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施建议-黄佳

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施建议-黄佳
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施建议-黄佳

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点思考

浏阳六中黄佳

2014年浙江、上海启动新高考,2019年湖南也全面启动。在教学模式即将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从而适应新高考政策,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一线教师,我现将如何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就考查目标的改革和高考命题的变化,对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进行简单的思考。

一、改变理念,认识高中数学现状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进,新高考数学的改革方案已经确定,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高中数学将不再分文理科,同时实行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策略。首先在教材方面,对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简单的调整。例如,2018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部分变化如下:删除映射、三视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算法初、系统抽样和几何模型的相关内容。但是,其他部分的内容则没有变化。其次,在高考试卷方面,考试内容上参数方程取消,数列整体后移,立体取文理中间,概率取文理中间,平面解析几何与函数版块整体简单,但加上了传统文化中数学知识与探究的考察。简单来说,就是新高考改革后的试卷增加了空间向量、计数原理和随机变量等内容,加大了对有文科倾向的学生难度。同时,新高考的考试题型也发生了大变化,出现了逻辑题,多选题,开放性问题等等新题型。多选题即选择题答案不唯一,存在多个正确选项;逻辑题主要以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情景,考察学生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开放题即问答题进行开

放设问,答案并不唯一,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探究,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等等。

二、基于新高考政策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对新高考政策的解读,不难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进行高度重视,所以一定要将六大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1.完善教学环节

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整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有效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应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生活经验,同时还应该将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例如,针对等差数列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室当中的座位抽出一列学生报出自己的座位号,在其中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座位号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班级学生去推算下一个学生的座位号,然后教师联系这一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得学生快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思维培养

对于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就是思考与交流,这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而是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在课

堂中可能出现的回答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及时解决,同时还要有效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而实现因材施教,另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已知正六棱柱的边长是4cm,高为10cm,求正六棱柱的体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然后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出最高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之后基本上会发现以下几种解题方法:一部分学生先将正六棱柱的底面积求出来,将六边形分成六个正三角形,求出其中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之后乘以六,就可以得出底面的面积,之后将底面面积与高相乘就可以得到答案;而另一部分学生会将正六棱柱分成六个正三棱柱,先求出一个正三棱柱的分体积,之后将结果乘以六,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分析可知,这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随机应用。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实施差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以及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应该在教学中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例如,在针对正弦函数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设计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掌握正弦函数图象的画法,结合正弦函数的图象总结出正弦函数的

性质,同时要引导他们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展开深入的思考;对于基础略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其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解答正弦函数相关问题的方法,同时思考如何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他们掌握正弦函数的基本性质,学会如何去画正弦函数的图象。

综上所述,新高考政策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深远影响,在新高考政策当中要求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希望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可以多学习新高考政策,进而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

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如何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遵循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的以交际性为原则,实践性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把课堂当作学生的交际舞台,通过学生之间生动活泼、有情有景的交际活动,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英语课堂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观能动实践中,掌握并运用所学 的英语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学生为主体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正从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转向多方面技能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会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而且还要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课堂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在主观能动实践中,摸索掌握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农村,大部分教师仅把英语作为语言知识来传授,而忽视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往往把精力集中于语法规则的讲解、课文的分析以及进行一些机械操练等模式上,在课堂上很少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认认真真”地听,“忙忙碌碌”地作笔记。结果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难受,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糟糕,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学到大学毕业,学了十几年英语还是开不了口。 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语言失去了交流的功能,“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宰着大部分课堂,老师统管一切,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不能很好地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成了“医生”名下的“病人”,成了被动的“知识接受器”。 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甚差。因此,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课堂,使之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式"课堂。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呢? 首先,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先提高全体英语教师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改革是属于教学科研的范畴,而教学科研就是要打破常规,探求规律,这比按部就班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更大的力气,费更多的心血。而最省劲儿、省心的办法就是守成依旧,昨天怎么做的,今天照样画瓢。因此,惰性思想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思想障碍。要想使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得以开展,首先应下大力气,打破教师封尘已久的思维惯性,克服懒惰思想。为此,应在各种会议上强调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组织英语教师进行一系列的讨论与争辩,提高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水平,为教改打下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其次,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精心备课、课堂精讲。要求每个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吃透教材,研究学生,备 课做到精益求精,课堂上精讲、少讲(25分钟左右)。如关键是讲什么,是讲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还是讲思路、讲方法;同是讲思路讲方法,是直接告诉学生思路和方法,还是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思路,发现方法。最后保证拿出15分钟时间进行针对单元重点知识的练习检测,或让学生合作学习,去讨论、辩论甚至争论。把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量参与语言的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

