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哲学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哲学中的宇宙观与文化思考

先秦诸子哲学中的宇宙观与文化思考

先秦诸子哲学中的宇宙观与文化思考先秦诸子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其宇宙观和文化思考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道法自然”三个方面来探讨先秦诸子哲学中的宇宙观与文化思考。

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先秦诸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也是由宇宙万物构成的微观体系,因此,天地万物和人之间存在一种紧密的联系。

在先秦诸子哲学中,道家有“道法自然”的思想,儒家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墨家的思想则是“兼爱”、“非攻”。

孔子认为,人类要顺乎天意、顺乎祖先、顺乎道义,才能实现“天人合一”,彰显个人的价值。

他认为,人与天地万物相互关联,人与道合一,只有依据道德规范行事,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价值实现。

二、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先秦诸子哲学中的另一重要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点认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阴阳五行”的概念来描述。

阴阳五行包括五行:金、木、水、火、土,阴阳:阴、阳两个极端。

阴阳五行的观点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数千年,广泛应用于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和哲学思想的领域中。

在道家思想中,阴阳五行被用来描述万物变化的过程。

道家认为,道是无所不能的,并且在宇宙万物中具有至高的地位。

在这个宏大的系统中,阴阳五行是作为宇宙运行的基础元素存在的。

道家认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五行组成的,而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调和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和变化。

三、道法自然道家的“道法自然”是先秦诸子哲学中的又一重要思想。

在这个理论中,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遵循自己的规律,人类如果能依从自然的规律,就能大概率获得平衡、和谐和幸福。

同时,“道法自然”还强调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一致性、政治权力与公共精神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道家思想中,人类要学会依从自然的规律,对生命、工作、家庭、社会等各种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先秦诸子的思想特点

先秦诸子的思想特点

先秦诸子的思想特点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批重要学派,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和法家。

这些学派的兴起,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对我国的文化习惯、道德观念、政治形态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先秦诸子的思想特点。

一、儒家思想的特点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派,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人道,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善的本质,这也为文化伦理和政治道德的建设提供了基础。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修养与教育,认为为人处事应该遵循“仁爱为本、礼义为辅、诚信为重”的原则。

同时,儒家对官员的治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以民为本”、“官僚责任制”等,推进了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二、道家思想的特点道家思想是另一个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哲学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道家认为,宇宙之间的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由“道”来掌控的,所以应该依照自然规律来生活。

道家推崇“无为而治、随天而行”的思想,主张个人要有足够的放任自由,不要被世俗的价值观所拘束。

同时,道家也强调人的本质真实,重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三、墨家思想的特点墨家思想跟道家和儒家不同,它强调爱人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倡导“兼爱”、“非攻”等伦理道德原则。

墨家认为,对于全体人类来说,爱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且必须建立在普遍的相互关注的基础上。

因此,墨家是一个强调爱与和平的思想流派。

墨家也注重实用主义,提倡“尚实利”,认为政治制度的设计应当以实现公平、正义、和平为目标。

四、名家思想的特点名家是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的,具有独特的思想特点。

它主要关注言语表达和论证的规范与方法,注重演讲技巧和论辩理念。

名家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荀子等,他们都是熟练的演讲家和辩论家。

名家的思想概括为“言者有志,志者充诸外物”,即为了表达某种观点和立场,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因此,名家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五、法家思想的特点法家思想是先秦五大学派之一,它主要注重实践性和权威性,强调人的行为应该遵循刚毅、利益最大化和法律条文的规范。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

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思想家和学派,其中包括诸子。

诸子哲学以其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理念前卫而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先秦诸子哲学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传统的重要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人的内在道德素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

他强调“君子道德”和“中庸之道”。

君子道德是指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其中包括忠诚、诚实、尊重、谦虚、正义、仁爱等。

中庸之道则是指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人应该遵循适当的中庸之道,不过度追求,也不过分压抑。

儒家思想致力于通过教育、家庭和社会机构来培养学问精通、品德高尚、有责任心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道家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道”则是自然规律,是超越一切的真理。

道家思想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在宇宙中寻求一种和谐共存。

道家强调放弃个人利益和欲望,回归到内心深处,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道家的主要价值理念是“无为而治”,即遵守自然法则,摒弃人为的干涉,让事物自然变化。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推崇“兼爱”思想。

