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诊治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形r 4 ] 。因此 早期确 诊 意义重 大 , 及早 规范 系统个体 化 治
疗 上 以补 肾为主 , 标本 兼顾 , 扶 正祛 邪 。如 吴颉 等 认
为 肾虚精 亏是导 致 R A 主要病 机 ,临床 上 由于 阴 阳的 偏 衰可 以演变 为 阴虚络热 证 、阳虚寒 凝证 以及 精气 亏 虚 证 3种证 型 。钟秋 生 E ] 贝 0 在实 验研 究 和 临床研 究 两 方面 , 从 细胞水 平 、 分子水 平 以及现代 科学 技术 水平 综 述 了采用 补 肾活血 的 中药 治疗 R A 能取 得 很 好疗 效 。 本 专科 则 参 照“ 国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 ‘ 十一 五 ’ 重 点专 科 协作组旭痹 ( 类风湿关节炎 ) 诊疗方案” E 3 3 并根据 R A 患者 的I 临床特 点 , 将 本病分 为 以下 5个证 型 。 ( 1 ) 寒 湿 阻络证 : 治 以散寒 利湿 , 祛 风通 络 。方如乌 头 汤合 防 己 黄芪 汤 加减 ( 由制 川 I 乌、 桂枝 、 赤芍 、 生黄芪 、 白术 、 当 归、 生薏 苡仁 、 羌活 、 防己 、 生甘 草组 成 ) 。( 2 ) 湿热痹 阻

7 5 4・
中国 中 医急 症 2 0 1 3年 5月 第 2 2卷 第 5期 J E T C M. Ma y 2 0 1 3, V o 1 . 2 2 , N o . 5

证 治 探 讨 ・
类风湿关 节炎 的中西 医结合治疗 水
唐 小蓉
2 0 0 1 2 3 . 2 2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3 ) 0 5 — 0 7 5 4 — 0 2
证: 治 以清热 利湿 , 通络 止痛 。方如 宣痹 汤合 三妙 散加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得 不 到 及 时 有 效 的 诊 断 治 疗 ,后 期 极 有 可 能 导 致 关 节 畸 形 甚 至 功 能 丧 失 。 大 量 的 临 床 实 践 表 明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高 发 人 群 为 中 老 年 人 群 ,女 性 的 发 病 率 是 男 性 的 2-3 倍 。 从 中 医 的 角 度 来 看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属 于 “痹 证 ”的 范 畴 ,持 续 性 肿 胀 并 伴 有 晨 僵 。 中 医 辨 证 认 为 ,该 疾 病 主 要 是 风 、寒 、湿 等 邪 气 侵 袭 人 体 ,造 成 人 体 经 络 闭
关 键 词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中 西 医 结 合 疗 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07.282
【中 图 分 类 号 】R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671-8801(2016)07-0220-01
中 医 辨 证 施 治 的 方 法 ,并 配 合 中 汤 药 来 治 疗 。 对 照 组 在 西 药 治 疗 上 ,服 改 善 ,差 异 显 著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在 治 疗 后 ,观 察 组 与 对 照
1.2 方 法 。在 治 疗 方 法 上 ,对 照 组62 例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患 者 给 予 常 规 西 阻 ,关 节 留 滞 。 从 统 计 结 果 中 也 可 以 看 到 ,在 各 项 指 标 比 较 上 ,两
医 治 疗 ,观 察 组58例 类 风 湿 关 节 炎 患 者 在 常 规 西 医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联 合 组 患 者 在 治 疗 前 无 差 异 (P>0.05)。 两 组 患 者 与 治 疗 前 均 有 较 大
220
健 康 之 路 2016 年 7 月 第 15 卷 第 7 期 Health way July 2016 Volume 15 No.7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30例