谈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关系

谈谈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关系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一、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惑 1.“老”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2001年秋季,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实验教材在38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开始实验,并按照“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从2002年开始,逐步扩大试点范围,2002年秋季,达到同年级学生的10%至15%;2003年秋季,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2004年秋季,达到同年级学生的65%至70%左右;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这也就意味着,与原义务教育大纲配套的教材将逐步被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所取代,新旧教材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并存的状况,在这一段时间内,仍旧使用老教材的地方和学校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现行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 2.研究性学习是怎么回事?与探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许多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提出的背景、含义等并无多大的了解,就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中学阶段,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如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它与探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中学中哪些内容适合于用这样的方式呢? 3.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一些教师开始把小组合作学习引进了课堂。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在大班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还是许多教师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 4.如何看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学生来说学习本身是不是一种责任? 现代社会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它无疑是现代教育的一

修改稿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教学建议(韩景岗)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及教学建议 由于初高中新课程标准、教法、学法、应对考试等方面不同,给高中的学习与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每节课容量大大多于初中,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的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一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公式,像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图象、韦达定理等,在初中数学中要么讲解过于简单,要么一笔带过。教材内容方面的脱节势必对高中数学教学带来巨大影响,因此要想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重要的是做好初高中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下面我从脱节的内容、学生反馈情况及个人的一些建议来说明。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要求的脱节 下面利用表格简单说明一下: 内容 初高中 初中高中 计算能力难度大大降低,对有理数 “+、—、×、÷”混合 运算不超过三步,可以借 助计算器,二次根式运算 不要求分母有理化。数字运算上不可以借助计算器,笔算或心算能力要求高,高考不能用计算器,符号(字母)运算较复杂。 因式分解局限于能利用公式法(平 方差或完全平方式而且 用公式不超过二次)或是 有明显公因式的多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 c bx ax+ + 2 (0 ≠ a)能熟练因式分解,对于拆分项的多项式分解也有所涉及。

