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中医学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学肱骨髁上骨折
• (一)无移位骨折: –屈肘90°,超肘关节小夹板固定2~3周。 图(9)
• (二)有移位骨折: –1、手法整复: –(1)先在牵引下纠正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
16
–(2)伸直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屈 曲,术者用手法推远端向前,拉近端向后,使 其复位。
–(3)屈曲型:助手牵引前臂逐渐将肘关节伸 直,术者用手法推近端向前,拉远端向后,使 其复位。
4
二、病因病机xxxx
• 1、伸直型:
–(1)跌倒时肘关节伸直、手掌撑地所致。 –(2)骨折近端向前方、远端向后方移位。 –(3)容易损伤肱动脉和正中神经。
5
• 2、屈曲型:
–(1)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部着地所致。 –(2)骨折远端向前上
方移位。 –(3)血管、神经损伤
机会较少。
6
• 3、粉碎型
• 3、桡神经损伤。
13
–4、肘内翻畸形。 图(8)
• 年令越小发生率越高,原因尚未完全清楚,通常认 为:
• (1)远端尺偏移位未纠正。 • (2)骨折远端内旋移位。 • (3)内侧皮质塌陷,失去支撑,愈合过程中自动
尺偏。
14
–5、肘外翻畸形。(少见) –6、迟发性尺神经炎。(少见)
15
五、治疗 xx xx
9
• 4、肱骨髁上压痛,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 5、X片显示骨折。图(6)
xx xx
10
四、并发症
• 1、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 又称Volkmann氏肌挛缩。原因:骨折块 和血肿的胀力挤压肱动脉及其分支,使血管受 压、痉挛,导致前臂屈肌缺血、水肿,神经麻 痹(肌肉缺血2~4小时可发生功能障碍, 8~12小时即不可逆坏死。神经缺血30分钟即 感觉异常,12~24小时造成不可逆损害)最后 肌肉坏死,疤痕挛缩,发生畸形。

上肢骨折习题及答案

上肢骨折习题及答案

上肢骨折习题及答案01.幼儿锁骨青枝骨折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A.八字绷带固定B.三角巾悬吊C.锁骨带固定D.手术钢板固定E.外固定架固定02.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肱骨下端缺血性坏死B.血管、神经损伤C.骨折局部感染D.脂肪栓塞E.损伤性休克03.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畸形是( )A.垂腕型B.银叉型C.尺偏型D.爪型E.僵硬型04.科雷(Colles)骨折,发生在( )A.桡骨近端B.桡骨干C.桡骨的任何部位D.尺骨的远端E.桡骨的远端05.Colles骨折,最有诊断意义的体征( )A.局部肿胀B.典型畸形C.局部压痛D.反常活动E.手功能受限06.肱骨髁上骨折后出现手指不能内收、外展,夹纸试验阳性,最可能损伤的神经是( )A.腋神经B.正中神经C.桡神经D.肌皮神经E.尺神经07.4岁女孩,肘关节半屈位跌倒,手掌着地,致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远侧骨折断端向后上方与桡侧移位,手法复位时,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 )A.仰卧,屈肘50°,前臂置于中立位B.拔伸牵引,充分矫正缩短移位与成角移位C.充分矫正旋转移位D.充分矫正远侧段的向后移位E.必须完全矫正桡侧方移位08.男,13岁。

摔倒后右手着地受伤,右腕部疼痛、畸形,肘后三角正常,且伴有桡动脉消失、手部感觉麻木。

X线示肱骨远端骨折。

最可能损伤的血管是( )A.尺动脉B.桡动脉C.腋动脉D.肱动脉E.锁骨下动脉09.女,75岁。

摔倒时右手撑地,腕部疼痛、肿胀。

查体:右腕部呈“枪刺刀”畸形( )A.Galeazzi骨折B.Colles骨折C.Monteggia骨折D.Chance骨折E.Smith骨折10.男,50岁。

摔倒左手掌着地,左腕部肿胀.疼痛,又线显示桡骨远端向掌侧,桡侧移位。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Chance骨折B.Jefferson骨折C.Smith骨折D.Barton骨折E.Colles骨折11.男,69岁,摔倒后左肩部着地受伤,肩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

肱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肱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肱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肱骨骨折是指上臂骨中的肱骨骨折,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手臂受到剧烈力量作用时,如摔倒时用手支撑地面或直接撞击到手臂。

