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释文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孔子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从孔子的告诫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由,诲女.知之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无.欲速,无见小利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信?????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足食,足兵,民信

之矣: 信

可乐也: 今行而无信.

,则秦未可亲也: 欲信.

大义于天下: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②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

也: 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

君子之过

.也: 过.

而能改,善莫大焉: 闻大王有意督过

.之: 愿枉车骑过.之: 裘马过.

世家焉:

③舍?????

shè??

?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渔夫樵父之舍.

,皆可指数: shě??? 二者不可得兼,舍.

生而取义者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

(3)古今异义 ①是.

知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②足食,足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军人,军队。

(4)虚词归纳

而?????

杀鸡为黍而.

食之: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必不得已而.去: 夫子莞尔而.

笑:

2.词类活用 (1)躬

于人,则远.怨

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

食,足兵,民信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殊句式 (1)是知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其何以行之哉? (4)于斯三者何先?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句翻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文外名句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礼之用,和为贵。

3.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

子曰:“由 ,诲 女 知之 乎?知之为知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你明白了吗?懂就是懂,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啊。”(《论语·为政》)

2. 子曰:“不 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也已矣!”

没办法!”(《论语·卫灵公》)

3. 子曰:“ 过 而不改 ,是 谓过矣!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误!”

(《论语·卫灵公》)

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 皆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

见之; 更 也,人 皆仰 之。”

看见了;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慕他。”(《论语·子张》)

5.子夏曰:“小 人 之 过 也 必 文。”

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过错,一定会掩饰。”

(《论语·子张》)

6. 子曰:“人能弘 道 ,非 道 弘人。”

孔子说:“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显扬。”(《论语·卫灵公》)

7.

子曰:“躬自 厚 而薄责 于人,则 远

孔子说:“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

怨矣 !”

的怨恨了!”

(《论语·卫灵公》)

8.

子夏为 莒父 宰 , 问 政 。

子夏做了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向孔子)请教施政方面

子曰:“无 欲 速 ,无 见 小利。欲速则不

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小利。求快反而

达 ,见 小利则 大事不成。”

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论语·子路》)

9.

子曰:“ 人而 无 信 , 不知 其 可 也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该怎么办。

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 行之哉?”

就好像大车没 ,小车没 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论语·为政》)

10.子贡问 政 。 子曰:“足 食 ,足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粮食充足,使 兵 , 民 信 之矣。”

武器装备充足,让老百姓信任政府。”

子贡曰:“必 不得已而去 ,于斯 三者何子贡说:“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个,那么在三者中先 ?” 曰:“去 兵 。”

先去掉哪一个呢?”孔子说:“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

子贡曰:“必 不得已 而 去 ,于 斯二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再去掉一个,那么这两者中 何先 ?” 曰:“去 食。自古 皆有去掉哪一个呢?”孔子说:“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

死 , 民 无 信 不 立 。”

要死的,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那么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

(《论语·颜渊》)

11. 子曰:“岁 寒 ,然后知松柏之 后彫 也。”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衰落的。”(《论语·子罕》) 12. 子在川上曰:“ 逝者 如 斯夫 ,不舍孔子在河边上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昼夜 昼夜 !”

不停地流淌!”

(《论语·子罕》)

1.儒家认为该怎样面对自己的错误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吾过,心窃喜(1)

①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②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③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2)

④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风云,哪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不是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何来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3)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⑤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⑥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⑦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思悟亮点

(1)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

提示题目用“闻吾过,心窃喜”一语,句式工整,既概括了文章主旨,又彰显了考生的文言文功底。

(2)本段列举了事例后运用了哪种分析方法?有何作用?

提示运用了假设分析法。这样写,宕开一笔,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假设,自然得出结论,使论证更加有力。

(3)连用多个反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多个反问连用,增强了气势,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

(4)本文运用了哪些名人名言?有什么作用?

