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微粒体制备

合集下载

洛克沙胂对猪肝微粒体CYP3A4及CYP2E1蛋白的影响

洛克沙胂对猪肝微粒体CYP3A4及CYP2E1蛋白的影响

洛克沙胂对猪肝微粒体CYP3A4及CYP2E1蛋白的影响蒋美琳;李银生;赵春;鲁晓旭;周新初;王秀红;邱江平;艾晓杰【摘要】洛克沙胂是一种常用的饲料添加药物,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或P450)是动物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类.本文研究了洛克沙胂对猪肝微粒体P450酶系中的2种酶CYP3A4和CYP2E1的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揭示该药的代谢机理、残留机制以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将洛克沙胂以5、25和125 mmol/L 3个剂量,分别添加到猪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中,以生理盐水作对照,于37℃孵育1h,测定微粒体蛋白含量及CYP3A4及2E1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中剂量和高剂量的洛克沙胂对猪肝细胞微粒体的CYP3A4及2E1的蛋白表达均呈现抑制作用,而低剂量的洛克沙胂对CYP3A4和CYP2E1的蛋白表达影响很小.【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3)004【总页数】6页(P38-42,52)【关键词】洛克沙胂;CYP3A4;CYP2E1;猪肝微粒体;Western blot【作者】蒋美琳;李银生;赵春;鲁晓旭;周新初;王秀红;邱江平;艾晓杰【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200240;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9.791细胞色素P450酶系(cytochrome P450 enzymes,CYP450.CYP)是一类参与机体内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以及药物代谢的血红蛋白酶类,在调节机体与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1]。

药物代谢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

药物代谢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
• 体外孵育是很好的累积代谢产物的方法。在代谢 产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方面有应用价值。可以直 接用肝匀浆液和肠内容体外孵育来制备代谢产物。 在实验过程中要冰浴,快速,尽量确保酶的活性。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订实验动物 一般计划要做药理实验后,先订动物,饲养中心送动物 过来需要时间,如果动物供应紧张的时候,很可能等的
粪便温孵法 肠菌酶法
单一菌种温孵法
肝微粒体的制备
差速离心法
通过高速离心 使微粒体与其他成 分分离,操作简单, 无需其他试剂辅助, 但需要的时间长, 对设备的整体要求 高。
CaCl2沉淀法 制备肝微粒体, 即在离心前额外加入 CaCl2 , 促 进 微 粒 体 的聚集和沉降。这种 方法对设备要求降低, 而且缩短了实验所需 的时间,是研究药物 体外代谢,制备微粒 体的常用方法。
药物代谢-生物转化
一相代谢
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CYP450酶
二相代谢
内源性物质结合反应; UGTs,SULTs, NAT, GST, MT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体内代谢法 综合地考虑各种体内 因素对药物的影响,能 够真实全面地反映药 物代谢的体内整体特 征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 布比较广,加上代谢 转化的器官和酶系的 多样性,使药物及其 代谢产物在体内的浓 度低,代谢产物的检 测具有一定的难度
要从尾部下四分之一处进针,血管表浅,好扎,而且如果 万一没打进,还可以向上找位置再打
进针后, 有没有回血很重要,回血肯定扎进了,如果没 有自动回血的话,轻轻回抽下,有回血的话就注射,扎进 血管,注射通畅,没有阻力。如果很难推进,一般是没 扎进,就不要再推了,打到组织里面会水肿,然后整 个血管就看不清了,无法注射。自己觉得没回血最好 别注射,换位置,一般是没进。 注射完毕一定要止血,不然药物可能随血流出来,给 药量不准了。

肝微粒体的制备

肝微粒体的制备

肝微粒体的制备肝微粒体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其具有多种生物合成和代谢功能。

为了研究肝微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制备方法。

肝微粒体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离心法、差速离心法和梯度离心法。

离心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从动物或人体中提取肝脏组织,然后将组织切碎并加入缓冲液。

接下来,用离心机对混合物进行离心,使得细胞器按照密度分层。

通过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的调节,可以分离出肝微粒体。

差速离心法是离心法的一种改进方法。

该方法利用不同细胞器的密度差异,通过多次离心来进一步分离纯净的肝微粒体。

首先,将组织切碎并加入缓冲液进行离心,得到一个粗制的肝微粒体上清液。

然后,将上清液进行再离心,获得更纯净的肝微粒体。

通过多次离心,可以得到更高纯度的微粒体。

梯度离心法是一种更为精细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利用不同密度的梯度溶液,通过离心使得细胞器分层。

