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分浓度与植物吸收水分
盐胁迫对植物根系构建和生长的影响研究

盐胁迫对植物根系构建和生长的影响研究植物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通过吸收养分和水分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
然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常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盐胁迫对植物根系构建和生长的影响,并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探讨。
一、盐胁迫的影响机制盐胁迫是指土壤中含盐量过高,超过植物承受范围的现象。
当植物生长在盐胁迫的环境下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首先,土壤中的盐会导致渗透势降低,出现水分吸收不足和水分亏缺的现象。
其次,过高的盐浓度会导致细胞内外浓度差产生变化。
最后,盐胁迫还会导致一系列的离子不平衡、内源激素变化等现象。
二、盐胁迫对植物根系结构的影响盐胁迫对植物根系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根长、根毛、表面积等部分。
1. 根长盐胁迫对植物根长的影响是影响植物根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盐浓度高,使得植物在吸收水分和养分时变得更加困难。
较高的盐浓度会使植物的根长减少,从而减缓其生长速度。
2. 根毛的形态结构变化除了影响根长以外,盐胁迫还会造成植物根毛的形态结构变化。
当植物生长在盐胁迫的环境下时,会从钙离子、镁离子等养分中看到利用碳酸钙进行代替的典型现象。
这样会使得植物根系中的其他养分变得不足。
此外,盐胁迫还可能导致植物根部中的细胞膜、细胞芯、核等结构的扭曲、变形等现象。
3. 根系表面积的变化盐胁迫还会影响植物根系表面积的变化。
由于土壤中的盐分过高,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率降低,从而导致表面积减少。
当植物继续长期生长在盐胁迫环境中时,其根系表面积会进一步缩小,并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
三、盐胁迫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盐胁迫不仅会影响植物根系结构的形成,还会对植物根系的生长产生影响。
其中,盐浓度是影响植物根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1. 低浓度盐胁迫的影响低浓度盐胁迫下,植物的种子发芽与根系生长都可以正常进行,并不会出现严重的根系形态结构变化。
然而,一些植物对盐的敏感性很高,即使在低浓度盐胁迫的条件下也会表现出根系发育受到限制和萎缩的现象。
盐碱土危害

盐碱土危害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盐碱土危害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盐碱土危害一、影响作物吸收水分植物吸收水是借助于根毛的渗透作用。
盐生植物渗透压多在40个大气压当土壤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分时土壤溶液浓度增加,渗透压也相应增加,作物吸水变的困难。
当土壤溶液渗透压大于作物根细胞渗透压时,就会出现“反渗透现象”,作物像腌咸菜一样,产生“生理脱水”而枯死。
这种现象发生局部也可以在根茎和页面。
如农二师29团0~3厘米土层含盐3%又如不适当的咸水喷灌或小雨溶解了吹散在页面的盐分,可使部分页面发生灼伤萎蔫。
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渗透压随盐分组成、含盐量、含水量和土壤性状而变化。
不同盐类溶液的渗透压不同,以氯化钠为最高,硫酸盐为最低;在同一浓度的情况下,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比硫酸钠溶液几乎大一倍;同一盐类的渗透压,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
二、影响作物吸收养分作物所需养分一般都是伴随水分吸入体内的。
土壤大量含盐,影响作物吸水,同时也影响作物吸收养分。
随着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大,作物吸收氮、磷的数量逐渐减少,作物根系选择性吸收能力也相应降低,一些非营养离子随蒸腾流经木质部到达作物地上组织和器官。
植株内非营养离子一旦饱和,便会造成营养失调。
此外,土壤大量存在氯离子和钠离子时还能抑制钙、磷、铁、锰、锌等营养元素进入体内,破坏作物的矿质营养平衡。
三、离子毒害当离子浓度过高时,非营养离子大量进入体内,而营养离子吸收减少或者吸收不上,从而打乱了体内正常的离子平衡,干扰了作物正常的新陈代谢机能,如改变氮素代谢的进程,破坏蛋白质的合成与水解。
以及引起氨在体内积聚等,危害作物的生长发育。
资料表明,强度盐化土(0~40厘米土层含盐1.348%)的春麦茎秆灰分,含总盐0.098%、氯根0.058%,分别比轻度盐化土(含盐0.6)的高2.6倍和3.34倍,强度盐化土的棉株,无论地上还是地下部分的含盐量,都超过轻度盐化土的一倍。
植物土里撒盐的作用原理

植物土里撒盐的作用原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一定的矿质元素,包括氮、磷、钾等。
这些矿质元素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并通过土壤中的离子交换等机制进入植物体内,起到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
然而,土壤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盐类,当盐类浓度过高时,就会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植物土里撒盐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利用盐类的特性对土壤环境进行调节,起到抑制杂草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具体来说,植物土里撒盐的作用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杂草生长:盐类可以通过吸引水分的作用,使土壤表面形成一层相对干燥的环境,从而抑制杂草的生长。
盐分可以降低土壤中的水势,使杂草在水分匮乏的环境下无法正常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除草效果。
2.促进土壤结构的稳定:盐类在土壤中溶解后,会与土壤颗粒表面的胶体颗粒发生吸附作用,并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等形成稳定的盐类结晶。
这些盐类结晶会增加土壤颗粒之间的紧密程度,促进土壤结构的稳定,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
3.提高土壤中的氮、磷、钾等矿质元素的供应:盐类可以与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从而影响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有效性和供应量。
一些盐类中的阳离子如钾离子(K+)具有很强的亲合力,可以与土壤中的其他阳离子(如Ca2+、Mg2+)发生置换作用,释放出土壤中较为困难被植物吸收的矿质元素。