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 次方程组不作要求,分式 方程仅限可化为一元一 次方程(且分式不超过两 个),解一元二次方程重 点讲解配方法与公式法, 对于十字相乘法要求简 单,韦达定理教材作为选 讲内容。熟练掌握三元一次、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熟练掌握求二次方程的公式法与十字相乘法。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应用。 不等式限一元一式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限2个 不等式,对不等式的整数 解没有明确要求.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二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直角三角函数(统称为初中四大函数)应用题加强,但抽象题要 求降低,函数与几何结合 题要求降低。画图方法停 留在“列表、描点、连线” 作图(有学生作直线时也 用此法)阶段。 熟练掌握这四类函数的 性质及图像,能够利用函 数图象的特征,快速画出 函数的草图,会利用图象 的关键点,会利用函数图 象来处理问题。 三个“二次”配方法要求低,只在解一 元二次方程中有简单的 要求,在二次函数中也不 要求用配方法求顶点、最 值,只要求用公式求,且 不要求记忆公式和推导, 没有用根的判别式研究 函数性质。 能够熟练的掌握三个“二次”问题,并会应用,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但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完整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远市教育科研“小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20120661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研究 课题类别:市级一般课题 研究领域:学科教学 课题负责人:刘红映 所在单位:开远市第九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二、课题研究周期 2012年6月—2013年9月(一年)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9年云南省进入高中新课改,高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有很大变化,数学结构、内容等都与往年有所改变,初高中脱节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业水平起点不同的新生涌入高中,我校作为普及高中试点学校,学生录取成绩较低,被调查对象15届高一新生,入学数学成绩最高分85,最低分6,平均分约为52.4。初中基础较弱,大部分高一新生学习数学感觉很吃力,教师教学方面也倍感困难,不但要教授高中新知还要补充初中知识,因此研究衔接教学十分必要。通过分析初高中学习衔接方面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教材的变革与深化需要进行衔接教学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每次的课程改革都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课程设计,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虽然初高中教材的难度都有所降低,但与初中义务制教材相比,高中现行教材(人教A 版)有如下特点:一是容量大,高中必修课本5本,高考考察选修内容理科3本,文科2本,另外高考选作题涉及选修4系列的三本课本。高中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二是内容抽象,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我们既要准确理解他们的意义,区别与初中教学中的差距,同时还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这对刚进高中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小。三是起点高,从整个高中教材编排体系来看,要求高一学年完成必修1、2、3、4四本课本的教学,由于《函数》这一章太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新教材又把空间立体几何安排在高一上学期,也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造成知识脱节。加上高中受高考指挥棒的牵制,虽然教材缩减了不少内容,但许多教师不敢轻易降低难度,补充了大量的知识,人为加大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难度差距。 2.学法与教法的变化需要进行衔接教学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英语教研组刘小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四年,感受到教材与我当学生时所用教材有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从知识难易度到教材本身编排体系都很大,可是就其教师的教学模式变化却不明显,无非就是更多的使用了课堂英语口语,听力训练加大。这些变化只是是表层的,但就其课堂主角始终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进行机械性操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调动,再加上我校高中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英语课堂上学生总是呈现出无精打采。无论我们英语老师个人魅力多大,如若不从根本上革除旧有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上学期,学校让我校全体教师观看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屏。其教学模式如下: 1.撤掉讲台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总结,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撤掉讲台搬掉讲桌。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探究者,创造者。 2.小组对桌 取消插秧式课桌排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强强、强弱、弱弱,师生之间,组别之间开展相互质疑,相互探究、3.多块黑板 杜郎口中学各班教室的黑板多:前黑板,后黑板,北黑板,走廊黑板。它有三个作用,即第一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第二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彼此的知识面;第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写字的机会。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提高了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有效地解决了人们普遍担心的计算机时代学生不会写汉字的问题。 4.把时空还给学生,用导学案教学。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制定了课堂“10+35”“0+45”时间规定。一节课中教师占用的时间等于或小于10分钟,学生占用的时间等于或大于35分钟。时间是检验学生是否是课堂主体的试金石。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形式多样,自主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 观看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后,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在我校深入人心,让我们很受鼓舞。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示范学校。看来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于是,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和行政领导班子的策划下。我校也尝试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用导学案教学和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我校的校情,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学生基础,还是教学设备,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家都在积极探索。 下面是我教的班级用导学案教学的一个案例。高一英语必修5Module 1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period 3(Grammar)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梳理学习内容与流程,温故而知新 本次学习,有专家讲座,有学校的经验介绍,有各学科的具体做法,有学科的面对面交流,有学程的编制,有学科基地建设的介绍。笔者根据主讲专家和教师上课顺序,把时间分为13个时段。 第一时段:由浙江省金华市教研室主任王荣文主讲的《高考改革浙江与上海方案对比解读》。 第二时段:由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兼治研究员周晓燕讲《从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教师的课程理解及学科课程建设。 第三时段:由浙江省义乌四中陈报化校长主讲《义乌四中特色课程建设经验介绍》。 第四时段:由浙江省义乌中学副校长杨胜大主讲《满足选择,全科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双轨并行走班模式。 第五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年级管理中心主任刘东升老师主讲《顺应新常态的年级管理工作思考》。 第六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二地理、英语、化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七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管理中心主任陈亚利主讲《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用一份自开学初到第十周的周历事表流水帐的形式向在座学员详细介绍了年级管理日常。 第八时段:浙江师大附中高一物理、政治、数学教研组长分别作本科组经验介绍以及面对面交流。

