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最终)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C、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把柄。 导致秦朝实行文化专制 3、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条件有 、 ( B )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知识群体的形成,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 术的动力 ③西方书法艺术传播到中国起了推动作用 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④东方审美情趣喜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为 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土壤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D
)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 A、宋代重文轻武,出现一批著名书法家;B、市民阶层兴起,社 宋代重文轻武 ;B、市民阶层兴起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 会生活丰富,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 ;D、国家一统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D、国家一统,注重规范法度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
(
C
)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1)特点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第7课 汉字与书法(岳麓版)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社会危机使士人群体 出现,书法成为表达自 我情意的形式;
汉 隶
2.文具的发展改进。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
(303-361)
王献之(344-386)
作品:中秋帖
东晋书法家,字子敬,会稽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为羲之第七子。幼时 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 新法,自创一格,与父齐名,人称 “二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 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 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其行 书以《鸭头丸帖》、《中秋帖》最著。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 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 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 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 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 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 地位和声望。
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程: ------ 草 --------甲 --- 金 --- 篆 --- 隶 行 ----- 楷 ----2、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图画 -- 线条 -- 笔画)
中国的印章 篆刻与书法 并称为姊妹 艺术,秦汉 时以小篆为 基础,融合 隶书风格。 到明代与书 法、绘画合 为一体。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在韩国,韩汉之 争由来已久。 2009年年初,在韩 汉之争久未停战 的韩国,20名前总 理共同签名上书 青瓦台,呼吁李明 博强化汉字教育, 提议在韩国的小 学正式开设汉字 教育课程。汉字 应和韩文一起被 视为“国字”来 教育。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日本汉字产业一直 在赚钱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读错汉字发音后,一 本名为《看似会读实 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 的实用书,在几个月 里高居日本畅销书排 行榜榜首,该书在发 行后的短短一年时间 售出60万册。
第7课汉字与书法

三、印宗秦汉(书法艺术的姊妹---篆刻艺 术)
1、秦汉:篆刻艺术的标志性时代 特点:秦印—— 雍容大度,精致不苟
汉印—— 方正质朴,端庄豪放 2、明中叶以后:成为独立艺术 代表:文彭
用刀“写”的汉字:篆刻
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 料上“写”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 术。
课堂小结
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楷书繁体-简体
二、书法艺术:原因、历程、特征 补充:篆刻艺术
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 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 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达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加强各地联系作用。
图画文字“旦”
二里头遗址出土 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1、汉字的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2、演变过程 商、周: 甲骨文、金文
秦: 秦末,盛 行于汉: 魏晋:
小篆
隶书
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汉字形体演变 的总趋势:
由繁到简
二、书艺历程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④ D、②③④。
4、我国文字演变的先后顺序是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隶书 ④楷书 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②③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
A、书法; C、篆刻; B、绘画; D、京剧
6、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的原因:①汉末社会危机激发 社会进行深刻反思 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逐渐形成 ③书法成为士人表 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 形式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 这一时期的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文化史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1、汉字的起源演变
2、书法艺术的发展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小篆
隶书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新石器时代
隶书 秦朝
商代
小篆
商周
广泛频繁
秦朝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春秋战国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阶段一:秦汉——自发阶段 阶段二:自觉阶段 (1)魏晋——成为自觉的书法 艺术
原因: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 笔墨纸张的改进
东晋“书圣”王羲之,名作“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2)隋唐——新的高峰
原因: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 表现: 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欧阳询、颜筋柳骨)
(4)明代——呈现个性化趋势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 世俗化
明 祝枝山 明· 唐寅
时代发展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社会危机 魏晋 士人群体形成 南北朝 文具改进
朝代
社会状况
书法名家
艺术风格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草 国家统一; 经济文化繁荣 欧阳/颜/柳 规范法度 楷 重文;市民 阶层;社会 生活丰富 追求个性 (苏、黄、 忽略法度 米、蔡) 有意无法 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等 强调个性化 四大家
宋
明
商品经济 生活丰富
练习一
1、(2011广东学业)据目前所知,商朝 出现的成熟文字有 A .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 法 绘 画 诗 歌 小 说
戏 曲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 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 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 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汉《曹全碑》(隶书)雄健、给人以疏阔 大度之感的独特字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过渡: 秦小篆、汉隶 (二)自觉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
1、原因(1)(2)(3) 2、代表:
(三)新高峰: 隋唐
1、代表及其特点: 2、书法理论的成熟
(四)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1、代表及其特点: 2、时代背景:
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
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 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第7课文字与书法

书法的发展脉络
①秦汉时期
②魏晋时期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李 斯 《 泰 山 刻 石 》
艺术性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性出 现的原因??