这样,植物的根系就可以更容易地吸收到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尽管植物土里撒盐能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但过量使用盐类也会对土壤环境和植物生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量的盐类在土壤中积累,会导致土壤中盐分浓度升高,形成盐渍化现象。
这种情况下,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能力会被抑制,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因此,在使用盐类进行土壤调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控制使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植物的需求,控制盐类的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土壤盐渍化。
控制土壤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控制土壤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负面影响。
盐分过高的土壤会导致植物根系吸水困难,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盐分过高还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控制土壤盐分对植物的影响非常重要。
为了控制土壤盐分,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合理施肥是关键。
过多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因此应该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
其次,选择抗盐性强的植物品种也是控制土壤盐分的重要手段。
抗盐性强的植物能够在盐分较高的土壤中正常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合理灌溉也是控制土壤盐分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灌溉,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总之,控制土壤盐分对植物的影响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施肥、选择抗盐性强的植物品种和合理灌溉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土壤盐分,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盐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与调节

不同盐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与调节引言:盐胁迫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作物生产力和土壤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全球持续增加的盐碱化土壤面积下,研究不同盐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着重探讨不同盐度对植物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可能的调节机制。
一、高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1 盐胁迫导致渗透调节失衡:高盐环境中,土壤盐分浓度增加,使得植物细胞内部的水分相对减少,渗透调节失衡,导致植物受到干旱胁迫。
这会使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并且减少产量。
1.2 盐毒性导致生理紊乱:高盐环境中的过多盐分会抑制植物体内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叶绿素合成等。
这会导致叶片干枯、黄叶、叶片脱落等现象出现。
1.3 高盐环境下的营养元素吸收受阻:高盐环境中过量的盐分会干扰植物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正常过程,特别是对于钾、钙等离子的吸收有较大的影响。
这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缺钾症等问题。
二、不同生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2.1 渗透调节机制:一些植物能够通过渗透调节来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平衡,如积累渗透物质或调节渗透物质的合成,以减少盐分对细胞的损害。
2.2 生理调节机制:植物能够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合成和分布,以调节光合作用的速率、细胞壁的合成和维护细胞间隙的稳定,从而适应高盐环境。
2.3 盐胁迫信号转导机制:植物能够通过感受盐胁迫信号,进而激活一系列适应盐胁迫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以增强其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
三、盐胁迫调节措施3.1 土壤改良:通过施加有机物质、添加矿质肥料、增加有机质含量等方法改善盐碱土壤,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3.2 生物修复:利用盐碱地植物等,通过植物吸收盐分或分解盐分的代谢产物,降低土壤中的盐分浓度。
3.3 种植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通过选育适应盐胁迫的作物品种,提高其对高盐环境的生长适应性。
3.4 科学灌溉:合理调节灌溉水的盐分浓度和用水量,减少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于生长环境的适应性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科学家们关注的领域。
在植物栽培过程中,水分和养分供应一直被认为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过量的盐分可以对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小盐分对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
1. 实验介绍为了研究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作物植物进行实验,例如小麦或者豌豆。
我们准备了不同浓度的盐水供给植物,例如10%、5%和2%等。
每组实验设置三个重复。
接下来,我们将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不同盐水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包括根长、茎长以及叶片的形态和颜色变化。
2. 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盐水的浓度对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较低浓度的盐水(例如2%)并不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而较高浓度的盐水(例如10%)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2.1 根长受限在高盐浓度下,植物的根系会受到抑制,导致根长的缩短。
