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
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标准

“电气设备运行及检修”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设时间:第四学期学时数:60一、课程性质“电气设备运行及检修”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一次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运行理论,以及部分电气二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电弧理论、高压开关电器及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导体发热及电动力理论的内容,掌握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的基本形式、特点,主接线的设计方法、厂用电接线、配电装置、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方法、以及控制与信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须的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主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有关电气设计、检修、安装、运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1 .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
⑵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⑷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⑸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3 .专业能力目标⑴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检修能力。
⑵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能力。
(3)一、二次接线图的识图能力。
⑷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运行值班能力。
⑸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能力。
⑹电气设备、配电装置常见异常或故障的处理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该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有:电路、电子技术、电机学、电气控制与PLC等;后续课程主要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该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项目分解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将本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电气运行及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3个学习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如表1所示。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类型: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课程代码:0722006 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分:3.0 先修课:电路、电子技术学时:50 后续课:交流调速系统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0年10月10日二、课程性质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它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成的,已成为现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培养本专业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各种电力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及实验技能;熟悉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及技术经济指标。
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具体目标:1、单相、三相可控整流技术的工程应用2、降压斩波变换技术的工程应用3、升压斩波变换技术的工程应用4、交流调压或交流调功技术的工程应用5、变频技术的工程应用6、有源、无源逆变技术的工程应用(2)知识目标1、熟悉和掌握晶闸管、电力MOSFE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特性和使用方法;2、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的整流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逆变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控制方法。
3、掌握PWM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特性,了解软开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4、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动向。
5、掌握基本电力电子装置的实验和调试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1)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工作过程和教学进程为设计依据,以相对独立的知识为模块。
(2)模块设计表:四、教材、资料教材:黄家善.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资料: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陈坚.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3、徐以容.电力电子技术基础.东南大学出版社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教学评价与考核:考试2、教学设施要求:多媒体教室、DJDK-1型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装置、MCL现代运动控制技术实验台、双踪示波器、滑线变阻器、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电感元件、MATLAB仿真软件、flash典型波形动态演示图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引言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涵盖了电力系统、机电与拖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内容。
一、电力系统1.1 电力系统的概念与组成: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定义以及其主要组成部份,包括发电厂、变电站、输电路线和配电网等。
1.2 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负荷调度和电力市场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1.3 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安全:阐述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故障检测与保护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措施等。
二、机电与拖动2.1 机电原理与分类:介绍了机电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机电分类,包括直流机电、交流机电和步进机电等。
2.2 机电控制技术:详细阐述了机电的控制方法,包括机电调速技术、机电保护技术和机电控制系统等。
2.3 机电拖动系统:介绍了机电拖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传动装置、控制器和执行器等。
三、电子技术3.1 电子元器件与电路:介绍了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以及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2 电子系统设计:详细阐述了电子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包括电路设计、PCB设计和系统测试等。
3.3 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机电控制和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如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器和嵌入式系统等。
四、自动控制4.1 控制系统基础: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份,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
4.2 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详细阐述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技术,包括PID控制、校正技术和稳定性分析等。
4.3 自动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自动控制在电力系统、机电控制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仪表和自动化调度系统等。
五、实践与应用5.1 实验与实习:介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和实习内容,包括电路实验、机电调试和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等。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检修专业课程标准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检修专业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
握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和维护的技能,掌握有关领域的技术
知识,能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独立负责设备安装检修的任务。
