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及遭受破坏情况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及遭受破坏情况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及遭受破坏情况一、文化遗产行业发展概况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

所谓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社会在古代所创造的杰出文明成果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在当代的留存。

我国曾经掀起一股“申遗热”,各地方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寻找、开发本地独特的资产,以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为莫大荣誉。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遗产有三种不同的定义,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三类,只要符合其中一个就可以入选文化遗产。

根据这三大定义,我国均有不同的世界遗产能够与之对应。

二、文化遗产行业发展现状1、保护经费情况2020年,世界文化遗产的39项遗产、108处遗产地的保护经费总数达105.3亿元,与2019年相比减少30.68亿元,同比下降22.5%。

从单个遗产地看,处于1000万~5000万之间、小于500万以及大于1亿这3个区间的遗产地数量较多,2020年的占比分别为29.63%、28.7%和23.15%。

2020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中投入最多的是人员公用,占总经费的44.06%;其次为环境整治工程,占比18.81%,其他类型经费占比均在10%以下。

从遗产类型看,2020年古建筑类遗产的监测经费最高,占比47.12%;其次是古遗址及古墓葬,占比19.98%。

2、遭受破坏情况2020年,9项遗产、11处世界文化遗产地遭受自然灾害20次,受灾遗产地占总数的10.19%。

遭受人为破坏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数量持续下降,2020年,7项遗产、7处遗产地遭受了人为破坏,占遗产地总数的6.48%。

其中4项属于违法活动,8项属于蓄意或无意的破坏活动。

三、文化遗产行业规章制度2020年,12项遗产、20处遗产地新制定73项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关的规章和制度。

其中,地方性法规4项,地方政府规章2项。

四、文化遗产行业面临的挑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体现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很大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历史与现状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历史与现状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历史与现状1. 简介长城,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的象征。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后经过秦、汉、明等多个朝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规模。

2. 历史2.1 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的最早形式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为了防御其他国家的侵略,修建了一些简易的城墙和堡垒。

2.2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连接和修缮了早期的城墙,形成了较为连续的防御体系。

秦始皇所修建的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2.3 汉朝汉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缮和扩建,使其成为北方防御匈奴的重要防线。

汉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全长约两万里。

2.4 明朝明朝是长城建设的高峰期,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里。

明长城在建筑结构上更为完善,有城墙、敌楼、关隘、城堡等多种形式。

3. 现状长城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受到了世界遗产组织的认可。

目前,长城的遗迹遍布中国北方多个省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3.1 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长城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长城进行保护。

同时,长城保护部门还定期对长城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

3.2 旅游长城作为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

为了保护长城,中国政府对游客进行了限流,并加强了对长城的保护教育。

3.3 研究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众多学者对长城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 结论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当继续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和研究,使其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与挑战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化习俗、传统技艺、语言等,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变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法律法规的制定中国出台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法》是文物保护的基础,之后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标准。

2、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如北京故宫、乐山大佛等,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丰富了人类文化多样性。

3、社会关注和重视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政府和民间组织也相继推出了许多保护措施和活动,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公众意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1、外来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消亡的风险,很多年轻人不了解或不愿意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传统的户外娱乐,大力推广,许多传统手艺也日渐式微。

2、土地和保护资金的争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博物馆、保存设施和人才培养等。

由于土地和资金的争夺,许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限制,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3、意识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它一度占有的地位,新一代人也可能会逐渐忘记或不再重视传统文化,这将导致很多文化遗产失去自己的传承和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让他们尊重、传承和发展。

世界遗产的保护

世界遗产的保护

世界遗产的保护世界遗产的保护:保留历史,传承文化世界遗产指的是人类共同的自然、文化遗产,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宝贵文化财富。

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保护备受关注。

保护世界遗产,既是为了保留历史,传承文化,也是为了维护全球人类的共同利益。

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世界遗产是被人们认为有着特殊价值、彰显人类智慧创造和表现艺术的具体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变迁,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国家的历史,更是全人类的历史。

