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复习学案全章可直接

高二化学选修复习学案全章可直接
高二化学选修复习学案全章可直接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

一、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思考】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两大守恒、能量转化形式是什么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 变化和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 守恒和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

2.焓变

【思考】焓变的定义、符号、单位是什么

(1)定义:在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

(2)符号: 。 (3)单位: 或。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回顾】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

【跟踪练习1】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

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

【跟踪练习2】SF

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

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

2(g)SF

6

(g)的反应热

ΔH为。

【练后反思】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E1为正反应活化能,E2为逆反应活化能,ΔH=E1-E2;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和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变化。

如:2H

2(g)+O

2

(g)2H

2

O(l) ΔH=·mol-1

表示: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kJ的热量。

3.书写注意事项:

(1)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若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 、 、 、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方程式右边必须写上ΔH ,并注意符号、单位。ΔH 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 -1

)。

(4)注意守恒关系。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 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 数值也要加倍。

【跟踪练习3】已知化学反应A 2(g)+B 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

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 。

【跟踪练习4】在298K 、101kPa 时,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

Q kJ(Q >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5mol·L -1的KOH 溶液

100mL,且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g)+13

2O 2(g)4CO 2(g)+5H 2O(l) ΔH =-16Q kJ·mol -1 (g)+132O 2(g)4CO 2(g)+5H 2O(l) ΔH =-8Q kJ·mol -1 (g)+132O 2(g)4CO 2(g)+5H 2O(l) ΔH =-Q kJ·mol -1 (g)+132O 2(g)

4CO 2(g)+5H 2O(g) ΔH =-Q kJ·mol -1

【练后反思】“五看”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看热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2)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3)看ΔH的“+”“-”符号是否正确; (4)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5)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三、两类重要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

1.燃烧热

【思考】燃烧热的概念、意义是什么如何正确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以及进行燃烧热的相关计算

(1)概念:在101kPa时,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

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可燃物中的下列元素完

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

2(g),H→H

2

O(l),S→SO

2

(g)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ΔH=·mol-1,表示在101kPa时,1molC 燃烧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

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例如:C

8H

18

(l)+25

2

O

2

(g)8CO

2

(g)+9H

2

O(l)

ΔH=-5518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ΔH= 。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放=n(可燃物)×ΔH(燃烧热),

式中:Q放为;n为;ΔH 为。

2.中和热

【思考】中和热的概念,以及中和热的测定原理装置图是怎样的

(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

2

O时的反应热。

(2)注意几个限定词:①;②产物是;③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3)中和热的测定:

①测定原理:ΔH= 。

式中:c=·(g·℃)-1=×10-3kJ·(g·℃)-1;n为。

②实验装置如图:

【跟踪练习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以下ΔH的数值均正确)。

(1)S(s)+3

2O

2

(g)SO

3

(g) ΔH=-315kJ·mol-1(燃烧热)( )

(2)NaOH(aq)+HCl(aq)NaCl(aq)+H

2

O(l) ΔH=·mol-1(中和

热)( )

(3)已知H+(aq)+OH-(aq)H

2

O(l) ΔH=·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kJ·mol-1( )

(4)已知CH

3OH(g)+1

2

O

2

(g)CO

2

(g)+2H

2

(g) ΔH=·mol-1,则CH3OH(g)

的燃烧热ΔH=·mol-1( )

(5)H

2

(g)的燃烧热ΔH=·mol-1,则2H2O(g)2H2(g)+O2(g) ΔH=+·mol-1( )

(6)葡萄糖的燃烧热ΔH=-2800kJ·mol-1,则1

2C

6

H

12

O

6

(s)+3O

2

(g)

3CO

2(g)+3H

2

O(l) ΔH=-1400kJ·mol-1( )

(7)已知101kPa时,2C(s)+O

2

(g)2CO(g) ΔH=-221kJ·mol-1,则该

反应的反应热为221kJ·mol-1( )

(8)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

2

O(l) ΔH=·mol-1,则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

(9)已知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mol-1,则98%的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

(10)CO(g)的燃烧热ΔH=·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kJ·mol-1( )

