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曲固态法白洒生产工艺
大曲工艺和小曲工艺的差别

大曲工艺和小曲工艺的差别
大曲和小曲是酿造中国传统白酒的两种基本工艺,其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酿造方式:大曲采用“池、窖、塔、坛”四种发酵工艺,即将酒曲放入池窖中进行发酵,然后贮存于陶坛中进行熟化。
而小曲则采用“高温固态发酵”工艺,即将酒曲蒸煮后直接加入发酵糟中进行发酵。
2. 发酵条件:大曲的温度和湿度较小曲更加严格,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促进酒曲的生长和发酵过程。
小曲则相对较为宽松,温度和湿度不需要过多的控制。
3. 酒曲的制作:大曲的制作主要通过天然晾晒法,将大麦、豌豆、小麦等原料晒干后,与酵母一起发酵成酒曲。
小曲则采用石磨碾磨法,将大麦、豌豆等原料经碾磨、研磨成粉末,然后加水调制成糊状酒曲。
4. 口感和香气:大曲酿造的白酒通常口感醇厚、香气浓郁,具有较长的陈化时间。
小曲酿造的白酒口感轻爽、香气清淡,适宜迅速消费。
总的来说,大曲工艺相对复杂、耗时长,酿造的白酒适合长期陈化和细品味;而小曲工艺相对简单、酿造周期短,适合迅速消费。
重庆小曲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简介

重庆小曲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简介一重庆小曲白酒的发展历史重庆小曲白酒以江津白酒闻名,江津酿酒历史悠久,以盛产高粱白酒而享有“酒乡”之称。
江津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十分适宜种植高粱,为酿酒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
早在宋代,江津就有了酿酒业的雏形,历经发展,到清代末年,江津成为四川著名产酒县,《蜀海丛谈》一书记述道:“全省酒税收入,以江津、泸州、什邡、绵竹等地产酒之区,收数为最旺。
”江津名列第一,可见酿酒业的兴盛。
当时,江津白沙烧酒最为著名。
清代光绪年间,白沙白酒生产已经有了相当规模,酿酒作坊多建于驴溪河畔,相接形成1华里的槽坊街。
由于当时白沙地处水运交通要道,是远近闻名的水码头。
白酒由水路交通往外销售,上至赤水、贵州,下至汉口、上海,遍及全国很多地方,还有白沙烧酒用船运一过汉口时酒味特别香醇的传说。
由于该酒的酒度高,可用火点燃烧干不留多少水分,所以人们叫它干酒,白沙干酒由此而名声远扬,光绪32年,白沙干酒年产量己达7、8千缸,每缸重约40至50斤。
民国4年,白沙酿酒达到极盛。
全镇有酿酒槽坊230多家,年产酒1000万斤以上,江津酒厂的前身宏美酒坊于1908年创建于江津白沙。
白沙干酒由于历史优久,而白沙镇上的酒厂最为出名被称为老白沙干酒,简称“老白干”。
由于水运发达,商业兴旺,给白沙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大镇,原江津县所在地因此而设在白沙镇,因此又叫“江津老白干”。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条件改善,将县所在地由白沙镇搬迁到江津县城“几江镇”。
1951年,国家规定酒类专卖,江津创办了首家国营酒厂,酿酒业逐步成为地方工业的重要支柱,酿酒工艺得到进一步提高。
江津酒厂注册了“几江”牌商标,“几江”牌江津老白干由此而得名。
随着酿酒科技的进步,白酒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酒种不断增加,酒类行业各酒种按用曲的型状分类,将江津老白干这一酒种按曲药的型状归类为小曲白酒。
也是当时全国产量最大的一个酒种,是国民不可缺少的主要酒类产品。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

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固态法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固态法白酒是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方法,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原料处理1. 选择优质的高粱、大米、玉米等作为原料,要求原料无霉变、无异味。
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生产工艺设计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物工艺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生产工艺设计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邓开野、赵翾、刘巧瑜、李南薇设计时刻:固态发酵法生产小曲白酒生产工艺设计1.概述中国是用谷物酿酒最先的国家,也是用酒曲酿酒最先的国家。
而固态发酵法酿酒是我国传统工艺,是世界上并世无双的,是中国白酒的重要特点。
我国的酿酒进展史是人类将微生物应用于食物酿造的应用史。
