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谈_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_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过去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

女权主义、环保主义、同性恋和民族政治、动物权益、反全球化以及和平运动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陈旧传统,它们所代表的全新的政治激进主义形式也已经将马克思主义远远地甩在后面。

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激进主义的贡献微乎其微,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

政治左派确实依然存在,但是它适合一种后阶级、后工业化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激进主义的贡献微乎其微,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

政治左派确实依然存在,但是它适合一种后阶级、后工业化的时代.伊格尔顿在总结西方十大主流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基础上,又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环境和当今社会形势的变化,对其进行了论证,并深刻批判了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之处,而且强调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女权主义早在几十年前,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的交流正处在最具活力的时期,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被提了出来。

比如马克思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看待家庭内部的劳动?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女性是否形成了一个社会阶级?一个花大力气关注工业生产的理论如何能够懂得儿童保护、消费、性别和家庭的问题?家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心吗?如果有利可图而且能够摆脱家庭,资本主义会将人们驱赶到一个集中营里为其所用吗?不推翻阶级社会,女性可能获得自由吗?男权社会的出现要远远早于资本主义,但两者之间有何关系?一些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一日不终结,对女性的压迫就一日不会停止。

而另外一些人的看法则看上去更现实一点:资本主义完全可以在放弃这种压迫的情况下维持自身的存在。

这部分人认为女性的从属地位并不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但男权社会和阶级社会的历史如此紧密地并存,很难想象一方倒下而另一方仍能安然无恙。

而且许许多多外国学者都用他们的言行证明马克思是对的,例如恩格斯娶了一位工人阶级姑娘。

罗伯特·杨写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妇女运动卷土重来之前,只有出自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阵营的男性认为女性平等和其他形式的政治解放一样理所应当,这是一件多么惊人的事实。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主义的前世今生----------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马克思,被西方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都在人类历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前世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推崇与认可。

毕竟在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后,在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侵略扩张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环境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又是因阶级矛盾愈演愈烈而应运而生。

读完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我不禁问自己:在当下,我们要用怎样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今生的马克思主义,又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前世的马克思说,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独立完成;前世的马克思说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

然而,“一国胜利论”成功了,资本主义在几经风雨后依然屹立不倒。

马克思错了吗?在书中,作者罗列了十种最常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并且反驳这些批评的错误之处。

他所反驳的第一个观点,就是“马克思的时代结束了。

”然而随着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西方又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风潮。

我们不能预言未来,马克思的理论是不是都能成为现实。

毕竟今天的西方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同于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

但是譬如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跨国公司、失业的增加、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等,确是大体朝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方向发展。

我的高中老师常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自从五四革命,李大钊在中国竖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那一刻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我们已经走了百年有余。

在我看来,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是要打上“中国特色”标签的。

伊格尔顿在文中提到:“在低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是一件令人沮丧的艰巨任务。

”所以建国之初,我们走过了一段辛苦又波折的道路。

在马克思看来,想要实现社会主义,要求有掌握高水平技能、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民,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明的自由主义传统,以及民主的习惯。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马克思主义不只是一种思潮,在世界范围内,曾经也是一场巨大、广泛的社会实践。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式微,尤其是前苏联解体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几乎成为历史的古董,源于美国的“历史终结论”彻底排除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中的最终地位。

因而,西方世界对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种种批判和否定意见,几乎将马克思主义彻底否定。

当西方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时,马克思再次被西方提及,曾经的冷落似乎又开始转热。

但是,要真正热起来,首先需要辩驳此前各种反对马克思的观点,因为那些观点已经非常强大,在很多人那里已经成为结论性的定见。

伊格尔顿的这本书想完成的正是这样一件工作。

该书共分十章,每章针对一个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反驳。

我先罗列一下这十个观点。

观点一:马克思主义结束了。

在那个工厂林立、到处充满饥饿暴动的世界里,那个以数量众多的工人阶级为标志的世界里,那个到处都是痛苦和不幸的世界里,马克思主义还多少有点用处。

但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这个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后工业化西方社会里,绝对没有一点用武之地。

如今,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都是一些老顽固。

他们不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世界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过去的那个世界再也不会回来了。

观点二: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

对于那些衣食无忧、将自由和民主视为理所当然的西方学者来说,马克思主义看上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但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百姓来说,与马克思有关必然意味着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

那些对这一切惨剧视而不见的人不是头脑愚钝、甘于自欺,就是附庸政治、道德堕落。

僵化的社会主义意味着丧失自由和物资供应的短缺,因为这是废除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观点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

它将世间的男男女女都视为历史的工具,并以这种方式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个性。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阶级斗争问题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阶级斗争问题

