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PPT(优秀课件) 通用

合集下载

《青春之歌》PPT

《青春之歌》PPT

内容提要
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 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 战士的曲折过程。 •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 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 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 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 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 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 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觉都林的随,迷回人 中慢道颜着 人忆在 抽慢静色时 的往痛 醒地和。间 爱事苦 过被余 渐 情的的 来现永 渐 幻。时 了实泽 褪 成 候 。的两 去 的 , 鞭个 了 绚 是 子年 它 丽 最 从轻 美 虹 容 幻人 丽 彩 易
《 青 春 之 歌 》
精 彩 语 录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 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 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 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 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 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 至今。
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 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 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 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 “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 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 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青 春 之 歌
杨沫 (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
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祖籍湖南湘阴, 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 而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

青春之歌——高一(15)班主题班会 PPT课件

青春之歌——高一(15)班主题班会 PPT课件

我是一片绒毛
偶然贴在你的枝头 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 却被一阵风卷走 也许
你也想招呼一声
因羞涩而迟疑 便没有了踪迹
你是一粒青果
悄悄地挂在枝头,风尽情 地吹过
你微微地点头
因为你的酸涩 你必须等待雨的洗礼 慢 慢地烘烤 你才会成熟地微笑 到那时,和风一起 扑向大地吧 你会在泥土中获得永久的 新生
பைடு நூலகம்
我知道云在天空游弋/因为它的足下/是陌生的土地/我知道风儿 在原野中哭泣/因为没有一片宽阔的树林/能承载我的眼泪/我知道悄 悄画一副你的肖像/把你永恒的微笑/挂在心里那一面孤独的墙上/久 久未能平息的情感 到了一个宁静的港湾/我希望我的血液燃尽时/能 有爱涌进我心里,用整个生命拥抱心中的太阳/融化了也是属于你的 灰烬
青春是一首 永不言败的歌 青春是一条 永不停息的河流 青春是一本 读不厌的书 青春是一杯 品不尽的茶 青春是一座 屹立在民族之林的高峰 刻印千千万万青年的足迹
青春之诗
青春是一座 知识的宝塔 洒下千千万万青年的汗水 青春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 备受风吹雨淋的考验 青春是一朵 含苞欲放的花蕾 欲向世界展现独自的风姿 我用一颗热情奔放的青春之心 送给自己一份青春礼物 那就是青春之诗
我知道云在天空游弋 如同黑夜里的云彩 飘荡着远远的思愁 你的迷惘就是将故事的花边 当作一生的中心 我知道风儿在原野中哭泣 因为风儿忘了朝阳的明媚 来吧,从这里吹过 理想就是春天绽放的花蕾 我希望能有爱涌进你的心里 可时间就在你的顾盼中匆匆逝 去
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 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砾要 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 能让枯枝长出鲜果,能让沙漠布满森 林。大胆的探索,不倦的思考,不停 的追求,这就是青春的美丽,青春的 魅力,青春的欢乐,青春的本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杨沫《青春之歌》.ppt

中国现当代文学——杨沫《青春之歌》.ppt

茹志鹃

1960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作品题材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战争 生活;一是反映现实生活。
《百合花》



1958年3月《延河》杂志。 (1)为什么要以百合花为题,百合花具有 什么象征意义? (2)小说中是如何完成对“新媳妇”性格 刻画的? (3)找出描绘小通讯员典型性格的句子, 并分析其性格特征。
郭沫若为电影获奖题词“反映了新时代的 农村面貌,表现了大公无私,敢于斗争的 集体主义精神,生活气息浓厚,喜剧色彩 缤纷,赢得大众喜爱,是一首农村集体经 济的颂歌。” 周总理、张瑞芳(饰李双双)



