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篇一: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完稿)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摘要】道德与法律鱼水一家亲,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
在当今社会,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说法律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根;法律需要有源之水,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活水〞。
国家的繁荣兴盛与稳定,需要以法为浆,以德为帆。
扬帆弄浆,必将实现和谐社会的宏愿。
【关键词】道德、法律、关系、相辅相成我们知道,道德和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提倡法治的同时,我们也大力提倡“德政〞。
法律与道德是治国的两大无形的“武器〞,是社会的强大支柱,缺少任何一根支柱,社会将难以运转。
因此,弄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把握两者的结合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们行为的标准和约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我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浅析一下两者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认识理解一下道德和法律的涵义和本质特征。
一、道德与法律的涵义1.1什么是道德呢?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无形的思想意识。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那么标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归根结底,道德是由经济根底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圣人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推崇德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道德经》中也有关于德治思想的记载,“遵道而归的,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
〞 1.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标准体系。
从主观方面看,法律是约束人们的一种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那么;从客观方面,它又收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是根据社会生活中的不好现象而制定的一种对全国公民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条文。
我国的八荣八耻中就明确提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要求。
那么,道德与法律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二、道德与法律的联系道德和法律都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最有用的"武器〞,他们共同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展,让国家文明和文化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14-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司法部门经查证核实,以遗弃
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体现、维护
我国法律
补充、支持、促进
社会主义道德
案例二:
“110吗?我们撞坏了路灯„„”《成都日报》的一则 报道,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蔡欣芸与丈夫徐廷生清 晨驾车去接一位朋友,倒车时不慎撞坏街边一盏路灯,但没 人看见。送走朋友后,他们立即返回事发现场,在寻找路灯 管理单位未果的情况下拨打了110。之后,经巡警指点,夫妇 俩先到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管理单位,再联系问清了具体负责 的公司,然后主动上门赔偿,并谢绝了公司因感动于他们的 自觉精神提出的折价意见,照4980元的灯价加安装费全额赔 付。
小结:
1、道德的基本内涵 法 律 与 道 德 的 关 系 2、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 3、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4、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5、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道德的基本内涵
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约束着人们最基本的行为,促 使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 在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 私、荣誉与耻辱等方面作出选 择和判断。
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
法律
特殊社会规范
社 会 规 范
纪 律 道 德 宗 教 一间每晚都邀请同伴跳舞到深夜。那咚嚓嚓的 跺脚声震得顶灯直晃,更令人心烦的是摇滚 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也严重 妨碍了马丽的学习及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 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听。 不得已最后小郑将这对夫妇告上法庭,通过 法律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论法律、道德与宗教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功能联结

在 人 类 历 史 发 展 的进 程 中 ,作 为人 类 社 会 文 明 产 物 的法 律 、道 德 、宗 教 均 发 挥 着 调 整社 会 关 系 、维 护 社 ,我 国 在构 建 新 型 社 会 关 系 ,推进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建 设 政 治 文 明 和 生 态 文 明
经广泛 使用 ‘ 宗 教 ’这 一 术 语 了 。 … … 按 当今 普 通 群
众对 ‘ 宗 教 ’一 词 所 接 受 的 定 义 ,宗 教 是 对 超 自然 力 量 、宇 宙 创 造 者 和控 制 者 的 膜 拜 与 尊 敬 ,并 给予 信 众 以心 灵 寄 托 并 延 续 至 死 后 的 信 仰 体 系 。 ” 笔 者 也 较 为 认 同这 一 观 点 。 中 国在 历 史 上 有 所 谓 “ 三教 ” 、“ 三 教
论法律 \道德与宗教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功能联结
口 廖 原 ( 苏州大学,江苏 苏 州
摘
2 1 5 0 0 6 )
要 : 法律 、 道 德 和 宗教 都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产 物 ,在 人 类 历 史 的 发 展 进 程 中发 挥 着调 整 社 会 关 系 、 维 护
社 会 秩 序 的 作 用 。 在 我 国传 统 社 会 中 长期 形 成 的 工 具 主 义 思 想观 念 对 法 律 、 道 德 和 宗教 等 有 着 深 刻 的 影 响 ,
其 中的 工 具 主 义 倾 向被 过 分 张 扬 ,其 结 果 是 :手 段 与 目的被 割 裂 , 法律 信 仰 、 道 德 自主 性 与 主 体 性 被 忽 视 .
