测价值[24ꎬ25]ꎮ研究发现ꎬCHB患者经NAs抗HBV治疗后ꎬHBcrAg阳性者血清HBVpgRNA㊁HBVcccDNA及HBVDNA复制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者ꎬ提示HBVpgRNA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B ̄crAg表达情况[26]ꎮ血清HBVpgRNA㊁HBcrAg均可作为反映HBVcccDNA水平的无创性代替血清学指标ꎬ相比之下ꎬHBVpgRNA来源惟一ꎬ是HBVcccD ̄NA的直接产物ꎬ其准确性比HBcrAg更高ꎮ2.4㊀反映HBVDNA㊁HBsAg水平变化㊀HBVDNA㊁HBsAg是目前诊断HBV感染最基本的血清学指标ꎬ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状况㊁预测抗HBV疗效㊁预测抗HBV应答程度和选择停药时机等ꎮ研究发现ꎬ血清HBVDNA及HBsAg可作为反映HBVcccDNA水平的无创替代血清学指标之一[27]ꎮ临床上CHB患者血清中HBVDNA消失或低于检测值下限后经巩固抗HBV治疗ꎬ其停药后复发率仍较高ꎬ这可能与肝细胞内HBVcccDNA没有被完全清除有关ꎮHBVDNA是由HBVpgRNA逆转录而来ꎬ而HBVpgRNA由HBVcccDNA转录而来ꎬ即HBVDNA水平同时受到HBVpgRNA㊁HBVcccDNA水平的影响ꎮNAs抗HBV治疗只作用于HBV的逆转录过程ꎬ可阻断HBVpgRNA逆转录ꎬ使HBVDNA合成受到抑制ꎬ但HBVcccDNA仍可以HBVRNA病毒样颗粒模式合成新的HBV颗粒ꎮ因此ꎬNAs抑制CHB患者HBVpgRNA逆转录后ꎬ其血清HBVDNA水平下降ꎬ但HBVcccDNA下降缓慢ꎬ在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时ꎬHBVcccDNA仍可能存在阳性表达[14]ꎮ㊀㊀目前已有的抗HBV治疗方法尚达不到完全治愈的治疗目标ꎬ只能达到功能性治愈ꎬ即血清中检测不到HBVDNA㊁HBsAgꎬ和(或)发生HBsAg血清转换ꎮHBsAg主要是由HBVcccDNA发生转录后合成2.4㊁2.1kb的mRNA翻译出来的病毒蛋白ꎬ抗HBV治疗并不能直接对其翻译过程产生阻断作用ꎬ因此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下降十分缓慢ꎮGiersch等[28]研究显示ꎬ接受NAs治疗的患者血清中低水平的HBsAg还可能来源于HBVDNAꎮ研究发现ꎬHB ̄sAg的来源不仅是HBVcccDNAꎬ也可由整合的HBVDNA转录而来[29]ꎮ由于肝细胞更新周期长ꎬ导致来源于整合HBVDNA的HBsAg表达非常稳定ꎬ这导致了HBsAg用于反映HBVcccDNA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准确性较低ꎮ2.5㊀预测抗HBV治疗疗效㊀肝细胞内HBVcccD ̄NA存在是HBV持续或反复感染的最关键因素ꎬ肝细胞内低水平的HBVcccDNA是患者接受治疗后HBV复发的关键点ꎮ血清HBVpgRNA的唯一来源仅为HBVcccDNAꎬ可作为HBVcccDNA转录产物㊁替代反映肝细胞内HBVcccDNA水平及HBV活跃程度的良好指标ꎬ对于评价抗HBV疗效㊁药物应答程度㊁停药时机选择㊁HBV基因突变与耐药及预测停药后复发风险㊁肝细胞癌发生风险和术后复发风险均具有较高价值ꎮ血清HBVpgRNA指标可反映肝组织病原学状态ꎬ创伤性小ꎬ患者接受程度高ꎮ㊀㊀综上所述ꎬ新型血清标志物HBVpgRNA可反映HBVcccDNA的存在状态㊁预测HBeAg血清学转211换㊁反映HBcrAg表达水平㊁反映HBVDNA㊁HBsAg水平变化㊁预测抗HBV治疗疗效等ꎬ在反映CHB患者病情㊁评估疗效㊁选择停药时机及预测停药后疾病复发风险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ꎮ但目前HBVpgRNA检测技术尚未完全成熟ꎬ仍处于大量研究阶段ꎬ且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ꎬ如HBVpgRNA是否能准确地反映HBVcccDNA的存在状态ꎬHBVpgRNA作为停药指标的价值是否优于HBsAg等ꎮ未来利用逆转录PCR法对HBVpgRNA检测技术进行完善ꎬ再将其与HBsAg㊁HBcAg㊁HBcrAg㊁HBVDNA等指标结合ꎬ对CHB患者的综合评价体系将更加完善ꎮ参考文献:[1]韩晓东ꎬ周源.微小糖核酸与雄性生殖[J].中华男科学杂志ꎬ2015ꎬ21(11):963 ̄966.[2]刘瑞霞ꎬ潘修成ꎬ耿建.