肱骨骨折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并且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肱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1. 神经损伤:肱骨骨折时,周围的神经可能会受到压迫或拉伤,导致手臂感觉异常、无力或麻木。

严重的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手臂完全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

2. 血管损伤:肱骨骨折时,周围的血管可能会受到挤压或损伤,导致手臂周围的血液循环受阻。

如果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可能会引发组织坏死和感染。

3. 关节僵硬:如果肱骨骨折影响了肘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则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和功能受限。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预防肱骨骨折及其并发症的一些措施。

1. 防止跌倒:避免跌倒是预防肱骨骨折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要注意避免行走、跑步或做其他活动时出现滑倒或绊倒的情况。

尽量保持家中地面干燥,定期检查地毯或地板是否平整,使用安全扶手和防滑垫。

2. 强化肌肉和骨骼:维持良好的肌肉和骨骼健康可以减少骨折的风险。

进行定期的体力活动,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

此外,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骨骼健康。

3. 使用防护装备:在从事某些高风险活动时,如滑雪、骑自行车或进行激烈运动时,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可以降低骨折的风险。

佩戴头盔、护膝、护肘等防护装备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4. 营养均衡:良好的营养摄入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D、钙和其他关键营养素。

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骨骼生长和修复。

5. 避免过度使用:过度使用手臂和肘部可能增加肱骨骨折的风险。

要避免长时间、高频率地重复使用手臂或肘关节的活动,如重体力劳动或过度运动。

请注意,以上的预防措施虽然有助于减少肱骨骨折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如果发生肱骨骨折,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和指导。

84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84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84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肱骨髁上骨折后常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和前臂高度肿胀,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筋膜室综合征,导致缺血性肌挛缩症,如缺乏正确的功能训练可致骨折畸形愈合发生肘关节屈伸障碍等后遗症。

2011年2月~2012年8月,我科共收治了84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和术前术后相关并发症护理预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4例,其中,男60例,女24例,年龄1-18岁50例,成人34例。

受伤到入院时间48h内50例,3周内20例,大于3周14例。

受伤原因:摔跌伤40例,高处坠地伤20例,交通事故致伤24例。

骨折全部为伸直型,其中,闭合型50例,开放型15例,粉碎型19例。

伴尺偏型18例、桡偏型15例、并旋转者25例。

并有桡神经损伤11例、尺神经损伤7例、正中神经损伤5例、肱动脉损伤1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0例,受伤上肢肘关节部位和前臂高度肿胀15例,前臂皮肤表面可见大量水泡15例。

1.2 护理1.2.1 对于受伤到入院时间48h内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动态监测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尿量的变化。

高处坠地伤和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要注意观察神经系统、胸部、腹部和腰部有无病理性表现和体征,及时观察发现其他脏器的复合伤。

并注意其他肢体的表现,警惕患者不典型的骨折存在。

1.2.2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护理肘关节部位和前臂高度肿胀或有前臂皮肤表面大量水泡的患者应重点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情况,手部温度、感觉、运动、患肢指甲床颜色和充盈情况,用软皮尺测量最肿胀段臂围并标记,注意手指活动后前臂有无疼痛加重。

在应用药物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基础上,尽可能快的松解原有固定物品(石膏或夹板等),患者平卧位,肘关节伸直到30度~40度,或伸直到患者舒适位。