酒曲的制作与应用带动了豆豉、腐乳、酱、酱油、酱菜等我国传统酿造食物业的兴起而后传到世界各国。
中国白酒的酿制进程,大多为固态发酵。
它富集了环境中的有效微生物。
微生物繁衍发酵,启动了各类生物酶的产生,各类生物酶将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类物质酶解、发酵进而发生一系生化反映生成醇、醛、酮、酸及其他微量成份,形成一完美的基酒。
固态发酵固态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或大体没有游离水的固态基质上的发酵方式,固态基质中气、液、固三相并存,即多孔性的固态基质中含有水和水不溶性物质同。
而广义上讲固态发酵是指一类利用不溶性固体基质来培育微生物的工艺进程,既包括将固态悬浮在液体中的深层发酵,也包括在没有(或几乎没有)游离水的湿固体材料上培育微生物的工艺进程。
多数情形下是指在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必然湿度的水不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发酵的一个生物反映进程。
那么狭义上讲固态发酵是指利用自然底物做碳源及能源,或利用惰性底物做固体支持物,其体系无水或接近于无水的任何发酵进程。
与其他培育方式相较,固态发酵具有如下优势:(1)培育基简单且来源普遍,多为廉价的天然基质或工业生产的下脚料;(2)投资少,能耗低,技术较简单;(3)产物的产率较高;(4)基质含水量低,可大大减少生物反映器的体积,不需要废水处置,环境污染较少,后处置加工方便;(5)发酵进程一样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
酒曲制曲: 本质上确实是扩大培育酿酒微生物的进程,一样先用破碎的谷物为原料来富集微生物制成酒曲,再用曲促使更多的谷物经糖化,发酵酿成酒。
简析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简析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简析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作者:【云南易门龙锶源酒业/刘永李凤珍】固态法小曲白酒是中国蒸馏白酒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历史悠久,主要分部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小曲白酒以粮谷为主要酿造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培菌、续糟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其出率高、发酵周期短、醇香清雅、糟香突出、回味协调、余味清爽。
'一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工艺1 小罐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浸泡→初蒸→焖水→煮粮→复蒸→出甑→降温→下曲→入箱→出箱→发酵→蒸馏原料:高粱、包谷、小麦、大麦、荞,本文以高粱为例。
浸泡:将水加热至70℃—75℃,先水后粮,待粮倒入后,扒平,夏季浸泡16h—18h,冬季浸泡18h—20h。
初蒸:初蒸前放出泡粮水,用清水洗漂2次—3次,沥干水后,把高粱装入甑内,加盖复蒸,待汽圆盖5min,打抄一次,再蒸20min—25min,初蒸时间为25min—30min。
焖水:初蒸完成后,就转入焖水,水量高出粮面15㎝—20㎝,边焖水边加温。
煮粮:煮粮水温需加热至70℃—75℃,经过20min—35min左右,粮食开花率在85%—90%,用手指压高粱粒,柔软、有弹性,就可以撤水,待煮粮水沥干后,就可复蒸,也可吊甑2h—10h后再进行复蒸。
复蒸:撤水后,煮粮水沥干,转入复蒸,复蒸时间以汽圆甑盖达40min—50min,即可出甑。
降温、下曲:出甑后,用风干机降温。
小曲用量:夏季%—%,冬季%—%,待品温降低35℃—45℃第一次下曲,品温到30℃—35℃时,第二次下曲,两次酒曲拌匀,两次下曲完成后,根据季节气温调节晾床温度,夏季24℃—26℃,冬季28℃—32℃,晾床操作必须在60min内完成,以减少杂菌感染。
入箱:夏季品温降到24℃—26℃时入箱,厚度保持为12㎝—18㎝;冬季当品温降到28℃—32℃时入箱,厚度保持在18㎝—22㎝,并四周扒平厚度均匀,以保证箱内温度基本一致。
川法小曲固态培菌糖化过程

川法小曲固态培菌糖化过程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酒工艺博大精深。
在众多的酒类中,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历史悠久而备受青睐。
而作为白酒酿造的重要工艺之一,固态发酵在整个酒酿造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川法小曲固态培菌糖化工艺作为古老而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之一,一直以来都广泛应用于我国传统白酒的生产中。