血清HBVRNA检测的临床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7ꎬ33(11):2196 ̄2199.[3]OfliverEAF.EASL2017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ntheman ̄agement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J].JHepatolꎬ2017ꎬ67(2):370 ̄398.[4]唐红.HBV感染 新型 生物标志物的 前世今生 [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9ꎬ35(10):2137 ̄2139.[5]KockJꎬTheilmannLꎬGallePꎬetal.HepatitisBvirusnucleicacidsassociatedwithhuman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donotoriginatefromreplicatingvirus[J].Hepatologyꎬ1996ꎬ23(3):405 ̄413.[6]TanakaEꎬRokuharaAꎬMatsumotoAꎬetal.HepatitisBvirusRNAismeasurableinserumandcanbeanewmarkerformonito ̄ringlamivudinetherapy[J].Gastroenterolꎬ2006ꎬ41(8):785 ̄790.[7]WangJꎬShenTꎬHuangXꎬetal.SerumhepatitisBvirusRNAisencapsidatedpregenomeRNAthatmaybeassociatedwithpersist ̄enceofviralinfectionandrebound[J].JHepatolꎬ2016ꎬ65(4):700 ̄710.[8]鲁凤民.HBVRNA病毒样颗粒的潜在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6ꎬ32(9):1635 ̄1636.[9]郭濛濛.HBVRNA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ꎬ2017ꎬ9(2):15 ̄19.[10]vanBommelFꎬBartensAꎬMysickovaAꎬetal.SerumhepatitisBvirusRNAlevelsasanearlypredictorofhepatitisBenvelopeanti ̄genseroconversionduringtreatmentwithpolymeraseinhibitors[J].Hepatologyꎬ2015ꎬ61(1):66 ̄76.[11]李红娟ꎬ赵章记ꎬ李静静ꎬ等.HBVpgRNA检测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ꎬ2018ꎬ27(15):2739 ̄2740.㊀[12]赫晓林ꎬ黄建炜ꎬ许瑞安ꎬ等.HBV病毒复制机制及慢性乙型肝炎药物靶点[J].中国药理学通报ꎬ2015ꎬ31(2):152 ̄156. [13]张涛ꎬ高英堂ꎬ韩涛.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ꎬ2015ꎬ12(6):161 ̄165.[14]李慧姣.NAs治疗后cccDNA转录活性与HBVpgRNA㊁DNA和HBsAg动力学关系的体外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ꎬ2015ꎬ3(2):101 ̄104.[15]谭宁ꎬ罗皓ꎬ徐小元.HBVpg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进程中的可能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ꎬ2018ꎬ34(10):2221 ̄2223. [16]LuFMꎬWangJꎬChenXMꎬetal.ThepotentialuseofserumHBVRNAtoguidethefunctionalcureofchronichepatitisB[J].Zhon ̄ghuaGanZangBingZaZhiꎬ2016ꎬ25(2):105 ̄110.[17]LokASꎬZoulimFꎬDusheikoGꎬetal.HepatitisBcure:fromdiscov ̄erytoregulatoryapproval[J].JHepatolꎬ2017ꎬ67(4):847 ̄861. [18]何进科.