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食物的化学成分(1)
2020-2021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学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除了资料1中列举的食物富 含糖类之外,常吃的食物中,面 包、面条、米粉、白糖、红糖以 及各种糖果等食物中也含有丰富 的糖类。
(2)通过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糖 类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3)资料2中,小明由于患流感 不能正常进食,不能获得足够的营 养物质,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葡萄 糖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点 滴葡萄糖,为人体补充能量,不但 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还 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通过上述资料并结合生活经验 可以看出: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的食 物有奶类、蛋类、瘦肉、鱼等。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 物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 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 白质。另外,蛋白质也能为人 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提示 制定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上述图片中的食品是我们经常食用的, 这些食品所含的营养物质是否相同?
(2)你知道这些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 质吗?
(1)人们一日三餐中的食物丰富多样,每 一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
(2)馒头含有的糖类比较多,鱼含有蛋白 质比较丰富,牛奶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比 较高,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 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来自食物,食物中 主要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 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资料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一中基本 物质。蛋白质的种类很多(如人和动物 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输送氧气的血红 蛋白是蛋白质,人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 应是起催化作用的各种酶大都是蛋白 质)。蛋白质结构复杂,但是,各种蛋 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如果 人体内蛋白质长期不足,就会形成蛋白 质缺乏症。患者体重减轻,抵抗力降低, 创伤修复缓慢,出现水肿和贫血等现象, 婴儿发育迟缓。
食品化学1

食品化学食品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的学科,是食品科学的重要分支。
食品化学用化学方法研究食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探究食品的组成、变化和烹制过程,为改良食品的品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障食品的安全健康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一、食品的基本成分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科学家已经鉴定出共有92个元素,其中有17个元素是生物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食品中的主要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钠、钙、镁、铁、锌、铜、锰、硒、硫、氯、碘等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了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等的主要成分。
除元素外,食品还含有化学化合物。
食品化合物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其中,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脂肪是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则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二、食品中的化学反应1. 氧化反应与变质氧化反应是指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不仅改变了食物的色泽、口感和营养价值,还会产生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例如,苹果被切开后,表面迅速暴露于空气中,其中的维生素C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氧化分解。
2. 酸碱反应与酸败酸碱反应是指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相遇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的结果是改变食物的酸碱度,从而影响味道和质量。