等 等 。 这 种 根 深 蒂 固 的 工 具 主 义 思 想 不 利 于 深 入 推 进 我 国政 治体 制 改 革 、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以 及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 因此 ,在 新 的 历 史 时期 有 必要 正 确 地 处 理 法 律 、 道 德 、 宗教 之 间 的 关 系 , 法律 对 于 道 德 和 宗教 要 适 当介 入 ,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法律和道德有着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旨在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通常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具有强制力和可执行性。
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度的制裁和处罚。
与之不同,道德是指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道德并非由政府或法律机构制定,而是通过社会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式形成。
道德并没有强制力,它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自律和内心的道德判断。
然而,法律和道德并非完全独立,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首先,法律往往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法律的制定通常基于社会公正、人权保护、公共利益等道德原则。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道德可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当社会对某种行为普遍认同为不道德时,政府和立法机构可能会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来禁止或限制这种行为。
然而,法律和道德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区别。
首先,法律是强制性的,而道德是自愿性的。
法律通过法律制度和执法机构来保障其实施和执行,而道德依赖于个人的内心和自律。
其次,法律是具体和明确的,而道德是抽象和模糊的。
法律通常以具体的法律条文和规则的形式存在,而道德更多地是一种价值观念和准则,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和道德往往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的。
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有助于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而道德的存在则提供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和有序的社会。
然而,法律和道德也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有时候,法律的规定可能与道德标准相悖,引发道德困境和伦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需要在法律和道德之间做出选择和权衡,以追求更高尚的道德目标。
读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

读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摘要:本书以基督教传统与西方法律发展为主线,分四个章节梳理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在这里,法律被看成用以解决纷争以及通过权利义务的分配创造合作纽带的程序,宗教则被界定为对于生活之终极意义和目的的集体关切和献身。
它们代表了人类生活中两个基本的方面,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
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法面对未来的世界。
伯尔曼把宗教、道德和法律看作维持一个社会良好秩序和健康发展的三个手段。
关键词:伯尔曼;法律;宗教《法律与宗教》是由法学家伯尔曼论述的演讲集。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法律与宗教是不同却又彼此相关的两个方面,是社会经验的两个向度。
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主义。
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
伯尔曼对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的思考以哲学为起点,以人类学和社会学为辅佐,最终归于历史学。
正因为这涵括多个学科的广阔视野和新颖但却忠实于事实和历史的思考模式,尤其是对于历史的尊重和仰赖,使得作者的论述形成了完整、自洽而极其有力的体系。
本书开篇便提出了作者的核心观点:法律并不仅是如韦伯所说的形式理性化的“除魅”过程,法律也需要信仰的要素。
法律不是仅仅对于人们之间各种利益进行调节,它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正义、平等、善等美德的体现。
秩序的真正动力来源于内部。
法律如果仅仅是利益的分配、实务的处理,而不涉及人类生活的终极关怀,它就是走向衰竭的。
提倡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并不是要法律走向宗教,而是如人们在19世纪前对宗教的虔诚信仰那样,自觉、自动得生出维持秩序的动力。
本书以基督教传统与西方法律发展为主线,分四个章节梳理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在这里,法律被看成用以解决纷争以及通过权利义务的分配创造合作纽带的程序,宗教则被界定为对于生活之终极意义和目的的集体关切和献身。
它们代表了人类生活中两个基本的方面,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着信仰。
没有法律,人类便无法维系当下的社会;失去信仰,人类则无法面对未来的世界。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是什么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是什么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的存在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至关重要。
然而,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其中涉及到一系列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宗教和信仰,旨在深入理解法律背后的思想和道德基础。
法律的宗教:宗教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于法律的形成和运行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宗教的价值观念对法律的价值取向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基督教强调爱与仁慈,伊斯兰教注重正义与公正,佛教追求平等与和谐,这些价值观念常常渗透到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影响。
其次,宗教信仰还可以影响法律的规范内容。
例如,穆斯林国家的法律普遍以伊斯兰法为基础,犹太教对于食物和行为的规定也得到犹太教法的支持。
最后,宗教信仰对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国家的护法制度能够保护宗教信仰自由,避免对宗教社群的侵犯。
法律的信仰:除了宗教,信仰也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仰可以是思想信仰,如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精神;也可以是道德信仰,如人权、平等和正义的信仰。
首先,思想信仰在法律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国家的价值观和理念,它们赋予了人民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国家的运行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其次,道德信仰也是法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权、平等和正义都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这些信仰可以促进法律的公正和对公民权益的保护。
法律的宗教和信仰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表现出多样性。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文化,其中包括对于宗教和信仰的不同态度和理解。
一些国家倡导世俗主义,通过分离宗教和国家来确保法律的中立性和公正性;而另一些国家则将宗教作为法律的基础,法律与宗教高度融合。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不同社会对于法律和信仰关系的理解和追求。
然而,尽管法律的宗教和信仰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表现出多样性,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为社会提供普遍适用的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思想信仰,它们都为法律提供了道德和伦理的基础,塑造了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改)

六、如果没有宗教,道德是否可能?