肝组织HBVcccDNA与血清学标志物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ꎬ2016ꎬ23(6):887 ̄890.[19]LuFꎬWangJꎬChenXꎬetal.PotentialuseofserumHBVRNAinantiviraltherapyforchronichepatitisBintheeraofnucleos(t)ideanalogs[J].FrontMedꎬ2017ꎬ11(4):502 ̄508.[20]BergTꎬWackerJꎬBrehmMꎬetal.HBVRNAandHBVcore ̄re ̄latedantigen(HBcrAg)areearlyserummarkersforHBeAgsero ̄conversionintreatmentexperiencedpatientsreceivingtenofovirdi ̄soproxilfumarate(TDF)[C].67thannualmeetingoftheAmeri ̄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s:Bostonꎬ2016. [21]HuangYWꎬTakahashiSꎬTsugeMꎬetal.On ̄treatmentlowserumHBVRNAlevelpredictsinitialvirologicalresponseinchronichep ̄atitisBpatientsreceivingnucleosideanaloguetherapy[J].AntivirTherꎬ2015ꎬ20(4):369 ̄375.[22]彭亚梦ꎬ袁浩ꎬ周毅峰ꎬ等.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DNA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ꎬ2019ꎬ22(18):2217 ̄2222.[23]SetoWKꎬTanakaYꎬWongDKꎬetal.Evidenceofserologicactiv ̄ityinchronichepatitisBaftersurfaceantigen(HBsAg)seroclear ̄ancedocumentedbyconventionalHBsAgassay[J].HepatolIntꎬ2012ꎬ7(1):98 ̄105.[24]SetoWꎬWongDꎬChanTꎬetal.AssociationofhepatitisBcore ̄relatedantigenwithhepatitisBvirusreactivationinoccultviralcar ̄riersundergoinghigh ̄riskimmunosuppressivetherapy[J].AmJGastroenterolꎬ2016ꎬ111(12):1788 ̄1795.[25]ChenEQꎬFengSꎬWangMLꎬetal.SerumhepatitisBcore ̄relat ̄edantigenisasatisfactorysurrogatemarkerofintrahepaticcova ̄lentlyclosedcircularDNAinchronichepatitisB[J].SciRepꎬ2017ꎬ7(1):173.[26]HondaMꎬShirasakiTꎬTerashimaTꎬetal.HepatitisBvirus(HBV)core ̄relatedantigenduringnucleos(t)ideanalogtherapyisrelatedtointrahepaticHBVreplicationanddevelopmentofhepato ̄cellularcarcinoma[J].JInfectDisꎬ2016ꎬ213(7):1096 ̄1106. [27]LiW.ZhaoJꎬZouZꎬetal.AnalysisofhepatitisBvirusintra ̄he ̄paticcovalentlyclosedcircularDNAandserumviralmarkersintreatment ̄naivepatientswithacuteandchronicHBVinfection[J].PLoSOneꎬ2014ꎬ9(2):e89046.[28]GierschKꎬAllweissLꎬVolzTꎬetal.SerumHBVpgRNAasaclinicalmarkerforcccDNAactivity[J].JHepatolꎬ2016ꎬ66(2):460 ̄462.[29]欧启水ꎬ郭健慧.血清乙肝病毒颗粒的存在形式及其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ꎬ2019ꎬ37(7):486 ̄490.(收稿日期:2019 ̄12 ̄09)。