例如,在存储过程中,鲜奶会酸败变质,这是由于奶中的乳酸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使得鲜奶变成了酸性环境,从而促进细菌的繁殖和腐败。
3. 热反应与热处理热反应是指由于加热而产生的化学反应。
食品加热的目的是改变其结构和性质,以提高食品的口感、杀灭细菌、脱去毒素等。
例如,在烹制肉类食品时,加热过程中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提高了肉的质感和口感。
三、食品中的添加剂为了提高食品的风味、色泽、质感和保质期,工业生产的食品中经常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往往添加了许多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艺-食品加工-肉制品部分—第一章 肉的组织结构和化学

结缔组织的性质
结缔组织的含量取决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 运动等因素。
结缔组织为非全价蛋白,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增 加肉的硬度,降低肉的食用价值。
肉质的软硬不仅取决于结缔组织的含量,还与结 缔组织的性质有关。
1.2.2 胶原纤维的结构
一级结构: 氨基酸组成约1/3为甘氨酸, 并含有大量脯氨酸和羟脯氨 酸,三者以Gly-X(脯氨酸) -Y(羟脯氨酸)的排列方式 在胶原分子多肽链中重复性 排列。
肌纤维的结构
细胞核(nucleus):椭圆形,数十至数百个,位于周边; 肌膜(sarcolemma):包括整个肌细胞的外膜,与兴奋的产 生、传导、物质转运、正常形态维持等有关; 肌浆(sarcoplasma):线粒体、肌糖原、肌红蛋白和酶等; 肌原纤维(myofibril):收缩单位,是肌细胞独有的细胞器, 占肌纤维固形成分的60-70%。
脂肪细胞的组织结构
外围层 原生质
脂肪滴 细胞核
脂肪的沉积部位:
牛:肌肉 羊:尾根、肋间 猪:皮下、肾周围、大网膜
脂肪组织的作用:
脂肪在活体组织内起着保护 组织器官和提供能量的作用, 在肉中脂肪是风味的前体物
质之一。
•脂肪蓄积在肌束内最为理想,这样的肉呈大理石样纹理,肉质较好。
1.4 骨骼组织
骨有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生肉的维生素含量(每 100g)
牛肉 小牛肉 猪肉 腌猪肉
微量 微量 微量 微量
0.07 0.10
1.0
0.4
0.2
0.25 0.20 0.15
5.0
7.0
5.0
1.5
0.4
0.6
0.6
0.3
3.0
5.0
4.0
化学成分表征

化学成分表征化学成分是指化学物质中所含的各种元素和它们之间的化学键。
它们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下面以食品中的化学成分为例,来描绘一幅以人类视角为主的图景。
第一部分:食品的基本成分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它包含了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最基本的成分是碳、氢、氧和氮。
碳是食品中最为丰富的元素,它构成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重要营养物质的基本结构。
氢和氧是构成水分子的元素,也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氮则是构成蛋白质的必需元素,它使蛋白质具有结构和功能。
第二部分:食品的营养成分除了基本成分外,食品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营养物质,它由氨基酸组成。
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多种形式。
脂肪是储存能量和维持体温的重要物质,它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此外,食品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们对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部分:食品的添加剂和污染物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化学物质来改善口感、延长保质期或增加营养价值。
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和甜味剂等。
然而,过量或长期摄入这些添加剂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食品还会受到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如农药、重金属和塑化剂等。
这些污染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第四部分:食品的味道和香气食物的味道和香气是由其中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和调味料能够激发人的味觉和嗅觉,使人感到美味可口。
例如,氨基酸和核苷酸是增强食物鲜味的重要化合物,而香料和香精则能够给食品带来独特的香气和风味。
总结: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是构成食物的基础,它们决定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口感和香气。
然而,我们在选择食物时需要注意食品的添加剂和污染物含量,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欣赏食物的味道和香气,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让我们用心品味食物中的化学成分,让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和乐趣。
第一章 果蔬的原料及其加工特性

LOGO
8.纤维素及半纤维素
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在果蔬中的含量与存在状态 直接影响果蔬的食用品质和加工产品品质。
幼嫩的果蔬中纤维素多为水合纤维素,软而薄, 食用时感觉柔韧、脆嫩、容易咀嚼; 老熟的果蔬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等形成复合纤 维素,果蔬变得粗糙而坚硬,食用品质下降。