兼爱思想是指应该对所有人都有同样的爱和关爱,不应该因为不同的社会身份或者关系产生偏见和歧视。

墨家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个人都应该为整体的利益而努力。

墨家强调爱的实践和实践的爱,坚持“以利相交”的政策,反对“以权相交”的社会制度。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韩非、李斯。

该思想的基本原则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统治一个国家,而不是依赖于传统民族习惯和道德规范。

法家思想追求效率和实用性,其社会目标是维持秩序和稳定。

法家认为,国家和社会制度应该是最符合实际和效率的,它们必须适应现实,并且有强有力的法律。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不寻常的流派之一,主要关注军事战争和战略。

先秦诸子哲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先秦诸子哲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先秦诸子哲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引言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阶段,众多思想家和哲学家们产生了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

这些先秦诸子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化与思维方式也有着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探讨几个主要先秦诸子哲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被尊称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爱、礼仪、孝道等核心观念,并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政治、社会和教育体系。

一直以来,儒家价值观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其推崇的道德规范指导着人们在生活中形成了种种美德。

孟子与性善论孟子是儒家学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腐化。

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正面引导和道德塑造来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

他的思想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启示人们关注并发掘自身潜能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修养。

老子与道家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等重要观念。

他认为宇宙万物源于“道”,强调谦虚、无欲、不能争强好胜等价值观念。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广泛渗透,也对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系列禅宗、修身养性等伦理思潮。

墨子与墨家思想墨子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主张消除社会上不平等和战争,并推崇工程技术和实用主义。

尽管墨家未能形成独立的学派体系,但其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

墨子的核心观点和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兼爱”、“非攻”等价值观。

庄子与道家思想庄子是道家学派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擅长使用寓言和譬喻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

庄子强调追求自由、无为而治、放弃功利等思想,对个人修养和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给后世带来了许多灵感,在艺术、文学和哲学领域形成了独特风格。

结论先秦诸子哲学对于后世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精华总结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精华总结

中国哲学简史各章精华总结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庞大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和学派。

它从远古的先秦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将对中国哲学简史中的各章进行精华总结。

以下是各章的要点概括:第一章:先秦诸子哲学本章主要介绍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众多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和学派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国哲学的初步体系。

例如,孔子强调人道和仁义道德,墨子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理念,老子则主张虚无和无为。

这些思想家的观点奠定了后世中国哲学的基础。

第二章:儒家哲学儒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义道德和家庭伦理。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他的弟子们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思想。

其中,孟子主张天命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则重视礼仪之道。

第三章:道家哲学道家哲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和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自然和谐,强调“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的原则。

老子和庄子都认为,人应该摒弃功利主义和个人欲望,追求内心真实的自我。

第四章:墨家哲学墨家哲学强调兼爱和公平,提出了非攻的理念。

墨子认为,社会应该充满爱和友善,并消除战争和冲突。

墨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和道家的观点相似,但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第五章:名家哲学名家思想代表了诸子百家中的一种观点。

名家强调言辞的艺术和辩论的技巧,他们认为通过辩论可以寻求真理。

其中,荀子是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重视人的天性和道德修养。

第六章:纵横家哲学纵横家的思想主张胜于德行和身份地位。

纵横家认为人们应该善于利用社会关系和权力,以达到个人的目标和利益。

第七章:法家哲学法家的主要思想是以法治国,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法家认为,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明确的责任,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以法治国”和“法者,天下之公器”的观点。

第八章:兵家哲学兵家思想主要探讨战争和军事战略。

先秦诸子的著作

先秦诸子的著作

先秦诸子的著作
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代表。

他们创作了各种著作,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和人类存在的理解与探索。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先秦诸子及其代表作:
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的思想和教导。

2.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探讨了人性、道德和政治等问题。

3.老子(约公元前6世纪):《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强调“道”和“无为”的概念。

4.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是庄子的主要著作,以幽默的方式讨论了自然、道德和人性等问题。

5.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荀子的代表作,关注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

6.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是韩非子的主要著作,探讨了法治、统治和国家管理等问题。

7.《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哲学家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这些著作涵盖了先秦时期不同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

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

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先秦诸⼦阶段(前770——前221年)⼀、⼀、先秦诸⼦阶段(前(⼀)儒家 先秦儒家主要代表⼈物第⼀是孔⼦,第⼆是孟⼦,第三是荀⼦。

