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分类及自救措施

常见的食物中毒的分类及自救措施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者是含有自然毒素的动植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征(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发病必然与近期进食某种食品有关,发病曲线呈现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一般没有传染病流行时的尾峰。
依据病原学分类方法,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四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无论从发生的数量还是人数都是占第一位的。
根据不同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理可分为中毒感染和毒素中毒两类。
前者是指食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
其前提是食物被致病菌污染,并且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使细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达到可引起发病的数量,如沙门氏菌属中的某些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
毒素中毒型是由于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后,在食品中生长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大量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中毒。
常见的有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菌素毒引起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长。
有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好发于夏秋季气温和湿度较高的季节,常常为集体突然暴发,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一般病程短,预后良好。
当然肉毒中毒不属此例。
2、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霉菌属于真菌,其菌丝体比较发达但不形成食用真菌那样较大的子实体,一般通过孢子繁殖,广泛存在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中。
目前已知的霉菌中大约有1/l0的霉菌可产生有害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中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引发急性的食物中毒,有些毒素少量长期的摄入可产生慢性、潜在性的危害,如人们普遍认为的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
较常见的霉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因误食由赤霉病素与污染了禾谷镰刀菌的玉米造成的。
主要毒素是赤霉烯酮,食后半小时就可出现恶心、呕吐、浑身乏力。
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则范文

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则范文第一篇: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1、四季豆(又称芸豆、小刀豆、豆角等)和油豆角(也称东北油豆角)中毒致病物质:皂甙、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
中毒表现:四季豆、油豆角中毒一般为食用后1-4小时内发病,快的可在十几分钟之内发病。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胃烧灼感及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可伴有头痛、头晕、出冷汗等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者有脱水, 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预防四季豆、油豆角中毒的方法简单,只要严格按照“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的工序,把四季豆、油豆角彻底煮熟焖透就可以了。
2、木薯中毒致病物质:氢氰酸。
中毒表现:发病潜伏期为0.5-12小时,一般在食后1至数小时内出现症状。
轻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嗜睡或烦燥等,较重者呼吸急促,心悸,紫绀,抽搐等,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征。
预防控制措施: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有些地方的方法是水泡3~5天,每天换水1次),再加热煮熟,煮时将锅盖打开,使氢氰酸蒸发,弃汤,即可食用。
3、生豆浆中毒致病物质:皂素。
中毒表现:通常在食用0.5-1小时后即可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在煮豆浆时,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至100℃。
煮熟的豆浆没有泡沫,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若豆浆量较大或较稠,加热时一定要不断地搅拌,使其受热均匀。
4、河豚鱼中毒致病物质:河豚毒素。
中毒表现:一般在10分钟-3小时内发病。
早期表现为手指和脚趾刺痛或麻痛,口唇、舌尖以及肢端感觉麻木,继而全身麻木,严重时出现运动神经麻痹,四肢瘫痪,失声、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呼吸麻痹;还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预防控制措施:河豚鱼中毒无特效解毒剂,重在预防,禁止供应和食用河豚鱼。
第四章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 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经肠道入血后, 短期内可使血中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 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输送氧的功能, 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亚硝 酸盐的中毒剂量一般为0.3~0.5g,致 死量为1~3g。
• 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的措施一是保持蔬菜的 新鲜,切勿过久存放蔬菜,变质的不可食 用;腌制蔬菜至少二周以上方可食用; • 二是严格控制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控制其它引起食物中亚硝酸盐质量分数增 加的因素。
• 中毒原因及症状 • 随食物进入肠道的肉毒毒素被吸收入血后, 使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从而导致肌肉麻 痹和瘫痪。
• 肉毒毒素潜伏期6小时—10天。病初表现为 全身疲倦无力、头晕、头痛、食欲不振、 走路不稳。食入毒素越多,潜伏期越短死 亡率越高。
• 主要症状
