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大金融资产总结对比表

合集下载

四大金融投资对比表

四大金融投资对比表

买价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法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买价)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权益法:买价>公允价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买价)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权益法:买价<公允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票面价格公允价买价与公允价的差额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票面金额)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手续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利息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公允价)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票面金额)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相关费用实现净利润宣告时借:投资收益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年末确认利息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计入利息调整每年末确认利息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相关费用+税金+其他必要支出:计入成本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计入成本计入成本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交易费用)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年末确认利息借:应收利息贷: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发放现金股利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持有期间收到的利息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上升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跌时做相反分录收到利息时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公允价>票面价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其他综合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格变动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资产减值不计提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经计得不可以转回在原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范围内恢复。

第2章 金融资产总结表

第2章 金融资产总结表

金融资产: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 = 本金--费用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计量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分录取得时:初始入账金额(交易费用如何处置)不包括交易费用,借“投资收益”包括交易费用股票:“成本”=公允价值+费用债券:“贷:银行存款”(包括费用的实付)包括交易费用(直接体现在成本中),入账价值=公允价值(实付价款)+交易费用,贷:银行存款。

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收到利息计入当期损益,影响利润表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利润表。

注意:首年公变,将公允价值与本年末的摊余成本比较得出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次年公允变动,应将本年公允与(上年公允即账面+/-本年利息调整)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年末计算投资收益还是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按照摊余成本计量,计算实际利率借:应收利息(账面*账面利息)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差额借/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借:应收股利(股票)/利息(债券)贷:“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是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息】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2者差额借/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处置时涉及账户借:银行存款(刨除费用的实收)转出/冲掉:“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成对出现最后倒推算出“投资收益”借:银行存款(刨除费用的实收)转出/冲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他综合收益”】成对出现结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倒推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借:银行存款(刨除费用的实收)转出/冲掉“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按账面余额)差额借/贷“投资收益”结转减值准备处置时的影响金额1.投资收益/损益额实收—初始成本股票:实收—初始成本债券:实收—摊余实收- 摊余/账面投资收益=实际利息收入=应收利息+利息调整摊销额(折价额/溢价额)?2.营业利润实收—账面股票:实收—账面—其他综合收益= 实收—初始成本 = 影响投资收益金额债券:实收—摊余= 影响投资收益金额本年度因投资股票确认的投资收益 = 现金股利 + 【实收—成本】影响营业利润额= 实收—账面价值(=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不一定相等(计算债券的投资收益时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若仅仅是公允价值的暂时性下跌/上涨则不等:借:其他综合收益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此时在计算摊余成本时,不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的金额,此时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为变动后的公允价值)2)若是公允价值的非暂时性下跌/上涨,则相等: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其他综合收益(减值时要转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此时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时需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金额,此时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账面价值重分类不可以重分类为其他类别持有至到期投资因意图和能力部分处置,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1.处置:账面和实收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2.重分类:剩余比例的账面对应转入“可供”的相关明细科目,按照剩余账面和剩余公允的差额同时作可供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录,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和“可供——公允价值变动”金融资产减值处理: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外,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账面价值检查,有证据表明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四类金融资产的区别及会计处理

四类金融资产的区别及会计处理

一、金融资产的概念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

【提示】虽然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没有在《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规范,但长期股权投资属于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

因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如下图所示: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

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

但是,套期有例外。

(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和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的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金融资产对比表

金融资产对比表
限售股权的分类:
(一)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在重大影响以上的股权,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企业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持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将该限售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非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
持有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贷款和应收款项
重分类
不能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
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非衍生金融资产的影响: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贷款——本金(本金)
贷:吸收存款等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资产负债表日
借:应收利息(按贷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利息收入(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3)收回贷款时
按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计量
后续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金融资产分类和区别表