第九时段:由浙江师大附中周建锋主任主讲《选课走班模式下教育新常态》――浙师在附中因应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分别从浙江高考看教育新常态,为适应新高考的选课走班及新教育模式“三园一导”。 第十时段:由浙江师大课程发展中心主任朱红彪主讲《适应分层走班的学程建设》;介绍什么叫学程?为什么编制学程?如何编制学程? 第十一时段:由华东师大附中副校长高三教师孟祥萍主讲《新高考背景下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介绍了华东师大附中及该校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适应新高考的一些做法; 第十二时段:由浙江省嘉兴一中沈微微老师主讲《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工作汇报》,分享了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做法。 第十三时段:由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省政治学科基地潘新华老师主讲《努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分享了政治学科基地建设的经验。 二、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 1.浙江新高考改革 (1)考试科目:分必考和选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中语文和数学只高考一次,外语可考两次,以最高成绩为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科为选考科目。 (2)考试模式:“3+3”模式,必考三科和选考三科,即必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另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七门选考科目里任选三科参加高考。 (3)考试时间: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在高三年级的六月份全国统考时间考一次,英语可以在高三上的10月份考一次和高三下的六月份再考一次,以最高成绩计入高考得分;选考科目可以分别选择在高二年级后的十月份和四月份参加考试。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薛文叙 (北京石油附中 100083)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好的数学教师就要力争使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受到高质量的数学教育.为此,我们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整体改革的思考与尝试.指导思想是: (1)教育是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基础,数学教学应把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与修养作为中心任务.我们认为认识是个人独特的构造结果,冯?格拉斯菲尔德说过:“知识是在学习者头脑中被构造出来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导致不同学生对数学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学习水平、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数学教学要允许存在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教学要展现数学的思维过程,要学生参与实现数学化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结果.课堂教学需要遵循教学规律,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强调创设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问题的学习情景. 近年来,我们努力把数学素质教育落实到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及考核评定等教学活动中.这里就其中的两个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一、设置观察、探索、研究、讨论的学习交流环境. 一些研究表明,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师的讲解水平而是教学设计的水平,不是班级学校的物质特征,而是课堂里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主要是创设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交流,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 1 讲授新课时,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 程,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富于启发性的系列思考题,带领学生研究、讨论,吸收蕴藏在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智能因素.例如解析几何的第一节课,我们围绕着怎样把几何的最基本的元素“点”数值化提出了系列思考题: (1)现实生活中,怎样标明一个点的位置.(2)直线上的点怎样用数值表示,用什么样的记号使得既表示这个点又表示它的数量. (3)平面上的点怎样数值化,用什么样的记号,平面上的点与数对间是一一对应吗. (4)下面点集中点的坐标的特点是什么. ①四个象限内的点;②坐标轴上的点;③与x 轴平行直线上的点;④一、 三象限分角线上的点;⑤x 轴上方的点;⑥y 轴左方的点;⑦单位圆上的点. (5)指出下列集合表示什么样的点集. ①{(x ,y ) x =1,y =3};②{(x ,y ) x =1,y ∈R };③{(x ,y ) x <1,y <1}. (6)小结直角坐标系的作用,体会直角坐标系是怎样把平面上的点数值化的. 教学从开始就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明确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把点与实数对、曲线与方程、区域与不等式建立起对应关系,为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用几何直观研究代数问题打基础. 围绕新知识,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体系,提出问题系列,给学生主动思考的线索.他们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自己动了脑筋,再听教师启发性地深入浅出地讲解,易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交流中内化新知识、新思想,构造和改进自身的认知结构. 2 在知识与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教师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北京家教 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唐惠荣 一、研究背景 “八五”期间,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建设一流基础教育规划,并着手制定《进入21世纪的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中小学数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作用。然而中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的下降是中学教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高中教育规模的扩大,大量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认为数学难学,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较好,但步入高中后数学成绩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初、高中数学未能很好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教材内容方面: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和集合,不但注重定量计算,且需作定性研究,注重于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在初、高中教材知识点衔接上有脱节现象。 (2) 教学方法方面: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特点及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对于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另外,初中教师在知识点的处理上侧重记忆,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加以认真讲解,还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加上其他原因,要求教学中不但重视书本上内容,还要补充各种课外知识,对习惯于“ 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学生,显然无法接受。 (3) 学习方法方面: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一套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自学、阅读、复习、小结等必要环节,对高中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 力。 二、概念内涵的界定 教学内容的衔接。以《衔接教材》为载体,通过相关知识点的比较和补充、单元知识的补充,达到完成初、高中知识和能力的衔接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衔接。以《衔接教材》为载体,通过问题教学融合衔接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达到完成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目的。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 谈谈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大潮中,教师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如何更新教学育观念、增加知识储备,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长期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形成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力图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摸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课程实施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新课标实施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从自身来说,如何应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变革,如何把握自我成长的目标,我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层面的障碍,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什么?它与传统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其次,新课标实施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教师是否具备这种知识储备和能力,我们该如何充实自己以应对挑战。最后,新课标体系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如何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的策略和措施又是什么?这都是我们深层思考、务必解决好的问题。近两年来,我们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战场,通过开展研讨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活动,努力探究新课标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中得到很多的感悟。 一新课标实施的问题与困难 任何一个变革过程,必然受到传统惯性的阻力和和新体系构架条件缺失的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主义、管理中心主义的教学关系在我们师生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而这种教师全盘主导,学生被动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包办一切,单向硬灌输的教学关系,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的束缚,以及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伤害,虽然形成了一致的认同,但对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有不同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化学组举行了一系列的研讨课评课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三维教学目标的

