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考核作业答案
大工15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1 满分答案

大工15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测试1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
1. 列宁是从物质与()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A. 精神
B. 意识
C. 规律
D. 事实
正确答案:B
2. “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正确答案:B
3. 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事物周期性的变化过程,其表现形式有()。
A. 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正确答案:C
4.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正确答案:B
5.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A. 物质
B. 科技
C. 精神
D. 规律
正确答案:C
6.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0366)《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0366]《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答案第一次作业[单选题]一、单选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C.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D: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参考答案:B[单选题]一、单选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A: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B:B.《神圣家族》的完成C:C.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产生D: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参考答案:D[单选题]一、单选题3.事物的规律是()A:A. 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B:B.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C:C.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D: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参考答案:D[单选题]一、单选题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A: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B.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C.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参考答案:D[单选题]一、单选题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A: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B.实践——认识——实践C:C.概念——判断——推理D:D.感觉——知觉——表象参考答案:B[单选题]一、单选题6. 杰出人物是()A: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B. 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C. 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D:D. 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参考答案:A一、单选题7. 下列不属于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的是()A:A. 实践使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成为可能B:B. 实践使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成为现实C:C. 实践建构了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D:D. 实践是主客体的双向对象化过程参考答案:D[论述题]四、简答题如何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参考答案:普遍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具体事物的统一整体;同时也指事物外部、事物同所处环境、事物同事物之间发生的多种联系。
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次考核作业答案

您得得分: 90、0完成日期:2015年12月08日 14点51分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得标识就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得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
1.哲学上得两大基本派别就是指( )。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主、客观唯心主义得共同之点就是( )。
A.都承认世界就是主观精神得产物B.都承认世界就是客观精神得产物C.都否认世界得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就是运动得3.唯心主义产生得认识论根源就是( )。
A.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与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与历史观相分裂4.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就是( )。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得有( )。
A.吾心便就是宇宙,宇宙便就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得不同回答就是划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得标准B.反映论与先验论得标准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得标准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得标准7.哲学得党性就是指( )。
A.凡就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就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就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就是哲学或者就是反动得或者就是进步得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
A.主观性、片面性与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与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与不彻底性D.孤立得、静止得与片面得瞧问题9.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就是( )。
A.整体与部分得关系B.普遍与特殊得关系C.无限与有限得关系D.绝对与相对得关系10.马克思主义哲学得直接理论来源就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得对象就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A) 人的自然属性(B) 人的道德属性(C) 人的社会属性(D) 人的精神属性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 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 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 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3. 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C) 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D) 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4. 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A)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 地理环境(B) 社会关系(C) 生产劳动(D) 信息交流6.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7. 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 社会资本总量急剧增加(B)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 资本有机构成下降(D) 不变资本比重下降8.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9.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0.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 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11.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A) 社会劳动为尺度(B) 私人劳动为尺度(C) 简单劳动为尺度(D) 抽象劳动为尺度12.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A) 个人心理(B) 社会心理(C) 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D) 道德、艺术和哲学1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4.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 永恒性(B) 客观性(C) 不变性(D) 终极性15.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 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 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 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16. 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A) 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统一的社会价值(B) 商品的社会价值统一为市场价值(C) 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D) 同一部门内部的各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 科学之科学(B) 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 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 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9.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 产品的分配形式(D) 产品的交换形式20.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2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 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 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22.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C) 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D)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3. 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流通阶段24.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 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D) 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25.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 观念上的货币(B) 现实的货币(C) 足值的金属货币(D) 纸币26.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 按需分配的原则(B) 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C) 人道主义原则(D)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2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28.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A) 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二元论的观点(D) 诡辩论的观点29. 现实可能性是指()(A) 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B) 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C) 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D) 实现的可能性30.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A) 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B) 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C) 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D) 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31.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32.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概念题)2:第二次作业(简答题)3:第三次作业(判断题)4:第四次作业(论述题)5:第五次作业(概念题)6:第六次作业(简答题)7:第七次作业(判断题)1:[论述题]文化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论述题]人的本质参考答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论述题]社会基本矛盾参考答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并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论述题]认识运动总规律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5:[论述题]反映论参考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较之以往进到了更高一级的程度。
6:[论述题]辨证否定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7:[论述题]矛盾分析法参考答案: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能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8:[论述题]规律参考答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
矛盾本身就是事物和过程。
所以分析事物和过程就是分析矛盾,就是用对立统一规律去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方法。
9:[论述题]物质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0:[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考答案: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 (4)1.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
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