金融资产分类和区别表

按公允价值计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 或者相反分录 负债 表日 按公允价值计量 借者相反分录 出售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实际 利息-本期现金流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者相反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计利息 区分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和到期一次还 本付息两种情况
重分 类
其他种类的金融资产不能够重分类为持有 至到期的金融资产
到期
出售 出售 借:银行存款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投资收益)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 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 整)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或应计利 息 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银行存款 (投资收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出售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或到 投资收益 期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者相反 依据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
期末 计息
借: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 借: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贷:投资收益 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按摊余成本计量 按公允价值计量
金融资产的分类和区别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 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初始 贷:银行存款 计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投资收益 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 交易费用计入成本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或者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交易费用计入成本 股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债券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贷:银行存款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借: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四种资产对比表

四种资产对比表

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 借:其他货币资金 益。损益中反映的减值损失不再结转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持有至 贷:长期股权投资 到期投资人(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 息) 投资收益(或 借记)
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同时结转 已计提减值准备借:其他货币资金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 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种资产计量核算对比表
持有至到期投资 非流动资产 到期日、收回金额固定,有明确意图和 持有的对子公司、合营、联营公司的权益性投资;持有的不具备控制、共同控制 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千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企业持有、在活跃市场有公开报价的国 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 公允价值,交易费计入初始计量,不含 已到付息期未领利息。按面值计入成 本,面值与价款差额计入利息调整, P49 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 —投资收益,分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和 一次还本付息 摊余成本=(公允价+费用)+实际利息票面利息实际利息=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账面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 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价值以后得到 恢复的,将原额度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 借 : 资 产 减 值 损 失 贷: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 转回时相反 实质性以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等购入股票 成本法 初始投资成本(含相关税 费,不含已宣告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 初始成本>应享有被投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计 为成本;反之,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P56,即投 入时赚的计为当期经营成果 长期股权投资
特征 具体资产
取得持有期间ຫໍສະໝຸດ 计量 公允价值 与账面计 量差异和 减值处理 (资产负 债表日)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作业:资本构成比较,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作业:资本构成比较,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资产结构对比分析一、 资产构成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资本总额(百 2,422,4586,063,8374,030,414万)资本公积 占%26,1541.07%81,760 1.34%33,3650.82%盈余公积11,70394,19817,951占%0.48%1.55%0.44%未分配利润58,267108,43989,964占%2.40%1.78%2.23%这三家银行的资本主要还是核心资本所占比重较多,其中浦发银行的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占总资本比重最大,另外两家银行较低,未分配利润中,浦发银行最低,华夏银行占比最大。

二、 资产负债率2017 年三家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单位:百万元)资产总计负债总计资产负债率华夏银行2,422,4582,262,86993.412%浦发银行 光大银行6,063,837 4,030,4145,641,137 3,756,09893.029% 93.193%这几家商业银行的债务规模庞大,其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负债,而且目前的负债资本结构比较单一,各项存款在负债资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虽然高负债率能够获得较高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财务风险。

同时也可看出,浦发银行的资产负债率略 低于其他两家银行,同时资产总量也远远高于其他两家银行。

三、 资本充足率三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单位:%)121086420光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高于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较低的两家银行 对资金流动较为敏感,一旦同业拆借利率出现较大波动,它们的应对 会相对吃力。

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低,亟待补充资 本。

我国的上市银行大多是在政府的帮助下,采取注资剥离不良资产 等措施来充实和提高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并不是真正的达到上市 的要求,实际资本充足率仍普遍低于国外银行。

简答题:资本充足率是否越高越好?为什么? 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资产和风险加权资产的比值。

2017年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回顾

2017年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回顾

2017年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回顾2017年海外大类资产收益表现由高到低为股市、大宗商品、债市,其中权益类是表现最好的资产且新兴市场好于发达市场;大宗商品有所分化;无论是主权债还是信用债,美国和新兴市场的表现都好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

