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热循环概述
第二章 焊接热过程

(2)产热机构
• 电弧热:焊接过程中热量的最主要的来源,利用气体介质中的放电 过程来产生热量,来熔化焊丝和加热工件;
• 电阻热:焊接电流过焊丝和工件时,将产生热量; • 相变潜热:母材和焊丝发生熔化时将产生相变潜热; • 变形热:构件变形时将产生变形热
焊接结构
(3)散热机构 环境散热:处于高温的工件和焊丝向周围介质散失热量; 飞溅散热:飞溅除发生质量损失之外,同时也伴有热量损 失。
1)Gauss模型 • Gauss热源模型是最早的分布热源模型,该模型用高斯函数描
述电弧覆盖区域内的热流密度,即
q(r) qm exp Kr 2
dn
2
3 k
K 为能量集中系数,主要取决于焊接速度、焊接规范等。
焊接结构
2)双椭球热源 Goldak在Gauss 的基础上改进了热源模型,他提出热流不仅作用 在表面,而是在一定深度上都有热流,即体积热源。而且热流密度 在宽度、长度、深度方向均为高斯分布。
T
Q
hc 4at
exp
r2 4at
焊接结构
(2)薄板快速移动热源相当于面热源
T
Q/ A
1
c(4at) 2
exp
x2 4at
焊接结构
2.3 焊接热循环
焊接热循环: ① 在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由 低而高,达到最大值后又由高而低的变化 ② 描述焊接热源对被焊金属的热作用过程
二维线热源温度场、一维面热源温度场。
•温度场分析假设: ① 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热物理常数不随温度而改变; ② 焊件的初始温度分布均匀,并忽略相变潜热; ③ 焊件的几何尺寸认为是无限的; ④ 热源集中作用在焊件上是按点状,线状或面状假定的; ⑤ 点热源不考虑散热。
《四焊接热影响区》PPT模板课件

(4)焊接规范对HAZ冷却速度的影响
HAZ的冷却速度受焊接电流、电弧 电压、焊接速度等的影响,冷却速度随 着焊接线能量的增加而降低(图5-68)。
焊接接头的形状对冷却速度也有影 响。角焊缝、T字接头的冷却速度比对 接焊缝的冷却速度要快得多。
焊接方法
各区的平均尺寸 (mm) 过 热 相变重结晶 不完全重结晶
手弧焊 埋弧自动焊 电渣焊 氧乙炔气焊 真空电子束焊
0.8~1.2 2.2~3.0 18~20
21 —
0.8~1.7 1.5~2.5 5.0~7.0
4.0 —
0.7~1.0 2.2~3.0 2.0~3.0
2.0 —
总宽 (mm)
2.3~4.0 6.0~8.5 25~30
四焊接热影响区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焊接热影响区(HAZ:heat affected zone)
焊接接头包括焊缝和焊接热影响区(图4-1) 。
HAZ也叫近缝区,是焊缝熔合区与母材被加热之间的区域, 是焊接接头最薄弱的部分(图4-2)。
第一节 焊接热循环
A体的不均匀将影响到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
二、 冷却过程的组织转变CCT图(1)
由于焊接与热处理的热循环特点不同(图4-20),所以即 使在同样的冷却条件下获得的组织也不一样(表4-9)。
表 4-9 焊接及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百分比
钢 冷却速度
组织
种 (℃/s) 铁素体 马氏体
(%) 珠光体及 中间组织
3 相变温度以上停留的时间(tH) tH包括加热时停留的时间t'和冷却
焊接热过程

