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警察产生与公安机关发展的历史

合集下载

第二章中国警察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中国警察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限制警械的使用
2、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以清末警制为基础, 发布了大量的警察法规。法规的内容涉及警 察机关的设置、组成和职责权限的组织法规, 还有关于调整警察机关日常活动的办事规程 和人事管理法规以及各种治安管理法规。
北洋政府颁布的《违警罚法》是当时治安管理 方面的一部重要法规。
纸币上的袁世凯像
银圆上的袁世凯像
第二章 中国警察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
一、清朝末年的警察法律制度
1898年,以黄遵宪、谭嗣同为首的维新志士在 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首次将西方警察制度 引入中国,在长沙创办了湖南保卫局,并拟订了 《保卫局章程》 。 清朝末期,从巡警部成立到清朝灭亡(1911年) 5年多时间,仅中央和京师警察机构制定的警察 法律法规就达200余种,这表明清末警察法律规 范已形成初步完度建设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警察法律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着手制定大量 的警察法规规范。如:
1952年,制定《公安派出所工作暂行条例》。 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
各解放区纷纷颁布一些有关警察机关职责方面的规 章条例,如《华北人民政府关于县市公安机关与司 法机关处理刑事案件权责的规定》、《晋冀鲁豫边 区关于公安司法机关及城市管理分工的指示》、 《苏北行政公署关于公安司法处理刑事案件职权的 规定》等。
警察刑事方面的法规有所改革和创新,在治安管理 方面,法律规范不断完善,内容比较广泛,几乎涉 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警察法律制度
国民党统治时 期,从首都到 各省、市、县、 乡、镇,都普 通设置了警察 机构。

中国警察历史沿革(2)

中国警察历史沿革(2)

中国警察历‎史沿革一、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警察及其职‎务最早可追‎朔到距今2‎500年前‎的西周时期‎。

当时就曾出‎现过具有类‎似现代警察‎性质的职业‎。

朝廷分别设‎置了司民(主管人口户‎籍)、司稽(主管防盗)和司寇(主管监狱、刑罚及监察‎事务)等职,行使治安管‎理职能。

但严格说来‎,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二、近代中国警‎察的前身中国,最早的现代‎警察制度的‎引进,首推清末的‎改良派湖南‎巡抚陈宝箴‎、黄遵宪等人‎参照西方及‎日本的警察‎机关,在湖南建立‎的“保卫局”,这是中国现‎代警察的雏‎形,并第一个提‎出了警政理‎论——“警视之职,以备不虞,以检非为。

总局以外,分区置署。

大凡户数二‎万以上。

设一分署。

六十户巡以‎一人。

司者持棒巡‎行,计科受代。

皆有手札,录报于局长‎。

余考其职,盖兼周官司‎救、司市、司暴……修闾氏数官‎之职。

后世惟北魏‎时设候官,名曰白鹭,略类此官。

西法之至善‎者也。

”三、民国时期的‎警察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在这段时间‎,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得到‎了发展,不但进一步‎完备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警察网,使之更加趋‎于严密,而且逐步完‎善了警察的‎内部管理体‎制,还不断健全‎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

但国民党统‎治时期,警察制度的‎建设是畸形‎的。

全国警察总‎署是一个庞‎大的警察机‎构,但没有文化‎宣传机构,仅设了对内‎的教育部门‎,而且片面地‎发展和强化‎警察执行社‎会镇压的职‎能。

四、抗战时期解‎放区的警察‎1937年‎初,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进驻‎延安。

当时,敌特活动十‎分猖獗,土匪地痞也‎经常出没。

为保证中央‎和地方党政‎军机关的安‎全,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秩序‎,1937年‎,我党在延安‎正式成立公‎安局,称为延安市‎公安局。

公安基础理论知识点

公安基础理论知识点

公安学基础教程一、绪论(一)警察与警察学1.警察的概念: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设置的、武装性质的国家政治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

