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潮汕建筑艺术
潮汕建筑特色

潮汕民居形式的名称,都与大自然有关系的名称如“四点金”(“金”是风水中自然界的五行之一)、“下山虎”、“爬狮”等,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结合点”在潮汕建筑中俯拾皆是。
在民居建筑的形式上反映了建筑土木技术结构与中轴线为基准的对称审美要求,故门与窗的重复连续性显示出节奏感格外明显。
其建筑方式多为板筑、白瓦素墙、秀洁清净。
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和石材,用于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梁枋上。
此外,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极其注重装饰,檩木要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故称“红桁蓝桷”。
单是山墙的脊端,就有金、木、火、土五种不同类型,各种颜色的瓷片在屋顶上主要部位贴出各种立体形象,有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精美绝伦的石雕,木质结构上镂刻各种形象,使整座建筑物富有艺术气息,古色古香如皇宫建筑。
潮汕平原地理地势复杂,江河密布,村镇多临水,未近江河者多开渠引水至村前,挖一半圆形水塘蓄水,弧形朝向主体建筑,以纳气聚财,也有“过池风”凉爽的实惠,更有游泳、洗澡、洗衣物、养鱼的实用价值。
我们将重点讨论潮汕民居建筑的风水特点1.潮汕的风水与二次葬习俗由于潮汕平原的地势地域因素和民风民情的缘故,潮汕自古酷信风水,至今存有大量的风水建筑。
仅澄海莲花山,就有“倒插金钗”、“猛虎跳墙”、“黄蜂采花”、“飞凤衔书”、“通天蜡烛”等许许多多风水的典范,其中的“金交椅”又称孩儿坐轿,是北宋新州知州,位列潮州前八贤的张夔墓;“蟠龙吐珠”又称摆盘猪头,是江夏黄氏的祖墓。
这些风水宝地几乎每一处都蕴藏着莫测的玄机和神奇的传说。
最能说明潮人惑于风水的现象是所谓二次葬习俗。
《潮州府志》载:“陋俗相沿,葬后十年或廿年,则易其棺而贮骨于瓷罂,名曰金罐,骨黄者复痤原穴,骨黑者另觅佳城,不经甚矣。
”为了得到一处吉穴,或停柩数十年不葬,或葬后扒开启视,或侵坟盗葬,或互殴诉讼。
我小时候有一位邻居,生平最大的愿望是为自己找一处好风水,找了十几年,把家都花穷了还没找到。
潮汕传统建筑

潮汕传统建筑潮汕地区位于中国的广东省,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地方。
潮汕传统建筑是这片土地上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示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潮汕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其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潮汕传统建筑通常采用木材和石头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框架和墙壁,而石头则用于建造坚固耐用的基础。
这种建筑材料的选择不仅是由当地的资源条件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潮汕人民对于自然和环境的尊重。
他们相信使用天然材料可以创造出更和谐的生活环境。
潮汕传统建筑的设计也非常注重细节和比例的平衡。
建筑师会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来设计建筑物,使其既实用又美观。
例如,传统的宅院通常由多个庭院和房间组成,每个庭院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花园、娱乐场所或家庭聚会的场所。
建筑师会通过布局和设计让每个庭院呈现出独特的景观和氛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宁静与舒适。
潮汕传统建筑还注重室内外的连通性。
建筑师通过巧妙地设计门户和窗户,将室内外空间融合在一起。
这不仅能够增加室内采光和通风的效果,还能够让人们在室内欣赏到室外的美景。
例如,建筑中常见的庭院或天井可以成为一个室外休闲区域,人们可以在其中享受自然的美好。
潮汕传统建筑的特点还包括雕刻和装饰。
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精美的雕花和彩绘,它们往往以寓意美好的图案和图象为主题。
这些装饰不仅能够增添建筑的艺术价值,还能够传达出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此外,一些建筑还会添加独特的屋顶装饰,如雕刻的瓦当和雕塑的石狮子,以展示建筑的庄重和尊贵。
潮汕传统建筑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提供了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还代表了当地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潮汕地区,许多传统建筑已被列为文化遗产,成为人们了解和认识潮汕文化的重要窗口。
而且,许多建筑已经被改造成博物馆、艺术展览馆和文化中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总之,潮汕传统建筑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

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在潮汕建筑中,建筑结构简洁、线条流畅,雕刻精美,装饰繁多,色彩饱满,非常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本文将就潮汕建筑特色的搭建方案进行设计,从建筑立面、结构、雕刻、装饰、色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建筑立面设计潮汕建筑的立面设计非常讲究,常常采用“边三进”的形式,即由一个主体建筑和两个侧边楼组成,整体形成一个庭院式的结构布局。
建筑的线条流畅,墙面采用砖瓦、木材等材料,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典雅、精致。
在立面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砖雕、木雕等传统技艺,结合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工艺,设计出具有潮汕特色的建筑立面。
可以在门窗、檐口、柱头等部位进行精美的雕刻,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装饰性。
二、建筑结构设计潮汕建筑的结构设计非常注重整体的稳定性和美感,常常采用木结构和石砌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建筑的梁柱结构清晰明了,没有过多的繁琐装饰,注重结构的简洁和几何美。