焊接热过程1、焊接热过程复杂性表现:①焊接热过程的局部性和不均匀性;②焊接热过程的瞬时性;③焊接热源的相对运动。
2、热量来源:电弧热、电阻热、相变潜热、变形热。
电弧热:利用气体介质的放电过程来产生热量,并熔化焊丝和加热工件,焊接的主要热源。
电阻热:焊接电流流过焊丝和工件时,有焊丝和工件本身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产生的热。
3、散热机构:①环境散热、②飞溅散热4、热传递方式:热传导、辐射、对流、焓迁移。
5、分析焊接热过程需处理的问题:①热源;②热量传输方式;③传质问题;④相变;⑤位移、⑥力学问题。
6、焊接热源:①按形式:电能、机械能、光辐射能、化学能。
②按种类:电弧焊热源、气焊热源、电阻焊热源、摩擦焊热源、电子束焊热源、激光焊热源、铝热剂焊热源。
7、构件几何尺寸简化:①半无限扩展的立方体、②无限扩展的板、③长度无限扩展的板。
8、焊接热源模型:点热源、线热源、面热源、高斯热源、双椭球热源、广义双椭球热源。
9、焊接温度场:焊接过程中,某一时刻所有空间各点温度的总计或分布。
用等温面(线)表示。
等温面:工件上具有相同温度的所有点的轨迹。
10、焊接热循环:指焊接过程中,工件上的温度随着瞬时热源或移动热源的作用而发生变化,温度随时间由低而高,达到最大值后,又由高而低的变化。
简单说就是工件上某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它描述了该点在焊接过程中热源对其热作用的过程。
主要参数:①加热速度;②加热最高温度;③在相变以上温度停留时间;④冷却速度。
11、多层焊:长段多层焊(1m以上)、短段多层焊(50~400mm)(适合硬化倾向大和晶粒粗化倾向大的钢材焊接)12、热效率:熔化极焊接热效率>非熔化极,埋弧焊热效率>明弧焊,潜弧焊接热效率>明弧13、电极的熔化:是焊接电弧的重要功能之一,对焊接工艺过程、冶金过程、焊接缺欠的产生和焊接生产效率有很大影响。
14、电弧焊时加热和熔化电极的能量:电流流过焊丝的电阻热、电弧传给焊丝端部的热、化学反应热。
焊接冶金基础

(2) 熔池质量和存在时间 熔池质量在几克到几十几克之间,取决于焊接方法。 熔池液态存在的时间取决于焊接方法、焊接规范等。
表 1-4 碳钢电弧焊时溶池最大存在时间
焊接方法
焊接规范
熔池最大存在时间
I /(A) U (V) υ(m/h)
(s)
埋弧焊
575
36
50
840
37
41
20
1100
38
18
1560
2 短段多层焊:第一道焊缝仍处于高温时,进行第二 道焊缝的焊接。 短段多层焊适于焊接晶粒易长大而又 易于淬硬的钢种,尤其是用于铸铁补焊。
(五)焊接热循环调整方法
(1) 根据被焊金属选择合理焊接方法。
(2)合理选择工艺参数。在保证焊接质量 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焊接线能量E。但高效 焊接往往是高E。
(3)对淬硬钢采取预热或缓冷措施。
焊接线能量 E = Q =ηUI vv
式中:E-焊接线能量J/cm; v-焊接速度cm/s。
(三) 焊接传热的基本方式
(1) 传导:金属固体的内部、焊缝对熔渣之间的热传递。 (2) 对流:液态金属和液态熔渣的内部热传递。 (3) 辐射:焊条端部对熔池、热金属对大气之间的热传递。
二、焊接温度场
指焊接某一区域某一瞬 间温度的分布。也可以说, 温度是空间某点位置和时间 的函数。
(2) 将金属加热到塑性状态,施加压力使接触面的氧化膜被破 坏。加热也增加原子的振动能,促进扩散和结晶过程的进 行。
(3) 通过液态中间材料,如粘结剂或低熔点金属,将两个固态 金属连接在一起。
(4) 因液态金属原子之间的距离很容易达到rA,所以加热熔化 金属,凝固后两块金属即可实现连接。
焊接方法分为:
第二节 焊接热过程

第二节焊接热过程电弧焊时,焊件及填充金属被电弧加热熔化形成熔池,随着焊接热源移开后又冷却结晶形成焊缝,这样的加热与冷却过程称为焊接热过程。
焊接热过程的内容包括焊接热循环、焊接温度场、焊接传热的基本规律、焊接热源等。
一、焊接热过程的特点1)焊接热过程是在焊件的局部进行的。
通常焊条电弧焊时,熔池的质量仅为3~9g。
埋弧焊时,即使焊接电流很大,熔池质量也不超过100g。
因此对焊件整体来说,加热极不均匀。
2)焊接热过程是一个瞬时进行的过程。
主要体现在升温速度快,高温停留时间短,冷却速度快。
电弧焊时其加热速度可达1500℃/S以上,熔池存在的时间一般只有几秒至几十秒。
3)加热温度高。
电弧焊时,电弧的最高温度为5000~6000℃。
远高于金属的熔点。
对于低碳钢来讲,熔池的平均温度仅为(1770±100)℃,熔滴为(2300±200)℃,熔渣为(1550±100)℃。
表1-2-1列出了几种不同材质在不同焊接方法下熔池的平均温度。
表1-2-1熔池的平均温度(单位:℃)4)焊接过程中的热源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
焊件受热区域的不断变化,使得这种传热过程具有不均匀性。
二、焊接温度场1.焊接温度场的概念热能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
在电弧焊中,热能传给焊件主要是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
焊件受到电弧热源加热时,温度就会升高。
由于焊接热过程的特点,离开热源不同的距离,在不同的时刻,焊件上的各点温度都是不同的。
但这种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
焊接温度场就是在焊接过程中的某一瞬时,焊件上各点的温度分布。
通常用等温线或等温面来表示(图1—2-1)。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焊接温度场,对实际焊接条件下复杂的热过程进行简化处理,如假设热源的功率稳定不变,热源作恒速直线运动,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以热源为中心的温度场达到饱和状态而趋于不变等等。
另外根据焊件的尺寸和热源的性质把温度场分为一维(单向线性传热)、二维(平面传热)、三维(空间传热)三种状况。
第三章:焊接基础知识