保护世界遗产,不仅仅是为了保存文化资源,更是为了使历史和文化得以继承下去。

同时,它也为学者和普通民众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各种珍贵记录。

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全球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各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制定了详细的法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保护和维护。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不容乐观。

许多世界遗产面临着各种挑战,如环境污染和破坏,游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等。

在充分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重视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平衡。

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世界遗产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成为了全球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政府应该在保护遗产的同时也注重挖掘其经济价值。

世界遗产的保护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工作岗位,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世界范围内的保护方法越来越丰富和多样。

首先,应该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和技术规范,确保遗产的完整性、可持续性以及安全性。

其次,游客的管理以及遗产的商业开发也要被重视。

管理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则来限制游客的数量、访问时间以及访问区间。

同时,也要控制商业开发,限制与文化遗产有矛盾的建筑物的建设、告示牌等设施。

最后,应该加强文化教育,推广文化遗产,从根本上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和遗失。

五、结论世界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保护,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的保护。

世界文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世界文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

世界文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物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精神财富。

然而由于天灾人祸,以及人类自身不良行为等因素,这些文物处于危机之中。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世界各地开始了文物保护的工作。

这篇文章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探讨世界文物保护的进程。

历史文物保护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例如,中国就曾经有很多关于罚铁碑的记录,因为故意毁坏文物而被判犯罪。

在另外一个示例中,古埃及古人就曾经利用木板和内部植物来制作木乃伊,以保护具有神圣意义的尸体。

在古罗马文明时期,旧金山的罗马博物馆就曾收集并保护了许多希腊罗马文物,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在近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文物保护的工作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9世纪末,法国的历史文物保护法规则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他国家也开始制定相应的文物保护法律。

19世纪末,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有关管理局进行文化财产和文物的挖掘、考古、保护和死海古卷的翻译工作。

20世纪初,欧洲国家通过维也纳条约和哈格条约确立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全球框架。

现状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科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现代化的地震探测器可以帮助保护文物免遭天灾的侵害。

现代的威胁,如恐怖主义和先进的犯罪组织,对文物造成了新的威胁。

因此,现代技术也在帮助抵御这些新的威胁。

不过,文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大问题。

一些贫穷的国家无法提供足够的预算,法律、技术、设备、设施等也经常受到限制。

同时,仍有很多文物被盗或被非法买卖,导致文化遗产的丢失和流失。

其次,文物保护方面的缺乏协调性,无论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或不同国家之间,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是促进各国之间的协作和合作,从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化。

结论综上所述,文物保护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来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f rh rlse sw o l e ia t .Butt e he tge u t e it d a rd h rtgee c ra h i
含跨 国项 目) 和西班牙 ( 1 ,含跨 国项 目) 4项 ,位
居世 界 第 三 .其 中世 界 文 化 遗 产 2 处 ,世 界 自然 6 遗 产 8 .文 化 和 自 然双 重 遗 产 4 ,文 化 景 观 2 的 发展 有 4 特 点 , 即世 摘 个
界遗 产 的 数量 在 逐 年 增 加 ,遗 产 类 型 以世 界 文化
划 ,严格来说并不包括在世界遗产的范畴内。本
文研 究 的对 象 主 要 是 指 前4 。 类
遗 产 为主 ,世 界 遗 产 的 空间 分 布很 不 均衡 ,世 界 遗 产 项 目的后 备 资 源 充裕 。 中国 的世 界 遗 产 保 护
律 法规 、 科 学编 制 规 划 、 分 级 分 类 管理 、 提 高监
管 能 力、 加 大 资金 投 入 、加 强 宣传 教 育 等 相 应 的
特 l潜
彗萋 I
艟l 壁
遗 产 公 约 》 .18 年 开 始 申报 世 界 遗 产 ,20 年 6 9 07 当选 为 世 界 遗 产 委 员会 委 员 国 。 中 国从 1 9 年 至 6 9 今 几 乎 每 年 都 有世 界 遗 产 申报 成 功 ,截 至 2 1 00
12 遗产类型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 .
中 国世 界 自然 遗 产 文化 遗 产 比例 不 平 衡 ,
a d tai e a m i ita i n sr tf d d ns ton, nh ncng s p vii i r e a i u er son
以世 界 文 化 遗 产 居 多 . 比 例 高 达 6 % .世 界 自 5 然 遗 产 数 仅 占2 % ,世 界 文 化 与 自然 双 遗 产 数 0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报告一、引言自古以来,人类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各地的文化遗产遭受破坏和消失的威胁日益严重。