警察行为的警察概念: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运用武装的、行政的、刑事的手段,以强制性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2.警察的起源与发展阶段:自然起源观:警察的起源是自然的,超阶段、超国家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起源观:国家的产生才有了警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性;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萌芽时期(奴隶制国家产生)、古代警察时期(警察出现后到资产阶级近代警察前,三特点:尚未集中于统一的专门机关;在法律上不严格,皇权神灵长官意志主导;私刑普遍存在)、近代警察时期(四特点:行政职能独立化;形成专门警察组织;强调法治;有统一的制式服装)3.警察与国家:警察必须与国家一致;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实力的国家力量;警察的职能由国家职能决定。

题目示例:论述警察与国家的一致性答:1)警察必须与国体一致;2)警察必须与国家意志一致;3)公安机关在国家政权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行政部门,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4)公安机关要坚持正确方向,站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立场之上;5)公安机关阶级属性要求必须坚持廉政勤政,防止队伍变质。

4.警察学:以警察为专门研究对象,关于警察行为的科学。

(二)公安概述1.公安概念:狭义:公安是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的状态及与之有关的事务或活动。

广义:指的是公共安全,即社会公共秩序安定及与之有关的活动,包括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生产安全、环境安全、自然灾害安全、卫生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二、我国公安保卫机关的建立和发展(一)建国前公安保卫机关的创立和发展1.土地革命时期的公安保卫机关:中央特科(主要任务:选派可靠同志打入敌人内部,了解敌情,保卫领导人;组织营救被捕人员;惩处叛徒特务)、国家政治保卫局。

2016年公安工作概论考试大纲

2016年公安工作概论考试大纲

《公安工作概论》考试大纲第一章公安工作概述一、理解1.警察的概念2.警察与公安二、记忆1.公安工作概论的内容第二章警察制度和我国人民公安机关的发展一、理解1.警察的起源2.警察的本质3.警察的职能4.警察制度的历史发展5.我国人民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二、记忆1.警察产生的条件2.古代警察的特点3.世界范围内四次警务革命的主要内容4.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的区别第三章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职权一、理解1.公安机关职责的特点2.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3.公安机关权力的特点4.公安机关警械、武器使用权二、记忆1.公安机关的性质2.公安机关的任务3.公安机关的政治与社会责任4.公安机关的治安行政管理权5.公安机关的刑事司法权6.公安机关的紧急状态处置权第四章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路线一、理解1.公安工作根本原则的含义2.公安工作根本路线的含义二、记忆1.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必要性2.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途径3.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党委实际的、直接的领导之下4.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所应遵循的原则5.公安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6.贯彻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途径第五章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一、理解1.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概念2.公安政策的概念和作用3.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内容4.严肃与谨慎的关系5.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含义、基本精神和出发点6.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的含义7.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的必要性8.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政策的意义9.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政策的含义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二、记忆1.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涵义2.建立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社会工程3.正确贯彻执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应注意的问题4.贯彻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应注意的问题5.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政策的基本要求6.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政策的基本要求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8.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第六章公安队伍建设一、理解1.公安队伍建设的定义2.公安队伍建设的目标3.公安队伍建设的内涵4.公安队伍建设的内容5.公安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重点6.公安机关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7.人民警察录用的条件8.人民警察辞退的含义和条件9.人民警察奖励的种类和等级10.人民警察惩处的种类和等级11.人民警察警衔等级的设置12.人民警察职务序列的划分13.人民警察三个必训制度的内容14.人民警察内务制度建设的基本方针15.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16.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要求17.《内务条令》的基本内容18.人民警察纪律的内容19.人民警察纪律的四个方面20.警务保障的含义二、记忆1.公安队伍建设的必要性2.公安机关组织机构的设置3.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4.录用人民警察的原则5.《内务条令》中人民警察内部关系的内容6.公安机关五条禁令7.警务保障的基本内容第七章公安工作内容一、理解1.公安工作的含义二、记忆1.公安工作内容2.公安专业工作3.公安机关主要警种及工作内容第八章群众工作与警民关系建设一、理解1.群众工作的特点2.群众工作的原则二、记忆1.群众工作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意义2.群众工作方法3.警民关系在公安工作的地位4.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5.建立新型警民关系的途径。