三、焊接热循环
• 焊接热循环的概念
T
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秱 动时,焊件上某点温度由 低而高,达到最高值后, 又由高而低随时间的变化 称为焊接热循环
t
焊接热循环是用来描述焊接过程中热源对母 材金属的热作用。
• 在焊缝双侧丌同距离的各点所经历的热循环是 丌同的(见下图)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
(一)加热速度(v H) v H= d T / d t
2)置换氧化 ①熔渣中癿SiO2、MnO等发生以下反应: (SiO2)+2[Fe][Si]+2FeO (MnO)+[Fe][Mn]+2FeO 焊缝增Si,Mn,使Fe氧化温度升高, K,故置换氧化主要发生在高温区,随着温 度降低,熔池后部癿低温区Si、Mn被氧化, 生成夹杂
②药皮中含Al、Ti、Cr等强脱氧元素时,置换脱氧效 果更明显,高碳高强钢应采用无SiO2药皮
一、对焊接区癿保护
1.光焊丝焊接时 [N] =0.105﹪~0.218﹪,增加20~45倍, [O] =0.14﹪~0.72﹪,增加7~35倍, [Mn]、[C]蒸发、氧化损失易产生气孔,导 致塑性韧性下降,光焊丝无保护癿焊接丌实用 2.保护方法 药皮、熔渣、药芯、保护气体、自保护等 3.保护效率 不保护方法有关,一般惰性气体保护效果较好
1.药皮反应区
二、焊接冶金学反应区及其反应条件(以 焊条电弧焊为例)(P.45、46,图2-3)
(1)产生癿气体
①100~1200°C:水分蒸发、分解、氧化 a. <100°C 吸附水分蒸发 b.>200~400°C 排除结晶水 c. >400°C 排除化合水 ②有机物癿分解和燃烧:产生CO2、CO、 H2 ③碳酸盐癿分解(大理石CaCO3、菱苦土 MgCO3):产生CO2 ④高价氧化物分解(赤铁矿Fe2O3、锰矿 MnO2):产生O2
焊接热循环

即:t H = t′+ t″
奥氏体不仅在加热过程中长大,而且冷却过程中也在长大 ——奥氏体长大的热惯性.
加热速度ωH 最高加热温度Tm 相变温度以上
晶 粒 大 小
停留时间tH
冷却速度ωc (或冷却时间t8 / 5)
相 变 组 织
(4)冷却速度 ωc
冷却速度是决定焊接HAZ组织和性能的主要参数。
i. 某一温度下的冷却速度(瞬时冷速) ωc
② 接头形式 不同接头形式的导热有差异,冷速不同。
相同板厚的丁字接头冷速要比V字接头大约1.5倍。
③ 焊道长度 接头形式、焊接参数一定时,焊道越短,冷速越大。
当焊道长度<40mm时,冷速明显增大。 弧坑处冷速约为焊缝冷速的2倍;甚至 比引弧断大20%。
④ 焊接线能量 随E增大,Tm 、tH增大 , ωc增大。
低碳、低合金钢熔合线附近在冷却过程中,冷到540℃左右的瞬时冷速。 因焊接冷速快,瞬时冷速测定困难,常用如下冷速:
ii. 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冷速
速。
为便于研究,常采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时间”来表示平均冷
即在某温度范围内,冷却所持续的时间。 如 t8/5 ,t8/3 , t100 等。
c
t8/5-熔合线附近的金属从800℃冷却到500℃所持续的时间。 t8/3-熔合线附近的金属从800℃冷却到300℃所持续的时间。 t100-熔合线附近的金属从Tm冷却到100℃所持续的时间。 注: 冷裂倾向较大的钢种用t8/3 和t100 表示冷速;
(1)长段多层焊焊接热循环
长段多层焊,指每道焊缝较长(>1m)。 在焊接后一层时,前一焊层已冷至较低的温度(100~200或MS点以下) 图5-4 。 长段多层焊适于淬硬倾向小的钢种的焊接。 淬硬倾向较大的钢种,不适于长段多层焊。 淬硬倾向大钢种焊接时,层间温度较低,熔合线附近易出现淬硬 组织而产生裂纹。必须采用相应的工艺措施,如焊前预热,控制层 间温度,缓慢冷却等。
焊工中级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图文