孔⼦被后世尊为⾄圣,孟⼦被后世尊为亚圣,荀⼦是先秦儒家最后⼀位代表⼈物。

先秦之后,后世儒家著名代表⼈物还有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

儒家经典⼀般被称为“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孟⼦》《中庸》《⼤学》。

《中庸》和《⼤学》以前是《礼记》中的两章,后来被独⽴出来,跟《论语》和《孟⼦》并列,变成了四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经》《易经》和《春秋》,《春秋》是孔⼦所做的鲁国历史。

据说,五经原来是六经,其中包括《乐经》。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概把《乐经》烧了,所以《乐经》没有流传下来。

东汉时,五经和《论语》《孝经》⼀起称为“七经”。

到了唐代,“七经”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传》《春秋⾕梁传》和《尔雅》,合称“⼗⼆经”。

到了宋代,《孟⼦》也被列为经,从宋代开始,这些儒家经典统称“⼗三经”。

也就是说,儒家“⼗三经”就是指《诗经》《尚书》《礼经》(记载周礼)《易经》(也称周易)《论语》《孝经》《周礼》《礼记》(西汉戴德、戴圣解释《礼经》的⽂集)《尔雅》《孟⼦》《春秋左传》《春秋公⽺传》《春秋⾕梁传》。

儒家经典⼜有所谓的“经”“传”“记”之分。

其中《易》《诗》《书》《礼》和《春秋》称为“经”,《左传》《公⽺传》和《⾕梁传》是为经书《春秋》⽽作的注释,称为“春秋三传”。

《礼记》《孝经》《论语》和《孟⼦》被称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学学者的训诂之作。

儒家⼀直被各朝各代统治者重⽤,堪称中国传统的官⽅学说。

现在还有⼈管儒家叫儒教。

其实儒家不能称为宗教,儒家的实质是伦理学。

儒家伦理思想很复杂,概括起来就⼋个字:仁、义、礼、廉、耻、爱、忠、孝。

孔⼦死后,“儒分为⼋”,弟⼦们⾃创门派,教授⾃⼰的学说。

其中以孟⼦和荀⼦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

(⼆)墨家 (⼆)墨家 墨家是先秦诸⼦中⼀个⾮常有名的派别。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分析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分析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分析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哲学家和学派,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多彩的思想世界,被后人称为“诸子百家”。

本文将就该时期的主要思想进行分析。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时期最为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

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仁爱”、“礼制”、“忠诚”等重要概念,认为人的价值在于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君臣相爱”、“父子亲亲”、“夫妻一体”的理念,认为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

儒家思想核心在于“君子修身,以立天下”,即通过个人的修养和提高来影响整个社会。

儒家思想对后世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也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学派,其主要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认为世界是由“道”构成的,而“道”则是一种无形无物的自然力量,统领着宇宙万物的变化。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人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应该去刻意追求成功或名利。

他们认为个人应该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超越人生的境界,进入到“无我”状态,从而达到心灵的彻底自由。

道家思想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不仅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对现代的哲学与社会思潮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创立者是墨子,他主要强调工程和防御术的重要性。

墨家思想主要强调功利主义和人类平等。

其核心概念包括“兼爱”、“非攻”、“尊师重道”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后世的思想。

四、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先秦时期的一个独立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在于“名实不分”,即强调名声和实际行动应该是一致的。

其主张个人应该努力追求名声和地位,而不是道德修养或个人情感。

名家思想的影响力不如儒家和道家,但是其与道家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些学者认为他们常常会混淆。

五、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是以商鞅为代表的一个政治与军事思想体系。

纵横家思想主张政治家和军人应该采取“纵横捭阖”的策略,以达到政治和军事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链点点通共享资源,了解更多请登录
先秦诸子哲学:论析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一般来说,人们称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哲学为先秦哲学。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基本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哲学思维从原始时代人们对精神和自然界关系问题的两种自发的对立倾向,经过殷周奴隶社会的天命神权论和早期阴阳、五行观念,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之学,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形成了反映各阶级、阶层利益的各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和哲学派别。

它们之间互相辩难,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第一个辉煌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明的开拓、创新时代。

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之不稳,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

