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语言赏析

孔雀东南飞语言赏析

孔雀东南飞语言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语言优美、深沉、含蓄,充满了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其语言的赏析:
首先,《孔雀东南飞》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明、生动。

如诗中所描述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的飞翔不仅是实写,更是比喻了主人公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和不安。

同时,孔雀的东南飞也象征着主人公向南方的故乡归去,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深远。

其次,《孔雀东南飞》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这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

诗歌中的句子大多短小精悍,但却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短短两句话就概括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勤劳和能干。

此外,诗歌的韵律感也非常强,每句诗的尾韵都相互呼应,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最后,《孔雀东南飞》的语言还充满了情感和人文关怀。

诗歌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和不幸,但她的坚韧和毅力却让人深感敬佩。

同时,诗歌中也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如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于妇女命运的同情等。

这种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融入,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贴近人心,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孔雀东南飞》的语言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简练、生动、富有韵律感以及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特点,都使得这首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孔雀东南飞》赏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整理的《孔雀东南飞》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孔雀东南飞》赏析1《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

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外表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

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

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懊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

——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

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

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

然而,他们没有成功。

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

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

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定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定性。

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

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

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

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

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

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

刘、焦两人所反复辩白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

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集锦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集锦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集锦《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高中学生如何写这篇文言文的赏析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赏析(一)《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

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

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婚俗中的寡妇再嫁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主薄为媒来为儿子说婚。

被谴回娘家的刘兰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较高,从文章的表现手来看,这主要是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

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

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另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

到了汉末,婚姻十分重视门弟,县令、太守都为儿子向刘兰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门弟观念。

由于人们的种种私利原因,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

《潜天论。

断论著篇》讲,汉末那些欲守贞节,洁身自好的寡妇,如果遇到不仁不义的大伯小叔,不仁不义的兄长和弟弟,这些人有的是了聘礼(物),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是为了占有寡妇的儿子,就逼寡妇再嫁。

而那些寡妇为了抗争,有的在房中自缢而死,有的在嫁车上饮药而亡。

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争,正是当时许多寡妇命运的集中反映。

七夕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这个节日大致开始于西汉时期。

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举行传统的节日活动。

民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赏析

民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赏析

民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赏析【导语】: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孔雀东南飞 赏析

孔雀东南飞 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以孔雀的迁徙为主题,描绘了孔雀在东南飞行的过程中所见所闻,同时也表达了李白对自由与追求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孔雀从西部飞往东南,穿过了大江南北、巍峨的山峦和繁华的城市,领略了自然的壮美和人类的繁华。

在飞行过程中,孔雀感慨人生短暂,对于追求自由和美好的生活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在世间留下一点痕迹,成为永恒的传奇。

而在孔雀飞行结束时,它选择了停留在一个美丽的地方,不再追求更远的天空,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珍惜。

该诗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从孔雀的视角出发,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和人类世界。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让人感受到自由和追求的力量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珍视。

因此,《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代表之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 1 -。

《孔雀东南飞》的叙事艺术赏析

《孔雀东南飞》的叙事艺术赏析

阅读指南航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这里采用了预叙的方式,即对尚未发生的事进行预料。

刘兰芝虽然答应焦仲卿,愿意遵守两人之间的承诺,但是依然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她并不是怕自己不能坚守誓言,而是畏惧外在的压力。

根据后面的情节看,刘兰芝的担忧确有道理。

她才回到娘家,便受到兄长的苛责。

刘兰芝因婆家不容才返回娘家,但刘兰芝的兄长非但不宽慰她,反而立即逼她出嫁。

这也是导致刘兰芝处处受制、陷于被动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离开焦家之时,刘兰芝才会提前告知焦仲卿,希望焦仲卿能够尽早说服焦母,改变两个人的命运。

但故事的最后,刘兰芝在兄长的逼迫下答应改嫁,最终“举身赴清池”。

在时间的安排上,故事并没有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求,或顺叙,或倒叙,或预叙,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使得原本简单的故事变得一波三折。

灵活多变的叙事时间既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又引人深思:刘兰芝与焦仲卿原是一双璧人,为何最终却无法在一起?他们的抗争为何失败了?三、叙事角度:多方切入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可见,叙事角度也是极为重要的。