植物组织中含有酚类物质在完整的细胞中作为呼吸传递物质在酚醌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当细胞破坏以后氧就大量侵入造成醌的形成和还原之间的不平衡于是发生了醌的积累醌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色色素
LOGO
果蔬制品生产技术
课程导论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任务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内容 五、学习方法
LOGO
主要内容
/379538905
LOGO
大多数新鲜果蔬原料,Aw≥0.99,适宜各种 微生物生长繁殖,属易腐食品; 大多数腐败菌,只适宜在Aw =0.9以上的环境 中生长发育; 霉菌、酵母菌在Aw =0.8-0.85时,能在1-2周 内造成食品腐败变质; Aw ≦0.75,食品的腐败变质得以明显减缓, 可在1-2个月内不变质; Aw ≦0.65,食品常温下可贮藏1-2年。
LOGO
/379538905
4.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 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的比值,即Aw=p/p0,纯 水时Aw=1,完全无水时Aw=0。
果蔬原料中的结合水蒸汽压低于游离水 蒸汽压,当结合水含量增加时,水分活度降 低,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分就减少。
LOGO
3.果蔬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游离水:主要存在于果蔬组织细胞的液泡中和细胞 间隙,大约占含水量的70%-80%。能自由流动, 最容易被排除,在冻结过程中会形成冰晶。 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胶体微粒结合并包围在 胶体微粒周围的水分子膜,不能溶解溶质,不能自 由移动,不为微生物所利用,仅能靠蒸发排除一部 分,占水分总量的20%。 化合水:与果蔬组织中的化学物质化合在一起,性 质很稳定,不蒸发,难以人工排除,仅在较低的冷 冻温度或105℃以上的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分离。
A 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 第一章食品成分化学3、油脂在高温下 ...精品资料

第一章 食品成分化学
FOOD CHEMISTRY
5、食用油脂的乳化及乳化剂
(1)乳化的概念: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如油与水中的 一种呈微滴状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称为乳化,其中量多的 液体称为连续相,量少的则称为分散相。液滴的直径为 0.1-50μm间。
油的基本条件是一种能以直径 为0.1~50μm的小滴在另一种中分散,这种分散一般称为 内相或分散相,分散小滴外边包围的液体成为连续相。随 着内相和连续相种类的不同,油脂的乳浊液可分为水包油 型(O/W,油分散于水中)和油包水型(W/O,水分散 在油中)。
(2)脂肪的晶形:βˊ晶形的油脂其塑性比β晶形要好,这是 因为βˊ晶形中脂分子排列比较松散,存在大量的气泡,而β 晶形分子排列致密,不允许有气泡存在;
(3)熔化温度范围:熔化温度范围越宽的脂肪其塑性越好。 油脂的塑性在实际应用中有涂抹性、可塑性等不同的表述。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化学
按结构中的不饱和程度分类:干性油(不饱和程度高,碘 值>130、半干性油(碘值在100~130)及亚不干性油 (不饱和程度低碘值<100)。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按其结构和组成分类
第一章 食品成分化学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食品化学
第一章 食品成分化学
FOOD CHEMISTRY
CH3 (CH2)12 CH
CHCH CH2 O
NH
O CR
O
P O CH2 CH2 N+(CH3)3
O-
鞘胺
食品化学1

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变化规律,从分子水平上认识食品的一门科学。
美拉德反应;(非酶褐变反应)蛋白质或氨基酸分子中的安吉与碳水化合物中的羰基发生的缩合反应意义产生色泽和香气反应机理初期:羰胺缩合与分子重排,产物为2-氨基-2-脱氧酮糖,无色中期:重排产物降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重排成还原酮,或发生Strecker降解反应;有色但颜色浅末期:醇醛缩合,并进一步聚合,生成高分子黑色素。
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羰基化合物的影响:戊糖>己糖,己糖中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
Vc易褐变。
氨基化合物的影响:胺类>氨基酸>蛋白质,碱性氨基酸>其他氨基酸,Lys最快反应物浓度的影响:反应速度与浓度成正比水分活度:Aw0.6~0.9之间较快脂肪氧化:脂肪氧化快时速度加快pH值的影响:pH3以上随pH上升而加快金属离子的影响:三价铁和二价铜催化褐变,钙离子和氨基酸沉淀而抑制褐变温度的影响:温度系数3-5,温度升高则褐变加快。
预防措施:除去糖,加入亚硫酸盐,降温,调整pH酸性,调整水分活度低于0.6焦糖化反应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时,糖发生脱水与降解,形成褐色物质的反应为焦糖(caramel)和聚合产生的黑色素即焦糖色素。
焦糖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加快,低水分活度加快。
有机酸可催化焦糖形成。
同质多晶:只化学组陈相同的物质可以有不同的结构,但溶化后形成相同的液相即结晶状态相同烟点:在不同条件下油脂的发烟温度烟即油受热之后冒烟的温度闪点;油脂挥发物能被点燃你但不能支持燃烧的温度淀粉糊化将淀粉水溶液加热到一定的范围水溶液转变为糊愁得液体影响因素1水分水分少不宜糊化2糖抑制蔗>麦》葡萄》果3脂类和乳化剂抑制4:PH4-7影响小,低PH促进老化:糊化的淀粉冷却室温后,会失去原有的柔软透明状态,发生沉淀或变得干燥或形成胶东状结构前者为老化回升后者为凝胶。
老化回生是糊化的逆反过程,但不能完全恢复到糊化之前的状态。
食品的化学成分

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 性25%~28%。
食品的化学成分——脂类
脂类的功能?