西方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十大观点
1.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2. 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后,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 恐怖、独裁和暴政。 3.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宿命论。 4. 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 5. 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 6. 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蔑视宗教、道德。 7. 马克思主义过分痴迷于因社会流动加剧而无意义 的阶级问题。 8. 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 9. 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全面强大的国家。 10.过去四十年中,新的反资本主义运动,马克思主 义贡献微弱。
阶级斗争的本质
• ------ 各个阶级按照自 己的利益要求,通过 经济、法律、伦理、 军事和政治的手段, 重新调节与其他阶级 之间的利益关系。其 中,军事战争和暴力 革命是在阶级矛盾达 到高度激化状态时才 采用的最后手段。
阶级斗争的本质
• 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在根本上是围绕着社会价值资源的 分配或再分配进行的,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1.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利益分配。 •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利益分配。 •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利益分配。 •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私有制社会里, 高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上层建筑,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 着经济基础。当分配给上层建筑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 损害经济基础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被统治阶 级(有时会联合基层统治阶级和中层统治阶级)将反抗高 层统治阶级的压迫。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讲述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 痼疾纷纷显露。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 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 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 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 •伊格尔顿希望澄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 识。 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从十个方面反驳 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 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 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 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是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创作的政治思想类著作,英文版于2011年4月首次出版。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契合点,基本上代表了西方关于马克思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者对十个西方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

反驳的十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终结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都是正确的,但是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梦想;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是最无用过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倡导暴力政治;马克思主义相信国家是万能的;过去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

特里·伊格尔顿写作该书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发人深省的想法: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都是错误的;即便这些论调并非一无是处,也至少是站不住脚的。

[1]
马克思也并非无懈可击,而特里·伊格尔顿只是想展示马克思观点的合理之处。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书中罗列了十种最常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并试着一一反驳这些批评的错误之处。

他希望能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那些不熟悉马克思著作的人们了解马克思的思想。

[1]
阿列克斯·卡利尼科斯、菲力浦·卡朋特和埃伦·梅克辛斯·伍德阅读了该书的初稿,并提出不少宝贵的批评和建议。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

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作者特里•伊格尔顿希望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

该书通过大量实证内容,从十个方面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指导意义。

对于中西体制或者直接说明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目前来看,姑且看做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讨论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话题。

其中,不乏为自己所身在其中的体制辩护的声音,当然,也有批判自己所在体制而极力鼓吹学习其他所谓‚先进‛体制的窸窣之响。

那么,我们究竟是应该相信‚身在其中才了解更深,解读更全面,言论最权威‛的理由;还是支持‚大义灭亲,敢于冲破束缚,敢于接受哪怕是对立体制的‘优秀制度’‛的说法呢?学术界的争讨如果让老百姓迷失了方向,我以为,那是违背所有初衷的。

在我个人看来,对体制的评论(或许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应该以当局者的知识储备,持旁观者的处事心态来评判。

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观点有很多,比如“马克思的时代过去了”。

看过各种论断之后突然反省了一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处境,社会主义是一种乌托邦理想,马克思完全忽视了人性天生自私好斗。

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违背多元主义。

唯物论者轻视精神、道德、宗教,更是崇尚暴力革命,崇尚国家,反对市场,消灭个人自由。

马克思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就会带来恐怖、独裁和暴政。

工厂林立的时代过去了,社会流动性增强了,阶级消亡了。

新的政治激进主义诸如女权主义、环保主义等等都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传统,总之,马克思过时了。

可事实真是如此么?如果没有马克思和工人运动,也许工人们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是八小时工作制,工人们又怎么会在一天机械的高强度的工作之余想要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建设,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又会是什么样子?在时代局限,政治局限等等影响因素下,人们很难不片面的看待一些问题,可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告别鸵鸟般的生活状态,在繁忙碌碌的生活里我们是不是应该偶尔抬头看看整个世界,不要让生活局限了你的思想,而形象到你看见事物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这本书是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各种弊端开始纷纷显露。

从城乡之间的差距,贫富发展不均到由此出现的经济掠夺问题,再加上当时全球霸权在此次的金融海啸中腐败的显露。

这种种迹象表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世界,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

作者特里伊格尔顿作为一个有权威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希望能够理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在这本书中通过运用大量的实论内容反驳了大家对马克思的错误认识,并进一步阐释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运作市场经济体系,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的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对当下经济建设工作者有者很好的参考价值,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写道:马克思的理想是建立一个不存在剥削,由生产者直接管理的合作型社会并且坚信这样的社会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得以实现。