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关键部位,当根受到影响时,植物无法正常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影响到整个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2 茎长减缓除了根长受限外,高盐浓度还会抑制植物的茎生长。
茎是植物支撑和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通道,当盐分过高时,植物的茎长会减缓甚至停止。
这会导致植物整体的生长迟缓,极大地影响了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叶片异常在高盐浓度下,植物的叶片会出现异常的形态和颜色变化。
盐分会导致植物组织内部的水分失衡,进而影响叶片的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
一些叶片可能会出现褐化、枯萎、变小等现象,进而降低植物对阳光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3. 减小盐分对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的建议基于以上观察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以减小盐分对植物生长的负面影响。
3.1 控制盐水浓度在进行植物栽培时,应当控制盐水的浓度,避免过高浓度的盐分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的盐水浓度供给。
植物适应盐碱环境的生理机制

植物适应盐碱环境的生理机制植物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一些地区存在着高盐碱含量的土壤,这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这样的恶劣环境,植物发展出了一系列生理机制。
本文将探讨植物适应盐碱环境的生理机制。
1. 脱盐和离子调节盐碱土壤中的高盐离子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植物通过脱盐和离子调节来应对这种压力。
首先,植物通过根系吸收过量的盐分,然后将其排除体外。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根系中的离子泵和离子通道实现。
此外,植物还能通过调控胞内离子浓度来保持内外离子平衡,减少高盐环境对细胞的损伤。
2. 渗透调节盐碱土壤的高盐含量会导致植物受到水分胁迫。
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植物通过渗透调节来维持细胞内的水分平衡。
植物能够积累渗透物质,提高细胞内的渗透浓度,从而保持细胞内的水分相对稳定。
这些渗透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和有机酸等。
3. 气孔调节在高盐环境下,植物通过调节气孔开闭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盐分的吸收。
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上的微小孔隙,它们能够调节气体交换和水分的散失。
植物通过控制气孔的开合程度来适应盐碱环境。
在高盐环境中,植物减少气孔的开放程度,以降低水分散失和盐分吸收。
4. 抗氧化防御系统高盐环境会导致植物产生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膜、DNA 和蛋白质等造成损伤。
为了应对这种压力,植物发展出了一套抗氧化防御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由抗氧化酶和非酶物质组成,能够将活性氧自由基中和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5. 耐高浓度盐离子的积累一些植物通过积累盐分来适应高盐环境。
这些植物能够将高浓度的盐离子积累在根部或叶片中,降低其在其他部分的浓度,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这种积累盐量的能力使得植物能够在盐碱环境中良好地生长和发育。
综上所述,植物适应盐碱环境的生理机制包括脱盐和离子调节、渗透调节、气孔调节、抗氧化防御系统以及耐高浓度盐离子的积累。
这些生理机制使得植物能够在高盐碱土壤中存活和生长。
施肥过多烧苗怎么补救

施肥过多导致烧苗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
1. 及时灌溉: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中盐分浓度升高,从而抑制植物根系吸收水分。
因此,立即浇水可以帮助稀释土壤中的盐分,减轻对植物的伤害。
2. 淋洗土壤:如果过量施肥导致盐分积聚在土壤表面,可以通过淋洗土壤来清除盐分。
可以使用清水进行淋洗,将多余的盐分冲走。
3. 喷水清洗叶片:如果植物的叶片也受到了施肥过多的伤害,可以使用清水轻轻地喷洒叶片,以帮助冲洗掉过多的肥料残留。
4. 减少施肥量:为了避免进一步烧苗的问题,需要调整施肥量。
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品种特点,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
5. 提供适当的遮阴:在施肥过多的情况下,植物可能会因过度照射阳光而受伤。
为了帮助植物恢复健康,可以提供一些遮阴,减少阳光曝晒的程度。
6. 耐心等待恢复:植物通常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如果施肥过多烧苗现象不算严重,可以给予一定的时间等待,植物往往能够自行修复受损部分。
注意:施肥过多烧苗是因施肥量不当引起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施肥时,应该确保按照植物的需求来施肥,并且注意施肥的方式和频率。
遵循正确的施肥原则和方法,可以避免施肥过多导致烧苗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农田水分状况的调节措施
• <一> 不良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原因
• 1、土壤水分过多 原因:降雨、洪涝灾害、渍害、
不合理灌溉
• 2、农田水分不足
原因: 降雨不足(主要原因);
降雨径流损失(水土保
持较差);
土壤保水性能差(有机
质少)
过度蒸发(原因
和防治方法)
<二>几中有关农田水分状况的灾害
• 干旱:农田水分不足(或其他原因引起作物水分失调)。
干旱是我国北方农业上层的主要灾害
• 涝灾:旱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导致农业减产。 •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或土壤上层滞水,土壤潮湿,影响
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 渍涝灾害是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
<三> 调节农田水分的措施
• 1、灌溉措施: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和田间小气 候。
• 灌水方法: 地面灌溉:目前最主要的灌水方法 喷 灌:模拟降雨 微 灌:局部灌溉
• 原因:地表水汽压力梯度和土壤吸力变化增加了供水能力.