《孔雀东南飞》在叙事上采用了多方切入的方法,即通过不同的人物来讲述故事。

这样做一是有利于展现故事的全貌,二是可以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以“兰芝求去”为例。

刘兰芝自述:“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而焦母则认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摩擦和纷争由来已久,最终导致矛盾的爆发。

刘兰芝作为儿媳,认为自己并无过错,而是“君家妇难为”;焦母则觉得刘兰芝凡事独断专行,不顺从长辈的意愿,因此强迫焦仲卿休妻。

对于此事,焦仲卿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由此可见,焦仲卿对妻子并无意见,刘兰芝觉得自己深受委屈,焦母则指责儿媳不孝顺。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手法赏析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手法赏析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手法赏析
《孔雀东南飞》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对当时社会文化现状进行
了深刻的揭示和反思,并探索中国人民在意识形态上、道德观念上以
及文化价值观上应该怎样解决各种难题。

《孔雀东南飞》采用象征主义和暗示主义等艺术手法让人思考,
作者聚焦于共产主义的思想和立场,运用象征性的语言把客观的事物
隐喻抽象成一个虚构的情节,让作品发出自己的特别的声音。

例如,
孔雀的“东南飞”象征了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的变迁和理想的追求;
三只新郎的“追逐”反映了社会中的各种力量的博弈;孔雀的“舞蹈”则是对文化精神思考的一抛出,暗示着对审美价值追求的寻求。

此外,《孔雀东南飞》还利用反讽和讽刺的艺术手法,以尖刻的
写照将当时社会生活和种种道德腐败描绘得淋漓尽致,反映出中国人
民在思想进步以及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例如,新郎们势利眼、
刻薄言行,穷追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矛盾;
玲珑婆婆以“金刚钻”的传说为概念,把贪婪的行为和财富的暴食变
成了一个经典的讽刺;厨子“爆炸”,表明这种狭隘的观念在推动人
们追求自由的道路上不可提起。

总体而言,《孔雀东南飞》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具有
深度和活力,让人们有所思考和反思,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种深层
次的文化意义。

孔雀东南飞的作品赏析

孔雀东南飞的作品赏析

孔雀东南飞的作品赏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首先,作品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

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情感和遭遇都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

同时,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如兰芝的兄长、焦仲卿的母亲等,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

其次,作品在情节安排上非常巧妙。

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时而悲伤、时而欢喜。

特别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线索,让人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无奈和悲凉。

同时,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如兰芝回家时的心理描写、仲卿为兰芝弹琴的场景等,都让人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第三,作品在思想内容上非常深刻。

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对于人性、道德、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讨。

作品中通过对于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如封建礼教的束缚、人性的扭曲等。

同时,作品中还蕴含着对于自由、爱情、生命的珍视和追求,这些思想主题一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最后,作品的艺术手法也非常出色。

它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既注重对于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刻画,又注重对于环境和气氛的渲染。

特别是作品中的语言运用非常出色,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让人读起来非常愉悦。

总之,《孔雀东南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

它通过对于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成功塑造和处理,成为了一部让人回味无穷、启示心灵的优秀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姓名沙柳学号学生单位镇巴县渔渡镇中心小学所在分校陕西电大汉中分校指导教师刘澍声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制《孔雀东南飞》的艺术赏析【内容摘要】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反抗封建恶势力的主题。

尤其是对刘兰芝这一正面人物刻画,成功地表现了她的聪明美丽、勤劳能干、纯洁大方,自始至终不向恶势力示弱的倔强性格。

其次,对于焦仲卿,也写出了他与刘兰芝性格的不同,他所受的封建礼教影响较深,又是个小官吏,性格上比较软弱。

但他是非分明,忠于爱情,与刘兰芝情真意笃,生死相依,不为丑恶势力的威迫利诱所动摇,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实属难能可贵。

由于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千百年来,《孔雀东南飞》始终为人民所喜爱,传诵不衰。

到“五四”时期,更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以揭露、抨击封建礼教的罪恶。

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舞台的局限性,都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此,我们以这首诗为基础,创作了长篇小说《孔雀东南飞》(我们还要根据本书改编成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由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中心投资拍摄制作)。