【练后反思】1.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

(1)用“焓变(ΔH)”表示反应热时,ΔH>0表示吸热,ΔH<0表示放热,因而,ΔH后所跟数值需要带“+”“-”号。

(2)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表示还是用“焓变”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需要带“+”“-”号。

2.正确理解中和热,注意实验操作与计算细节

(1)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

(2)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L-1)。若溶液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程度达不到100%,这样使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会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误差。

(3)使用两只量筒分别量取酸和碱。

(4)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最高温度时,测完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5)取多次实验所得t1、t2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而不是求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四、有关反应热的比较、计算

1.ΔH的比较方法

比较ΔH的大小时需考虑,对放热反应,放热越

多,ΔH;对于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

2.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

(2)根据求算。

【强调】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

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或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

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当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运算,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④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3)根据物质的燃烧热进行计算:Q(放)=n(可燃物)×ΔH(燃烧热)

【跟踪练习6】若向三份等体积·L-1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则上述过程中的焓变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跟踪练习7】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在室温下将1mol 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而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uSO

4·5H

2

O(s)CuSO

4

(s)+5H

2

O(l) ΔH=+Q2kJ·mol-1,则Q1与Q2的大小

关系为。

五、能源

【思考】能源的概念、发展阶段、分类及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和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1.概念:能提供能量的资源。

2.发展阶段: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

3.分类:

(1)化石燃料:

①种类: 、、。②特点:蕴藏量有限,且再生。

(2)新能源:

①种类: 、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等。

②特点:资源丰富, 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

4.能源问题:

(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

可再生,最终将会枯竭。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5.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①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②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一是保证燃烧时有适当过量

的空气,如鼓入空气、增大O

2

浓度等;二是保证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燃料粉碎成粉末,将液体燃料喷成雾状等。

(2)开发新的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随堂检测

1.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

(反应物)[A…B…C]

(过渡态)

AB+C

(生成物)

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

C.正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2.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3.通常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 ),化学反应的Δ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供计算使用。 化学键 Si —O Si —Cl H —H H —Cl Si —Si Si —C 键能

/(kJ·mol -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工业上的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 4(g)+2H 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为 。

4.已知2SO 2(g)+O 2(g)

2SO 3(g) ΔH =·mol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固

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 2、1molO 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 1kJ,在同样条件下,向该容器中通入2molSO 3,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2kJ,则

Q 1和Q 2的关系为 。

5.实验室用4molSO 2与2molO 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mol -1,当放出热量时,SO 2的转化率为 。

6.实验测得:101kPa 时,1mol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1mol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 2,放出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①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mol -1 ②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mol -1 ③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mol -1 ④2H 2(g)+O 2(g)

2H 2O(l) ΔH =·mol -1

A.仅有②

B.仅有②④

C.仅有②③④

D.全部符合要求

(g)+O 2(g)2SO 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 2(g)

氧化为1molSO 3(g)的ΔH =-99kJ·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C 分别表示 、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 2O 5作催化剂,加V 2O 5会使图中B 点升高、降低还是不变 ,理由是 。

(2)图中ΔH = kJ·mol -1

(3)V 2O 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 2O 5氧化SO 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为V 2O 5。试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课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3.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学会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4.学会利用复合判据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学习过程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 或生成物浓度的 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 。

(3)单位: 或 。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指 。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 等。 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外界条件(外因)有关。 【跟踪练习1】1.对于可逆反应A(g)+3B(s)

2C(g)+2D(g),在不同条

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L -1·min -1 (B)=·L -1·s -1 (D)=·L -1·min -1 (C)=·L -1·s -1

和纯净的O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 3(g)+3O 2(g)

2N 2(g)+6H 2O(g)。

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L 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H 3和3molO 2,4min 后,测得生成的H 2O(g)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 )

(N 2)=·L -1·min -1 (H 2O)=·L -1·min -1 (O 2)=·L -1·min -1 (NH 3)=·L -1·min -

1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 概

念: 。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下的可逆反应,改变条件时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v正≠v逆,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 ;

当v正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

注意: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范围: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等。