因此,本文将对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文化遗产概况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古迹、艺术品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涵盖了语言、传统技艺、节日等。

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中列出了一些具有全球意义和普遍价值的代表性遗产。

然而,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三、文化遗产保护问题1. 自然破坏问题自然破坏是导致文化遗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损毁。

此外,气候变化也对某些文化遗产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海洋侵蚀导致沿海文化遗址的损失。

2. 人为破坏问题人为破坏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盗掘、抢劫文物以及不当的维修和改建等行为,对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此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也给文化遗产带来了压力,许多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侵蚀。

四、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 国际机构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全球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之一。

该组织通过认定世界遗产、制定保护准则和开展培训等方式,促进了各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也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

2. 国家政策与法规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并规定了相应的措施和责任。

然而,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和监管不到位,一些文化遗产依然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3. 教育与公众意识教育和公众意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并举办相关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遗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摘要:世界遗产作为重点保护的对象,其发展过程一波三折,对于全世界的遗产数量,保护有着不同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世界遗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更好的保护世界遗产。

T he world heritage as a key protection of object,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for the world heritage, shortens quantity, protection is different measures,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this paper to the world heritag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istory has made the detailed analysis to better protect the world heritage.关键词:世界遗产发展历史现状1.各类世界遗产数量分年度发展状况1978年,根据世界遗产的评选标准,产生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共12处,其中文化遗产8处,自然遗产4处。

从那以后,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世界遗产被列入名录。

就文化遗产来说,平均每年列入21.33项,列入数量最多的是2000年,达50项,最少的则是1989年,仅4项。

而就文化遗产总数来说,到2010年,已达704项,这在三类遗产中数量是最多的,而且每年都是呈上升的趋势,但在1988至1997年上升的幅度却是最小的。

不难看出世界自然遗产的数量明显少于世界文化遗产,其数量增长最多的一年是1911年,达11项,令人遗憾的是2002年,竟然没有出现一项自然遗产,总体上每年增长的速度维持在每年5.63项,直至如今,世界自然遗产由1978年的4项到2010年的180项,值得欣喜。

然而,世界双重遗产是从1979年才开始的,在1979年首次列入3项,到2010年已经达到37项,虽然总数不是很多,但更要要看到双重遗产的稀缺珍贵之处。

自1979年以来只有1988年增长了3项,在1991年至1995和2001年至2006年没有任何一项双重遗产入选,其平均水平每年只有1.59项。

纵观其上,世界遗产总数呈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年27.61项,最多一年是在2000年为61项,在1989年只有7项。

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保护世界遗产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世界遗产组织在通过他们的努力做好保护工作,我们更不能袖手旁观。

2.世界遗产类型构成分年度发展状况在1978年世界遗产的构成只有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占到了67%,而自然遗产只有33%,数量之多足以可见。

从1979年其出现的世界双重遗产,有了三足鼎立,然而只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天下,双重遗产根本没有立足之地,自1979年,双重和自然遗产都呈下降趋势,文化遗产一直飙升,几十年间双重遗产一直控制在3%左右,自然遗产在20%左右,而文化遗产在77%左右。

现如今2010年世界文化遗产所占比例为77%,占据了半壁江上以上,文化遗产只占20%,双重遗产更少,只有3%,不管是多是少,它们都是我们宝贵的遗产,都是我们必须去保护的。