提示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篇之句,引人入胜,用孔老夫子的名言过渡,承上启下,借唐太宗的话收束全篇,这些名言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单元练习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曲肱(gōng) 有马十乘(shang) 恶乎成名(wū) 自牖执其手(yǒu) B. 皋陶(yáo)臧武仲 (zāng) 木铎(yí) 一箪食(dān) C.仪封人请见(xiàn) 诲人不倦(huǐ) 能近取譬(bì) 莞尔(wǎn) D.怃然(wǔ) 绥之斯来(suí) 杀鸡为黍而食之(shí) 喟然(ku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长沮耦耕接舆高山抑止景行行止 B.喟然哂笑户牖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C.荷担舞雩弑君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D.畏葸谄媚切磋己之不欲勿施与人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莫春者,春服既成 B. 举直错诸枉 C. 旧要不忘平生之言 D. 闻斯行诸 4.选出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风乎舞雩 B.博我以文 C.饭疏食饮水 D.鼓瑟希,铿尔 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小人之过必文(掩饰) B. 过也,人皆见之(有了过错) C.可以语上也(语言) D.人能弘道(扩大,光大)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恕"乎②尧舜其犹病诸 B.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不如丘之好学也 C.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君子之于天下也 D.①歌而过孔子②富而可求也 7.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之武城 A.古之学者为己 B.之一邦,则又曰 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D.非其鬼而祭之 8.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摄乎大国之间③为国以礼④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9.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义以为上 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B. 子路宿于石门 C.大哉尧之为君也 D.不吾知也 10.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暑期每日一练】人教课标版三升四暑假作业数学天天练第三周3

三年级暑假数学天天练 第三周星期三用时:()分一、直接写得数。 200×0= 220×40= 31×20= 105÷5=0÷3×6= 25×8= 150÷3= 3500÷5= 1 4+ 2 4 = 9 20 + 7 20 = 13 24 - 11 24 = 1- 3 9 = 二、竖式计算。 414÷9= 46×21= 20.7+14.8= 857÷6= 23.5+12.8= 39×26= 三、脱式计算。 17×36÷3560-12×24 375÷5×24

948-13×52 370÷5+120 25+32×23 四、单位换算。 4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平方米=()平方分米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00平方米=()平方厘米 五、应用题。 1.小明拿10元钱去买东西,一支钢笔4.5元,一本故事书4.6元。(1)买钢笔和故事书共用去多少元? (2)还剩下多少元? 2.星星幼儿园每天运来水果6箱,每箱10千克.照这样计算,2019年二月份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3.陈俊家的厨房地面长3米,宽2米,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厨房地面,需要多少块? 4.小亮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把其中一个加数3.6写成了6.3,结果得9.1。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0 8800 620 21 0 200 50 700 3 416 20 2 24 6 9 二、46 966 35.5 142…… 5 36.3 1014 三、204 272 1800 272 194 761

四、400 1 8 1000000 五、1.(1)4.5+4.6=9.1元,(2)10-9.1=0.9元 2.6×10×28=1680千克 3.3×2=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600÷4=150块 4.9.1-6.3=2.8 2.8+3.6=6.4

《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

《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主张教民的措施的句子是: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0.《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13.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14.庄子在《逍遥游》中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8.《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0.《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1.《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2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2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 ”,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拓展课程加深课程 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其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2.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能力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文言: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以读懂文章 文章: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 文化: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 教学建议: 1、紧扣文本 非哲学课、思想史课 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 语言简洁而意旨深远 2、落脚到对文化传统的体认上 落脚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人的立身处世 先秦诸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原创性、最深邃、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对个人的立身处世有很强的引导意义,对社会人生中的很多重要问题有非凡的洞见,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价值。 3、和必修课的学习结合起来 4、挖掘先秦诸子的艺术魅力 5、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取舍、补充、拓展) 《论语》:“学与思”、“言与信”、“己与人”、“义与 利”、“孔子论仁”、“孔子论友”、“孔子论诗”、“孔子 论教育”、“孔子的审美观”、“孔子的师生观”等。 处理教材—— 考虑三对矛盾:多与少、深与浅、难与易 基本原则:突出重点,淡化转化难点 重点内容:论语、孟子 三类课型——诵读、精讲、探究交流 1、感受典雅,自主诵 2、读课。 朗读、品读、悟读、赏读 2、教师精讲,点拨求思课。 学生自己不能驾驭的文言知识 选择、精讲某个文化专题(孔子“仁”) 精讲各则选文之间内在联系(“仁”与“礼”)