在结构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结合潮汕建筑的传统结构特点,设计出更加稳固、坚固的建筑结构。
可以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增加建筑的科技感和时尚感,同时也可以保留传统的木结构和石砌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具有文化传承性。
三、建筑雕刻设计潮汕建筑的雕刻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常常运用花、鸟、草、虫等自然元素,结合几何图案进行精美的雕刻,给建筑增加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雕刻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是宗教题材,有的是民间传说,有的是抽象的图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雕刻设计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设计出具有潮汕特色的建筑雕刻。
可以在建筑的柱子、梁头、门窗等部位进行精美的雕刻,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使得建筑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四、建筑装饰设计潮汕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多样,常常运用木雕、石雕、彩绘、壁画等技艺进行装饰,使得建筑更加华丽繁复。
装饰的内容主要是自然风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题材,给建筑增加了故事性和神秘感。
关于潮汕建筑的研究

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类于皇宫
潮州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州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 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 的整合。 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 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 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合称为“红桁蓝桷”),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
苑,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
单独画并不能彰显华丽,还有更具潮汕文化艺术代表的瑰宝:巧夺天工
的雕刻,金光闪闪的潮绣和栩栩如生的剪纸,以及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ຫໍສະໝຸດ “下山虎”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返回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四马 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 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 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 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 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 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 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 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 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 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 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 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 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 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当然, 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 可在澄海县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及普宁市洪阳镇的清提督府“德安里”看到
潮汕建筑四点金

潮汕建筑四点金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和潮州市之间,是一片充满了激情和独特文化的土地。
在这个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被称为“潮汕建筑四点金”,这种建筑风格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首先,潮汕建筑四点金的一个特点是色彩斑斓。
在这个建筑风格中,颜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建筑外墙常常涂成鲜艳的红色、黄色或蓝色,让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醒目。
这些明亮的颜色代表了潮汕地区人们的独特个性和豪爽的性格。
其次,潮汕建筑四点金的另一个特点是勾栏的使用。
潮汕建筑中的勾栏是一种独特的装饰元素,通常用于建筑外墙的边缘。
勾栏的形状有很多种,有的呈弧形,有的呈直线形,还有的呈波浪形。
这些勾栏的设计不仅美观,而且起到了保护建筑的作用,让建筑更耐久。
第三,潮汕建筑四点金的第三个特点是雕花的运用。
在潮汕建筑中,雕花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元素之一。
建筑的柱子、门窗等部位常常会雕刻出各种图案和花纹。
这些精美的雕花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度,而且展现了潮汕人民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潮汕建筑四点金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屋檐的独特造型。
