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会仙湿地生态讲解材料

合集下载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会仙湿地是中国南方一处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福建省南靖县的漳浦市南端,是闽南渔耕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十大湿地之一。

会仙湿地占地面积约为3500亩,是潮间带河口、海滩平原、沼泽绿洲三者交错的湿地,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内有大片浅水、盐田和沼泽,有丰富的水生植被和底栖生物,还是候鸟的迁徙途中的休息场所,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是生态旅游开发的绝佳地点。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需要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自然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集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多种生物要素于一体,具有恶化缓冲、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作用。

在会仙湿地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湿地内的各种生物资源,合理规划、合理开发,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需遵循一系列原则。

首先是可持续性原则,即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保持湿地原有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其次是尊重性原则,即要尊重湿地内的各类生物资源,避免人为干扰和破坏。

还要遵循多样性原则,即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湿地内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不增加外来物种的引入。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会仙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方向应基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尊重。

首先是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湿地知识讲座、生态科普展览等形式,增强游客对湿地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其次是设置生态保护区,划定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保护湿地内的关键生态环节和重要生物种群。

还需要加强湿地生态监测和科研工作,通过长期监测和研究,全面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开展生态观光和科学探险活动。

百科知识精选会仙岩溶湿地

百科知识精选会仙岩溶湿地

景点特点古桂柳运河,又叫相思埭、南陡河、临桂陡河、南渠,开凿于1300多年前的唐长寿元年。

睦洞湖,又叫相思湖,位于古桂柳运河的中段,与古运河融为一体,素有“聚仙泽”之称,是运河最为平坦的一段,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

睦洞湖面积约2000余亩,由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塘汊连接构成,湖面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

湖内沟汊纵横,岛屿众多,芦苇浩荡,水路曲径通幽。

坐在船上,凉风习习,夏日里睦洞湖里荷花盛开,美不胜收。

睦洞湖是候鸟理想的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白鹭在此停留、觅食,水鸭嗡声嗡气的求偶声常常飘荡在湖面上。

毛家龙头山下的湖面最为开阔,登上龙头山顶,居高俯视,一片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清澈见底的湖水下,水草丰美,蓝思草、灯笼草随波摇曳,随着季节在水下交替开花,此消彼长,演绎着水下的繁华。

密密的蓝思草上,依附着田螺和大量石螺,坐在船上用小捞网往水草上随手一捞,就能捞上好几个小石螺。

村妇趁着农闲的日子,撑着船用长长的竹拖耙捞石螺,清晨拿到睦洞路口卖,贩子每个圩日都能收上万多斤。

经毛家码头进入睦洞湖核心区距离最近,还可从睦洞、七星、三义等码头经过悠长的水道进入,这三座延伸到村中间的码头更古老,全由大块料石砌成。

睦洞湖畔的村子,田地大都被纵横交错的河道包围,船是家家户户出门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

近年来,古老的木船大都已被坚固耐用的红漆铁皮船代替,光是睦洞七星村就有铁皮船200多条。

这里的男女老少都是撑船的好手。

在悠长的河道上,如果看到面带羞涩歪着身子摇摇晃晃撑船的年轻女子,那多半是从外地新嫁来的媳妇,正在练习撑船这一必备的基本功。

往来生产工具、收获的粮食、耕牛等都放在船上,撑船的人在船尾握着竹篙,谈笑之间船已箭一般划出很远。

古桂柳运河1300多年历史,在会仙湿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人文,现存有分水塘遗迹和24个陡闸。

在睦洞湖附近就有龙头山龙王庙遗址、新桥等大量的运河元素。

湿地保护措施会仙湿地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受到了国内外湿地专家的关注。

会仙湿地在我心中

会仙湿地在我心中

会仙湿地,在临桂区会仙镇,距桂林市20公里。

会仙湿地,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个熟视无睹的概念,然而,它在我的心坎上,却是一幅清新、绚丽的故土画卷。