如何提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已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寻求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出路,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研究。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1.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或“学生练,老师看”或由“教师满堂灌转向学生满堂练”,“依分数论质量”等这个教学应试“怪圈”之中。在这种狭窄的数学思想下的数学教学的问题核心是由于脱离学生的数学实际,培养出的学生只能高分低能。走出这个怪圈的出路何在?高中数学教改实践证实: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是走出应试教学“怪圈”的有效途径。这种数学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为:以学生的数学实际为教学的起点,将数学知识问题化、活动化,改革过程的评价以利于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构建起自己新的认识结构。 2.对每一学生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认为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认识结构,它主要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即数学基础知识水平,数学基本技能技巧。数学思维形式,数学思想、策略和观念。二是学生个体已有

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求知的能力(即思维能力),做事的能力(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生活的能力(即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造和发展的能力(即创新能力)。三是学生已有的动力性结构,即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学生的实际就是数学教学的实际,也是数学的起点和归宿。 3.正确理解教学目的,教学思想要面向学生实际。我认为教师要正确地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数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是说确定数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既不能随意降低目标,又不能主观提高目标。第二,教学思想要面向学生实际。 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二是要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教学教育,即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学会数学,而且要爱学数学,会学数学并且会用数学。第三,教学内容“同化”学生实际。要使学生能够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即同化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就应该与纯实际“同化”,即就要把教学的新知识分解为学生已知的知识,半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进行教学。 二、创设情境课堂,转变教学观念,探究课堂教学 1.教师要摸清每一个学生实际,定准教学起点。成功的教学总是以学生为主体,并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的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 发表时间:2012-05-04T13:59:39.457Z 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4月总第81期供稿作者:安萍[导读] 总的来说,高中英语的教学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英语人才、提高全民的素质。 安萍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010030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其作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高中英语的教学担负起了为国家培养新一代英语人才的重任。在高中的英语教学当中,不仅要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英语运用能力。 一、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经过高中时代的人都知道,大家对英语的学习都非常头疼,对英语的课堂教学也不感兴趣,在课堂上经常有打瞌睡的现象,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学英语的目的都是因为升学的压力而被迫学的,因此这种英语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研究表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进入学生大脑、进入学生个体知识结构的过程当中,需要完成一个化合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兴趣是影响这个化合生成过程的重要因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能够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能量和兴趣能量,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在SEFC Book 4 Unit5 Body Language的教学中,笔者做了有效的探索:T comes into the classroom,smiling,waving hands to greet the Ss.And T shakes hands with different Ss or even hug some students so that they feel the friendliness from the T.Meanwhile,they also feel curious about the way the T behaves. T: How did I greet you just now? Ss: By using body language. T: Quite true. (Write the title of the Unit on the blackboard.) (touching S1’s shoulders,pretending to kiss S1 on the cheek) S1 feels strange and moves back a bit.Ss laugh. T: Do you all think it unusual to greet others by kissing them on the cheek? Ss: Yes. T: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greeting.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understand this. Now,let’s read and learn some ways of greeting in other countries. 在这种对话情境的引导之下,整个课堂教学就能够产生更加融洽的气氛,学生也愿意积极配合课堂的教学,对于英语的学习也能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另外,在这种情境下,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把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手势语言用英语对话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不断地扩展学生的视野。 2.老师应该注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老师理解教材、活用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比如说讲到英语课文当中的某些内容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放一段优美的旋律或者放映某些电影片段,这种设计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英语文学当中的美。 二、注重英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老师应该注重日常生活当中信息的获取,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当中感受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英语。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一个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现在很多的老师都会抱怨:现在的高中学生都很难教,都有着一种叛逆的心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需要适应社会上各种需求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让英语的学习走进生活当中,因为生活才是英语学习真正的“源泉”。因此,老师为了减少学生难教的印象,应当在教学任务当中充分地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英语生活当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现在的英语教材内容和现实的生活都有着很大的联系,比如说环境保护、科技、运动等等。老师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应该善于发掘这些话题,模拟相似的生活场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在课堂上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氛围。而且把英语的学习放在实际生活的大背景中,能够在潜意识里淡化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意识,强化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从而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感知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教师应该处理好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在英语教学当中逐渐找到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规律。对英语语法的讲解和句子成分的分析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英语进行相关的语言交流活动,但是,老师应该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二,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习英语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异地文化,拓宽视野,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感知能力,加深对异地民族的了解。 第三,注重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除了进行一些正常的英语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利用各种资源举办相关的英语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小品等等,从这些课外实践当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第四,考试作为英语学习效果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服从于不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新课改的英语教育当中,不能把英语考试作为评价英语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应采用多种评价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高中英语的教学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英语人才、提高全民的素质。作为英语老师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宗旨,为高中英语的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节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 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和核心任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第二节教学观与学生观 一、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传统思想认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

