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论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并且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例如,可以设置数学角,展示有趣的数学实物或数学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数学课上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能发现有多少种正方形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方法。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总结起来,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渐成为主动的提问者和问题解决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更加自信和独立。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思维始于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因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导体,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使之养成”问”的好习惯.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谈点看法。
一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尝试能使学生成功,一味地责备只能使孩子失败.有些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
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
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最佳状态之中.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爱请进课堂,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小朋友,并且要赞赏学生有创意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以激励学生更加勤学好问.这样学生不仅增加了提问的勇气,也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往往决定学习的质量.爱因斯坦曾竭力反对有的老师在学生提问题时,马上把答案告诉学生.他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以便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例如我在教学>一课时是通过故事情境导入的:同学们,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它的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三分之一,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十二分之四.可是老大和老二都觉得很吃亏.于是兄弟们就大吵起来.这时,阿凡提路过这里,问清争吵的原因后,阿凡提笑着告诉他们:别吵了,其实你们分的地是一样大的.可三兄弟听了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开场白诱发了学生争先恐后的提问,有的学生问: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是相同的呢?有的学生问:我们要怎么才能验证阿凡提说的没错?”等.又如:在教学>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明的妹妹今年5岁了,他妈妈每年都给她过生日.而小明今年8岁了,却只过了两次生日.小明觉得很委屈,也吵着妈妈每年都要过生日.妈妈听后哈哈大笑:“不是妈妈不给你过生日,而是你的生日比较特殊,并不是每年都有.”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时,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问:小明的生日是哪一天?这天为什么很特殊…等,这样一来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也让一些平时不善于发言,不敢提问题的学生有了自信心,激起了他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欲望,敢于参加学习活动,增强学习自信心,同时也为以后的课堂提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许多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缺乏足够的兴趣和意识,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是培养其数学问题意识的首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他们才会对数学问题产生热情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生活中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
引导小学生学会发现数学问题是培养其数学问题意识的关键环节。
学生需要学会主动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发现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能力。
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承担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引领,学生才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问题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相信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必将不断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兴趣、发现、动力、能力和反思这五个方面得到合理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创造更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让他们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正文2.1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学习,持续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一、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我们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学习环境应该是积极、合作和鼓励的,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
教室里应该布置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装饰物,如数学图表、数学游戏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提供具体的数学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需要提供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闭口的问题,即只有一个答案;另一种是开口的问题,即可以有多个答案。
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三、注重数学问题的引导在提供数学问题的教师也需要进行适当的问题引导。
对于那些不了解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提出一些辅助性的问题或通过操纵实物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意义。
对于一些进阶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分析和归纳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开展数学问题解决的活动除了提供数学问题和问题引导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数学问题解决的活动,如数学探究课、数学思维训练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数学问题的应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还需要加强数学问题的应用。
数学问题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锻炼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问题引导、开展数学问题解决的活动以及加强数学问题的应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通过这些努力,相信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将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数学是一门抽象、逻辑严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通过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需要从教师和家长入手。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倡“做事不怕难,遇到问题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争先恐后地去解答,从而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和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玩一些数学益智游戏,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者,注重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示范引导教学法,通过解题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需要多方面的综合训练。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让他们掌握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提供学生一个展示和比拼的平台,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善于解决问题的意识。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数学启发性的书籍和资料,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
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
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和难以理解的感觉,这与他们缺乏数学问题意识有关。
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还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正文2.1 引言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引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于数学问题的敏感性。
只有在不断实践与锻炼中,他们才能培养出自己的数学问题意识,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难题。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文,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
2.2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解决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在挑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动力。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1. 引言1.1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小学生还能够培养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在现代社会,具备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素养。
只有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在教育工作中,重视并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1.2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指小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是指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积极尝试的意识和态度。
只有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才能使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活动,让他们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有效的方法,才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正文2.1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学生应该学会分清问题的要求,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确定解题的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心理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问题意识主要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学习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一个人善于动脑,善于思索,就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由此可见,问题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
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知从何提问,或者提出的问题较多,但提不出数学问题,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更不多。
学生总是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思考的仍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会自己发现、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课堂互动,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问题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教师改变学生观,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
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器”,不是教师进行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具有主动性,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教师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氛围等方式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遇到的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一种求知、探索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出问题,期望问题得到解答。
问题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
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
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
”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
”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
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中国教育资源站
二、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
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
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
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
(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
(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的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善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
如:学校开田径运动会:100米、400米、
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于是提出了400米与8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又如:在组织学生参加秋游时,先让学生根据这次秋游的具体情况,拟定秋游计划,然后问学生:在这次秋游活动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
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通过操作,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从而探究出圆锥
的体积计算公式。
4、教师提供开放题,让学生在异中“问”
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安排这样的练习题:用三角板画一个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会画1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等这样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
哪么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该怎样画呢?这样题目,答案多样性,学生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