• 当外界蒸发能力大于土壤供水能力时,蒸发强度由有后者决定。
• 原因:土壤导水率降低、吸力梯度变化-路径变化增加了长度
2、描述土壤水分运动存在的问题
• (1) 模型参数不容确定: 过程复杂、空 间变异性大。
• (2) 在有作物条件下,根系吸水项不容 确定。
• 在水分重新分布过程中,由于蒸发作用和根系吸 收,上层土壤含水量开始降低,土壤吸力增加, 入渗逐渐停止,可能出现零通量面(该断面水通量 为0)。其后下层土壤水可能向上运动,也可能向 下运动。零通量面是分界线。
• 2、地下水位较浅时土壤水入渗
• 下层受毛管上升水影响,上层受灌溉或降雨影响。
• 入渗增加了土壤中悬着水的数量,同时毛管上升 水也增加。当地面供水超过田间持水量时,水分 补给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和水分的浪费。
• 进行含水量和土壤吸 力之间的转换
• 间接反映土壤孔隙的 大小 s=4σ/d
• 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 持水性能
• 为土壤水分定量分析 提供参数。
二、旱作区农田水分状况
• 根系是作物的吸收器官,毛管水是作 物水分的最主要来源。各种形态的水 分转化成土壤水才能被作物根系所吸 收。
• 重力水和凋萎系数上的水分无法利 用。
• 地下水位较深地区,或出流条件较好,地下水位保持 在一定深度。土壤水分至上而下存在梯度,土壤不一 定饱和。
• 水稻可以在一定水层中生存。水层对改善田间小气候 和抑制杂草有一定作用。 但是若水层过深,土壤通气和热控制恶化,处于 还原状态,所产生有害物质对生长不利。
水稻覆膜旱种技术(苗期)
旱种水稻的生长状况
土壤盐分浓度与植物吸收水分
1、农田水分状况(重点) 2、土壤水分运动(非重点) 3、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ir continue system)水分运动(了解)
前言
农田水分状况是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 地下水的数量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农田水利措施的目的在于改变和控制农田 水分状况。调节土壤中气、热和养分状况, 改善田间小气候,使得作物处于良好的生长 条件下,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 盐碱地、溶液胁迫(peg or salt)、盐水滴灌处理 措施
• 2、溶液中某些离子对植物有毒害作用,并可能 引起土壤结构恶化。如Fe离子、CL离子等。
• 根系吸水层土壤含水量的临界值: • θmin=S/C×100% S-可溶性盐数量(百
分比),C-允许盐类溶液浓度(占水的百分数)
旱田土壤水分状况小节
第一节 农田水分状况
一、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
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土壤水分是农田灌 溉研究重点
土壤水的形态: 1、气态水-存在于土壤孔隙,数量较少。有
利于微生物活动。
• 2、吸着水 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
• A、吸湿水:被紧紧束缚于土壤颗粒表面,无法在 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移动。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 土壤含水量为 吸湿系数。土壤颗粒对吸湿水的吸 附力在31~2000atm,无法被作物利用。
埋设地下暗管等。通过井群进行水平 排水等。
第二节 土壤水分运动
• 一、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方程(略) • 二、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 三、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一、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方程
• 根据扩散方程,利用势能理论(土壤水 分有势能高的点向势能低的点运动), 研究土壤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土壤水分形态小节
• 1、土壤水分各形态之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线,其所占 比例与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以及温度有关。 相同的含水量下,粘土土壤水吸力大于砂土;相同的 土壤吸力下,有机质多的土壤含水量亦高于有机质低 的土壤。
• 2、根据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水可分为有效水、 无效水和多余水。
• 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量低于吸湿系数的1.5~2.0倍, 土壤吸力在7~40×104Pa时(一般人为在15个大气压 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无法被作物吸收,作物发生永 久性凋萎。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土壤水吸力:可以简单理解为土壤颗粒对水 分的吸附力。是基质势与溶质势之和的负数。
• 表示土壤水分和土壤吸力(负压)之间的关 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不是单值函数。土壤在水 和吸水时土壤吸力不同,存在滞后效应。