3.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描述方法——转化率、产率

(1)反应物的转化率=

(2)产物的产率=产物的实际量

该产物的理论量

×100%

【跟踪练习2】1.一定温度下,反应N

2(g)+O

2

(g)2NO(g)在密闭容器

中进行,回答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

(2)恒容充入N

2

: ;

(3)恒容充入He: ;

(4)恒压充入He: 。

2.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可逆反应:(甲)2NO

2

(g)

2NO(g)+O

2(g),(乙)H

2

(g)+I

2

(g)2HI(g)。

现有下列状态:

①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

②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

③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④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

⑤百分含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⑨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⑩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能表明(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能表明(甲)(乙)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3.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存在可逆反应:(甲)2X(g)

Y(g)+Z(s),(乙)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能表明(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三、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用符号表示。

2.表达式: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2)K只受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跟踪练习3】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O

2(g)+H

2

(g)

CO(g)+H

2

O(g),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5010001200

K

回答下列问题:

(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CO

2

)=c(CO) 不变

C.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正(H

2

)=v正(CO2)

(H

2

)保持不变

(3)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

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为;在此温度下,若

该容器中含有1molCO

2

、、、,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四、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的判断

1.自发反应 定义: 。

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根据体系存在着力图使自己的能量趋于“最低”和“有序”的自然规律,由 和 判据组合的 适合于所有的过程。即:

ΔG =ΔH -T ΔS 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 =ΔH -T ΔS 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ΔG =ΔH -T ΔS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跟踪练习4】1.已知:(NH 4)2CO 3(s)

NH 4HCO 3(s)+NH 3(g)

ΔH =+·mol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熵变小于0,焓变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都能自发进行

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ΔH 与ΔS 综合考虑

2.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用于制造器皿,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100kPa 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

已知:在0℃、100kPa 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的反应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 =·mol -1,ΔS =·mol -1·K -1。

随堂检测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

A.等体积·L -1盐酸和·L -1硫酸分别与·L -1NaOH 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mol·L -1盐酸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盐酸和硝酸分别与等质量的Na 2CO 3粉末反应

D.等体积·L -1盐酸和·L -1硫酸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 2和H 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 内H 2

的平均速率:v (H 2)=·(L·s)-1,则2s 末NH 3的浓度为( )

-1-1

-1-1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

A.浓度均为·L -1的Na 2S 2O 3溶液和硫酸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浓度均为·L -1的Na 2S 2O 3溶液和硫酸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浓度均为·L -1的Na 2S 2O 3溶液和硫酸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30℃

D.浓度均为·L -1的Na 2S 2O 3溶液和硫酸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4.将氯酸钾加热分解,在内放出氧气5mL,加入二氧化锰后,在同样温度下内放出氧气50mL,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是未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

5.已知:C+CO 22CO,ΔH 1>0,反应速率v 1;N 2+3H 22NH 3,ΔH 2<0,反应

速率v 2。如升温,v 1和v 2的变化是(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少 增大,v 2减少 减少,v 2增大

6.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

2C(g)+2D(g)的速率测定实

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v (A)=·(L·s)-1 ②v (B)=·(L·s)-1

③v(C)=·(L·s)-1④v(D)=·(L·s)-1。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双选)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能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

A.加热

B.加压

C.加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

8.(双选)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s)+O

2(g)CO

2

(g),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习课

学习目标

1.复习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

2.复习回顾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事项。

3.复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

学习过程

专题1 关于“酸的强弱的证明方法”的问题

【例1】常温下·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措施能使溶液pH=(a+1)的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L -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当堂检测1】室温条件下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其中的观察要点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观察要点

A

等浓度的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恰好反应时的体积比 B

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

溶液pH 的变化

C

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和等量镁条反应

产生H 2的起始速率

D 将pH=4的醋酸稀释成pH=6的溶液 加H 2O 的量

专题2 离子共存问题

【例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Ba 2+、Cl -、N O 3- +、Hg 2+、S 2-、S O 42-

H 4+、H +、S 2O 32-、P O 43- a 2+

、Al 3+、Br -、C O 32-

【当堂检测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

、Al 3+

、Cl -、C O 32-

+

、Na +

、Fe 2+

、Mn O 4-

+

、Ca 2+、Cl -、N O 3- +、N H 4+、OH -、S O 42-

专题3 溶液pH 的计算

【例3】在T℃时,Ba(OH)2的稀溶液中

c(H+)=10-a mol·L-1,c(OH-)=10-b mol·L-1,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4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