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4)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李成德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5)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6)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6)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6)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6)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7)5.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7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8)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 (8)2、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8)3、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思考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试卷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哲学提供的知识是()A.对世界各部分看法的知识总汇B.科学的科学C.整个世界的本质D.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4、哲学史上,二元论的著名代表是()A.费尔巴哈B.黑格尔C.笛卡尔D.德谟克利特5、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并作出科学概括和论证的哲学家是()A.马克思B.费尔巴哈C.恩格斯D.黑格尔6、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可知性B.存在性C.物质性D.矛盾性7、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属于()A.唯心论B.朴素唯物论C.相对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相对主义和诡辨论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9、物质的唯一特征()A.可知性B.无限性C.客观实在性D.永恒性10、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空间和时间B.发展的规律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11、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语言B.劳动C.人脑D.思维12、认为意识是人脑中分泌出来的特殊物质,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3、意识“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是()A.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观点C.辩证唯物论观点D.二元论观点14、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A.意识可以反映客观世界B.意识活动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改造世界15、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主观原望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16、辩证法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质问题B.世界的存在问题C.世界的状况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17、唯物辩证法把发展理解为()A.事物由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化B.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C.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D.事物的永恒运动18、在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中,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之前出现的现象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19、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是非本质的规定B.假象是事物本质的全面规定和表现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和表现D.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20、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调和2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B.内因与外因的原理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D.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2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是指()A.事物内部属于主要地位的方面B.事物内部好的方面C.事物内部代表事物发展方向的方面D.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23、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出()A.显著变动状态B.绝对静止状态C.相对静止状态D.飞跃状态2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A.两个完全不同的真理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C.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D.不包含错误与包含错误的统一25、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它具有形式多样性C.它具有社会历史性D.它具有直接现实性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D.笛卡尔的唯理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下列哪些思想是哲学党性原则的正确含义()A.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B.哲学斗争就是阶级斗争C.哲学不存在超党派的“中派”哲学D.哲学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阵营E.哲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阶级斗争4、一切唯心主义都()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在实质上是不可知论C.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D.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E.由物质到精神的认识论路线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C.人们感觉的复合D.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E.依赖于感觉而存在的东西6、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A.客观存在B.绝对精神C.“理”D.“气”E.感觉的复合7、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A.宇宙热寂说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D.相对论E.唯能论8、下列哪些判断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A.凡是意识都有能动作用B.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C.符合目的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D.主观越努力,意识推动事物发展的能动作用越大E.意识反映世界是能动作用的表现9、描神画鬼()A.完全是主观杜撰的B.没有其客观基础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否定D.对现实的歪曲而颠倒的反映E.人间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量的形式10、承认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有()A、辩证唯物主义B.一切唯物主义C.某些唯心主义辩证法D.一切唯心主义E.机械论11、事物的了解具有()A.连续性B.客观性C.普遍性D.周期性E.间断性12、了解和运动的关系是()A.事物的相互了解、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离开了事物的运动就不可能发生了解和作用C.先有事物的了解,后有事物的运动D.运动之后才能发生各种了解E.了解和运动可以分割开来13、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了解的是()A.电闪雷鸣B.水涨船高C.月晕而风D.白天过后是黑夜E.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4、农民播种时要估计种子的发芽率,从可能性范畴来看,这是()A.区分可能性的程度B.区分可能与不可能C.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D.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E.区分现实可能与非现实可能15、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6、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A.渐变论B.直线论C.庸俗进化论D.均衡论E.循环论17、与感性认识相比,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B.现实性C.间接性D.抽象性E.直接性18、实践的客观性特征表明实践()A.是人的各种活动B.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活动C.是一种感性物质活动D.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活动E.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19、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方法的原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1.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答案:C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A. 唯心主义辩证法B. 唯物主义辩证法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答案:B3. 十六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结论。
这件事说明()A. 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正确答案:B4.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们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满分:5 分正确答案:A5. 实践的科学含义是()A. 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 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C. 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D. 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满分:5 分正确答案:D6.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 英国宪章运动C. 芝加哥工人起义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满分:5 分正确答案:B7.“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D.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正确答案:B8.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下面哪两项的标准()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 一元论和二元论满分:5 分正确答案:B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之为()A. 根基B. 合理内核C. 精髓D. 核心正确答案:B10.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说文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满分:5 分正确答案:C二、判断题 1. 真理具有无条件性和无限性,有条件的真理和有限性的真理都不是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的得分:90.0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08日14点51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
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
C.理在事先(朱熹语)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
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7.哲学的党性是指()。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
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
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
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
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
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
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3.空间是指()。
A.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B.事物之间的距离
C.物体的体积
D.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14.各种运动形式的区别,主要取决于()。
A.它们不同的复杂程度
B.它们不同的稳定性和相互关系
C.它们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殊矛盾
D.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不同需要
15.“天不变,道亦不变”是()。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1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18.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二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19.意识是“客观存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20.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作用
B.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D.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
A.世界处于什么状态
B.世界运动有没有规律
C.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D.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
E.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哲学是()。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E.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4.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规律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D.理论和实际
E.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5.下列论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曹雪芹的《红楼梦》
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C.孔子的《论语》
D.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E.邹容的《革命军》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D.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E.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7.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B.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没有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D.没有说明人民群众活动的作用
E.承认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8.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A.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
B.客观世界中存在“绝对时空”
C.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E.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
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变化发展的观点
E.唯心主义的观点
10.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关系是()。
A.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B.高级运动形式是以低级运动形式为基础的
C.高级运动形式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D.高级运动形式可以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
E.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分。
1.
人为自然界立法。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3.
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
4.
随着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辩证唯物主义也要变换自己的理论形式。
5.
时间是均匀流逝的过程。
6.
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蔽自己的大书。
7.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8.
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9.
唯物主义就是辩证法,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
10.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