广东惠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和HBVcccDNA含量关系研究

广东惠州地区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和HBVcccDNA含量关系研究

调查研究 ・
2 0 1 3 年 9 月 第 2 0 卷 第 2 6 期
广 东惠州地 区慢性 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基 因型 和 HB Vc c c DNA 含量 关 系研 究
江小 明 周 玉 航 马 伟 明
广东 省 中信 惠 州 医院 , 广 东 惠州
5 1 6 0 0 6
【 摘 要】目的 探 讨 广 东惠 州地 区慢性 乙型 肝炎 ( 乙肝 ) 患 者基 因型及 HB V c c c D NA含量 水平 及 关 系。方 法 利用 患 者血 清 为材 料 ,通过 HB V基 因 型特 异 性 引物 P C R方 法 检测 HB V— DN A 阳性 标 本 的基 因型 .同时 用荧 光定 量 P C R方法对 HB V c c c D N A含量 进 行检 测 。 结果 1 2 3例 慢 性 乙肝病 毒感 染 者 中 。 HB V B型 9 1例 ( 7 3 . 9 8 %) 、 C型 2 8例 ( 2 2 . 7 6 %) 、 B、 C混合 型 1 例 ( 0 . 8 1 %) ,未 能 确定 基 因型 3例 ; HB V c c c DN A检 测 阳性 为 6 6例 ,阳性 率 为
J I ANG Xi a o — — mi n g Z HOU Yu — — h a ng MA We i — — ui r n g
Z h o n g x i n Hu i z h o u Ho s p i t a l i n G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Hu i z h o u 51 6 0 0 6, C h i n a
『 关键 词 慢性 乙型肝 炎 ; 基 因型 ; 乙肝 病 毒共 价 闭合 环 状 DNA
【 中 图分 类号】 R 5 1 2 . 6

cccDNA是乙肝检测的最权威指标

cccDNA是乙肝检测的最权威指标

龙源期刊网 cccDNA是乙肝检测的最权威指标作者:刘士敬来源:《家庭医学》2010年第08期研究发现,细胞外的乙肝病毒DN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其两条链均不是闭合的,其中负链较长,有数个碱基的“缺刻”;正链较短,有较大的“缺口”。

在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中,病毒DNA进入宿主细胞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两条链的缺口均被补齐,形成超螺旋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英文简称cccDNA)。

cccDNA是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模板,虽然其含量较少,每个肝细胞内只有约5~50个拷贝,但对乙肝病毒的复制以及感染状态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医院已建立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评价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疗效目前考核抗病毒药物疗效的标准,都是建立在乙肝病毒被抑制或可能被清除的间接评价指标之上,比如,病毒DNA达到不可测水平、HBeAg消失或血清转换、HBsAg消失或血清转换等。

只有彻底清除了细胞核内的cccDNA,乙肝病毒复制的基础不复存在了,才是真正治愈了乙肝。

可见,考核抗病毒治疗的最终疗效标准,应该是清除cccDNA,其他任何指标与之相比只能是“次要”标准。

有研究表明,在血清HBsAg被清除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中,肝细胞内仍有cccDNA存在。

但清除cccDNA的过程比较漫长,需要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成本,而且在现有条件下进行长期治疗,伴随的必然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以及病毒耐药突变等。

因此,是否把清除cccDNA作为治疗终点,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筛选抗病毒药物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不能有效清除CCCDNA,因此,开发新的、能清除CCCDNA的药物是患者和医生共同的期待。

遗憾的是,CCCDNA分子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些关键环节,目前还不清楚或存在争论。