警察的起源和本质

警察的起源和本质

警察的涵义
我国古义 英文police 近代警察学的定义
警察涵义在西方演变的三阶段
近代警察学多角度的警察涵义
社会 力量
社会 功能
社会 行为
警察机关 或警察人 员
警察作用 警察行为
警察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
运用武装的、行政的、刑事的手段, 以强制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 秩序的行为、功能、作用,以及按 照国家授权依法实施这些行为,实 现这些功能的机关、人员。
3、政治条件——国家机器的形成
三、警察的发展过程
(一)警察的萌芽时期 (二)古代警察时期 (三)近代警察时期
警察的萌芽时期
从原始氏族公社的瓦解和出现 奴隶制国家的萌芽。
警察行为与国家的其他行为相 伴而生,十足的不脱产全民武装向 职业化、只听命于贵族首领的脱产 的武装过渡。
古代警察时期
在警察行为产生以后,直至资产 阶级近代警察机关产生之前。 警察职能得到强化和发展 仍存在很大的局限:
1902年,在袁世凯派赵秉均在保定办 巡警局
1905年,清政府设巡警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将巡警改为 警察
1927年,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对 警察进行改组,在南京设警察厅,各 省、市、县设警察局
1949年,国民党被推翻,旧警察等国 家机器被推翻。
近代的警察行政是适应资本 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需要而建 立起来的新型的警察制度。
“沙漏型”过 程
政治、管理 等广泛涵义
军事化镇压力量 打击犯罪的战士
服务、预防、 冲突管理
二、警察的起源
(一)两种起源观 (二)警察产生的条件种起源 观警察自然起源 观
马克思主义的 警察起源观
警察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私 有制的产生。

警察史讲义.

警察史讲义.

• 到1845年,参照伦敦大都市警察局模式成 立的美国第一个警察机关——800名专职警 察的纽约市警察局诞生。随后,芝加哥于 1851年、波士顿和费城于1854年、巴尔的 摩和纽瓦克于1857年都先后成立了新型的 警察机关。到1880年,美国所有城市都具 有了与纽约类似的警务体制。宾夕法尼亚 州于1905年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州警察机构。 很快,宾夕法尼亚州州警模式在其他各各 州推广开来。
警察史
警察的起源
• 原始社会没有警察 • 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资 料归全体氏族成员所有,没有私有财产, 平均分配 产品,没有多余的产品可以被私 人占有或被盗窃,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 也就没有国家和警察。
警察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 在解决个人基本生活需求之外开始出现剩 余财物,这时便产生了私人占有、简单的 商品交换。由于私有财产出现, 原先的血 缘纽带和传统被打破了,从前的社会秩序逐 渐失去了作用,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国家 这个机关就产生了,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等机关也就随着国家一起产生了。
新中国警察发展史
• 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时期,也设立了相 应的保卫制度。1927年秋天开始建立、逐 渐健全起来的。1928年11月14日,中共中 央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中央特科(按现在的 述语来讲是“内保”机构)。负责保卫党 的中央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 • 中央特科负责人——周恩来 • 中央特科情报科长 陈赓
警察的发展
• 整个警察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古 代警察、近代警察和现代警察三种历史形 态。
古代警察
• 在西方的奴隶社会里,除古希腊有步行的和骑马 的弓箭手组成的真正的宪兵队外,古埃及的孟非 士与底比斯等古城有类似警察的保安队,在古罗 马,则有保护州长的警卫官,他们并负责逮捕人 犯,执行刑罚。进入封建社会后,在漫长的历史 时期里,仍是由地方行政官兼理司法、治安和税 务;有的采取地方官分派居民轮流义务值夜 守望, 注意消防和治安;还有的在居民中实行“联保联 坐”。英国从中世纪开始,就在居民中实行十人 为一组,十组为一个百人团的“联保联坐”制度; 在伦敦分二 十三个区,每区六人义务值夜守望。

《公安学基础理论》主要知识点

《公安学基础理论》主要知识点

《公安学基础理论》主要知识点《公安学基础理论》主要知识点第一章警察的基本原理懂得什么是警察和警察学;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警察的起源、历史发展;掌握警察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了解公安学的概念、研究对象、性质。

重点:警察的概念;科学的警察起源观;警察的历史特点。

第一节警察与警察学一、警察的概念(一)警察的词义(二)警察的概念警察,即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运用武装的、行政的、刑事的手段,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二、警察学第二节警察的起源与发展一、警察的起源两种对立的警察起源观(一)警察自然起源观:警察与人类共生,并将永远伴随人类。