食品的化学成分——脂类
脂类的功能
1)提供能量:1克食物脂肪在体内可产生9kcal的能量。 2)构成人体成分:脂肪在人体内占体重的10%~14%。 3)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酸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VA VD VE VK 5)保护脏器,滋润皮肤:脂肪组织对脏器有支撑和衬垫作用,保护内部 器官免受外力伤害。脂肪在皮下适量贮存,可滋润皮肤,增加皮肤的弹 性,充盈营养物质,延缓皮肤衰老。
蛋白质(protein)是一类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含氮化 合物,是一切生命的基础,生命又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除了水以外,蛋白质是人体组 织中第二个主要成分。
蛋白质是人体内氮的唯一来源。主要由碳50%、 氢 7% 、氧23%、 氮16% 来组成,还有硫0-3% 以及其他元 素微量。
食品的化学成分——蛋白质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以尿素为原料生产的氮 杂环有机化合物。目前主要用于木材加 工、塑料、涂料、造纸、粘合剂、纺织、 皮革、电器、医药、阻燃剂等生产过程 中。
三聚氰胺造成患儿多发泌尿系统结石, 长期接触会对肾造成损害。
食品的化学成分——蛋白质
大头娃娃事件
食品专家指出:阜阳地区“大头娃娃”平日所食用的奶粉蛋 白质含量仅为1%,而根据我国现行的GB10767-97产品质量标 准,0-6个月的婴儿奶粉蛋白质含量应为12-18%。长期食用会 导致婴儿营养不良,停止生长,严重的甚至越长越轻、越小, 直至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次“空壳奶粉”事件受害者的后期康复问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储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 一,要保证食品的质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防 止微生物在食品上的生长和繁殖。通常控制食品 中微生物生长的技术包括:① 热灭菌;②降低 食品的水分含量(或水分活度);③ 辐照灭菌; ④ 巴斯德消毒等。对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其生 长的最佳水分活度为Aw>0.99。通常人们认为一 个特定的细胞类型有一个限制性水分活度值,低 于这个水分活度.这一特定的细胞类型就不能生 长、代谢和繁殖,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7
微生物可以利用自由水生长繁 殖,各种化学反应也可以在其中进 行,因此自由水的含量直接关系着 食品的储藏和腐败。
8
3. 冰冻对食物成分的影响
因为转变成冰的水的体积会大约增加 9%,如对食品缓慢冷冻,动植物组织的细 胞间隙中会形成大的冰晶,导致食品材料 的组织结构受损,解冻后不能恢复到原来 状态,严重时导致组织软化、汁液流出、 风味降低,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16
表2
Aw范围
水分活度与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在Aw的低限下不能生长的微生物 变形菌、芽孢杆菌、埃希氏菌 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 很多酵母 绝大多数霉菌 绝大多数嗜盐菌 旱生霉菌 耐高渗酵母 任何微生物都不能生长
17
1.0~0.95 0.95~0.91 0.90~0.87 0.87~0.80 0.80~0.75 0.75~0.65 0.65~0.60 <0.50
第一章
食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从原料到食品的过程中可发生物理、 化学、生物化学等多种变化,不论是原料、 半成品还是成品,其风味、色泽、质构等性 质主要是它们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综合 表象。在加工和储藏中因原料配比变化、机 械处理和环境条件变化,食物就会发生变化 和直组。
1
第一节
食物中的水
水是多数食品的主要成分。各种食品 都有其特定的水分含量和分布,因此才能显 示各自的包、香、味、形等特征。由于水分 含量、分布和状态对食品的新鲜度、硬度、 风味、色泽、流动性和保藏性等都有很大影 响.加工和储藏中改变食品的水分含量、分 布和状态的现象非常普遍。
11