二、课程要求
1、学生应具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操作系统等基本知识,
了解自动化控制原理,了解PLC编程相关知识,了解传感器以及电气自动
化设备中元器件的基本性能和工作原理,有较好的图形化表达能力;
2、能够熟练操作各类电气自动化设备及诊断仪器,具备分析故障的
能力;
3、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检修相关的基本理论,有安装检修的
基本技术;
4、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的基本流程,能给出符合安全、可靠、节能等要求的安装调试方案;
5、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与检修技术,能够给出保养、检修计划,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及处理设备存在的问题;
6、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给出合理的设备运行参数调节方案,能够进
行电气自动化设备改造及升级;
7、能够了解电气自动化设备国家标准、公路、电源等相关技术标准,并能实施。
三、课程内容。
(建筑电气工程)电气专业课程标准

(建筑电气工程)电气专业课程标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汇编机电技术学院2014年2月目录《模拟电子》课程标准 (1)《数字电子》课程标准 (8)《电路分析》课程标准 (13)《电机与拖动》课程标准 (21)《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标准 (28)《C语言》课程标准 (32)《使用通用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标准 (37)《PLC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4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50)《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56)《供配电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62)《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标准 (67)《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7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 (80)《触摸屏组态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89)《家电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95)《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98)《自动机与自动线技术》课程标准 (104)《Protel电子设计技术》课程标准 (114)《模拟电子》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具有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具有电路图识图、绘图能力;具有对电路焊接、制作、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具有对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
本课程不仅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而且直接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电路分析》。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需要,为将来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检测、维修和销售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构建融通对接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具体电路的安装调试,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变频调速技术》课程标准

《变频调速技术》课程标准・ X. —X—一、刖吕(-)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变频调速技术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3.课程编码:0510054.学时:80学时(英中理论教学60学时,课内实训20学时)5.适应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一门主干课程,而且是核心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采用理论一实验一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电动机是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动力装垃,为了满足不同的生产工艺对于电动机调速性能的不同要求,变频器技术应运而生,使用变频器作为电动机驱动器有两个重要的好处:可以显著提髙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调速精度,肖能效果显著。
本课程重点讲解电力电子器件、变频技术以及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变频技术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变频器的结构和原理的掌握,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变频器,对于典型故障有初步的检查和维修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变频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熟悉和掌握变频器在工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具备初步的有变频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讣能力。
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两种不同型号的变频器供学生学习,通过对比让他们了解通用变频器的一般使用方法和故障诊断,具备熟练操作使用变频器的能力。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标准根据«2013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制左。
异步电动机控制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节能环保技术也正在迅速的发展,并已经在控制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的代表就是变频器技术,兼顾了精度要求和节能要求两个方面,在国内外,变频器技术都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电动机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在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各职业岗位群共有的工作任务来确立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电工基础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和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电磁感应、欧姆定律、功率因数等基本概念和定律;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及其特性;掌握简单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掌握电气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电路配置;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注重实践操作中的安全和规范;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路分析基础: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能够运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分析;了解电路元件及其特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
2. 复杂电路:掌握电阻并联和串联的规律,能够进行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和分析;了解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和电感。
3. 交流电路:掌握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交流电路的计算和分析;了解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进行功率因数的补偿。
4. 电气设备与安全:了解常用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注重电气安全操作,遵循电气安全规程;掌握电气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5. 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验和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要求学生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仪表进行电路的连接和测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电气自动化的课程

电气自动化的课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工技能实训、电子技能实训、电气控制技术基础、可编程控制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工厂供配电技术、交直流调速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维修电工高级工训练、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产品设计、制冷空调设备检修、电气CAD、机器人应用技术、变电室运行与值班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等。