序号

氢氧化钡溶液的体

积/mL

盐酸的体积/mL溶液的pH

①8

②c

③d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8 =4 =9 =6

【当堂检测3】25℃时,K W=×10-14;100℃时,K W=×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

2SO

4

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时,·L-1Ba(OH)

2

溶液和·L-1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时,·L-1NaOH溶液与·L-1CH

3

COOH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

2SO

4

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专题4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例4】醋酸钡[(CH

3COO)

2

Ba·H

2

O]是一种媒染剂,下列有关·L-1醋酸

钡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 (Ba2+)>c(CH3COO-)>c(OH-)>c(H+)

(H+)+2c(Ba2+)=c(CH3COO-)+c(OH-)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四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总结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 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 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式中 ,如: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 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 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 ,Cu Zn2++2e-;Cu= 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 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高二化学选修5期末测试题1[1]

高二化学选修5期末测试题1 说明:1.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卷上; 2.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其中一名航天员身穿国产的舱外航天服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该航天服的面料是由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的,据此分析,该面料一定不具有的性质是() A.强度高,耐高温 B.防辐射,防紫外线 C.能抗骤冷、骤热 D.有良好的导热性,熔点低 2.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966061.html,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A、乙烷和己烷 B、CH3COOH、C3H6O2 OH CH2OH C、和 D、HCHO、CH3COOH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7.下列五组物质,其中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组是 ( ) ○1淀粉和纤维素○2硝基乙烷C2H5NO2和甘氨酸NH2CH2COOH ○3乙酸和乙二酸 ○4二甲苯和苯乙烯○52—戊烯和环戊烷 A.○1○2 B.○2○3○4 C.○1○3○5 D.○2○5 8. 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A. 2-甲基-4-乙基戊烷 B. 2,3-二乙基-1-戊烯 C. 2-甲基-3-丁炔 D. 对二甲苯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是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l)+O2(g)===CO2(g)+2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ΔH=-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5、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专题一第二节基础题(word有答案)

2019-2019 学年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5 专题一第二节基础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 1.能够测定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方法是() ①质谱②红外光谱③紫外光谱④核磁共振谱. A.①②B.③④C.②D.①④ 2.某气态烃1mol 与2mol HCl 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加成产物1mol 又能与8mol Cl2 反应,最后得到一种只含碳、氯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气态烃为()A.丙炔B.1﹣丁炔C.丁烯D.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①CH3﹣CH=CH2 和CH2=CH2 的最简式相同 ②CH≡CH 和C6H6 含碳量相同 ③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 ④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 ⑤标准状况下,11.2L 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⑥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核磁共振谱法.A.2 种B.3 种C.4 种D.5 种 4.某物质的分子式为C2H6O,若要确定其共价键种类,下列方法能实现的是A.质谱法B.李比希法 C.红外光谱法D.核磁共振氢谱法 5.下列有机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信号的是() A.CH3COOCH3 B.HCHO C.HCOOH D.CH3OH 6.以下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A.蒸馏用于分离 液态有机混合物B.燃烧法是研究有机物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C.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D.对有机物 分子红外光谱图的研究有助于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 第 1 页

7.具有一个醇羟基的有机物A7g 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生成10.2g 乙酸某酯,经分析还有1gA 剩余,则A 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① CH3CH2OH ② CH3CH2CH2CH2OH ③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有机物燃烧时可能产生一定量的黑烟,下列各组有机物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最浓的一组是() A.CH3﹣CH2OH 和H2 B.CH4 和CH3CH2CH3 C.CH2═CH2 和CH2═CH﹣CH3 D .和H﹣C≡C﹣H 9.某有机物样品3.1g 完全燃烧,无论何种比例混合,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共增重7.1g,经过滤后得到10g 沉淀.该有机物样品可能是() ①乙二醇②乙醇③乙醛④甲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 A.①② B.①C.①④ D.④ 10.燃烧0.2mol 某有机物,得到0.4mol CO2 和0.6mol H2O,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该有机物中含有2 个碳原子和6 个氢原子 B.该有机物中碳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3:1 C.该有机物中含有2 个CO2 和3 个H2O D.该有机物的1 个分子里含2 个碳原子和6 个氢原子,还可能含有氧原子11.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共0.1mol,完全燃烧后得到4.48LCO2(标准状况下)和3.6g 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A.CH4 和C3H8 B.CH4 和C3H4 C.C2H4 和C3H4 D.C2H4 和C2H6 12.某化合物6.2g 在O2 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2 和5.4g H2O .下列说法正 第 2 页