如果能阐明这些环节,将有助于指导开发新的、能够清除eecDNA的抗病毒药物。

评价乙肝病毒复制的模型一种细胞或动物模型能否支持乙肝病毒复制,cccDNA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评价指标。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杨彩娥;黄丽琴;孙彬;何菊芳;韩冰【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HBV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 DNA) and current serum levels of AST, ALT, TBIL, HBeAg and HBV DNA in chronic hepatitis-B (CHB) patients. Methods Fifty-eight CHB patients admitted to Chinese PLA 309 Hospital from May 2009 to May 2012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ir serum levels of HBeAg were measured with Roche C6000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their serum levels of ALT, AST and TBIL were measured with Hitachi Hi7600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and their serum levels of HBV DNA and HBV cccDNA were measured by RT-PCR. Results The serum HBV cccDNA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rum HBV DNA (r=0.880, P=0.000). The proportion of positive HBV cccDN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BeAg-positive patients than in HBeAg-negative patients (67.6%vs37.5%,χ2=5.170, P=0.023). The serum HBV cccDNA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liver inflammation (χ2=4.819, P=0.028). Conclusion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erum HBV cccDNA is a reliable index for the assessment of HBV replication and liver cell damage.%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与现有血清学指标(AST、ALT、TBIL、HBeAg、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309医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58例,采用Roche C6000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eAg;日立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TBI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HBV cccDNA载量.结果血清HBV cccDNA与HBV DNA有很好的相关性(r=0.880,P=0.000).HBeAg阳性组HBV cccDNA阳性的比例为67.6%,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的37.5%(χ2=5.170,P=0.023).血清HBV cccDNA与肝组织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χ2=4.819,P=0.028).结论血清HBV cccDNA定量检测是评价HBV复制情况和肝细胞损伤程度较为可靠的指标.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DNA;乙肝e抗原;谷丙转氨酶【总页数】3页(P121-123)【作者】杨彩娥;黄丽琴;孙彬;何菊芳;韩冰【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09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9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解放军第309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91;解放军第309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91;解放军第309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2【相关文献】1.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程欣;徐龙;鲁纯腾;姚雪兵;张骏2.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探索 [J], 施卫兵;高健;罗振辉;张东华3.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杨彩娥;黄丽琴;孙彬;何菊芳;韩冰;4.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cccDNA检测的意义 [J], 王利静;邵翠华5.肝组织HBV ccc DNA检测在藏族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J], 康信通;胡蓉;刘勇;曾义岚;罗东霞;王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

乙肝的发展和研究近况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

它主要影响肝脏功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乙肝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过去,由于对乙肝病毒的认识有限,诊断技术不够先进,很多乙肝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乙肝的了解逐渐深入。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在感染乙肝病毒后,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在急性感染期,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清除病毒,从而实现自愈。

然而,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乙肝病毒会在体内持续存在,进入慢性感染阶段。

慢性乙肝患者可能长期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损害肝脏细胞。

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硬化会导致肝脏质地变硬,功能严重受损,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而肝癌则是乙肝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在诊断方面,现代医学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 e 抗原、乙肝 e 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 DNA 定量、肝功能检查等,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乙肝感染的状态和肝脏的受损程度。

近年来,乙肝的治疗也有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治疗的关键。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干扰素则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但使用时可能会伴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肝移植手术。

然而,肝源的短缺和手术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在乙肝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基因治疗旨在通过修改病毒基因或患者的基因来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

预防乙肝同样至关重要。

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是预防乙肝感染的最有效措施。

HBV cccDNA检测技术进展

HBV cccDNA检测技术进展

H V 基 因组 结 构 及 cc N 的 形 成 B cD A
细胞外乙型肝炎病毒 D A是一种松弛环状的双 N 链 D A (e x dcr l N N rl e i ua D A,rD A 分子 ,其 两 a cr cN ) 条链均不闭合 , 其中负链较长 ,约 30 20个碱基,含 有 乙肝病 毒 基 因组 的全 长基 因 ,在其 5 ’起 始 端 与
胞 内 保 持 一 个 动 态 平 衡 水 平 ,形 成 一 个 H V B
cc N cD A池 。
cc N cD A检测 的分子 基础
乙肝 病毒在 一个 完整 的生活周期 中有多 种 同源
度和特异性 ,而新 的荧光探针和荧光引物技术使准 确 检测 HB cD A成为可 能 。 Vcc N
中图分类号 :R 1. 2 526
陈保德 陈瑜 审校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0 0 3 (0 0 5—0 1 0 07- 9 1 2 1 )0 0 9— 4
乙型 肝炎 病 毒共 价 闭合 环 状 D A ( eat N hpti B is
v u oa nl c sd c clrD A,H V cD A) i scvl t l e i ua N r e y o r B cc N
浙江预防医学 2 1 00年第 2 2卷第 5期
Z  ̄ agPeeteMei n ,Ma 00,V l 2 o5 h i r ni dc e n v v i y 1 2 o 2 ,N .