首先,制备不同浓度的梯度溶液,然后将组织切碎并加入梯度溶液。

接下来,用离心机对混合物进行离心,使得细胞器按照密度分层。

通过调节离心速度和时间,可以分离出纯净的肝微粒体。

肝微粒体的制备方法选择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离心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初步的制备。

差速离心法和梯度离心法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但可以得到更高纯度的肝微粒体。

在肝微粒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组织的采集和处理需要在低温和无氧条件下进行,以保持微粒体的完整性和活性。

其次,离心速度和时间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要求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此外,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肝微粒体的制备是研究肝细胞生物学和代谢过程的重要工具。

离心法、差速离心法和梯度离心法是常用的制备方法,选择适合的方法可以得到纯净的肝微粒体。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技巧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制备的微粒体质量和纯度。

通过这些制备方法,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肝微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仅供参考)实验4-肝微粒体制备

(仅供参考)实验4-肝微粒体制备
5.微粒体含有细胞色素P450,由于P450中的 辅助因子、血基质含有铁元素,微粒体常 呈现红褐色。
6.肝微粒体(hepatic microsome)富含多 种物质代谢酶类,在外来化学物的生物转 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某些外来化合 物可通过诱导或抑制肝微粒体代谢酶的活 性,影响其他外来化学物在体内的代谢结 局。
8.离心25000g/min, 15min;
9.按1g肝组织加1ml磷酸缓冲盐溶液,充分混 匀后冻存管分装,置-80℃冰箱内保存待用.
注意事项:
上述过程应使用预冷的匀浆介质、缓冲液 和离心转头。匀浆器、容器等均应保持在冰 浴中,以维持组织及其制备物在0-4℃的!
4. 将匀浆液离心(4℃,1000g,10min)
5.取上清离心(12000g,10min);
6.取上清计算体积,按10:1比例加入预冷氯 化钙,冰浴5min,摇匀,以25000g/min离 心15min,弃上清得粉红色微粒体沉淀 。
7.将微粒体沉淀混悬于氯化钾-Tris-盐酸缓 冲液中(2ml),用漩涡混合器充分混匀;
三、实验步骤
1. 处死小鼠;
2. 快速摘除肝脏,自门静脉注入预冷的冰生理盐水 20-50ml,冲洗肝脏至土黄色,再用生理盐水将 肝脏外周血水冲洗干净,用滤纸擦干净后称重、 记录。
3. 将称重后的肝组织置于烧杯中(置冰板上)剪碎 ,转入匀浆管中,并按每克肝组织加1~2ml预冷 的蔗糖-Tris-盐缓冲液,用电动匀浆机制备匀浆 (转速1000rpm)(冰浴中),研杵上下移动8- 10次,定容至5ml。
2.肝脏或其他组织磨碎 (均质化)之后,微 粒体能够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之下,从其他 的细胞胞器区隔出来、浓缩并分离。
3.组织匀浆中未破碎的细胞、细胞核与线 粒体在9000g的离心速度下可以被沉淀并 分离,而细胞色素P450、内质网碎片及 其他可溶性酶素则保留在上清中。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教学文稿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教学文稿

2.1.3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大鼠肝微粒体制备全过程:1.购买实验动物SD 大鼠,20 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合格证号:00557062.大鼠肝脏灌流购买的大鼠当天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30 mg·kg-1 ),使其麻醉,利用酒精进行常规消毒后,打开腹腔暴露肝脏,肝门静脉处进行插管并固定。

结扎上腔静脉,剪破下腔静脉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灌流,直至肝脏颜色呈土黄色。

3.灌流好的肝脏取出后按1:4 比例放入装有磷酸盐缓冲液(含1mMEDTA ,0.25M 蔗糖)的匀浆管内,剪碎,匀浆。

4.将匀浆液倒入50mL 高速离心管中在4℃条件下9000g 离心20 min。

5.保留上清并转移到超速离心管中,在4℃条件下100000g 离心60min。

6.保留沉淀并重新混悬于磷酸盐缓冲液(含0.9%的NaCL)中, 4℃条件下100000g 再离心60 min,得到的沉淀即为肝微粒体。

7.将肝微粒体重悬于0.1M 磷酸缓冲液(PH7.4,20%甘油,1mM EDTA,0.25M 蔗糖)中于-70℃冰箱保存,其中留取一小管用于蛋白浓度测定。

8.微粒体蛋白浓度测定依据的是Lowry et. al.方法(Lowry et al.,1951),首先用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配置成不同浓度的蛋白标准溶液,与斐林试剂混匀发生反应后测定蛋白浓度,根据吸光度A 和蛋白浓度C 进行线性回归并绘制标准曲线。