2020-2021年高二化学选修5醇酚学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化学选修5醇酚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醇与酚结构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了解苯酚的用途; 3.通过分析乙醇和苯酚的化学性质,进一步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一.基础知识 1.苯酚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或,苯酚分子可看作苯分子中的被取代的生成物。 2.物理性质:纯净的苯酚是,俗称。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小部分发生而呈色,有气味。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当温度高于0C时,以;苯酚易溶于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浓溶液沾到皮肤上是,应立即用洗涤。 3.苯酚的化学性质 ⑴苯酚的弱酸性: 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现象有。苯酚的酸性比无机弱酸碳酸,写出比较酸强弱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

是。 ⑵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方程式:;现象是 。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既不需要,也不用 比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苯酚受的影响,苯环上的H变得了。(该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⑶苯酚的显色反应:遇呈色,用于检验苯酚。 4.酚与芳香醇 酚是苯环碳直接连接羟基的化合物。--OH连接在苯环取代基上的化合物是芳香醇。比如分子式为C7H8O的化合物可能是酚类:有三种分别是、、;也可能是醇类:;也可能是醚类:。 二.【例题精选】: 例1:苯酚具有微弱的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A.红色B.蓝色C.黄色D.不变色 例2: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溶液变浑浊的是:( ) A.NaAlO2溶液B.NaOH溶液C.溶液D.Ca(OH)2溶液 例3:比较①乙醇;②苯酚;③甘油;④碳酸;⑤水。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动顺序例4:写出下列各步的化学反应: CaCO3CaOCaC2C2H2苯氯苯苯酚2,4,6—三溴苯酚

高二化学会考_复习学案

2009年高二化学会考 复习学案 (一)、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量 重要概念: 1.物质的量(n ): 。 单位: 公式: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 ,近似值为 。 3.摩尔质量(M ): 。单位 : 公式: 4.气体摩尔体积(V m ): 。单位: 。 特定条件下(标准状况) 。公式: 5.物质的量浓度(c ): 。 单位 : 公式: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有关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反应物 表现性质 变化过程 发生反应 所得产物 氧化剂 氧化性 被还原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得电子) 还原剂 还原性 被氧化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失电子) 氧化还原同时发生,对立统一,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化合价升降相等 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非金属单质:Cl 2、Br 2、O 2、O 3等 (2)含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 2SO 4、HNO 3, KClO 3、KMnO 4、K 2Cr 2O 7;MnO 2等 (3)金属性较弱的高价阳离子:Fe 3+、Ag + 等 (4)过氧化物: Na 2O 2、H 2O 2等 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金属单质:Na 、Al 、Zn 、Fe 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H 2、C 、Si 等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CO 、SO 2等 (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酸:H 2S 、HI 等 (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盐:FeSO 4、Na 2SO 3等 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浓度、温度、溶液酸碱性 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最高价态的只有 性,最低价态的只有 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强弱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3)先后规律: 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若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加入的氧化剂首先与还原性相对强的还原剂 反应。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依据: (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判断 (2)化学反应条件判断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判断 (5)根据化合价判断 (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 三、离子反应 常见题型: 直接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 判断离子是否共存 质量(m ) 粒子数(N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0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将试题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Mg 24 A1 27 S 32 Cl 35.5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3.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智能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碱性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C. 铅蓄电池中,Pb02做负极 D. 铜锌原电池(稀硫酸做电解质)工作时,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 B. 1 moL H2生成1 mol H20时放出的热量就是氢气的燃烧热的值 C. 用1 mol/L的硫酸和适量的稀的Ba(OH)2溶液反应可以测量中和热的值