3.各类世界遗产分区域年度发展状况自1978年世界遗产成立以来,几乎所有的世界文化遗产集中于非洲、拉美、欧洲地区,其中欧洲地区大约占了63%左右,数量惊人。

1978年后,沙拉伯和亚太地区也有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存在,现如今各地区的文化遗产比例为:AFR 6% APA 20% ARB 8% EUR 54% LAC 12%。

同样的,对于世界自然遗产:AFR 18% APA 28% ARB 2% EUR 33% LAC 19%。

世界双重遗产:AFR 15% APA 33% ARB 4% EUR 37% LAC 11%。

从而世界遗产总数:AFR 8% APA 22% ARB 7% EUR 49% LAC 14%。

不难大部分世界遗产集中于欧洲地区,非洲和沙拉伯地区则遗产总数比较少。

在沙拉伯地区则是以文化遗产居多占92.3%,其双重遗产的成分也是最少的。

4.各区域拥有世界遗产的缔约国数量及其与该区域缔约国总数分年度变化情况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各区域拥有世界遗产的缔约国的数量。

根据统计我们知道,在以下五个区域,即非洲地区,亚太地区,阿拉伯地区,欧美地区和拉美地区中,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是世界遗产缔约国,在非洲地区的45个缔约国中,至少有一项世界遗产的国家一共是30个,占整个地区缔约国的66.7﹪。

在亚太地区的41个缔约国中,至少有一项世界遗产的国家一共也是30个,占整个地区缔约国的78.0﹪。

在阿拉伯地区的18个缔约国中,至少有一项世界遗产的国家一共是15个,它的比例比较高,占到整个地区缔约国的83.3﹪。

在欧美地区的51个缔约国中,至少有一项世界遗产的国家一共是有50个,它的比例最高,达到惊人的98.0﹪。

在拉美地区的32个缔约国中,至少有一项世界遗产的国家一共是25个,占整个地区缔约国的78.1﹪。

下面再来看一下各区域缔约国总数分年度变化情况。

亚太区域来说,1978年到1980年间,增长幅度比较大,从1980年到2010年,呈稳定小幅度增长趋势,这方面其他各区域也都差不多。

5.各区域平均每个缔约国拥有世界遗产数量分年度变化情况目前来看。

在这五个区域中,非洲区域平均每个缔约国拥有1.73个世界遗产,亚太区域平均每个缔约国拥有4.84个世界遗产,阿拉怕区域平均每个缔约国拥有3.61个世界遗产,欧美区域比较多,平均每个缔约国拥有8.74个世界遗产,拉美区域平均每个缔约国拥有3.88个世界遗产。

从年度变化分析,各区域都是逐年呈上涨趋势,其中欧美区域增长最快,可以说是其他区域的两倍,在1987年该区域就差不多平均每个国家有6项世界遗产。

到了2010年,达到了每个国家8项,另外4个区域差不多只是它的一半,其中亚太区域最少,一直维持在1到2项附近。

6.世界遗产排名前三位的缔约国分年度变化情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自公约生效时日起,先后有美国、澳大利亚、埃及等一系列缔约国。

然而每个区域的世界遗产总数总是不尽相同的,欧洲及北美区的世界遗产总数在全球来说是最多的,占了主要部分,具体到每个国家又有很大的区别,每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世界遗产总数也有区别。

就世界遗产排名前三位的缔约国来说,1978年的时候全球五大区域有三大区域排名前三,欧洲及北美区,非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区都有分布。

其中加拿大,美国,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波兰都有两处世界遗产,德国和塞内加尔都有一处世界遗产。