一种观点认为:道德并不源于宗教,宗教不是道德的保证和基础(至少不 是唯一必须的),宗教和道德(至少在逻辑上)可以相互独立,道德具有不依 赖于宗教的独立性。其理由主要是:1、在人类历史上,是先有道德后有宗 教; 2、那些无神论者“他们的道德无论从哪一方面衡量都不逊色于无论 哪一种宗教的最虔诚的信徒”。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宗教是道德的来源、是道德的基础和保证、是道德得 以贯彻的动力和保证,道德依赖于宗教等等。道德离不开宗教———“哪 里没有信仰,哪里就没有道德”。其理由是: 1、宗教与道德本质上就是同 一的、同质的。 2、宗教是道德的基础与保证。3、道德需要宗教为其提 供合理性。
宗教和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各有自 己的界定,但彼此间又有联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社会功 能作用。
宗教既有劝善惩恶、维护社会道德和社会正常生活秩 序的某种积极作用,又有为剥削阶级统治服务、阻碍人类 文明进步的消极作用。因此,人们便从不同的视角看待 宗教的社会作用和道德功能问题,从而得出各自不同的认 识和结论。
宗教道德包括:人神之道、人际之道和自然之道三个层次, 以信仰的方式对道德担当和作为。宗教道德的归宿是信仰,具有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确立神的威信来维护世俗道德的 基本社会功能;
——胡昂.略论宗教道德问题[J].学术界,2009(7).
一、何为宗教道德?——宗教道德的特点
宗教道德以信仰的方式对道德进行担当和作为,并体现出一 些鲜明的特点:
道道德必然导致宗教且通过宗教道德将自身扩展到了德必然导致宗教且通过宗教道德将自身扩展到了人之外的一个有权威的道德立法者的理念在此立法人之外的一个有权威的道德立法者的理念在此立法者的理念中创世的宏基目的也是并且应该是人的终者的理念中创世的宏基目的也是并且应该是人的终极目的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一、什么就是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她人的一种准则。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产生的条件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
法律就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就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
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从深度上瞧,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与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瞧,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
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就是便利与效率, 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就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与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
法律就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您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您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一、什么是道德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 产生的条件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
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
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 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
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 内容不同。
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
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二)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
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
[1]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
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
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执法者的职业道德
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
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
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三、什么是宗教
宗教泛指信奉超自然神灵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直觉知识以及对此终极意义的个人信仰,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虚幻的反映,其宗旨在于对超自然力的信仰,并由此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一般说来,宗教由宗教教义、宗教礼仪和宗教组织三部分组成。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各种政权形式的出现,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宗教,并且由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由图腾崇拜发展到民族神和民族宗教,最后又出现了世界性宗教。
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是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四、法与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宗教与法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二者均为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态,都对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在早期的社会里,或者在古今政教合一的国家里,两者难分伯仲。
法与宗教的联系主要体现为:首先,法在起源阶段同宗教有着一致性关系,每一种法律体系确立之初.总是与宗教典礼和仪式密切相关;其次,在人类早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的力量的支撑,君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往往把其统治的渊源归结于上帝、归结于神;再次,宗教同法的价值有某些相通之处,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包括“使人向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甚至使人们精神上有所依*与寄托;最后,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
法与宗教虽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因而,各自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法与宗教的区别表现为:(1)二者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宗教的产生远早于法律,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2)二者的产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社会系统强制性的产物,它以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内容,又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和认可,其基础则是人的理性的自觉力量;宗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行萌发或对先知学说经典化的产物,是与科学相悖的社会异己力量,其基础是迷信和盲目的信仰。
(3)二者的调控范围和作用不同。
法律只调整那些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有较高价值的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了几乎全部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一般只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宗教规范不但规范人的外部行为,而且
更侧重于规范人的内心活动。
(4)二者的调整方式和实现的方式不同。
宗教和法律虽然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来进行调控;宗教主要通过控制人的良心来控制、调节人的行为,通过说教和人的内心感悟来达到社会调控的目的。
(5)二者的形式不同。
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给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有权利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两种基本形式;宗教规范则以强调人对神的服从义务为主,人在神的面前是没有权利可言的,所以宗教规范大都是义务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