活血汤药物组成 :青风藤1 5 g ,土茯苓2 0 g ,山慈菇2 0 g ,半边莲2 0 g ,
白花蛇 舌草2 0 g ,蜈蚣 2 条g ,僵 蚕 l O g ,全 蝎 l O g ,牛膝2 0 g ,骨碎补 1 5 g ,土虫 1 0 g ,水蛭 5 g ,红花2 0 g 。辨证 加减 :气 虚者加用黄 芪、党 参各 2 0 g ;血 虚者加用 当归 、鸡 血藤 、何 首乌各2 0 g ,阴虚者 加用山茱 萸 、熟地各 2 0 g ;阳虚者 加用 肉桂2 0 g 、制 附子 l O g ;有痰者加 用 白芥 子l O g 、清半 夏1 5 g 。每 日1 N ,水 煎取汁2 0 0 mL ,早晚餐后 1 2 1 服。 1 个 月为 1 个疗程。 2 结 果 2 . 1疗 效判定标准 ] ①有效 ;晨僵 消失 或基本消失 ,关节肿胀 、疼痛 明显减 轻 ,血沉
可以更快的控制病情。现将笔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 中药治疗R A 的经
验报道 如下 。
1资料 与方 法 1 . 1诊 断标准 类风湿 关节炎 的诊断标准参 照 1 9 8 7 年美 国风 湿病学会颁 布的诊 断 标准 [ 1 】 制定 :①晨僵 时间 l h 或 以上 ,持续6 周 。 ②指掌关节 、近端指
风 湿 关节炎 标 本兼顾 ,疗 效 显著 ,值得 进一 步推 广 。
<0 . O 5 ) 。结论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类
【 关键 词 】 类风 湿性 关 节炎 ;活动 性 ; 中西 医结 合 ;祛 湿毒 、活血 汤加 减
中 图分类 号 :R 2 7 4
文献标 识 8 1 9 4( 2 0 1 3 )1 1 - 0 7 0 1 — 0 2
恢复正常或略偏高,类风湿因子转阴,D A S 2 8 显著下降,②无效:临 床症状未见缓解甚至加重,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无改善,D A S 2 8 未降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
21年 1 1 00 月 2日收稿
2 治疗 方法
年; 关节功能分级 : 级 1 I 0例, Ⅱ级 1 例, 5 Ⅲ级 1 例。 1 两组在性别、 年龄 、 程 、 病 关节功 能分析方 面 比较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具 尸O 5, 0 可 比性。 断依据 美国风湿 病学会 18 诊 97年提 出的类风 湿关节 炎修 订 标准 : 晨 僵 至少 1 时 ( 周 )② 3 或 3 以上 关 节肿 胀 ① 小 ≥6 ; 个 个 ( 周) ≥6 ; 、 、 近端指 间关节 肿胀 ( 6 )④ 对称性关 节 ③腕 掌 指或 > I 周 ; 肿 胀 ( 6 )⑤手 部有 典 型的类 风 湿性 关节 炎 的放射 学 改变 ; > t 周 ; ⑥ 皮下有风湿结节 ;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 滴定度> :2。具备以上四 13 ) 项者, 可诊断 为典 型类 风湿性 关节炎 列入 临床观察 病例 。