和执行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传统思想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3、教学应该注重教学过程,而传统思想则认为教学应该重视教学结论; 4、教学应该关注人即学生,而传统思想则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科。 二、学生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不依靠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

权主体)。 三、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新课程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因此, 1、要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 2、要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3、要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新课程追求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为此,

浅议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

浅议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 【摘要】: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正成为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课题.因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要面向高考,所以课改的核心在课堂,高中的数学教育必须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作为课改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树立动态发展的数学观、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强调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1.教学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有(1)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开放性。因为一道题可能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函数表达式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三角函数变换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先后顺序。(比如三角函数的振幅、周期、相位变换就可以有不同的先后顺序)。(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在习题的处理上,可以学生先做教师后评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讲,让学生也充当一回“老师”。在学生当“老师”的过程中,他可以解释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3)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自评与他评结合起来。但其中更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课堂坚持“无错”原则,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对某个学生的观点、解题方法可以多采用他评的方法,让学生对他人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发现其他学生的思维和解题的恰当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报告

————————————————————————————————作者: ————————————————————————————————日期: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研究报告 平舆县第一高级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韩雨濛 摘要: 国家教委在八十年代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和内容的调整,较大地降低了有关知识的要求,造成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较为严重的脱节。从高一数学老师的现状看:各校大部分是教学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有学历,有热情,但对高一数学教材不熟悉,对初中数学教材知之更少,他们急需要有一个学习、了解初高中数学数学教材的衔接与初高中教学的差异,以便于更好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更快适应高中、 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升入高中学习之后,无论选择理科或者文科的学习,数学课程都是必须继续学习的课程之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延续性,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思想方法上,均密切相关。因此,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刚开始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是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2.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研究,主要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试图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

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3.近年来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这一宏观课题,在很多地方被人们提及,一些教育科研部门也作过尝试,试图寻找其间的规律与共性,但大多是从教学内容上进行简单地分类研究,也没有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因为这一课题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有进行全面研究的重要价值。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1.找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相关关键点,从而为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有用的建议,为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定位。 2.从教学内容、数学思想方法上,理顺初高中数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高中初期阶段强化初高中衔接点的教学,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为学生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科课程目标的全面、深刻地理解;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促使教师从研究的视角来审视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这一学习主体。反思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寻找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衔接,结合旧知识,寻找新知识的结合点和突破点,充分发挥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激发、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初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界定和说明以及核心概念的界定本课题主要是针对高一刚入学的新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二、课题的提出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1、初中数学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相对高中较小,大多研究的是常量,且较多的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的研究的是变量,不但注重定量计算,而且还常需作定性研究。2、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数学教材降低幅度较大,而高中由于受客观上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实际难度难以下降,且又增加了应用性的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台阶。 3、初中数学较直观形象,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不高,而在高中许多数学内容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思维能力还很弱,学习新知识必然遇到许多障 碍。 4、初中学生见到的几何图形多是平面图形,进入高中后,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极大地影响了立体几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提出了本研究课题。三、研究的内容由于很大一部分的高一新生,在初高中衔接问题中不仅仅表现在知识上,学习状态及学习方法的转变不及时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高一新生的学法指导 1 学习习惯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确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的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再弥补后悔晚矣。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