D. 条件相同,用16 g固体硫或32 g固体硫分别在02中充分燃烧,测定的硫的燃烧热不同 6. 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A.含OH-的溶液 B. pH>7的溶液 C. c(OH-)>c(H+)的溶液 D.能与金属A1反应放出H2的溶液 7. 对于反应4C0(g)+2N02(g) N2(g)+4C02(g),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 速率最慢的是 A. v(CO)= 1.6 mol/(L?min) B. v(N02)=0.9 mol/(L?min) C. V(N2)=0.25 mol/(L?min) D. v(CO2>2)=1.2 mol/(L?min) 8.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 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 C. 加热时,化学反应只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D.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 9. 下列过程不需要通电就能进行的是①电离②电解③电镀④电化学腐蚀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2015年2月科学家成功观察到CO与O形成化学键生成C02的全过程(CO和O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000 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以表示为:CO+O催化剂C02 B.该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钌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11. 下列关于Na2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电离程度小 B.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NaHC03溶液中滴加酚酞颜色更深 C. VLamoL/L的Na2C03溶液中,若C032-的数目为NA;则Na+的数目大于2N A D. CaC03在饱和Na2C03溶液中的K SP比在纯水中的K SP小 12已知:①4NH 3(g)+502(g)= 4N0(g)+6H20(g) H=-908 kJ/mol; ②N 2(g)+02(g) = 2NO(g) H= + 180 kJ/mol。 则汽车工作时氨气和N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2NH 3(g)+3NO(g) = 2.5N2(g)+3H20(g) H= —1808 kJ/mol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1)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 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表示方法都是有ΔH时才有负号。 3.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不同。不同的物质燃烧热不同。

高二化学选修5归纳与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高二化学《化学与生活》导学案 新人教版

高二化学《化学与生活》导学案新人教版 1、必做题35分钟内完成,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选做题。 2、10分钟对照正确答案自我批改、自我订正。 3、最后将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写在反思栏中必做题 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也不溶解 B、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1965年我国科学家最先合成的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 D、浓HNO3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HNO3和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 2、下列家庭化学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中含有碘 B、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D、用鸡蛋白、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 3、蛋白质发生的下列过程中,可逆的是: A、变性 B、煮熟 C、盐析

D、加入浓硫酸 4、维生素C具有的性质是: A、难溶于水 B、强还原性 C、强氧化性 D、加热难分解 5、“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盐类 D、糖类 6、关于合理饮食有利于健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B、饮用水越纯净越好 C、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 D、调味剂和营养剂加得越多越好 7、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c 到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极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A、a>b>c>d

高二化学导学案精编

高二化学导学案精编

高二化学导学案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4~87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课前预习案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 2、及时整理、自我点评,及时完成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 3、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笔记本上,多复习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腐蚀带来的危害,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涵义,认识钢铁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及原理,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了解常见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及其原理。 自主·课前预习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是___________与周围的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损耗的现象。金属腐蚀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或等直接发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例 如,。 3、电化学腐蚀:与接触时,会发生 反应,比较的金属。例 如,。 4、从本质上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都是金属原子___________电子被___________的过程,但是腐蚀过程伴有电流产生,而