从我认识它的二十多年来,它一直印在我的心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县委宣传部的宣传干事第一次走进会仙湿地。

那时,我们并不知道它叫湿地,只晓得那是一片沼泽,有湖泊有河流,还有市县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得那天春光明媚,在乡干部的引领下,我们从七星码头坐木船,穿过睦洞湖的曲径水路,直奔龙头山。

据向导介绍,只有站在龙头山上,才能拍摄到湿地的全貌。

爬上山顶,享受着阳光的关爱,春风的抚摸,我们的心陶醉了。

放眼眺望,湿地全貌尽收眼底。

星罗棋布的岛屿,波光粼粼的湖泊,水路曲径通幽,芦苇浩荡飘飞,荷塘盎然生机,桂柳运河(又名相思埭)水草丰美,新桥(又名乾隆桥)古朴坚固,错落的村庄炊烟袅袅。

随着太阳的升高,润润的湿气渐渐散去,裸露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所谓的沼泽水土,而是一幅勃勃生机的水乡画卷。

会仙湿地,我第一次认识了你,同时,在我们摄影机和照相机里留下了你美丽的容颜!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而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面积现存六平方公里,被湿地专家喻为“漓江流域之肾”。

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

它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正是这种独特的功能,使我对魂牵梦绕的会仙湿地,不仅多了一份了解,更多了份敬仰和热爱。

2007年仲夏,我和朋友一行7人,又走进会仙湿地,再次感受它的风韵俊美。

睦洞湖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其面积约两千亩,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

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就是荷花。

木船移入荷塘,人在船上,船在荷中,你会顿时感到心旷神怡,亭亭玉立的荷蕾,竞相奔放的荷花,绿如墨的荷叶,真可谓“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地。

”由于我们和荷花零距离的接触,深感“莲动下渔舟”的意境。

木船移出荷塘,沿着曲径水路并行,但见温柔清澈的湖水里,蓝思草、灯笼草随波摇曳,水面的水葫芦一簇簇、一片片,列队水路两旁,像是迎客的队伍。

桂林会仙湿地水环境问题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桂林会仙湿地水环境问题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桂林会仙湿地水环境问题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石定法桂林市临桂区会仙湿地公园管理局,广西 桂林 541199摘要: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即是地球之肾,亦是生命之源。

而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集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于一身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

而湿地水环境直接关系湿地的质量,影响到湿地生物的生境。

因此,本文基于桂林会仙湿地水环境现状及治理进行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广西桂林;湿地保护;水环境;治理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环境,它与森林、海洋并列为三大自然生态系统。

湿地生物物种分布多样,生态结构均衡有序,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保障,而且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抵御自然灾害、降解环境污染等重要作用,有“地球的肾脏”之美誉,湿地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了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声环境。

其中,最能代表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的就是水环境。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上工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桂林会仙湿地面积正在大幅度缩减,其功能也在逐步退化,甚至湿地自身水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很多湿地已经变成农业废料、废水的排泄对象和堆积场。

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1]。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一、桂林会仙湿地水环境现状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境内。

湿地公园规划建设面积586.75公顷。

在地形上,湿地公园处于桂江与柳江分水岭区域上的低洼地带,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系统,受到会仙构造盆地影响,形成较大的地下储水库容,并且地下水总体流向盆地中部,补给湿地地表水。