选择多种解释、解读的选文精讲 “学而时习之” 3、探究交流,拓展延伸课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建议 一、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比如,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当然,本课程的一切目的,都应该落实到相关经典篇章的学习、阅读和分析当中。跟现在的小说散文等比较起来,先秦诸子方面的文章似乎还相当原始,但是它们自有后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而言,它们都是空前的,甚至也是绝后的。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发展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而阅读、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的宗旨,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以上所说的这几个“有益于”。 二、对任课老师的建议 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学用书提供的材料,组织生动有趣、丰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不要脱离了文本讲授和学习这个基础,或者说不要把这门课程上成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或思想史课程。 撇开文本的讲授和学习去讨论先秦诸子的思想、文章以及它们的现代价值,诸如孔子的思想如何如何、庄子的思想如何如何、《论语》的文章如何如何、《庄子》的文章如何如何等等,尽管可能会轻松一些,却不足以使学生养成古文阅读和分析的基本功,不足以使学生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答案:A 解析:“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句式杂糅;应将“提出了”改为“提出的”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耰而不辍 A.左右欲刃相如 B.子路从而后 C.范增数目项王 D.侣鱼虾而友麋鹿 答案:D 解析:例句与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耰: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刃:用刀杀。后:落在后面。目:用眼睛示意。D项“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3.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子一言以为知.②多见其不知.量也 B.①人虽欲自绝.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①偃之言是.也②觉今是.而昨非 D.①莫.春者,春服既成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C 解析:A项①通“智”聪明智慧;②知道。B项①动词断绝;②渡过。C项都是形容词正确。D项①同“暮”;②不定指代词没有谁没有人。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A.异乎三子者之撰 B.不吾知也 C.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D.贤哉回也 答案:A 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C项判断句D项主谓倒装。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尧舜其犹病诸 B.问知 C.举直错诸枉 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答案:A 解析:B项知通“智”。C项错通“措”安排安置。D项乡通“向”先前。知通“智”。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答案:B 解析: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人教版小学三升四数学试卷

三升四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___ 一填空。(15分) 1.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千万位,第七位是()位,第九位是()位。 2.十个一万是( ),10个十万是()。 3.1周角=()平角=()个直角,小于90度的角是(),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是()。 4.长方形的对边互相()的,相邻的两条边互相()的。 5.角是由()组成的,这一点是角的(),两条射线是角的()。 二、单项选择。(10分) 1.一颗树苗卖38元,卖出30棵,大约能卖出多少钱() ×20( )10×70 A.< B.> C.= D.不确定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A.正方形 B.长方形 C.梯形 D.平行四边形、 4.最小的自然数是() C.没有 763≈18万,则里最小 ..填() 三、计算 1.口算。(15分) 12×4= 25×8= 16×4= 32×2= 36÷12= 180÷60= 64÷8= 74÷2= 96÷24= 56÷14= 74÷37= 90÷15= 25×2= 100÷10= 18÷3= 2.用竖式计算(30分) 305×40= 450×60= 129×28= 120×30= 161×11= 726÷34= 666÷11= 700÷30= 280÷70= 56÷14= 3.估算 ×23≈×52≈×11≈×19≈×19≈ 四、写出下列数。(4分)

1.六千三百三十万_______________ 2.三千零八十万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千零五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千二百零三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操作题。(6分) 1.用量角器画出60度的角、125度的、90度的角。 2. 画出下面图形的高。 六、解决问题(20分) 1.某印刷厂今天装订了720本笔记本,如果每40本包成一包,这些笔记本可以装多少包? 2.步行街的长是240米,宽是20米,则它的面积是多少? 3.被除数是363,除数是26,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4.电影院共有40排座位,每排29个座位,够1200名观众坐吗? 5.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山西省朔州市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5讲面积

山西省朔州市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5讲面积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用一根铁丝围成正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和圆,那么面积最大的是()。 A . 长方形 B . 正方形 C . 正三角形 D . 圆 2. (2分)用18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种拼法。 A . 2 B . 3 C . 4 D . 5 3. (2分)(2020·梁河模拟) 把长6cm,宽4cm的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面积是()cm2。 A . 72 B . 144 C . 216 4. (2分)(2018·包河)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6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 48

B . 192 C . 780 5. (2分) (2019四上·东莞期中) 东莞市中心广场面积约是330000()。 A . 米 B . 平方米 C . 公顷 D . 平方千米 6. (2分) (2019五下·吴忠期末)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B . 若是假分数,那么a一定大于5 C . 只有两个因数的非零自然数一定是质数 D . 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7. (2分)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长方形后,面积()。 A . 变小 B . 变大 C . 不变 D . 无法确定 8. (2分)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完全一样,则阴影部分面积相比() A . 甲大于乙 B . 甲小于乙