第九章 焊 接 接 头
目录
三、焊缝金属中的氮 四、焊缝金属中的硫 五、焊缝金属中的磷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焊接接头概述
一、焊接接头的组成
用焊接方法连接的接头称为焊接接头, 焊接方法应用最广泛的能源是使焊接材料和母材熔化的电能源, 熔焊焊接接头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焊件或零件用熔焊焊接方 法连接的接头,它由焊缝金属、熔合区、热影响区组成,熔焊焊接接 头组成见图9-1,
目录
第一节 焊接接头概述 一、焊接接头的组成 二、焊接接头的形式 第二节 焊接热循环概述 一、焊接热循环的主要特点 二、影响焊接热循环的因素 第三节 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一、焊缝熔池的一次结晶 二、焊缝金属的二次结 三、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第九章 焊 接 接 头
目录
第四节 改善焊接接头性能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方法 二、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 三、选择合适的焊接热输入 四、选择合理的焊接操作方法 五、正确选择焊接材料 六、正确选择焊后热处理方法 七、控制熔合比 第五节 焊缝金属中的有害元素 一、焊缝金属中的氧 二、焊缝金属中的氢
第三节 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2 热影响区的强度和塑性变化
热影响区的强度和塑性变化情 况如图9-7所示,
3 热影响区的韧性变化
热影响区冲击韧度的变 化如图9-8所示,
图9-7 热影响区的强度和塑性变化
图9-8 热影响区冲击韧度的变化
第四节 改善焊接接头性能的方法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方法 二、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 三、选择合适的焊接热输入 四、选择合理的焊接操作方法 五、正确选择焊接材料 六、正确选择焊后热处理方法 七、控制熔合比
3.控制氧的措施
1 纯化焊接材料 2 正确选择焊接参数 3 脱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焊接热循环概述
一、焊接热循环的特点
热能传递方式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
在利用电弧热进行焊接时,电弧热传递给焊件的方式是传导和辐射。
由于在焊接过程热源在不断的移动,不同的距离、不同的时刻焊件各点的温度都是不同的。
焊接温度场,是焊接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在焊件上各点的温度分布
焊接温度场能反映出焊件温度在某一瞬间在空间的分布情况,但不能说明焊件上各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这种反映焊件上的某一点,在焊接热源的作用下,其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由高到低的过程为焊接热循环。
焊接热循环的主要参数是加热速度、加热最高温度、禁止变温度以上的停留时间和冷却速度。
特征:
1)虽然焊接过程加热温度高,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都大,但是,加热速度比冷却速度更大。
2)焊件各点的热循环不同,越靠近焊缝中心位置,,峰值
温度越高,加热温度和冷却温度也越大,反之亦然。
二、影响焊接热循环的温度的因素
(1)焊接热输入:是综合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的参数,当焊接电流或电弧电压越大,而焊接速度不变或减小,则焊接热输入越大;当焊接速度越大,而焊接电流或电弧电压不变或减小,则焊接热输入越小。
由此,焊接热输入越大,在高温停留的时间就越长,焊后冷却速度也就变慢。
焊接热输入变小,在高温停留时间也变短,焊后的冷却速度将变快。
(2)焊接方法:焊接方法不同,加热速度、高温停留时间、焊后冷却速度及焊接热输入都有所不同。
不同焊接方法的热输入
焊接方法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焊接热输
入
180 24 0.25 17280 焊条电弧
焊
(3)焊前预热在焊接热输入相同的情况下,焊前预热可以降低焊后冷却速度。
但是,不会增加在高温停留的时间。
所以焊前预热不会使焊弧组织晶粒粗化加剧,力学性能变差。
相
反却可以避免焊缝组织淬硬。
(4)层间温度:层次温度与焊前预热的作用相同。
(5)其他因素:
1)焊件厚度增加时,焊件在高温停留的时间减小,冷却速度加快。
2)接头形式的影响:由于接头的散热面的不同,冷却速度各不相同。
3)热导率的影响:热导率大的材料,冷却速度快,焊件在
高温停留的时间短;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