改善 < 0 3 %。 4 结 果
症、 渗液、 组织增殖 、 肉芽肿形成 、 软骨及骨组织破坏 , 导致关节强 直疼痛 , 功能丧失 。 本病类似祖国医学“ 痹症”“ 、骨痹” 范畴,诸病 《 源候 诊 ・ 肢拘 挛 不得 屈 伸 候 》 “ 由体 虚 , 理开 , 邪在 于 筋 四 :此 腠 风 故 也 。 为痹 为 筋痹 则筋 屈 。 春 邪客 关机 , 筋挛 。 则使 邪客 于足太 阳 之络 , 人 肩背 拘 急也 …… ”《 令 ;内经 ・ 问》 云 “ 之 所凑 , 气 素 亦 邪 其 必虚 ” 。若 素体 虚弱 , 后无 天 养 , 病 , 劳倦 过度 , 或 或久 或 致正气 亏 虚 , 外不 固 , 寒湿 热 邪气 合 而杂 之 , 虚而入 , 滞经 络关 节 , 卫 风 乘 痹 流注 筋 骨血 脉 , 伏 痼结 , 深 缠绵 难 愈 , 复 发作 ; 因风 寒湿 邪 郁 反 又 久 必 而 化热 , 热 毒 内蕴 , 成 内毒 , 瘀交 结 , 而 时有关 节 肿 致 形 毒 故 痛、 畸形、 功能障碍。因而治当益气补血以固其本 , 祛风除湿以助 邪出, 散寒止痛以温寒凝 , 活血化瘀 以止痹痛 , 解毒除以利壅热消 散 。 中人 参甘 温 , 方 大补元 气 , 补脾肺 , 动气 血循环 ; 滋 推 熟地增 强 机体 免疫 力 ; 当归 、 血 藤 、 芍 、 芎补 血 活血 , 风 止痛 , 滋 鸡 赤 川 祛 具 养 骨节 , 通经 络 之 效 ; 草 、 乌 、 黄温 散 寒凝 , 痹止 痛 ; 疏 川 草 麻 通 海 风藤 、 寻骨 风祛 风 除 湿行 气 止 痛 , 达 四肢 经 络 , 外 内行 脏腑 胃肠 , 祛 风湿 , 筋骨 , 经 脉 行 瘀滞 , 疼 痛 ; 利 通 止 威灵 仙 、 五加 皮 祛风 除 湿 , 络止 痛 , 散 而 通 , 急 善 走 , 通 辛 性 通行 十二 经 脉 , 性走 而 不 其 守 , 风 除湿 , 经活 络 , 壅 导滞 , 能祛 通 宣 散寒 止 痛 ; 香 、 药 活血 乳 没 止 痛 , 利骨 ; 茯苓 、 酱草 除 湿解 毒 ; 草调 和诸 。 舒筋 土 败 甘 全方 共奏 益 气补 血 强 筋 、 风散 除 湿 、 血 通 络 止 痛 、 湿 解毒 散 结 的功 祛 活 除 效, 正切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病机。 外蒸熏洗使药物直达病所 , 既活 血 通络 , 祛 风寒 湿 , 利 关 节 , 而 改善 关节 周 围 的微 循 环 , 又 通 从 促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