• 表现为眼睛功能降低、咽部肌肉和呼吸肌 麻痹的症状,并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 死率高达30%-70%。国内广泛采用抗肉毒毒 素血清治疗本病,病死率已降至10%以下。 病人经治疗可恢复,一般无后遗症。
类,或因酿酒原料或工艺不当致蒸馏酒中
甲醇超标,饮用后均可引起中毒。
我国近年连续多次发生较重大的假酒中 毒事件。发生在全国各地的食源性甲醇中 毒事件已使数千人中毒,近200人死亡,数 百人致残,给民众健康和生命财产造成巨 大损失。
甲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与水、 乙醇任意混合。甲醇经消化道很容易 被吸收,误饮甲醇5ml可致严重中毒, 40%甲醇10ml可致失明。 预防甲醇中毒的关键在于加强对白酒 生产的监督、监测,未经检验合格的 酒类不得销售。
• • • • • •
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毒性物质包括 金属毒物、 化学农药、 亚硝酸盐、 假酒、 鼠药等。
一、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一般是因食入含有大量硝 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蔬菜,或将硝酸盐当食 盐误食用。 蔬菜贮存过久、发生腐烂、煮熟的蔬菜放 置太久、腌制蔬菜时间短(在7~15天左右 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肉制品中过量加入 作为发色剂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用苦井 水煮粥和食物等,均使食物中亚硝酸盐含 量大大增加而引起中毒。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章 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第章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接触有毒素或病原体所致的急性卫生问题。
动物性食品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处理不当或保存不当,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动物性食品中毒及其预防措施。
常见的动物性食品中毒肉类中毒肉类中毒一般是指饮食生肉引起的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肉毒杆菌病。
这种中毒症状从轻度的恶心、呕吐到严重的呼吸肌麻痹,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鱼虾中毒鱼虾中毒一般是因为这些食物摄入了有毒素的藻类所致。
这种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
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和心跳骤停等症状。
蟹脚类中毒蟹脚类中毒是指摄入含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体的蟹脚类食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猪肝致病性贫血猪肝中毒一般是指食用大量含铜的猪肝所致的一种病症,称为“致病性贫血”。
这种病症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
动物性食品中毒的预防针对上述的动物性食品中毒,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确保肉类熟透为了避免肉毒杆菌的中毒发生,我们需要把生熟肉区分开来,在加工、烹饪肉类时要确保它们完全熟透。
另外,我们应该避免食用不干净的叉烧、悬浮液、烤肉等食品。
饮食注意卫生在食用海鲜时,尤其是对生食的海鲜,我们需要仔细挑选新鲜、无异味、体积大、质地鲜美的食材,并严格掌握食材保存时间。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从任何一家卖场购买不明海产品,以确保自己的餐桌上的食材的质量安全。
注意选择烹饪用具我们在烹饪食品时需要卫生而且最好选择不锈钢、铁制、陶瓷等耐火材料的烹饪用具。
其次,我们需要保证烹饪烤肉及食品的油不能重复使用,在合理的时间内摄入营养的同时,也能保证营养的安全性。
疾病防控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关注动物的健康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的卫生质量体系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动物性食品的质量。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应该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此外,在食品销售环节中,我们也要去相对可靠的市场购买动物性食品。
食物中毒知识与预防健康教育

食物中毒知识与预防健康教育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原因
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有害微生物、化学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引起
的一系列疾病。
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包括: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
非法添加。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
食物中毒的症状因不同的病原体而异,但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能伴随发热、头晕等全身不适。
三、常见的食源性微生物和其对应的食品
1. 沙门氏菌:肉类、禽肉、蛋类等动物性食品。
2. 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牛肉、羊肉等动物性食品。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奶制品(尤其是未经加工的奶制品)、蛋类等。
4. 真菌毒素:谷类及其制品。
四、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1. 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饮用水、食品卫生。
2. 食品加工和烹饪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3. 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过期或不新鲜的食品。
4. 食用动物性食品时要确保彻底煮熟。
五、如何处理食物中毒
如果出现了食物中毒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在等待救护车或前往
医院的途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多喝水,补充体液。
2. 尽量不吃东西,以减轻胃肠负担。
3. 如果出现呕吐的情况,应该保持头部低垂,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
六、结语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我们应该重视饮食卫生,并且掌
握预防和处理食物中毒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措施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伤寒)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征:1、来势凶猛,发病集中。
常常是发病突然,发病人数多,少则几人、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