腐蚀过程却没有。在一般情况下,两种腐蚀同时发生,只是___________腐蚀比___________腐蚀普遍得多,腐蚀速率也___________。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总是作为原电池__________极的金属被腐蚀,作为__________极的金属不被腐蚀。如果能让被保护金属成为______极,则该金属就不会被腐蚀。要达到这个目的,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 2、除了电化学防腐蚀外,金属防腐蚀方法还有很多种。例如, 还可以采用等方法使金属与空气、水等物质隔离,以防止金属腐蚀。 预习自测 1、下列事实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埋在潮湿土壤中的铁管比干燥土壤中的更易被腐蚀 B.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 C.钠放入水中后消失 D.镀银的铁制品,镀层破损后,露出的铁更易被腐蚀 2、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双选)()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 B.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 C. 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D.常温下铝跟稀硫酸快速反应,跟浓硫酸几乎不反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B、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马口铁(镀锡)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 D、白铁(镀锌)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考试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部分原子量:H—1 C—12 O—16 S—32 Na—23 第I卷(共36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⑤煤⑥生物质能⑦核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⑥⑧ C.①②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氨水有下列平衡:NH3·H2O NH4+ + OH–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c(NH4+)增大的是 A.加NaOH B.加盐酸C.加NH4Cl D.加热 3、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为:Cu2++2e–= Cu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Ba2+、Cl–、NO3–B.Na+、Ca2+、I–、NO3– C.NH4+、Al3+、Br–、SO42–D.K+、Na+、HCO3–、SO42– 5、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5×10—16 ,K sp(AgBr)=7.7×10—13,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 AgBr B.AgCl> AgBr>AgI C.AgBr >AgCl>AgI D.AgBr >AgI>AgCl 6、已知:△G=△H-T△S,△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熵变,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B.焓变小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专题五 脂肪烃

易错点一: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易错题典例】1mol某链烃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化合物A,化合物A最多能与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化合物B,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烃分子内既有碳碳双键又有碳碳三键 B.该烃分子内碳原子数超过6 C.该烃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D.化合物B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C 【错因分析】以有机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性质,其中不饱和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饱和烃易发生取代反应,易错点:(1)烯烃或炔烃与H2加成的比值关系不明确,通常1mol碳碳双键与1molH2完全加成,1mol碳碳叁键与2molH2加成;(2)不能正确理解烃的取代反应原理,1mol该烃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烃中含有12个H 原子;(3)忽视原子守恒,注意化合物A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来源于氢气,原链烃分子中只有12-4=8个氢原子;(4)烷烃通式的应用,化合A是不饱和链烃完全加成的产物应为烷烃,可结合分子组成含有12个氢原子及烷烃的通式确定分子内碳原子数;(5)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结合碳架异构,比照戊烷书写同分异构体。 【解题指导】明确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1mol某链烃最多能和2molH2发生加成反应,则分子中含有2个C=C键或1个C≡C,1mol该烷能和12molCl2发生取代反应,说明1个烷中引入12个Cl原子,加成时1个某链烃分子已引入4个H原子形成烷,所以1个链烃中共含有8个H原子,以此来解答。 易错点二:有机反应类型

【易错题典例】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同时催化氧化生成醛的是() A.B.C.CH3-OH D. 【答案】 【解析】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发生氧化反 应生成丙酮,故A错误;B.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CH3-OH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甲醛,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D、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甲基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醛,故D正确; 故选D。 【错因分析】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易错点:(1)对醇消去反应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均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2)对醇催化氧化的原理理解错误,不是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只有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3)选项部分满足条件,发生取代、消去、氧化三个条件是并列关系,只满足部分条件的选项不符合题意。 【解题指导】明确有机物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所有的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醇分子中只有与羟基所连碳相邻的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形成不饱和键;醇分子中与羟基所连碳上有氢原子的才能发生氧化反应,有1个氢原子能够氧化成酮,有两个氢原子能够还原成醛,据此对照各选项逐一分析,只有三个条件均满足的选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三:甲烷与烷烃 【易错题典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核素 1、质量数 忽略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 +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练习(1) (2)判断:任何微粒都有:质子( )、电子( )、中子( ) (3)1mol 下列物质的质量分别为:H 2O : D 2O : T 2O : 3、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把具有 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 性质基本相同, 性质不同 (2)不论游离态、化合态,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 同位素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考古时利用 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用于制造氢弹,利用 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 制原子弹、核反应堆原料。 4、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1、已知铀元素有235U等多种核素,则铀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5()2、B有两种同位素,一种核内有5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6个中子,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问在自然界中B的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碱金属元素 课前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钠与氧气常温: 钠与氧气加热: 钠和水(滴加酚酞):反应: 现象: 2、完成教材P5 碱金属元素表格,并总结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思考: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写在书上) 课上 1、碱金属元素符号: 名称: 2、碱金属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3、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5、碱金属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 A .ClO -- B .Fe 3+ C .S 2-- D .NO 3--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22 ()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