(一)水分活度( Aw )的定义 为食品所显示的水蒸汽压P对在同一温度下 纯水的蒸汽压P0之比: Aw=P / Po 水分子会从水中蒸发跑到空气中成为气体, 即水蒸汽,而气体都有一定压力,水蒸汽的压力 就称为水蒸汽压,一般食品不仅含有水,而且含 有蛋白质,淀粉等固形物,所以它的水相对地就 比纯水少,故其水蒸汽压也就小,即一般有P< P0,所以AW值皆小于1。
10
4. 水分活度
各种食品都含有一定量水分,在储藏过程 中常会有腐败现象发生。尽管一般来说水分含 量与食品的储藏稳定性之间存在着某些关系, 但并没有必然关系,也就是说虽然有的食品含 水量较高,但储藏寿命却较长(较稳定),而另 一些食品尽管含水量低,储藏寿命却较短(不 稳定)。 例如在常温条件下土豆淀粉的水分含量高 达2O%时仍较为稳定,而水分含量仅有2%的蔗 糖在同样条件下却不稳定 。
9
若选用速冻技术,使食品内部的温度 很快降低到-18℃,这样在冷冻过程中可 以形成数量众多、颗粒细小的冰晶,这些 细小的冰晶均匀地分布在细胞的内外,对 动植物组织结构基本上不会产生破坏作用, 食品解冻后基本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因此速冻是保存食品的良好方法,速 冻应确保食品在0~-5℃停留的时间
33
常见的双糖
1)蔗糖 蔗糖广泛分布于植物的果实和汁液中, 尤其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很高。它是高能量 食物的主要成分。 蔗糖是最重要的甜味剂,但近年来发现 许多疾病可能与过多摄入蔗糖有关,如龋齿、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34
2)乳糖 乳糖是半乳糖和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 糖,它以游离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 牛乳含4.5%~5.5%,人乳含5.5%~8.0 %。它是以糖苷形式存在于植物之中,用 酸水解乳酸可得葡萄糖和半乳糖。 乳糖的存在可促进婴儿肠道双歧杆 菌的生长,乳酸菌使乳糖发酵变为乳酸。
12
所谓水分活度,就是水分在肌体中能自 由活度的程度,常以水分是否容易“逸出” (蒸发)来衡量,食品的Aw越低,表明食品 保持水分的能力越强(水分不易蒸发),能提 供给微生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也就越少。也就 越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越有利于食品的保 藏。干燥与高渗食品(盐腌品和糖渍品)之所 以耐藏,是因为水分子在溶质的束缚下,能 为微生物所利用的有效水分随之降低。
20
4. 水分活度对食品质构的影响
各种不同的食品都有其表现最佳食用 品质的水分活度。如面包的水分活度比饼 干的高,因此,面包湿润、柔软,而饼干 酥脆。然而,绝大多数食品在进入消化道 时,其水分活度往往超过0.8。这是因为 人们喜欢而且习惯食物湿润、柔软的状态 进入消化道。
21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水分 活度高的食品,通常是不太稳定的,容易发 生腐败变质。干制的食品由于含水量低,水 分活度也小,则相对较为稳定。另一种降低 水分活度的办法是加糖,或加盐腌制。蔗糖 和食盐都是亲水物质,食盐溶入水后又电离 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它们都极易与水结合, 原来食品中的自由水与之结合后就转变为结 合水.结合水难蒸发,食品的蒸汽压(P)因此 下降,水分活度也即随之降低。
23
(一)单糖 单糖是指不能再被水解的糖单位,单糖是构成各 种寡糖和多糖的基本构成单位,每分子可含有3~9 个碳原子。在食品中常见的如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糖有D型和L型,人体只能代谢D型葡萄糖而 不能利用L型,所以用L型葡萄糖做甜味剂,可达到 增加食品的甜味而又不增加热能摄入的目的。果糖 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 糖醇是单糖的重要衍生物,常见有山梨醇、甘 露醇、木糖醇等。由于这些糖醇类物质在体内消化、 吸收的速度慢,提供能量较葡萄糖少,已被广泛用 于食品加工中。
22
第二节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糖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可用Cn(H2O)m通 式表示,统称为碳水化合物。但后来发现有 些糖如鼠李糖(C6H12O5)和脱氧核糖(C5H10O4) 并不符合上述通式,而且有些糖还含有氮、 硫、磷等成分,显然碳水化合物的名称已经 不适当,但由于沿用已久,至今还在使用这 个名词。根据糖类的化学结构特征,糖类的 定义应是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