湿地公园内主要水体有古桂柳运河、相思江、睦洞河、睦洞湖、分水塘以及大大小小20多个水产养殖场。

其中,湖泊湿地面积25.85公顷,张湿地总面积的5.24%;河流湿地面积为16.98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44%;草本沼泽湿地面积为58.65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1.88%;人工湿地面积为392.11公顷,占占湿地总面积的79.44%。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的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1期
中 国 岩 溶
CA RSO LO G I CA SI I N CA
Vo . 5 N0. I2 1
Ma .0 r 2 06
20 0 6年 3月
文章 编 号 :0 1 8 O 2 O ) 1 O8 一O 10 —4 1 (O 6 O 一 O 5 4
溶湿 地都 集 中 在 云南 省 , 有 滇 池 ( 1 2 a ) 鹤 庆 计 3 8 7h 。 、 草海 ( 5 0 a ) 洱 海 ( 4 2 a ) 扰 仙 湖 ( 1 9 2 00h。 、 2 9 0h 。 、 21 O h。 , a ) 这些 都 是海 拔 1 0 1 上高 海拔 岩 溶湿 地 。 0 0I 以 T 会 仙 岩 溶 湿 地 海 拔 1 O 1 0I , 目前 已知 全 国 中 低 5 ~ 6 I是 T 海 拔岩 溶 湿地 规模 之最 。总体 上 , 湿 地 以其 分布 之 该 广 大 、 溶 湿 地之 典 型 ( 岩 以排 泄 岩 溶地 下 水 为 主 ) 山 、 水 景观 之秀 美 ( 成“ 组 桂林 山水 ” 中 心地带 ) 蕴育 文 的 、 化之 深厚 ( 唐朝 开 凿的 “ 思埭 ” 有 相 通过 ) 在全 国乃至 , 全 球 热带 亚热 带 中低 海拔 岩溶 区是 独 一 无二 、 与伦 无 比的 。此外 其 生态 价值 在桂 林市 、 西 自治 区也 均有 广 着 极 其 的重 要 影 响 。首 先 , 湿地 是 桂林 山水 “ 位 一 三
湿地 是 自然 环境 中宝 贵的 自然资源 , 具有 生物 是 多 样 性 的 关键 地 区之 一 , 被誉 为“ 球 之 肾 ”1 与 人 地 L, ] 类 的 生存 、 衍 、 展 息 息相 关 。湿地 具 有 调 节 小气 繁 发 候 、 养 水源 、 节 迳 流 、 留 沉 积物 和 营 养 物 质 、 涵 调 滞 净

会仙湿地考察报告

会仙湿地考察报告

桂林会仙湿地考察报告一、桂林会仙湿地简介广西桂林会仙湿地公园,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会仙镇境内,北距临桂县城25公里,东距321线国道桂阳公路6公里。

县内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交通十分便捷,县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中心仅有5公里,两江国际机场距临桂县城10公里。

地理坐标:北纬25°5′20″~25°6′55″,东110°10′50″~110°14′21″。

公园规划总面积586.75公顷,涉及睦洞、新民、山尾、四益、文全5个行政村26个周边村屯。

其中湿地面积为493.59公顷,主要包括以睦洞湖为中心的湖泊沼泽湿地及龙头山、分水塘、狮子山及冯家鱼塘与分水塘至相思江之间的开凿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古桂柳运河等湿地。

整个湿地公园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为2.8公里,东抵分水塘东渠,西接相思江,南至七星村,北至狮子山后山渔场。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岩溶湿地,2012.4月份提交林业局.日前已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会仙湿地公园命名为“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二、桂林会仙湿地美学价值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湿地具有无与伦比的生态伦理美学价值。

湿地是活的有机生态系统,不是仅仅靠移植几株珍贵树木、种植若干花草、构筑一片水域,因为缺乏内在关联性的‘湿地’根本不能算湿地。

湿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从生态规律而言它所要体现、所要表达的必然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和生物间以及生物和环境间的机能整体性、生态的自主功能。

当然,对于湿地,其还有一个特性就是突出的生态易变性和脆弱性,主要是因水况变化而变化。

湿地之所以要为我们所珍惜,是因为它对生态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会仙湿地作为中国在湿地保护领域的典范,位于XXX市XXX县,占地xxxx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

会仙湿地面积广阔,植被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会仙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式来促进会仙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旨在为会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推动会仙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问题,通过对会仙湿地生态特征的分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探讨生态旅游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深入探讨生态旅游开发的策略,并对生态旅游开发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本研究,旨在揭示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会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并展望未来相关研究方向,为会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而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开发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生态学家面临的重要问题。