患肢抬高,高于心脏30度~35度,患肢后侧用单托石膏支撑。

室温保持在22~24度,患肢末端保暖,但不要用灯烤照和加温,肘部和前臂高度肿胀或前臂缺血的患者,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患肢切开减压和血管探查术前准备工作。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并发症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而严重的合并 症,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部位在前 臂掌侧进行性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或 减弱,感觉麻木或消退,末梢循环不良, 肢端肿胀、苍白、发凉发绀,被动伸直 屈曲手指时引起疼痛加剧,手指呈半屈 曲状态,屈指无力;受累前臂掌侧皮肤 红肿,张力大且有严重压痛;全身可有 体温升高,脉快。晚期:肢体出现典型 的福尔克曼缺血性挛缩畸形,呈爪形手, 即前臂肌肉萎缩、旋前、腕及手指屈曲、 拇内收、掌指关节过伸。这种畸形被动 活动不能纠正,桡动脉搏动消失。
并发症
神经损伤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神经损伤比较多见,发 生率为5%~19%。大多数损伤胃神经传导功能 障碍或轴索中断,数日或数月内可自然恢复, 神经断裂很少见,偶发生于桡神经。正中神 经损伤引起运动障碍常局限于掌侧骨间神经 支配的肌肉,主要表现为拇指与示指末节屈 曲无力,其他分支支配肌肉不受影响。
•处理方法:神经损伤的早期处理主要为支持疗法,被动活动
判断骨折断端旋转方向(侧位)
1、 肱骨下端旋转时,骨干宽度仍有变化,如骨折上下两断 端宽度不等亦说明有旋转移位。 • 2、近折端可根据肱骨两髁后侧皮质的不同厚度和不同轮 廓判断其旋转。正常肱骨的内 髁后侧皮质厚,侧位走行 较直。外髁后侧皮质薄,走行向后突隆呈弓形。肱骨侧 位两髁皮质是重叠的,近折端旋转时,那髁皮质在后即 向哪一侧旋转。如外髁皮质在后即外旋,内髁皮质在后 即内旋。 • 3、远折端可根据肱骨小头骨骺位置判断其旋转方向,外 髁骨骺在后方为外旋,在前方为内旋。
病因
运动伤 生活伤
交通事故
肱骨髁上骨折
间接暴力
骨折分型
通常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粉碎型。
1.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

骨科出科考试试卷(一)

骨科出科考试试卷(一)

中医骨伤科出科考试试卷(一)学校学院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陈旧性骨折就是()A.骨折畸形愈合B.骨折迟缓愈合C.骨折后1~2周就诊者D.骨折后2~3周就诊者2.锁骨骨折患者的姿势常为()A.头斜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B.头歪向患侧,下颌转向患侧C.头歪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D.头歪向健侧,下颌转向患侧3.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肱动脉破裂B.前臂缺血性肌痉挛C.正中神经损伤D.肘内翻4.压缩性骨折最常发生在()A.肱骨外科颈B.桡骨远端C.股骨颈D.椎体5.股骨粗隆部骨折容易发生()A.迟缓愈合B.不愈合C.髋内翻D.股骨头坏死6.出现膝粘征——阳性的髋部损伤是()A.股骨颈骨折B.髋关节前脱位C.髋关节后脱位D.髋关节中心性脱位7.腰椎管狭窄的主要症状是()A.腰痛B.腿痛C.腰腿痛D.反复腰痛和间歇性跛行8.脊椎骨折多发生于()A.颈椎B.颈胸段C.胸腰段D.腰椎二、填空题1、引起损伤的外力除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外,还有和。

2、桡、尺骨双折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前臂的。

3、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4、中医认为骨折的愈合过程为、和骨合。

5、骨折的基本移位方式有缩短移位、移位、移位、移位和移位。

三、名词解释1、颈干角2、功能复位3、弹性固定四、问答题1、小夹板固定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股骨颈骨折为什么常常难愈合?五、病例分析王某,男,36岁,已婚,农民,2017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暑夏之时,劳作后突然出现腰部疼痛5天,遂来就诊,现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中医疾病诊断:中医证候诊断: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中医治法:方剂: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中医骨伤科出科考试试卷答案(一)一、选择题1D2A3D4D5C6C7D8C二、填空题1肌肉强力牵拉力、累积性力;2旋转功能;3伸膝装置;4瘀去、新生;5侧方、成角、旋转、分离三、名词解释:1.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一个内倾角,称倾干角。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
Brauer CA,Lee BM,Bae DS,et a1.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dial and lateral entry pinning versus lateral entry pinning for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J].J Pediatr Orthop,2007,27(2):181—186.DOI:10.1097/bpo.0b013e3180316cf1.
上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 Swenson等1948年首次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交叉克氏
针固定技术以来,因该方法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固定时 问短等优点得到了广泛推广
Swenson AL.The treatment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by Kirschner-wire transfix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48,30A(4):993—997.
Gartland分类
• II型 骨折移位,前方骨皮质断
裂,后方骨皮质保持接触 • IIa单纯远折端后倾,后侧
皮质完整 • IIb骨折有横向移位或兼有
远折端倾斜
Gartland分类
• III型 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皮质无接触
针对不同分型,文献提示治疗方案: Ⅰ型,原位曲肘前臂旋前90°固定,4~6周左右拆除 ⅡA、B型,手法整复后固定方法同前 Ⅲ型,若手法复位失败,(无论是否伴随神经血管症状)应积 极尽早手术治疗
• 肢痛难忍(Pain) • 桡动脉搏动消失(Pulselessness) • 皮肤苍白(Pallow) •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 肌肉无力或瘫痪(Paralysis) • 被动牵拉痛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儿童常见骨折,约占四肢骨折中的5%,占肘部骨折中的60%左右,而且以伸直型骨折为主[1]。