本文将详细探讨川法小曲固态培菌糖化过程,旨在深入研究该工艺对白酒品质以及传统酒文化的影响。
固态发酵是一种利用固态底物为碳源进行发酵的生物技术。
川法小曲固态培菌糖化过程正是依托于这一技术,通过在特定条件下使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的料曲与食物源性材料一起进行固态发酵,最终实现对淀粉质的降解和蛋白质的合成。
而菌种的选择则是决定固态发酵效果的关键。
在川法小曲固态培菌糖化过程中,选用的是一种独特的曲菌,能够有效地将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的底物转化为受理酒酿造所需的糖和氨基酸等有机物质。
川法小曲固态培菌糖化过程的关键步骤包括物质的准备、曲菌的接种、发酵条件的控制等。
首先是对原料的处理,将淀粉质和蛋白质含量适宜的食物原料与川法小曲进行混合,并降低原料的水分含量,创造适宜的固态发酵环境。
接着是曲菌的接种,将选用好的曲菌均匀地撒布在原料表面,促进曲菌在固态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和繁殖。
最后是控制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参数的调节,确保固态发酵的顺利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曲菌通过对原料的降解和合成,促进底物中淀粉质和蛋白质的分解和转化,最终实现烧心对传统酒文化的发酵样酒酒液。
固态发酵工艺与传统液态发酵工艺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是能有效利用底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进行发酵,废弃物少,产品纯度高。
其次是固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能够有效避免微生物的混合交叉,确保产品的品质稳定。
再者,固态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相对容易控制,操作简便,减少了人工的干预,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固态发酵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也更加便捷,有利于产品的营养保持和质量保障。
传统固态小曲高酿白酒做法

传统固态小曲高酿白酒做法最近在论坛里面看见很多的酿友在酿制白酒是用液态法,作为一个过来人真心的觉得液态法的白酒酒体单薄,不如固态法的酒丰满,醇厚,所以特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及多年的酿酒过程总结如下;关注我们小曲酒生产是以整粒粮食、高粱、大米,经泡、蒸、闷、蒸馏、续糟配醅发酵、固态蒸馏、量质摘酒、原度储存。
以米曲、麸曲作为糖化发酵剂。
整个操作贯穿着“稳、准、匀、透,适及低温快装,紧桶”。
工艺流程高粱、大米→泡粮→蒸粮→闷水→复蒸→出甑→摊凉下曲→收箱培菌→发酵→蒸馏→半成品酒→入库→勾兑→调味→贮存→过滤→成型酒→包装。
1. 浸泡:高粱采取50度水浸泡8—10H,大米2—3H,在浸泡中途不可搅动,以免产酸,要求粮粒透心率95%以上合格。
2. 初蒸:圆气后,开始装甑。
装甑时做到轻撒匀铺,穿气均匀,然后加盖初蒸,火力大而均匀,从圆气到加闷水的时间为25min左右。
用热水放进入甑底内,淹过粮层20—25cm,用大火烧到90℃,即闭火。
闷粮时间为120—140分钟。
要求:熟粮裂口率95%以上,随放出闷水。
在粮面撒谷壳3Kg,若初蒸时间长点,则闷水时间可短些,即“长蒸短闷”。
3. 复蒸:次日待全甑圆气后计时,复蒸45分钟(也可立即复蒸)。
4. 熟粮出甑摊凉:出甑前,先将晾堂和簸箕打扫干净,用撮箕将熟粮端出,倒入晾堂内,用锨拌粮,做到“后到先翻”,厚薄和温度基本一致。
先预留用曲量的5%为箱上底面曲药,整个用量为原粮的0.35%-0.5%(新手适当的增加点,原因自己想)。
在熟粮温度为45℃时、35度、30度分别下1/3曲(也可在35到40度,30到35度,分两次下曲),然后即可入箱培菌。
要求摊凉和入箱在2小时内完成。
5. 入箱培菌:入箱温度为24-25℃,出箱温度为32-34℃,时间视季节冷热而定。
粮曲入箱后应及时加盖竹席。
做到在入箱10-12小时后箱温上升1-2℃。
温度超过25℃时室温时,可只在箱上盖少许配糟。
6.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感官指标:以出小花,糟刚转甜为佳,清香扑鼻,略带甜味而均匀一致,无酸、臭、酒味。
固态发酵白酒工艺流程

固态发酵白酒工艺流程固态发酵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酿酒工艺之一,它以高粱、小麦、玉米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固态发酵、蒸馏、陈酿而成。
固态发酵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醇厚的口感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下面我们将介绍固态发酵白酒的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的选择十分关键。