我们之所以要写这部长篇小说,是因为这样便于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演绎和展示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鞭挞丑恶,歌颂光明、纯真、善良,用历史的眼光和人文精神,观照今天的生活,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尤其是今天这个商品经济时代,社会高度的物质化,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被金钱所激活,肆无忌惮地泛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道德标准的模糊和淡化,使人们丧失了对真善美的判断能力。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永恒的,它不以历史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变颜色,任何的腐朽和丑恶都掩盖不了人性的光芒。

从这一点来说,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孔雀东南飞》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乐府双璧奇葩浑然天成生死不渝镇定冷静西汉乐府诗歌“自孝武(创始于武帝(前140—87)而废置于哀帝(前6—3)。

其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歌谣俗曲及歌辞,以创造新声乐调。

)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乐府诗所表现的也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道出了那个时代的苦与乐,爱与恨。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原题为《焦仲卿妻》。

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

《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

此诗在《玉台新咏》中题为《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

此诗历经千载,依然保留着不朽的艺术魅力,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千古美文。

马克思曾说:“人也按美的规律来建造。

”文学艺术的美更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

”美应该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属性,没有美就不成为文学艺术的作品。

文学艺术的美或不美,并不在于它是否逼真的摹仿了客观生活,也不全在于它反映的是否是生活中原有的美,而主要看它是怎样反映的,它是不是渗透了作者的审美理想,是不是塑造出了具有美学意义的艺术形象。

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处处都体现着美,字里行间更是彰显着文学艺术的美。

它有着完整的结构,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典型丰腴的人物形象,精炼优美的语言,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美不胜收的感觉。

一、完整的结构美1、前后照应,浑然天成。

诗前有小序云: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小序明确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汉末建安年间,地点是在庐江府,主要人物是焦仲卿和刘兰芝,又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人们在仔细品味正文之前就对故事的脉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刘勰认为:“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

(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志思蓄愤,吟咏情性;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谢榛认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胎,合而为诗。

”他们都认为作者的感情是文艺创作的机缘。

由此可见,此诗的小序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基础之上,又为全文定下了一个哀伤的感情基调。

无论是刘兰芝的“投水而死”,还是焦仲卿的“自缢于树”,乃至最后的“时人伤之”,均显示出本文有着浓郁的悲哀色彩,这也就预示着本文的故事是一个悲剧。

结尾云:“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诗的结尾交代了整个故事的最终结局。

焦刘两家把焦仲卿和刘兰芝“合葬华山旁”。

他们的合葬,既是生死不渝地为爱情而斗争的完美结局,也是当时人们对待爱情的美好愿望。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就是其最好的见证。

这句诗与后来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活着不能相依到老,那么,死后就让他们在地下永远相伴吧。

为了警示后人,又免重蹈覆辙,文章的最后还不忘提醒人们“戒之慎勿忘”。

可见,作者对焦刘二人的爱情是深感惋惜的,并真诚地劝戒后人,对于爱情要慎之又慎,切勿草率。

2、双线结构、交替发展诗篇的全部叙事是以仲卿、兰芝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和他们两人间的感情纠葛组织起来的。

这是两条主要的线索。

这两条线交替发展,使诗篇的结构显得非常严谨完整。

先说焦刘二人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这条线索。

在兰芝被遣归之前,有仲卿向母亲求情,与兰芝告辞焦母两个情节。

在兰芝被遣归之后,对立双方的冲突则有刘兄的逼婚和仲卿自杀前辞母的情节。

这条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表面上是焦刘二人与焦母、刘兄的矛盾,实质上是他们二人同整个封建社会那种庸俗腐朽的人生观的矛盾。

这种矛盾在封建社会的上开时期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调和的,它必然导致整个故事的悲惨结局。

诗篇的另一条线索是兰芝与仲卿的感情纠葛。

诗的一开始便交代了人物间的关系。

兰芝对仲卿,可说是怨其家而爱其人,她信赖地向仲卿诉说所受的虐待,怨愤地说出遣归的话,目的是相得到仲卿的理解支持。

在这之后,诗歌又安排了三个离别的情节,进一步来展示二人间深厚的感情。

诗歌正是通过这两条线索的交替发展,将矛盾不断推向前进,使人物性格不断丰富,主题不断的深化,从而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二、人物形象的典型美《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长诗也。

淋淋漓漓,反反复复,亲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真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它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是非常令人值得称道的。