药物治疗
• RA非生物制剂 • 生物制剂
RA 治 疗 用 药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二: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 其他: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基因疗法
其中甲氨喋呤、来氟米特能明显延缓病 情 进展 (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
背景
一: NSAID(非甾体抗炎药)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与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RA)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关节炎症为主 的慢性免疫性系统性疾病
• 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的范畴
类风湿关节炎(RA)
• 其特点是持续反复进行性的关节滑 膜炎症,通常以对称性的手腕足等小 关节病变多见。
• RA在我国发病率大约0.36%, 男女 之比1:4,成年女性好发
------以上NSAID又称为传统NSAIDs ------
传统NSAIDs分类(FDA)分为三类
●乙酰水杨酸盐类: 阿斯匹林
●非水乙酰基水杨酸盐类:
水杨酸镁、水杨酸钠、双水杨酸酯
●非水杨酸盐类:
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萘普生、萘丁
美酮、吡罗昔康、 保泰松、双氯灭痛、芬布
芬、舒林酸、托普丁等。
背景


湿





像 改
正常关节






滑膜增生及关节囊水肿 血管翳及软骨糜烂破坏
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 晚期、发生骨性强直
类风湿关节炎(RA):
• 以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 •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 致残率很高,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 RA 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非药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第23卷第2期2021年2月这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 U R N A L O F L IA O N IN G U N IV E R S IT Y O F T C MVoL23 No.2F e b.,2021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2.019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葛高月,郑新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上海2(X)050)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30-5丨I岁女性,其 症状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免疫紊乱被认为是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除关节外,可累及心、肺、肾、神经系统等器官或组织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认为其发病是由 于素体虚弱,外邪侵袭人体,留滞于内,导致痰瘀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久病易致肝肾亏损,关节肌肉失养:,治疗 方法分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西医多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等药物治 疗或手术等非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上多用中药提取物、中药汤剂、针灸、拔罐、针刀、蜂针等中西医各具特点及优势,临床强调个体化治疗、联合用药及优势互补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痹证;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21) 02-0084-06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G E G a o y u e, Z H E N G X i n r h u n(G u a n g h u a Hospital Affiliated of S h a n g h a i University of I'radiliona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S h a n g h a i 200050, (]hina )Abstract: R h e u m a t o i d arthritis is a n a u t o i m m u n e disease rliaraclerized l>v s y m m e t r i c a l a n d ciggressive arthritis. I t is c o m m o n in w o m e n a g e d 30—50,a n d s y m p t o m s a n d com|)lir:ations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基金项目:上海市长宁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类一般项目(CNK\V2016Y10 );上海市P/k健康委员会中眹药传承和科技创新项H (ZYCC2019004 )作者简介:葛高月(1996-),女,江苏连云港人,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通讯作者:郑新舂(1979-),男,湖北荆州人,副主仟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十,研究方叫:中西医结合诊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逐渐增多,而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上,我们可以采取中医学治疗的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虽疗效好,但治疗时间比较长,见效比较慢,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高于纯中医或纯西医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效果比较显著,副作用相对较少。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抑制性疾病以及系统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存在对称性,且为多关节发病的特征,关节肿、僵、痛而出现的关节疆直扭曲变形为主的表现,慢性关节炎因治疗的难度比较大,病程比较长,见效比较慢,被称之为顽疾,中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内服中药外熏,外用熏蒸以及针灸三种治疗方式。

1.内服中药,1.1.1中医上常用三种药物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雷公藤多苷,青风藤碱和白芍总苷1.1.1.1雷公藤多苷: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雷公藤多苷在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减少溶酶体来保护软骨组织,病减轻滑膜的伤害。

而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对于雷公藤但研究也越来越多,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但作用,成为了治疗但首选用药。

在临床上,我们一般用雷公藤主要治疗急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它可以对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抗菌消炎的作用。

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患者的病情作用,蛋白骨头有一定的副作用,这种药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同时,对患者的生殖系统有较大的损伤,导致患者的生殖器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并发症。

1.1.1.2青风藤碱:经研究证明,清风藤碱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关节炎患者的增加,我们对于清风横解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发现这种药物有抗菌消炎,控制疫力,止痛、降血压、抗心律失常等药物作用,而在治疗患者但类风湿性关节炎过程当中,这种药物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因此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研究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机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方法1. 研究类型:实验研究2. 研究对象: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3. 研究组成员:- 患者组:收集具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 对照组:收集具有相似年龄和性别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对象。

4. 数据采集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评估等指标;- 通过临床检验收集血液、关节液等样本,分析相关生物标志物; - 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如X线、CT、MRI等,观察关节的结构变化;- 选择合适的中医评估方法,如中医辨证施治量表,评估患者的中医辨证情况。

5. 实验设计:- 随机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传统西医组,对照组只接受传统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针灸、中药、理疗等;- 传统西医组:患者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对照治疗。

6.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等方法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 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因素;- 运用图表、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结果。

三、预期结果1. 对照组与传统西医组的疗效比较,评估传统西医治疗的效果;2. 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并与传统西医治疗进行比较;3.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并对治疗机制进行解释;4.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以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四、创新与发展1.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传统西医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2.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机制进行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和策略提供理论支持;3. 在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R & EULAR初步确定 适用于临床试验的RA缓解标准
• 选择以下两种中的一种 • 第一种(布尔式定义), 下列4项评分均≤1:
– 压痛关节数≤1 – 肿胀关节数≤1 – CRP(mg/dL)≤1 – 患者总体评分(VAS, 10cm尺 ) ≤1
• 第二种:SDAI≤3.3
Felson DT, et al. Ann Rheum Dis. 2011;70:404-413.
• 来自比利时VIB研究所和根特大学的科学家 利用他们的炎性体(inflammasome)研究, 证实类风湿关节炎应该被视为是一种综合 征而非单一的疾病。换句话讲,相似的症 状可能由于不同的原因所致 • 这一知识有可能促成一种更个体化的治疗 方法 • 与中医讲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有异曲同工 之妙