1 ・ 9

综述 ・
H V cc N B cD A检 测 技 术 进 展
齐雪芬 徐 益 飞 综 述
3 ’末 端 之 间 有 一 个 包 含 数 个 碱 基 的 “ 刻 ” 缺

乙肝病毒cccDNA检测

乙肝病毒cccDNA检测

1.选择性PCR
选择性PCR:rcDNA不被扩增
选择性PCR:cccDNA能被扩增
“选择性”PCR:并非万无一失
PCR产物自身退火(self annealing)
rcDNA被大量扩增,阳性结果不可靠,定量结果也不可靠
Hepatology Research 2003;15: 234-243(PBMC)
解决方案
特异性抽提分离cccDNA与其它形式的病毒DNA 采用沉淀法或质粒抽提试剂盒抽提法 酶切纯化cccDNA 采用绿豆核酸酶或ATP依赖的plasmid-safe DNA酶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选择性PCR(普通PCR、套式PCR、荧光PCR) 侵入者探针法(Invader assaay)
P2
cccDNA能被扩增 检测到荧光信号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结果 : 标准曲线方程YCtcopy 相关指数: R2=0.995 灵敏度至少可以达到103copy/ml
与定性法比较增加了一个荧光探针,探针位于扩增片段区(负链缺口下游),与cccDNA的负链互补。
01
选择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
02
rcDNA不能被扩增 无荧光信号
EcoR I
5‘
+
P1
P2
3200(1)
5‘
3‘
1590
3‘
1820
P1
1820
1590
+
3200(1)
EcoR I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10(1):82-85(血清)

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HBV cccDNA检测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20-03-30T02:00:30.625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期作者:张小兵[导读] HBV感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严重威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江油市中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四川江油 621700HBV感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严重威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当前我国慢性HBV感染者高达数千万,因此需要对HBV cccDNA检测进行深入研究。

HBV-DNA指的就是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乙肝病毒基因。

HBV-DNA比较高的话就说明病毒复制比较厉害,所以需要通过HBV-DNA检测判定乙肝病毒的含量。

HBV cccDNA检测就是乙肝病毒检测,当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Southern Blotting、定量PCR检测、滚环PCR检测以及原位杂交检测。

Southern Blotting是一种非常经典的HBV cccDNA检测方式,具有检测结果准确等优势。

但是这种检测方式比较麻烦,不仅需要进行电泳、转模杂交还需要进行显影检测。

而且这种检测方式的下限为10拷贝/细胞,但是慢性肝炎患者机体当中的cccGNA水平为0.1-1拷贝/细胞,所以无法利用这种检测方式检测慢性肝炎患者的cccDNA水平。

PCR检测技术促进了HBV cccDNA检测技术的发展,和Southern Blotting检测技术相比PCR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更高一些。

PCR检测技术又可分为定量PCR和滚环PCR,两种检测技术都具有自己的优势。

(1)定量PCR检测技术:相关人士研究出了竞争定量PCR检测技术,提高了定量PCR检测技术的水平。

在进行竞争定量PCR检测时,已知数量的竞争木板和未知数量的目标模板会在同一个反应管当中竞争同一个引物,但是竞争模板和目标模板的产物长度不一样,所以可以利用电泳方式进行检测,并通过竞争模板与目标模板之间的差异计算检测结果。

这种方式的检测特异性比较高,但是如果rcDNA浓度比较高的话会对cccDNA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munology Studies 免疫学研究, 2015, 3, 13-18Published Online May 2015 in Hans. /journal/is/10.12677/is.2015.32002The Research Status of Hepatitis B ViruscccDNANing Wang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fice of Daozhen County, Zunyi GuizhouEmail: 714055748@Received: Jun. 4th, 2015; accepted: Jun. 20th, 2015; published: Jun. 26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a kind of small DNA virus. The original template of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 HBV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replicat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ection status. The progress of the formation of cccDNA, the methods of detec-tion and the impact of antiviral drug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wordsHBV, rcDNA, cccDNA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王宁贵州省道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贵州遵义Email: 714055748@收稿日期:2015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6日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小DNA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是HBV的原始复制模板,对乙肝病毒的复制及感染状态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cccDNA的形成、常用检测方法、抗病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毒药物对其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报道。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松弛环状双链DNA,共价闭合环状DNA1.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为双链松弛环状DNA (rcDNA)。