潮汕建筑中的屋檐常常拥有独特的造型,如拱形、曲线形等。
这些屋檐的设计不仅使建筑看起来更加优美,而且有助于屋顶排水,防止积水。
这种独特的屋檐造型是潮汕建筑风格的独特标志之一。
以上所述的四点金,即色彩斑斓、勾栏的使用、雕花的运用和屋檐的独特造型,是潮汕建筑风格的重要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潮汕建筑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而且这些特点也反映了潮汕地区人们豪爽、热情的性格,展示了他们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潮汕建筑四点金是潮汕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潮汕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建筑领域注入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潮汕的独特魅力。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

浅谈潮汕民居建筑北京有四合院,陕西有窑洞,云南有吊脚楼,…………,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各地的建筑有着自己的特色。
那么,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是什么呢?现在,请让我们一起走进原汁原味的潮汕民居建筑!一、潮汕建筑的进展史我国的建筑自古以来渊源深厚。
从原始社会开始使用一样的树枝、柴草架撑而成的茅屋到汉朝初步形成的木结构屋形。
人们在建筑实践中不断提高建筑技术,后来又显现了砖木结构建筑。
唐朝时,这种砖木相融合的建筑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我国的建筑已趋向传统化、格局化。
潮汕建筑是其中的一颗辉煌的明珠。
古时兵荒马乱,无乡不寨,这对潮汕建筑特色的形成起了庞大的阻碍。
古时寨是一个整体,它的平面形状多呈圆形或不规那么的多边形,而〝院式〞被采纳得最广泛。
大同小异的寨子一样出现以下特点:①以某个范畴的区域规划而成的村落,通常以祠堂为中心,其它房屋围着它而展开。
②为安全着想而只设一个寨门。
古时官兵的掳掠,强盗的洗劫等情形较为严峻,那个唯独的入径可防外敌轻易入内。
③受风水学的阻碍。
一样房子差不多上靠山环水,坐北朝南。
古时〝水〞象征〝财〞,〝环水〞而〝守财〞,浓厚地反映出«易经»中天人合一之说。
以现代的角度那么能够诠释为遵循自然规律,与生态环境和谐进展的建筑观。
④外简内繁又是其特点之一。
这点深深印上潮汕人思想情怀的烙痕,表露着潮汕人的谦逊、内涵。
既追求现世生活又不失纯朴的本性!二、民居建筑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前进。
在众多古建筑中,潮汕民居一枝独秀。
让我们在滚动的历史里,细数着点滴往事,展望着以后的进展。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差不多布局,最差不多形式称〝下山虎〞、〝四点金〞。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如以下图〕等。
其外部轮廓那么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其中停驻在潮汕的〝丁氏光禄公祠〞即〝丁府〞〔丁日昌纪念馆〕便是一个经典。
潮汕民居

中国地大物博,地方建筑灿若星河,各具特色,潮 汕民居便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潮汕民居融汇千百 年来潮汕人的智慧,拥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
潮汕传统民居建筑起源于传说中的陈皇 后的故事,具有类于皇宫,规模庞大,轻巧 通透,注重装饰,工艺精致,追求与自然的 和谐,讲究风水,独特的建筑方式和材料等 特点。有“四点金”,“下山虎”,“四马 拖车”等制式。
过去的民居,大多是一家一户住的。随着社会人口的发 展和增加,一家一户住的形式渐渐被人们打破。现在,一个 民居往往住着三、四户人家。这样的住宅,虽然住起来有些 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 平整光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所有的房门之上亦绘有 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不同于“门楼肚”上的花花草草,而 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挂帅”、 “仙姬送子”、“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有一幅长 壁画,多为“十仙贺寿图”,皆取吉祥之意。还有红色的檀 木,蓝色的橼子(合称为“红桁蓝桷”),这些丰富多彩的 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画苑,就像颐和园的长 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 单独画并不能彰显华丽,还有更具潮汕文化艺术代表的 瑰宝:巧夺天工的雕刻,金光闪闪的潮绣和栩栩如生的剪纸, 以及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下山虎”富丽堂皇,美轮美 奂。
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长辈一般住在 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 室、厕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 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洞开。办丧 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 的禅门。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 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大空间, 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 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 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 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 当然,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 津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可在澄海县隆都 镇的“慈黉爷故居”及普宁市洪阳镇的清提督府“德 安里”看到。