• 瓶颈作用是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作用
• B、薄膜水: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只能沿土壤表 面进行速度较小的移动。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 壤含水量为土壤最大分子持水率。 最外层水分子 所受到的吸附力约为6.25atm。
• 3、毛管水
– 毛管水是在重力作用下土壤中能够保持的水分。即重力作 用下土壤中超出吸着水的部分。或者说在毛管力作用下能 够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 地面积水和地下水位过高会引起渍、 涝灾害。地下水位必须在根系吸水层 以下才能保持良好的通气和热状况。
<一> 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入渗
• 1、地下水埋深 较大和上层土壤 干燥时 , 降雨 或者灌溉水首先 湿润表层,并逐 渐向土壤下层入 渗。土壤上湿下 干。
• 停止灌溉后,在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上层土壤 含水量降低,下层含水量增加。
灌水方法
<二>非灌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
• 1、地膜覆盖 • 2、秸秆还田 • 3、中耕 • 4、增加土壤有机质 • 5、采用保水剂
二、排水措施
• 目的:排除土壤多余水分,改善土壤 通气和热状况,起到以水调气、以水 调肥和以水调温的作用。这种作用在 灌溉和排水措施中均有明显效果。
• 排水方法: 开挖排水明沟、地下鼠洞、
– 上升毛管水:地下水能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水分。当地下 水位较高时,下层水分可通过毛管上升。
– 悬着水毛管:降雨或灌溉后,上层土壤中由于毛细管作用 所能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由地面渗入〕。
–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此时 土壤毛管力在0.1~0.3atm之间。该指标是农田灌溉中应用 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 土壤干旱:土壤水分过少,植物无法正常吸收 以补偿叶片蒸发所形成的干旱。是对植物危害 最大的干旱。
• 其他[生理(?)干旱]:其他非土壤水分条件引起 的植物干旱。如土壤溶液浓度过大(PEG试验)、 土壤通气不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
土壤盐分浓度与植物吸收水分
• 1、含水量减少,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土壤溶液 渗透压力提高。若其高于根系细胞液的渗透压 力,细胞失水,造成生理干旱。
• 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量农田作物根系 层土壤的含水量下限和上限。据此决 定灌水时间和定额
• 土壤保持在某一适宜的范围内,才能 使得作物生长良好。 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 的要求。
三、水稻地区农田水分状况
• 传统淹灌处在烤田期外,其他时间均维持水层存在,
• 地下水较浅地区,深层渗漏可使地下水位上升,与地 面水连为一体,土壤处于饱和状态。 。
• 由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可以获得任意 在任意时间的水分状况,如含水量或 土壤吸力。
二、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 (略〕
三、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 1、土壤蒸发
• 影响蒸发强度的因素: A 外界蒸发能力 B土壤输水能力 土壤蒸发发生在土壤表层,当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高于
临界含水量θc。该值近似于毛管断裂点的含水量,约为田间持 水量的50~70%),或土壤输水能力高于大气蒸发能力时,蒸 发强度取决于外界蒸发能力。在灌溉后到土壤含水量达到θc之 前,土壤蒸发强度稳定,近似于水面蒸发。
• (3) 边界条件难以决定。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
– 生产中通常将灌水两后土壤所能够保持的含水量称为田间 持水量。
4、重力水
• 毛管力随着毛管直径的增加而减小。当 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多余水分 在无法为毛管所保持,在重力作用下沿 非毛管孔隙下渗排除。这部分水分称为 重力水。 – 当土壤中全部孔隙为水分所充满时的 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或全蓄水量。
• 高地下水位的危害
• 陕西宝鸡峡灌区不合理灌溉造成大量农田沼泽化
• 盐碱化
干旱的种类及其原因
• 根系吸收水分破坏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和协调称 为干旱
• 大气干旱:大气温度过高或者辐射过强,干热风 等导致蒸发大于吸水速度,所形成的干旱。西 北和华北地区较多。此时土壤含水量不一定很 低。
• 防止方法:微灌、遮阳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