HBV感染发生后,HBVDNA进入细胞,rcDNA 转化为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并以cccDNA为模板开始一系列的病毒复制过程。

HBV复制是一种保守的机制,在转录后模板cccDNA仍然完整,并且可反复转录,所以cccDNA是嗜肝病毒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是HBV复制的突出标志,也是评价HBV感染状态及药物疗效最重要的指标[1]。

2. HBV cccDNA的形成与调节在感染的早期阶段细胞核内cccDNA合成的途径为:HBV进入细胞后,在胞浆内脱壳,DNA的正链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全长的rcDNA [2]。

rcDNA进入肝细胞核中解脱负链5’端连接的末端蛋白、正链5’端的RNA残段;依赖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补齐两条链上的缺口,并进一步折叠、扭曲形成超螺旋结构的cccDNA,并以cccDNA为模板转录为不同大小mRNA (3.5 Kb、2.4 Kb、2.1 Kb、0.8 Kb mRNA),从而翻译各种病毒蛋白。

其中3.5Kb的mRNA作为逆转录模板,利用病毒的逆转录酶合成全长的基因组负链DNA,再以负链DNA作为模板,通过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合成正链DNA,与负链DNA一起组成新的HBV rcDNA。

新合成的HBV rcDNA一方面进入细胞核内,转化为新的cccDNA,补充细胞内的cccDNA库,使每个肝细胞中保持大约5~50个cccDNA分子;另一方面与病毒蛋白装配成新的完整HBV,释放至细胞外,再感染健康的肝细胞[3]。

另外还有一种次要的HBV cccDNA合成方式。

在这种方式里,由于正链DNA在适当区域合成失败而产生线性双链DNA,通过在线性DNA末端的非同源重组而被有效地转换成HBV cccDNA。

这种方式产生的一些HBV cccDNA分子能产生前基因组。

由于非同源重组产生的变异,多数前基因组仅产生线性双链DNA,这些线性双链DNA重组产生更多HBV cccDNA,这种过程称为非法复制。

因为由此产生的下一代HBV cccDNA在非同源重组处的序列上区别于亲代分子,由此推测细胞内低水平病毒的这种“非法复制”可能提供此类细胞在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一种生存优势[4]。

在稳定感染的细胞中,核内cccDNA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满足病毒复制而对细胞无毒性,这一调节作用可能通过细胞主导的过程或病毒主导的负反馈机制来实现。

一个感染病毒体在感染肝细胞后只产生一个cccDNA分子,但处于稳定感染的每个肝细胞内有50~100个cccDNA拷贝,其原因就是rcDNA 又在胞内转换成cccDNA。

3. HBV cccDNA的常用检测方法根据cccDNA与rcDNA在结构和理化特性上的不同,可以建立检测cccDNA的方法:cccDNA与rcDNA在结构和理化特性上的不同:1) rcDNA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cccDNA则不能;2) rcDNA的双链是不对称的,全长的一链与病毒mRNA互补,为负链,较短的一链为正链。

在正链和负链上均存在缺口,两链DNA通过5’端250~300个互补碱基的氢键作用形成部分环状结构,而非超螺旋结构;cccDNA的两条链均是完整的,形成超螺旋结构;3) 由于正链和负链上均有缺口存在,rcDNA可以被一些能够切除单链或含有缺口DNA的核酸酶如Plasmid-SafeTM ATP-Dependent Dnase、绿豆核酸酶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mung bean nuclease)等降解成寡核苷酸或单核苷酸,而cccDNA则由于双链结构完整,不会被上述酶降解[5]-[7]。