13.7.25《先秦诸子论学八则》北京课改版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 2.能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过程与方法: 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借鉴良好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法:阅读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三、正音 四、指导朗读 五、正确规范朗读课文 六、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失去了实际的权力,各个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的动荡使这一时期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而追溯中华文明的根源,则大部分来源于先秦时期。由于目睹社会的动荡,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抒发言论,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拯救万民。虽然这些行为并没能改变纷乱的时局,但其影响却远比他们所预期的深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这些贤人们用毕生的思考所留下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关于先贤们对学习态度的言论,看看对我们是否有所启发。 二、检查预习 通过同学们的预习,我们应该对这八则语录有了基本的了解了。那么我先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教师请学生介绍孔子、孟子、荀子生平以及创作,及作品《吕氏春秋》,

还可请查阅资料的同学补充。但要求学生主要掌握课本所及内容。 2、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三、正音。 诵读时要读准字音,告诉学生文言文中破音异读、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的现象。教文言文时,学生读音准确,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意,这是准确、规范诵读课文的必要步骤。 强调重点读音: 一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读“yuè”;“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通“惘”;“日知其所亡”中的“亡”通“无”; 二是多音字,“不亦乐乎”中的“乐”读“lè”;“可以为师矣”中的“为”读“wéi”;“可谓好学也已矣”中的“好”读“hào”?;“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的“舍”“折”分别读“shě”、“zhé”;“物固莫不有长”中的“长”读“cháng”. 三是解释《论语》的“论”读“lún”。论是议论之意,语是答述。此书是记孔子平日与门下弟子讲学、论治相问答的言语,所以叫“lún”语。 四、指导:主要从语音、语气、停顿三个方面对学生朗读提出要求。 1、语音。教师范读,要读出轻重音,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 2、停顿。课文所选文言文都加上了标点符号,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 3、语气。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五、正确、规范朗读课文。 六、尝试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 2.能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过程与方法: 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借鉴良好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法:讲授法

江西省宜春市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1讲位置与方向(一)

江西省宜春市2020年人教版数学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1讲位置与方向(一)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二(2)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 A . 东 B . 南 C . 西 2. (2分)以红红为观测点.明明在红红的()。 A . 东偏南60° B . 西偏南30° C . 西偏南60° 3. (2分)早上李霞背着书包走出家门是正好看到太阳,李霞家大门面向()。 A . 东 B . 南 C . 西 4. (2分) (2019三下·扶余月考) 小刚家在学校的西南方,上学时小刚向()方向走。

A . 东南 B . 西南 C . 西北 D . 东北 5. (2分) (2020三下·清丰期末) 商场和学校都在广场的正南方,商场离广场500米,学校在商场南200米,学校离广场() A . 300米 B . 500米 C . 700米 6. (2分) (2019三下·武汉月考) 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东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 A . 东 B . 南 C . 西 D . 北 7. (2分) (2020二下·新沂期中) 东北风是从东北方向向()方向吹的。 A . 西北 B . 东南 C . 西南 8. (2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面向南方,你的左面是()。 A . 东方 B . 西方 C . 北方

9. (2分) (2016三下·沾益期中) 小明家在学校的西北面,学校在小明家的()面. A . 东南 B . 西南 C . 东北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 10. (2分)小美家在东东家的南方,所以说东东家在北方。 11. (2分) (2017四上·衡南期末) 小华面向东,他的右边是南,左边是北. 12. (2分)如果刮北风,红旗应飘向北。() 13. (2分) (2018三下·云南期中) 在绘制地图时,东北与西南相对。 14. (2分)面向东北方向,你的背面是西北方向。 15. (2分)如图,学校的东北方向是邮局。() 三、填空题 (共5题;共13分) 16. (3分) (2018三下·云南月考) 地图上一般按上________下南,左________右东来确定方位。 17. (1分)地图的绘制一般是按照上________下________左________右________进行绘制的。 18. (2分) (2018二上·青岛期末) 小明面向东,他背对的是________,左面是________。 19. (4分)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________面,你的左面是________面,你的右面是________面。 20. (3分)小红前面是西北,后面是________。