(二)马克思主义的警察起源观: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没有警察;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之际,警察与国家同时产生。

二、警察产生的历史条件(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二)阶级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三)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四)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三、警察制度的历史发展(一)古代警察时期1.中西方古代警察职能的产生与发展 2.古代警察的历史特点:(1)无警察之名而行警察之实。

(2)法外行权。

(3)私刑普遍存在。

(二)近代警察时期 1.近代警察的产生与发展2. 近代警察的历史特点:(1)行政职能独立化;(2)组织机构系统化;(3)行使职权法治化;(4)外观标识统一化。

(三)世界警察发展的新趋势第三节公安学一、我国公安学的建立和发展二、公安学的概念我国的公安学是关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的公安工作规律与对策的知识体系。

它是我国长期公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所有公安学科的总称。

三、公安学的研究对象公安学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公安机关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规律、对策及其历史与现状。

四、公安学的性质公安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综合性科学,但从总体上说,公安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一)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1警察的含义警察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含义,在我国是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警察”的这一概念表明了警察的性质和警察的任务。

警察的性质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警察的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

世界各国都拥有自己的警察力量,有的国家甚至不设军队,但都建有自己的警察机构,设置专职的警察力量。

2警察的起源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警察和警察机关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原始社会没有警察。

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组织;而警察则是这个组织中执行国家专政职能的工具。

决定警察必要性的直接因素是由社会矛盾引起的犯罪、对抗冲突和社会秩序问题。

3警察产生的条件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

第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

第三,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第四,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4古代警察(1)古代警察的含义。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没有专门的警察机关,也没有专职的警察队伍,警察的职能是由军队、审判机关和行政官吏分别掌管的。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与官吏,称为古代警察。

(2)古代警察的特点。

古代警察有以下特点:一是军警不分,警政合一。

警察的职能尚未集中于一个统一的专门机关,是由军队、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分别掌管的。

二是古代警察行使职权时,在法律上极不严格,神权、皇帝或长官的意志起决定作用。

三是私刑、私狱普遍存在。

奴隶主对奴隶、庄园主对农奴、族长对同宗族的人有权使用私刑。

5近代警察近代警察是适应资本主义制度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和官吏。

近代警察发端于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必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警察的产生发展
一、警察的起源与产生条件
(一)两种对立的警察起源观
1.警察自然起源观。

警察与人类同生共存,是自然现象。

2.马克思主义的警察起源观。

警察与国家同生共存, 是社会现象。

原始社会没有警察;警察是国家与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警察与国家一样古老;国家是不能没有警察的。

(一)警察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

2.阶级条件:冲突对立阶级间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

3.社会条件: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对付犯罪的客观需要。

4.政治条件:国家机器的形成和完善。

警察现象的产生与国家现象的产生有同样的历史条件。

二、警察的历史阶段与制度体系
(一)警察的历史阶段
1. 警察的萌芽时期:伴随国家形成发展的漫长过程。

2. 古代警察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国家警察现象。

其特点是:(1)警察行为尚未能集中于一个统一的专门机关;(2)警察行为在法律上极不严格;(3)私刑普遍存在。

3. 近代警察时期:资本主义社会以来的国家警察行政制度。

1829年英国人罗伯特·比尔建立的首都伦敦警察系统,是其最早的代表。

近代警察行政制度的出现,有其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多方面的原因,其特点是:
(1)警察行政职能独立化。

(2)警察组织专门系统化
(3)强调法治。

(4)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和专用警械装备。

4. 中国警察行政制度:中国警察现象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警察行政制度始建于清朝末年。

1905年在北京建立的巡警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中央警察机关。

5.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警察机关:(1)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建立的治安委员会,是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警察机关。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全俄肃清反革命与投机非常委员会(简称肃反委员会或“契卡”),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警察机关。

(3)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人民警察机关建立的规律: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以后,彻底砸烂一切剥削阶级的旧的警察机器,建立起真正属于人民的警察机关。