常用检测方法:3.1. Southern BlotHBV cccDNA以往多用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检测,它的基本过程包括:电泳分离酶解后的DNA 片断,将DNA片断转移到合适的固相支持物如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膜上,将标记的探针与膜上的DNA 片断杂交,分析杂交信号。

以往多用Southern印记方法进行HBV cccDNA检测,是一种定性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分子生物学的经典方法,但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步骤繁琐,灵敏度较低[8]。

3.2. 普通PCR基于rcDNA的正链和负链上均存在缺口,故可以设计跨越两个缺口的引物,使rcDNA不被扩增,cccDNA由于有完整的双链可以被有选择地扩增。

汪菁[9]等对普通PCR法进行了优化,应用套式PCR 结合直接测序法测得HBVcccDNA的YMDD位点,证实了肝内cccDNA YMDD自然变异株的存在。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He等[10]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检测cccDNA的方法。

他们将具有发光基团和淬灭集团的TaqMan探针设计于负链缺口的下游,与负链互补。

在上游引物的引导下,若负链是完整的,Taq酶则到达TaqMan 探针所结合的位点,利用其5’→3’的外切酶活性将探针切断,从而3’端的淬灭基团失去对5’端发光基团的抑制作用,产生荧光信号。

若负链含有缺口,由于上游引物引发的链延伸不能通过负链缺口,故不能产生荧光信号。

这样,cccDNA和rcDNA得以区分开来。

此方法变普通PCR法的终点监测为实时动态检测,不需对PCR反应产物进行开盖检测,从而减少了PCR产物污染的可能。

3.4. 入侵检查(Invader Asssay)入侵检查是近年来刚开始应用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目标DNA设计一对探针,一个探针称为初始探针(primary probe),另一个称为入侵探针(invader probe),初始探针的5’端一段寡核苷酸序列不与目标DNA互补,入侵探针3’末端的单个碱基不与目标DNA互补,Flap核酸内切酶I (Flap endonuciease I)将初始探针5’端不与目标DNA互补的寡核苷酸序列剪切下来,之后此段寡核苷酸序列与具有发光基团和淬灭集团的FRET (Fluorescence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探针相结合,从而产生荧光信号,能够被实时荧光PCR仪器检测[11]。

DKHw等[12]根据此原理,分别设计了与HBV DR2区正链下游、负链上游相结合的两种入侵探针,这样当正链、负链均为完整时产生两种荧光信号,从而检测cccDNA;rcDNA 由于正链含有缺口,只能产生一种荧光信号,得以和cccDNA相区分。

整合型HBV DNA在DR2区的5’端也是一段完整的序列,但整合多发生在1lbp的DR区[12] [21],Wong DK等[12]。

据此认为用人侵检查技术测到整合型HBVDNA的几率应该很低。

有研究表明血清HBeAg不能准确反映HBV cccDNA水平,而肝组织内的HBV cccDNA又是HBV 在肝细胞内感染的复制状态及其传染程度的更精确地反应,当患者出现血清HBeAg阴性时,为了准确表达HBV在肝细胞体内的感染状态,使用HBV cccDNA作为观察指标能够较为直接的反映肝细胞内感染的真是情况[13]。

由于cccDNA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中,所以认为用肝组织检测cccDNA结果较为可靠和准确,但用肝穿获取肝组织临床难以普及,相比较而言血中cccDNA的检测较为可行。

理论上讲,当肝细胞破坏时,存在于肝细胞核中的cccDNA会释放入血,有研究表明其既可作为肝损伤的评价指标,也可用来评估病乙肝病毒cccDNA的研究现状毒复制。

cccDNA目前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4]。

4. 药物对HBV cccDNA的影响4.1. 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其抗病毒机制是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内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的酶,此外,它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但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长期应用才能抑制HBV复制,获得较持久的效应,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且其抗病毒作用只限于HBV DNA,并不能清除存在于肝细胞核内HBV的复制模板cccDNA,也不能清除已与宿主DNA整合的病毒基因[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