先秦诸子哲学

往链点点通共享资源,了解更多请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6f6739455.html, 先秦诸子哲学:论析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一般来说,人们称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哲学为先秦哲学。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基本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哲学思维从原始时代人们对精神和自然界关系问题的两种自发的对立倾向,经过殷周奴隶社会的天命神权论和早期阴阳、五行观念,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之学,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形成了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各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和哲学派别。它们之间互相辩难,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第一个辉煌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开拓、创新时代。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之不稳,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一时间,学派峰起,百家争鸣。特别是儒、道、墨、法、阴阳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这是中国古代一次思想大解放、大飞跃,一批哲人迸发出的原创性精神智慧,在中国文化史、东亚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有载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疆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龄大道之要,去健羡,细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二、当仁,不让于师 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命题人:宝鸡铁一中沈静 班级 ------------- 姓名------------ 第Ⅰ卷(28分) 一、(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颛臾(duān )后羿(yì)社稷(jì)鳏寡孤独(guān )B.阙如(quē)期功(qī)弑君(shì)鲜为人知(xiān)C.忝居(tiǎn)怃然(wǔ)击磬(qìng)荷枪实弹(hè)D.孝弟(tì)忠恕(shù)左衽(rèn)被发行吟(bèi)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狩猎修葺钻燧改火及及可危B.渎职沮丧礼崩乐坏克己复礼C.迂阔肇始譬如北辰治丝益棼D.陪臣轻裘始作俑者待价而沽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5、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侯。 C.古代认为大伦有五条,即君臣有思、父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今女安,则为之 C.使子路反见之 D.泛爱众而亲仁 8、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A.愿无伐善,无施劳 B.既来之,则安之

人教版三升四数学习题

希望家教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选择。 1.太阳( )是东升西落。 A.一定 B.不一定 C.不会 2.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 ) 。 A.东 B.南 C.西 3.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 )方向。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4.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 )面。 A.东 B.南 C.西 D.北 5。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 ),右面是( )。 A.东 B.西 C.北 二、填空。 1.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 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 );数字3 正对着 ( )方。 2.小铃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 );向左转动l周半,面向( )。 3.下图是某小区的平面图,请根据平面图填空。 (1)1号楼在中心花园的( )方向;3号楼在中心花园的( )方向;4号楼在中心花 园的( )方向。 (2)4号楼在2号楼的( )方向;1号楼在2号楼的( )方向。 (3)中心花园在( )的北面,( )的西北面,2号楼的( )方向。 (4)( )在( )北面。. (5)5号楼的西面有( )号楼和( )号楼。 三、算一算,分分类。 (1)把得数小于50的写在西面。 (2)把得数在50~100的写在东面。 (3)把得数在100—200的写在北面。 (4)把得数在200以上的写在南面。 四、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L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阳应在东方。( ) 2.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 ) 3.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树叶的疏密来识别方向。( ) 4.面对早晨的太阳,你的右手边是南方。( ) 五、应用题。 1.小强的家门面向东,放学回家后站在门前,面向家门,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向 2.小明和小立背对背站立,小明向北走150米,小立向南走120米,两人相距多远 3.小娟向东走5步,然后向西走4步,再向东走3步,再向西走2步,再向东走1步,现在小娟在出发点的什么方向几步的地方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探究题)小明面向东向前走5步,左转向前走4步,再左转向前走5步,现在小明面向什么方向如果想尽快回到原地,可以怎样走 2.(情景题)夺红旗,争第一。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鲁孔丘与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丘不与易也 D.使子路反见之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君子之至于斯也 C.夫子怃然曰 D.子见夫子乎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②子路拱而立 B.①对曰:“然。”②夫子怃然曰 C.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杀鸡为黍而食之 D.①君子之至于斯也②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耰而不辍 A.左右欲刃相如 B.子路从而后 C.范增数目项王 D.侣鱼虾而友麋鹿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B.子路行以告 C.子曰:“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道之斯行 B.亡之命矣夫 C.夫子矢之曰 D.毋吾以也 7、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子一言以为知②多见其不知量也 B.①人虽欲自绝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①偃之言是也②觉今是而昨非 D.①莫春者春服既成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8、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A.异乎三子者之撰 B.不吾知也 C.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D.贤哉回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君子一言以为知 B.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②愿枉车骑过之 C.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D.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尧舜其犹病诸 B.问知 C.举直错诸枉 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知道了解 B.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无如知何,拿他没办法 C.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这 D.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文采 1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尧舜其犹病诸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B.不仁者远矣 C.己欲立而立人 D.仁者安仁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结于 B.请问其目目:条目详情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敏锐聪明 D.樊迟未达达:明白理解