新时代潮汕传统民居古建筑的修复与营造

新时代潮汕传统民居古建筑的修复与营造摘要:本文通过对潮汕传统民居古建筑基本形式与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潮汕传统建筑的修复与营造策略,为保护传统古建筑、振兴乡村献言献策。
关键词:新时代;潮汕传统民居;修复与营造1潮汕传统建筑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1.1现实意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
潮汕传统建筑是潮汕传统文化的载体,建筑里蕴涵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别突出“孝”文化,以潮汕祠堂为例,是祭祀祖先的场所,通过举办祭祀礼仪等传统民俗,体现了潮汕人“追根溯源”、“报本返始”的孝思表现。
还记述了先人的光荣事迹,乐善好施的美德等,以此来教化子孙积德行善的作用。
常设有理事会,为宗族的老人、学生提供资助,促进宗族团结凝聚力。
1.2艺术价值潮汕传统建筑不仅有宏伟的建筑格局,还采用潮州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嵌瓷、描金彩绘等精美的工艺装饰装点。
如采用四大木雕之一的金漆木雕,通雕透雕层次分明,题材丰富,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让建筑显得金碧辉煌。
潮汕灰塑、泥塑彩绘更具独特工艺技法,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温的优点。
嵌瓷工艺是用五彩的瓷片在屋脊、墙体裁镶嵌表现人物动物形象,在屋顶灵活跳动之貌。
潮汕工匠将精湛装饰工艺在传统建筑上进行特有技艺表现,使得建筑不仅有其历史价值,还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2潮汕民居的建设特色2.1潮汕民居的平面布置特征从潮汕民居的各种布置形式入手,归纳出潮汕民居总体布局特征。
潮汕民居的整体布局整体聚拢紧凑,通过结构的弹性结合,构成了一种富于变化的布置风格,与我国北方民居的分散式、大院落的格局截然不同。
潮汕传统房屋以院落分隔,院落以厅堂或廊檐相连,可有效地处理潮汕地区的潮湿、炎热等气候问题。
潮汕传统建筑格局不管是“爬狮”、“下山虎”“四点金”、“三壁联”“四马拖车”“百鸟朝凰”等,每一种布置都讲究严格的对称性,以清晰的轴线为中心,以厅堂为中心。
整个结构向外是封闭式的,向里是开放式的,中央庭院是室内与室外的联系,从总体上解决了通风、采光等方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课程论文(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题目:论潮汕传统建筑艺术
学生:张世建
论潮汕传统建筑艺术
摘要:基于近代对传统建筑保护呼声意义强烈的情况,选择颇具特色的潮汕传统建筑,论述其艺术审美价值。
根据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以及艺术审美的角度分析传统建筑艺术之美与珍贵,一次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的关注与保护。
该选题以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为特色,注重建筑美学知识的应用和分析。
同时涉及人文与艺术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潮汕,传统建筑,艺术。
传统潮汕建筑即指的是广东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建筑。
其传统建筑包括了传统的民居以及祠堂寺庙。
这些建筑无论是在设计艺术上还是在装饰艺术上都是极具特色的。
[1]建筑是一种文化,对于那些国家性,纪念性,标志性……的建筑来说,更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理应具有鲜明的中国和地域的文化特色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成就了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有俗称“下山虎”和“四点金”。
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住建筑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
”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白风朝阳”。
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四点金”是潮汕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格局类似和北京四合院。
有前厅,两边有前房,中间有个空旷的天井。
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件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
“格仔”的设计可象征多子多福。
“四点金”的建筑艺术:建筑构造方式是中轴线金字的房间压角。
“四点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而得名。
形体庄重。
“四点金”的家主
格局和“风水学”中“山坳环抱”的风水美格是同构的。
方正对称的格局,这样的格局正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审美要求,即对称方正之美。
[2]无论内或外,通常最单的体量或空间最吸引人,但是这些熟悉的基本形之外还有更多,更神奇的东西……或许我们见过这些形,而它们之所以具有极大的魔力,正因为它们的特殊. “四点金”真是传承了这种方形之美,简单之美也是特殊之美。
“下山虎”的大小略次于“四点金”。
因为房子大体上给人的感觉如狮如虎,两个前房就是虎和狮的两只前脚,就像一只刚要从山上往下走的狮虎,故称——“下山虎”。
“下山虎”有前堂大厅,也有前房,被当今建筑界称为“三合院”。
通常是中间不开门,而是两边开门,又叫“龙虎门”。
“下山虎”内平滑的大理石铺就了天井,房门之上绘有壁画,壁画上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故事,神话传说,如“穆桂英挂帅”,“郭子仪得宝”等等,正厅墙上则多挂着“十仙贺寿图”等,取其吉祥之意头。
在正厅案头上摆着红色的檀木,蓝色的椽子,合称为“红桁蓝桷”。
[3]对美学这个课题内容的一定描述是指出有一定的意识主体与客体,尤其是艺术品之间的关系。
正如转引所述,建筑本身是一中艺术,能够在建筑艺术中享受艺术也不为一大快事。
传统的潮汕民居中,在“下山虎”中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艺术品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画苑,有无处不在的艺术欣赏,在这些艺术品的“笼罩”之下,使得传统的潮汕文化艺术熠熠生辉。