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

一时间,学派峰起,百家争鸣。

特别是儒、道、墨、法、阴阳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

这是中国古代一次思想大解放、大飞跃,一批哲人迸发出的原创性精神智慧,在中国文化史、东亚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有载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疆本节用,不可废也。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

如此则主劳而臣逸。

至龄大道之要,去健羡,细聪明,释此而任术。

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

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
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

食土篡,吸土刑,析粱之食,黎霍之羹。

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

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

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

要曰疆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此墨子之所长,虽百长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朴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砖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J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

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簌。

簌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

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光翟天下,复反无名。

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圣人重之。

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

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由于他们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尽不同,他们著书立说,虽然各有优缺,但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且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面对社会的大变革,诸侯争霸,群雄割据,战争频仍,连年不绝。

而社会变革的剧烈,也正因为各诸侯国力争霸主地位,以主宰中国,所以采取了种种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措施,富国强兵,励精图治,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向前发展。

与此同时,诸子百家之说应运而生,“九流”、“十家”异说纷呈,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因此,先秦这个大动荡的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成为雅斯贝斯称之为“轴心时代”的历史分界线。

“轴心时代”不仅是一种有说服力的新的史学观念,而且这种理论为所有历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在中国,“轴心时代”大致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诸子峰起,百家争鸣,出现了儒、墨、道、法、名等许多学派,产生了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孙子、杨朱、惠施、公孙龙、商鞍、申不害、荀子、邹衍、韩非子、李斯等一大批思想家。

我国今日的思想,试默察之,无不有先秦学术之成分在其中者。

不知本原者,必不能知
其支流。

欲知后世之学术思想者,先秦诸子之学则不可不知也。

也就是说,先秦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发端,是形成学派和建立哲学体系的重要历史时期,具有自己的历史特点。

它广泛地探讨了宇宙本原和自然规律问题、天人关系问题、人性善恶问题、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等,把哲学研究伸展到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已包含着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各种哲学观点的胚胎和萌芽,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其探讨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可以和古希腊哲学相媲美,是中国亦是世界哲学史上的灿烂篇章。

我国学术,大略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先秦之世,诸子百家之学,两汉之儒学,魏晋以后之玄学,南北朝、隋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清代之汉学,现今所谓新学。

七者之中,两汉、魏晋不过承袭古人,佛学受诸印度,理学家虽辟佛,实于佛学人之甚深,清代汉学,考证之法甚精,而于主义无所创辟,最近新说,则又受诸欧美者也。

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诸子哲学的主要派别有:①儒家。

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文化,给我们留下的是关于仁爱、正义。

这是创立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其中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

②墨家。

他们关注的是社会给我们留下的关于公平和正义,是平等、互利、互爱。

创始人是战国初年的墨子,他的哲学思想中包含有非命尚力和尊天事鬼的矛盾。

墨子死后,“墨离为三”。

战国后期,墨家的一派克服了墨子学说中的迷信成分,在唯物主义认识论、逻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③道家。

他们关注的是人生,给我们留下的是关于人生态度的自由和宽容。

传统认为老子是其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系统完整的宇宙观,既有唯物主义的内容,又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通过相对主义走向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樱下道家则提出“精气”说,对老子的“道”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战国时期道家的一派还和名家、法家相结合,发展成为黄老之学,为后来的汉初统治者所推祟。

④法家。

他们关注的是国家,是治国理念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其先驱为管仲、子产,真正奠基人是战国时期的李匣、商鞍、申不害等人。

到战国末期,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治理论,他继承了老子和荀子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体系。

⑤名家。

这是战国时期专门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同异、离合问题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龙。

他们对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问题作了探讨,对古代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⑥阴阳家。

此家以邹衍为代表,他把阴阳五行说加以神秘化,用五行生克的顺序来说明王朝的更替,提出“五德终始”说,为新兴封建政权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除上述派别外,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还有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学派。

先秦哲学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秦汉以来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演变轨迹,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国民性格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先秦哲学是先哲的智慧.也是后人的财富。

无论是“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还是“以
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无论是“仁者爱人”的博大胸怀,还是“克己复礼”的谦恭自牧,无论是生生不息的变易思维,还是执两用中的中庸思维,都闪耀着往圣前贤的睿智之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加以批判继承,以此培养国民求真、行善、崇美的品格,增强开创精神、协作精神和超越精神,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