(二)警察的制度体系
西方国家警察制度大致分为两大体系:
1. 大陆型警察体制。

大陆型警察体制主要是指大陆法系国家的警察。

其体制上的特点是:以集权制为主;全国有统一的警察组织机构;警察职权由中央统一规定;警察管辖范围较宽。

2. 海洋型警察体制。

海洋型警察体制主要是海洋法系的国家警察。

其特点是:以分权制为主;全国没有统一的警察组织机构;地方警察职权不完全一致;警察管辖范围较窄。

三、警察与国家的关系。

(一)警察必须与国家一致
1.警察必须与国体一致。

2.警察必须与国家意志一致。

(二)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1.警察是国家的武装力量。

2.警察是国家的执法和护法力量。

3.警察是国家的刑事侦查力量。

4.警察是国家的治安行政管理力量。

5.警察是国家的紧急救援和安全服务力量。

(三)警察是有实力的国家力量
1.暴力性实力。

2.行政强制性实力。

3.刑事侦察实力。

4.防护性实力。

(四)警察的职能由国家的职能决定1. 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
2. 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

四、警察的概念与本质
(一)警察的词义
1.中文词义:警之于先,察之于后。

2.英文词义:国家内务行政和社会管理。

(二)警察的概念
1.“警察”的多种含义。

(1)警察作为社会力量是指警察机关与警察人员。

(2)警察作为社会功能是指警察作用。

(3)警察作为社会活动是指警察行为。

2.警察的概念定义。

警察,即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运用武装的、行政的、刑事的手段,以强制性实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这是作为社会行为活动的警察行为的定义。

(1)警察是阶级专政的行为。

(2)警察综合体现行政、刑事和武装的作用。

(3)警察拥有实力性强制手段。

(三)警察学
警察学,即关于警察行为的科学。

1.广义警察学,即一般警察学。

是对世界各国警察状况研究。

2.狭义警察学,即本国警察学。

是对本国警察状况研究。

我国宋朝宋慈写的《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法医与现场勘查的专门著作。

(四)警察的本质
古今中外警察现象都反映了共同外在表现特征和体现必然内在规律,即警察的根本性质或内在共性。

警察本质就是人类社会国家适用强制性行为、以法推行阶级统治压迫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政治工具与国家机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行为活动现象。

第二节公安机关的形成历史
一、中国人民公安机关的创建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公安机关
1. 中央特科
1927年12月,党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保卫机关中央特科,由周恩来亲自领导和主持。

中央特科以情报工作为核心,坚持精干隐蔽的原则,采取“打进去,拉出来”的方法,攻为守。

为保卫党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特科的历史表明,我党从一开始就将保卫工作置于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注重培养隐蔽斗争干部。

2. 国家政治保卫局
1931年11月,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了人民政权的第一个公安机关——国家政治保卫局,由邓发任局长。

别外,建立了内务人民委员会部,下设民警局和刑事侦察局,分别具体执行维持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侦探任务。

在取得重大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有严重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学习前苏联中犯了实行脱离党和群众的“垂直领导”体制与夸大敌人力量的“肃反扩大化”的错误。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公安机关
1. 中共中央社会部。

2. 延安市公安局、延安市警察队。

3. 公安保卫工作领导体制。

4. 锄奸斗争与防奸工作方针政策。

防奸工作“九条方针”: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教育群众。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公安机关
1.各大解放区设立公安部,各省设立公安厅。

2.解放区公安工作由农村转向城市,接管城市,保卫人民胜利成果。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成立。

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罗瑞卿为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

4.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二、新中国统一公安机关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1.完整的全国公安机关体系进本形成,镇压反革命、清除社会丑恶现象。

2.探索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对公安保卫工作加强党的领导作重要批示。

3.新中国成立后公安工作的成功经验。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全面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
(2)坚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公安工作;
(3)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4)实行依靠群众和专门机关相结合的方针;
(5)掌握政策和策略,讲究工作方法;
(6)坚持依法办事的活动准则;
(7)努力搞好公安队伍的自身建设。

(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公安工作重点调整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

2.坚持同国内外敌对势力和严重刑事犯罪作斗争。

3.公安队伍在改革发展中壮大。

党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实行了警衔制等一系列新的公安工作制度,加强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从严治警。

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推动公安工作迈上新台阶。

4.邓小平理论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