潮汕民居建筑中还有另一种艺术代表——“四马拖车”。
“四马拖车”的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在潮汕当地居民不直接称其“四马拖车”。
因为这些房子一般规模都非常的大,故当地居民多称其为“大厝”。
厝在潮汕方言中的意思是指房子,“大厝”则指的是大房子。
因为“四马拖车”的规模十分大,只有旧时的权贵显达才能住得起和
建得起这样的大房子,一般的普通家庭建不起也不需要如此之大的房子居住。
所以,现在存留下来的“四马拖车”数量十分之少。
在现在的惠安县城古民居中就还保存着一定数量的“四马拖车”。
潮汕民居一向都是十分注重装饰艺术的,“四马拖车”这样的“大厝”更是甚者。
古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说法。
在民居内部,山墙的脊端,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不同造型。
有造型优美的五星脊饰,有富丽堂皇的嵌瓷,精雕细刻的金漆木雕。
那永不退色的嵌瓷与金碧辉煌的木雕艺术品包括了花草,鸟兽,虫鱼,还有人物,在建筑物的一些木质结构上技艺精湛的匠师还镂刻了各种形象,使整座建筑富有艺术气息,古香古色如皇宫建筑。
嵌瓷——潮汕著名手工艺,也称“烧片”。
清末,瓷器生产作坊与工匠紧密配合,专门烧制各种色彩的低温瓷器作为专用材料,无论是工艺品还是建筑装饰,大大地丰富了嵌瓷的色彩,构图。
在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进行艺术创作。
线条粗犷有力,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以大动态大效果取胜。
而装饰脊头,屋角头的嵌瓷,多是以文武加冠等立体人物。
嵌瓷色彩斑斓,以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为基础,艺术风格写实,形象生动,是一中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瑰宝。
体现了勤劳善良的潮汕人民的智慧与艺术修养。
更加提高了潮汕建筑的艺术审美性。
潮汕民居装饰艺术中的潮州金漆木雕也是值得一提的艺术创作。
金漆木雕最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后又受到某些地方特色的影响,形成一种木雕流派。
潮州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为基本原料,加以生漆和金箔。
雕刻形式有浮雕、立体雕和通雕等。
表现内容多为“三国”、“水浒”的情节,“二十四孝图”及一些民间故事,体现潮汕人的忠孝、趋利避害意识,有较强烈的地方文化特点。
潮州金漆木雕是木雕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以木雕为基础,髹之以金,由单层平面雕刻向镂通立体雕刻发展。
清代是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鼎盛时期,
不少达官贵人对“金碧辉煌”情有独钟,于是,所营建的祠堂和豪宅,无不以金漆木雕装饰。
潮州地区的金漆木雕是由粗犷的建筑木雕发展而为精细的日用木雕,如挂屏、座屏、神龛、茶柜、香柜、案桌、屏风等。
其中尤以黑地金漆神龛最为精巧。
大约在三寸高的龛门窗格上就能刻出十多个故事人物,如果是戏曲人物,所穿袍甲还雕上图案花纹、背景还衬上通雕景物,可以说是世界木雕艺术中最精细绝伦的技艺了。
潮州金漆木雕以花、乌、鱼、虫、蟹为主要题材,内容丰富多彩,造型写实肖似。
表现手法擅长通透雕。
贴金方法有黑漆描金、五彩饰金、全面贴金等。
除普通的潮汕民居建筑之外,潮汕地区的祠堂建筑也算得上是别具特色的建筑了。
潮汕人建造祠堂,历史十分悠久。
[4] “州(潮州)之有祠堂,自昌黎韩公始也。
公刺潮凡八月,就有袁州之除,德泽在人,久而不磨,于是邦人祠之。
”。
早在唐宋时期潮汕就有了祠堂的出现,当时的祠堂是为了颂念韩文公在潮州的政绩,而建立祠堂来祭祀。
至明朝中期,政府才准许平民修建祠堂,民间建祠之风开始兴盛,出现了“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的现象。
潮汕人历来重视祠堂的建设,在潮汕人的观念中“怀抱祖德”“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孝思表现使得潮汕人在建造祠堂过程中非常看重其装饰的庄重与辉煌。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
其建筑系统地运用了上述提过的潮州金漆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手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其中,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般的祠堂修建都有修建碑记,人们可以从中了解该祠堂宗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族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潮州民居与风水潮州人笃信风水,认为住宅风水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以及子孙后代的前途、命运、祸福、成败和得失,潮州民间俗神信仰的发展和演变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诸如岭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明末以来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动、官方的态度与政策等,皆对潮州俗神信仰的演进趋势起着一定的作用。
[5]建筑是物,风水是魂,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和灵魂。
建筑及其规划,是有构思意蕴的,是有思想感情的。
潮汕人在建造房子的时候朝向的确定十分看重;而且在形态构成的确定以及平面和高度尺寸的确定都十分的重视,另外潮汕人对厅堂和天井庭院的设计也非常之重视。
在建筑界中潮汕地区的传统建筑设计以及装饰囊括了建筑美学,艺术美学,人文与历史以及艺术审美等各方面的综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 萧默主编.建筑意.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 [美]亚伯克隆比.建筑的艺术观.吴玉成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 转引自卢永毅主编.建筑理论的多维视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明.永乐大典·卷五千三百四十三·祠庙.
[5] 亢亮亢羽编著.风水与城市.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