电影《李双双》的艺术结构借鉴了民间传 统戏曲艺术的“二人”对戏模式。
一旦(李双双)一丑(孙喜旺),旦主丑 从,丑角围着旦角转。 可以算作是“歌颂性喜剧”。 但在“文革”中,还是被戴上“阶级斗争 熄灭”论、“中间人物论”、“文艺黑线 代表作”的帽子。
1931年春,父亲破产,逃亡不知去向,这个 家庭瓦解了。母亲把十六岁的杨沫叫回家, 强迫她嫁给一个国民党军官。杨沫正读初 中三年级,对社会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对 包办婚姻,她毅然反抗,又跑回西山的学 校。女儿的行为激怒了母亲,她断绝了对 杨沫的一切供给。
郭沫若的小说《落叶》是她读的第一 本新小说。 最初读的是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 朱自清、冰心、庐隐的作品。接着是 鲁迅、茅盾、丁玲、蒋光慈、萧军、 萧红及日本的厨川白村、小林多喜二、 芥川龙之介等人的作品。
杨沫
《青春之歌》
杨沫:(1914~1995年) 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小慧。祖籍湖 南,1914年08月生于北京。 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而失学,当小学 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4年开始文学创 作,发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战争的散文和短 篇小说。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到 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 宣传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 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 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 大常委等职。 妹妹是著名电影演员白杨。

《青春之歌》PPT课件

《青春之歌》PPT课件

响深广,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杨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
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
《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
记》、《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
.
4
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 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 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 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 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 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 至今。
.
8
抽慢林 颜随 迷忆人 《
醒慢道 色着 人往在 过地静 。时 的事痛 来被和 间 爱的苦 了现余 渐 情。的 。实永 渐 幻 时
的泽 褪成 候
青 春 之 歌 》
鞭两 子个 从年
去的 了绚 它丽
, 是 最
精 彩
幻轻 美虹 容 语
觉人 中都
丽彩 的,
易 回

.
9
.
10
.
11
.
12
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 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 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 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 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 “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 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 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小说《青春之歌》PPT

小说《青春之歌》PPT

抽慢静色时 的往痛 春
醒地和。间 爱事苦 之
过被余 来现永 了实泽 。的两
渐 渐 褪 去
情的的 幻。时 成候 的,
歌 》

鞭个 了 绚 是 彩
子年 它 丽 最 语
从轻 幻人
美 丽
虹 彩
容 易

小说《青春之歌》 的不足之处:
林道静入党后, 其性格缺乏进一步发 展;其它人物的塑造 比较平淡;由于采用 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 手法,结构呈单线发 展,叙述和描写的角 度缺乏变化等等
一、作者生平和创作情况 二、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作品内容提要 四、作品鉴赏 五、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原型 六、读者心声
作者生平和创作情况
杨沫 (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
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祖籍湖南湘阴, 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 而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
卢嘉川——生活原型:
是作者根据多年对共 产党员的观察塑造的 最光辉的形象。 其原型主要是: 陆万美 路扬 贾汇川。
谢谢观赏
2. 始终循着一条主线——就是以林
结 道静的成长和行踪为线索展开故
构 方 面
事情节,由林道静带出各种人物 。 这样架构篇章,使得结构单纯, 严谨而完整,也正因为这样的结
构,才使得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
丰实、饱满,生动而感人。
同时这样的结构也很适应中国读
者的欣赏习惯。
觉都林的随,迷回人 《
中慢道颜着 人忆在 青
内容提要
• 小说写了一个“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 道路,并成为无产阶
内容提要
•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 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 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 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 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 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杨沫《青春之歌》ppt课件