三升四数学两套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16分) 1、6200500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在70358400中,7表示(),5表示()。 3、()是10个十万,一亿是()个一千万。 4、与最大的五位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由3个千万,6个十万,5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 6、一个数的百万位上是1,十万位上是3,千位上是6,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 个数是(),它是一个()位数。 7、要使139□800这个七位数最接近140万,□里应填()。 8、用3个2和3个0组成六位数,且要求三个零都不读,这个六位数可能是 (),也可能是()。 二、判断题。(12分) 1、60500305读作六千零五万零三百零五。() 2、千万、百万、十万、万是万级的四个数位。() 3、读3000300时,只读一个零。() 4、比最大的8位数多一的数是最小的九位数。() 5、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40万,这个数最小是395000. ( ) 6、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为上的计数单位是亿位。() 三、选择题。(10分) 1、100个十万是()。 A. 一百万 B. 一千万 C. 一亿 2、把40954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A. 400万 B. 409万 C. 410万 3、47□368≈47万,□里可填入()。 A. 0~4 B. 0~9 C. 5~9 4、下面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是()。

A. 509800 B. 74000380 C. 405000 5、下面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 507039 B. 507309 C. 507903 D. 507930 四、读出下面各数。(8分) 357250 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14300 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0935 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00701 读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下面各数。(8分) 三千五百零八万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千零三十万八千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百零七万零六百八十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千零六万三千零二十 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6分) 365040○365039 298050○37500 30050○30万477万○478000 207548○2074480 1356040○1356400 七、在○里填上“≈”或“=”。(9分) 3500000○350万2485000○249万 460000○46万 28000000○2800万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设计 一、总述: 学习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上《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所以上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所以,上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上这门课程,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所以,上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说明 1、《先秦诸子选读》是以专题的形式编排的,比如“论语选读”。因此便于对作者在比较集中的充裕的时间内结合选文充分深入的学习。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是注重对诸子所处的时代、经历及其思想的理解。 2、通过学习、研读先秦诸子,掌握一批古文常用的基本词汇,掌握相关的基本语文知识,培养自己对古文的语感,从而提高阅读其他古文篇章的能力。吕思勉先生说:“中国文学,根柢皆在经、史、子中,近人言文学者,多徒知读集,实为舍本而求末;故用力多而成功少”。 3、先秦诸子不是冷冰冰的道德教诲,不是抽象枯燥的思想学术,不是迂远疏阔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B项,“辟”通“避”。D项,“反”通“返”。 2、答案:C 解析:A项,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B项,古义:到,到达。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C项,古今意义相同,怅然若失的样子。D项,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3、答案:D 解析:A项,①通“尔”,你;②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①表示肯定,是的;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项,①动词,作为;②动词,做(饭)。D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4、答案:D 解析:例句与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耰: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刃:用刀杀。后:落在后面。目:用眼睛示意。D项,“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5、答案:A 解析:例句为状语后置。A项,状语后置。B项,省略句。C项,省略句,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 6、答案:B 解析:A项,道,通“导”;C项,矢,通“誓”;D项,以,通“已”,停止。 7、答案:C 解析:A项,①通“智”,聪明,智慧;②知道。B项,①动词,断绝;②渡过。C项,都是形容词,正确。D项,①同“暮”;②不定指代词,没有谁,没有人。 8、答案:A 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C项判断句,D项主谓倒装。 9、答案:C 解析:C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其中三项,古今同义。 10、答案:A 解析:A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智慧,聪明。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C项,①通“蚀”;②粮食。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却。 11、答案:A 解析:B项,知,通“智”。C项,错,通“措”,安排,安置。D项,乡,通“向”,先前。知,通“智”。 12、答案:D 解析:D项中的“文”,意为掩饰。 13、答案:D 解析:例句中的“病”为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担忧,忧虑”。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D 项,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实行仁”。 14、答案:A 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