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物是固态发酵白酒的主要原料,这些原料要求质量优良,没有霉变或异物。
此外,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要选择纯净的水源,以确保酒的品质。
其次,原料的处理。
将选好的谷物进行清洗、浸泡,使其充分吸水后进行蒸煮,破碎成为酒曲的原料。
然后再进行混合、发酵、蒸馏等工艺步骤。
接着是酒曲的制作。
将蒸煮好的谷物放入专门的酒曲窖中,经过霉菌的发酵,形成酒曲。
酒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固态发酵白酒的口感和风味,所以制作酒曲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湿度,保证酒曲的质量。
然后是发酵。
将制好的酒曲和原料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特制的发酵窖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一般在7-15天左右,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发酵的完整和充分。
接下来是蒸馏。
经过发酵的原料放入蒸馏锅中进行蒸馏,将酒精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蒸馏出来的酒精浓度适中,口感醇厚。
最后是陈酿。
蒸馏好的酒精放入橡木桶中进行陈酿,时间一般在3-5年,这个过程中酒液会与橡木桶内壁发生化学反应,使酒的口感更加醇厚,风味更加独特。
以上就是固态发酵白酒的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只有这样才能酿出口感醇厚、风味独特的固态发酵白酒。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曲固态法白洒生产工艺
小曲固态法白酒(以下简称小曲白酒)在漫长的生产发展过程中,采用单粮或多粮酿造,纯种小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固态发酵、固态蒸馏、贮藏勾兑而成。
它具有发酵周期短、用曲量少、出酒率高的特点,在我国白酒行业中独树一帜。
1小曲白酒菌种及工艺
1.1根霉菌
根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中,是好氧性微生物,多生活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繁殖能力强。
根霉菌有边生长、边糖化、边发酵的特点,在温度及环境适宜的条件下,10~20min就能繁殖一代。
在传统小曲白酒发酵的过程中,通过培菌糖化就能达到较高的糖化发酵能力。
1.2酵母菌
酵母菌主要生活在含糖量高的偏酸性环境中,兼氧性微生物,繁殖能力强。
酵母菌用自身分泌的酶,把糖类转化为酒精,生成呈香呈味的酸、酯、醇、醛等。
1.3生产工艺
小曲白酒使用的发酵菌种单纯,采用单粮或多粮固态发酵。
在操作工艺上,保持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时间短,一般在25~35d;粮糟配比为1:0.8~1:1;发酵生成的呈香、呈味物质与其它香型相较,生成的香味物质较少,酒品清香、绵甜、醇和。
2 蒸馏
蒸馏是生产小曲酒的最后一道工序,关系到出酒率和产品质量。
2.1在蒸馏初期,集积的主要成分为乙酯类、醛和杂醇油类。
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是由高到低,主要集中在成品酒中。
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它们的含量随之下降,其中乙酸乙酯集中到酒的前段酒中,乳酸乙酯大量存在于酒精度为50%vol的后段酒中。
2.2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在蒸馏过程中较缓慢下降。
2.3乙醛与乙缩醛随着蒸馏过程的进行而逐步下降,较多的集中在前蒸馏部分;糠醛则
在酒的后半部分蒸馏出,并呈上升趋势,主要存在于酒尾中。
3 酸、酯、醇、醛类的关系
3.1酸类
乙酸与乳酸的比值为1:0.40~0.80,占小曲白酒总酸含量90%以上。
白酒中的有机酸是形成酯类的前驱物质,酒中有什么酸,就相应地含该酸的酯类。
酸含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酒质量的等级。
含酸量低、酒味短淡、酒发苦、邪杂味露头,酒不干净、单调、不协调,缺乏白酒的固有风格。
酒中酸含量过高,酒味粗糙、放香差、闻香不正、酸味也大;适宜的酸含量可使酒香协调,对酒起缓冲作用,还可消除饮酒过量上头。
3.2酯类
酯类主要是乙酸乙酯,其次是乳酸乙酯;同时还含有微量的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庚酸乙酯,是构成小曲白酒香味特征的主体。
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对形成小曲白酒的风格特征有较大影响。