同样的方法测定肝微粒体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计算肝微粒体蛋白浓度。

9.肝微粒体中P450 酶含量测定根据Omura and Sato 的方法(Omura and Sato,1964),用Tris-HCl 缓冲液把肝微粒体样品稀释至0.3−0.5 mg/mL,取两份肝微粒体分别放于参比池和样品池,400 nm~500 nm 扫描基线;参比池和样品池都加入少量Na2S2O4,轻微搅拌,并给样品池通CO 气体30 s,再次扫描,记录450 nm 和490 nm 处的吸光度,按Beer 定律(公式2.1)计算CYP450 的含量。

实验4-肝微粒体制备-20121108讲课

实验4-肝微粒体制备-20121108讲课

2.肝脏或其他组织磨碎 (均质化)之后,微 粒体能够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之下,从其他 的细胞胞器区隔出来、浓缩并分离。 3.组织匀浆中未破碎的细胞、细胞核与线 粒体在9000g的离心速度下可以被沉淀并 分离,而细胞色素P450、内质网碎片及 其他可溶性酶素则保留在上清中。
4.取上清在更快速的100,000g离心旋转之 下,P450、内质网会沉淀成粒状或块状, 而可溶性酶素则保留在上清中,将沉淀重 悬即可得到微粒体。因此微粒体在细胞生 物学中定义为从内质网的碎片所得到的小 型囊泡。 5.微粒体含有细胞色素P450,由于P450中的 辅助因子、血基质含有铁元素,微粒体常 呈现红褐色。
三、实验步骤 1. 处死小鼠; 2. 快速摘除肝脏,自门静脉注入预冷的冰生理盐水 20-50ml,冲洗肝脏至土黄色,再用生理盐水将 肝脏外周血水冲洗干净,用滤纸擦干净后称重、 记录。 3. 将称重后的肝组织置于烧杯中(置冰板上)剪碎 ,转入匀浆管中,并按每克肝组织加1~2ml预冷 的蔗糖-Tris-盐缓冲液,用电动匀浆机制备匀浆 (转速1000rpm)(冰浴中),研杵上下移动8- 10次,定容至5ml。 4. 将匀浆液离心(4℃,1000g,10min)
实验五 肝微粒体制备及相关酶活性测定
肝脏损伤的检测与评价
评价化学毒物引起肝损害的方法有两大类: 1. 体内实验(test)
1. 体内试验 方法是将肝毒物给予受试动物,然后 处死动物或在动物存活的情况下进行各种 生物检测,如动物染毒后的血清酶学分析、 肝脏排泄与分泌功能测定、肝脏化学组成 分析以及肝脏损害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2. 体外试验 是指采用某种实验技术从动物机体分 离出肝脏或肝细胞的亚细胞结构,让其在 体外与肝毒物接触一定时间,然后进行各 种检测,如动物的离体肝灌流试验、肝细 胞原代培养与肝细胞毒性试验、肝匀浆毒 物代谢试验等。

体外肝代谢系统

体外肝代谢系统

体外肝代谢系统【摘要】肝药酶在药物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肝药酶的研究方法中,以动物肝脏或肝细胞为基础,构建体外肝代谢系统是体外代谢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对体外肝代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及离体肝灌流系统等方法。

本文综述近年国内外所应用的不同体外肝代谢系统,并对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指出根据各系统的特性、不同的实验要求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肝微粒体;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离体肝灌流药物代谢一般是指药物的生物转化。

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或∕和毒理活性的改变。

因此,研究药物的生物转化,明确其代谢过程,对新药开发、新剂型设计及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肝脏是药物生物转化的重要器官,含有参与药物代谢重要的酶系组成,主要有CYP1、CYP2、CYP3三大家族[1]。

本文所介绍的各种体外代谢系统均含有一种或多种CYP450酶的同工酶,为研究药物体外代谢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和基础。

动物肝体外代谢研究可以较好地排除体内因素干扰,直接观察酶对底物代谢的选择性,为整体试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以肝脏为基础的体外代谢系统主要包括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肝组织切片及离体肝灌流。

1肝微粒体肝微粒体的制备多数采用差速离心法[2],通过高速离心使微粒体与其他成分分离,操作简单,无需其他试剂辅助。

但较耗时,设备要求高,使该法的普及和深入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

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试剂辅助分离的方法[3],在离心前额外加入一定比例的PEG6000或CaCl2,促进微粒体沉降。