它不仅仅歌颂了仲卿、兰芝二人对爱情的坚贞不屈、忠贞不二,而且还刻画出了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

1、刘兰芝的性格形象刘兰芝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作者对她的刻画尤其细腻、丰满,主要从她的语言、外貌等方面充分展示出了她年轻美貌、聪明能干、坚贞不屈的性格特点。

首先,她年轻美貌,对于刘兰芝的外貌描写,诗中虽然着墨不多,用字极少,但却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了她那无与伦比、美若天仙的形象。

描写时,诗人先从正面加以描写,“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也无双。

”短短二十个字,就把刘兰芝那纤纤细手、樱桃小嘴的娇美的人见人爱的外貌栩栩如生、有声有色地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诗人除了从正面刻画了她那美丽的外貌,还利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进一步地体现。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媒人去数日,寻遣亟还”。

刘兰芝刚刚被焦母休弃,回到娘家,就有县令和太守分别找媒婆前来为其儿子提婚。

可见,刘兰芝的美貌早就远传千里,只不过以前她明花有主,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罢了,现在她已是自由之身,没有了婚姻的束缚。

于是,这些人都迫不及待的前来提亲。

由此种种,就把她那“只应天上有”的美丽外貌展现了出来。

其次,刘兰芝显得非常的聪明能干。

她出身富贵之家,生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

却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十三岁能织素,十四岁学裁衣,十五岁弹箜篌,十六岁诵诗书”。

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刘兰芝聪明伶俐,在当时算是一个既能女红,又能咏诗的了不起的才女。

她的身上没有丝毫闺女的娇气和人们司空见惯的小姐脾气,更没有富豪子弟那种飞扬跋扈的恶习。

嫁到焦家后,她遵守妇道,深切的爱着自己的丈夫,小心的侍奉着自己的公婆,并且“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

”可以说,她是起早贪黑,熬更受夜,不辞辛劳,一刻不停地劳动。

在她的身上明显的体现出了中国妇女那勤劳勇敢、智慧伶俐的传统美德。

刘兰芝除了具有美丽、聪明能干的性格之外,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应是她的坚强和不一般的生命力和反抗斗争。

当她感到自己辛辛苦苦而最终还是会被公婆遣回娘家时,便向焦仲卿申诉,自愿遣归“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女子,出嫁后而被婆家休弃回娘家,本是妇女最大的悲哀和不幸,但刘兰芝竟在这样不幸的遭遇面前镇定自如,显得如此从容、如此坚决,这就表现出了她那极其坚强的性格。

在刘兰芝被遣回娘家的路上,焦仲卿安慰她说:“卿但暂还家”“还必相迎娶”,而刘兰芝此刻却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显得非常的理智,平静地回答说:“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焦仲卿虽然对刘兰芝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但刘兰芝却见事甚明,对于婆婆的凶残狠心早已心知肚明,深有感受,不相信焦仲卿能够说服其母,来扭转事态。

虽然刘兰芝对与焦仲卿的破镜重圆不抱任何希望,但她对焦仲卿的感情却是至死不渝,不能割舍的。

当焦仲卿再一次“下马入车”、“低头耳语”发誓终身“不相负”时,刘兰芝又说了一席话“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看到焦仲卿的真情实意,刘兰芝也就忍不住发出了海枯石烂、至死不变的爱情誓言,来慰籍丈夫那颗伤心透顶、却又无可奈何的心。

回到娘家后,不几天就有县令遣媒婆前来为其儿子求婚。

在权贵面前,刘兰芝始终坚守着自己与焦仲卿的爱情誓言,拒绝了媒婆,并对母亲说“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刘兰芝对爱情的执着,得到了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并随即打发走了县令请来的媒婆。

但当太守的媒人前来求婚时,刘兰芝的哥哥却不管三七二十一,逼迫刘兰芝说“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时,刘兰芝就深深地感到自己在娘家已无容身之地,于是愤然地说“理实如兄言。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登即相评和,便可作婚姻。

”刘兰芝的这番回话从表现上看是答应了兄长的逼迫,但实际上她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采取的是一个缓兵之计。

试想,她如果直接拒绝兄长,定会遭到兄长的一翻辱骂;她如果直接以死相逼,定会令其兄产生防备之心,有可能连以死殉情都不能实现,最终只能无奈地嫁给太守的儿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