影响RA预后的因素
• • • •
有关节外表现 有明显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贫血、消瘦) 持续高低度RF阳性,持续血沉快、CRP高、血嗜 酸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前有五年病程 早期激素治疗不能获得症状的完全缓解或强的松 不能减至10mg以下
RA治疗目标:达到缓解或低度活动
达标治疗:以降低RA疾病活动度达到临床 缓解为目标的更加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方法:Tight Control---Treat- to-Target
历节病的论述
•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 短气,温温欲吐”、 • “自汗出,历节痛”等, 仲景首次描述了“历节”是痹证中以多 个关节为患,以疼痛为主症的一个独特疾 病。


• • • •
RA中西医发病机理的认识 RA分层达标治疗策略 病证症结合的治疗策略 中西结合治疗RA病例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分层治疗策略
合征
• 血清学异常:RF、CCP高度阳性 • 影像学表现:骨和软骨的快速性、进行性侵
蚀和破坏(SHS≥5U每年,相当于一个关节一 年内彻底破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RA预后的因素
• • • • • • • • 早期诊断和治疗 绝经后妇女比绝经前妇女存在更严重的残疾 青年妇女预后不佳 关节症状慢性起病或起病时关节受累数多及关节数大于20 个预后差 首发关节位于膝、肘、跖趾关节踝及趾间关节 起病两年内发生骨侵蚀 起病一年内有关节功能障碍 有类风湿结节,数目多
RA达标治疗的流程
主要 目标
活动性RA 每1~3个月 应用疾病活动度评估 方法评估病情 疾病低 活动度 如病情加重 则调整治疗 根据疾病活动 度调整治疗 缓解 每3~6个月评估 病情活动度 持续低活动度 如病情加重 则调整治疗 持续缓解
替代 目标
根据疾病活动 度调整治疗
RA药物治疗
•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最低有效剂量,以及病情 允许的最短时间(4D) • 激素:控制活动性RA,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联合 cDMARD使用(1A);早期RA,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龙≤7.5mg/d)可延缓影像学进展(1A); • DMARDs:RA一经诊断应尽快开始cDMARD单药或联合 治疗(甲氨蝶呤首选。cDMARD治疗,如来氟米特、柳氮 磺吡啶、羟氯喹为一线选择药物。布西拉明及艾拉莫德、 环孢素、硫唑嘌呤、注射金制剂或他克莫司) • 生物制剂: • 物理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策略分析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省中医院 风湿病科 普勇斌
2018.8.8 puyongbin@sina.co