2、潜伏期根据中毒种类的不同可从数分钟到数十小时,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病人在进食后经2-24小时内发病,通常化学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较长。
3、病人的症状表现类似。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人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但根据进食有毒物质的多少及中毒者的体质强弱,症状的轻重会有所不同。
4、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停止进食有毒食品,发病很快停止。
5、中毒患者有共同的饮食就餐史,病人往往均进食了同一种有毒食品而发病,未1进食者不发病。
6、细菌性食物中毒季候性较明明,东北地域7—9月份气温较高,相宜细菌发展繁殖,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
大部分的化学性食物中毒和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季候性不明明。
食物中毒有哪些类型?从致病因素看,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气候炎热的季节发生较为频繁。
一方面是因为细菌在温度较高时繁殖快,另一方面人们在气温高时进食较多的生冷食品,并且高温使人抵抗力减低,易于发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表现为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中多人发病,但也可单个人发病。
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许多种,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有被细菌污染的可能。
2、动物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食品引起的中毒。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5e564e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4.png)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1]常见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通常在吃了有问题的食物1至72小时内发病,病情严重者可以致命。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微生物性(包括细菌性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中毒症状:1.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2.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3.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引起低血钾,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4.反复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及持续时间缩短。
虽然克伦特罗残留的毒作用为轻度的,但美国FDA研究表明,应用拟交感神经药者或对前药过敏者,对克伦特罗的反应要比正常健康个体更为严重。
急救治疗:1.口服后即洗胃、输液,促使毒物排出。
2.在心电图监测及电解质测定下,使用保护心脏药物如6-二磷酸果糖(FDP)及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
识别方法(1)看该猪肉是否具有脂肪(猪油),如该猪肉在皮下就是瘦肉或仅有少量脂肪,则该猪肉就存在含有“瘦肉精”的可能。
(2)喂过“瘦肉精”的瘦肉外观特别鲜红,后臀较大,纤维比较疏松,切成二三指宽的猪肉比较软,不能立于案,瘦肉与脂肪间有黄色液体流出,脂肪特别薄;而一般健康的瘦猪肉是淡红色,肉质弹性好,瘦肉与脂肪间没有任何液体流出。
(3)购买时一定看清该猪肉是否有盖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
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
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
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较常见食品中毒的病因及预防

较常见食品中毒的病因及预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食物中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然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据统计,每年全球因食品中毒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200万人,并且还有数十亿人患上轻微或严重的食物中毒。
食品中毒的病因很多,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到化学污染物和其他物质,都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因及预防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常见于家禽、家畜、生鲜水产品等食品中。
患者通常会出现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如腹泻、呕吐、发热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证家禽、家畜饲养场的卫生、加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保持食品在低温下保存等。
2. 痢疾杆菌痢疾杆菌常见于排泄物污染的食品中,如未经过充分加热的肉类、鱼类等。
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环境的卫生、避免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加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等。
3. 嗜酸菌嗜酸菌常见于肉、蛋类、奶制品、海鲜等食品中。
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保证食品的新鲜度、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保存食品、加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等。
4. 梭状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常见于肉、蛋类、奶制品、海鲜等食品中。
患者会出现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如腹泻、呕吐、发热等。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食品在低温下保存、加强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等。
二、寄生虫性食物中毒的病因及预防1. 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常见于未充分加热的淡水鱼和田螺等食品中。
患者会出现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热的淡水鱼和田螺等食品、加强环境卫生等。
2. 肝吸虫肝吸虫常见于未充分加热的鱼类和虾、蟹等水产品中。
患者会出现腹痛、胀气、慢性胰腺炎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热的鱼类和虾、蟹等水产品、加强环境卫生等。