从地区来看,以本币计价的情况下,收益率排序为新兴市场、美国、欧洲、日本;加入汇率因素后的排序为新兴市场、欧洲、日本、美国。

国内来看,2017年是金融监管转折大年,大类资产表现可概括为:A股波动延续下降态势、结构大分化、指数呈慢牛态势;债市风云诡谲、全面入熊;房地产在“房住不炒”基调下呈现分化格局;大宗商品波动高企、跌宕起伏;港股一骑绝尘、表现亮眼。

结合夏普比率总结2017年国内资产风险收益特征:港股>房地产>大宗商品>黄金>A股>信用债>利率债。

一、2017年海外大类资产表现2017年是全球经济从收缩到复苏的关键时期,主要发达国家资本支出周期先后触底回升,或带动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产能投资周期;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总体上升,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在此背景下,影响2017大类资产表现的两个主逻辑是企业盈利普遍好转和美元的震荡走低。

(一)2017年全球大类资产收益表现2017年全球大类资产收益表现由高到低为股市、大宗商品、债市;从地区来看,以本币计价的情况下,收益率排序为新兴市场、美国、欧洲、日本;加入汇率因素后的排序为新兴市场、欧洲、日本、美国(图1)。

影响2017年全球大类资产收益率的主要逻辑有两条,一是企业盈利普遍好转,在全球经济复苏但通胀温和的背景下,权益类成为表现最好的资产,同时实体经济需求的增长也推升了大宗商品价格;二是美元指数的震荡走低,尽管2017年美国股市和企业债市场的收益较好,但美元的震荡走低拖累了以其计价的资产表现,另外美元的疲软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

资料来源:Bloomberg,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2017年,美元指数下跌9.87%,全球主要货币对美元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这是影响2017年大类资产配置收益的重要原因(图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得、投资时
债券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其他货币资金
收到包含在价款中的 现金股利或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持有期间宣告发放 (一次还本付息--应计利息) (分次付息--应收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确认售价与前一次价格的差 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处置、出售(投资收益借方亏, 贷方挣) 贷:投资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亏损在借方) 同时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或反之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应收股利 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亏损时做相反分录
成本法不做账
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它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反之 成本法不做账 除净损益、其它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外所有者权益的其它 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反之
权益法(两者孰高记入成本) ①投资额>所占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投资额) 应收股利 贷:其他货币资金 ②投资额<所占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所占份额) 应收股利 贷:其他货币资金 营业外收入(差额)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权益法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 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投资 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股票) 对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投资 固定收益 对子公司的投资(控制性) (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 公共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投资收益 股票 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
价值上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它综合收益 价值下降 借:其它综合收益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变动
计提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或借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减值 不计提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 股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原计提范围内) 贷:其他综合收益 债劵: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原计提范围内)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恢复(在原减值损失范围内转回)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准转回
借:其他货币资金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收益(亏)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投资收益 (赚)
借:应收利息(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借:应收股利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折价) 贷:投资收益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摊销溢 价)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面值×票面利率 借:其他货币资金 贷:应收利息
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相结合
见钱眼开型
投资方的账面余额随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
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记入成本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其他货币资金(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借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实际取得的购买价款 交易费用记入成本 成本法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贷:其他货币资金(初始确认金 额)
名称 内容
概念 持有目的 包括
交易性金融资产
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 赚取短期差价 股票、债券、基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 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介于短期获利和固定收益之间 债券、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利息调整 -应计利息 -应收利息 -公允价值变动 -减值准备 其他综合收益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相结合(债券时)
设置科目
核算原则
完全公允价值来计量
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初始确认金额 公允价值 交易费用记入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初始确认金额)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其他货币资金 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记入成本 股票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其他货币资金
借: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应收利息(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摊销折价,如果溢价在贷方)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收到上述股利、利息
期末价值变动或 被投资方发生盈亏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其他货币资金 投资收益(亏) 贷: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赚)
借:其他货币资金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收益(亏)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 变动 --其他综合 收益 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赚) 同时:结转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