杨沫《青春之歌》ppt课件
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杨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 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 《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 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散文集《自白——我
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
2
• “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1958)、 《芳菲之歌》(1980)、《英华之歌》成长过程
——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1、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出走到九·一八事变阶 段——林道静的成长起点,从个性解放开始。
性格主要特征是仇恨封建的旧家庭,仇恨黑 暗与罪恶的旧社会,同情底层社会,要求个性解 放,追寻自由,带着个人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情 绪和罗曼蒂克的幻想要改变现实,失败后便以死 抗争。
⊕被捕与监狱生活。林道静逐渐认识到了个人英雄 主义的幻想的错误,认识到生与死的真正含义, 得到新的改造。这一阶段与林道静成长相联系的 是卢嘉川,他是林道静革命的引路人、精神英雄。
9
• 3、从出狱到一二·九运动(小说结束),林道静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
战士。这一阶段江华替代了卢嘉川的位置,培养了林道静的革命性格。
青春之歌
杨沫
1
杨沫(1914年9月25日—1995年12月11日),原名杨成业, 笔名杨君默、杨默。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 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北京市 文联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务。其代表作是描写一个 知识女性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其中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林道静等一系列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小说于1958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并被改变为电影。
• 林成长——对封建家庭、封建伦理道德超越——对旧我超越—— 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从反抗封建家庭、要求个性解放到谋求民族 的解放和阶级的解放;从对劳动人民同情到为劳苦大众奋斗;从一 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青春之歌(18张ppt)

青春之歌(18张ppt)

第一篇章 抗疫90后
的故事
第二篇章 向抗疫
90后学习
疫情当前,90后冲锋在前、奋勇争先。争分夺秒, 与病魔较量,许许多多年轻的白衣战士冲锋在前,坚守 在救护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前线,以血肉之躯支撑起患者 托付生命的希望;闻令即动,向险而行,年轻的 “警 察蓝”身影筑起了守护城市安全防线的铜墙铁壁,钢铁 战士们用热血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疫情防 控,基层社区是第一道防线,年轻的社区工作者们在基 层社区这方天地,亦是脚步坚实,步履不停,用夜以继 日的辛勤工作和暖心服务换来居民的安康……他们用自 己的行动书写出“最美逆行”的青春故事,绽放出无怨 无悔的青春光芒!
青春之歌
பைடு நூலகம்
春风扑面辞冬去, 迎来花开疫散时!
2020年春天,一场全民抗疫的阻击战悄 然打响打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 们看到许多90后、95后、甚至00后的身影, 以不同的姿态奋战在各条战线上。无论是奔 赴前线,还是守护家乡,无论是防控疫情, 还是复工复产,年轻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 的青春浸染着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底色,他 们用责任和担当奏响青春之歌!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学习任务《青春之歌》课件PPTPPT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学习任务《青春之歌》课件PPTPPT
——泰戈尔
寻找诗情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 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瀑布歌道: 我得到自由时便有了歌声。
——泰戈尔
寻找诗情
你看不见你自己 你所看到的,只是你的影子
——泰戈尔
寻找诗情
小花的信念
顾城 在山石组成的小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它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块的冷遇 它们相信
最后,石块也会发芽 也会粗糙地微笑 在阳光和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齿
一颗诗心,便会悄然绽放。 ——不吐不快的诗情 ——随心跃动的“诗形”
——打乱语序
灵动的语言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忧伤的侧影; 如果舴艋再舴艋些, 我的忧伤就灭顶
——余光中——改变词性
和谐的韵律、节奏
《致云雀》 雪莱
多样的手法
请根据给出的修辞,补充诗句。
比喻——昨天,像