VIB/Ghent大学的 Mohamed Lamkanfi 说:“类风湿关节炎 非常的痛苦,且不容 易找到最合适的药物”
•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can be very painful and it is not always easy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medicine.
2011ACR标准
• 长程RA(established RA):
病程> 6个月,或符合1987ACR标准
• 以时间点分期(2012ACR)仅指导临床治疗,不反 映RA的病理分期不同需要可有不同的分期方法
DAS28
活 动 性 的 评 估 标 准
• DAS 28主要是对28个关节的肿胀和触痛 进行评估,包括: • 双侧肩关节(n=2) • 双侧肘关节(n=2) • 双侧腕关节(n=2) • 双侧掌指关节(n=10) • 双侧近端指间关节(n=10) • 双侧膝关节(n=2)
症状及症机概念
• 症状或体征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RA从痹病论治的局限性
• 中医的痹病包含了现代医学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 • 所有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按痹病为分若干证型用于临 床可能对RA有效,对SS无效,因基本病机不同。 • 在中医直观范围内以证候为主要依据的诊断学,很 难确定尪痹在中早期阶段与其他痹证的区别
赵锡武先生说:“有病始有证,而证必 附于病,若舍病谈证,则皮之不存,毛将焉 附?
痹病的概括性的病机
《内经· 痹论篇》就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 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 为着痹”。 何为热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更倾向于那种痹 证?
热痹的论述
• 《内经》“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 阴,故为痹热。”
血清学抗体检测 (0-3)
RF或抗CCP均阴性 RF或抗CCP至少一项低滴度阳性 RF或抗CCP至少一项高滴度阳性 0 2 3
滑膜炎持续时间 (0-1)
<6周 6周 0 1
急性期反应物 (0-1)
CRP或ESR均正常 CRP或ESR增高 0 1
RA分期
• 早期RA(early RA):病程< 6个月,1987或
• • • • • • • RA的早期诊断及分期 活动性的评估 不良预后因素 影响不良预后因素 临床药物的选择 方案的制定 方案调节的时间
2013.7.27
受累关节数 (0-5)
1 2-10 1-3 4-10 >10 中大关节 中大关节 小关节 小关节 至少一个为小关节 0 1 2 3 5
RA 的 早 期 诊 断 标 准
病因病机论述
• 《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热毒气从脏腑 出,攻于手足,手足则焮热赤肿疼痛也。 ” • 尤在泾在《金匮翼》论曰:“所谓阳遭阴 者,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 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伸,久则寒亦化 热,则群痹熻然而闷也。”
活动期标准(中西医结合)
• 发热,低热或高热; • 关节红肿局部发热,关节痛虽风寒诱发或加重,但局部触 之发热; • 关节剧痛,或关节压痛; • 关节肿胀或积液; • 上呼吸道炎症; • 皮肤结节红斑; • 伴有肺病变; • 化验血沉、CRP、ASO、RF升高; • 舌红,少苔或苔黄或黄腻。 • 脉滑数
Choy EH, et al. Nat Rev Rheumatol. 2013;9(3):154-63.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
RA的发病过程
遗传背景 环境因素 异常免疫反应 自身抗体产生 滑膜炎症 血管增生 明显滑膜炎 骨破坏
无症状期
未分化关节炎期
RA临床期
RA的进展:早期治疗、目标治疗
• RA的发病机制复杂,理解不同阶段的不同发病机 制非常重要 • 假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目标和方法,来干预RA 发病过程中的免疫、炎症、骨或软骨破坏等相互 关联的组成成分,为提高临床疗效带来了更多的 手段如生物制剂TNF抑制剂、艾拉莫德、JAK-3 等。
RA
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dex DAS and DAS 28
DAS28
> 5.1 3.2-5.1 2.6-3.2 < 2.6
Leve of disease activity
High Moderate Low Remission
RA不良预后判断
• 功能受限:HAQ或类似有效评估指标评估 • 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血管炎、Felty综
痹病的概括性的病机
《内经· 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 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
阐述病机的复杂性
中医对RA的病名认知
• 根据RA的临床表现,属于“痹病”范畴。 • “历节”、“白虎病”、“鹤膝风”、“ 顽痹”、“久痹”等病名。 • 焦树德老借鉴前人各种论述与经验,结 合近代文献,首先提出的“尪痹”之称。
RA不同阶段可实现的治疗目标
Bykerk VP. Window of Opportunit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 Myth or Reality? Clinical Symposium, November 12, 2012, ACR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C.


•RA中西医发病机理的认识 •RA分层达标治疗策略 •中医病证症结合治疗策略 •中西结合治疗RA病例分析
西医概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持续的滑 膜炎和进展性多部位关节的骨与软骨的破 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 许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促使RA发生 • TNF–α和IL-6是参与RA发病的主要细胞因子 • 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 酶等参与滑膜炎症 • 增生性的滑膜炎是RA患者软骨损伤的关键 • 基质金属蛋白酶、破骨细胞激活等导致骨侵蚀 • 炎症介质、免疫复合物会影响RA患者全身系统


•RA中西医发病机理的认识 •RA分层达标治疗策略 •病证症结合治疗策略 •中西结合治疗RA病例分析
孔雀开屏
病、证、症的关系

线



病及病机的概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其反映的 是疾病的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 。每个病应有概括性的病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