除了上述基本课程,电气自动化专业还涉及以下方面:1. 电机学: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电机的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划、设计和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3.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器件、变换器电路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4. 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各种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测量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5. 控制理论:控制理论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6.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7.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实现等方面的知识。
8.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业自动化仪表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工业自动化仪表的基本原理、测量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9. 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是电气工程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现场总线的基本原理、协议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实践技能,如实验技能、调试技能、维护技能等。
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工程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岗实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铁道供电与电气工程专业群
课程标准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课程标准
1.知识目标:
(1)熟悉了解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的知识。
(2)熟悉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及注意事项的知识。
(3)熟悉电气设备检修技术的知识。
(4)熟悉电气设备的参数检测及试验方法的知识。
(5)熟悉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方法,提高电气设备故障诊断能力的知识。
(6)掌握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及注意事项的知识。
(7)掌握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性能检测方法的知识。
(8)掌握电气设备的制造工艺及流程的知识。
(9)熟悉电气设备的营销技能的知识。
(10)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作用及运行维护技术的知识。
(11)熟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基本要素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具备熟知并理解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的能力。
(2)具备掌握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及注意事项的能力。
(3)具备掌握电气设备检修技术能力。
(4)具备掌握电气设备的参数检测及试验方法的能力。
(5)具备掌握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方法,提高电气设备故障诊断能力。
(6)具备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及注意事项的能力。
(7)具备电气设备的选择和性能检测方法的能力。
(8)具备电气设备的制造工艺及流程的能力。
(9)具备电气设备的营销技能的能力。
(10)具备初步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作用及运行维护技术的能力。
(11)具备初步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基本要素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
1. 教学设计
从第六学期开始,学院推荐、企业和学生互选,学生可以自谋职业,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方可离校校上岗工作、学习;系部在实习前将实习计划下发给学生,组织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知识测试,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应当具备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和课程设计能力,顶岗实习时结合毕业设计内容同时布置,学生对题目自主选择。
实习前准备必需的参考书。
通过实际实习指导与理论教学指导相结合,使学生在实习中会搜集资料。
在实习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具体的实习锻炼,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实际上岗能力。
专职指导教师应经常到实习单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指导学生撰写顶岗实习周记、总结,做好学生实习总结的检查、敦促工作,做好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工作,填写《顶岗实习工作手册》等相关内容。
实习单位兼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技能训练、实习鉴定等工作,落实顶岗实习任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协助处理企业与实习生之间的部分问题细节,并填写好《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等相关内容。
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专职指导教师要将学生顶岗实习材料汇总到校企合作办工作站存档。
2. 教学内容及学时
表1 《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项目(情境/章节/模
3. 考核评价
毕业顶岗实习成绩由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成绩两部分构成。
顶岗实习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沟通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进行考核,企业指导老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分别做出成绩评定。
(1)考核分两部分:一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二是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50%。
(2)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
学生的顶岗工作可以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岗位进行,实习单位应对学生在每一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内容包括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等五个方面,并填写《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加盖单位公章。
学生每更换一个单位或岗位,应填写一张此表。
(3)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
校内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在各实习单位每一部门或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组织纪律性以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任务书内容完成情况等,必要时可对学生进行考查(笔试或口试),然后综合评定成绩。
毕业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应以毕业设计过程中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以及对专业驾驭能力进行评定,答辩成绩则应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由答辩委员会评定:(1)设计总体方案的创造性、先进性、正确性和论证深度。
(2)说明书文字表达能力,计算准确性,元器件选择合理性,图纸质量。
(3)答辩中的表现,思维应变能力。
(4)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
系部在此基础上评定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成绩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4. 教学环境及设备
企业提供岗位工作设施,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手册、工具。
5. 教师队伍
本教学环节教师配备主要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团队专兼结合,根据学生规模,确定企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企业兼职教师应是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执教能力,专任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熟悉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技术,配合企业兼职教师做好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6. 教材选用
选用企业设备说明书、技术文件、技术标准、工程施工规范作为指导教材;与工作岗位
相关手册、规章制度等。
四、实施建议
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接受企业指导老师的工作指导,完成相关任务。
还必须定期和学院指导教师联系,接受专业指导。
通常每周应以电话、邮件、QQ交谈等方式至少交流一次,接受工作任务,汇报工作进程。
学院指导老师应定期到学生顶岗实践现场指导工作。
学生在落实毕业设计课题、确定毕业设计的技术方案、完成毕业设计的相关设计计算、工作图设计、技术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阶段应及时将相关资料交指导老师审核,经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执笔人:王晖审核人:林毓梁
制定(修订)日期: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