拟人——月光

排比——故乡
灵动语言 韵律节奏 艺术手法
总结:
寻觅 注重 巧取 多样 抒发 诗情 形式 意象 诗法 青春
青春寄语: 简言之 ,意象中的“象”是具体而确定的,而“意”则是朦胧和多义的。
这份诗情亦是写作诗歌的初衷。 “现在又到了灯亮了的时候,我喝了 看到分行,读者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些断开的词语是在召唤诗意出场。
“所有的道路都为我站立起来,向西眺 望”
——《西望阳关》周伦佑
五彩意象
天净沙·秋
白朴 ( )村( )日( )霞, ( )烟( )树( )鸦, 一点飞鸿影下。 ( )山( )水, ( )草( )叶( )花。
五彩意象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篇小说 《苇塘记事》
•代表作品为“青春三部曲”:
《青春之歌》(1958)
《芳菲之歌》(原名:东方欲晓》1986)
《英华之歌》(1990)
• 创作时代背景
十七年文学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土地 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 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杨沫写于1991年《青春之歌》再版时
情节简介
• 时间: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
历史时期学生运动为背景
• 地点:北平——北戴河——北平(北大)——定县——北平
• 主要人物:
余永泽
(个性解放 骑士英雄)
林道静 (复杂身世)
卢嘉川 (理论的马克思主义 精神英雄)
江华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革命英雄) 其他人物:
女性视角(特定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对父权的反叛 对夫权的反叛 个人价值的选择和实现 革命意识压倒女性个人意识
革命视角——知识分子前途(成长小说)
•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两次离家出走
•❤
• 在革命斗争熔炉中锻炼成长 启蒙——理论——实践
• 参加党的工作,成熟的革命者
爱情视角
才子佳人——英雄美人 爱情至上——爱情+革命——情归革命 众星拱月
作者刻意描写与追求卢嘉川和林道静的爱情? 难道谁领导她走向革命她就应该爱谁吗? 林道静与江华的结合是否有真爱?
困境视角
亲情:许宁 去察北 陕北 罗大方 小俞
友情:王晓燕 林道静
爱情:王晓燕 戴瑜 白莉萍 罗大方 林道静 余永泽
一些缺陷
❤小说的语言缺乏个性化与变化。词汇不够多,句法也缺少变化。 小说后半部结构松散,语言不够丰富多彩,人物对话缺乏个性, 作品在思想传达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种观念来组装生活的 痕迹。
• 坚定的共产党员林红(郑瑾), • 背叛剥削阶级家庭的罗大方, • 由落后向进步转化的王晓燕, • 时代的落伍者白莉苹, • 投靠反动知识阶层的余永泽, • 革命的叛徒戴愉
• 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 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 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 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家村小学投亲不遇,做了代课教师。然而, 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下她投海自尽, 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 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 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 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 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 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 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 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有的青年作家,说《青春之歌》是个“表达既定概念的作 品”。还有的人说,这小说不过是“爱情加革命”的图解 云云。他们的看法都各有道理。我呢,也有我的道理。我 推崇现实主义创作法则,我的生活经历,我的信仰决定了 我的爱与憎,也决定了我喜欢写什么,不喜欢写什么。…… 我只能以一颗忠诚于祖国、人民,热爱共产主义的心来从 事我的创作。
青•• 春之歌
200965004宿雪萌
作家介绍 创作过程 情节介绍
几个角度 一些缺陷 一点感悟
杨沫(1914~1995)当代女作家。 原名杨成业。笔名君默、杨默。 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 1995年12月11日卒于同地。 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全国 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文学》 主编等职务。
❤模式化——经典话 ❤文学与时代精神结合产物 ❤大学叙事的虚实
Thank You~!
• 《青春之歌》创作经历
《青春之歌》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1951年动笔,1952年底写出二十万字初稿,在病痛折磨中反复修改, 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60年的修订本中修改了林道静经受革 命教育和锻炼之后过多流露的小资产阶级感情,增写了林道静在农村 与工农结合的七章和领导一二九运动的三章
• 联系作者感情经历 自传色彩
• 江华——生活原型:马建民(1911-1985年)杨沫第二任丈夫,他15 岁时即参加了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 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次在香河教书认识)五六年来,她与玄 纠葛不合。
• 卢嘉川——生活原型:是作者根据多年对共产党员的观察塑造的最光 辉的形象,其原型主要是陆万美、路扬及贾汇川。陆万美是北平政法大 学的学生,领导学生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卢嘉川的事迹主要取材于他。 情感经历则取材于路扬(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临 城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贾汇川是杨沫 在小学教书时的同事,也是张中行的盟兄弟,地下党员,曾与马建民一起 搞过农民运动,杨沫通过他介绍才认识马建民。 (江华工人气质更重)
创作原型
• 林道静——生活原型:作者杨沫自身。 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 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 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 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 余永泽——生活原型:张中行(1909-2006.2.24)北大中文系, 1932年与杨沫相爱同居,住在北京海滩一带的一个小公寓,第一任 丈夫(在香河教书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