三、化学中毒的病因及预防1. 农药农药是常见的化学污染物之一。
在蔬果的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常见的是肉类食品,如病、死畜禽肉、 熟猪头肉、熟内脏、剔骨肉、酱卤肉、肉皮冻 等
由于沙门氏菌具有不分解蛋白质和不产生 靛基质的生物特性,因此,当沙门氏菌污染了 肉类食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时,其感官性 状通常不发生改变,如果对这类熟肉品在食用 前不经加热灭菌,将导致食物中毒。
2021/3/17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24小时, 最短6—8小时,最长48—72小时。 病程一般2—3天。
2021/3/17
整理课件
(4)实验室检查
A、预增菌: 蛋、蛋制品——0.5%乳糖肉汤 奶粉——用0.02%煌绿胨水溶液 肉类——缓冲蛋白胨增菌。
B、选择性增菌
C、分离培养:亚硒酸铋琼脂麦康凯平板
2021/3/17
整理课件
毒素型中毒:能产生毒素的细菌污染食品后,在 食品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随同食品进入机体 而引起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椰毒假单胞菌)
毒素可区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
2021/3/17
整理课件
A、外毒素
外毒素具有强烈的毒性,对易感动物首先 表现为有高度的特异性,常常对一定组织和 细胞显示毒性作用。
(0.02%煌绿胨水溶液)
整理课件
生化试验鉴定
将可疑性菌落2—3个挑出培养于三糖铁琼脂 斜面培养基中, 30℃下培养18—24h,然后 做生化试验鉴定。
项 硝酸 尿素 目盐
靛基质 乳糖
蔗糖 杨苷 甘露醇 水杨素
反 还原 不分解 不产生 不能发 不发酵
应
(一)
酵 (一)
(一)
活体内毒型:细菌随食物进入机体后,在肠道 内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中毒。
2021/3/17
整理课件
➢混合型:致病菌既直接侵袭肠黏膜又同时产 生肠毒素,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
➢如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夹膜 杆菌等
2021/3/17
整理课件
特点
➢ ①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比较,潜伏期较长(除肉毒梭菌外) 常为集体爆发,发病率高,(许多人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 继发病,并在短时间内走到高峰)可达90%—100%。
整理课件
污染来源:
A、生前内源性污染
原发性沙门氏菌病
继发性沙门氏菌病
B、宰后外源性污染:
2021/3/17
整理课件
(3)中毒机理及症状:
一般认为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病机理 是有大量的活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协同 作用的结果。
引起肠道粘膜发炎,并使病人出现发热 和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 ②病人都有大致相同的中毒症状。多数出现急性肠胃炎 (突然发热、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及某些N症状。
➢ ③无传染性。发病与食某种被污染的食品有关,食物中毒 病人对健康人不直接传染。
➢ ④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良好,死亡率低(相对于化学性 中毒)。
➢ ⑤具有一定季节性。
2021/3/17
整理课件
1、沙门氏杆菌性食物中毒
2021/3/17
整理课件
分类
➢ 通常细菌性污染分三类型:感染型、毒素型、 混合型;
感染型——食物中感染了病原菌,经口摄
入体内后,在肠道增殖或直接作用于肠道所致的
食物中毒。(沙门氏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是在细菌量达到106 以 上开始引起感染型中毒反应。有些病原菌如沙门 伤寒菌、空肠弯曲菌和 大肠○157;H7的 致病 性非常高,有时单个细菌就可以致病,因此对这 些致病菌不存在阈值的概念。
存数月; ➢ 对热抵抗力弱,60 ℃经20分钟可杀灭; ➢ 耐低温,如伤寒菌置于液氮-195 ℃中其活力不被破坏; ➢ 兼氧性; ➢ 依菌体抗原(O-antigen)、 鞭毛抗原(H--antigen)、表面
抗原(K-antigen)及血清分类,迄今已有2300多种菌型;
2021/3/17
整理课件
(2)污染情况:
②食物被化学毒物污染:汞、铅、镉Cd、砷 ③食物本身含有天然有毒成份:甲状腺、肾上腺、病
变淋巴结等。 ④动植物在生活期间摄入了有毒成份:农药的残毒、
海产品摄取某一藻类 ⑤食物处理或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生物性或理化性的变 化产生或增强了有毒物质。
2021/3/17
整理课件
第一节 细菌性污染所致的食物中毒
➢ 世界上最大的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发生于1953年的瑞 典。因吃猪肉引起的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中毒7717, 死亡90人; ➢中国1972年青海省同仁县吃牛肉引起圣
2021/3/17
整理课件
(1)病原学特点:
➢ 生长温度范围10~43℃,最适温度37 ℃,10 ℃以下不繁殖; ➢ 生长PH 4.5或更高,最适PH7~8; ➢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 ➢ 可耐8%盐浓度; ➢ 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水、牛乳、肉类中能生
D、生化试验鉴定
E、血清学鉴定:(凝集板试验)
2021/3/17
整理课件
各种食品沙门氏菌检验的预增菌和增菌
食品
检样量
生的、高度污染肉品 25g
加热过的、加工及干 25g 燥的肉
预增菌培养
增菌培养
不必
225ml亚硒酸钠胱氨酸肉 汤
225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 汤
225ml缓冲蛋白胨增 10ml亚硒酸钠胱氨酸肉汤
菌
10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汤
225ml 0.5%乳糖肉汤
加Tergotol-7
蛋及蛋制品 奶粉
2021/3/17
25g 100g
225ml 0.5%乳糖肉汤 10ml亚硒酸钠胱氨酸肉汤 10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汤
1000ml无菌水含2ml 10ml亚硒酸钠胱氨酸肉汤
1%煌绿胨水溶液
10ml煌绿一四硫磺酸钠汤
➢ 如1毫克A型肉毒素的晶体可杀死2000万只 小白鼠。
2021/3/17
整理课件
B、内毒素
内毒素没有特异性,不论哪种细菌的内毒素, 在动物体内都引起发热,颗粒白细胞增多,血 管驰缩机能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内毒素性休克, 使毛细血管内皮受损造成皮肤和内脏弥散性出 血。
食物内毒型:食物中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 中毒。
第四章 食物中毒
2021/3/17
整理课件
定义
➢ 食物中毒: 狭义上,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 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急性、亚急性疾病,是 食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2021/3/17
整理课件
原因
①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沙门氏菌、肉毒梭菌及其 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