到了1979年前三位分别是美国,埃及,法国,仍以欧洲及北美区占据主要地位。

1980年埃塞俄比亚一跃与美国并列,成为当时缔约国中世界遗产总数最多的国家,此时的缔约国所在区域主要在欧洲及北美区和非洲区,仍以欧洲及北美区居多。

总的来说,前三年世界遗产总数排名前三的缔约国大体都是逐年变化的,但所在区域都以欧洲及北美区居多。

1981-1986年这一阶段,世界遗产总数前三名的缔约国的第一、二名基本没有改变,分别是法国,美国,第三名略有变动,仍以欧洲及北美区居多。

1987-1991年出现了一跨世纪的发展,印度作为首个亚太区的国家进军前三名,而且位居第一,第二、第三分别是西班牙、美国,相对而言比较稳定。

1992年第一名又是法国,印度,西班牙都向后滑落了一名。

1993-1995年,印度,西班牙,法国分别位列前三,很稳定。

1996-2002年,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这三个国家很稳定地坐在前三的位置上,全是欧洲国家。

2003年,对于中国而言,出现了崭新的一页历史篇章,中国与法国并列第三名。

2004-2009年,第一,第二名一直很稳定,分别是意大利,西班牙,中国一直都在上升,最终排名第三。

整体来说,前三名的缔约国主要是欧洲及北美区、亚太区为主。

7.全球各区域世界遗产面积密度比较及高遗产面积密度国家情况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全球世界遗产平均面积密度有6.7个每百万平方千米,而欧洲及北美区又在各个区域中独占鳌头,依旧排在首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亚太区紧逼其后,但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阿拉伯区,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区,非洲区都差不多,非洲区位列倒数第一,从这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地区的世界遗产数与当地的区域位置有着极大地关系,欧洲及北美区大部分都是发达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申报世界遗产数目方面每年的积极性很高,且它们有充足的资金,更重要的是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领土面积都很小,因此它们的世界遗产密度比其它地区高。

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以欧洲区及加勒比海区居多,因为这些国家大多是岛国,国土面积小。

如排名第一的罗马,排名第二的圣马力诺,马尔他,圣基茨和尼维斯等国家。

十名以外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巴西,这些国家虽然国土面积都很大,但由于它们的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申报世界遗产的积极性比较高,世界遗产的总数目靠前,因此它们的世界遗产密度也位居前面。

8.全球各区域世界遗产人口密度比较及高遗产面积密度国家情况由图我们可知,APA区域毎亿人所分享的遗产数最低,毎亿人所分享的遗产数仅为5.0,而全球的平均数为13.9。

EUR区域毎亿人所分享的遗产数最高,达到了33.7,比APA区域的七倍还多。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的两个人口超级大国:中国和印度都处于APA区域(其人口总数为37.7忆,拥有了全球一半的人口。

)从而导致了虽然EUR 区域的遗产数目总数仅为APA区域的两倍多一点,而毎亿人所占有的遗产数却为APA区域的七倍多。

在这类比较中,梵蒂冈城占有绝对的优势。

梵蒂冈城由于国土面积为全球最小的国家(0.44平方公里)从而导致其人口也是全球最少的国家,然而就是这样小的一个国家却拥有2项世界遗产,可以说是生活在遗产上的国家。

由于这种种的原因使其以绝对的优势居于每亿人遗产数的榜首。

中国每忆人仅占有了2.93种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人口密度排名前10位(每亿人遗产数)的国家中基本上没有一个是世界大国,由此可以看出,要提升此类标准的排名不仅要提升国家拥有世界遗产的总数,还要减少国家拥有的人口总数。

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正有利于在此类标准下的排名提升。

9.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标准使用情况及各区域对比由资料可知各条标准被使用的次数依次为:第一条(234)、第二条(364)、第三条(361)、第四条(489)、第五条(111)、第六条(193)、第七条(125)、第八条(75)、第九条(102)、第十条(127)。

不难看出第四点选入世界遗产被使用的次数达到了489次,为使用次数最多的选入标准,同时也是平均每项遗产使用各条标准的次数最多的,平均每项遗产使用第四条标准的次数达到了0.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