一般在白酒中酯类的含量越高,酒质越好,一些高沸点酯类还能延缓其它成分的挥发速度,起到香气持久、稳定和芳香的作用。
3.3醇类
醇类有甲醇、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等。
醇类化合物是小曲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之一,在醇类化合物中,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含量较高。
醇类在白酒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醇甜和助香的主要物质来源。
适量的高级醇是构成白酒风格的重要物质,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衬托酯香,使酒质更加完善。
3.4醛类
醛类以乙醛和乙缩醛的含量较高,它们占总量90%以上。
乙醛和乙缩醛具有较强的刺激放香的特性,特别是乙缩醛具有较强的干爽口感,与正丙醇共同构成小曲白酒放香与爽口的味觉特点。
微量糠醛有利于放香及口感,其他醛类含量甚微。
4 基酒贮藏
搞好基酒的分级、归级储存贮存是提高小曲白酒质量行之有效的措施。
由于小曲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较少,生产酿造工艺、环境各有差异,应根据各自特点确定白酒贮存期。
一般贮存时间越长,酒体越醇也越绵柔,但小曲白酒经过6~8个月的贮存后,就可选作基酒。
在山洞或地缸里贮存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小,温度常年保持在15℃~28℃左右,且湿度大。
在自然老熟过程中,香味物质经过缓慢氧化、还原、酯化、缔合等过程,使酒体变得更加协调。
在大容器贮存基酒时,留1%~5%左右的酒不用,在容器中继续装入新酒,这样做有利于酒的老熟,对提高酒质起到一定催化作用。
还有按不同季节的分类检收贮存,即1、2、3、4、5、11、12月份为低温季节的分级贮存,6、7、8、9、10月份为高温检收归级贮存。
5 勾兑
从本质上讲,勾兑就是对酒中的微量成分的掌握和运用。
5.1从组合勾兑入手
同一个基酒,在不同季节其复杂度也不同,利用不同季节不同发酵期之间的组合,可以增加基酒之间微量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将不同季节、不同发酵期、不同厂的基酒组合,是提高本产品复杂度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基酒进行的分级入库、贮存以及同等级的合并,可为下一步白酒勾兑做好坚实的基础工作。
5.2不同季节的白酒勾兑
由于一年四季的变化幅度较大,所生产的白酒受粮糟比、发酵温度不同的影响,在发酵条件不同时,酒质差异性较大,高温季节生产的酒香味大,但口感味杂;而低温季节生产的酒香味小,但绵甜味好。
要按比例勾兑,低温季节酒(即1、2、3、4、5、11、12):高温季节酒(即6、7、8、9、10)为8:2。
5.3不同基酒与老酒的勾兑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把贮存一年以上的酒称为老酒,它具有醇厚、绵软的特点,但香味较淡。
在基酒中按产品质量的不同加入5%~30%的老酒与其勾兑,还要注意以下条件。
5.3.1确保贮存期不足的基酒不选;
5.3.2质量特点按产品要求选择相应级别的酒,并做好小样勾兑实验;
5.3.3按比例进行协调组合小样。
6 调味
白酒调味是在勾兑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工艺加工技术,它的主要用酒就是调味酒。
具有:压抑、添加、缓冲或协同的作用,以达到固有的香味特点;增加、平衡成分的含量配比、反比例关系,起到助香作用。
根据调味酒的作用,在小曲白酒生产中选用符合本厂产品特点的调味酒用于生产调味。
6.1酒头调味酒
在生产中,选发酵正常、质量好的酒头,经过一年以上贮存,即可作为酒头调味酒,该酒能提高酒的前香和放香。
6.2酯香调味酒
采用发酵期比较长,一般3~6个月的酒醅,蒸馏而得,酒精度在50%vol以上,经一年以上贮存,用做调味可提高基础酒的后味、糟香味和陈味。
6.3尾酒调味酒
选用发酵正常、酒精度在15%~20%vol左右的尾酒,收集蒸馏后使酒精度在55%vol以上,贮存1年以上,作为尾酒调味酒。
尾酒调味酒可提高基础酒的后味,使其回味悠长和浓厚。
6.4老酒调味酒
在贮藏3年以上的老酒中选择调味酒。
经3年以上贮存酒味变得醇和、浓厚、陈香,具有特殊的风格。
老酒调味酒能调高基础酒的风格和陈味,香味幽雅醇和。
6.5小曲多粮型调味酒
采用多种原料,按不同比例进行多粮小曲酒发酵,生产小曲型调味酒,能提高产品的复合香和绵甜味。
6.6酱香型调味酒
选用符合要求的酱香型白酒作为调味酒,要有芳香化合物和形成比较丰富的酱香物质,并使基础酒香味增长和饱满。
6.7浓香型调味酒
选用符合本厂产品特征的浓香型白酒作为调味酒,可提高产品的放香、粮香、绵甜味。
总之,在小曲白酒的生产中,应不断吸取融合其它香型的生产工艺技术,如采用多菌株与小曲共同发酵;中温大曲、高温大曲与小曲共同发酵,以生成更多、更丰富的呈香呈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