会仙湿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会仙湿地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通过分析会仙湿地的生态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其中的重要性,探讨生态旅游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通过对生态旅游开发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为会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究会仙湿地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生物多样性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就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探究,旨在寻求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湿地旅游资源优势,又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旅游开发模式。

一、会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会仙湿地是一个面积辽阔、生物种类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鸟类以及其他野生动物资源。

据调查统计,会仙湿地保护区内拥有植物种类达到200余种,鸟类达到100余种,是中国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湿地保护地。

这里还保护了多种湿地动植物群落,包括珍稀濒危物种。

目前,会仙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已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仙湿地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会仙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这为其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如何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需求迫切。

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净化有着重要作用,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在开发旅游业的必须优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内的各种生物多样性资源,以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发生态旅游项目。

湿地内的各种生物资源可以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如设立鸟类观赏区、植物观赏区等生态旅游项目,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湿地生态旅游业的投入和收益。

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游客作为生态旅游的主体,其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对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组员:罗舒敏 江小敏 卢滢 周玲玲 罗谕蔓 黄海容
• 选题的目的 • 选题的意义 • 前人研究现状 •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 课题研究所要涉及到的课程内容
• 选题的目的:
2011年5月23日,桂林临桂会仙湿地旅游保护区正式开始 进行开发建设。据了解,我市修改后的《桂林国家旅游综合 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及规划纲要》中提出,在“试验区”的 建设将进一步突出临桂新区在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的作用,提 升和壮大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产业与新区互动发展,会仙湿 地旅游区的保护和建设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抓点。如何更好 地开发会仙湿地旅游区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 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开发又要保护,保护 中有开发,开发中有保护。既要开发湿地生态旅游,又 要防止在开发过程中湿地面积的减少;既要保护会仙湿 地的历史,但又不能落后于时代。保护与开发实际上是 一对矛盾体。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 相辅相成的。
Thank you !
5. 湿地的开发使得旅游者的进入的增多对当地产生 的影响。
6. 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的关系 7. 开发会仙湿地生态旅游的形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次课题研究所要涉及到的课程内容知识点
• 会仙湿地与周边环境是一个整体,会仙湿地生态旅游的开 发和周边的各行各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 性和多样性,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 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会仙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 我们将会以实践调查报告的形式对我们的调查研
究结果做一个总结概括。
2. 实地考察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对当地村民所造 成的一些影响,如对当地村民的生活与就业,当地的 一些交通基础设施,当地的经济以及占用林地耕地。
3. 了解当地政府对湿地开发的一些政策及投资情况。 4. 会仙湿生态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一些不 利影响,比如空气,气候,水体的污染,湿地面积的 缩减以及周围自然植被。
很多的学者在临桂湿地的开发之初都提出了一些开发的 建议,如广西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蔡德所提出的“充分认识 会仙湿地,打造桂林旅游新品牌”,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 院创始院长白长虹所提出的“按生态旅游规律开发临桂湿地” 等。但是在会仙湿地的开发建设中也面临了很多的问题,对 周边的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会仙湿地与周边环境是一 个 整体,会仙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和周边各行各业有千丝万 缕的关系。所以我们选择该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会 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 选题的意义:
会仙湿地岩溶湿地旅游资源独特,区域垄断性突出,
在开发建设中具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如何合理地,科学地 开发会仙湿地,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呢?我们 将通过研究会仙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周边环境所产 生的一些影响,客观地分析会仙湿地的现状,如湿地受有 害生物侵袭,湿地的水质污染以及湿地生物多样性不足等 现状,并对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提出我们的相关建议。
• 会仙湿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和较大的开发价值,会 仙湿地生态旅游的成功开发将会对当地的村民,政府和开 发商带来利益,但是它在开发过程中也将会面临一些困难 和严峻的问题,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事物的发展的前 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都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 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同时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我们 要用一个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