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就是肘内翻,尺偏型骨折儿童肘内翻的概率达到50%[2]。

最近几年,国内外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就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标签: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来说,在强调应用最佳疗法让骨折断端能解剖复位的同时,还要关注固定位置、固定方法。

现在研究热点集中在整复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刺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3]。

在骨折治疗的同时还要预防和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缺血挛缩、肘内翻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肱骨髁上骨折可划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而伸直型又可分为桡偏型与尺偏型,90%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伸直型。

若得不到恰当治疗会引起肘内翻、神经血管受损、Wolkmann 缺血挛缩等严重并发症。

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研究进展[4]。

1.1 闭合复位外固定疗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是该类骨折的最基本疗法,几乎适用于所有骨折儿童。

复位要求需获得断端完善对线、彻底纠正骨折断端旋转畸形及前后或侧向倾斜,尤其是尺偏移位骨折,多数主张矫枉过正,将桡侧嵌插,稍分离尺侧,有助于预防肘内翻[5]。

①夹板固定方案:这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案,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夹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国内有研究者在84例伸直型闭合骨折治疗实验中应用小夹板固定患肢在屈肘900位置,并加垫使得骨折远端呈桡侧倾斜和桡偏位、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结果发现82例患者治疗良好,仅2例出现肘内翻[6]。

还有人研究选择超肘关节固定屈肘在1100左右、前臂旋前或中立位,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7]。

②石膏固定:该方案能有效控制前臂旋转及屈肘角度。

在前臂旋前位时,外侧桡骨压迫肱骨,内侧尺骨拉动肱骨,这种力学结构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骨化性肌炎
肱骨髁上骨折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1、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

其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末梢循环不良,手部皮肤苍白发凉,被动伸直屈曲手指时引起剧痛等,应立即将肘伸直,松解固定物及敷料,经短时间观察后血运无改善者,应及时探查肱动脉。

痉挛的动脉可用温盐水湿敷,动脉用普鲁卡因封闭。

确有血管损伤者,应行修补手术。

前臂肿胀加重,骨筋膜间室压力高者,应切开骨筋膜室减压。

2、肘内翻是常见的髁上骨折晚期畸形,发生率达30%。

对肘内翻发生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如骨折时肱骨内髁骺线发育不均衡;骨折远折段旋转未矫正;或在复位后由于前臂的自然旋前位及与上臂形成一向内侧的夹角,又导致旋转移位;尺偏型骨折未能矫正,因尺偏发生率高,故要求对尺偏型骨折应准确复位或矫枉过正,使之轻度桡偏。

在整复骨折复位后1周,拍X线正位片,根据骨痂在骨折端内、外分布情况预测肘内翻发生与否,若预知有肘内翻发生,在充分麻醉下手法轻揉折骨矫正于伸直位固定。

肘内翻畸形并不影响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影响外观及患者心理。

畸形超过20deg;以上,伤后1~2年畸形稳定则可行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术矫正。

3、肘外翻肘外翻很少发生,可见于肱骨外髁骨折复位不良病例。

严重时引起尺神经炎,应及早行神经前移或截骨矫正术。

4、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较多见,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少见,主要因局部压迫、牵扯或挫伤,断裂者少见。

随着骨折整复大多数于伤后数周内可自行恢复,若伤后8周仍无恢复,可考虑手术探查并作适当处理。

5、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在功能恢复期,强力被动伸屈肘关节,可导致关节周围出现大量骨化块,致使关节又肿胀,主动屈伸活动逐渐减少。

遇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被动牵拉关节,并应制动数周,以后再重新开始主动练习关节屈伸活动。

在儿童很少有手术切除增生骨性组织的必要。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ggksgz/bfb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