(2)环境条件影响微生物生长所需 的水分活度。一般而言,环境条件 越差(如营养物质、pH、O2、压力及 温度等),微生物能够生长的水分活 度下限越高。
18
(3)水分活度能改变微生物对热光线和化 学物质的敏感性。一般来说,在高水分活 度时微生物最敏感,在中等水分活度时最 不敏感。 (4)微生物产生毒素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比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高。因此, 通过水分活度来控制微生物生长的一些食 品中,虽然可能有微生物生长,但不一定 有毒素的产生。
19
3.水分活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从酶促反应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来看:水分 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两个方面的综合,一方面 影响酶促反应的底物的可移动性,另一方面影响酶 的构象。食品体系中大多数的酶类物质在水分活度 小于0.85 时,活性大幅度降低,如淀粉酶、酚氧 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等。 但也有一些酶例外,如酯酶在水分活度为0.3 甚至0.1 时也能引起甘油三酯或甘油二酯的水解。
6
(2)自由水 自由水是指存在于动植物组织的细胞 质、膜、细胞间隙中的水。食品中通常含 有动植物体内天然形成的毛细管,毛细管 有较强的束缚力的能力。自由水具有水的 全部性质,可以以液体形式移动,在气候 干燥时,以蒸气形式逸出,使食品中含水 量降低;在潮湿的环境中食品容易吸收一 定量的水分,使含水量增加。所以食品中 的含水量随着环境湿度的变化而改变。
2
各种食物的含水量
食物 猪肉(生的瘦肉) 鱼 樱桃、梨 苹果、桃子 草莓、番茄 豌豆 胡萝卜、马铃薯 含水量(%) 含水量(%) 53~60 65~81 80~85 85~90 90~95 74~80 80~90
3
1. 水的结构
1 )单分子水的结构 水蒸汽中水多以单分子形成存在,化 学式为H20。 2 )液态水的结构 液态水中虽含有单分子H20,但大多数 水不以单分子状态存在,而是以若干个水 分子缔合形式[(H20)n]存在。
纤维素1.0 纤维素 淀粉7.8 葡萄糖0.85;果糖 葡萄糖 ;果糖0.85; ; 淀粉 蔗糖4.25 蔗糖 纤维素1.0 纤维素 淀粉14 淀粉 纤维素0.5 纤维素 纤维素0.7 纤维素 蔗糖3.78 蔗糖
马铃薯 甜玉米 蜂蜜
17.1 22.1 82.3
蔗糖12~ 蔗糖 ~17 葡萄糖28~ ; 葡萄糖 ~35;果糖 34~41;蔗糖 ~5 ~ ;蔗糖1~
24
(二)双糖 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天然 存在于食品中的双糖,常见的有蔗糖、乳 糖和麦芽糖。蔗糖在甘蔗、甜菜和蜂蜜中 含量较多,日常食用的白糖就是蔗糖,是 从甘蔗或甜菜中提取的。麦芽糖是由两分 子葡萄糖连接而成,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可 降解生成麦芽糖。乳糖主要存在于奶和奶 制品中。
25
(三)低聚糖 又叫寡糖,是由3~9个单糖分子失水 缩合而成的。重要寡糖有棉籽糖、水苏糖、 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等。 大豆低聚糖是存在于大豆中的可溶性 糖的总称,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籽糖和 蔗糖。除大豆以外,在扁豆、豌豆、绿豆 中均有存在。其甜味特性接近于蔗糖,但 能量仅为蔗糖的50%左右。此外大豆低聚 糖还是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可部分 代替蔗糖应用于饮料、酸奶等食品中。
28
一、糖类的化学结构
单糖带一个以上不对称碳原子,称为 手性碳原子,所以具有D-型及L-型两种 立体异构体。 自然中多为D-型醛糖及酮糖。
29
手性和对映体
这两个模型的关系就像左手和右手的关 系一样:不能相互叠合,但互为镜象。互为镜 象的两种构型的分子称为对映异构体。与其 镜象不能叠合和分子称手性分子。
26
(四)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单位通过糖苷键连 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其聚合度(组成 多糖的单糖个数,DP)多在200~3 000范 围内,有的甚至更高。 食品中多糖有淀粉、糖原、纤维素、 半纤维素、果胶和改性多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