此法对设备要求降低,并缩短了实验周期。

肝微粒体的制备过程均应在4℃下进行。

正确、合理地选择缓冲液,能起到良好介质的作用,按比例加入后进行肝组织的破碎和匀浆,才可有效分离肝微粒体和避免细胞器受损。

肝微粒体的主要应用测定CYP450酶活性测定原理是在特定酶催化下,底物在辅助因子以及适合的温度、时间作用下反应,借助仪器测定生成的特定产物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检测合成大麻素JWH-073在人肝微粒体中的Ⅰ相代谢产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检测合成大麻素JWH-073在人肝微粒体中的Ⅰ相代谢产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检测合成大麻素JWH-073在人肝微粒体中的Ⅰ相代谢产物李超;王继芬;徐多麒;王燕燕【摘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检测合成大麻素JWH-073在人肝微粒体中的Ⅰ相代谢产物,用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制备了加入JWH-073的人肝微粒体,从中了解JWH-073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JWH-073在人肝微粒体中共产生11种Ⅰ相代谢产物,其代谢途径为羟基化、羧基化、脱烷基化和羰基化,其中羟基化为主要途径,羟基化代谢产物有6种.根据代谢方式、代谢发生的位点及代谢产物的响应强度,推荐羟基化代谢产物(编号M4)作为JWH-073在人体尿液中的中毒标记物.在实际工作中仍需要收集人体尿液样品,通过筛查对比其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最终确认JWH-073的代谢标记物.【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9(055)008【总页数】7页(P869-875)【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Ⅰ相代谢产物;合成大麻素JWH-073;人肝微粒体【作者】李超;王继芬;徐多麒;王燕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38;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38;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北京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法庭毒物分析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合成大麻素[1-2]类新型毒品是我国首批管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也是近几年在我国最常出现的非法制造、贩卖及滥用的一类新型毒品[3-4]。

目前报道的合成大麻素已达251种(占已知新精神活性物质的31.2%),我国已管制53种。

其中JWH-073是我国最早列管的5种合成大麻素中的1种[5],JWH-073化学名称为1-丁基-3-(1-萘甲酰基)吲哚,分子式为 C23H21NO,属于第一代合成大麻素[6-7],结构式见图1。

图1 JWH-073的分子结构式Fig.1 Molecular structural formula of JWH-073合成大麻素进入人体后半衰期较短,代谢较快,尿液中几乎无原药[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微粒体制备
1. 简介
肝微粒体(mitochondria)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主要负责细胞内能量的产生和调节。

肝微粒体制备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肝脏中微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肝微粒体制备的步骤和相关实验方法。

2. 肝微粒体制备步骤
2.1 器材准备
•洗涤缓冲液:含有0.25 M 蔗糖、10 mM Tris-HCl(pH 7.4)、1 mM EDTA 和0.1% BSA的缓冲液。

•离心管:用于离心过程。

•显微镜滑片:用于观察制备得到的肝微粒体。

2.2 肝脏取材
•将新鲜动物(如小鼠)的肝脏取出,并放入冰冻盒中保持低温。

•快速切碎肝脏组织,以避免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2.3 组织匀浆
•将切碎后的肝脏组织加入洗涤缓冲液中。

•使用均质机将组织匀浆,以破碎细胞膜和释放肝微粒体。

2.4 离心分离
•将匀浆后的混合液离心10分钟,以去除未破碎的细胞碎片和细胞核。

•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并进行第二次离心,以沉淀肝微粒体。

2.5 肝微粒体收集
•将离心得到的沉淀用洗涤缓冲液悬浮。

•用洗涤缓冲液洗涤肝微粒体,以去除杂质。

•最后一次离心后,将上清液倒掉,保留沉淀中的肝微粒体。

3. 肝微粒体制备相关实验方法
3.1 蛋白含量测定
•使用Bradford方法或BCA方法测定制备得到的肝微粒体中蛋白质的含量。

•根据实验需要调整蛋白质的浓度。

3.2 肝微粒体功能检测
•使用荧光探针(如JC-1)检测肝微粒体的膜电位。

•使用呼吸链底物(如琥珀酸、NADH)测定肝微粒体的呼吸功能。

3.3 肝微粒体结构观察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制备得到的肝微粒体的形态和结构。

•准备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溶剂残留和样品的干燥。

4. 结论
肝微粒体制备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肝脏中微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合理的步骤和实验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得到高质量的肝微粒体,并进一步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了解肝微粒体的制备过程对于深入理解细胞内能量代谢和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Palmeira CM, Rolo AP. Mitochondrially-mediated toxicity of bile acids. Toxicology. 2004;203(1-3):1-15.
[2] Zhang Q, Raoof M, Chen Y, et al. Circulating mitochondrial DAMPs caus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to injury. Nature. 2010;464(7285):104-107.
[3] Koopman WJH, Nijtmans LGJ, Dieteren CEJ, et al. Mammalian mitochondrial complex I: biogenesis, regulation,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0;12(12):1431-14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