1.士人表达自我情意; 2.文具的发展改进。
汉 隶
(三)发展历程:
1、自发阶段——秦汉时期:小篆、汉隶具美 感、多为实用性文字
2、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规则、法度,写字 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 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 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 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 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 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 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 勉强。”
文字)、金文(籀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
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 的样式,后人认为秦小篆笔画委婉曲折,圆润 纤细,布局匀称,具有书法的美感。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泰山石刻
一、汉字的发展演变
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
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课程资料: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我的定稿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渊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 刻画符号 ) 2、商代(甲骨文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3、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 金文 )。
4、春秋战国:对文字做有益尝试,但对汉字任意
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A
B
C
D
11.《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 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 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12(2016年全国2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 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 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 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 交流功能 )。 5、秦始皇时:推行“ 书同文字 ”,把(小篆 ) 作为统一的文字,后来更简便的(隶书 )也得到
推广。
6、魏晋后,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 )
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汉字的演变脉络:
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大篆(金
1、秦汉以前主要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成为自觉书法艺术
3、隋唐时,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书 法理论日趋成熟。
(1)代表人物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筋柳骨” (2)风格:或狂放不羁;或注重 规范法度。 (3)背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民族融合, 对外交流。法度和规范成为普遍的 社会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探讨:书法作品与社 会现实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 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2、时代变迁对书法的影响
(1)秦汉时期——实用性文字
秦琅邪刻石 (小篆)
秦绎山刻石 (小篆)
秦始皇在位期间,五次巡视各地,七次刻石。包括 绎山刻石、琅邪刻石、泰山刻石等,现保存下来的 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以及后人的一些拓本摹本。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的发明与演变
1、文字的地位
将从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 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 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柳公权 《玄秘塔碑》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2、时代变迁对书法的影响
(1)秦汉时期——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4)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 丰富多样,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①书法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②通过自有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 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 合在一起,成为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 的独特的艺术。 ③书法既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也是一种 实用性的艺术。因而,它是具有综合性的 艺术,是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2、时代变迁对书法的影响
(1)秦汉时期——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觉的书法艺术
面对汉末以来的社会危机,书法注重 士人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 代表: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
王羲之故居——洗砚池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为古典园林式建筑。
王羲之《孔侍中帖》
“伏如虎卧, 起如龙跳, 顿如山峙, 控如泉流”
张旭 《草书古诗四首》(局部)
张旭《十五日帖》
怀 素 《 自 叙 帖 》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 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笔势飞 动,意绪狂放,有如“惊蛇走虺(hui),急 风骤雨”。原迹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欧阳询 《九成宫碑》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汉字的发明与演变
1、文字的地位 2、汉字的发展历程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
(2)汉字的成熟:
(3)“书同文字”:
半坡遗址陶器 上的符号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 器上的刻划符号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 (2)汉字的成熟: 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 (3)“书同文字”:
—
元 代 赵 孟 頫 临 《 兰 亭 序 》
—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2、时代变迁对书法的影响
(1)秦汉时期——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4)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 多样
(5)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 法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王羲之 《兰亭序》(神龙本) Nhomakorabea虚玄灵动——“书圣” 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2、时代变迁对书法的影响
(1)秦汉时期——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一统,盛世气象,书法既有狂放 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代表: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颜 真卿、柳公权
1、什么字体?
2、左图是 草书、行书 的代表作,右图被誉为
。
3、哪些是实用文字,哪些是自觉书法艺术?
小结:时代背景书艺历程
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对汉末社会 动乱的深刻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 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 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 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 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 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甲 骨 文 中 的 十 二 生 肖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散氏盘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武 付鲜千 父 散(罚 则 氏鮮千 )傳 ( 西誓传 宫曰) (我棄 既之 )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1)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 (2)汉字的成熟: 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 秦朝:小篆、隶书 (3)“书同文字”: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隶 书
隶 书
二、书艺历程
自发阶段
魏晋
自觉阶段
实用性
秦小篆 圆润纤细 布局均匀 汉隶
艺术性
王羲之《兰亭序》
雄放洒脱
浑厚深沉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二、书艺历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的条件
①汉字特质: ②人才因素: ③物质基础:
祝枝山《箜篌引诸篇》
文徵明小楷
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赞语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 行书
“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 控如泉流” 张旭 草书 怀素 草书 “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颜筋柳骨” 颜真卿柳公权 楷书
上述赞语分别具体指谁的什么书体?
什么字体?
小篆、楷书
右边书法作品的艺术风格?
上古仓颉为黄帝左史, 生而四目,有睿德。见灵 龟负图书,丹青甲文,遂 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 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语、 山川,指掌而拼文字。文 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 夜哭,龙为潜藏。
仓颉
——《临汾县志》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 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 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 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 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 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 门外文谈》 怎样理解鲁迅先生的这段话?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三、篆刻艺术
秦少府封泥
秦郎中令丞封泥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三、篆刻艺术
西汉皇后之玺
汉殿中都尉印(官印)
思考:中国古代的印章与古代一项科 技发明的关系?
印刷术:隋唐时期的雕版印 刷术 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启发:艺术创作对科技发明也 有一定促进作用。
苏轼《赤壁赋》(局部) 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纸本,行楷书。其书法丰腴 劲秀,结字在方整中有流动的气势,特别是用墨虽浓,而 灵活不滞,看去平平正正,但令人玩味无穷 。
《黄州寒食诗 卷跋》是黄庭坚 在苏轼《黄州寒 食诗帖》后写的 一段跋语。此 《跋》历来为人 们所珍视,与原 帖合称“双璧”。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淡墨秋山尽远天, 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 不到平山谩五年。
米芾《淡墨诗帖》
《扈从帖》 为治平三年 (1066年)蔡襄 五十五岁时作, 用笔一丝不苟, 疏朗婉健,雍容 大度,颇具晋唐 遗风。
蔡襄《扈从帖》
宋 徽 宗 书 法 瘦 金 体
——
元 代 赵 孟 頫 《 归 去 来 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