作者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环境和当今时代形势的变化,对西方中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反驳,反驳的观点共十个,为:1.马克思主义结束了;2.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3.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4.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5.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6.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7.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8.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9.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全面强大的国家;10.故去的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通过阅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从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认清反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意图,由此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

但文中很少提到中国,虽然我国现在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还在进行中,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完全认可,所以我们要将中国具体情况与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是发展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特里·伊格尔顿著作者简介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是西方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也是当代英国最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是西方新马克思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

伊格尔顿是著名学者,曾先后担任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教授,著有《克拉莉萨的被污:塞缪尔·理查森的作品中的文体、性行为和阶级斗争》《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Why Marx Was Right)》是他最新的著作,2011年4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一个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人——特里·伊格尔顿于二○一一年四月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专著回答了这个问题,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这也是当前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

特里·伊格尔顿是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曾先后担任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教授。

在本书中,他对于当前西方社会十个典型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

自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受到广泛质疑。

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力量”,在金融海啸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正是基于多年对马克思主义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认为,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作者“申辩”式的写作手法提醒了人们,马克思以科学、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但着眼点仍是人类的未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要颠覆的正是资本主义带来的人与物质异化的事实——而这正是资本主义越成功、道德就越败坏的原因。

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其对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彻底的揭露,还在于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当今社会同样适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汇报/2012年/6月/11日/第00C版
文汇学人・思想&人文
伊格尔顿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编译黎文
最近一期《牛津评论》刊登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化批评学者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的访谈。

伊格尔顿出生并成长于英国西北部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的一个爱尔兰工人阶级移民家庭,成年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深受老师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影响。

他先后在剑桥和牛津任教,因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闻名。

伊格尔顿出版于1983年的著作《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一直被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启蒙读物之一。

他的近期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Why Marx Was Right)试图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蠢蠢欲动的“反资本主义”氛围下总结并修正马克思主义原理,他在访谈中就“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伊格尔顿以近期的希腊举例,他认为如今在这片文明积淀最深厚的土地上上演的危机,正是马克思所说的某种矛盾的鲜活例子。

马克思赞赏资本主义能够在很短的时期内积累如此多的财富,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文化上的,但伴随着辉煌成就而生的,是社会不公现象。

伊格尔顿强调,他并不热衷于去甄别人们是否执着地为自己贴上“马克思主义者”的标签,他所希望的只是“人们对现状能保持批判性的立场”。

在谈到当下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左翼思潮”等概念时,伊格尔顿认为,它们彼此间仍然有鲜明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一个出色的‘反资本主义’的左派未必就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接受过给养。

虽然我认为左翼中‘反资本主义’的主要声音来自马克思主义,但我不愿过多地拿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来说话。


伊格尔顿还谈到,当今世界戏剧化的变化方式令人震惊——资本主义原本处于莫名其妙的自信和傲慢中,但自从美国世贸中心遭受恐怖袭击以来,反恐战争、剧烈的资本主义危机等相继出现,像希腊这样的社会就在激烈转向的边缘摇摇欲坠,甚至有很多美国青年开始向往社会主义。

十年前,恐怕没人能预见今天的情况。

伊格尔顿认为,这种转变并非因为今天的人们突然重拾马克思主义了,也不是因为新一代左翼已经自发形成了,而恰恰是资本主义自身的危机将马克思主义、至少是社会主义重新带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危机能够将旧制度的局限性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由此激发人们的批判性思考。

与马克思反对预言一样,伊格尔顿也反对草率预言资本主义的衰落。

“和任何政治制度一样,资本主义并不需要祝福,它仅仅需要人们能与之共谋。

人们只会在认为现行制度已经积重难返的情况下才会走上激进的道路,只要旧体制还能让人从中有微薄获益,人们仍然会愿意苟延残喘,因为变革蕴含着太大的风险和复杂性,令人胆怯。

”伊格尔顿认为如今希腊的情况只是一部分激进分子单纯的愤怒而已,还不足以说明资本主义的运行有多么不可靠。

当然,他也指出,这种情绪并非没有蔓延到整个欧洲的可能:“如果现行制度确实已经不再造福众人,人们为何不考虑重新选择呢?”
伊格尔顿注意到,最近几十年来人们不再转向左翼,因为他们发现实现突破的困难。

在撒切尔时代、里根时代、牛仔资本主义时代和新自由主义时代等繁荣年代,人们都不对突破现行制度抱有幻想。

伊格尔顿本人也避免了从年轻的激进分子转向老朽的保守分子的典型路径。

“改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直至今日,我还是徘徊在现状里,就像许多人一样。

”但伊格尔顿认为左派的低迷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它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使人围绕政治本身进行思考,而不是盲目迷恋政治。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